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家思潮

合集下载

大陆新儒家的政治诉求——新儒家思潮

大陆新儒家的政治诉求——新儒家思潮

外国国籍,丢弃祖国,对中国人遭遇的苦难视若无睹,乃是忘本负恩,未能觉察个人生命之所依所根。

唐君毅赞成民主自由。

他说孔子的“为仁由己”的自由定义,可以涵盖中西各种自由观念。

他指出,由于儒家思想的民主精神只局限于道德领域,未能进展到唐君毅牟宗三杜维明而永远之革命,亦不能立万世之太平。

儒家所言之革命,遂化为后来之群雄并起,以打天下之局。

”“君主之家天下,毕竟仍是天下为私。

同时人民在政治上之地位,不能与君主平等,所谓‘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则在人格道德上,以不能与君主平等。

反之,如君主与人民在道德人格上真正平等,则人民在政治上,应亦可言‘人民圣明,君罪当诛’。

若欲使此事成为可能,则君主制度必然化为民主制度。

”海外新儒家上述言说,遭到大陆新儒家蒋庆猛烈指责。

只有反抗压迫的消极意义而无更高的价值目的。

”蒋庆在这里强调了等级制度,明确表示不赞成自由、平等、民主。

其实,这正是儒家社会学说的精要。

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另一位大儒梁漱溟有关“严尊卑”的精辟论述了。

梁先生在1922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说:“几千年来,维持中国社会安宁的就是尊卑大小四字。

没有尊卑大小的社会,是他(笔者按:指中国人)从来没有看见过的。

原来照前所说,中国的拿办法的蒋庆All Rights Reserved.大陆还有一位新儒家康晓光,多次演讲并发表文章,主张儒化,呼吁在中国实行儒家仁政,建立儒教。

不过,康晓光提倡的儒教,要比蒋庆、张祥龙的儒教开放一些。

2005年,他的演讲和文章合集为《仁政》一书在新加坡八方文化创作室版。

康晓光对现实中国持强烈批判态度。

他说,今天的中国为政不仁,为富不仁。

“为什么每隔两分钟就有一个同胞杀?为什么每十五秒钟就有一个同胞自杀未遂?难道答案还不清楚吗?这个世界没有温情没有道德,没有正义,有的只是康晓光All Rights Reserved.All Rights Reserved.陈明在《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一书中说,张之洞提出的中体西用,是原教旨主义;李泽厚提出的西体中用,是全盘西化。

新儒家、新道家与新经济

新儒家、新道家与新经济

新儒家、新道家与新经济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道德伦理和经济制度的探索也在不断演化。

新儒家、新道家与新经济是三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开始崭露头角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三个概念进行探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新儒家新儒家是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现代化演绎与应用的一种思潮。

新儒家强调传统儒家思想的实践性和现代性转化,关注个人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提出了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儒家观念。

新儒家强调人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和公共道德,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 新道家新道家是对传统道家思想的演绎与创新,旨在将道家思想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

新道家关注个体的内在自由和自我实现,主张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通过恰到好处的行动来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完美状态。

新道家强调平衡、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倾向提出了质疑。

4. 新经济新经济是指适应信息技术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经济形态。

新经济注重创新、科技和知识产权,强调知识经济、创造经济价值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新经济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公平,追求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5. 新儒家与新经济关系新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对于新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新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能够促使企业和管理者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平衡。

新儒家的核心观念如仁、义和礼也可以指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商业决策,在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 新道家与新经济关系新道家的思想强调人的内在自由和自我实现,对于新经济提出了反思和警醒。

新道家认为过度的经济发展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平衡和人的内在迷失。

因此,新道家倡导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人的精神追求和生命周期的平衡。

新道家的理念强调谦虚、无为而治和平衡,在商业决策和经济发展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当代新儒学思潮概览

当代新儒学思潮概览

当代新儒学思潮概览一、当代新儒学思潮概览(人民观察)郭齐勇新儒学思潮是当前我国社会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的社会思潮。

