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和论述题每章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3章简答题和论述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3章简答题和论述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1、如何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答:民族、民权、民生被称为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味独立的中国。
但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的对象。
②民权主义的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但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③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低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但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群众的理论武器。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答:内容: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良派为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政策辩护;革命派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
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民智未开”,没有当“共和国民”的资格;革命派指出当代中国“政府恶劣”,“民智未开,即以革命开之”。
③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美化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主张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意义:①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②论战使资本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的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论战的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意义)?(或者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_论述题_完全汇总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个新的水平线上。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一方面,工人阶级运东促进知识分子寻找同其结合的方式。
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是直接承继列宁主义而来,没有收到修正主义影响。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这就是: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简答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答: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其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经济方面: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方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结构方面:实行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思想文化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简述外国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控制。
答:(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的海关。
(3)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扶植、收买代理人。
3、简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
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答: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但其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主要内容:《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按章节(简答、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按章节(论述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三、简答、论述题一、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2010.10)P2答: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3、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主要表现。
(2010.07)P3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
2、经济上,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
地租剥削、赋税征收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清政府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绿营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三、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2012.07)P12答: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往,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围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2009.07、2011.01、2012.04)P14答: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论述题汇总PDF
。子分识知级阶产资小和级阶产资是量力干骨其�础基级阶的派命革级阶产资是级阶 产资族民�此因�者护维的益利济经和人言代的益利治政己自要需�义主本资展发�梏桎的义主建封、义 主国帝破冲为级阶产资族民。的动发先首派命革级阶产资的表代为山中孙以由是命革主民级阶产资国中 24P 量力干骨和础基级阶的派命革级阶产资述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简答1、简述洋务派兴办洋务的主要内容。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兴办近代企业。
军用企业,创办24个兵工厂。
为解决军事工业原料和交通运输,19世纪70年代开始兴办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分别建成的有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培养懂得西方科技的专业人才,先后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先后派遣4批120名幼童赴美学习。
2、《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隐藏答案】正确答案:【《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九等,好坏搭配,16岁以下减半。
意义:《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3、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5、|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托古改制”。
6、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它的实质是什么?【隐藏答案】正确答案:【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医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和兴学堂。
实质是: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这场论战为维新变法运动做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简答和论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和论述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中国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8.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9.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10.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11.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
1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1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15.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
17.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18.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19.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20.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1.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理论贡献?22.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2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26.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27.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28.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9.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30.中国最早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31.中国共产党提成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什么?32.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33.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34.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有详细章节+页数
0810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3-1-44答: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的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4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4-3-73答:国民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1、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4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7-2-131答: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人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勇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4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9-3-194 答:毛泽东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简答题和论述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简答题和论述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简答题和论述题第一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1.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P312.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P373.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P37—384.近代中国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P385.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P38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性质。
2.《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性质。
P45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P45—46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P46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及失败原因。
P487.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P49—508.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P509.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P51第三章辛亥革命1.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P54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和意义。
P55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P574.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P575.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主要斗争。
P59【2012年4月,简答题】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及其重要意义。
P612.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P613.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P624.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P62—635.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特点。
P63—64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P657.党的二大制定的纲领及其意义。
P668.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P699.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P70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国民党政府的军事独裁统治。
P722.南昌起义及其历史意义。
P75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及其意义。
P754.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P765.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屡次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P796.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
P797.遵义会议及其意义。
P808.长征的伟大意义。
P81—82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简答.论述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简答.论述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二次革命”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着手建立其独裁统治。
先是制造“宋案”,后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蓄谋武力镇压革命党人(1分)。
1913年6月,袁世凯以国民党不服从中央为由,派兵南下进入江西,发动内战,江西都督李烈钧、黄兴等国民党人起兵讨袁,各省先后响应(1分)。
袁由于袁世凯在军事方面占优势,加上国民党人事先来作充分准备,二次革命失败(1分)。
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表现了革命党人反对专制独裁保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分)。
2、重庆谈判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民主(1分),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1分)。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是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分),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1分)3、《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分),“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敌,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1分)。
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1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分)。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1分),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1分)。
中国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
中国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11年10月10日,清朝政府的统治危机、日本的侵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是背景。
