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案1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案1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高一数学导学案 新授课 主备人:赵永 审核人:董平 第 周星期 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理解坐标表示的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重点难点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 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 一对实数1λ,2λ使 .其实质:同一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表示为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点都可用一对实数(,)x y 表示,那么,每一个向量可否也用一对实数来表示?二、数学建构2.向量的坐标计算公式:问题:已知11(,)a x y = ,22(,)b x y = ,你能得出a b + ,a b - ,λa 的坐标吗?结论: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 .3.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已知(,)a x y = 和实数λ,则()(,)a xi y j xi y j x y λλλλλλ=+=+=结论: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 .4.向量的坐标计算公式:已知向量−→−AB ,且点11(,)A x y ,22(,)B x y ,求−→−AB 的坐标. −→−AB =−→−OB -−→−OA =-),(22y x ),(11y x =( , ) 结论: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 ;三、数学应用例1、已知A (-1,3),B (1,-3),C (4,1),D (3,4),求向量,,,的坐标。

思考:1.四边形OACD 是平行四边形吗?说明理由。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2,1)-,(1,3)-,(3,4),求顶点D 的坐标.例2、已知(2,1)a = ,(3,4)b =- ,求a b + ,a b - ,34a b + 的坐标.例3、已知),(),,(222111y x P y x P ,P 是直线21P P 上一点,且λ=−→−P P 1−→−2PP)1(-≠λ,求点P 的坐标.三、当堂检测1已知向量2(3,34)a x x x =+-- 与−→−AB 相等,其中(1,2)A ,(3,2)B ,求x ;2已知),(),0,2(),3,2(),2,1(y x D C B A ---,且=−→−AC −→−BD 2,则____=+y x ;3已知)4,3(),1,3(),4,2(----C B A ,3=−→−CM −→−CA ,=−→−CN −→−CB 2,求点M ,N 和−→−MN 的坐标;四、学习小结五、课后作业:书本P79 第4、5题。

2024年送教上门教案(

2024年送教上门教案(

2024年送教上门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编高中数学》第五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详细内容为5.3节“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并能运用坐标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学会向量的线性运算,并能运用坐标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重点: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实际情景,如力的合成、速度的叠加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向量的线性运算。

2.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1:已知向量a=(3,4),求向量a的坐标表示。

讲解例题2:已知向量a=(3,4)和向量b=(1,2),求向量a+b、向量ab的坐标。

3. 随堂练习练习1:已知向量a=(2,3)和向量b=(1,4),求向量a+b、向量ab的坐标。

练习2:已知向量a=(x,y),向量b=(1,2),向量c=(3,1),且向量a+b=向量c,求向量a的坐标。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指出难点。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性运算公式。

2. 黑板右侧:例题解答、随堂练习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作业1:已知向量a=(4,3)和向量b=(2,5),求向量a+b、向量ab的坐标。

作业2:已知向量a=(x,y),向量b=(1,1),向量c=(3,2),且向量a+b=向量c,求向量a的坐标。

答案:作业1:向量a+b=(6,2),向量ab=(2,8)。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说课稿)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说课稿)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说课稿)北师大附中荣红莉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学生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正确的应用后产生的,同时也为下一节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基础;向量用坐标表示后,对立体几何教材的改革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使空间结构系统地代数化,把空间形式的研究从“定性”推到“定量”的深度。

引入坐标运算之后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向量的坐标表示),为用“数”的运算解决“形”的问题搭起了桥梁。

二、【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以期达到以下的目的:1.知识方面: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运用坐标形式进行运算。

2.能力方面: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转化的思想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平面向量坐标化的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则是重点。

我主要是采用启发引导式,并辅助适量的题组练习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强化重点。

四、【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尝试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教师在本节课中起的根本作用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本节课是新授课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准备:(1)提供新知识产生的铺垫知识(2)模拟新知识产生过程中的细节和状态,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建构(3)创设新知识思维发展的前景(4)通过“学习论坛时间”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交流学习(5)通过“老师信箱时间”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6)通过“深化拓展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