深入把握这一社会思潮的来龙去脉,理性辨析这一思潮的功过得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代新儒学思潮的发展脉络与思想贡献新儒家用以指宋元明时期的道学或理学,最初是冯友兰为方便西方汉学界认知中国哲学而使用的名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与旅居美国的华人学者又用新儒家(学)指称新文化运动后旨在复兴精神性的儒家或儒学的思潮、流派与学者。

为区别于宋明理学,后来人们一般以当代新儒学(家)指代后者。

现当代新儒学思潮形成于五四运动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和“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期间,这也可以视为这一思潮发展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思潮发生在抗战时期及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大陆。

第三阶段思潮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第四阶段思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海外,改革开放后又由一些华人学者引入中国大陆。

第一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五四”前后的新儒学,第二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抗战时期的新儒学,第三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港台新儒学,第四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海外新儒学。

其代表人物,第一阶段有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等,第二阶段有冯友兰、贺麟、钱穆、方东美等,第三阶段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第四阶段有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等。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有人持“思想文化决定论”,把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归结为中国思想文化落后尤其是儒学落后。

这种观点在甲午战争后愈演愈烈,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到一个高峰,形成了诸如“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等极端思想。

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绝对地对立起来,把清末的衰败一概归咎于传统文化,无疑是简单粗暴的做法。

那时,儒学面对的困境是空前的。

儒学从对社会无所不在的渗透,变成了西方汉学家所谓的博物馆文化、图书馆文化或古玩文化。

宋朝儒学的复兴与新儒家思潮的兴起

宋朝儒学的复兴与新儒家思潮的兴起

宋朝儒学的复兴与新儒家思潮的兴起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以其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而闻名于世。

在宋朝时期,儒学得到了空前的复兴,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儒家思潮的兴起。

宋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儒学的发展和推广,将之奉为国家治理的核心思想。

他们通过选拔优秀的儒学生进入官僚机构,并将儒学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之中。

这样的做法推动了儒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复兴。

宋朝时期的儒学家主要注重对经典的研究和解释,尤其是对《四书五经》的精读和理解。

他们通过研究经典文献,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程颢、程颐兄弟提出的“理学”思想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儒家思潮之一。

程颢、程颐强调“理”这个概念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遵循“理”的规律,从而达到社会和个人的完善。

理学注重的是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

这种思想为社会人文关怀提供了新的方向,并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郝经、朱熹等儒学家的思想也对宋朝儒学的复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郝经注重了对儒家经典的考证和释义,为后世研究儒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朱熹更加注重将儒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强调其实际应用价值,对理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然而,随着宋朝的逐渐衰落,儒学也开始面临挑战。

在这个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影响逐渐增大,儒学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冲击。

而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思想和学说也开始涌现。

新儒家思潮的兴起是对宋朝儒学的一种回应。

新儒家着眼于儒学的重建和革新,试图挖掘儒学在新环境下的潜力。

新儒家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朱熹的弟子王守仁和王阳明。

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他认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才能达到真正的认识和完善。

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理学的一些不足,并为后来的儒家思想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王阳明的思想更加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行为。

他提出了“心即理”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内在具备了对善恶的判断力。

涂尔干学派名词解释

涂尔干学派名词解释

涂尔干学派名词解释
涂尔干学派是现代中国新儒家思潮的重要分支之一,主张以涂尔干(Tugan Baranovsky)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借鉴西方经济学和哲学思想,探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问题。

以下是涂尔干学派常见名词解释:
1. 涂尔干:俄罗斯经济学家,被称为“民族经济学之父”,他的经济学理论主张国家应该通过保护本国产业,实行经济保护主义,保障国家经济发展。

2. 新儒家思潮:20世纪末兴起的中国思想潮流,主张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探讨中国现代化的路径和发展模式。

