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7

合集下载

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力7

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力7

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第一章 力知识要点: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1)力的本质(2)重力、物体的重心(3)弹力、胡克定律(4)摩擦力(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1、力的本质:(参看例1、2、3)(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

(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例如:图中N 与N '均属弹力,f f 00与'均属静摩擦力)(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

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 ,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 →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小(变化万分之一)。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

2012届高考物理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复习

2012届高考物理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复习

2012届高考物理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复习运动定律知识要点:第一专题:牛顿三个定律,是在学过的运动学规律的基础,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揭示出运动和力之间的本质关系,理解惯性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

知道什么是单位制及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第二专题:牛顿定律的应用,介绍超重和失重。

理解并掌握有关连接体问题的计算,从而加深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全章复习,进一步增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牛顿三个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它讲述是物体不受任何力时所遵循的规律。

其内容表叙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1)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不管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处于何种状态,受力情况如何等等,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2)肯定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或产生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而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有力的作用。

物体一旦开始运动,维持这个运动,就不再需要力的作用了。

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伽里略的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规律,这种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要知道理想实验,虽然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

但它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它是以实践为基础,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又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它作为一种抽象思维的方法,可以使人们对实际的科学实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正确的结论。

2012高考理综知识点

2012高考理综知识点

2012高考理综知识点2012年高考理综知识点回顾2012年高考理综科目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

这三个科目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考查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解、实验和应用能力。

以下将回顾2012年高考理综科目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知识点回顾1. 光学: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中涉及到光学方面的知识点相对较多。

光的折射、反射、光的传播速度、光的色散等都是重要的知识点。

特别是光的折射和反射,考生需要掌握光的入射角、折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2. 力学:力学作为物理的基础学科,一直是高考物理的重点。

2012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依旧涉及到了质点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摩擦力、弹簧力等内容。

在复习期间,要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正确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最为关键的知识点就是电路中的电阻、电流、电势差和电阻的串并联。

考生需要掌握欧姆定律、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以及电阻的选择等知识。

二、化学知识点回顾1.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常见题型。

考生需要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化学计量的应用,能够正确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2. 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石,考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的基本性质。

此外,化学键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性质,都需要在复习中加以重点强调。

3. 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常见反应类型。

考生需要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常见实例,并且能够计算酸碱中和反应的摩尔比例。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也是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常见实例,能够应用电子转移的概念和方法进行反应的分析和计算。

三、生物知识点回顾1. 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细胞学,考生需要熟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以及细胞的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器官的功能。

(完整word版)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22,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22,推荐文档

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一)机械运动(二)质点(三)位移和路程:主要讲述质点和位移等,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和预备知识。

(四)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五)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主要讲述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六)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主要讲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七)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九)匀变直线运动的位移:主要讲述匀变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概念, 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十)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

(十一)自由落体运动。

(十二)竖直上抛运动主要讲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十三)系统、综合全章知识结构培养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掌握一个较完整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知识, 重点概念是: 位移、速度、加速度。

重要规律则是: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重点、难点:(一)、机械运动、平动和转动知道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

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

为了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 必须选择参照物——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 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它来确定其他物体的运动。

我们说汽车是运动的, 楼房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我们说, 卫星在运动, 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闪闪红星”歌曲中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说明坐在竹排上的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的结果常常是不同的, 选河岸为参照物, 竹排是运动的, 选竹排为参照物, 竹排是静止的, 河岸上的青山是后退的。

这既说明选参照物的重要性, 又说明运动的相对性。

如果选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在绕太阳运动, 若以天上的银河为参照物, 太阳是运动……, 进而得出没有不运动的物体, 从而说明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还应指出的是: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常取地球为参照物。

运动无论多么复杂, 都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 或只有平动, 或只有转动, 或既有平动, 又有转动。

2012高考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_

2012高考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_

2012高考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_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2、基本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3、基本运动类型: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1.匀加速直线运动2.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向心力的受力分析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4、基本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5、常见题型: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2012年高考物理复习主要考点

2012年高考物理复习主要考点

2012年高考物理复习主要考点
2012高考日益临近了,高考复习越来越紧张,高考复习也紧张进行着,那么高考物理有什么重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呢?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考点1:运动的描述
考点2: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点3:自由落体运动
考点4:相遇与追及
考点5:重力、弹力、摩擦力
考点6:力的合成和分解
考点7:共点力的平衡
考点8: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9:超重和失重
考点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
考点11:圆周运动
考点12:万有引力定律
考点13:功与功率
考点14:动能和动能定理
考点15: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16:机械振动
考点17:机械波
考点18:冲量、动量和动量定理
考点19: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20:碰撞
考点21:库伦定律
考点22:电场强度
考点23:电势
考点24:电容
知识点2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考点26: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考点27: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考点28: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考点29:磁场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考点30: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考点3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的运动考点32;电磁感应现象及楞次定律考点3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考点34: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的应用考点35:交变电流
考点36: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
考点37:电磁场理论
考点38:电磁振荡
考点39:分子动理论
考点40:气体的状态
考点41:热力学定律
考点42:能量守恒定律
考点43:光的全反射、光导纤维考点44: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考点45:原子结构
考点46:原子核
考点47:力学实验
考点48:电磁学实验。

