2016社会治理新亮点与2017新期待

合集下载

人类社会治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类社会治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类社会治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治理。

治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则、法律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来引导和管理社会行为的过程。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人类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治理体系的调整和变革人类社会治理的发展,离不开治理体系的调整和变革。

过去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模式正在向多元化、协同化的模式转变。

这种模式注重公共参与、社会协同,强调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

例如,各国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贫困和健康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二、数字化社会治理的崛起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社会治理正在崛起。

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进行交流,这种数字化的社会空间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技术,政府可以更精准地了解社会民意,针对性地制定政策。

企业和市民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表达自己的声音,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

数字化社会治理的发展为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成为必然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和民间社会等多方力量相互作用,形成全球治理的格局。

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得到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议程制定和执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将更好地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

四、社会治理的社区化趋势社区治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区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单元。

社区治理涉及居民自治、公共服务提供、社会秩序维护等多个方面。

在社区治理中,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自治、参与、协商的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的发展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领治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理念。

随着全球资源的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认识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和任务

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和任务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109
21810
24565
26955
28844
31195
33616
36396
15000 10000
5000
5919
6997
7917
9430
10489
11422
12363
关键词:新形势新特征;创新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 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 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 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 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打造共建共治共 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首先需要明确社会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和趋势,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我国社会治理 领域存在的需求和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和创 新社会治理。
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
1.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 2017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4亿 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3%,人口老龄化趋势还将在 “十三五”后期明显加快。“十四五”时期老龄化 程度将迅速加深,预计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 破3亿,2040年将突破4亿,2050年将达到峰值4.7亿 左右。届时全世界老龄人口约为20亿人,我国老龄 人口将占其1/4。超高龄老年人口、失能半失能老年 人口、失智老年人口,以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 规模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快速增加, 数量巨大。人口老龄化态势不断加深是我国需要长 期面对的基本国情。 2.城镇化速度放缓
42 Ⅰ2018/05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而后城镇化 速度逐渐放缓,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58.5%。当前由 于城乡产权制度改革尚不完善,区域政策不均衡等 问题,造成农民工城镇化意愿不强,进一步阻碍了 城镇化率提升速度,特别是户籍城镇化率的提升。 城镇化水平的不稳定,这加大了城市管理和服务预 期的不确定性。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区治理答案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区治理答案

社区治理形考任务(一)1.()创建了系统功能主义理论美国学者帕森斯2.()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社区治理3.()是指社区内有目标、有计划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社区组织4.()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 社区工作5.()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1989年6.()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社区治理6.()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和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美国学者法林7.()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区的人口、地域、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8.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世界银行9.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是()社区10.提出以乡村贸易圈作为乡村社区的边界观点的是美国社会学家()贾尔宾11.社区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地域12.全球化首先是指()经济全球化13."社区控制"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提出的美国学者罗斯14.德国社会学家()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腾尼斯15.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美国学者华伦16.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是()社区17.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世界银行18.社区问题的归因理论包括()全选19.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迹象表现在()全选20.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条件是()全选21."治理" 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在于:()全选22.一般来说,社区化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几个因素的配合,它们是()不包括:“主要靠市场机制的渗透”23.()提出了社区的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美国学者希拉里, 美国学者威尔士24.法国学者玛丽一克劳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要素有()全选25.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包括()全选26.全球治理委员会指出,治理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特征包括:()全选27.根据人们之间的联系强度进行的社区分类,有()全选28.根据形成方式或形成历史进行的社区分类,有()不包括:“个人网络社区”29.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全选30.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全选31.美国学者法林根据社区的性质提出的社区类型包括()不包括:“行政社区”32.2000年11月,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第四部分专门论述了"加强城市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

社会治理创新亮点工作范文五篇

社会治理创新亮点工作范文五篇

社会治理创新亮点工作范文五篇第1篇:社会治理创新亮点工作机关党建创新亮点工作第2篇:社会治理创新亮点工作安宁堡街道2022年度计划生育创新亮点工作2022年,我们要继续以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作为促进计划生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抓紧抓好,积极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实现计生工作的整体推进。

