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第二课时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P110-111页例2及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体验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展示电脑图片。
引入课前谈话:同学们家里有电脑吗?有的请举手向老师示意。
但是老师在90年代上小学的时候,家里能拥有一台电脑是一件特别稀有的事情。
(出示折现统计图:中山市1997-2003年每百户家庭电脑平均拥有量折现统计图。
)从这幅统计图中你有哪些发现?【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电脑话题引入本节课,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从该话题引入复习折现统计图的特点:折现统计图不仅能够显示数据的多少,而且还能显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谈话:同学们今年几岁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父母有没有对你的成长进行记录呢?出示例题2的统计表:妈妈为陈东记录了从出生到10岁的身高。
为了看一看陈东0至10岁身高的变化,应该绘制哪一种折线统计图呢?大家想亲手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绘制折线统计图)(1)出示没有横纵轴的网格:现在可以开始绘制了吗?猜一猜要需要补充哪些部分。
(2)试一试:学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的数据,独立完成陈东0-10的身高折线统计图。
(3)展示作品:请学生代表说说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绘制的。
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作品的对比,让学生发现绘制过程的要求。
(4)总结画法:四人小组讨论总结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第一:描点(横纵轴对应的交点)第二:连线(规范利用直尺连点成线)第三:标数据(让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一目了然)。
(5)解决问题:问题一:陈东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学生:长度最长斜度最陡的折线段判断长得最快的年龄,也可以通过计算差值得出结果。
《统计》第2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的练习课教材第100~104页的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二教学实施1.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1)观察扇形统计图。
(2)你从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3)讨论:你认为李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你的作息时间与李明的有什么不同?回答这两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结论只要合理就行。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你从扇形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可以看图说出每项支出占每月生活费的百分数。
例如:食品支出占每月生活费的30%。
教育支出占每月生活费的15%。
……老师点拨:根据陈东家每月生活费支出情况制成的扇形统计图,把各项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很形象地反映出来,比较突出地反映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讨论:如果陈东家每月生活费的支出是1000元,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解答出来。
学生要明确这是在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应该用乘法计算。
学生动笔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看图填空。
(1)各种果树的棵数占四种果树总棵数的百分数相加的和应该是( )%。
(2)( )树最多,( )树最少。
(3)如果果园里共有果树1000棵,那么苹果树有( )棵,桃树有( )棵,梨树有( )棵,柿子树有( )棵。
观光果园四种果树棵数情况统计图四思维训练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情况统计图对上面的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如果六(1)班要开展小型的体育比赛,你有什么建议?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1)100 (2)苹果柿子(3)450 250 200 100思维训练略教材习题练习二十一1. 略2. 略3. (1)100×21%=21(L) (2)略4. (1)316.8万平方千米249.6万平方千米182.4万平方千米115.2万平方千米96万平方千米(2)(答案不唯一) 例如:什么地形的面积最大,什么地形的面积最小,相差多少?山地丘陵220.8万平方千米5. (1)(答案不唯一) 例如:广东省总常住人口和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迅速,且城镇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加大。
《统计》二课时教案
《统计》二课时教案《《统计》二课时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一课时统计(一)教学内容: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教学准备:相关挂图、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1、电脑出示统计表(1):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电脑出示统计表(2)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最新整理二年级数学教案统计(第二课时).docx
最新整理二年级数学教案统计(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课题统计(第二课时)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96~P98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能力目标:使学生深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1、会用正字法收集信息和整理数据。
2、掌握“以一当二”的表示方法,会画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统计图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第一步:情景导入1、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乐羊羊,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将由我们五只小羊带领同学们度过快乐的一天。
出发之前,我们想先了解一下你们最喜欢吃什么食物,好让我们好好地给你们准备一下。
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帮助我知道呢?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反馈答案:可以用统计的方法。
1、通过五羊录音的播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早饭吃好对正处在长身体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这样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突出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步: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练习二十二第一题:播放录音:哎哟,吃得好饱哦,我们一起出去逛逛吧!哇~~好多车子哦,阿如你看!有小汽车、面包车和大客车呢!我们一起来统计一下他们分别有多少辆吧!1、2、3、4……小汽车一共有12辆,面包车也有8辆呢!但是……大客车比小汽车少8辆哦!学生讨论2分钟。
(一格表示多少?画的时候要画在相应的图上面)2、教科书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二题:播放录音:阿意,天气好热呀,不如我们进商场里面坐坐,凉快凉快吧?咦?快看,电视机正播放这个月的天气预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未来的一个月天气将会怎样吧!未来的一个月……晴天有12天,晴转多云有8天阴天有6天,还有4天雪天,天气好好哦,我们赶快把这些数据画成统计图告诉老师,让老师开心一下吧!学生讨论并填涂统计图学生画图,展示好的作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图表示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这两种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但是,对于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这两种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这两种统计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利用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统计图模板、数据材料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复习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然后,教师提出本课时的问题: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第二课时
数量/枚
第26——29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数量统计图
届数
第26届奥运会,中国获得( 16 )枚金牌。 第27届奥运会,美国获得( 39 )枚金牌。 第( 26)届,中、美两国的金牌数量差距最大。 从图上你还能知道什么?