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对已有的数学知识建构起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有了亲身参与的可能并且这种主动参与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五、【学习过程】1.提供新知识产生的理论基础课堂教学论认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首先要把已学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新的材料时有适当的知识冗余。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案平面向量及运算的坐标表示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案平面向量及运算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教学过程】一、基础铺垫1.平面向量的坐标平面上的两个非零向量a与b,如果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我们就称向量a与b垂直,记作a⊥b.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都垂直.如果平面向量的基底{e1,e2}中,e1⊥e2,就称这组基底为正交基底;在正交基底下向量的分解称为向量的正交分解.一般地,给定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e1,e2,对于平面内的向量a,如果a=x e1+y e2,则称(x,y)为向量a的坐标,记作a=(x,y).方便起见,以后谈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默认已经指定了与x轴及y轴的正方向同向的两→对应的个单位向量.此时,如果平面上一点A的坐标为(x,y)(通常记为A(x,y)),那么向量OA→=(x,y);反之结论也成立.坐标也为(x,y),即OA2.平面上向量的运算与坐标的关系设平面上两个向量a,b满足a=(x1,y1),b=(x2,y2),则a=b⇔x1=x2__且y1=y2;a+b=(x1+x2,y1+y2).设u,v是两个实数,那么u a+v b=(ux1+vx2,uy1+vy2),u a-v b=(ux1-vx2,uy1-vy2).如果向量a=(x,y),则|a|■名师点拨(1)向量的坐标只与起点、终点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它们的具体位置无关.(2)当向量确定以后,向量的坐标就是唯一确定的,因此向量在平移前后,其坐标不变.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之间的向量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A (x 1,y 1),B (x 2,y 2)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则AB →=(x 2-x 1,y 2-y 1); 设线段AB 中点为M (x ,y ),则⎩⎪⎨⎪⎧x =x 1+x 22,y =y 1+y 224.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2y 1=x 1y 2.■名师点拨两向量的对应坐标成比例,这种形式较易记忆,而且不易出现搭配错误.二、合作探究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OA =4,AB =3,∠AOx =45°,∠OAB =105°,OA→=a ,AB →=b ,四边形OABC 为平行四边形. (1)求向量a ,b 的坐标;(2)求向量BA→的坐标; (3)求点B 的坐标.【解】(1)作AM ⊥x 轴于点M ,则OM =OA ·cos 45°=4×22=22,AM =OA ·sin 45°=4×22=22, 所以A (22,22),故a =(22,22).因为∠AOC =180°-105°=75°,∠AOy =45°,所以∠COy =30°.又OC =AB =3,所以C ⎝ ⎛⎭⎪⎫-32,332, 所以AB →=OC →=⎝ ⎛⎭⎪⎫-32,332, 即b =⎝ ⎛⎭⎪⎫-32,332.(2)BA →=-AB →=⎝ ⎛⎭⎪⎫32,-332. (3)因为OB→=OA →+AB → =(22,22)+⎝ ⎛⎭⎪⎫-32,332 =⎝⎛⎭⎪⎫22-32,22+332. 所以点B 的坐标为(22-32,22+332).【规律方法】平面内求点、向量坐标的常用方法(1)求一个点的坐标:可利用已知条件,先求出该点相对应坐标原点的位置向量的坐标,该坐标就等于相应点的坐标.(2)求一个向量的坐标:首先求出这个向量的始点、终点的坐标,再运用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即得该向量的坐标.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2】(1)已知a +b =(1,3),a -b =(5,7),则a =________,b =________.(2)已知A (-2,4),B (3,-1),C (-3,-4),且CM→=3CA →,CN →=2CB →,求M ,N 及MN →的坐标.【解】(1)由a +b =(1,3),a -b =(5,7),所以2a =(1,3)+(5,7)=(6,10),所以a =(3,5),2b =(1,3)-(5,7)=(-4,-4),所以b =(-2,-2).(2)法一(待定系数法):由A (-2,4),B (3,-1),C (-3,-4),可得CA→=(-2,4)-(-3,-4)=(1,8), CB→=(3,-1)-(-3,-4)=(6,3), 所以CM→=3CA →=3(1,8)=(3,24), CN→=2CB →=2(6,3)=(12,6). 设M (x 1,y 1),N (x 2,y 2),则CM →=(x 1+3,y 1+4)=(3,24),x 1=0,y 1=20;CN →=(x 2+3,y 2+4)=(12,6),x 2=9,y 2=2,所以M (0,20),N (9,2),MN→=(9,2)-(0,20)=(9,-18). 法二(几何意义法):设点O 为坐标原点,则由CM→=3CA →,CN →=2CB →, 可得OM→-OC →=3(OA →-OC →),ON →-OC →=2(OB →-OC →), 从而OM→=3OA →-2OC →,ON →=2OB →-OC →, 所以OM→=3(-2,4)-2(-3,-4)=(0,20), ON→=2(3,-1)-(-3,-4)=(9,2), 即点M (0,20),N (9,2),故MN→=(9,2)-(0,20)=(9,-18). 【规律方法】平面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的方法(1)若已知向量的坐标,则直接应用两个向量和、差及向量数乘的运算法则进行.(2)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可先求出向量的坐标,然后再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3)向量的线性坐标运算可完全类比数的运算进行.3.判定直线平行、三点共线【例3】(1)已知A ,B ,C 三点共线,且A (3,-6),B (-5,2),若C 点的横坐标为6,则C 点的纵坐标为()A .-13B .9C .-9D .13(2)已知A (-1,-1),B (1,3),C (1,5),D (2,7),向量AB→与CD →平行吗?直线AB 平行于直线CD 吗?【解】(1)选C .设C (6,y ),因为AB→∥AC →, 又AB→=(-8,8),AC →=(3,y +6), 所以-8×(y +6)-3×8=0,所以y =-9.(2)因为AB→=(1-(-1),3-(-1))=(2,4), CD→=(2-1,7-5)=(1,2). 又2×2-4×1=0,所以AB→∥CD →. 又AC→=(2,6),AB →=(2,4),所以2×4-2×6≠0, 所以A ,B ,C 不共线,所以AB 与CD 不重合,所以AB ∥CD .【规律方法】向量共线的判定方法4.已知平面向量共线求参数【例4】已知a =(1,2),b =(-3,2),当k 为何值时,k a +b 与a -3b 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解】法一(共线向量定理法):k a +b =k (1,2)+(-3,2)=(k -3,2k +2),a -3b =(1,2)-3(-3,2)=(10,-4),当k a +b 与a -3b 平行时,存在唯一实数λ,使k a +b =λ(a -3b ).由(k -3,2k +2)=λ(10,-4),所以⎩⎨⎧k -3=10λ,2k +2=-4λ,解得k =λ=-13. 当k =-13时,k a +b 与a -3b 平行,这时k a +b =-13a +b =-13(a -3b ),因为λ=-13<0,所以k a +b 与a -3b 反向.法二(坐标法):由题知k a +b =(k -3,2k +2),a -3b =(10,-4),因为k a +b 与a -3b 平行,所以(k -3)×(-4)-10×(2k +2)=0,解得k =-13.此时k a +b =⎝ ⎛⎭⎪⎫-13-3,-23+2=-13(a -3b ), 所以当k =-13时,k a +b 与a -3b 平行,并且反向.【规律方法】已知平面向量共线求参数的思路(1)利用共线向量定理a =λb (b ≠0)列方程组求解.(2)利用向量平行的坐标表达式x 1y 2-x 2y 1=0直接求解.三、课堂练习1.给出下面几种说法:①相等向量的坐标相同;②平面上一个向量对应于平面上唯一的坐标;③一个坐标对应于唯一的一个向量;④平面上一个点与以原点为始点,该点为终点的向量一一对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 .1B .2C .3D .4解析:选C .由向量坐标的定义不难看出一个坐标可对应无数个相等的向量,故③错误.2.下列向量组中,能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是()A .a =(0,0),b =(2,3)B .a =(1,-3),b =(2,-6)C .a =(4,6),b =(6,9)D .a =(2,3),b =(-4,6)解析:选D .只有D 选项中两个向量不共线,可以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故选D .3.已知两点A (2,-1),B (3,1),则与AB→平行且方向相反的向量a 可以是() A .(1,-2)B .(9,3)C .(-2,4)D .(-4,-8)解析:选D .由题意,得AB→=(1,2),所以a =λAB →=(λ,2λ)(其中λ<0).符合条件的只有D 项,故选D .4.已知平行四边形OABC ,其中O 为坐标原点,若A (2,1),B (1,3),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设C 的坐标为(x ,y ),则由已知得OC→=AB →,所以(x ,y )=(-1,2). 答案:(-1,2)5.已知点A (1,3),B (4,-1),则与向量AB→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________. 解析:AB →=(3,-4),则与AB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AB →|AB →|=15(3,-4)=⎝ ⎛⎭⎪⎫35,-45. 答案:⎝ ⎛⎭⎪⎫35,-45。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案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案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共线向量坐标关系的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坐标进行向量的相关运算,理解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准确. 三、教学设想 (一)导入新课思路 1.向量具有代数特征,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紧密相联.那么我们在学习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直线与直线的平行是一种重要的关系.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 、B 不同时为零)何时所体现的两条直线平行?向量的共线用代数运算如何体现?思路2.对于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过定点O 作向量OA =a ,则点A 的位置被向量a 的大小和方向所唯一确定.如果以定点O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点A 的位置可通过其坐标来反映,从而向量a 也可以用坐标来表示,这样我就可以通过坐标来研究向量问题了.事实上,向量的坐标表示,实际是向量的代数表示.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可使向量运算完全代数化,将数与形紧密结合起来,这就可以使很多几何问题的解答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数量运算.引进向量的坐标表示后,向量的线性运算可以通过坐标运算来实现,那么向量的平行、垂直,是否也能通过坐标来研究呢?(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我们研究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现在已知a =(x 1,y 1),b =(x 2,y 2),你能得出a +b ,a -b ,λa 的坐标表示吗?②如图1,已知A(x 1,y 1),B(x 2,y 2),怎样表示AB 的坐标?你能在图中标出坐标为(x 2-x 1,y 2-y 1)的P 点吗?标出点P 后,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活动:教师让学生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来进行两个向量的加、减运算,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去板书步骤.可得:图1a +b =(x 1i+y 1j )+(x 2i+y 2j )=(x 1+x 2)i+(y 1+y 2)j , 即a +b =(x 1+x 2,y 1+y 2). 同理a -b =(x 1-x 2,y 1-y 2).又λa =λ(x 1i+y 1j )=λx 1i+λy 1j .∴λa =(λx 1,λy 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把上述结论用文字叙述分别为:两个向量和(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点与向量的关系:将向量AB 平移,使得点A 与坐标原点O 重合,则平移后的B 点位置就是P 点.