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

合集下载

pkpm连梁两种建模方式比较

pkpm连梁两种建模方式比较

PKPM中连梁的建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墙开洞,一种是按框架梁建模。

这二者的区别:关于连梁的输入,其实我一直很糊涂。

倒不是糊涂,而是对PKPM有点怀疑。

总怀疑连梁的建模在PKPM中不明不白的,而且怀疑它计算的准确性。

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规范的规定,第二是PKPM的计算方式。

先来看第一个,规范关于连梁的规定。

规范规定,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一般可按连梁设计,跨高比大于5的按框架梁设计。

这也就是提醒我们,在建模的时候,看看跨高比。

如果小于5的话,一般可按剪力墙开洞来形成连梁。

如果跨高比大于5呢,可按框架梁来输入。

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一般来说就是这么操作的。

再来看PKPM的计算方式。

如果你按剪力墙开洞来形成连梁的话,程序是按壳单元来模拟这根连梁的。

因为墙在程序里面是用壳元来模拟的。

而如果你是用框架梁来建模的话,程序就会用杆单元来模拟这根连梁,因为框架梁在程序里面是通过杆单元来模拟的,杆单元与墙单元变形不协调,PKPM通过增加“罚单元”来解决,但有误差。

也就是说两种建模方式虽然都是可行的,但是程序模拟的单元都不同,这样很明显计算结果就不同了。

如果仅以跨高比5作为区分的话,这两种模拟方式的差别到底有多大,暂时也没有见过相关的比较文章。

所以我还是觉得很糊涂。

假如说有人能给出一篇文章,比较一下这两种方式在跨高比>5和<5的计算误差,才能让人比较信服。

今天想总结一下关于这两种建模方式的另一种区别。

在PKPM中有个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在计算整体位移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可以填1,也就是不折减(抗规6.2.13-2条文说明)。

在计算配筋时,可以填一个小于1的数,这样连梁刚度折减,地震力就转移到墙肢上去了。

以来可以使连梁不超限,而来墙肢配筋增大,有保障。

(PKPM进行整体计算时,经常出现位移不够的情况,比如位移比或者层间位移角不够。

以前都是拼命的增加结构刚度,调整结构布置来解决,比较费时费力。

这几天跟同事讨论,发现规范上竟然有条文规定,让位移能够比较容易的算过去。

2024年广联达基本操作总结(四篇)

2024年广联达基本操作总结(四篇)

2024年广联达基本操作总结1、基础梁受地基反作用力影响,其受力特性与框架梁相反,其钢筋标注以b、t为前缀,并包含下部支座筋。

2、基础连系梁的作用是承载地面填充墙的局部荷载,以保持基础的连贯性,其标注方式与非框架梁的标注相仿。

3、承台梁是采用梁式配筋的一种基础形式,其受力特点及标注方法与基础梁基本一致。

4、对于悬挑梁,若其悬挑长度小于4hb,其端部钢筋可不作弯下处理。

5、a. 当梁支座为框架柱时,应按柱梁节点的规定处理。

b. 若梁支座为剪力墙:若梁高大于特定倍数的墙厚,通常会设计有平行于墙的暗柱。

若梁高小于特定倍数的墙厚,应按非框架梁的节点规定处理。

c. 若梁支座为框架梁,梁节点的处理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6、a. 当剪力墙内外侧钢筋不如:(1)c14@150(左)+(1)c12@150(右)。