3. 西方经济学:指起源于欧美国家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

4. 经济保护主义:一种以保护本国经济为目的的经济政策,包括关税保护、货币保护、市场保护等手段,旨在维护本国产业和就业。

5. 社会现代化:指社会制度、经济结构、文化观念等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革和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6. 民族自立:涂尔干学派主张中国应该通过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实现经济发展,实现民族自立和强盛。

7. 精神文化:涂尔干学派认为经济发展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还应该注重精神文化的提升和传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8.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和发展进程,以改革和开放为主要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
阶段。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近年来中国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由一批受到儒家思想启迪的学者所组成,旨在通过对儒家传统文化的重新阐释和发掘,提供一种思想和文化资源,以应对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主要对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进行述评。

一、新儒家的主要思想新儒家思潮主要关注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学问题,认为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义”等思想是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新儒家思想中,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亲”“友”“师”“徒”等关系,认为这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可以通过这些关系改善人类社会的道德状态。

二、新儒家的价值和贡献新儒家思潮提供了一种思想和文化资源,为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第一,新儒家思想强调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人们更好地在这些关系中相处。

第二,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可以对当代社会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提供参考。

此外,在宗教信仰疏导、传统文化继承等方面,新儒家思想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支持。

三、新儒家的问题和挑战新儒家思潮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与时俱进。

从历史上来看,儒家思想一直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新儒家思想可能需要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当代社会中,人类关系的变化和多样化,使得新儒家思想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此外,新儒家思想需要与现代化相协调,即如何在儒家思想的传统基础上,发展适应当代现实的儒家思想,这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提供了一种思想和文化资源,为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然而,新儒家思想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持续的思考和探讨。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新儒家思潮是近年来在中国大陆持续升温的学术潮流之一,它以儒家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社会实际,探讨中国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新儒家思潮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重新获得认可和传承。

本文将对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进行述评,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其意义。

一、新儒家思潮的成因新儒家思潮的兴起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关注逐渐增强。

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人们探讨国家命运、社会建设及个人修养的重要资源。

西方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也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新儒家思潮的兴起既有社会的需要,也有文化认同的诉求。

大陆学术界对西方哲学文化的长期研究,也为新儒家思潮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

西方哲学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激发了对儒家思想的重新关注和反思。

西方哲学的解释和评价,也为新儒家思潮提供了外部的参照和启示。

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新儒家思潮在当代中国大陆的兴起。

在当代中国大陆,新儒家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以牟宗三、钱穆、熊庆来、茅海建、余英时等为代表。

这些人士通过不同的路径和方式,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推动着新儒家思潮的发展。

牟宗三是新儒家思潮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20世纪初提出了“实用主义儒学”理论,强调儒家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通和修正。

钱穆则着力于阐述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念,试图通过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解读,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提供参考。

茅海建则专注于对儒家思想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进行思考,提出了“儒家科技伦理”理论,认为儒家思想对于科技伦理问题有着独特的启示作用。

熊庆来致力于儒家思想与政治形态的关系研究,探讨了儒家民主的可能性和路径,提出了“儒家共和主义”的理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余英时则重点探讨“儒家文化复兴”的问题,提出了儒家文化与国家命运、社会管理及文化变革的思考,为新儒家思潮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和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和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和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和中国现代文学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文化传统也经历了从对西方文化的钦慕、模仿到自信自强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儒学文化思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

近年来,在国内一系列“复兴儒学”、“弘扬儒家文化”的政策和活动的引领下,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兴起,并且渐渐与中国的现代文学相互关联。

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的发展源于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以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涵盖了道德观、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多儒学思想被认为是过时和落后的,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批判和反思。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开始重视儒学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例如中庸、礼制,这些思想对于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的发展,便是这种批判和继承的过程。

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的重要特点是强调“人本主义”和“和谐社会”。

在这种思想体系下,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极大的强调,同时,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合作和协调。

这种思想核心,既贴近人民需求,也是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文学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思想在文学作品中不断呈现颠扑不破的力量和价值。