向量的坐标与以原点为始点,点P 为终点的向量坐标是相同的,这样就建立了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平移也可以发现:向量AB 的模与向量的模是相等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OP |=221221)()(y y x x -+-.教师对总结完全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只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展开思维的翅膀,就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讨论结果:①能.②=-=(x 2,y 2)-(x 1,y 1)=(x 2-x 1,y 2-y 1).结论: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提出问题①如何用坐标表示两个共线向量?②若a =(x 1,y 1),b =(x 2,y 2),那么2211x yx y =是向量a 、b 共线的什么条件?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直线平行的特点来推导向量共线时的关系.此处教师要对探究困难的学生给以必要的点拨:设a =(x 1,y 1),b =(x 2,y 2),其中b ≠0.我们知道,a 、b 共线,当且仅当存在实数λ,使a =λb .如果用坐标表示,可写为(x 1,y 1)=λ(x 2,y 2),即⎪⎩⎪⎨⎧==.,2121y y x x λλ消去λ后得x 1y 2-x 2y 1=0. 这就是说,当且仅当x 1y 2-x 2y 1=0时向量a 、b (b ≠0)共线. 又我们知道x 1y 2-x 2y 1=0与x 1y 2=x 2y 1是等价的,但这与2211x yx y =是不等价的.因为当x 1=x 2=0时,x 1y 2-x 2y 1=0成立,但2211x y x y =均无意义.因此2211x yx y =是向量a 、b 共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此也看出向量的应用更具一般性,更简捷、实用,让学生仔细体会这点.讨论结果:①x 1y 2-x 2y 1=0时,向量a 、b (b ≠0)共线. ②充分不必要条件.提出问题a 与非零向量b 为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a =λb , 那么这个充要条件如何用坐标来表示呢?活动:教师引导推证:设a =(x 1,y 1),b =(x 2,y 2),其中b ≠a ,由a =λb ,(x 1,y 1)=λ(x 2,y 2)⎪⎩⎪⎨⎧==⇒.,2121y y x x λλ消去λ,得x 1y 2-x 2y 1=0.讨论结果:a ∥b (b ≠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教师应向学生特别提醒感悟:1°消去λ时不能两式相除,∵y 1、y 2有可能为0,而b ≠0,∴x 2、y 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2°充要条件不能写成2211x yx y =(∵x 1、x 2有可能为0). 3°从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a ∥b (b ≠0)⎩⎨⎧===⇔.01221y x y x ba λ(三)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已知a =(2,1),b =(-3,4),求a +b ,a -b ,3a +4b 的坐标.活动:本例是向量代数运算的简单应用,让学生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进行向量的和、差及数乘的坐标运算,再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律和向量的坐标概念得出的结论.若已知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始点和终点坐标,那么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就是此向量的坐标,从而使得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可以相互转化.可由学生自己完成.解:a +b =(2,1)+(-3,4)=(-1,5); a -b =(2,1)-(-3,4)=(5,-3);3a +4b =3(2,1)+4(-3,4)=(6,3)+(-12,16)=(-6,19).点评:本例是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常规题,目的是熟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式.变式训练1.(2007海南高考,4) 已知平面向量a =(1,1),b =(1,-1),则向量21a 23-b等于( )A.(-2,-1)B.(-2,1)C.(-1,0)D.(-1,2)答案:D2.(2007全国高考,3) 已知向量a =(-5,6),b =(6,5),则a 与b …( )A.垂直B.不垂直也不平行C.平行且同向D.平行且反向答案:A图2例2 如图2,已知ABCD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2,1)、(-1,3)、(3,4),试求顶点D 的坐标.活动:本例的目的仍然是让学生熟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这里给出了两种解法:解法一利用“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坐标相等”,解题过程中应用了方程思想;解法二利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向量OD 的坐标,进而得到点D 的坐标.解题过程中,关键是充分利用图形中各线段的位置关系(主要是平行关系),数形结合地思考,将顶点D 的坐标表示为已知点的坐标.解:方法一:如图2,设顶点D 的坐标为(x,y).∵AB =(-1-(-2),3-1)=(1,2),DC =(3-x,4-y).由AB =DC ,得(1,2)=(3-x,4-y).∴⎩⎨⎧-=-=.42,31x x∴⎩⎨⎧==.2,2y x ∴顶点D 的坐标为(2,2).方法二:如图2,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BC BA AD BA BD +=+==(-2-(-1),1-3)+(3-(-1),4-3)=(3,-1),而OD =OB +BD =(-1,3)+(3,-1)=(2,2),∴顶点D 的坐标为(2,2).点评:本例的目的仍然是让学生熟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变式训练图3如图3,已知平面上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2,1),B(-1,3),C(3,4),求点D 的坐标使这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解:当平行四边形为ABCD 时,仿例二得:D 1=(2,2); 当平行四边形为ACDB 时,仿例二得:D 2=(4,6); 当平行四边形为DACB 时,仿上得:D 3=(-6,0).例3 已知A(-1,-1),B(1,3),C(2,5),试判断A 、B 、C 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共线来判断.首先要探究三个点组合成两个向量,然后根据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来判断这两个向量是否共线从而来判断这三点是否共线.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熟练地运用向量共线的坐标形式来判断向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领悟先猜后证的思维方式.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A 、B 、C 三点,观察图形,我们猜想A 、B 、C 三点共线.下面给出证明.∵AB =(1-(-1),3-(-1))=(2,4), AC =(2-(-1),5-(-1))=(3,6), 又2×6-3×4=0,∴AB ∥AC ,且直线AB 、直线AC 有公共点A,∴A 、B 、C 三点共线.点评:本例的解答给出了判断三点共线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实质是从同一点出发的两个向量共线,则这两个向量的三个顶点共线.这是从平面几何中判断三点共线的方法移植过来的.变式训练已知a =(4,2),b =(6,y),且a ∥b ,求y. 解:∵a ∥b ,∴4y-2×6=0. ∴y=3.思路2例2 设点P 是线段P 1P 2上的一点,P 1、P 2的坐标分别是(x 1,y 1)、(x 2,y 2). (1)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中点时,求点P 的坐标;(2)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求点P 的坐标.活动:教师充分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这一结论可以推广吗?即当21PP PP =λ时,点P 的坐标是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一起探究,可按照求中点坐标的解题思路类比推广,有学生可能提出如下推理方法:由P P 1=λ2PP ,知(x-x 1,y-y 1)=λ(x 2-x,y 2-y),即⎪⎪⎩⎪⎪⎨⎧++=++=⇒⎪⎩⎪⎨⎧-=--=-.1,1)()(21212121λλλλλλy y y x x x y y y y x x x x 这就是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的这种积极探索,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品质.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探索λ的取值符号对P 点位置的影响,也可鼓励学生课后探索.图4解:(1)如图4,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可知OP =21(OP 1+OP 2)=(.2,22121y y x x ++). 所以点P 的坐标是(.2,22121y y x x ++) (2)如图5,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有两种情况,即21PP P P =21或21PP PP =2. 如果21PP P P =21,那么图5=1+P P 1=1OP +3121P P =1OP +31(2OP -1OP )=321OP +312OP =(32,322121y y x x ++). 即点P 的坐标是(32,322121y y x x ++). 同理,如果21PP PP =2,那么点P 的坐标是.32,322121y y x x ++ 点评:本例实际上给出了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和线段的三等分点坐标公式.变式训练在△ABC 中,已知点A(3,7)、B(-2,5).若线段AC 、BC 的中点都在坐标轴上,求点C 的坐标.解:(1)若AC 的中点在y 轴上,则BC 的中点在x 轴上,设点C 的坐标为(x,y),由中点坐标公式,得,025,023=+=+y x ∴x=-3,y=-5,即C 点坐标为(-3,-5).(2)若AC 的中点在x 轴上,则BC 的中点在y 轴上,则同理可得C 点坐标为(2,-7).综合(1)(2),知C 点坐标为(-3,-5)或(2,-7).例2 已知点A(1,2),B(4,5),O 为坐标原点,=+t .若点P 在第二象限,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向量的相等,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含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再进行求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组织步骤的能力,或者让学生到黑板上去板书解题过程,并对思路清晰过程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也要对组织步骤不完全的同学给与提示和鼓励.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化归”思想的利用.不等式求变量取值范围的基本观点是,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关于变量的不等式(组),那么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由已知=(4,5)-(1,2)=(3,3).∴=(1,2)+t(3,3)=(3t+1,3t+2).若点P 在第二象限,则3132023013-<<-⇒⎩⎨⎧>+<+t t t故t 的取值范围是(32-,31-). 点评:此题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点P 的坐标用t 表示,由点P 在第二象限可得到一个关于t 的不等式组,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t 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OA =(cosθ,sinθ),=(1+sinθ,1+cosθ),其中0≤θ≤π,求|AB |的取值范围.解:∵=OB -OA =(1+sinθ,1+cosθ)-(cosθ,sinθ) =(1+sinθ-cosθ,1+cosθ-sinθ).∴|AB |2=(1+sinθ-cosθ)2+(1+cosθ-sinθ)2=[1+(sinθ-cosθ)]2+[1-(sinθ-cosθ)]2 =2+2(sinθ-cosθ)2 =2+2(1-2sinθcosθ)=4-4sinθcosθ=4-2sin2θ. ∵0≤θ≤π,∴0≤2θ≤2π. 从而-1≤sin2θ≤1.∴4-2sin2θ∈[2,6].故||的取值范围是[2,6].(四)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平面向量的和、差、数乘的坐标运算,两个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定义法、归纳、整理、概括的思想,强调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培养自己不断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开拓的精神,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五)作业。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案(1)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案(1)