某市人均寿命变化情况统计图
平均年龄/岁
80 78 76 74 72 70 68 66 1980 1990
120箱 100箱
120箱 150箱
甲、乙果汁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
数量/箱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150
甲品牌 乙品牌
120
100 90
120
80
一月
二月
三月
月份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
统 计
单位/人 单位/人
90
四年级男生喜欢运动项目统计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单式条形统计图
30 30 25 10
乒乓球 跳绳 踢毽子 篮球
80
项目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四年级女生喜欢运动项目统计图
52
23
5
乒乓球 跳绳 踢毽子 篮球
71 76 75 74 78
80
男 女
2000
年份
数量/辆
30 28 24 甲停车场 乙停车场
25
20 15
12
10 10
6 7 5 0 轿车 面包车 大客车 货车 种类 4 3
1.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 料 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完 成下面的统计图。
一月 甲
乙 90箱
二月
统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统计(二)教学内容:P94例题2。
学情与教材分析:在例1的学习中,学生统计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件里的信息,如各种水果的数量、各月出生的人数、各种图形的数量。
在这些事件里,统计的对象——“信息”已经呈现,只是数据尚未知道,所以采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就能得到数据。
例2用不同的符号记录和收集数据,通常是在事件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时采用的。
学生要掌握随机收集数据的方法,体验简单的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教材同时出现有频数范围的条形统计图,完善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1.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体验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3.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有要完成的统计图表各一张。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设置矛盾。
课前仍然播放动画片《蓝猫》的主题曲,学生还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哼唱着。
师:同学们一定记得蓝猫改行做什么啦?生:水果店老板。
[意图:利用儿童喜爱的蓝猫,把上节课意犹未尽的情境延续过来,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凝聚到教学内容上。
]师:蓝猫刚开张,生意就火暴。
瞧!它今天卖出多少水果呢?课件演示:苹果、甜瓜、桃和梨一个接一个无序地消失了。
[意图:此时学生并无意识也无能力分类计数,只是在观看课件演示时数了数一共卖出的水果个数。
教师先不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而要利用这个情境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
]师:真不错!你们都关注到了蓝猫卖出的水果总数,有谁还知道每种水果各卖出几个呢?(生一片茫然。
)师:哦,大家都没数清楚!这是为什么?有没有办法知道卖出的各种水果分别是多少个呢?[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能会想到分类数一数,教师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切实感受对于随机呈现的信息无法分类计数;学生也可能想到把水果画在纸上,教师及时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想一想:你准备怎么画?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清楚。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2课时》教案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2课时》教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教学 目标 31 . 知识与技能。 ( )进一步了解 画单式折线统计 图的一般 1 步骤 。 ( )进一步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 图的方 2 法 ,能准确熟 练地根据给 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 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32过 程 与方 法 。 . () 1让学生经历 收集 、 整理 、 描述 、 分析数据 的全 过 程 。 ( )在学 习过程 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 2 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 33 -情感 、 态度与价值观 。 ()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 、 思考的过程 。 时 问 周 一 周 刷 周 阴 周 置 ( )在学 习过程 中引导学生体会根 据实际 2 7 0 1 0 5 人 数 6 0 10 90 O 情况进行 灵活变化 。 () 3在学 习过程 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准 确 、 么 ? 袁 2某商场 2 0 0 9年各 季度 空调销售情况统计 合理 、 简明 、 美观 。 ( 注意 : 描点要找准数据 , 看清横轴 、 纵轴进 季 度 第 一 第 l 第 = 第 网 _ _ 三 4 教 学 重 点 行描点 。