例如,余华的《活着》就呈现了一个关于人性的探讨,通过“吃”的零散细节,传递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不放弃的执着精神。

茅盾的《子夜》则探讨了信仰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谴责了被压迫的人民。

这些作品中,儒家思想的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承继和传播,也促进了现代儒学文化思潮的发展。

此外,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还促进了一系列“儒学主义”的文学流派的兴起。

这些流派以传统儒学思想为基础,关注人性、情感、家国等重要话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儒家文学”和“传统文化复兴文学”两个流派。

新儒家文学以重视人性和共同体的关系为特点,旨在通过文学去反映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状态。

汉代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

汉代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

汉代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
汉代新儒学是汉代后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充、扬雄和董仲舒等。

新儒家认为《论语》与儒家经典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世间的事物变化多端,应该从实际出发,以质问为本,强调“真”的重要性。

他们尤其注重人性本恶的观念,并强调知行合一,即人必须把知识付诸实践,以达到改善社会的目的。

此外,新儒家还提出了“性即是命,命即是性”的观点,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发扬光大。

汉代新儒学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儒家扩展了儒家经典的内涵和外延,以适应变革多端的历史发展;其次,新儒学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了儒家的立场,强调了“心”与行为的关系,使儒家思想更具实践意义;最后,新儒家思想对日后的道家、佛教等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发展。

现当代新儒家的反思(一)

现当代新儒家的反思(一)

现当代新儒家的反思(一)我今天讲两个问题:第一,现当代新儒家思潮与人物;第二,对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之“问题意识”的反思。

一、现当代新儒家思潮与人物从大的背景来看,“五四”与“后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思潮等等学术性的思潮。

在“五四”时代,与《新青年》分庭抗礼的,有《东方杂志》、《甲寅》周刊。

1915-1927年发生了“东西文化问题”论战,1923-1924年发生了“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文化界出现了一批所谓“文化保守主义者”。

我们特别要小心用这个名词,这些学者在政治上并不保守,只是在文化上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对待传统资源。

他们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仍持开放的立场。

例如,以南京为中心,与贵校校史有密切关系的《学衡》杂志及其作者群,被称为“学衡派”的一大群人文学者,就属于这个阵营。

吴宓、柳诒征、王国维、胡先骕、汤用彤、梅光迪等近百名教授学者在《学衡》杂志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主张中西文化精华的融会贯通。

“学衡派”的主导思想是美国哈佛大学白璧德(I.Babbitt)新人文主义。

《学衡》的宗旨是“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

”该杂志于1922-1933年间,聚集了一批人文精英。

“学衡派”与我今天要讲的现代新儒家同属于一个大的文化思潮,大的文化群落,但它们之间有不小的区别。

“现代新儒家”主要研究哲学,“学衡派”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学与史学。

当然,属于“学衡派”的汤用彤先生,即汤一介先生的父亲,他是研究哲学的,是著名的哲学史家,精通欧洲大陆哲学、印度与中国的佛学和魏晋玄学。

汤先生与新儒家有密切关系。

我今天要讲的现代新儒学思潮,大体上有三代学人。

第一代学人有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方东美、钱穆、冯友兰、贺麟等人,第二代学人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人,第三代学人有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蔡仁厚等人。

关于钱穆(宾四)先生是不是新儒家,学术界颇有争议,他的弟子余英时先生不同意。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指在中国大陆,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出现了一股强调儒家传统思想的复兴和发展的潮流。

这股思潮主要起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困境,以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和回应。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有很多,如汪晖、韩毓海、李泽厚、李铁映、李敖等。

他们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应用,试图通过对儒家道德哲学的重建,为现代中国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他们认为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并不被理解和接受,因此需要重新回归到儒家经典中去,重新思考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他们还试图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科学、民主法治等西方价值观进行对话和融合,将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人本”和“反邪”的思想。