2012届高考新课标物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7 电学实验

2012届高考新课标物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7 电学实验

专题七 │ 主干知识整合
1.电源的选择: 一般可以根据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或额 .电源的选择: 定电压选择符合需要的直流电源. 定电压选择符合需要的直流电源. 2.电表的选择: 一般根据电源的电动势或待测用电器的 .电表的选择: 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根据待测电流的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 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根据待测电流的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 选择的电表的量程应使电表的指针摆动的幅度较大, 选择的电表的量程应使电表的指针摆动的幅度较大,一般应使 指针能达到半偏左右,以减小读数的偶然误差,提高精确度. 指针能达到半偏左右,以减小读数的偶然误差,提高精确度. 3.变阻器的选择: 所选用的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应大于电 .变阻器的选择: 路中通过变阻器的最大电流,以确保变阻器的安全; 路中通过变阻器的最大电流,以确保变阻器的安全;为满足实 验中电流变化的需要和调节的方便,在分压式接法中, 验中电流变化的需要和调节的方便,在分压式接法中,应选用 电阻较小而额定电流较大的变阻器,在限流式接法中, 电阻较小而额定电流较大的变阻器,在限流式接法中,变阻器 的阻值不能太小. 的阻值不能太小.
专题七 │ 主干知识整合
二、电学实验备考要点
专题七
三、控制电路的设计技巧 1.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的方式有分压式和限流式两种,下 .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的方式有分压式和限流式两种, 分压式和限流式两种 列几种情况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 列几种情况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 分压式接法 (1)要求被控制电路的电流 或电压 从零开始可连续调节时 要求被控制电路的电流(或电压 要求被控制电路的电流 或电压)从零开始可连续调节时 (如:测绘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等实验); 如 测绘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等实验 ; (2)被控制电路的电阻 L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 0时; 被控制电路的电阻R 被控制电路的电阻 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 (3)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 或要求测量多组数据 时; 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测量多组数据 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 或要求测量多组数据)时 (4)若采用限流式接法,电路中实际电压(或电流 的最小值仍 若采用限流式接法,电路中实际电压 或电流 或电流)的最小值仍 若采用限流式接法 超过电表或电器的额定值时. 超过电表或电器的额定值时.

2012年高考物理高频考点归纳

2012年高考物理高频考点归纳

2012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2012届高考物理考点重点方法复习

2012届高考物理考点重点方法复习

2012届高考物理考点重点方法复习第三课时单元知识整合解析:①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②;③;④;⑤1、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1)从电磁感应现象这一本质来认识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方向变化规律;(2)从其推导过程来理解瞬时值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特点。

2、正弦交变电流的描述:(1)利用图象反映正弦交变电流的变化特征,既要准确认识图象,从中找出需要的物理量,又要把图象和对应的模型状态结合起来。

(2)交流电的“四值”: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等效思想,除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最大值的倍外,其他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只能根据热效应求解。

“四值”用法要区分:瞬时值——某时刻值;最大值——极值,临界问题;有效值——电热、电功等问题;平均值——平均电流、感应电荷量等问题。

3、理想变压器:变压器的基本原理仍是电磁感应现象。

要深刻理解理想变压器中的三个基本关系,并能在涉及变压器电路的有关问题中灵活应用;而对动态分析问题更要抓住原线圈参量(U1、I1、P1)与副线圈参量的(U2、I2、P2)之间的约束关系,有别于一般电路的动态分析。

4、交流电与力学的综合问题:相关问题综合性强、难度大,涉及知识较多,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时必须考虑物体运动的初始状态和受力情况,不能简单地认为受力改变了,其运动方向也随之变化。

类型一交流电与变压器的综合问题【例1】(2007年理综山东卷.18)某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5:9,原线圈所接电源电压按图示规律变化,副线圈接有负载。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36VB.原、副线圈中电流之比为55:9C.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之比为55:9D.交流电源有效值为220V,频率为50Hz导示:选择D。

由图象知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电压的最大值为U1m=220V;则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U2m=U1m×9/55=36V,故A错。

原、副线圈中电流与线圈匝数成反比,应为9:55,B错;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之比为1:1。

2012年物理高考试题最新考点分类解析:考点7电场(精)