一、优惠政策工作。

创建街道利益导向示范点,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对利益导向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重点突出了“奖、救、优、、免、扶”五个字,建立健全了利益导向长效机制。

一是奖励机制。

首先是应奖尽奖,及时为农村17周岁以下独生子女领证户兑现独生子女领证奖励金;给农村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发放特别奖励金等。

其次,出台对计生家庭户的优先优惠政策,对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村民,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并定期开展慰问活动。

让计划生育家庭得到更多的实惠,在全街道营造出计划生育光荣的氛围。

最后,制定计生户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凡考入全国重点大学本科院校的计生户家庭均给予2000元的奖励;考入普通大学本科院校的均给予1500元的奖励;本科定向生、预科生,奖励1000元。

二是救助机制。

积极帮扶特困独生子女家庭,根据我区制定出台的《关于对独生子女伤残亡家庭实行救助的暂行规定》,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等方式,建立了计划生育救助公益金。

三是优先机制。

执行各项惠农政策时对独生子女家庭户和两女户家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四是免费机制。

免费为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宣传,免费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五是扶助机制。

为积极开展“幸福工程”和“少生快富”工程,鼓励广大妇女自主创业,提供就业渠道,加大资金扶持,积极鼓励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二、技术服务工作。

全面实施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技术优质服务工程,以“六百六合”为服务宗旨,更好更全面的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广泛听取基层育龄群众的意见,确立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在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技术服务新方法,保证育龄群众享有服务的及时性和便利性。

简述新治理方式的主要观点

简述新治理方式的主要观点

简述新治理方式的主要观点
新治理方式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治理模式,它强调基于合作、参与和互联网技术的决策过程。

新治理方式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点:
1. 多元参与:新治理方式鼓励广泛的参与和协商,包括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等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通过多元参与,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经验和智慧,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2. 透明公开:新治理方式要求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通过公开信息和数据,提高决策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透明公开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决策的信任和参与度。

3. 创新和灵活性:新治理方式注重创新和灵活性,鼓励采用新兴技术和新的组织形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新治理方式强调适应性和反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4. 责任和问责制:新治理方式重视责任和问责制,要求各方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承担责任,并接受相应的问责。

这有助于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 跨界合作:新治理方式鼓励不同领域和界限的合作,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它认识到一个单一的实体很难解决复杂问题,需要跨界合作来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

综上所述,新治理方式强调多元参与、透明公开、创新灵活、责任问责和跨界合作等观点,以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

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背景及意义

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背景及意义

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背景及意义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罗德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社会中生存有了新的需求,在新时代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背景分析后对现存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指导方向。

使社会治理可以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进而促进人民的幸福感得以提升。

党的会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新时代的启示,也是社会发展至今的重要转变。

一、社会治理的研究背景“社会治理”一词最早出现在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在会议上倡导全面深化改革,进而提出创新社会治理这一理念。

事实上在不同时期社会治理的内涵也有所不同。

在计划经济时期,倡导经济整体化,以集体经济为主的理念。

在社会治理中的舆论与党的指导具有一致性。

在改革开放时期,强调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治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出来,如环境污染问题、就业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

而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解决不了新出现的社会问题。

要使社会治理很好地贴近实际,就要对社会治理的模式进行改革,实事求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升级化,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和个性化,社会交往的虚拟化和信息化,社会舆论的大众化和多样化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现状展开实际的探讨,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1]。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内涵社会治理中的“治理”理念就是在社会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只有真正的将实际的行动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社会治理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党的报告将社会治理及相关的论述提出,党的报告对相关的课题进一步深化,并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学术界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针对社会治理展开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我国的社会治理重点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政府作为重要的导向,调动起全员参与的动力,给社会实现良性的运转创造可乘之机,为社会公共事业的进程提供充足动力的新时代任务。

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和经验

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和经验

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和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各地区纷纷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和经验,取得了一系列亮点和成果。

本文将就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和经验进行探讨。

一、加强基层治理,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而社区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

各地区积极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共治机制,实现了社区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规范化。