他们认为,传统儒家思想注重的是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邪恶思潮,导致了社会道德沦丧和人际关系的恶化。

他们主张要弘扬儒家的德育、性学思想,重塑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念。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在中国学术界和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影响。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空白,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观念。

它也面临着批评和争议。

有人认为,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过于理论性和抽象,缺乏实践和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还有人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重建了过于封闭和割裂的传统儒家思想,忽略了儒家思想本身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积极回应和创新。

它试图通过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重新解读和应用,为现代中国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它仍然需要面对批评和挑战,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发展,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新儒家思潮

新儒家思潮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这一学派力图在现代中国恢复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新儒家的学说被称之为“新儒学”,它是与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并称的中国现代三大思潮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主要思想代表。

新儒家的学说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文化哲学,他们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本性和优越性,认为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到程、朱、陆、王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道统”;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是儒家人文主义,它是道德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儒家的心性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原和核心;只有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西方文化吸纳和会通。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新儒家经历了七八十年的发展历程,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

有关新儒家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等问题,目前学术界有许多不同说法,比较通行的看法是:从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有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冯友兰、贺鳞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新儒家;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港台有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方东美等为代表的第二代新儒家;从八十年代开始,有杜维明、刘述先等为代表第三代新儒家。

从理论发展阶段来看,新儒家的学说大致又可分为四个理论阶段新儒家的理论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较突出的缺点是:一、把多元的、多民族、不同时空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简单归结为儒家文化,这是不符合中国历史的事实的。

二、对传统儒家文化造成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巨大负面影响,不是低估就是视而不见,即使有一点批判也往往是轻描淡写的。

三、过分强调了道德的作用,没有找出从“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可行性途径,他们的理论大多带有一厢情愿的、纯理论的色彩。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新儒家思潮是当代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以儒家传统为基础,以求新的发展和完善为目标,尤其在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中备受关注和重视。

新儒家思潮的兴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儒家思潮的发展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评述。

一、新儒家思潮的发展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传统文化的衰落。

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儒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挤压,甚至被边缘化。

这种情况引起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关注和担忧,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儒家传统,并试图从中找到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个时候,新儒家思潮开始蓬勃发展,一些知名学者开始重新解读儒家经典,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观点,为传统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 钟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文化学者,是新儒家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本体性”的儒家文化观,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在力量和自主性,试图消解传统文化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习性,提出儒家文化是有足够的资源,可以与任何文化平起平坐。

钟声认为,儒家文化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而是一种流变不居的原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适性与深邃的内涵。

2. 郭永坚中国著名哲学家,他主张要“重建博爱的文化”,提出了“生态儒学”的理念。

他认为,儒家文化具有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内在价值,可以为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郭永坚认为,当代社会正处于一场大转型之中,儒家文化的生态伦理将有助于塑造一个全新的人类生存文明,并为全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利益搭建一个统一的道德平台。

3. 周保松中国哲学学者,提出了“社会本位”的儒学观。

他认为,儒家思想应该转变为服务于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以仁治国”的思想,强调儒家思想对社会问题有着强大的解决能力,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近年来中国知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针对西方现代化的挑战而出现的一种思想潮流。

新儒家思潮主张要振兴传统儒学,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进行对话和交流。

新儒家思潮的出现主要是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精神危机而倡导的。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例如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冲突等。

新儒家思潮认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源于传统文化价值的缺失,需要重新回归传统文化价值观,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新儒家思潮所谓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主要是指儒家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为本的思想。

其中,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被视为核心价值观。

在新儒家思潮中,人是最重要的,这也表现在对道德的高度强调。

对于新儒家思潮而言,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并不是本位的,而是建立在人的本质之上的,它是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基石。

而这种强调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往往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和矛盾。

此外,在新儒家思潮中,道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目的往往被限制在知识传递上,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新儒家思潮主张要将道德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以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然而,新儒家思潮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思潮,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首先,它的理论基础并不牢固,因为“传统文化价值观”往往过于模糊和广泛,缺乏明确的定义,具有较大的争议性。

