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题6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一)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一)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课时检测(一)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左传》记载:“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

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A.等级秩序取决于贡赋轻重B.血缘亲疏维护了等级秩序C.贡赋轻重反映了爵位高低D.宗法制度决定了爵位高低解析:选C等级秩序实际上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森严等级,而材料强调的是同一级别内部爵位的高低,故A项错误;材料与血缘亲疏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表述,缴纳贡赋多者位尊,是贡赋轻重反映爵位高低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2.《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A.分封制的必要性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D.世袭制的重要性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人性亲近亲人,故形成严谨的宗庙制度,从而维护国家统治,是宗法制建立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3.(2018·兴化一中期中)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解析:选A根据“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说明西周分封制明确了君臣等级,故A项正确;秦朝开始建立皇帝制度,B项错误;夏商周时期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C项错误;D项内容与“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不符,排除D项。

4.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每日一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每日一题

学习资料专题专题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2018年广东深圳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

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

他意在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参考答案】B【解题必备】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发展规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发展规律。

1.由空想到科学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但他们仍未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

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曾把人民公社与巴黎公社相提并论,认为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公社,河南遂平的卫星公社是第二个公社,这两个公社的共同之处是A.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都以实现共产生义为最终奋斗目标C.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D.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人口和人口迁移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人口和人口迁移

清朝康熙年间,四川移民政策:移民入川,五年内不用纳土地税。三藩之乱 平息之后,清政府还宣布,入川移民可以入籍,可应科举。一对夫妇,给水 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有可作为丁壮劳力的儿子,再加拨四亩。每户给 银十二两,作为定居的置产费用。
中国古代的人口
人口大迁移
第六次: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闯关东:“关东”原指山海关以东地带,泛指东北各省。明朝以后, 人们把不顾官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作闯关东。 走西口: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 和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下南洋: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末年,福建、广东一带的普通百姓和 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不堪战乱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 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 为“下南洋”。
晋朝 “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 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 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中国古代的人口
人口大迁移
第二次: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约有100万人南迁,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 国人口分布以黄河 流域为重心的格局, 我国南北人口分布 比例第一次达到均 衡。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的人口和人口迁移
厦门三中 薛明石羡
中国古代的人口
人口概况
人口数量的不确切性
(1)秦朝~~约2000万。
(2)西汉末年~~5059万,约占世界人口的1/5。
(3)此后至康熙初年~~人口一般都约6000万。 (两宋、明代中期曾达到1亿) (4)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人口快速发展时期。 (1684年1亿;1762年2亿;1790年3亿;1834年超 4亿。) 历史时期人口数量的史料来源 ① 正史《地理志》 ② 典章制度的专著 ③ 地方志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6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6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第19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

2.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

3.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职业世袭的“匠户”。

二、手工业部门与成就1.纺织业(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2)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3)汉代花色品种多样,丝织品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也相当大。

(5)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6)元代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造技术。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而且出现了雇工和自由劳动力市场。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冶铸业(1)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2)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3)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4)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

(5)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

(6)北宋时期有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制陶业(1)原始时代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工艺水平很高。

(2)唐代美术陶制品“唐三彩”风行一时。

4.制瓷业(1)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2)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3)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有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代表是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4)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

(5)清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烧制技术达到顶峰。

(6)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2019届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专题6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

2019届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专题6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

1.(2019·广州质检)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9·合肥三模)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农业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灌溉工具不能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故C项错误;筒车只是灌溉工具,不能说明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9·泰州二模)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解析依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9·南通、扬州调研)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2-6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2-6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基础精典)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解析从标题《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中看不出A、C、D三项。

其中,“青岛问题之力争”反映了“外争国权”,“曹汝霖宅之焚毁”“章宗祥大受夷伤”反映了“内除国贼”。

答案 B2.(考试报)五四运动时期,天津一公园中的亭柱上,贴有如下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

”对联中的“国敌”是指()。

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解析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就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加之一战中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故“国敌”应指日本。

答案 D3.(承德月考)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A.由闭关到开放B.由专制到共和C.由落后到富强D.由愚昧到科学解析本题实质考查“第一次历史巨变”。

“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的功绩,具体是指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选B。

答案 B4.(石家庄模拟)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五四运动前后,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依然是民主革命和反帝反封建,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群众基础有了变化。

【高考特训】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16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及文学艺术

【高考特训】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16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及文学艺术

16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及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能为上述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C.瓦特改良蒸汽机D.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B [16世纪,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故A项错误;17世纪,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故B项正确;瓦特改良蒸汽机是18世纪的成果,故C项错误; 19世纪,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故D项错误。