通过居民参与、自治和共治,有效解决了一些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提高了社区的整体治理水平。

二、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效能互联网+社会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互联互通,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精细化管理。

例如,通过建立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办理各种证件和事务,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互联网还可以提供大数据支持,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民意和问题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

三、强化社会组织参与,形成多元治理格局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广泛的社会组织参与。

各地区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通过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

例如,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和援助;设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

社会组织的参与不仅丰富了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资源。

四、加强法治建设,规范社会秩序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保障,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各地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

通过法治建设,可以有效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五、注重社会风险防控,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创新还需要注重风险防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能力。

各地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应急响应能力。

社会治理的模式创新与现代化

社会治理的模式创新与现代化

社会治理的模式创新与现代化社会治理是指通过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合作,通过政策和组织调控,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社会治理是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和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治理也需要不断地以创新发展的方式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在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治理模式和不断地进行创新。

在中国,目前的治理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分立的垂直管理模式,制约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因此,要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社会治理结构。

目前,社会治理的创新与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社会共治在传统的治理模式下,政府一直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

然而,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和多元化,政府单打独斗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强调社会共治已成为一种趋势。

社会共治是指政府、公民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

通过社会共治,政府和社会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可以得到提升。

二、建立协调机制现代社会中,治理对象涉及到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泛,要实现有效的治理,需要各部门之间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和最高效率解决社会问题。

协调机制的建立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互助,也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只有各种资源充分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三、加强数据化治理在现代社会中,数据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数据化治理是指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对社会治理过程、治理效果等进行数据化记录和分析,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规模化管理。

数据化治理可以让政府快速了解局势、掌握社情民意,更加精准地制定政策和资源配置。

四、倡导开放治理开放治理是指各方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使治理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开放治理可以让政府和公民社会增强信任,更好地互动,避免社会不和谐的情况的发生。

社会治理模式改革综述

社会治理模式改革综述

社会治理模式改革综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经经历了多次社会治理模式改革,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社会治理的内容、形式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综述中国社会治理模式改革的过程和成果。

一、社会治理的演变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安定和和谐。

社会治理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主导”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主导角色,以行政手段推进社会治理工作。

政府向各个方面下达指令,对各类社会问题进行管理、调节和协调。

由于缺乏市场机制和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效果不佳,时常出现矛盾和冲突。

2.改革开放时期的“市场引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社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增多。

政府不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市场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律规范市场运行,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话语权发生了变化。

3.新时代的“共治共建”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社会治理也面临新的形势。

新时代要求实现“共治共建”,即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推动社会治理工作。

政府引导市场发挥积极作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转向更加开放、包容、民主、法治的方向。

二、社会治理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社会治理模式改革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中国社会治理模式改革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探索社区治理模式1990年代初,中国开始探索社区治理模式。

以杭州市的“众人同心、共建和谐社区”为代表的社区治理模式,通过社区居民自治、政府参与和专业化服务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为社会治理模式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构建综合治理体系2000年以后,中国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构建以“多元主体”为基础的综合治理体系。

综合治理体系通过建立多维度的治理网络,将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治理模式。

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一、社会治理的概念和意义社会治理是指社会各方面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和规则,共同协作、协调、管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治理的全面覆盖、全民参与、多元协同和多层次治理,从而达到社会安定、公正、和谐、稳定的目的。

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在于,其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涉及人民的安危、生命财产等关键问题。

随着社会环境和人类科技的发展,社会治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并逐步演化为既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也包括个人等广泛参与的过程和体系。

二、社会治理的创新方向(一)政府激励政策的创新政府部门是社会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的政策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治理。

因此,在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方面,政府激励政策的创新是非常关键的。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奖励、减税优惠等方式,激发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创新活力,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二)社会组织的创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创新能力也逐渐受到重视。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型社会组织基金、提供专项资金等方式,激发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力,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

(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智能信息化系统、提高信息公开度、建设数字社区等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的融合发展。

(四)多元化治理的创新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已成为社会治理在新时代下的倡导。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共治、企业社会责任等多元化治理机制,实现社会主体间的协同治理,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

