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医学科学学位)
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科学学位专业代码:100506)一、专业概况本学科是1981年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81年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设立第一个中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师资梯队结构合理,力量雄厚。
长期从事内科常见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历年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获部市级科技成果奖多项。
主编出版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拥有CAI课件及网络教材配套的立体化教材体系,承担的课程《中医内科学》是上海市精品课程。
学科研究中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在肾病、肿瘤、呼吸、肝病、老年病、心血管、脑病、内分泌、血液病、急诊等方面具有优势。
本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及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有成熟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心功能、生物化学、病理学等研究室,为培养中医内科高层次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队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2.具有全面、系统、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
三、研究方向1. 中医心管病研究2.中医消化系疾病研究3.中医呼吸系疾病研究4.中医肝病研究5.中医老年病6.中医肾病研究7.中医内分泌病研究8.中医脑病研究9.中医肿瘤研究10.中医血液病研究11.中医急诊研究四、在校学习年限学制3年,在校学习期间可弹性学习2-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六、培养方式与方法1.德育教育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专业人才,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诊疗能力的中医内科学领域高级专门人才,适应国家医疗事业发展需求。
二、培养要求1. 专业核心课程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包括中医内科学基础、中医内科诊疗技能、中医内科病症研究等。
其中,中医内科学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内科学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中医内科诊疗技能课程包括中医内科临床技术、中医内科病症辨析等,中医内科病症研究课程包括中医内科病证学、中医内科疾病研究方法等。
2. 专业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诊疗水平,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临床实习和病案讨论。
临床实习要求学生跟随指导教师进行临床工作,并在实践中熟悉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案讨论则是通过研究和分析真实病例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并根据研究成果撰写学术论文。
研究项目可以是基础医学研究,也可以是临床医学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学术活动参与为了拓宽视野,加深学术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
学术交流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讲座等形式来实现。
三、培养过程1. 基础阶段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础阶段主要包括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需要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并参与临床操作和病案讨论等实践活动。
2. 深化阶段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深化阶段主要包括中医内科病症的深入学习和临床技能的提高。
学生需要选择相关的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并开始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
3. 研究阶段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研究阶段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学术论文的撰写。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科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00201)(2015版)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在掌握内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诊治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基础上,掌握现代实验方法及技能,具有从事内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1、心血管病学2、内分泌与代谢病学3、消化系病学4、呼吸系病学5、肾脏病学6、血液病学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1、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学习时间安排: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学位课程,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进行必要环节培养及学位论文研究为两年半。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学位课程最低应修满至少25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方案。
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公共必修课GB1501 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秋季GB15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秋季KB1503 英语(含读写、听力)96 6 秋季专业必修课KB1504 专业课80 5 春季KB1505 专业英语32 2 春季选修课KX1506 医学统计学64 4 秋季KX1507 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24 1.5 秋季KX1508 科研思路与方法学16 1 秋季KX1509 临床病理学32 2 秋季KX1510 临床流行病学24 1.5 秋季KX1511 临床药理学32 2 秋季KX1512 医学影像学32 2 秋季KX1513 医学免疫学24 1.5 秋季KX1514 基因工程学24 1.5 秋季KX1515 分子生物学概论24 1.5 秋季KX1516 医学实验动物学24 1.5 秋季KX1517 统计分析软件SPSS应用16 1 秋季专业课为内科学,共80学时,5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设计和进行临床医学研究的能力。
2.具备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准确地掌握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熟练运用临床医学仪器设备。
3.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4.具备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和医疗安全意识,能够正确处理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二、培养方案
1.必修课程
(1)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
(2)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等临床学科,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诊断治疗技能。
(3)医学研究方法学:包括临床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
2.选修课程
(1)专业学科选修课程:包括放射学、超声学、影像学等专业学科选修课程,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所选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医学伦理学:包括医学伦理、医学法律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和法律意识。
3.实践教学
(1)临床实习:学生在医院临床科室进行实习,与临床医生一起参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并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掌握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临床诊治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及病因病机复杂的疾病诊断与治疗能力;(二)具备扎实的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诊疗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及常规检查,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发展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三)具备中医内科领域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够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项目,并能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素养,能够注重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中医内科学的学术交流和医学教育工作。