]2. 15~17世纪,欧洲水轮、风车的制造和控制、使用,冶金、纺织、玻璃和眼镜制造、钟表制造等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这些行业较快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B ) A.推动了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进程B.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C.成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D.为近代代议制确立创造政治环境[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意在强调这些行业技术的革新在客观上也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技术革新,不能起到推动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是中国的指南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行业较快发展和近代代议制确立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3. 罗兰·巴特在谈到某一文学流派的写作风格特点时说:“……写作或作为写作的阅读,是最后一片未被侵占的领域,在这里知识分子可以随意嬉戏,享受能指的奢华,任意地无视爱丽舍宫或雷诺工厂中可能发生的一切。

在写作中,自由的语言游戏可以暂时破坏和扰乱结构意义的专制,而且写作—阅读主体能够从单一身份的束缚中被解脱成为一个狂喜弥散的自我。

”下列作品与该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相一致的是( )A.《唐璜》B.《嘉莉妹妹》C.《苹果车》D.《等待戈多》【解析】选D。

根据“自由的语言游戏可以暂时破坏和扰乱结构意义的专制”、“被解脱成为一个狂喜弥散的自我”可知该文学流派反理性反传统,强调表现自我,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发生改朝换代的情形有很多种。

其中,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少数民族乘虚而入是种并不罕见的情形。

该情形除发生于西周外,还发生于A.西汉B.西晋C.东晋D.东汉2.2019年,江苏省文物局开展了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征文活动。

假如你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且论文涉及“南京—六朝古都”的相关内容,你需研究下列哪些朝代的历史①吴②蜀③东晋④西晋⑤南朝宋、齐、梁、陈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⑤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行了宗主督护制。

出任宗主大多是A.鲜卑贵族B.少数民族首领C.地方豪强地主D.一般平民4.东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

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

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由此可知()A.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B.东晋出现分裂割据C.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5.下图为《北魏孝文帝出巡图》。

据图可知,北魏孝文帝()A.断诸北语,一从正音B.厉行封建,明宗明礼C.改易汉俗,笃行中制D.迁都洛邑,改穿汉服6.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千年传承的乳制食品也随之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

这说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B.民族矛盾消除C.少数民族封建化D.民族交融加强7.南北朝时期著名士族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对自己的庄园作了这样的描述:阡陌纵横,塍埒交经。

导渠引流,脉散沟并。

……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百果备列,乍近乍远。

这说明该时期的庄园A.有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紧密C.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D.规模大且产品种类丰富8.对比下面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地图的变化,这一变化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C.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D.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迅速9.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说明()A.王氏家族人才辈出,被国家重用B.世家大族控制朝政C.庶族地主崛起,平等意识增强D.民族矛盾不断激化1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

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

专题综合测验(六)一、选择题1.(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孝的对象由祖先变为父母,说明春秋时期更注重个体家庭的和谐,故A项正确。

无论是祖先崇拜,还是敬养父母,都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地位,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建立的,故D项错误。

2.(2019·浙江杭州高二期末)将史事定位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框架下是历史认识的基点。

战国时期,咸阳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因素有()A.采用铁犁牛耕等农业生产技术B.王景治理黄河以解除水患C.秦国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D.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灌溉农田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的咸阳即秦国所在地,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已推广铁犁牛耕技术,故选A项.王景治理黄河是东汉时期,排除B项;都江堰在四川一带,排除C项;西汉时期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灌溉农田,排除D项。

3.(2020·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

这反映了唐代() A.均田制已遭到破坏B.分配土地严重不均C.官吏的腐败贪污D.各地的经济不平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名不副实,已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的问题,不能说明分配土地严重不均,故B项错误;C、D 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4.(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3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3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

第13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1)原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

(2)标志: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前期斗争(1)初期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2)全盛①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孤军深入,最后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

3.后期斗争(1)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事件)。

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3)防御战: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时稳定。

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

(4)天京陷落: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纲领二、辛亥革命1.条件(1)经济:“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3)思想: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4)组织①兴中会:1894年成立,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②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是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军事:1911年黄花岗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6)时机:四川发生保路风潮,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3.高潮(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评价a.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3-6-37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3-6-37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四川自贡)下列对毛泽东在1956年春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学艺术形式上的健康、自由发展B.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C.这是一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运动D.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的文艺方针解析毛泽东在1956年春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政策,而不是政治运动,故选C。