三、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案例(一)电子社区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政府和社区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社区平台,方便居民获取各种服务,实现社区治理的全面升级。

(二)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建立智能化、信息化的城市运行系统,实现城市面貌管理、城市安全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治理,从根源上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祠堂变礼堂 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变出新亮点

祠堂变礼堂 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变出新亮点

法治建设FAZHI JIANSHE祠堂变礼堂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变岀新亮点◎李爱华近年来,武穴市大法寺镇以防范化解基层社会风险矛盾为着力点,以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为抓手,以共建共享共治为格局,结合大法寺的传统牙盾焦点,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新途径,将家族祠堂变文化礼堂,探索出了农村基层治理样亮点。

新思路:坚持政治引领,祠堂变礼堂建设文明主阵地,探索治理新途径。

大法寺镇党委、政府坚持政治引领、开创新思路,加强党对祠堂建设的领导,采取新措施帮助各村将祠堂变礼堂,为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发掘了新途径。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

对已建祠堂做到党建引领全覆盖、文化引导全覆盖,让组织管理、传统文化、生态文化、核心价值观进祠堂,为“祠堂变礼堂”奠定坚实红色基础。

二是突出礼堂管理使用。

在“管好”和“用活”祠堂上下功夫,在制度创新上求突破,在管理运行上见效果。

通过整合党员干部、村民理事会资源,明确清洁员、记录员、监督员职责,加强了党组织对祠堂的日常管理。

三是以点带面扩大宣传。

将“祠堂变礼堂”效果好的村级党支部作为先进典型予以宣传报道,并将文化礼堂的实用性、优越性予以推广。

四是统一标准,奖先扶优。

以“四有三禁止”为标准,将宗族祠堂改建为文化礼堂。

对率先将祠堂改为礼堂的村2万元的改建补助。

五是号召群众,踊跃参与。

将宗族祠堂改建为文化礼堂需要大量的改造资金,各村党支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动员村民和社会热心人士踊跃捐资,另有部分村民以工代资,积极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真实实现精神上和礼堂上的双重建设和提升。

新风貌:提供法治保障,祠堂变为普法学堂巧变普法阵地,推广学法用法。

农村法治基础薄弱,很多群众信访不信法,同时部分基层干部在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分配经济资源时,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近年来,大法寺以文化礼堂为平台,大力推进“七五”普法和“法律六进”,开展法律培训、法治文化教育活动56次,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社会治理创新亮点服务(通用3篇)

社会治理创新亮点服务(通用3篇)

社会治理创新亮点服务(通用3篇)第1篇:社会治理创新亮点服务第2篇:社会治理创新亮点服务护理改革创新亮点展示随着社会不变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需不断探索新的医学模式,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部以深入护理工作为重点,以抓好护理质量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一、转变观念,拓展护理领域。

以往的护理方式,护士只针对医生所开具的医嘱进行如发药、打针等各护理技术操作,没有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多方面进行治疗护理。

因此转变观念是前提,要求护士从观念到工作方式都有积极主动的、科学创新、不断探索的变化。

结合患者在门诊就诊或从入院到出院,尤其是生病住院期间的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实施新的护理方式。

二、加强业务学习。

护理部通过定期讲课,使全员护士对护理模式的转变有了更深的认识,分期组织业务学习,介绍好的护理方法,通过专题报告,组织护士相互交流、探讨。

定期对护士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培训,使护士充分做到理论结合实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供机会,让护士外出学习、参观等,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素质修养、业务知识和水平,重视护理工作,进一步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三、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工作从细微处做起,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处处为患者着想,处处以方便患者为主,为了方便患者就医,使患者感到满意、舒适,我院在门诊设置了导医服务,方便门诊、便民措施、保安服务等,门诊大厅安排1名导诊护士,并配置轮椅,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患者提供方便。

开展整体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以患者为中心,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病情,做出护理评估、诊断、计划,进行护理实施、评价,使整体护理诊透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掌握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预后、治疗方法,以及所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适应症、禁忌症等,向患者宣教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知识和护理措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保健、预防的能力,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发展方向是什么