其次,新儒家思潮倾向于保守主义,太过追求传统文化价值,而忽视了现实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最后,新儒家思潮可能会引发文化排他性问题,导致对外交流和融合的阻碍。

总之,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危机提出了有益倡议。

其强调的人本性和道德教育对于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然而,要发挥新儒家思潮的价值,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读书报告——《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姓名:学号:学院:专业:联系方式:读书报告——《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马立诚)读书笔记马立诚老师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政治评论家,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分析和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寄托着他本人的思考和忧虑。

作者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

通过对八种思潮的介绍和阐释,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

一、邓小平思想1989年,邓小平面对“新威权主义”时说“我就是这个主张”,简单总结:1.“经济市场化先于政治民主化,市场化的终点是民主化的起点”;2.“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在集权条件下才能完成”;3.当前政治领域的的改革是“实行集权制和政治垄断”;4.集权制具体是“一个伟大领袖以及配合默契的决策集团,强制性地推进经济现代化”;5.“强力推进市场化和私有财产制度”,“压制政治上的反对派以维护稳定”,待“中产阶级发展壮大”后,“自动让位于民主政治时代”。

邓小平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经济上大胆突破,政治上多方设限,不能开展实质性的政治体制改革。

1992年“南巡谈话”,突破禁区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用市场经济制度再造了中国。

在“南方谈话”以后,竞争观念、自由观念、平等观念和追求私人财富的精神在大陆崛起,认为其是对中国突破与发展所做的最大贡献。

一、老左派思想老左派思潮的基本要点是:“坚持斯大林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坚持毛泽东晚年左倾思想,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定改革开放,批判市场经济,压制私营经济。

在国际上,则主张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

”最早的“两个凡是”,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抵制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批评、抵制对文化大革命的批评、打击包产到户、压制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指责经济特区、压制作家艺术家的自由探索、反对商品经济的提法、更反对市场经济的提法,主张什么事都要问一个姓“社”还是姓“资”,姓“公”还是姓“私”,认为计划经济不容否定。

近代中国新儒家的影响力与问题

近代中国新儒家的影响力与问题

近代中国新儒家的影响力与问题近代中国的新儒家运动是一场思想与文化的革命,其影响力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

新儒家不仅在道德伦理、政治哲学、教育思想、经济学等领域有所贡献,而且在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和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儒家运动的兴起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两个阶段。

这一时期,传统的王道思维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社会变革和国家现代化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思潮和改革思潮应运而生,其中新儒家运动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股力量。

新儒家运动的兴起跟当时处境及儒家思想自身的内在的矛盾密切相关。

从清末民初至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空前动荡,国家积弱日深,儒家思想和王道政治受到全面的挑战。

此时,儒家思想处于一个危机之中,不断地被人们质疑和反思。

新儒家本着传统儒家学说的基本立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提出了当时新的社会伦理与政治哲学,与时俱进地思考中国民族救亡和现代化建设之路,并为此不断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新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新儒家学派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拥有着重要地位,经历了从兴起到成熟的漫长历程。

新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对儒家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

新儒家学派以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借鉴国外哲学思想,对儒家经典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重新解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儒家学说。

第二,反对积弱落后的王道政治。

新儒家学派主张改革道德伦理,以道德教化治国,反对以武力来实行统治,强调民主、平等、自由和协作。

第三,重视教育问题和文化建设。

新儒家学派强调教育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普遍提倡办好公立学校,建立拥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系统,培养新时期的人才。

第四,关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

新儒家学派强调民族危亡,认为只有中国的繁荣才能保障民族利益,通过现代化和文化意识的强化来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出了“中华复兴”的理念。

新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贡献与问题新儒家学派在近代中国的贡献及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儒家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