答案 C2.(内江质检)“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B.文学艺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解析本题以毛泽东对“百花齐放”的描述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企图颠覆国家政权等思想不能自由传播。

答案 C3.(南平模拟)2010年7月30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逝世。

1957年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外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

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

“批判钱伟长”在当时违背了()。

A.“百花齐放”方针B.“百家争鸣”方针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解析“百花齐放”是在艺术领域,“百家争鸣”是在学术领域,题干体现的是学术争论,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 B4.“文化大革命”期间盛行“阶级斗争”文艺,国内的戏剧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B.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D.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解析“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使当时的文艺界出现了艺术僵化局面。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7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商业的发展1.(2017·课标全国Ⅰ,27)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2.(2017·课标全国Ⅱ,24)春秋战国之际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3.(2017·课标全国Ⅱ,26)唐朝时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4.(2015·课标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5.(2015·课标全国Ⅱ,27)明朝前期对商品发展的影响6.(2014·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7.(2013·课标全国Ⅱ,26)明朝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17·课标全国Ⅱ,41)清雍正时期的经济政策2.(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3.(2014·课标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4.(2013·课标全国Ⅰ,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材补充『历史概念』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其中青藏线兴于唐朝,发展较早。

『史论观点』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材补充『历史概念』1.朝贡贸易:主要指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罗马法每日一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罗马法每日一题

专题罗马法(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n)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材料旅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 在罗曰共和国时职,一幵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叹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歹步去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滚化在国冢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络确定了戏方平等的地位,故选G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排除罗丑去体系最络形成标志是6世纪乐罗2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頰民法大全易而题干饼的是在罗2共和国时期,故B 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孑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日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日法只适用于罗2公民」故D 不符合题意』排除。

14. 矛巨法古垮立及扇艾竹負⑴集克① 茅马沬淆潼着“空耘決”'遗梓,言誉二垄.三衷、匡工、法雀至上的匪直. ② 注畫多戎,芟曼重瓦法津稚库.③ 埃蟻心方蓉是潼整貶产关參,左更玄袁製舸£有左之畑昼£w 隆环j ④ 屋唱凰三杲在注爭査前人入二等』⑥多脊注律甌云矣悠久乡买莎玉忘乳于厂£ 乞更£学兀蛊旻# 仅套尸旺 风有塞西却咬騎宜(2 )历史价值 ①对罗马罗马帝国是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罗马帝国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冲突的解决基本上都按照法律所规范的秩序运转,有效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②对后世罗马法的许多规定都明确指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后世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法律,资产阶级的陪审、诉讼等制度都 源于罗马法。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精选及答案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精选及答案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精选◎非选择题部分◎现代史部分1.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

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材料二: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中国律师网(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四: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村民别墅工程。

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l幢别墅群,耗资8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村民怨声载道。

这些别墅有的墙体开裂,有的因地基明显下沉造成大梁断裂或支柱悬空。

5月12日,荆山夏村村民带领记者察看“村民公墓”。

荆山夏村人口1700多人,却建了2000多座公墓,而且这些公墓建成才两年多,已经是断的断,裂的裂,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按照民政部提出的每年千分之三死亡概率测算,全村葬完这批坟墓空穴,至少需要近300年。

“不惜毁掉茶园,高价建造这么多的公墓这里有猫腻。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意义: 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 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 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
课堂演练 2015年高考新课标I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铸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 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实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 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市 场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 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 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 ① 名称“开元通宝” 视读成“开元通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 每十钱中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这种,远远甚便之”,这成为 ② 样式大小轻重仿“五铢” 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 ① 币值统一 ③ 重量单位钱取代铢。 “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 ② 古代货币的范式固定下来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 为常例,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③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古 代 信 用 的 发 展
中 国 货 币 史 上 的 六 大 演 变 特 征
中国货币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货币,主要是海贝,其次是布帛和农具。 中国文字中的“货币”二字,就是货与币两种不同 物品的总称。 《周礼·九贡》:“货贡”指珠贝,货字从贝; “币贡”之皮帛,币字从巾。 凡是同货物及交换有关的字,都通“贝”“巾”有 关,如买卖,财货,借贷、帐等。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训练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训练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训练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一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民族交融C.强化了人伦秩序D.发展了小农经济2.《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这主要反映了()A.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B.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性C.早期文化充满神秘色彩D.百家思想的趋同与融合3.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

这表明周代的乐舞()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C.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D.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4.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