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发展方向是什么

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发展方向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

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流动加剧、社会矛盾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增长等。

因此,探索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方向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创新发展方向之一:数字化治理在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能够大大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动态,及时发现潜在的社会问题;通过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借助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群众可以更加便捷地办理各类事务,减少繁琐的流程和时间成本。

然而,数字化治理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数字鸿沟问题可能导致部分人群无法充分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措施的落实,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和安全保护。

创新发展方向之二:多元主体参与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而创新的社会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

除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都应该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就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式,为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社会组织具有专业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可以在社会服务、矛盾调解、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效果。

公民个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应当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志愿服务等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创新发展方向之三:精细化治理精细化治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它要求在治理过程中,注重细节,以精准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具体问题。

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及战略意义

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及战略意义

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及战略意义作者:王曼来源:《奋斗》2017年第03期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十几年来,我们党对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思路和规律的认识逐渐由自发走向自觉、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局部推进走向全面系统建设,对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战略布局日趋科学、理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思想和战略,从实践层面看,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调整;从理论层面看,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践行,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的丰富、发展和开拓。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要义符合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恰如马克思对巴黎公社运动中新政权建设思想的阐述:是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国家而走向阶级和国家都将逐渐消亡的、通往共产主义的过渡征途之中。

按照马克思的构想,在这一阶段,要逐步实现“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

而如何把国家的政权收回社会,则是要把“旧政权的纯属压迫性质的机关予以铲除,而旧政权的合理职能则从僭越或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当局那里夺取过来,归还给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

也就是说,首先要消除国家的阶级压迫性,逐步消除国家的政治统治属性,然后把之前由国家所掌管行使的、任何社会正常运转都必需的公共管理职能逐步地转交或归还给社会。

社会主义新中國已经消除了国家的阶级压迫性质,而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逐渐地把“旧政权的合理职能”逐步地“归还给社会”。

这种“归还”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政府要与社会分享管理或治理国家及社会的权力。

政府要逐步地让渡权力给社会,让社会各方更多地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来,实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让社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治能力和权力。

当然,首先,政府让渡权力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次,必须阐明的是,当前我国所倡导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以党的执政地位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基础的,决不等同于“多元政治”。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为了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_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必要性?◇◇?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论述创新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

论述创新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

论述创新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2.目的阐述:探讨中国方案的可行性二、中国社会治理的现状1.传统治理模式的局限性2.当前社会治理的挑战三、中国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案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加强党的全面领导3.完善法治建设4.推动社会力量参与5.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6.注重共建共治共享四、中国方案的实践成果1.案例一:网格化管理2.案例二: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3.案例三:智慧城市建设五、中国方案的启示与借鉴1.坚持人民立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治理效能3.鼓励社会参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4.创新驱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六、结论1.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性2.中国方案的推广与借鉴价值正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创新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国社会治理的现状、创新方案的实践成果以及这一方案对其他国家的启示和借鉴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引言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治理模式在应对新形势下的社会问题时逐渐暴露出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我们必须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

本文旨在阐述中国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案,以期为我国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社会治理的现状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传统治理模式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以确保社会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法治建设、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创新等方面也都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中国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案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案。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社会治理的核心,一切工作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摘要】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迫在眉睫。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在通过背景介绍和问题提出引出文章主题。

正文部分分析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揭示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创新路径选择的原则,包括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促进社会自治组织发展以及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结论部分强调了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新时代、问题、政府职能、基层社会治理、社会自治组织、机制完善、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在新时代下,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从传统的经济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我们需要对社会治理体制进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加强改革,完善制度,才能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对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问题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发展差距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边界模糊性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新时代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新时代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新时代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社会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新时代下,如何进行社会治理创新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治理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政府或者其他社会力量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协调、管理和解决的过程。

社会治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社会治理创新的必要性在新时代下,社会治理创新变得越来越必要。

首先,社会的日益复杂化需要我们对社会治理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其次,人们对于社会治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既需要满足社会稳定与安全的要求,还需要满足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要求。