二、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针对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理论课程1. 中医内科学基础理论概论: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中医四诊合参、病机病因等内容;2. 中医内科学经典: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如《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3. 中西医结合基础知识:学习西医诊治技术和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二)临床实践课程1. 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技术:通过病案讨论、临床观摩等形式,掌握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实践技能,包括中医四诊、脉诊、舌诊等常规诊疗方法;2. 中医内科临床实习:进行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实践,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积累临床经验;3. 医学科研与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学习医学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开展科研项目并撰写学术论文。
(三)学科前沿和专业发展课程1. 中医内科学前沿研究: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前沿研究动态,学习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不断更新学术知识;2. 中医内科学现代理论探讨:探讨中医内科学的现代理论与实践,加深对中医内科学的认识和理解;3. 中医内科学专业研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促进专业学术交流和合作。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文件精神,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2015]9号)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1、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临床医师。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1、内科学2、儿科学3、神经病学4、影像医学与核医学5、临床检验诊断学6、外科学7、妇产科学8、眼科学9、耳鼻咽喉科学10、肿瘤学11、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2、麻醉学13、急诊医学14、全科医学三、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1、学习年限。
临床医学硕士学制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允许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期不超过2年。
2、培养原则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
培养过程应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
四、课程学习与考核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根据硕士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开设课程,课程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分的计算,一般18学时为1学分,体育、实验类课程36学时为1学分,每门课程一般不宜超过2学分。
研究生修习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
课程设置中公共必修课为外语2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含实践6学时);一级学科必修课1—2门,计2—4学分;二级学科必修课1—2门,计2—4学分;公共选修课包括限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1学分、医学统计学2学分、科研思路与方法1学分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课程,任意选修课为适于在一级学科范围内选修的专业选修课。
内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01)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内科学(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研究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发病机理、抗病毒治疗等。
2.肾综合症出血热研究肾综合症出血热的病原学、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内科学(风湿病)1、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点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学、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及临床治疗。
2、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点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免疫病理学改变及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生存周期和质量。
内科学(呼吸系病)1. 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2. 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3. 胸膜疾病4. 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理及早期干预治疗。
5.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及抗炎治疗6 睡眠呼吸障碍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7. 肺栓塞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8. 细菌耐药机制及对策9. 呼吸病病理10. 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理及治疗11. 呼吸生理与机械通气(包括无创通气)12. 肺功能与呼吸系疾病诊治13. 肺部感染内科学(消化系病)1. 肠胃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2. 肝纤维化的研究3. 胃肠道激素和门脉高压4. 胃肠动力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1. 糖尿病(1)重点研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基因诊断、治疗的探索。
(2)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2. 甲状腺疾病的遗传因素及基因多态性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3. 肥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
4. 其它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及基因治疗。
内科学(肾病)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
2.继发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发病机制和干预治疗。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制与培养目标:
1.学制:为期三年。
2.培养目标:
(1)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内科学理论和中医诊疗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具备综合运用中医与西医知识进行内科疾病诊断、治疗和预
防的能力;
(3)培养具备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中医内科学基础理论
(2)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
(3)中医内科典籍导读
(4)中医内科专题研究
(5)中医内科学论文写作与发表
(6)医学统计学
(7)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8)中医内科学研究方法
2.选修课程:
(1)中医药对内科疾病的应用
(2)中医内科疑难病症诊治
(3)中医养生学与预防内科疾病
(4)中医内科疾病的临床案例分析
三、实践教学:
1.临床实习:学生需完成一定的临床实习课时,参与真实病例临床诊疗和治疗过程,提高临床操作和沟通技巧。
2.科研训练:学生需参与相关中医内科疾病的科研项目,进行实验室研究或临床观察,培养科学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 105100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一)学科概况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行研究,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消除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学科分类日趋精细,逐渐形成了许多分科和专业。
临床医学正走向“4P”医学模式: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
转化医学的发展也努力在传统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进而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为实现精准医疗提供新的动力。