2012年物理高考试题最新考点分类解析:考点7电场(精)

2012年物理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7】电场1.空间中P、Q两点处各固定一个点电荷,其中P点处为正电荷,P、Q两点附近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如图所示,a、b、c、d为电场中的4个点,则() A.P、Q两点处的电荷等量同种B.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c点的电势低于d点的电势D.负电荷从a到c,电势能减少1.D由图中等势面的对称性知,P、Q两处为等量异种电荷,A错误;由于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所以ab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不同,B错误;P处为正电荷,c在离P更近的等势面上,c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C错误;从a到c,电势升高,负电荷电势能减少,D正确.2.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使笔套带电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2.ABC笔套与头发摩擦,笔套带电,故选项A正确;带电的笔套靠近金属箔做成的圆环,由于静电感应,在圆环的上、下部感应出异种电荷,故选项B正确;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的过程中,圆环有向上的加速度,静电力大于圆环的重力,故选项C正确;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上的电荷有一部分转移到圆环,不会立刻被全部中和,故选项D错误.3.两个固定的等量异号点电荷所产生电场的等势面如图中虚线所示,一带负电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图中A点沿图示方向进入电场在纸面内飞行,最后离开电场,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则粒子在电场中()A.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B.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C.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D.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3.C带负电的粒子刚进入电场时受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垂直,粒子做曲线运动.开始时,粒子所在处电势为零,粒子的电势能也为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带负电的粒子将向电势高的一侧偏转,电势能变为负值,最后离开电场,离开电场后粒子的电势能重新变为零,所以该粒子的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4.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则该粒子()A.带负电B.在c点受力最大C.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D.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大于由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4.CD从运动轨迹来看,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一直受到固定正点电荷的斥力作用,所以带电粒子带的是正电,故A错.a点离点电荷最近,所以受力最大,故B错.带电粒子由b点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减小,所以C正确.虚线是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不是等差等势面,所以a、b 间电势差大于b、c间电势差,由a点到b点动能的增量大于由b点到c点动能的增量,故D正确.5.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A .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B .电势能逐渐增加C .动能逐渐增加D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5.BD 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与平行板电容器垂直,粒子做直线运动,由受力分析可得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必与运动方向相反,粒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C 错误,D 正确;因电场力做负功,故粒子电势能逐渐增加,B 正确.6. 真空中,A 、B 两点与点电荷Q 的距离分别为r 和3r ,则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之比为( )A .3∶1B .1∶3C .9∶1D .1∶96.C 根据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表达式E =k Q r 2,可知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A 、B 两点与点电荷Q 的距离之比为1∶3,所以电场强度大小之比为9∶1,C 项正确.7. 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两极板的正对面积、间距和电荷量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一电介质,其电容C 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变化情况是( )A .C 和U 均增大B .C 增大,U 减小C .C 减小,U 增大D .C 和U 均减小7.B 由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表达式C =εr S 4πkd ,当两极板之间插入一电介质,εr 变大,则C 变大,由C =Q U 可知,在电荷量Q 不变的情况下,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将减小,B 项正确.8. 如图所示是某种静电矿料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带电矿粉经漏斗落入水平匀强电场后,分落在收集板中央的两侧.对矿粉分离的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带正电的矿粉落在右侧B.电场力对矿粉做正功C.带负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大D.带正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小8.BD电场线的方向是由右向左,所以正电荷受到向左的电场力负电荷受到向右的电场力,电场力对正电荷或负电荷都是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故AC 错,BD对.9.