已知向量 的坐标.
AB
, 且点 A ( x 1 , y 1 ) ,B ( x 2 , y 2 ) , 求

AB
AB ( x 2 x 1 , y 2 y 1 )
三、数学应用 例1 过程 设计 如图,已知 O 是坐标原点,点 A 在第一象
→ → 限,|OA|=4 3 ,∠xOA=600.求向量OA的坐标. 例 2
a b ( x1 x 2 , y1 y 2 ) a b ( x1 x 2 , y1 y 2 )
1、师生共同推导: 两个向量的和 (差)的坐标分 别等于这两个向 量相应坐标的和 (差) 2、练习 书 73 页 T5
a ( x1 , y1 )
3、向量的坐标计算公式:
备 课 时 间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难 点 教学 参考 授课 方法 教学 过程 设计
2012 年 12 月 24 日 编写人:赵永
上 课 时 间
第 班级

周 节次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总课时数


1.正确地用坐标表示向量 2、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

( x, y)

其中 x 叫做 a 在 x 轴上的坐标, y 叫做 a 在 y 轴 上的坐标 说明:作 OA a , OA 的坐标就是终点 A 的坐 标,反之,终点 A 的坐标就是 OA 的坐标。 教学 过程 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2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已知 a ( x 1 , y 1 ), b ( x 2 , y 2 ) 和实数
教材、教参、学案 启发、讲授、探究 教

2024年教学能力大赛获奖作品教案

2024年教学能力大赛获奖作品教案

2024年教学能力大赛获奖作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内容包括:向量坐标的概念,向量的坐标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坐标的定义,掌握向量的坐标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向量坐标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向量坐标的定义,向量坐标的运算方法。

难点:向量坐标运算的几何意义,向量坐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向量坐标运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向量在物理学、几何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向量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如何表示一个向量的位置?引出向量坐标的概念。

2. 教学新课(1)讲解向量坐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向量坐标的含义。

(2)介绍向量坐标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向量坐标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2)拓展延伸:向量坐标在解析几何、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向量坐标的定义。

2. 向量坐标的运算方法。

3. 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两个向量,求它们的和、差、数乘。

(2)应用题:运用向量坐标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和:(1, 3);差:(3, 1);数乘:(2, 6)。

(2)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组,求解向量坐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向量坐标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向量坐标在解析几何、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案运用平面向量的坐标求内积

教案运用平面向量的坐标求内积

平面向量内积的坐标表示教案章节一:向量内积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向量内积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2. 掌握向量内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1. 向量内积的定义:两个向量a和b的内积定义为a·b = |a||b|cosθ,其中θ为a和b之间的夹角。

2. 向量内积的几何意义:向量内积可以表示为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即向量a和b的模长的乘积与它们之间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

