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山调研湿地保护情况及空气质量保障工作-论文

合集下载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促进公园有序发展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促进公园有序发展
测 ,严格控制湿地范 围及其周边地 区的点源 和面源污染 。经常 利用其外围地表河流对湿地 内部的水量进行补充 ,不 断改善湿 地水环境。 开展湿地保护 ,恢复湿地植被 。为 了保 护好典 型的湿地生 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在张掖 国家湿地公 园实施退耕还湿 和植 被恢复 。通过人工种植盐碱植物 、盐生植物 和沼泽水 生植 物恢 复湿地 内植被 ,优化湿地植被群落 ,改变湿 地植 物种类及 其丰 富度 。根据不 同水域 的生态状况和功能 区建设 目标要求 ,调整 结构 ,在湿地周 围种植树木 ,为迁徙鸟类栖 息创 造条 件 ,从而 恢复工程 区内湿地生态系统 的功能 ,提 高生 物群 落多样性 ,形 成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3 . 3加强法制建设 。强化 监管力度 在湿地保护管理 工作 中 ,认 真贯彻 落实有关湿地保护 的法 律法规 , 依法实行湿地保护 。 逐步探索依法管理湿地 的新方法 、 新途径 ,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 系 ,做到有法可依 ,依 法行政 ,加大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 3 . 4加大资金争取 ,提 高科技 支撑 充分利用 国家政策 ,加 大项 目资金 争取力度 ,增加湿地投 资规模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积极 同科研 院校合作 ,开展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的科学研究 ,为湿地保 护工 作提供理论支 撑和科学依据 。 3 . 5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思想认识 结合开展 的 “ 世 界湿 地 日” 、 “ 环保宣传 日” 、 “ 法制宣 传 日”等活动 ,制作展板 、张帖标语 、发放 宣传材料等多种形 式 ,加大对湿地保护 的宣传力 度。利用广播 电视 、报刊杂 志 、 网络平 台开展生态环境保 护知识 的教育 和宣传 ,在全社会形成 保护生态环境 的 良好氛 围 ,提 高公 民对 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重 要性 的认识 ,强化公众 的湿地保 护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 ,形成 有利于湿地保护 的良好环境 。

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对策

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对策

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对策王燕琴(洪洞县林业局,山西洪洞031600)[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湿地改造,且越来越重视湿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森林、海洋和湿地被统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源、净化水质、储碳固碳以及调洪蓄水等作用,能保证生物多样性,是社会生态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应将湿地公园建设作为当前重要的规划,维护生态系统稳定。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进行深入思考,以期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规划;管理方法[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1-119-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追求,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生活,这也不断推动着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

目前,许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已开始建造各种类型的湿地公园,如山东荣成湿地公园、广州肇庆湿地公园、香港天水围公园以及浙江西溪湿地公园[1]。

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对于湿地公园的建设开发工作仍处于持续探索阶段,在建设和管理体系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需针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推动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

1湿地公园概述湿地公园是一个特定的区域,具有生态旅游功能和生态环境教育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栖息物种。

湿地公园自然环境怡人,人们在湿地公园中不仅可以观赏、娱乐、旅游和休憩,还能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

实践发现,湿地公园的建设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湿地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湿地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态功能,能为人们创造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促使人们与大自然贴近。

湿地公园建设需选择湿地景观显著的区域,不仅需要风景秀丽,而且需要兼具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

湿地公园应建设在百鸟翔集、水乡泽国、水洲纵横、芦荡深幽以及野趣横生的地区,能让人们在湿地公园休闲娱乐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

dB《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11期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吴茂仓(常宁市林业局湖南常宁421500)丿摘要: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J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改善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探索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建设的策略,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生态保护;恢复建设厂1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1.1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站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湿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和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大局的高度,抓好组织架构顶层设计,建立谋全局、管全域的统筹协调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构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建设的工作格局。

要求树牢全域生态理念,将湿地保护从局部试点向全域拓展,把湿地保护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城乡建设和水利、交通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深度融合。

1.2构建多层次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全方位落实管护力量,加密编织管护网络,着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具有全球化湿地保护的理念,遵守湿地公约、加入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制定湿地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湿地保护区检测规划和保护恢复的技术规程,让湿地生态保护有法可循,有规可依。

另外,通过法律法规可以充分调动多方面参与对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从科研、旅游、教育方面加强对于湿地生态的保护、管理、检测,实现跨学科、跨流域、协调保护的有效机制叫其次构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网络。

通过信息共享、能力建设、政策倡导和实地示范等,推动流域内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恢复和增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如由湿地管理机构、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科研单位和NGO等组成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黄河湿地保护网络、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黑龙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对于流域的经济发展、气候调节、居民供水、景观美学、保护岸线及控制侵蚀、供给大量的水生生物产品、提供快捷的水上航运交通等服务功能。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李萍(山东省日照市委党校山东日照276800)摘要: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加强湿地保护立法、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环境保护的执法宣传、行政管理权限等有关问题的探讨,不断提高保护区科学管理水平,使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管理问题自古以来,人们依水而居,逐渐发展成了不同大小、不同风格的城市,湿地周边既是人类择居的理想场所,又具备城市发展的客观条件。

千百年来,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却在片面追求城市效率的同时,忽略了湿地的功能与效益,大量的湿地被城市化进程蚕食,工业及生活污水使得城市湿地的水质不断下降。

由于湿地消失和退化引发的洪灾隐患、水体污染、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是世界各地城市化过程中的通病之一,这表面上看是一个局部问题,实则是关系到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关键问题。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黄三角湿地形成年代较短,生态平衡脆弱,而且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地下海水入侵等影响,湿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几年区域内河流的水质都是中度或严重污染,直接威胁到湿地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国家应尽快制定并颁布《湿地保护条例》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综合性专门法规,保护湿地的一些规定零散在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满足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制订湿地保护条例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的基础和保证。