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处的电势为0 V,点A处的电势为6 V,点B处的电势为3 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A.200 V/m B.200 3 V/mC.100 V/m D.100 3 V/m9.A 如图所示,取OA的中点C,则C点的电势为3 V,连接B、C,可得直线BC为一等势线,过A点作BC的垂线交BC于D,由图可知tanθ=3 3,得θ=30°,因AD=CA×sinθ=0.03×12m=0.015 m,故E=UAD=30.015V/m=200V/m,A正确.10.如图(1)所示,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荷量为σ,其轴线上任意一点P(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E=2πkσ,方向沿x轴.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荷量为σ0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r的圆板,如图(2)所示.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为()图(1) 图(2)A .2πkσ022x r x+ B .2πkσ022x r x +C .2πkσ0x rD .2πkσ0r x10.A 由公式E =2πkσ可知,当R →∞时,22x R x+→0,则E →2πkσ,即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0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在Q 处产生的电场强度E 0=2 πkσ0,而挖去的一个半径为r 的圆板在Q 处产生的电场强度E ′=2πkσ0,所以此时的电场强度E =E 0-E ′=2πkσ022x r x+,故A 正确.11. 如图,在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 1、q 2分别置于A 、B 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 1、q 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电势大于B 点电势B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q 1的电荷量小于q 2的电荷量D .q 1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q 2在B 点的电势能11.C 由于在移动电荷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故电场力应指向Q ,所以点电荷Q 为负电荷,作出Q 的电场线,如图所示.A 点比B 点离负电荷Q 更近,故B 点电势高于A 点电势,A 错;在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A 点比B 点离点电荷Q 更近,故A 点电场强度较大,B 错;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电荷从该点移到选定的零势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所以q 1、q 2两电荷在A 、B 两处的电势能相等,D 错;将q 1、q 2分别从A 、B 两点移到无穷远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q 1对应的电势差U 1比较大,由W =qU 可知,q 1<q 2,C 对.12.匀强电场的方向沿x轴正向,电场强度E随x的分布如图所示,图中E0和d均为已知量.将带正电的质点A在O点静止释放.A离开电场足够远后,再将另一带正电的质点B放在O点也由静止释放.当B在电场中运动时,A、B 间的相互作用力及相互作用能均为零;B离开电场后,A、B间的相互作用视为静电作用.已知A的电荷量为Q,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m4.不计重力.(1)求A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t;(2)若B的电荷量q=49Q,求两质点相互作用能的最大值E pm;(3)为使B离开电场后不改变运动方向,求B所带电荷量的最大值q m .12.【答案】(1)2dmQE0(2)145QE0d(3)169Q(1)由牛顿第二定律,A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a=Fm=QE0mA在电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d=12at2解得运动时间t=2da=2dmQE0(2)设A、B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分别为v A0、v B0,由动能定理,有QE0d=12m v A02,qE0d=12m4v B02①A、B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守恒.A、B相互作用力为斥力,A受的力与其运动方向相同,B受的力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相互作用力对A做正功,对B做负功.A、B靠近的过程中,B的路程大于A的路程,由于作用力大小相等,作用力对B做功的绝对值大于对A做功的绝对值,因此相互作用力做功之和为负,相互作用能增加.所以,当A、B最接近时相互作用能最大,此时两者速度相同,设为v′,有(m +m 4)v ′=m v A 0+m4v B 0②E pm =(12m v A 02+12m 4v B 02)-12(m +m4)v ′2③已知q =49Q ,由①、②、③式解得相互作用能的最大值E pm =145QE 0d(3)考虑A 、B 在x >d 区间的运动,由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且在初态和末态均无相互作用,有m v A +m 4v B =m v A 0+m4v B 0④12m v A 2+12m 4v B 2=12m v A 02+12m4v B 02⑤由④、⑤解得v B =-35v B 0+85v A 0因B 不改变运动方向,故 v B =-35v B 0+85v A 0≥0⑥由①、⑥解得 q ≤169Q即B 所带电荷量的最大值q m =169Q13. 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用一绝缘轻线悬挂于O 点.现给电容器缓慢充电,使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π6.再给电容器缓慢充电,直到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π3,且小球与两极板不接触.求第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13.【答案】2Q设电容器电容为C .第一次充电后两极板之间的电压为U =QC ①两极板之间电场的场强为E =U d ②式中d 为两极板间的距离.按题意,当小球偏转角θ1=π6时,小球处于平衡位置.设小球质量为m ,所带电荷量为q ,则有T cos θ1=mg ③T sin θ1=qE ④式中T 为此时悬线的张力.联立①②③④式得tan θ1=qQ mgCd设第二次充电使正极板上增加的电荷量为ΔQ ,此时小球偏转角θ2=π3,则tan θ2=q (Q +ΔQ )mgCd ⑥联立⑤⑥式得tan θ1tan θ2=QQ +ΔQ ⑦代入数据解得ΔQ =2Q ⑧。