b. 若采用隔一布一的布置方式,如:(2)b10@150[815]/(2)b10@100[1500]/(2)b10@150[815],从下向上。

d. 垂直加强筋和其他钢筋在其他定义中处理。

e. 压墙筋也在其他钢筋定义中处理。

7、对于变截面筏板基础的钢筋处理,需在节点设置中设定锚入长度。

8、定义变截面梁的尺寸,如350____500/200。

9、识别剪力墙的步骤包括:识别墙表、提取墙边线、提取墙标识,最后进行墙的识别。

10、识别独立基础的方法:a. 直接通过CAD建模识别:提取独立基础边线、提取独立基础标识,然后自动识别独立基础并修改定义属性。

b. 先创建构建,再识别图元:对照图纸新建构建,提取独立基础边线和标识,然后自动识别独立基础(自动匹配,适用于多单元参数型独立基础)。

11、解决Y向梁图分开标注问题,可选择并移动整个图元。

12、梁识别不全可能的原因:a. 梁集中标注引线未与梁边线相交,可调整CAD识别选项,延长梁引线。

b. 梁边线位于不同图层,容易遗漏,需确保所有图层都被提取。

c. 梁边线缺失,需要补画CAD线(梁边线)。

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是什么?

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是什么?

一、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是什么?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 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

各种类型框梁、次梁、连梁的定义

各种类型框梁、次梁、连梁的定义

框剪结构一跨在两端在墙上一跨有一端在墙上,一端在主梁上的两跨梁应该命名KL还是L?A:很多人在绘制梁平法施工图的时候都有点迷惑,两端与柱相连的叫KL,两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的叫LL,两端与主梁相连的叫L,这大家都知道,那么除此之外呢?一端和柱相接,一端和主梁相接的叫什么呢?一端和剪力墙平行接,一端和剪力墙垂直相接的叫什么呢?是不是概念有点模糊了?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首先有个概念需解释一下,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连梁也好,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地震时水平抗震力从一个竖向抗侧构件到另一个竖向抗侧构件的传递模式上的区别:1. 两端与柱相接----框架梁。

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2. 两端与主梁相接----次梁。

次梁的两端都是铰接,次梁相接的不是竖向抗侧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

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

3. 两端都和剪力墙水平相接----这种情况分2种(按《高规》JGJ3-2002中7.1.8条规定):a)跨高比<5,且剪力墙长度能满足梁纵筋锚入墙内的长度≥LaE,且≮600mm----连梁。

跨高比<5是要求连梁有足够的刚度,不只在联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弯曲应力,连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级的框架梁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长加密箍筋。

此种连梁在外墙窗洞处应用较多,特别是结构体形扭转不规则的情况,为了满足结构抗扭刚度或避免外墙在扭转变位较大时,外墙砌体与混凝土梁产生错位裂缝,一般窗下墙也采用混凝土整浇,与楼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普通住宅层高2.8m,窗高1.5m考虑,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刚度相当大。

此种连梁若不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则计算误差会很大。

b)跨高比≥5----框架梁。

由于PKPM对连梁的定义是两端与剪力墙相交的梁,当连梁的跨高比≥5时,其受力机理类似于框架梁(《高规》7.1.8条)。

梁的加密区只有一端加密的可能情况

梁的加密区只有一端加密的可能情况

梁的加密区只有一端加密的可能情况在16G101图集中,也提到了一种情况,一端是主梁,另一端是框架柱或剪力墙时,梁的箍筋加密区要分别对待。

一、讨论当楼、屋面梁的一端支座为框架柱而另一端为梁或框架梁时:由于另一端支座不是框架柱,因此该梁不能形成完整的框架梁,这种结构平面布置,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机制和抵抗水平荷载,没有一个清晰的模型。

但在实际施工中,会经常遇到此类情况时,正常按下述方式处理措施:1、梁的一端为框架柱时,与框架柱连接的梁端上、下纵向钢筋可按框架梁构造要求采取直线锚固或90弯折锚固措施。

2、另一端为梁或框架梁时,与梁连接的梁端上部纵向钢筋钢筋满足直线锚固长度La可不弯折。

不满足直线锚固长度时,可采取90°弯折锚固,弯折前的水平段投影长度,如按铰接连接时≧0.35Lab,如充分考虑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水平段长度≧0.6Lab。

弯折后的竖直段投影长度为15d。

3、当梁支座一侧有楼板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可采用直线锚固方式伸入楼板内,满足直线锚固长度La的要求。