3. 向量内积的计算公式:在坐标系中,向量a和b可以表示为a = (a1, a2)和b = (b1, b2),则它们的内积为a·b = a1b1 + a2b2。

教学活动:1. 引入向量内积的概念,通过图形和实际例子解释向量内积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2. 引导学生理解向量内积的计算公式,并给出具体的计算例子。

作业:1. 练习计算两个向量的内积,包括坐标表示和数量积的计算。

教案章节二:向量内积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向量内积的基本性质。

2. 学会运用向量内积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向量内积的交换律:a·b = b·a。

2. 向量内积的分配律:a·(b+c) = a·b + a·c。

3. 向量内积的数乘性质:λa·b = (λa)·b = λ(a·b)。

4. 向量内积的非负性:a·b ≥0,且当a和b夹角为0度时,a·b取最大值|a||b|。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验证向量内积的交换律、分配律和数乘性质。

2. 讲解向量内积的非负性,并解释其几何意义。

作业:1. 运用向量内积的性质计算一些具体的向量内积。

教案章节三:向量内积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向量内积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向量内积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向量内积在几何中的应用:计算向量的夹角、判断平行或垂直关系等。

2. 向量内积在物理中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等。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案 苏教版必修4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案 苏教版必修4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能准确表述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并能进行相关运算.(2)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运算,进一步体会向量的工具作用.(2)通过学习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及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的坐标运算.难点:平面向量平行条件的理解.(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1.关于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教学教学时,建议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出发,结合物理知识中力的正交分解,自然引出向量的正交分解,并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关系,得出“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并强调指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同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是一一对应的”.2.关于平面向量的坐标的线性运算的教学教学时,建议教师让学生结合向量加、减及数乘向量的定义和向量的坐标的概念自主推导出平面向量的坐标的线性运算,并就每种运算的特征加以概括;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的线性运算.3.关于平面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的教学教学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向量共线定理出发,自主推导出向量共线时的坐标关系,并会应用向量的坐标关系解决与平行有关的平面几何证明问题.●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引导学生结合向量加、减及数乘运算,推导出平面向量的坐标的线性运算.⇒引导学生结合向量共线定理,推导出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并总结利用向量坐标关系判断向量平行的方法.⇒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结合图形用坐标表示向量的方法.⇒通过例2及其互动探究,使学生掌握平面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方法.⇒通过例3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平行向量的坐标表示,解决有关向量平行问题的方法.⇒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向量OA →.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OA →=x i +y j ,那么(x ,y )与A 点的坐标相同吗?【提示】 相同.2.如果向量OA →也用(x ,y )表示,那么这种向量OA →与实数对(x ,y )之间是否一一对应? 【提示】 是一一对应.(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上的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有序实数x ,y ,使得a =x i +y j ,则把有序实数对(x ,y )称为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a =(x ,y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①已知向量a =(x 1,y 1),b =(x 2,y 2)和实数λ,那么a +b =(x 1+x 2,y 1+y 2),a -b =(x 1-x 2,y 1-y 2),λa =(λx 1,λy 1).②已知A (x 1,y 1),B (x 2,y 2),O 为坐标原点,则AB →=OB →-OA →=(x 2,y 2)-(x 1,y 1)=(x 2设a =(1,3),b =(2,6),向量b 与a 共线吗? 【提示】 b =(2,6)=2(1,3)=2a ,∴b 与a 共线.设向量a =(x 1,y 1),b =(x 2,y 2)(a ≠0),如果a ∥b ,那么x 1y 2-x 2y 1=0;反过来,如果x 1y2-x 2y 1=0,那么a ∥b .图2-3-10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向量a ,b ,c 的方向如图2-3-10所示,且|a |=2,|b |=3,|c |=4,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坐标.【思路探究】 利用三角函数求出各向量在x 轴、y 轴上的分量的模的大小,以此确定向量的横、纵坐标.【自主解答】 设a =(a 1,a 2),b =(b 1,b 2),c =(c 1,c 2),则a 1=|a |cos 45°=2×22=2,a 2=|a |sin 45°=2×22=2, b 1=|b |cos 120°=3×(-12)=-32,b 2=|b |sin 120°=3×32=332, c 1=|c |cos(-30°)=4×32=23, c 2=|c |sin(-30°)=4×(-12)=-2.因此a =(2,2),b =(-32,332),c =(23,-2).1.向量的坐标等于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相应坐标,只有当向量的起点在坐标原点时,向量的坐标才等于终点的坐标.2.求向量的坐标一般转化为求点的坐标,解题时常常结合几何图形,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计算.图2-3-11如图2-3-11,已知O 是坐标原点,点A 在第二象限,|OA →|=2,∠xOA =150°,求向量OA →的坐标.【解】 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作AC ⊥y 轴于点C ,设A (x ,y ),则x =|OA →|cos 150°=-3,y =|OA →|sin 150°=1.所以OA →(2)已知三点A (2,-1),B (3,4),C (-2,0),试求向量3AB →+12CA →,BC →-2AB →.【思路探究】 (1)中分别给出了两向量的坐标,可根据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法则进行.(2)中给出了点的坐标,可运用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得到相应向量的坐标,然后再进行运算.【自主解答】 (1)∵a =(1,-3),b =(-2,4),c =(0,5), ∴3a -b +c =3(1,-3)-(-2,4)+(0,5)=(3,-9)-(-2,4)+(0,5)=(3+2+0,-9-4+5) =(5,-8).【答案】 (5,-8)(2)∵A (2,-1),B (3,4),C (-2,0). ∴AB →=(3,4)-(2,-1)=(1,5), CA →=(2,-1)-(-2,0)=(4,-1), BC →=(-2,0)-(3,4)=(-5,-4),∴3AB →+12CA →=3(1,5)+12(4,-1)=(5,292),BC →-2AB →=(-5,-4)-2(1,5)=(-7,-14).平面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的方法:(1)若已知向量的坐标,则直接应用两个向量和、差及向量数乘的运算法则进行. (2)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可先求出向量的坐标,然后再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3)向量的线性坐标运算可完全类比数的运算进行.若题(2)中条件不变,如何求2AB →-3BC →+CA →呢? 【解】 ∵A (2,-1),B (3,4),C (-2,0), ∴AB →=(3,4)-(2,-1)=(1,5), BC →=(-2,0)-(3,4)=(-5,-4), CA →=(2,-1)-(-2,0)=(4,-1), ∴2AB →→→AB 与CD 是否平行?(2)已知向量OA →=(k,12),OB →=(4,5),OC →=(10,k ).当k 为何值时,A ,B ,C 三点共线?【思路探究】 (1)判断AB →∥CD →→判断点A 是否在直线CD 上→结论.(2)求A ,B ,C 三点共线时k 的值,则一定有AB →=λAC →成立.先求AB →,AC →,再列方程组求解k .【自主解答】 (1)因为AB →=(2,4),AD →=(4,11)-(-1,1)=(5,10),AC →=(-2,-1)-(-1,1)=(-1,-2),所以AB →=-2AC →,AD →=-5AC →.所以AB →∥AC →∥AD →.由于AB →与AC →,AD →有共同的起点A , 所以A ,B ,C ,D 四点共线. 因此直线AB 与CD 重合. (2)AB →=OB →-OA →=(4-k ,-7),AC →=OC →-OA →= (10-k ,k -12),若A ,B ,C 三点共线,则AB →∥AC →, ∴(4-k )(k -12)=-7×(10-k ), 解得k =-2或11,∴当k =-2或11时,A ,B ,C 三点共线.1.对于根据向量共线的条件求值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处理思路,一是利用共线向量定理a =λb (b ≠0)列方程组求解,二是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表达式x 1y 2-x 2y 1=0直接求解.2.利用x 1y 2-x 2y 1=0求解,解决向量共线问题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引入参数“λ”,从而减少未知数个数,而且使问题的解决具有代数化的特点、程序化的特征.已知向量a =(1,1),b =(2,x ),若a +b 与4b -2a 平行,求实数x 的值. 【解】 因为a =(1,1),b =(2,x ),所以a +b =(3,x +1),4b -2a =(6,4x -2),由于a +b 与4b -2a 平行,得6(x +1)-3(4x -2)=0,解得x =2.忽略平行四边形顶点顺序的讨论致误已知A (2,1),B (3,2),C (-1,4),若A ,B ,C 是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求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错解】 设点D 的坐标为(x ,y ),则由AD →=BC →,得x -2=-1-3,y -1=4-2,即x =-2,y =3,故所求点D 的坐标为(-2,3).【错因分析】 错解中认为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顺序是ABCD .事实上,本题没有给出是四边形ABCD ,因此,需要分类讨论.【防范措施】 在求平行四边形某一顶点的坐标时,常常需要对平行四边形顶点顺序进行讨论.【正解】 设点D 的坐标为(x ,y ).当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ABCD 时,则有AD →=BC →,从而有x -2=-1-3,y -1=4-2,即x =-2,y =3,故点D 的坐标为(-2,3).当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ADBC 时,则有AD →=CB →,从而有x -2=3-(-1),y -1=2-4,即x =6,y =-1,故点D 的坐标为(6,-1).当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ABDC 时,则有AC →=BD →,从而有x -3=-1-2,y -2=4-1,即x =0,y =5,故点D 的坐标为(0,5),故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为(-2,3)或(6,-1)或(0,5).1.向量的坐标运算(1)向量的坐标运算主要是利用加、减、数乘运算法则进行.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应先求出向量的坐标.(2)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及正确使用运算法则. 2.两个向量共线条件的表示方法 已知a =(x 1,y 1),b =(x 2,y 2), (1)当b ≠0时,a =λb . (2)x 1y 2-x 2y 1=0.(3)当x 2y 2≠0时,x 1x 2=y 1y 2,即两向量的相应坐标成比例.1.设平面向量a =(3,5),b =(-2,1),则a -2b =________. 【解析】 a -2b =(3,5)-2(-2,1)=(3,5)-(-4,2)=(7,3). 【答案】 (7,3)2.已知M (3,-2),N (-5,-1),MP →=12MN →,则P 点坐标为________.【解析】 设P (x ,y ),则MP →=(x -3,y +2),MN →=(-8,1). ∵MP →=12MN →,∴(2x -6,2y +4)=(-8,1).∴⎩⎪⎨⎪⎧2x -6=-8,2y +4=1.∴⎩⎪⎨⎪⎧x =-1,y =-32.【答案】 (-1,-32)3.已知向量a =(3,1),b =(1,3),c =(k,7),若(a -c )∥b ,是k =________. 【解析】 a -c =(3-k ,-6),b =(1,3),∵(a -c )∥b ,∴3-k 1=-63.∴k =5.【答案】 54.已知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1,0),(3,-1),(1,2),并且AE →=13AC →,BF →=13BC →.求证:EF →∥AB →.【证明】 ∵AC →=(2,2),BC →=(-2,3),∴AE →=13AC →=(23,23),BF →=13BC →=(-23,1)∴E (-13,23),F (73,0).∴EF →=(83,-23).又AB →=(4,-1),所以AB →=32EF →.即EF →∥AB →.一、填空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1)向量的坐标即此向量终点的坐标; (2)位置不同的向量其坐标可能相同;(3)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它的始点坐标减去它的终点坐标; (4)相等的向量坐标一定相同.【解析】 我们所学的向量是自由向量,位置不同,可能是相同的向量,同时相等的向量坐标一定相同.故正确的说法是(2)(4).【答案】 (2)(4)2.若向量a =(3,2),b =(0,-1),则向量2b +a 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 2b +a =2(0,-1)+(3,2)=(0,-2)+(3,2)=(3,0). 【答案】 (3,0)3.已知a =(-1,x )与b =(-x,2)共线,且方向相同,则实数x =________.【解析】 设a =λb ,则(-1,x )=(-λx,2λ),所以有⎩⎪⎨⎪⎧-1=-λx ,x =2λ,解得⎩⎪⎨⎪⎧x =2,λ=22或⎩⎪⎨⎪⎧x =-2,λ=-22.又a 与b 方向相同,则λ>0,所以λ=22,x = 2. 【答案】24.(2013·连云港高一检测)已知点M (3,-2),N (-6,1),且MP →=2PN →,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 设P (x ,y ),则MP →=(x -3,y +2), PN →=(-6-x,1-y ),∴由MP →=2PN →得⎩⎪⎨⎪⎧x -3=-12-2x ,y +2=2-2y ,解得⎩⎪⎨⎪⎧ x =-3,y =0,∴点P 的坐标为(-3,0).【答案】 (-3,0)5.设m =(a ,b ),n =(c ,d ),规定两向量之间的一个运算为m ⊗n =(ac -bd ,ad +bc ),若已知p =(1,2),p ⊗q =(-4,-3),则q =________.【解析】 设q =(x ,y ),则由题意可知 ⎩⎪⎨⎪⎧ x -2y =-4,y +2x =-3, 解得⎩⎪⎨⎪⎧x =-2,y =1,所以q =(-2,1).【答案】 (-2,1)6.已知向量OA →=(k,12),OB →=(4,5),OC →=(10,k ),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实数k =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得AB →=OB →-OA →=(4-k ,-7), BC →=OC →-OB →=(6,k -5),∵AB →与BC →共线. ∴(4-k )×(k -5)-6×(-7)=0, 解得k =-2或11. 【答案】 -2或11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 (1)存在向量a 与任何向量都是平行向量;(2)如果向量a =(x 1,y 1),b =(x 2,y 2),且a ∥b ,则x 1y 1=x 2y 2;(3)如果向量a =(x 1,y 1),b =(x 2,y 2),且a ∥b ,则x 1y 2-x 2y 1=0;(4)如果向量a =(x 1,y 1),b =(x 2,y 2),且x 1y 1=x 2y 2,则a ∥b .【解析】 (1)当a 是零向量时,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是平行向量;(2)不正确,当y 1=0或y 2=0时,显然不能用x 1y 1=x 2y 2来表示;(3)(4)正确.【答案】 (1)(3)(4)8.已知向量m =(2,3),n =(-1,2),若a m +b n 与m -2n 共线,则a b等于________. 【解析】 a m +b n =(2a,3a )+(-b,2b )=(2a -b,3a +2b ),m -2n =(2,3)-(-2,4)=(4,-1),∵a m +b n 与m -2n 共线,∴b -2a -12a -8b =0,∴a b =-12.【答案】 -12二、解答题9.已知A (-2,4),B (3,-1),C (-3,-4). 设AB →=a ,BC →=b ,CA →=c ,且CM →=3c ,CN →=-2b , (1)求3a +b -3c ;(2)求满足a =m b +n c 的实数m ,n ;(3)求M ,N 的坐标及向量MN →的坐标.【解】 由已知得a =(5,-5),b =(-6,-3),c =(1,8). (1)3a +b -3c =3(5,-5)+(-6,-3)-3(1,8) =(15-6-3,-15-3-24)=(6,-42). (2)∵m b +n c =(-6m +n ,-3m +8n ), ∴⎩⎪⎨⎪⎧ -6m +n =5,-3m +8n =-5,解得⎩⎪⎨⎪⎧m =-1,n =-1. (3)设O 为坐标原点,∵CM →=OM →-OC →=3c , ∴OM →=3c +OC →=(3,24)+(-3,-4)=(0,20),∴M (0,20).又∵CN →=ON →-OC →=-2b , ∴ON →=-2b +OC →=(12,6)+(-3,-4)=(9,2) ,∴N (9,2).∴MN →=(9,-18).10.已知O (0,0),A (1,2),B (4,5) 及OP →=OA →+tAB →,求: (1)t 为何值时,P 在x 轴上?P 在y 轴上?P 在第二象限?(2)四边形OABP 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 (1)设P (x ,y ),AB →=(3,3),由OP →=OA →+tAB →得(x ,y )=(1,2)+t (3,3),即⎩⎪⎨⎪⎧x =1+3t ,y =2+3t .若P 在x 轴上,则y P =0,即2+3t =0,∴t =-23.若P 在y 轴上,则x P =0,即1+3t =0,∴t =-13.若P 在第二象限,则⎩⎪⎨⎪⎧1+3t <0,2+3t >0,∴-23<t <-13.(2)四边形OABP 不能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若四边形OABP 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则OP →=AB →,即(1+3t,2+3t )=(3,3). ∴⎩⎪⎨⎪⎧1+3t =3,2+3t =3, t 无解,故四边形OABP 不能为平行四边形. 11.已知a =(1,2),b =(-2,1),x =a +(t 2+1)b ,y =-1k a +1tb ,是否存在正实数k ,t 使得x ∥y ?若存在,求出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不存在.理由:依题意,x =a +(t 2+1)b=(1,2)+(t 2+1)(-2,1)=(-2t 2-1,t 2+3).y =-1k a +1tb=-1k (1,2)+1t(-2,1)=(-1k -2t,-2k +1t).假设存在正实数k ,t ,使x ∥y ,则(-2t 2-1)(-2k +1t )-(t 2+3)·(-1k -2t)=0,化简得t 2+1k +1t =0,即t 3+t +k =0. ∵k ,t 为正实数,∴满足上式的k ,t 不存在,∴不存在这样的正实数k ,t ,使x ∥y .(教师用书独具)已知△AOB 中,O (0,0),A (0,5),B (4,3),OC →=14OA →,OD →=12OB →,AD 与BC 交于点M ,求点M 的坐标.【思路探究】 由已知条件易求得点C ,D 的坐标,再由点M 是AD 与BC 的交点,即A ,M ,D 三点共线与B ,M ,C 三点共线可得到以点M 的坐标为解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自主解答】 ∵点O (0,0),A (0,5),B (4,3), ∴OA →=(0,5),OB →=(4,3),OC →=14OA →=(0,54), ∴点C 的坐标为(0,54).同理可得D (2,32). 设点M (x ,y ),则AM →=(x ,y -5),∵A ,M ,D 共线,∴AM →与AD →共线.又AD →=(2-0,32-5)=(2,-72), ∴-72x -2(y -5)=0, 即7x +4y =20.①∵CM →=(x ,y -54),CB →=(4-0,3-54)=(4,74), CM →与CB →共线,∴74x -4(y -54)=0, 即7x -16y =-20.②由①②得x =127,y =2, ∴M 的坐标为(127,2).在求点或向量的坐标中充分利用两个向量共线,要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在题目中充分利用向量共线、向量相等等条件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如图所示,已知点A (4,0),B (4,4),C (2,6),求AC 和OB 的交点P 的坐标.【解】 法一 设OP →=tOB →=t (4,4)=(4t,4t ),则AP →=OP →-OA →=(4t,4t ) -(4,0)=(4t -4,4t ),AC →=(2,6)-(4,0)=(-2,6).由AP →,AC →共线的条件知(4t -4)×6-4t ×(-2)=0,解得t =34. 所以OP →=(4t,4t )=(3,3),所以P 点的坐标为(3,3).法二 设P (x ,y ),则OP →=(x ,y ),OB →=(4,4).因为OP →,OB →共线,所以4x -4y =0.①又CP →=(x -2,y -6),CA →=(2,-6),且向量CP →,CA →共线,所以-6(x -2)+2(6-y )=0.②解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得x =3,y =3,所以P点的坐标为(3,3).。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6篇)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6篇)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6篇)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基底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会用基底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