连线一定要用尺 画直; 注数据 , 要标 在 明确 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以及 原 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 写上数据 ,不要写在折 ,拿 l5 ( 、 1 2 了E J 口 5 5 则, 能根据实 际情况 准确地画 出准确 、 理 、 合 简 线 E。 ) 书 板 c. 明、 美观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 感受折线统计 图在 教 师根据 你们 总结 的步骤 画一遍 , 你们 学 生按小组进行操作 ,互相说说 自己了解 生活中的价值 。 5 教 学 难 点 改 N , I问 周 … 周 二 阁 三 周 四 周 五 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与运用 , 发展统计观念 。 方 , 一改 。 6教具准备 d谁 想把你画好的图 数 量 . 让同学看一看 。 : 二 l 未完成的统计图 、 教学课件 。 组 随机 7教学形式 ( )交流作品 ,欣赏折线统计 图并分析数 的情 况 和 发 现 的 问 题 。 内成 员 加 以 补充 。 4 进行环保教育 。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自 主探索和教师指导 据 、 解决 问题 : a . 看来 同学们 已经会 画折线统计 图了 , 84总 结 - 相结合的形式。 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 你们有什么收获? 谁想 8 教 学 过 程 你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能 8 展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 . 1 导人新课 : 提 出什么 问题? 对学生提 出的问题可在班内交 说说 。 ( () 1同学们 , 你们 收集 到生活 中的折线统计 流解 答 ) 图了吗? , 好 拿出来在组 内说说你是从哪收集到 b重点解决书 中的三个问题 : . 的, 并说说从图中获得 了哪些信息? 陈东 几岁到几岁长得 最快? ( 师先让学 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简单的统计图表来展示数据。
本课时内容是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旨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
但是,学生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收集的方法不够规范,数据整理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统计的方法,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简单的统计图表来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统计的方法,培养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统计的方法,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简单的统计图表来展示数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统计的方法,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统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教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来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内容、情境图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引出本课的主题——统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计》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提高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其绘制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数据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其绘制方法,并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提高数据处理和信息分析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条形统计图模板、实物道具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条形统计图模板、画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觉得用什么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会更清晰呢?”从而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其绘制步骤,如确定坐标轴、画直条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份条形统计图模板和相应的数据。
四数学《统计》第二课时
备课教师 课题 审核人 导学目标 1.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 能够熟练的利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回答一些现实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对生活中各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的积极性。 备课单位 统计(二)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编号 个性化修改 补充 新授
教材分析 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 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 意义和作用,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预习感知 通过预习,你认为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 哪些信息?你觉得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产生活中有用吗?