下部纵向钢筋直线锚固长度不小于12d(带肋钢筋)。

4、与框架柱相连的一端箍筋应按该工程的抗震等级设置箍筋加密区范围,加密要求同框架梁;梁的另一端可不设置箍筋加密区。

二、当楼、屋面梁的一端支座为框架柱而另一端为剪力墙时:分为两种情况说明,第一种情况是剪力墙与梁平行时,应属剪力墙连梁;另一种情况是与剪力墙平面相交。

1、第一种情况属剪力墙的连梁,梁上、下纵向钢筋伸至框架柱内,按受拉钢筋采取直线锚固或90°弯折锚固,另一端按连梁的构造要求锚固,箍筋的设置应按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标注施工。

2、第二种情况的梁上、下纵向钢筋伸至框架柱内,按框架梁节点要求锚固。

另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应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注明的支座,假定确定梁中纵向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它的处理方法,较为复杂,在下后的文章在专项说明。

剪力墙结构里面梁的编号总结

剪力墙结构里面梁的编号总结

剪力墙结构里面梁的编号:1、梁在剪力墙面内(两端都在面内),且梁的跨高比大于5的时候,编LLk*(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LLk);梁在剪力墙面内(两端都在面内)且当梁的跨高比小于等于5时编号LL*(连梁);梁在剪力墙面外(两端都在面外)编L*(次梁)。

2、一端与剪力墙相连(梁与剪力墙在剪力墙平面内相连),一端与框架柱相连,梁的跨高比比较小(如小于5),且竖向荷载下的弯矩对梁的影响不大时,仍宜按连梁设计(按墙开洞计算)。

编号LL*(连梁)3、一边在墙上,一边在梁上的时候,软件往往会自动编成XL*(悬挑梁)。

这个时候要区分:a、当在墙上的一边是在墙的面外时,不管梁的长度是多少一律编L*(次梁)b、当在墙上的一边是在墙的面内时,要看具体情况:当梁的长度不不长(以≤3m为界)的时候可以编XL*(悬挑梁)(和墙连接的一端纵筋可以适当放大),即另一端以铰接构造;当梁的长度较长(以>3m为界)的时候可以编KL*(框架梁),即另一端也以框架梁构造。

其实这种情况属于半框梁,也可以直接注明半框梁,但去注明半框梁的情况较少。

梁一边在剪力墙面内,一边在剪力墙面外的处理办法同上(3.b)4、梁的两端都没和墙直接连接(搭接)的编L*(次梁)5、多根LLk*(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LLk)在同一直线上的相邻跨的时候是否合并编成同一个梁号里的不同跨,要看情况(原则上:穿过中间墙体的钢筋长度>墙体两侧的梁纵向钢筋锚固长度之和,的时候梁号不合并,分开编梁号;反之,则编成同一个梁号的不同跨。

)之所以这样编号是为了施工方便和省钢筋。

如果懒得去算两段纵筋的锚固长度之和,那就以中间墙长1000mm(或者1200mm)为界。

小于等于这个值的用同一个梁号,大于这个值的用两个梁号。

编成同一个梁编号就意味着中间墙体处梁的面筋要拉通(含通长筋和非通长筋)6、和剪力墙面内搭接的梁的单排最大钢筋数量要比同等条件下和柱搭接的梁单排最大钢筋数量少1根,因为和梁搭接的墙一般是同梁宽的,而与梁搭接的墙的位置一般是边缘构件的位置(边缘构件自己的钢筋就已经配得密密麻麻了),所以要少一根,小直径的时候可以不少一根,以直径16为界,直径≤16的不用少一根(少1根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施工)(关于这条有的设计院没这个要求)补充:梁的两端都在剪切墙面外的时候,毋庸置疑直接编L*(次梁)梁的两端都在剪力墙面内的时候,不是编LLk*(按框架梁设计),就是编LL*(连梁),二者的区别是跨高比,跨高比≤5的编LL*(连梁),跨高比>5的编LLk*(按框架梁设计)。