2、掌握向量夹角的定义以及两向量垂直的定义。

学情分析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如共线向量、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等;另外学生对向量的物理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位移、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等,都为学习这节课作了充分准备重点难点重点: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难点: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景设置火箭在升空的某一时刻,速度可以分解成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两个分速度v=vx+vy=6i+4j。

活动2【活动】探究已知平面中两个不共线向量e1,e2,c是平面内任意向量,求向量c=___e1+___e2(课堂上准备好几张带格子的纸张,上面有三个向量,e1,e2,c)做法:作OA=e1,OB=e2,OC=c,过点C作平行于OB的直线,交直线OA于M;过点C作平行于OA的直线,交OB于N,则有且只有一对实数l1,l2,使得OM=l1e1,ON=l2e2。

因为OC=OM+ON,所以c=6 e1+6e2。

向量c=__6__e1+___6__e2活动3【练习】动手做一做请同学们自己作出一向量a,并把向量a表示成:a=31;31;31;31;____e1+_____(做完后,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组实数是否是唯一的呢?)(是唯一的)由刚才的几个实例,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给定向量e1,e2,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都可以表示成a=入1e1+入2e2。

活动4【活动】思考问题2:如果e1,e2是平面内任意两向量,那么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还可以表示成a=入1e1+入2e2的形式吗?生:不行,e1,e2必须是平面内两不共线向量活动5【讲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l1,l2,使a=l1e1+l2e2。

教案运用平面向量的坐标求内积

教案运用平面向量的坐标求内积

平面向量内积的概念及坐标表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向量的几何意义。

2. 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学会用坐标表示向量的内积。

3. 能够运用坐标求解向量的内积,并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几何表示。

2. 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

3. 向量内积的定义及坐标表示。

4. 向量内积的运算性质。

5. 运用坐标求解向量内积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面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方法,向量内积的定义及其坐标表示。

2. 难点:向量内积的运算性质,运用坐标求解向量内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方法,向量内积的定义及其坐标表示。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向量的几何意义及坐标表示。

3. 运用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运用坐标求解向量内积的方法。

4.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向量内积的运算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高中数学中关于向量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向量的几何意义。

2. 新课讲解:(1)介绍平面向量的概念,解释向量的几何表示。

(2)讲解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举例说明。

(3)引入向量内积的定义,阐述其几何意义。

(4)推导向量内积的坐标表示,解释其含义。

3. 例题解析: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坐标求解向量内积,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向量内积的运算性质,总结规律。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向量内积的应用,例如在几何中的运用,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垂直等。

2. 探讨向量内积在物理中的意义,例如在力学中,两个向量的内积可以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乘积。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方法,向量内积的定义及其坐标表示。

高中数学_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设计:Ⅰ.复习回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这一节,我们将利用此定理推得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我们知道,在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个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x ,y )来表示,本节我们将把向量放入直角坐标平面内,同样用有序数对(x ,y )来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i 、j 为x 轴、y 轴正方向的单位向量(一组基底),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可知:平面内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j y i x a 成立.2.探索新知:知识点1:平面向量的坐标加减法运算问题一:已知)3,1(=→a ,)1,5(=→b ,如何求→→+b a ,→→-b a 的坐标呢?猜想:若),(),,(2211y x b y x a ==→→则),(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b a --=-→→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证明若→→→→→→+==+==j y i x y x b j y i x y x a 22221111),(,),( 则),()()(21212121y y x x j y y i x x b a ++=+++=+→→→→ ),()()(21212121y y x x j y y i x x b a --=-+-=-→→→→结论: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

问题二:探究:若已知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 (1,3),(4,2),如何求 AB 的坐标呢? O xyBA→AB =→OB -→OA =( x 2, y 2) - (x 1,y 1)= (x 2- x 1, y 2- y 1)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AB --=→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思考:坐标为()1212,y y x x --的点P 在哪里?设计目的 :此环节教师充当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新课标)】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新课标)】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包括“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坐标运算、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这些内容是上一节所讨论问题的深入,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奠定理论基础,因为只有确定了任意一个向量在两个不共线的基底上能进行唯一分解,建立坐标系才有了依据,同时,只有正确地构建向量的坐标才能有向量的坐标运算.(1)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能用坐标表示向量共线的条件.(2)体会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是向量分解中常用且重要的一种分解;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可使向量运算代数化;不仅向量的线性运算可以通过坐标来实现,向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通过坐标研究.(3)建立数与形的联系,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求得运算结果.【问题1】如图,光滑斜面上一个木块受到重力G 的作用,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木块受平行 于斜面的力1F 的作用,沿斜面下滑;一是木块产生垂直于斜面的压力2F .问重力G 与力1F 和2F 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力的分解问题,引出本节的主题,由此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向量的正交分解与现实的联系.任意一个向量可以分解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实际上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一个应用.【师生活动】(1)学生:12G F F =+.(2)老师: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对平面上的任意向量a 均可以分解为不共线的两个向量11a λ和22a λ,使1122a a a λλ=+.(3)老师:在不共线的向量中,垂直是一种重要的特殊情形.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G F 1 F 2直的向量,叫做向量正交分解.正交分解是向量分解中常见的一种情形.【问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点都可用一对有序实数(即它的坐标)表示.对直角 坐标平面内的每一个向量,如何表示呢?【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用有序数对表示,提示学生思考在直角坐标系中 表示一个平面向量的方法.【师生活动】(1)老师:结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选两个向量作为基底?(2)学生: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3)教师: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 使得a xi y j =+.所以a 就由,x y 唯一确定.有序数对(,)x y 叫做向量的坐标,记作 (,)a x y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a x y =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问题3】设OA xi y j =+,则向量OA 的坐标与点A 的坐标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向量的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没有关系,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系.【师生活动】(1)老师:O(2)学生:向量OA 的坐标(,)x y 就是终点A 的坐标;反过来,终点A 的坐标(,)x y 也就是向量OA 的坐标.(3)老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可以用一有序实数对唯一表示. 例1.如图,分别用基底i 、j 表示向量a 、b 、c 、d ,并求出它们的坐标.【设计意图】平面向量正交分解的应用,要充分运用图形之间的几何关系,求向量的坐标.【问题4】已知1122(,),(,)a x y b x y ==,你能得出,,a b a b a λ+-的坐标吗?【设计意图】运用向量线性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推导两个向量的和、差、以及 数乘运算的坐标运算.(1)学生1:11221212()()()()a b x i y j x i y j x x i y y j +=+++=+++1212(,)a b x x y y ∴+=++.(2)学生2:11221212()()()()a b x i y j x i y j x x i y y j -=+-+=-+-1212(,)a b x x y y ∴-=--.(3)学生3:1111()a x i y j x i y j λλλλ=+=+11(,)a x y λλλ∴=.(4)教师:以上推导过程体现了向量的坐标形式与向量形式的相互转化.练习1:已知1122(,),(,)A x y B x y ,求AB 的坐标.(5)学生:22112121(,)(,)(,)AB OB OA x y x y x x y y =-=-=--.(6)教师:两个向量和(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7)教师: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坐标为2121(,)x x y y --的点P ?有什么发现?(8)学生:向量AB 的坐标与以原点为起点、点P 为终点的向量的坐标是相同的.(9)教师:试求向量AB 的模长.(10)学生:222121()()AB OP x x y y ==-+-.例2. 如图,已知ABCD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2,1)(1,3)(3,4--、、),试求顶点D 的坐标.(1)学生:利用AB DC =,求出点D 的坐标.(2)学生:利用OD OB BD OB BA BC =+=++,求出点D 的坐标.(3)学生:利用11()()22OM OB OD OA OC =+=+,求出点D 的坐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向量的坐标运算.解题过程中,关键是充分利用图形中各线段的位 置关系(主要是平行关系),数形结合,将顶点的坐标表示为已知点的坐标.【问题5】设1122(,),(,)a x y b x y ==,其中0b ≠.若a 与b 共线,这两个向量的坐标会有 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向量的线性运算可以通过坐标运算实现,引导学生思考向量的共线、垂直的坐 标表示.【师生活动】(1)学生:若a 与b 共线,则当且仅当存在实数λ,使得a b λ=,从而1122(,)(,)x y x y λ=,所以1212x x y y λλ=⎧⎨=⎩ 消去λ得到12210x y x y -=. 例3.已知(11)(13),(25A B C --,,,,),试判断A B C ,,三点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三点共线的实质是从同一点出发的两个向量共线.(1)学生:口述解题思路,书写解题过程.(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思想方法.例4.设点P 是线段12P P 上的一点,12P P 、的坐标分别是1122(,)(,)x y x y 、. (1)当点P 是线段12P P 的中点时,求点P 的坐标;(2)当点P 是线段12P P 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求点P 的坐标.【设计意图】本例实际上是给出了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线段的三等分点坐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求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只要通过简单的向量线性运算就可实现,这是向量的坐标运算带来的优越性.【师生活动】(1)学生:利用121()2OP OP OP =+,求得点P 的坐标. (2)学生:利用121233OP OP OP =+(或122133OP OP OP =+),求得点P 的坐标. (3)老师:三等分点有两种可能的位置,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全面,要引导学生讨论补充.(4)老师:当12PP PP λ=时,点P 的坐标是什么? (5)学生:由学生类比求得中点坐标及三等分点坐标的过程,给出一般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进一步熟练向量的坐标运算,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问题6】你能够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吗?【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概括本节课所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由教师提炼和总结本节课获得基本原理的数学研究方法.【习题检测】1.课中检测:(完成练习,拍照上传)练习1.已知点(0,0)O ,向量(2,3),(6,3),OA OB ==-点P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点P 的坐标.练习2.已知(2,3),(4,3)A B -,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32AP PB =,求点P 的坐 标.2.课后检测请完成课后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必修一高一数学第五章(第课时)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训练练习教案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一高一数学第五章(第课时)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训练练习教案课件