因此,为遏制破坏性使用湿地行为,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经济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履行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的国际义务,需要通过制订湿地保护条例,维护我国在湿地保护中的国际形象。

浅谈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

浅谈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

浅谈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禮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对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标签: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礼泉泔河湿地中比较重要的生态景区为醴泉湖,是以泔河水库为基础开发的,地势平坦、突然肥沃、环境优美,素有“渭北明珠”之称。

随着礼泉泔河湿地综合开发利用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导致湿地功能与生态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也包含很多问题。

一、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湿地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的情况。

当前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环境污染不断严重。

随着周边工业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甘河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不堪重负,湿地环境受到了一定的污染。

此外,周边的养殖业、农业等投放的化肥、农药等也对水体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二,水体中生物种类不断减少。

在水体污染、不合理开发、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之下,礼泉泔河水域本来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遭到了破坏,生物的种类不断减少,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第三,泥沙淤积严重,水文环境恶化。

由于泥沙淤泥等原因,礼泉泔河的水面积与容积有所降低,大量的天然湿地转化成为了人工湿地,导致湿地的调蓄功能下降,水文环境不断恶化。

二、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一)对河流湿地周边污染进行严格控制泔河的水质情况与河流的径流量、水质等存在着密切联系。

一般情况下,丰水期的水质较好,枯水期的水质最差。

随着周边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要严格控制周边污染物排放,主要的措施包括:第一,对礼泉泔河湿地周边的污染源相关隋况进行调查,对污染排放的时间、类型、范围等进行有效的限定,对各种污染超标单位或个人进行惩处。

湿地保护一法一例工作调研报告

湿地保护一法一例工作调研报告

湿地保护一法一例工作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湿地是指地表或地下水位处于或近处于地面,具有湿度和水生、半水生及水边植被,能够容纳、调节和净化水体以及为动物和植物提供生息栖息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由于人类文明发展和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湿地逐渐消失和退化,给生态环境、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强化。

目前,湿地保护一法一例已经成为我国湿地保护的基本法规。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我国湿地保护一法一例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湿地保护法律、政策、标准等相关文件。

2、现场考察调研:选择了某市区进行调研,首先进行了市区的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水利工程等现场考察,进一步了解该区的湿地状况,以及湿地保护的具体实施情况。

3、问卷调查:通过对某区湿地使用管理情况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湿地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

四、调研结果1、法律政策推进良好但仍存在难解问题目前,我国湿地保护一法一例已经制定和实施多年,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

但在实践中,部分湿地依然面临多种问题,如湿地开发压力大、湿地边界模糊、湿地使用管理不当等,应不断加强监管和宣传,强化保护意识,管理机构和公民参与水平。

2、湿地保护与资源利用平衡尚需探索湿地保护学科领域较新,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平衡尚未完全解决,湿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管理应从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经济关系等角度入手加以解决。

3、快速决策管理措施有待改进针对湿地保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自觉性、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加强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和合作,为相关部门制定可行和适应性强的措施提供支持。

五、总结建议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进一步强化管理监管、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深入发掘湿地生态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经济关系等,能够更好地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进程。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修复措施——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修复措施——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20期资源与环境科学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修复措施——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刘文丽1任璞1梁俊奇2(1张掖市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张掖734000;2张掖宾馆,甘肃张掖734034)摘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源、防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功能,进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意义重大。

本文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分析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修复措施,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处理好湿地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重视湿地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做好退化湿地的恢复及重建工作、采取行政立法手段、加大技术手段的应用力度等,以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必要性;措施;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0-0160-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20.04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即为湿地系统,其在气候调节、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

我国早在20世纪末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湿地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其在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及价值一直未被公众充分认知,一些地方还是采取围垦等方法将湿地作为荒地进行原始性开发,导致天然湿地面积锐减、质量降低[2-3]。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黑河的中游区域,处于黑河与山丹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有保护完好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共1051.97hm2。

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3个功能区域,分布有植物资源197种、野生动物100多种。

近年来,受到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有所缩减,存在一定的盲目开垦、污染等问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

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建议解读

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建议解读

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建议解读作者:罗权余向京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10期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我国自然资源极为重要的调节器,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可用的资源,而且在环境调节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十九大召开之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已势在必行,因而针对湿地的保护措施也顺势而生。

尽管当前我国湿地保护方面已有明显改善,但相较而言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仍存在明显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来针对湿地的研究和分析,对当前我国湿地管理体制的问题和改善措施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1 湿地管理体制概况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调节器,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在控制污染、美化环境方面的重要的作用为它赢得了“地球之肾”的美誉。

由此可见湿地在当今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制定必要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就变得尤为重要。

相较欧美等国,我国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属于起步较晚的国家,截至2013年才发布了《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并在其中提出了“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除此之外,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都出台了湿地保护管理制度,但总体而言我国湿地面积持续减少的现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面对这种情况,因地制宜地针对各地湿地现状进行考察,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已势在必行。

2 当前我国湿地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2.1 湿地管理体制单单提出了保护湿地,但并未提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湖北省于2017年正式出台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为保护湿地提出了明确的法律政策,但其中只提出了要对湿地实施全面保护,并未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案,甚至并未针对湿地提出具体的奖惩措施,这样并不利于湖北省湿地的全面保护。

据了解,湖北省湿地总面积达到25.8万公顷,在我国湿地占地面积中尚属前列,因而其保护方案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湖北省湿地保护方案中并未提出具体、详尽的湿地保护措施,这样并不利于湿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