温度/摄氏度
39.5 38.5 37.5 36.5 0 4 8 12 16 20 24
时间/时Biblioteka 2. 自己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 材料补充: 教后感:
对本教案的评价:
★ 学习指导 1. 利用你已经掌握的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分析阅读课本 110 页例 2,然后回答如 下问题: (1) 陈东几岁到几岁时长的最快?长到了几厘米? (2) 陈东的身高 120 厘米时是几岁? (3) 陈东 6 岁半时,身高大约多少厘米? (4) 陈东从身高 100 厘米长到 140 厘米在哪个年龄段? (5)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完成课本 111 页做一做,重点回答: (1) 喜欢科普读物的学生哪个年级最多?哪个年级最少? (2) 喜欢人数的多少与年级高低有什么关系? (3) 哪个年级人数排在第 3 位? (4) 说出你还能提出的数学问题。
★ 1. (2) (3) (4)
达标测验 下图是某病人某日 0 到 24 时体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这天中,最高体温和最低气温相差多少度? 从中午 12 时到下午 4 时,升高了多少?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2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书P110——113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具准备:一张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过渡语: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几张可爱的照片,让大家猜猜这些照片里出现的小女孩你们认识吗?)师:出示四(3)一名学生的3张相片,让学生观察这个学生的生长过程有些什么变化,并猜猜她是谁?生1:我通过观察,知道这个小女孩已经长高啦!生2:我知道这个小女孩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就会会长高的。
(二)、讲授新课:(过渡语:作为妈妈的一定非常关心疼爱自己的小孩,帮她拍下难忘可爱的照片,可以经常欣赏、回味一下!下面陈东的妈妈也很有心思,她记录了陈东0~10的身高。
)如下表:(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1、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2、观察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小组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吗?(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小组合作完成‘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的坐标,让学生知道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能找到首格,知道表示什么?(3)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动手画图。
(4)师指导个别学生。
3.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1)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解决以下问题:陈东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
)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A:小明115厘米时几岁?B:5岁半时陈东身高大约多少?C: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计》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本课时主要教学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学生在画条形统计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
2.难点:如何利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和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准备相关统计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3.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统计图,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统计图吗?统计图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表示数据。
3.操练(10分钟)每组学生绘制自己选择的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统计图,让学生分析并说出其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在分析数据方面的优势。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画法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调查的概念,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关系。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统计,培养学生的对现实生活更加关注和积极思考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调查的概念。
2.统计图表的绘制。
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2.学生之间如何协作进行调查并整理数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调查”和“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如“班级里大家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3. 调查准备(15分钟)•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如何进行调查,列出调查问题并准备调查问卷。
4. 调查进行(20分钟)•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调查并记录数据。
5. 数据整理(10分钟)•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整理数据,准备绘制统计图表。
6. 统计图表绘制(20分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柱状图或饼图展示调查结果。
7. 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观察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讨论调查结果,找出有趣的现象。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当天课堂所学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推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热爱进行一个小小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结果。
六、板书设计•调查与统计•调查问题•统计图表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对调查和统计这一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统计第二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_(苏教国标版一年级第二册)
统计第二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_(苏教国标版一年级第二册)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一些统计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地一节练习课,看看谁掌握得好。
二、练习: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数学课、语言课各有几节吗?(1)教师看着周课表逐天报出语文、数学课,学生边听边用画“√”的方法在左边的表中记录。
(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写右边的表,集体交流提问:一周中语文课有多少节?数学课有多少节?谁多?多多少节?(3)你还喜欢什么课?在表格里填上名称,统计一星期有几节。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老师说明题意:这是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统计一下各种天气的天数。
(2)独立统计,老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3)集体交流。
提问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算?应该是多少?(如果哪个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让他们分析可能错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几天?比阴天呢?③晴天比阴天多几天?3.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活动,统计前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
然后再活动说说“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2)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