因此,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我们需要不断地寻求新的治理模式和方法,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体现社会治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治理思维的创新。

政府及其他社会力量需要发展出适应新时代的治理思维,包括核心价值观、智慧型治理等新理念,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2. 治理模式的创新。

在新时代下,需要寻求新的治理模式,包括市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以人为本的新模式,来适应人们对社会治理的多方面需求。

3. 治理机制的创新。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以适应新时代复杂的社会治理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诸如民主参与、诉讼等机制,已被广泛应用。

三、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在于市场化、开放化和人性化。

市场化主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对社会治理的市场化需求。

社会治理市场化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开放化主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倾向于进行开放合作,以便利于社会治理的顺畅进行。

人性化主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根据人们具体的需求开展治理工作,以满足人们对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

四、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在于政策的实施和治理机制的建设,以及在治理的具体操作中协调、部门之间、行政与民间之间、公权与私权之间的不断调和。

五、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治理的创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当前社会治理的重点、面临的挑战与任务

当前社会治理的重点、面临的挑战与任务

当前社会治理的重点、面临的挑战与任务作者:陈国强来源:《党政论坛》 2017年第4期十八大以后,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治国理政思想逐步明确和深化的过程中,社会治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由此,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社会治理的重点、面临的挑战与任务。

一、当前社会治理的转向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社会治理的宏观环境已发生了较大变化。

与此同时,各地、各领域在社会治理的探索和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效,较好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这共同促使当前社会治理的重点出现了一些变化。

第一,社会治理的热度有所下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所引发冲突的数量和烈度都有所下降,这使原来由社会冲突倒逼而获得重视的社会治理压力得到缓和。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4)》指出,中国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从2000年的2起,逐年上升到2012年的209起,随后在2013年出现下降(86起)。

此外,近几年大规模的恶性群体性事件也较少发生。

另一方面,中央对社会治理的关注度有所下降。

十八大之前,中央对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进行过多次专题研究(比如2011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主题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并出台了多项文件(比如2006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

但十八以后,中央几乎未对社会治理做过专题研究。

在中央政治局已召开的38次集体学习中,没有出现过“社会治理”这一专题。

此外,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后,在已召开的32次会议中共通过了218项文件,其中与社会治理直接相关的约9项,占比也较低。

第二,社会治理的重心出现转向。

尽管社会治理的热度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下降了。

分析十八大以后中央对社会治理的要求可以发现,中央越来越强调社会治理中的规范化,也即社会治理中对规则和规范的建立与运用。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通用3篇)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通用3篇)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通用3篇)第一篇: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xx社区成立于xx年x月,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

截止x月x日,辖区居民xx户、x人,常住人口x户,xx人;流淌人口xx户,xx人。

社区两委成员x人,网格信息员x人,在册党员x人,报到在职党员x人,非建制党组织x个,辖区单位x个,其中机关单位x个,学校x个,个体商户x户。

有志愿者队伍x支x余人。

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xx平米,内设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站、市民文化展厅、廉政文化长廊、党员励志堂、书画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普活动室、计生早教室、禁毒展厅、居民大讲堂、文体消遣室、棋牌活动室,医疗卫生服务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康复室等功能室。

具备了党员管理、居民自治、社会管理和劳动保障、民政民生、文体消遣等多方面社会服务功能。

xx社区根据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及xx-x工作发展思路的要求,依据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趋势,紧紧抓住担当市、区两级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任务的契机,主动探究创新新形势下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构建了基层组织牵头、自治组织负责、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社区管理服务格局。

一、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党组织建设(一)四四六模式,加强社区管理服务。

社区针对流淌人口多,保障房新迁入居民多、弱势群体多、冲突隐患多、迫切须要提升社区管理服务实力的四多一迫切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四四六管理服务模式,即构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群众工作室、一站式服务大厅四位一体的社区组织构架;运行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网络、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网络、居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服务网络、社会化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四网并行的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形成群众权益维护体系、流淌人口和特别人群流淌管理体系、信息网络服务管理体系、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群众自治自律管理体系、群众工作社会评价体系的六大管理服务体系。