课 题: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教学目的:(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 判断向量是否共线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难点: 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准确性授课类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 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 叫做向量的加法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2. 向量加法的交换律: + = +3. 向量加法的结合律: ( + ) + = + ( + )4.向量的减法向量a 加上的b 相反向量, 叫做a 与b 的差 即: a ( b = a + ((b)5. 差向量的意义: = a, = b, 则 = a ( b即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6. 实数与向量的积: 实数λ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 记作: λ(1)|λa |=|λ||a |;(2)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同;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反;λ=0时λa =07. 运算定律 λ(μ )=(λμ) , (λ+μ) =λ +μ , λ( + )=λ +λ8.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 与非零向量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 使 =λ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 ,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 λ2使 =λ1 +λ2(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基底不惟一, 关键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定时, 分解形式惟一 λ1, λ2是被 , , 唯一确定的数量二、讲解新课:1.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如图, 在直角坐标系内, 我们分别取与 轴、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 、 作为基底 任作一个向量 ,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 使得yj xi a +=…………○1我们把 叫做向量 的(直角)坐标, 记作),(y x a =…………○2其中 叫做 在 轴上的坐标, 叫做 在 轴上的坐标, 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与.a 相等的向量的坐标也为..........),(y x 特别地, , ,如图,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 以原点O 为起点作 , 则点 的位置由 唯一确定 设 , 则向量 的坐标 就是点 的坐标;反过来, 点 的坐标 也就是向量 的坐标 因此,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每一个平面向量都是可以用一对实数唯一表示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若 , , 则 ,b a -),(2121y y x x --=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设基底为 、 , 则即 , 同理可得(2) 若 , , 则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AB =OB -OA =( x 2, y 2) - (x 1,y 1)= (x 2- x 1, y 2- y 1)(3)若 和实数 , 则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设基底为 、 , 则 , 即三、讲解范例:例1已知平面上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2, 1), B((1, 3), C(3, 4), 求点D 的坐标使这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解: 当平行四边形为ABCD 时, 由 得D1=(2, 2)当平行四边形为ACDB 时, 得D2=(4, 6)当平行四边形为DACB 时, 得D3=((6, 0)例2已知三个力1F (3, 4), 2F (2, -5), 3F (x, y)的合力1F +2F +3F =0 求3F 的坐标解: 由题设 + + = 得: (3, 4)+ (2, (5)+(x, y)=(0, 0)即: ∴ ∴ ((5,1)四、课堂练习:1. 若M(3, -2) N(-5, -1) 且 , 求P 点的坐标;解: 设P(x, y) 则(x-3, y+2)= (-8, 1)=(-4, )⎪⎩⎪⎨⎧=+-=-21243y x ∴⎪⎩⎪⎨⎧-=-=231y x ∴P 点坐标为(-1, -23) 2. 若A(0, 1), B(1, 2), C(3, 4) 则 (2 =(-3,-3)3. 已知:四点A(5, 1), B(3, 4), C(1, 3), D(5, -3) 求证:四边形ABCD 是梯形解: ∵ =(-2, 3) =(-4, 6) ∴ =2 ∴AB ∥DC 且 |AB |≠|DC | ∴四边形ABCD 是梯形五、小结 1. 向量的坐标概念 2. 向量坐标的运算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每个人都要保护它, 做到节约每一滴水, 造福子孙万代。

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内容解析:本节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六章第3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始终抓住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双重属性,进一步熟悉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法则、运算律;熟悉向量代数化的重要作用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强方程思想和数学应用意识.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目标:(1)掌握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2)会用坐标求两向量的和、差.目标解析:(1)利用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将两个向量用基底表示,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推导出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2)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在每一堂课中寻找机会去落实.在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从已知两个向量的坐标推导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是进行数学推理教学的很好机会.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教学问题一:研究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问题.解决方案:利用正交分解表示向量,结合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推理出结论.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根据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求点的坐标.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问题为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了启示.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到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到主动学习状态中来.在教学设计中,采取问题引导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主线,通过自主探究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让学生体会数学推理的基本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实施数学具体内容的教学与核心素养教学有机结合的尝试.五、教学过程与设计教学环节问题或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三坐标雷达”亦称一维电扫描雷达,可获得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高度信息,比其他二坐标雷达(仅提供方位和距离信息的雷达)多提供了一维高度信息.这使其成为对飞机引导作战的关键设备.此类雷达主要用于引导飞机进行截击作战和给武器系统提供目标指示数据,正如向量,也可以利用平面或空间中的坐标来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有何运算规律呢?从物理知识引入本课,从而理解向量加法.[问题1]已知作用在坐标原点的三个力分别是F1=(3,4),F2=(3,1),F3=(2,5),这个力的合力坐标是多少?[问题2]设i、j是与x轴、y轴同向的两个单位向量,若a=(x1,y1),b=(x2,y2),则a=x1i+y1j,b=x2i+y2j,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向量a+b,a-b,如何分别用基底i、j表示?[问题3] 已知点A(x1,y1),B(x2,y2),那么向量AB的坐标是什么?一般地,一个任意向量的坐标如何计算?教师1:提出问题1.学生1:学生思考.教师2:提出问题2.学生2:a+b=(x1+x2)i+(y1+y2)j,a-b=(x1-x2)i+(y1-y2)j.教师3:提出问题3.学生3:AB OB OA=-=(x2x1,y2y1),任意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通过探究让学生理解向量加法减法的坐标运算,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典例分析巩固落实1.向量加法运算的坐标表示例1.设向量a、b的坐标分别是(-1,2),(3,-5),则a+b=______.2.向量减法运算的坐标表示例2.已知平面上三个点A(4,6)、B(7,5)、C(1,8),求AB→、AC→、AB→-AC→.例3.已知点O(0,0),A(1,t),B(4t,5)及OP→=OA→-AB→,试求t为何值时:(1)点P在x轴上;(2)点P在y轴上;(3)点P在第四象限.[课堂练习]1.已知()()2,1,3,4a b==-,求,a b a b+-的坐标.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是(2,1)、(1,3)、(3,4),试求顶点D的坐标.教师5:完成例1.学生5:a+b=(-1,2)+(3,-5)=(-1+3,2-5)=(2,-3).教师6:完成例2.学生6:∵A(4,6)、B(7,5)、C(1,8)∴AB→=(7,5)-(4,6)=(3,-1);AC→=(1,8)-(4,6)=(-3,2);AB→-AC→=(3,-1)-(-3,2)=(6,-3).教师7:完成例3.学生7:设点P的坐标为(x,y),则OP→=(x,y),∵AB→=(4t,5)-(1,t)=(4t-1,5-t),∴OP→=OA→-AB→=(1,t)-(4t-1,5-t)=(2-4t,2t-5),∴⎩⎪⎨⎪⎧x=2-4t,y=2t-5.(1)若点P在x轴上,则y=2t-5=0,t=52;(2)若点P在y轴上,则x=2-4t=0,t=12;(3)若点P在第四象限,则⎩⎪⎨⎪⎧2-4t>0,2t-5<0,解得t<12.教师8:布置课堂练习1、2.学生8:完成课堂练习,并核对答案.1. a+b=(2,1)+(3,4)=(1,5),ab=(2,1)(3,4)=(5,3).2.D(2,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明白怎样求向量加法、减法的坐标运算,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升华认知[问题4]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课后练习]1.已知OA=(2,8),OB=(-7,2),则AB等于( )A.(9,6)B.(-5,10)C.(-9,-6)D.(2,4)2.设向量a、b的坐标分别是(-1,2),(3,-5),则a+b=,b-a=.3.若1(3,0)e=,2(0,1)e=-,12a e e=-,(1,)b x y=-,且a b=,则实数x,y的值分别是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为一条对角线,若AB→=(2,4),AC→=(1,3),则BD→=________.教师9:提出问题4.学生9:学生10: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答案:1.C ;2. (2,-3) 、(4,-7) ;3.4 、1 ;.(-3,-5).师生共同回顾总结:领学生感悟数学认知的过程,体会数学核心素养.课后练习:对定理巩固,思考练习是对本节知识的一个深化认识,同时也为下节内容做好铺垫.。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