(二)研究方向(1)内科学(105101)1.肺部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2.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3.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4.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5.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7.内分泌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8.皮肤病与性病学研究(2)儿科学(105102)1. 儿童疾病与免疫2. 新生儿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 小儿哮喘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4. 儿童病毒感染研究(3)神经病学(105204)1.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5105)1. 精神药理学2. 医学心理学与心理治疗(5)皮肤病与性病学(105106)1.皮肤病与性病学研究(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5107)1. 现代影像诊断学2. 分子影像学3. 神经认知和神经功能学4.介入诊断与治疗学(7)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8)1. 干细胞与血液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2. 免疫性疾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3. 感染性疾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4. 肿瘤分子诊断5. 其他重大疾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8)外科学(105109)1.肝胆胰疾病的基础与临床2.食管癌基础与临床3.骨组织工程4.泌尿系统肿瘤基础与临床5.脑胶质瘤基础与临床6. 创伤基础与临床(9)妇产科学(105110)1. 妇科肿瘤(10)耳鼻咽喉科学(105112)1. 耳鼻咽喉疾病的基础与临床(11)肿瘤学(105113)1.肿瘤综合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2.肿瘤治疗机理研究(12)麻醉学(105116)1.疼痛的临床治疗和机理研究2.微麻醉期重要脏器保护和机理研究(13)急诊医学(105117)1. 灾难医学2. 急危重症研究(14)全科医学(105127)1. 社区医学与社区卫生研究2. 全科医学基础与管理二、培养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专业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类别代码:1051)(2015版)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够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1、内科学;2、儿科学;3、神经病学;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5、皮肤病与性病学;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7、临床检验诊断学;8、外科学;9、眼科学;10、肿瘤学;11、麻醉学;12、急诊医学;三、学习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带教方式1、研究生导师组研究生入学后,由导师从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选择不少于3名副高职称(含副主任医师)以上成员组成导师组,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对其课程学习、临床轮转训练和学位论文等做出具体安排,全程指导研究生临床轮转训练和临床科研训练。
2、临床轮转带教小组每学年教学任务下达后,各轮转科室成立由3-5名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组成的临床轮转带教小组,组长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负责在本科室轮转训练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
五、培养内容与要求(一)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学习:集中授课、自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主要安排在第1学期进行。
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课程达到60分及格。
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38学分。
(含修满学位课程24学分,临床技能考核6学分、教学实践4学分及学术活动4学分)1、课程设置2、教学组织与实施(1)学校负责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医学统计学》、《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文献检索》、《临床科研方法》9门课程,于第一学期完成授课。
培养方案明确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习年限与培养计划、..
培养方案明确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习年限与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培养方案明确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习年限与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第一条培养目标一、硕士专业学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博士专业学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第二条学习年限一、硕士专业学位学习年限3年。
二、博士专业学位学习年限3年。
三、硕博连读专业学位经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分段连续培养、阶段考核筛选、择优进入第二阶段、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方式,学习年限5年。
其中第一阶段二年,第二阶段三年。
完成第一阶段学习,阶段考核优秀者,临床转博,进入第二阶段,攻读博士学位;阶段考核合格,但未能升入第二阶段者,完成硕士专业学位的本部培养内容并达到要求,可申请硕士专业学位;阶段考核不合格者中止学习。
(完整)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动向;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文献,以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研究方向(一)内科学1.肾脏病学:1)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其治疗;2)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3)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疾病救治中的理论及实践;4)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5)肾移植免疫及免疫抑制剂的研究2.内分泌疾病:1)糖尿病的发病机理;2)胰岛素抵抗;3)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免疫治疗;4)肥胖症发病机理3.消化系疾病:1)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2)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临床研究);3)消化道反流性疾病的研究;4)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治疗;5)胰胆管疾病的内镜下治疗4.呼吸系统疾病:1)弥漫性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2)支气管哮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和治疗;4)肺部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5.血液病:1)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重症自身免疫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6.心血管病:1)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介入心脏病学研究;3)心脏电生理研究.7.风湿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造血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8.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的基础免疫与细胞治疗;2)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与监测;3)巨细胞病毒DNA疫苗的基础实验研究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2.呼吸道和肠道病毒的研究3.儿童肾脏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三)神经病学1.脑血管内介入治疗2.脑血管疾病3.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4.神经科临床技能5.变性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四)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2.抑郁症和焦虑障碍3.精神药理4.精神疾病的功能影像(五)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神经影像诊断2.体部影像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3.医学影像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4.三维影像技术与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六)临床检验诊断学1.临床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2.血脂分析与心脑血管疾病3.病原微生物的实验诊断4.