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

该变化表明()A.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B.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C.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D.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7.《周礼》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这说明西周的礼仪制度()A.具有区分贵族等级的功能B.秉持稳定社会秩序的宗旨C.强调生活良俗的教育D.注重仁爱心地的培养8.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2021 年陕西渭南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6 年初,黄远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国 人之公毒》一文,明确表示“搜求公毒为救国之第一义”, 而所谓“公毒”,“一言蔽之曰,思想界之笼统而已”。 “中国今日之输入外国制度与学术也,一切皆以笼统主义 笼统之”。在之后一期的《东方杂志》上,黄远生又发表 《新旧思想之冲突》一文,强调“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 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夫思想者,乃凡百事物所从出之原也”……1920 年,罗家
后发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然而独立富强等目标仍未实 现。在此基础上,先进知识分子将重心转向“思想革命”, 以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促使国人精神觉 醒,以寻求根本的社会改造,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综上,20 世纪初,先进知识分子的言论体现了中国社 会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产生了深刻 影响。
解析:选 A。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种类繁 多,没有实现统一,这就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不利于 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A 项正确;当时军阀林立的局面导致 了材料中现象的出现,B 项因果关系颠倒,错误;度量衡 的种类繁多与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 系,故 C 项错误;度量衡的种类繁多阻碍了商品的大量流 通,而非“阻断了”,故 D 项错误。
2.社会生活: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 旧布新,改用阳历,颁布_剪__发__辫___、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 法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 呼。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根本原因是中国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
原因 彻底批判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青__年__杂__志__》,
(续表)
①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 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 影响 使这场运动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 泛和深刻 ③新文化运动高举__民__主____与___科__学___的旗帜,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 第15讲 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 第15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5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中体西用”思想(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清政府内部分裂,出现了洋务派。

2.代表:中央以奕?,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3.主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5.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轻巧识记“一、二、二、三”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

二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

二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国际格局主题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国际格局主题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国际格局主题1.(xx·广东广州一模·39)(27分)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探讨大国兴衰成为学术界十分热门的话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

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

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

——据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二按照约瑟夫·约菲的分析,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过五波美国衰落论的浪潮。

第一波源自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的震撼,美国人感到被苏联甩在后面的危险。

第二波发生在1960至1970年代……到了xx年,衰落论出现了第五次浪潮。

——据刘擎《xx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1)列举18世纪中期以前促进欧洲崛起的主要事件。

(6分)(2)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10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1960至1970年代“美国衰落论”浪潮出现的原因。

(8分)(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美国衰落论”的认识。

(3分)【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科学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大国崛起主题;国际格局主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联系18世纪中期以前促进欧洲崛起的主要事件,分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角度来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欧洲的衰落是相对”“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说明,“欧洲的衰落”可以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地位下降、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等史实说明;“欧洲仍在发展与进步”可以结合欧洲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欧共体成立)、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等史实加以说明。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Word版含解析

板块十四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广东梅州一模)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解析:B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群众的迫切需要”不再是要求推翻专制统治,而是“和平”与“面包”,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故B项正确。

2.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党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解析:C 材料反映了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替频繁,说明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得不到苏维埃的支持,苏维埃代表人民的利益,C项正确,A项错误。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主张和平夺权,B项错误。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下台的原因是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得不到广泛支持,没有十月革命,照样会下台,D项错误。

3.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有的!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

”这一会议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B.《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解析:B 材料反映了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任务要求的转变,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B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考题组训练]
1.(2018·课标全国Ⅱ,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注意时间信息为“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即不想改变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 项和C项。

答案 D
2.(2018·北京文综,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解析材料显示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希望苏区人民代表参加“全国国会”,表明中国共产党愿意与全国人民合作,也就必然包括国民党,这有利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说明这一时期阶级矛盾弱化,民族矛盾上升,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城市,
还没有建立“苏区”,故A项错误;革命根据地开始创立于1927年,而“苏区”建立于1931年,排除B;D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3.(2018·安徽文综,16)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
()。

注:1941年12月日
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漫画的时间是1941年,漫画形象为日本军人一脚陷入中国大陆,一脚又踏进太平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所以排除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为了从海上封锁中国,排除①,故选D。

答案 D
4.(2018·天津文综,8)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抗战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故选B项。

答案 B
5.(2018·重庆文综,8)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的首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故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 D
6.(2018·四川文综,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解析本题是对比1948年6月(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接近尾声)和1947年6月(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结束、战略反攻阶段开始)中国国内民心向背的变化,原因是国民党独裁统治造成的后果。

B、D两项都是在1949年,C项错在“缺乏正确的判断“,因为这一判断和态度转变都是正确而及时的。

答案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