2. 学会利用坐标运算解决与向量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几何表示。

2. 坐标系中的向量:坐标系的建立、向量的坐标表示。

3. 向量的坐标运算:加法、减法、数乘、模长、方向。

4. 向量的共线定理:共线向量的定义及判定。

5. 向量的线性组合:线性组合的概念及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方法,坐标运算。

2. 教学难点:向量的共线定理,线性组合的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向量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向量的坐标运算方法和技巧。

4. 设置适量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五、课时安排本章共需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 第一课时: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坐标表示。

2. 第二课时:向量的坐标运算。

3. 第三课时:向量的共线定理。

4. 第四课时:向量的线性组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引入向量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平面向量的定义,通过几何图形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向量的概念和坐标表示方法。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向量坐标表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简单的向量坐标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2. 选取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解题能力。

八、章节小结1. 向量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

2. 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及其坐标运算。

3. 向量的共线定理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坐标平面内点和向量的类比,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2)通过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和坐标运算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归纳、猜想、演绎的能力;(3)通过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使学生认识数学运算对于建构数学系统、刻画数学对象的重要性,进而理解数学的本质;(3)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坐标的意义.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及实物展示平台增加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知道,向量的概念是从物理中抽象出来的,人们最初对向量的研究是从几何的的角度来进行的,但是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用图形来研究向量有一些不便之处,那么,有没有一种更简洁的方式可以来表示向量呢?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

”图形关系往往与某些数量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数与形是互相依赖的,所以我们想到了用数来表示向量.思路一:用一个数能否表示向量?(请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思路二:用两个数能否表示向量?(引导学生思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个点和一对有序实数对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向量是否也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实数呢?让我们先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探究一:如图,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请用,i j 表示图中的向量,,,.a b c d 请学生动手完成并回答: 根据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我们只要把分解在,i j 的方向上,就可得到: 33a i j =+,同理可得2b i j =-+33c i j =+ 42d i j =- 我们用,i j 来表示的这种形式是否唯一?根据是什么?(提问学生) 由此复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λλ,,使1122=a e e λλ+,其中的1e ,2e 称为平面的一组基底.强调:基底不唯一,只要不共线,就可作为基底,而一旦基底选定,任一向量在基底方向的分解形式就是唯一的.二、理解概念,加深认识.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我们知道,在选定基底的情况下,所给,,,.a b c d 四个向量在基底方向的分解形式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这几个向量用基底、来表示的形式是唯一的,每个向量对应的这对实数对我们就将其称之为向量的坐标.推广到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我们怎样来定义向量的坐标?(引导学生思考,请学生尝试给出定义)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我们分别取与轴、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a xi yj =+…………○1 我们把),(y x 叫做向量的(直角)坐标,记作yx-1 -4O -2 -3 1 23 4b a cd -1 1 2 3 4 5 -3 -4 -5 i j -2(,)a x y =…………○2 其中叫做在轴上的坐标,叫做在轴上的坐标,○2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 在定义中,要注意a xi yj =+(,)x y =定义实际上给出了求向量坐标的方法:写出向量在正交基底方向的分解形式,就得到了向量的坐标;反过来,知道了一个向量的坐标,就相当于知道了它在、方向的分解形式.结合定义,指导学生求出向量、、,OP 的坐标.(多媒体演示)在坐标系中观察,向量及OP 的坐标与其终点坐标有何关系?这几个向量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什么样的向量其坐标就是终点坐标?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得到结论:起点在原点的向量其坐标就是其终点的坐标.类比点的坐标,提出:向量平移后具体位置发生了改变,其坐标是否会发生变化?结合向量坐标的定义,将平移前后的向量分别分解在基底的方向上,所得四边形是全等的,因此,这两个向量的坐标相同.也可这样理解,通过动画演示,指出:平移前后的向量是相等向量,通过平移,可以使它们的起点平移到坐标原点处,则其终点必然重合,此时,它们的坐标都对应着这个终点的坐标,由此得到:相等向量的坐标相同,坐标相同的向量是相等向量.三、自主探索,推导法则.前面所学的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这几种运算的结果是向量,因此,引入向量后,这些运算的结果也能用坐标表示,1122(,),(,),,(,),a x y b x y a b a b a x y a λλ==+-=探究二: (1)已知 求 的坐标.(2)已知和实数求 的坐标.请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己讨论推导,再将推导方法及所得结论在班上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再来归纳整理,由此得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1)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 ),(2121y y x x b a ±±=±→→(其中),(),,(2211y x b y x a ==→→) (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若),(y x a =→,则),(y x a λλλ=→;(2,1),(3,4),,,34a b a b a b a b ==-+-+练习1 .已知求 的坐标. 探究三: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起点在原点的向量的坐标就是其终点坐标,那么,对于起点不在原点的向量,又该如何来确定其坐标?若已知其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如何求出此向量的坐标?先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求出图中的向量的坐标,并观察其坐标与其起点坐标、终点坐标之间有何关系?.再将A,B 的坐标指导学生进行证明,关键说明道了向量, OB 的坐标,而AB OB =-由此,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练习2.(2,3),(3,5),A B BA =-(1)已知求 的坐标.(1,2),(2,1),AB A B =-(2)已知求 的坐标.(1,2),(2,1),AB B A =-(3)已知求 的坐标. 四、巩固应用,加深理解.例1、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2,1)、 (-1,3)、(3,4),求顶点D 的坐标.解:设顶点D 的坐标为(,)x y例2、已知平面上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 (-2, 1), B (-1, 3), C (3, 4),求点D 的坐标使这四点构成平行四边(1,2)(3,4),12=(3,4)31242222AB DC x y AB DC x y x x y y D ==--=---==⎧⎧∴∴⎨⎨-==⎩⎩∴, 由得(,)点的坐标为(,).(2,3)1形的四个顶点.(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演示)分析:未固定四边形四个顶点的顺序,因此,点D 的位置有3个.五、课堂小结.(先请学生归纳,再由教师完善)1.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2.几个重要结论:(1)相等的向量坐标相同;坐标相同的向量是相等向量;(2)起点在原点的向量的坐标等于其终点的坐标.(3)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即:11222121(,),(,),(,)A x y B x y AB x x y y =--若则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122(,),(,),a x y b x y ==若1212(,),a b x x y y +=++则(1)1212(2)(,),a b x x y y -=--11(3)(,)a x y λλλ=六、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P114. 2.3.4(选做题)我们把平面内两条相交但不垂直的数轴构成的坐标系(两条数轴的原点重合且单位长度相同)称为斜坐标系.平面上任意一点P 的斜坐标定义为:若12OP xe ye =+(其中1e 、2e 分别为斜坐标系的x 轴、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x 、y ∈R ),则点P 的斜坐标为(x , y ).在平面斜坐标系xoy 中,若60xoy ︒∠=,已知点M 的斜坐标为 (1, 2),则点M 到原点O 的距离为 .(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向量坐标表示的理解,把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教案说明)一、教学内容分析及目标设定.向量是“形”与“数”的结合体,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是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常与三角、数列、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交叉渗透,自然地交汇在一起;同时,向量具有丰富的物理背景,在物理中应用很广泛,因此,向量是中学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课时内容是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向量的坐标运算,之前的教学内容为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加法、减法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集中在对向量的几何特征的研究上,而本节课之后,主要研究向量的代数运算,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正是由于向量坐标概念的引入及向量坐标运算法则的导出,使得对向量的研究由“形”转向“数”成为了可能。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化的一个很好的过程,它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和数学的说理,所以它在学生的学习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坐标平面内点和向量的类比,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2)通过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和坐标运算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归纳、猜想、演绎的能力;(3)通过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使学生认识数学运算对于建构数学系统、刻画数学对象的重要性,进而理解数学的本质;(3)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诊断分析.本节课既有概念的教学,又有运算法则的推导和应用,知识点繁多而且相互间的衔接并不紧密,依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只注重对法则的应用,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出现偏差,也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更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

依据数学课程改革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向量坐标概念的引入过程中,我从平面向量知识体系的发展引入,使学生明白用数来表示向量是数学本身发展的必然,是为对向量的研究从“形”转“数”搭建桥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