201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7.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学案

201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7.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学案

第 4 课时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归纳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内、外电路①内电路:电源两极(不含两极)以内,如电池内的溶液、发电机的线圈等.内电路的电阻叫做内电阻.②外电路:电源两极,用电器和导线等.外电路的电阻叫做外电阻. (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①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 ,与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 . ②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形式有: Ⅰ.E =U 外+U 内 Ⅱ.I =rR E+(I 、R 间关系) Ⅲ.U =E -Ir (U 、I 间关系) Ⅳ.U =rR E+E (U 、R 间关系) 2.闭合电路中的电压关系(1)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注意:U 不一定等于IR .(纯电阻电路中U =IR ,非纯电阻电路中U ≠IR ) (2)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路端电压随总电流的增大而 . ②电流为零时,即外电路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E .在图象中,U-I 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电源的 .③路端电压为零时(即外电路短路时)的电流I m =rE(短路电流).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在数值上等于 .(3)纯电阻电路中,路端电压U 随外电阻R 的变化关系. ①外电路的电阻增大时,I 减小,路端电压升高; ②外电路断开时,R →∞,路端电压 ; ③外电路短路时,R =0,U =0,I =I m =E /r . 3.电动势与路端电压的比较: 化成为其他形式能量的情况4.闭合电路中的功率关系(1)电源的总功率:P 总= =IU +IU ′=P 出+P 内 (2)电源内耗功率:P 内= =IU ′=P 总-P 出(3)电源的输出功率:P 出=IU =IE -I 2r =P 总-P 内(4)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P 出=IU 外=IE -I 2r =-r (I -r E 2)2+r E 42,当I =rE2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P 出=rE 42.P 出-I 图象如右图示.5.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 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P 出=I 2R =(r R E +)2R =r Rr R E Rr r R R E 4)(4)(2222+-=+-由上式可以看出,当外电阻等于电源内电阻(R =r )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P m =rE 42.当R =r 时,即I =E /2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P 出=rE 42.P 出-R 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对应于电源的非最大输出功率P 可以有两个不同的外电阻R 1和R 2,不难证明r=21R R .由图象还可以看出,当R <r 时,若R 增大,则P 出增大;当R >r 时,若R 增大,则P 出减小.注意:对于内、外电路上的固定电阻,其消耗的功率仅取决于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5.电源的效率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功率之比.即 η=P P 出×100%=IE IU ×100%=E U ×100% 对纯电阻电路,电源的效率η=)(22r R I R I +×100%=r R R+×100%=Rr +11×100%由上式看出,外电阻越大,电源的效率越高. 6.电路的U-I 图象右图中a 为电源的U-I 图象,b 为外电阻的U-I 图象.两者的交点坐标表示该电阻接入电路时电路的总电流和路端电压;该点和原点的连线为对角线的矩形的面积表示输出功率;a 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内阻大小; b 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外电阻的大小;当两个斜率相等时,即内、外电阻相等时,图中矩形面积最大,即输出功率最大(可以看出此时路端电压是电动势的一半,电流是最大电流的一半).课内探究案1.闭合电路中的功率问题【例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50 V,电源内阻为1.0 Ω,定值电阻R为14 Ω,M为直流电动机,电动机电阻为2.0 Ω.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电压表的读数为35 V.求在100 s的时间内电源做的功和电动机上转化为机械能的部分是多少.【思维提升】(1)正确理解闭合电路的几种功率.(2)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解析闭合电路的有关问题是一条重要思路.【拓展1】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为6 V,内阻为1 Ω,保护电阻R0=0.5 Ω,求:(1)当电阻箱R读数为多少时,电源输出功率P出最大,并求这个最大值.(2)当电阻箱R读数为多少时,电阻箱R消耗的功率P R最大,并求这个最大值.(3)当电阻箱R读数为多少时,保护电阻R0消耗的功率最大,并求这个最大值.【拓展2】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 E、输出功率P R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 r随电流I 变化的图线画在同一坐标系中,如图中的a、b、c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b表示输出功率P R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B.图中a线最高点对应的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C.在a、b、c三条图线上分别取横坐标相同的A、B、C三点,这三点的纵坐标一定满足关系P A=P B+P CD.b、c线的交点M与a、b线的交点N的横坐标之比一定为1∶2,纵坐标之比一定为1∶42.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例2】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端移动时,判断电路中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思维提升】当电路中任一部分发生变化时,将引起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和电压都随之发生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判断此类问题时,应先由局部的变化推出总电流的变化、路端电压的变化,再由此分析对其他各部分电路产生的影响.3.电路的故障分析【例3】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该同学将变阻器的触片P移到不同位置时测得各电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0.48将电压表内阻看做无限大,电流表内阻看做零.(1)电路中E、r分别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R1、R2、R3为定值电阻,在这五个物理量中,可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求得的物理量是(不要求具体计算) .(2)由于电路发生故障,发现两电压表示数相同了(但不为零),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用电器引起的,则可能的故障原因是.【思维提升】知晓断路、短路时电压表的示数表现是解答“故障”类电路题的关键.【拓展3】如图所示,灯泡A和B都正常发光,R2忽然断路,已知U不变,试分析A、B两灯的亮度如何变化?【例4】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E=6.3 V,内电阻r=0.5 Ω,固定电阻R1=2 Ω,R2= 3 Ω,R3是阻值为5 Ω的滑动变阻器.按下电键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触点,求通过电源的电流范围.【思维提升】不同的电路结构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分配状态.电路分析的重要性有如力学中的受力分析.画出不同状态下的电路图,运用电阻串联、并联的规律求出总电阻的阻值或阻值变化表达式是分析电路的首要工作.课后拓展案1.关于闭合电路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电路断路时,路端电压最高B.外电路短路时,电源的功率最大C.外电路的电阻变大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D.不管外电路的电阻怎样变化,其电源的内外电压之和保持不变2.如图所示,电源的内阻为r,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R,且R=2r.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向b端滑动时,关于电路中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电源的输出功率及电源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增大B.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C.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大,电源的效率增大D.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电源的效率减小3.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8 V,内阻不为零,灯泡L1上标有“10 V10 W”的字样,灯泡L2上标有“8 V20 W”的字样,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6 Ω.在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灯泡内阻的变化)()A.电流表的示数一直增大,电压表的示数一直减小B.电流表的示数一直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一直增大C.电流表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D.电流表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4.如图所示,要使电阻R1上消耗的功率最大,应该把电阻R2的阻值调节到()A.R2=R1+rB.R2=R1-rC.R2=rD.R2=05.图示为一测定液面高低的传感器示意图,A为固定的导体芯,B为导体芯外面的一层绝缘物质,C为导电液体.将传感器接到图示电路中,已知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如果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则导电液体的深度h的变化情况为()A.h正在增大B.h正在减小C.h不变D.无法确定6.图示是一火警报警器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3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值班室的显示器为电路中的电流表,a、b之间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3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I变大,U变大B.I变大,U变小C.I变小,U变小D.I变小,U变大7、一个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为2A的电源和一个变阻器接成如图(甲)所示电路,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m=22 ,电源路端电压U随外电阻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U=12V的直线为图线的渐近线,试求(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2)A、B空载时的输出电压范围8、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动势E =6.3V ,内阻r=0.5Ω,负载电阻122,3R R =Ω=Ω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35R =Ω,当变阻器的滑片从左端A 移动到右端B 时,求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范围.。