-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是什么?- 主要内容: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城市暴动、武装起义。
- 主要成果:清朝政府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宣布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平等自由、结束了封建、实现了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的成立- 中国的成立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1921年7月1日,在上海。
- 中国的成立原因和宗旨是什么?- 原因:中国社会出现空前的危机,资本主义无法解决若干重大问题。
在西方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和革命觉醒。
- 宗旨: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领导的、集经济建设和政治革命于一体的新型政党。
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日本进行全面侵华。
中国和中国国民背景下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共同抗日、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 意义: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和力量,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统一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的作者和发表时间是什么?- 作者:。
- 时间:1940年。
- 《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主要内容:阐述了中国革命必须走过民主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然后才有可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 影响:这是中国的一个独立思考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66年5月,认为中国内部存在一些走资派,为了重新夺回权力,发动了这场革命。
-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主要内容:打倒一切反动派、所有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惯、旧道德,削弱党和政府机关的权力,提高群众的权力,推进中国共产规模重组。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及答案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答案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呈现出了哪些新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明确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
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爱去过的,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是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个大问题。
以往的斗争往往未能发动群众,因此成效甚少。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改变。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何明转危为安的关键。
长征保存下来的,是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的宝贵精华。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
它向全中国和诠释节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现,是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近现代史纲要自考大部分简答及论述题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政治方面: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实行联合专政经济方面: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在社会经济中占显着优势,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有一定作用,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社会方面:5在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之地方性农业经济所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使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贫困和不自由世界少见3.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深受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思想最先进;3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最有力量;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关系: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当外国列强同封建政权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国内战争威胁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完全勾结;5.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区别: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第一个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个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联系:第一个历史任务是第二历史任务的前提条件;第二个历史任务时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最终目标;6.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1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败过程; 2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两个纲领;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具有世界意义;2.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的腐化,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3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3. 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是革命的主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西方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6.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张之洞的劝学篇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7.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8.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1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2维新派自身的局限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脱离人民群众;次要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维新派无严密组织、不掌握军队;3没有发动群众支持;9.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第三章辛亥革命1.三民主义学说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内容: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国家;评价:第一,进步性是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第二,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帝主张;没有明确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2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内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评价:第一,进步性: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在理论上解决了当时民主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革命目的问题;第二,局限性:没有明确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最具特色的内容内容: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属于原主,革命后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评价:局限性是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农民的理论武器;对三民主义整体评价:进步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推动了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性: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第二,革命派只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第三,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封建主义联系起来,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2.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革命派:孙中山,民报改良派:康有为,新民丛报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论战的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4)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4.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5.辛亥革命的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2.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脱离社会实践,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3在实行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3.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6月3日以前,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6月3日以后,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为主力;4.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5.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成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2)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张申府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6.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二,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李中主持成立了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历史特点: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深受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有一个好阶级基础;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8.中共二大: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7月民主革命纲领内容:1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2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3提出“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在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八十多年来没有弄清楚的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9.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联盟;10.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重要原因;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11.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第一,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敌我力量悬殊;第二,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的分化,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主观原因:第一,以陈独秀为代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第二,中共还处于幼年时期,没有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第三,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12.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明显提高;2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1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就文虎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3它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1建立了庞大的军队;2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和军统;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2.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经济1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2官僚垄断资本的急剧膨胀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是从金融业开始的,建立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邮政储蓄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发行“法币”,是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的有决定意义的步骤;3. 1928年10、11月,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分析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客观条件:全国形势的向前发展;国民革命的影响主观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存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4.“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5.“左”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第一,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革命敌人,进行排斥和打击;第二,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第三,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张;第四,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方针;第四,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6.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为调动和牵制国民党军队,组成了以方志敏为首的北上抗日先遣队;长征的胜利结束:(1)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四川懋功;(2)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于陕北吴起镇;3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 7.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8. 遵义会议1935年1月内容:集中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1在军事问题上,批判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2在组织问题上,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增选毛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意义: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这个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地点:北平意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在“哭谏”无效的情况下,毅然对蒋介石实现“兵谏”;和平解决:通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条承诺;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3.