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1.泌尿外科:1)泌尿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男科学基础及临床研究;3)泌尿系结石;4)器官移植的基础研究2.普外:1)胃肠外科;2)临床营养支持;3)肠,胰移植;4)腹腔感染;5)胃肠肿瘤;6)肝脏移植;7)肝胆肿瘤3.胸心外:1)体外循环脏器损伤与保护;2)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生长激素释放肽对慢性心衰心室重构的影响;4)左室减容血流动力学临床研究;5)心肌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神经外科:1)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颅内肿瘤,重点是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3)颅脑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Ⅰ. 培养目标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临床实践水平的高级医学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 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内科学的前沿动态;2. 具备深入了解与内科学相关领域和学科的能力;3. 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内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4. 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参与内科学科研项目的开展和科技成果的创新。
Ⅱ. 修业年限及学术要求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业年限为3年,学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 独立完成并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表明具备系统的内科学研究能力;3. 积极参与执业医师实践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4. 积极参与内科学科研项目的开展,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Ⅲ. 课程设置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1. 基础课程:1.1 医学统计学1.2 医学研究方法学1.3 医学伦理学2. 专业课程:2.1 内科学基础课程2.2 内科学前沿课程2.3 内科学临床实践课程以上课程均需通过相应的考试,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Ⅳ. 实践要求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临床实践环节中需要完成以下要求:1. 参与临床科研课题的开展,并积极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2. 参与病例讨论、查房和门诊诊疗,全面提高临床操作和医疗护理水平;3. 根据疾病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内科学治疗方案;4. 在内科学研究中积极参与临床试验和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
Ⅴ. 学位论文要求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学位论文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题要求: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2. 研究方法:采用合理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内科学研究;3. 结果分析:准确地分析和解读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4. 学术贡献:在相关领域或学科上有一定的学术贡献;5. 论文撰写:格式正确、文字流畅、逻辑清晰。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临床医学知识和理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人才。
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医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西医学知识,掌握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方法,具备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能力,能够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二、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1)必修课程1)医学统计学2)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3)医学伦理学(2)选修课程1)基础医学相关课程2)医学影像学3)流行病学2.专业课程(1)必修课程1)中医学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中西医结合临床4)中西医结合治疗学(2)选修课程1)中医内科学2)中医外科学3)中医妇科学4)中医儿科学5)中医针灸学6)药物学3.临床实践(1)实习岗位将学生分配到临床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通过与临床医生合作,深入了解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的实际操作,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4.学位论文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课题,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并撰写一篇学位论文。
三、培养模式和要求1.全日制学习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指导教师制度每个学生设置一名专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和学位论文等。
4.考核制度学生需通过课程考试、临床实习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四、培养效果评估1.掌握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3.具备独立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能力;4.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参与医学科研工作;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以上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该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于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的需求,推动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供参考。
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1]。
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是相对于中医学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目的是培养具扎实且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且具有娴熟且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中医实践性,培养内容具有专业领域性。
采取科学且合理的培养方案并加强培养过程的管理,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新制定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专业及年限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疾病诊治工作,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的高级中医药临床人才。
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
培养过程中将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临床轮转最为主要,同时注重祖国医学传统经典传承。
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将实行导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制,同时,鼓励且积极吸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对研究生进行教学培养。
(105100)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0821修订
(105100)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要求是:(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科学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 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能胜任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医院的临床工作、政府的技术管理工作。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二、学习年限为了保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期间,一般在已经取得临床医师执业资格的研究生通过个人申请筛选试行。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三年。
其中用于集中学习课程的时间为半年,用于临床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含导师所在专业)、资料收集及文献综述的时间为一年半,用于三级学科定向培养、撰写论文的时间为一年。