2012物理高考大纲知识表

2012物理高考大纲知识表

2012年高考物理大纲 物理知识内容表一、质点的运动1、机械运动,参考点,质点2、位移和路程(Ⅱ)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速率. 位移公式s=U t. s -t 图. u -t 图(Ⅱ)4、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Ⅱ)5、瞬时速度(简称速度)6、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公式u=u 0 +at ,s= u 0 t+21at 2,u 2-u 20=2as. u -t 图(Ⅱ) 7、运动的合成和分解8、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的方向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 9、平抛运动(Ⅱ) 10、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和角速度. 周期. 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a= ru2(Ⅱ)二、力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力是矢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Ⅱ) 12、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 重心(Ⅱ) 13、形变和弹力. 胡克定律(Ⅱ) 14、静摩擦. 最大静摩擦力 15、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定律(Ⅱ) 三、牛顿定律16、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Ⅱ)17、牛顿第二定律. 质量. 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Ⅱ) 18、牛顿第三定律(Ⅱ) 19、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 20、牛顿定律的应用(Ⅱ)2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Ⅱ)22、宇宙速度23、超重和失重24、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Ⅱ)四、动量、机械能25、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Ⅱ)26、动量守恒定律(Ⅱ)27、功. 功率(Ⅱ)28、动能. 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Ⅱ)29、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Ⅱ)30、弹性势能31、机械能守恒定律(Ⅱ)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Ⅱ)33、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五、振动和波34、弹簧振子.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Ⅱ)35、单摆,在小振幅条件下单摆做简谐运动. 单摆周期公式(Ⅱ)36、振动中的能量转化37、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 共振及其常见的应用38、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 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像.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Ⅱ)39、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衍射现象40、声波. 超声波及其应用41、多普勒效应六、分子热运动、热和功、气体4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43、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 物体的内能44、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热量. 能量守恒定律45、热力学第一定律46、热力学第二定律47、永动机不可能48、绝对零度不可达到49、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50、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 热力学温度51、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5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5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七、电场54、两种电荷. 电荷守恒55、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电荷量(Ⅱ)56、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点电荷的场强. 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的叠加(Ⅱ)57、电势能. 电势差. 电势. 等势面(Ⅱ)58、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Ⅱ)59、静电屏蔽6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Ⅱ)61、示波管. 示波器及其应用62、电容器的电容(Ⅱ)6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常用的电容器八、恒定电流64、电流. 欧姆定律. 电阻和电阻定律(Ⅱ)65、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66、半导体及其应用. 超导及其应用67、电阻的串联、并联. 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 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Ⅱ)68、电功和电功率. 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Ⅱ)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路瑞电压(Ⅱ)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的使用. 伏安法测电阻(Ⅱ)九、磁场71、电流的磁场72、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 地磁场(Ⅱ)73、磁性材料. 分子电流假说74、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安培力. 左手定则(Ⅱ)75、磁电式电表原理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Ⅱ)77、质谱仪,回旋加速器十、电磁感应78、电磁感应现象. 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Ⅱ)7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右手定则(Ⅱ)80、自感现象81、日光灯十一、交变电流8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 正弦式电流的图像和三角函数表达式. 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Ⅱ)83、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84、变压器的原理. 电压比和电流比(Ⅱ)85. 电能的输送十二、电磁场和电磁波86、电磁场. 电磁波. 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87、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88、电视、雷达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89、光的直线传播. 本影和半影90、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Ⅱ)91、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 全反射和临界角(Ⅱ)92、光导纤维93、棱镜. 光的色散十四、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94、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95、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96、光的衍射97、光的偏振现象98、光谱和光谱分析. 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 光的电磁本性. 电磁波谱99、光电效应. 光子.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Ⅱ)100、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101、激光的特性及应用十五、原子和原子核102、α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的核式结构103、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能级跃迁(Ⅱ)104、氢原子的电子云105、原子核的组成. 天然放射现象.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衰变. 半衰期106、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核反应方程. 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107、放射性污染和防护108、核能. 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Ⅱ)109、重核的裂变. 链式反应. 核反应堆110、轻核的聚变. 可控热核反应111、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十六、单位制112、单位制. 中学物理中波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小时、分、摄氏度(℃)、标准大气压、升、电子伏特(eV)113、长度的测量114、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15、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16、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测11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18、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119、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20、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2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22、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12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124、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25、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126、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27、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128、练习使用示波器129、传感器的简单应用130、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31、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2012高考理综考试必考知识点及实验(2012高考必备)