儒家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

儒家-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

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

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

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1921年学衡社的成立及1922年学衡杂志的创刊。

以纯学术的形式融化新知昌明中国文化的精粹。

同时也引发了新儒家哲学思辨的兴起。

新儒家之所以“新”。

如方东美所说:“返宗儒家。

融合中西哲学。

以建立新儒学”。

牟宗三说:“凡是愿意以平正的心怀。

承认人类理性的价值。

以抵抗一切非理性的东西。

他就是儒家。

就是新儒家。

”当代新儒家的共通点是一方面致力对儒。

释。

道三家作出新的诠释及应用。

另一方面把西方哲学思想融会在中国传统智慧之内。

从而肯定中国传统哲学也可发展出民主与科学等现代思想。

中文名,新儒家。

产生背景,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思潮。

主要代表,熊十力。

唐君毅。

牟宗三。

徐复观。

出现时间,民国。

主要阵地,香港中文大学。

两种理解。

新儒家可有两种理解:指宋明时期的儒家各学派。

如“程朱理学”一派。

“陆王心学”一派等。

更普遍的指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并一直发展至今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这一学派力图在当代中国恢复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

融合。

会通西学。

以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为了区别这两个不同内涵的学术流派。

后者又往往被称为“现代新儒家”。

这里专指“现代新儒家”。

当代分期。

当代新儒家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

代表哲学家为熊十力。

梁漱溟。

马一浮。

张君劢。

冯友兰。

钱穆;1950年至1979年为第二代。

代表哲学家为方东美。

唐君毅。

牟宗三。

徐复观;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

代表哲学家有成中英。

刘述先。

杜维明。

余英时等。

其中张君劢。

唐君毅。

牟宗三。

徐复观于1958年元旦联署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强调“心性之学”为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

宋代儒学的变化与新儒家思潮思考

宋代儒学的变化与新儒家思潮思考

宋代儒学的变化与新儒家思潮思考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儒学传统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创新和挑战的时期。

宋代儒学的变化,成为当时各种思想流派和文化生态变化的一个明显标志,新儒家思潮也随之应运而生,本文将对宋代儒学的变化及新儒家思潮进行一些思考和研究。

一、官学和江南学派的兴起在宋代前期,官学一直是中国儒学的主流。

官学以官方政治为中心,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僚,并通过学校传授儒学经典、典籍,并进行教育考试,以培养成为“贤良之士”。

然而,在南宋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动荡和海外经济的繁荣,江南的富商和士绅阶层愈加富裕,他们有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时间,也创立了一些私塾,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与理论体系。

他们中很多都自称“江南学派”,反对朝廷的正统儒学思想,主张“白话文”的阐释方式,声称这是为了让普通百姓也能够读懂儒家经典。

江南学派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主张,比如主张“实学”、“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并不再强调读书人应该死守古代经典的原则,崇尚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这意味着他们在儒家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向着更为实用、务实、理性的方向前进,开创了江南学派儒学思想的新时代。

二、朱熹的儒学复兴虽然江南学派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主张,但是他们的影响力仍然不够强大,因为南宋朝廷对其持评价观望的态度。

而在这时,一个改变了中国儒学命运的重要人物出现了——朱熹。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理学”思想复兴了中国儒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

朱熹认为,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在于“理”,通过思考“天下之理”,可以获得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与江南学派不同,朱熹强调儒家经典的本质,强调读书人应该从“字句、典章、纲常、史传”等经典文献中汲取智慧,深入掌握儒家思想核心,遵循儒家经术中“仁、义、道、德”的核心价值,实践“知行合一”的理念,这被称为“朱子理学”,成为宋代后期中国儒学的主流思想。

三、新儒家思潮的发展在朱熹儒学思想的基础上,中国又出现了一批新儒家学者,他们认为,传统的“文化课程”已不适应时代需求,应该着手发展新的学科和教育体系,如理工科、医学、经济学等,并强调儒家核心思想要与现代经济、文化学科相结合。