申请人应在导师所在的学科、专业,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不少于一年(同等学力者六个月)的临床工作,以考核其临床工作能力,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并由导师提出是否同意申请学位的意见。
全日制硕士生学习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但同等学力者不能提前毕业。
硕士生的学习时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学位论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以培养临床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
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事业而献身。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继承和发扬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能独立承担本学科临床医疗工作,在临床医疗技术上达到临床高级专业人才水平。
4.结合临床实践,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3年。
三、研究方向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疾病的临床研究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的临床研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临床研究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研究
(七)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八)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
四、培养方法及要求
课程学习集中半年时间,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20学分
自然辩证法3学分(54学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6学时)
外国语(英或日) 6学分(216学时)
医学统计学3学分(54学时)
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基础4学分(68学时)
2.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12学分
中医临床基础3学分(54学时)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6学分(108学时)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研究进展3学分(54学时)
(二)选修课(至少2门) 4.5学分
高级病理生理学(限选)3学分(54学时)
分子生物学3学分(54学时)
医学免疫学及其进展 2.5学分(45学时)
中医药文献检索3学分(54学时)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2学分(36学时)
生理学及其进展 2.5学分(45学时)
病理学及其进展 2.5学分(45学时)
公共必修课及选修课由研究生处于第1学期统一组织课堂教学及考试,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由第一临床医学院组织相关教研室于第2学期安排授课及考试。
课程学习要求有统一教材、教学大纲和参考书目,同时建立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保证学习质量。
(三)临床能力培养
1.基本要求
按住院医师培养方式轮转,参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临床实践,进行严格的临床训练,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其操作技能。
2.具体时间安排(共26个月)
(1)导师指导下临床工作6个月,每周1—2次随师门诊或查房。
(2)临床轮转20个月(本专业科室6个月,相关科室14个月)。
①本专业科室(指三级学科)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下临床工作应尽可能放在临床轮转的后期,便于导师与本专业科室协商,统一安排临床轮转和导师指导下临床工作,也便于学生撰写论文。
②临床轮转的科室与时间:详见《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习时间安排规定》。
3.轮转要求
(1)轮转期间尽快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临床情况。
按要求书写经管病人的大病历并记好病程记录。
在病房轮转期间每月不少于5份(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可书写住院记录),做到及时、完整、准确、清楚,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书写要求。
(2)在病房工作期间,负责5张床位,在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掌握本科常见病及危重病的诊断、治疗和实际操作技能。
(3)参加轮转科室的一切业务活动及政治活动,必须参加科室值班,由所在科室负责考勤。
(4)进入本专业临床轮转后,应同时进行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
①临床训练:研究生进入本专业的病房、门诊轮转期间应加强三基训练,轮转结束达到临床高级专业人才水平。
②科研能力培养:导师以及指导小组成员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培养,指导研究生正确选题,进行科研设计,按时开题,完成论文的临床观察,积累临床资料。
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学术活动。
③教学能力的培养:参加一定量的教学工作(含科室小讲课)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5)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学习期间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6)三年学习期间,要努力撰写学术论文,争取在省级或省级以上期刊正式发表。
(四)考核
临床理论采取综合笔试,临床业务技能采取口试、床边实际考核、模拟操作及抽查医疗文件等方式,考核小组按临床考核项目评分表进行逐项评分,取平均分,最后得出综合分数。
1.出科考核:每个科室轮转完毕后,由科室负责人及带教老师组成轮转考核小组,对研究生政治思想、工作表现及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将考核情况和评定意见填入“临床医学研究生轮转考核评定表”备案入档。
2.中期考核:完成部分临床科室轮转及开题报告之后,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学习成绩、临床能力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具体详见《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实施细则》。
3.综合考核:研究生在完成理论教学及临床轮转结束后由本学科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3~5位专家组成的综合考核小组,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考试,考核成绩达标,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临床实际意义,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一般可不做实验研究,论文撰写不能占用临床轮转时间。
具体要求详见《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若干规定》。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习时间安排规定
(试行)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时间安排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时间共三年,其中课程集中学习6个月,临床轮转26个月。
二、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轮转阶段安排]
1.临床内科专业(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轮转包括:①相关专业科室(指三级学科)的临床轮转不得少于3个科室,可以增加与专业相关的辅助科室,时间为14 个月。
②本专业科室(指三级学科)临床轮转时间为6个月。
③导师指导下临床工作6个月。
2.其他临床学科专业(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研究生的临床轮转包括:①相关专业科室的临床轮转不得少于3个科室。
时间为8个月。
②本专业科室(包括本专业各研究方向及与本专业相关的辅助科室)临床轮转时间为12个月。
③导师指导下临床工作6个月。
导师指导下的临床工作应尽可能安排在临床学习的最后阶段,以便于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三、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进程
1.课程集中学习6个月: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2.临床轮转26个月:第一学年第二学期(3月)起至第三学年第二学期(4月底)结束。
3.研究生开题报告完成时间:第二学年第二学期(3月或4月)
4.中期考核完成时间:第二学年第二学期(5月)
5.导师指导下临床工作6个月:第三学年第一学期(11月)起至临床轮转结束(4月底)。
6.毕业考核完成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4月底)。
7.论文答辩完成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5月底)。
附:各专业临床轮转科室
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专业临床轮转科室
跟随导师肿瘤病房(含门诊)6个月本专业肿瘤病房6个月心血管内科3个月消化内科3个月呼吸内科2个月神经内科1个月血液科1个月急诊科1个月放射科1个月B超室1个月病理科1个月
具体轮转科室先后次序根据情况自定。
跟随导师血液病房(含门诊)6个月本专业血液病房6个月心血管内科2个月消化内科2个月呼吸内科2个月神经内科2个月B超室1个月
心电图室1个月血研室2个月骨髓室2个月
具体轮转科室先后次序根据情况自定。
跟随导师消化病房(含内镜室)6个月本专业消化病房6个月心血管内科3个月呼吸内科2个月神经内科2个月内分泌科2个月急诊科1个月放射科2个月B超室2个月
具体轮转科室先后次序根据情况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