你想到什么?4.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活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2)老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巾在黑板上,并请几名学生当记录员,全班学生逐个说自己喜欢的寻种活动,边说边记。
(3)学生独自把记录的结果填成统计表,集体交流,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活动人数最少?你有哪些想法?三、小结。
这两天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较。
统计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页:第四单元《统计》例2,练习十一第2题。
二、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2.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铺垫标准不统一出示:中山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折线图。
师:这是什么统计图?它的优点是什么?(能反映事物的具体数目;能清楚的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师:中山哪几天的PM2.5的值变化最大?为什么?(越陡就变化越大)师:如果我想比较一下中山和广州的PM2.5的情况,有什么方法?为什么?(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二)自主探索,发现各种标准不统一1、纵轴的标准不统一(1)出示公司A和公司B的月薪情况统计图:你想应聘哪一家公司?为什么?(小组讨论)(2)演示具体数据,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谁想改变主意?说说你的理由。
)生:①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②数据呈现后,发现纵轴上标准不统一,不能直观判断。
(追问:为什么?)(3)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出现?标准不统一。
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怎样比较才正确?提出建议。
方法一:比较两图的数据。
方法二:统一标准,调整A或B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
方法三: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统一标准)小结: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板书:统一标准)2、“局部的差异”与“整体的相似”产生的误差。
公司老板决定选一个气候宜人的地方开服装店,你觉得这个地方的天气符合老板的要求吗?(出示: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1)初看这幅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确定吗?(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3)为什么有这种判断上的误差?(第一格为20摄氏度,而以后每格表示1摄氏度,这样突出、放大了“局部的差异”,而略去了“整体的相似”,即每月气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这个重要的信息被淡化了,从而造成我们判断上的误差。
统计第二课时(通用2篇)
统计第二课时(通用2篇)统计第二课时篇1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九第3—5题教学目标:1.开展课前调查活动,培养小组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数据正确的填写,并能分析统计表。
教学重点:做好课前调查工作,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说复式统计表有那些特点?2.了解课前小组调查活动情况二.组织交流,完成练习第3--5题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各小组分别交流自己小组调查的一个年级组的男、女生人数,并说说调查活动的体会。
学生填写统计表,核对全校总计人数。
可以让学生竖着比一比,说说哪个年级男生最多,哪个年级女生最少。
2、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调查本班最近的一次跳远或50米的达标记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数据,有小组长记录整理。
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你能了解些什么?3、你还了解到我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那些情况?3、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明确要求,再按要求完成提问:我们学校最近的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春季〉。
你们调查的是我们五4班和哪两个班级?谁来汇报这三个班各个项目的得分情况?交流后,指导学生记录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回答。
统计第二课时篇2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96~98页练习二十二二、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复习简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准确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凉鞋销售量统计图 350来自320230 14030 0 20 60
180 80 30
10
70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说一说销售量的变化情况, 想一想变化的原因。 ②如果每月卖出60双凉鞋便能收回成本,那么有哪几个 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本?哪几个月不亏不盈? ③你认为去年销售量的统计对以后鞋店确定进货数量有 什么帮助?
你还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
年龄/岁
(1)陈东几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几岁? (3)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是多少?
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 气温 0C
2
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身高/厘米
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141 150 135 140 130 130 120 115 120 108 110 101 93 100 85 90 74 80 70 60 50 省略 5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年龄/岁
身高/厘米
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150 141 135 140 130 130 115120 120 108 110 101 93 100 85 90 74 80 70 60 50 5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从统计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从一月至八月,气温逐月上升, 八月份以后,气温逐月下降。 (2)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一月,最高 的是八月。
(3)七月和八月是全年最热的时间。
(4)三月至四月气温上升最快, 九月至十月气温下降最快。
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单位:摄氏度) 41 40 39.5 39 38 37 36 35 0
××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单位/万人 (1998~2003年) 11 10 10 9 8 8 8 7 6 6 5 4 4 3 3 2 1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份/年
你能根据下表画出 折线统计图吗?
陈东0~10岁的身高,如下表。
年龄/岁 身高/ 厘米 0 1 2 3 4 5 6 7 8 9 10
39 38 38 37.5 37 37.5 36.8
6
12
18
0
6
12
18
0 单位:时
请把我国在这几届奥运会中所 获的金牌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要表示凉鞋销售的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 好呢?画一画,再回答问题。
2005年凉鞋销售量统计图
350
320
230 180 140 80 30 10
60 7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 制成折线统计图。
某地2000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单位:摄氏度
2001年1月
32 28 22 32.5 26
35 30 25 20 15 10 5 0
16.5 10 5 2
19
描点 连线
11.5
5
一 二三 四 五六 七 八 九十 十 十 月 月月 月 月月 月 月 月月 一 二 月月
50 74 85 93 101 108 115 120 130 135 141
××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单位/万人 11 10 9 8 7 6 5 4 3 3 2 1 (1998~2003年)
10
8 6 4 8
折 线 统 计 图
描点 连线
年份/年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