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3月,李宗仁等取得台儿庄大捷;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敌强我弱;主观原因: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第一,在战略上: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第二,第二,在战术上:单纯的阵地防御战,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战略相持阶段:1939年1月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枣宜会战:1940年5月,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殉国;1942年2月,十万大军远征缅甸,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缅北殉国;4.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1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后方发动游击战争,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全面抗战路线2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毛泽东论持久战,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内容:第一,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指出战争是持久的 ,但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第二,科学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最关键阶段、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意义: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确定了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战略方针,增强了全国人民赢得抗战胜利的信心,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敌后战场的开辟: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4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第一,在防御阶段,敌后游击战争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二,在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是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同时辅之以运动战,如百团大战;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第三,为战略反攻准备条件;第四,拖住了侵华日军的主力,配合了太平洋战场,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5.新民主主义理论1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科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总结了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6.延安整风运动20世纪40年代前期毛泽东的文献有: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最主要的任务、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是党内出现“左”右倾错误的认识根源;整风运动的意义,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7.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扞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8. 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的结果;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反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1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2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减轻了美英军队的压力,为盟军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3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1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3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4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5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11. 两个战场及其关系12.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13.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14.三湾改编:(1)将原有的一个师改编成一个团(2)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复习简答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登记制度。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监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3、简述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答: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提出了再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同意战线的新政策。
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整治上的准备。
4、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去的整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
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答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修养生息、和平见过的意愿。
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5、简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答:(1)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2)在有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共轭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3)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团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6、《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答:《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16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立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论述题大题整理
《纲要》简答题+论述题绪论简答题: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答:(1)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社会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趋势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第一章简答题:1.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答:(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重要原因。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根本原因。
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的原因和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是什么?答: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1)在近代中国,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2)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论述题:1、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答:(1)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他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不得不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重点复习思考题(简答和论述)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复习思考题(简答和论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6、简述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
P14来源上的特点: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7、试述近代中国社会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P14对比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
表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
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8、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9、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简述《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P26-27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P29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P334、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哪些方面?5、简述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
P356、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P38第三章辛亥革命1、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P412、简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P423、试述清末“新政”的内容及其破产的原因。
4、试述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论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简答题:1、近代西方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2、简述请王朝由强盛转向衰弱的主要表现。
3、任何看待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4、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及其关系?5、简述近代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6、近代中国是任何陷入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7、近代中华民族意识是任何觉醒的?8、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9、《天朝天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0、《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1、为什么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兴转衰的标志?12、洋务派形成的过程,兴办洋务的主要内容。
13、戊戌维新新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及其如何失败的。
14、简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破产。
15、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开展了那些革命性工作?16、任何认识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局限性?17、武昌起义后,中国革命出现何种复杂情况?18、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9、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
20、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21、简述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2、五四运动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23、简述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4、简述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意义。
25、简述国民革命的伟大意义?26、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是任何建立起来的?2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有那些?28、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9、三弯改编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30、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何重要意义?31、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32、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重要灾难有那些?33、什么是西安事变?其事件有何重大意义?3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基本经验?3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36、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内容是什么?37、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意义?38、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原因是什么?3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那些严峻考验?40、全国范围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4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2、“三反”,“五反“的内容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赵一曼冯玉祥杨靖宇李宗仁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辨析题先辨别正确与否是否认可这种说法1/3 的分数说明认为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什么2/3的分1.军事侵略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主要手段。
正确,他们一张先进的俗气和军事结束,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升值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与论述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与论述题总结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二、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来源上的特点: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1)社会制度的腐败。
这是根本原因。
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
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
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
(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三、论述题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
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对比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
表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
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
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
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
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二、简答题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
(2)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追求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
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性质:1859年,“干王”洪仁玕回到天京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评价:《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
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现)●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托古改制”。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脱离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三、论述题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1)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
(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
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