当代中国的八种思潮

当代中国的八种思潮

当代中国的⼋种思潮听完徐进功教授风趣幽默的讲座之后,⼼⾥突然感到⼀丝茫然与困惑,回到宿舍⼜在⽹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读了马⽴诚先⽣的《当代中国⼋种社会思潮》,我的脑中则⼀直浮现着狄更斯的⼀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当代中国⼋种社会思潮”,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只有⼋种。

改⾰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开始进⼊⼀个群雄初起的春秋时代”。

“这⼋种思潮”不仅其存在与涌现客观上都有“合理”(合乎逻辑)的社会基础,⽽且对于社会问题的认知也都有⼀定的合理成分,⾄少在理论上有相反相成的影响,在对现实的判断上可起警钟作⽤。

徐进功教授的讲座介绍了在当代社会中颇为流⾏的⼋种思潮,展现了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邓⼩平思想我们⽣活在今天都能感觉到这是主导性的意识思潮。

我们平常在⼤学课堂⾥以及⼯作都有很多接触。

邓⼩平思想的主要特点:经济上⼤胆突破,政治上多⽅设限,不能开展实质性的政治体制改⾰。

在政治体制改⾰⽅⾯,邓⼩平其实也做出了他最⼤努⼒。

中国政治体制改⾰的议题是邓⼩平提出的,另外中国要⾛向法治社会也是邓⼩平⼒倡的,这是他了不起的地⽅。

在邓⼩平当政期间,经济发展放在第⼀位,并且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移植在了社会主义上,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世界经济改⾰的⼀个创举。

“不管⿊猫⽩猫,能抓到⽼⿏的就是好猫”,只要能促进⽣产⼒发展,不管姓“资”还是姓“社”,都可以作为经济改⾰⼿段。

邓⼩平的这⼀改⾰思路,为中国经济带来“腾飞”。

以邓⼩平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给中国带来了经济崛起,但其政治改⾰措施的缺失,权⼒缺乏制约制衡,造成了现在官员腐败、特权横⾏的怪象,社会⽭盾不断积聚。

如何进⾏政治改⾰,应该就是21世纪执政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了。

⼆、⽼“左”与新“左”⽼左派年龄⽐较偏⼤,⽼左派思想有⼀个特点是和中国改⾰开放相始终,认为中国的⼀些问题、灾难都是由于改⾰开放造成的。

新左派跟⽼左派很不同,新左派主要粉丝在⼤学校园⾥,提出贫富分化、腐败问题⾮常严重,这个观察是⽐较理性的,提出的⼀些问题也是对的,崔之元有⼀篇名⽂《⽂化⼤⾰命有积极因素》,其中提出⽂化⼤⾰命有积极因素,应该从⽂化⼤⾰命中学习群众运动经验,学习⼤民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儒家思潮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这一学派力图在现代中国恢复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新儒家的学说被称之为“新儒学”,它是与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并称的中国现代三大思潮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主要思想代表。

新儒家的学说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文化哲学,他们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本性和优越性,认为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到程、朱、陆、王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道统”;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是儒家人文主义,它是道德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儒家的心性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原和核心;只有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西方文化吸纳和会通。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新儒家经历了七八十年的发展历程,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

有关新儒家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等问题,目前学术界有许多不同说法,比较通行的看法是:从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有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冯友兰、贺鳞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新儒家;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港台有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方东美等为代表的第二代新儒家;从八十年代开始,有杜维明、刘述先等为代表第三代新儒家。

从理论发展阶段来看,新儒家的学说
大致又可分为四个理论阶段
新儒家的理论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较突出的缺点是:
一、把多元的、多民族、不同时空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简单归结为儒家文化,这是不符合中国历史的事实的。

二、对传统儒家文化造成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巨大负面影响,不是低估就是视而不见,即使有一点批判也往往是轻描淡写的。

三、过分强调了道德的作用,没有找出从“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可行性途径,他们的理论大多带有一厢情愿的、纯理论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