2012高考理综考试必考知识点及实验(2012高考必备)

理综考试重要考点及公式、定理说明物理重点部分:电场部分、磁场部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实验,平抛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折射率,机械波与机械振动物理大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电磁场综合题,光学知识(折射率相关)(选做),机械波的相关计算(选做)/热学知识(选做),光电效应(选做),动量守恒(选做)实验题:实验室测电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重力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电磁继电器基本原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实验八: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选修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化学重点模块: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原电池及电解池原理,无机及有机推断,基本化学实验,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重要金属、非金属性质及相关离子检验,盐类的水解化学重点部分:常见金属、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检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原电池及电解池原理及其应用,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生活(选做),有机化学基础(选做)生物重点知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免疫反应,细胞分裂与分化,常见的激素及其作用与验证,内环境与稳态(血浆、组织液、淋巴),遗传定律及其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兴奋在神经元和突触上的传导,生物技术实践(生态系统综合-选做),实验题:(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2012最新高考物理必考点

2012最新高考物理必考点

2012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讲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F 2|≤F≤F 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2012年高考物理知识归纳之七

2012年高考物理知识归纳之七

高考物理知识归纳(七)-----------光、核物理、振动和波1、光学:美国迈克耳逊用旋转棱镜法较准确的测出了光速,反射定律(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由偏折程度直接判断各色光的n折射定律介空介λλγ====sinC 90sin sin sin n o v C i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并改变了传播方向的现象。

1.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且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介质的折射率:n =21sin sin θθ=vc(对应光从真空进入介质) (1)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均大于1。

(2)n 由介质本身的特性及光的频率决定。

同种介质对不同频率的光,由于v 不同,n 就不同,对白光,v 红最大,n 红最小,所以出现色散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f 不变,v 变。

光的颜色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做色散。

干涉、衍射、折射时都会发生色散。

色散现象表明:(1)白光是复色光;(2)当各种色光通过同一介质时,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3)在同一介质中,红光的传播速度最大,紫光的传播速度最小。

折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

光的偏振激光 三.光的偏振(1)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光的偏振也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且是横波。

各种电磁波中电场E 的方向、磁场B 的方向和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之间,两两互相垂直。

(2)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 引起的,因此将E 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激光的主要特点及应用(1)激光是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可应用于光纤通信。

(2)平行度非常好。

应用于激光测距雷达,可精确测距(s =c ·t/2)、测速等。

(3)亮度高能量大,应用于切割各种物质、打孔和焊接金属。

医学上用激光作“光刀”来做外科手术。

光学中的一个现象一串结论色散现象n vλ(波动性)衍射C临干涉间距γ(粒子性)E光子光电效应紫小大大小大 (明显)小 (不明显)容易难小大大小小(不明显)大(明显)小大难易结论:(1)折射率n、;(2)全反射的临界角C;(3)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率v;(4)在平行玻璃块的侧移△x(5)光的频率γ,频率大,粒子性明显.;(6)光子的能量E=hγ则光子的能量越大。