(二)发动群众参加,强化服务网络建设。

为更好地发动居民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居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社区党支部组建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化、自我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治理Social Governance2016社会治理新亮点与2017新期待青连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肯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同时,强调要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并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从上述简要的回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社会治理年年有创新、年年有新进展、年年有新亮点。

那么,2016年我国社会治理的新亮点又有哪些呢?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全面部署2016年 10月10日至11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摘要】过去的一年,社会治理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亮点,突出表现为“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全面部署,以及多部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集中颁布和施行。

2017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也必将有许多新的重大举措值得期待。

【关键词】社会治理 新亮点 新期待【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人民论坛 / 2017.02 下66书记孟建柱在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

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

强调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强调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之后,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的又一重要指示。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针对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编制,并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单列一篇,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明确要求在“十三五”时期“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充满活力、安定和谐”。

具体分四章作出部署:一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二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三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四是建立国家安全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全面部署,既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提供了基本的遵循和指引。

集中颁布和施行多部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截至2016年一季度,全国有业务主管部门并经过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有66.48万个,其中社会团体32.9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3.1万个,基金会4841个。

要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确保其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有力助手,发挥好社会组织在引导社会成员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解、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社会组织的规范和管理。

为了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2016年我国集中颁布和施行了多部法律,以及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境内社会组织管理和境外社会组织在境内活动管理两个大的方面。

加强境内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三个:一是修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与1998年通过实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相比,新修改的《管理条例》发生了显著变化,突出体现在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团体四类社团直接登记,免去筹备审批阶段,要求设立党组织,世界及国字头社团名称需审批,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未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列入异常名录等方面。

显然,社会团体登记的门槛降低了,薪酬体系的限制取消了,治理结构的要求更高了,信息公开成为了必须。

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办法(试行)》。

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建立和完善针对行业协会商会的新型综合监管制度,为脱钩和直接登记的四类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提供了直接依据,对于加强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服务和收费行为,维护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良好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仅充分肯定了社会组织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还将其上升到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的高度。

《意见》明确提出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为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指明方向。

加强境外社会组织在境内活动管理方面,2016年4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

该法规定,境外非政府组织依照本法可以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领域和济困、救灾等方面开展有利于公益事业发展的活动。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不得从事或者资助营利性活动、政治活动,不得非法从事或者资助宗教活动。

国家保障和支持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依法开展活动。

法律同时规定,境外非政府组织不得在境内设分支机构,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国务院公安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在Feb,2017 / PEOPLE'S TRIBUNE67社会治理Social Governance中国境内开展活动的登记管理机关。

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的出台,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和规范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境内活动、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正式施行早在2011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

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反恐工作的法律文件,为反恐立法迈出第一步。

2014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建议尽快制定反恐怖法。

同年4月,由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机构牵头,公安部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安部、工信部、人民银行、国务院法制办、武警总部等部门成立起草小组,组成专班,着手起草反恐怖主义法,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草案)》。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制定和施行反恐怖主义法是完善国家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依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是十分必要的。

正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国家立法和主管部门密集出台和施行一系列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与重大政策举措,在过去的一年,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实现了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形势的继续好转,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状况进一步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状况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良好态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7年社会治理新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

在2017年,顺应人民群众对和谐稳定环境和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也将有许多重大举措,至少有两个方面是值得期待的。

其一,党的十九大将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如何适应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以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现代化和精细化水平,无疑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专设一个部分全面阐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同样专设一部分全面阐述“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完全有理由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全面系统总结概括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其二,针对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专项治理。

现阶段我国社会秩序总体形势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深切期望党和政府加大治理力度。

顺应人民群众的深切期待,2017年社会治理可望加大专项治理的力度。

一是加大对新兴金融诈骗的打击,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虚拟货币”、“金融互助”等成为不法分子进行金融诈骗的重要平台,包括电信诈骗在内的金融诈骗案件数量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形势突出。

严厉打击金融诈骗,既是稳定人心、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的现实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