新课标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配套课件实验7_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新课标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配套课件实验7_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例2]
实验室中有以下实验器材:
A.金属丝(L),长度为L0,直径为D B.电流表(A1),量程10 mA,内阻r1=40 Ω C.电流表(A2),量程500 μA,内阻r2=750 Ω D.电压表(V),量程10 V,内阻10 kΩ E.电阻(R1),阻值为100 Ω,起保护作用
从提供的器材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D.合上开关S(如图16所示),不断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
阻值,记录几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数值,计算出导线的电阻R
图16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解析:为减小误差,应较准确地测量导线长度和直径,为较准确
地测直径可用火烧,不能用砂布打磨或刀刮, A 错;测量导线的有效
长度3次再求平均值,B错;实验中应不断减小变阻器的阻值,D错,C 对. 答案:C
l, R,由 R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题型一 [例1]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小球直径时,示数如图2所示.这时读出
的数值是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
图2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读数规
则.从固定刻度部分可读出毫米数和半毫米数,读数为8 mm(半毫米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答案]
电路图和连接图如图11
图11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题后反思
实物连接应注意的问题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分析各元件连接方式,明确电表量程; (3)画线连接各元件,一般先从电源正极开始,到开关,再到滑动 变阻器等,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主电路中要串联的元件依次串联 起来,然后再将要并联的元件并联到电路中,即“先串后并”.

2012年高考物理知识点

2012年高考物理知识点

2012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各个阶段的考试,其中高考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高考的科目众多,而物理作为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占据着高考的一部分。

在2012年的高考中,物理考试的知识点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当其冲的就是力学部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考察学生整体物理素养的重要一环。

在力学中,学生们需要掌握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原理。

此外,力学中还涉及到运动学的知识,如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在2012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对力学的考察可以说是扎实而全面。

而光学也是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探究的是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

在光学中,光的干涉和衍射是重点和难点。

干涉指的是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产生明暗条纹的现象,衍射则是指光通过物体边缘或孔洞后产生的弯曲和散射现象。

光学也是实验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们需要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电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重点。

在电学中,学生们需要熟悉电路的图示、分析以及运算。

例如,串联和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电阻和电容在不同电路中的组合等等。

此外,电学还涉及到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等。

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究的是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现象。

在高考物理试题中,热学主要涉及到温度、热量和热平衡的概念,以及热传导、热辐射和热膨胀等现象的原理。

此外,热学还与热力学的理论密切相关,学生们需要理解内能、功和功率的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另外,高考物理试题中还会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波动、声学、相对论等。

波动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学生们需要理解波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声学则深入研究声波的传播和现象,如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

相对论是相对论物理学的基础,它讲述的是物体在相对运动状态下的特殊性质和运动规律。

2012年高考物理必备知识

2012年高考物理必备知识

2012年高考物理必备知识一、能力要求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导读】这是对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的最基本要求。

考生在复习备考当中,一定要做到透彻理解各个基本概念和熟练掌握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具体问题所给出的条件,想清楚其中的道理。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导读】刻意训练自己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掌握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结果答案,只有周密地思考,才能进行正确地推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注意学习用规范的、简明的语言将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导读】分析综合能力是层次更高的综合能力素质,是高考选拔功能重点考查的能力对象,是高考试题区分度的着力点,考生能力差异就是具体体现在分析综合能力的差异上。

考纲在三个层次上体现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分解和综合解答,即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这是顺利解题的基础;分解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方法、手段;综合解答完成整个答题过程是终极目的。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第一章力
知识要点:
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
(1)力的本质
(2)重力、物体的重心
(3)弹力、胡克定律
(4)摩擦力
(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1、力的本质:(参看例1、
2、3)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

(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
(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
※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例如:图中N与N (均属弹力,均属静摩擦力)
(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

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小(变化万分之一)。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
(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
(4)物体的重心。

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重心位置取决于质量分布和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3、弹力、胡克定律:(参看例)
(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是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
(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

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准确分析图中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弹力),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面面接触弹力垂直面(图1—1),点面接触垂直面(图1—2、1—3),接触面是曲面,弹力则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图1—4)。

(4)胡克定律:
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 (x长度改变量:)
4、摩擦力
(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发生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摩擦力是接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

(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判断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是确定摩擦力方向的关键。

当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确定存在摩擦力时,以此力的施力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见例)
物块A放在小车B上,置于水平面上:
a、没加任何力:A、B处于静平衡状态,由于A、B受重力作用,A与B接触,车轮与地面接触,并均有挤压,但无相对运动,也没相对运动趋势存在,无摩擦力产生。

b、A物体上加一个水平力,AB处于静止状态。

分析A,由于受到力的作用,以B为参照物,A相对B有向右的趋势,所以受到与趋势相反的静摩擦。

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小车B受到水平A拖予的静摩擦力。

小车B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力的作用,相对地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但没动,受到地面施予的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结论:)。

C、A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A、B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向右加速运动:
分析A物体:仍受到一个拉力F和B施予的静摩擦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