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

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

老虎空间 »『 PKPM 』 »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sparrow 发表于 2007-12-19 09:43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如何分类?wxh5330 发表于 2007-12-19 11:03严格来讲,区分应该以《高规》7.1.8条为依据来判定,即以≥5为界。

就实际操作的方便性来说,按框架梁来输,连梁上的门窗洞口荷载及连梁截面调整较方便,按洞口输则更符合实际力学模型(用壳元计算)。

这个问题网友们也已经讨论很多了,其他的就不多说了,《PKPM 新天地》中也登了三篇相关的文章,详见附件。

[[i] 本帖最后由 wxh5330 于 2007-12-19 11:32 编辑 [/i]]hoeh 发表于 2007-12-20 20:57我在幼虎板块我转发了pkpm的最新演示光盘,楼主也可以去看看,是最新版本的PKPM演示光盘,分PMCAD +SAT+STS+JCCAD我不是做广告,只是希望更多试用PKPM的朋友看到区学习,希望楼主看到能对你试用PKPM有所帮助,记得是最新的[[i] 本帖最后由 hoeh 于 2007-12-20 21:06 编辑 [/i]]dugu828 发表于 2007-12-24 13:09跨高比小于等于2.5时,用墙开洞建模处理;跨高比在2.5~5.0之间,墙开洞或者直接用梁来定义均可;跨高比大于5时,用梁来定义。

其实每种算法均有其缺陷的,具体可见陈岱林的文章“剪力墙连梁两种建模方式对比”。

tang2236 发表于 2007-12-25 13:57我平时都按框架来输入的。

好象PKPM培训里有说。

周星星发表于 2009-12-14 17:041. 两端与柱相接----框架梁。

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浅谈PKPM软件有关连梁的两种建模方式

浅谈PKPM软件有关连梁的两种建模方式

浅谈PKPM软件有关连梁的两种建模方式作者:白杰文来源:《世界家苑》2020年第04期摘要: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抗侧力结构单元是剪力墙,剪力墙由墙肢和连梁两种构件组成。

两端与剪力墙墙肢在平面内相连的梁为连梁。

PKPM是目前国内广泛用于结构计算的软件,关于连梁的建模主要有两种方式,对于不同的建模方式,程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构件进行计算,从而导致结构的整体指标及内力等计算结果存在差异。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连梁;建模方式;结果比较目前PKPM关于连梁的建模方式有两种:直接在剪力墙上布置洞口和按框架梁模拟计算。

PKPM程序用壳单元模拟由剪力墙开洞形成的墙梁;用杆单元模拟框架梁。

模拟方式不同会导致计算结果存在差异。

本文以某高层建筑设计为例,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已知标准层层高3000mm,共28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分析讨论连梁在不同建模方式下对结构计算结果的影响。

首先将与墙肢相连的梁全部用框架梁模拟,并在程序中将两端与墙肢在平面内相连的梁定义为连梁。

是否定义框架梁为连梁对结构的计算结果有一定影响。

以本设计中某连梁为例,PKPM程序将其定义为连梁(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6)时的计算受压、受拉配筋面积为835mm2、776mm2;PKPM程序未将其定义为连梁,仅以框架梁模拟时的计算受压、受拉配筋面积为964mm2、846mm2,差别不明显。

而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相同处连梁在PKPM 程序将其定义为连梁(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5)时的计算受压、受拉配筋面积为856mm2、759mm2;PKPM程序未将其定义为连梁,仅以框架梁模拟时的计算受压、受拉配筋面积为1597mm2、1579mm2,差别明显。

所以,是否在PKPM程序中对将某些特定框架梁定义为连梁要根据建筑结构所处自然环境、结构形式及平面布置等技术措施而定。

按照延性剪力墙强墙肢弱连梁的要求,在地震作用下,连梁应先于墙肢屈服,形成塑性铰,耗散地震能量,同时弯矩和剪力仍能通过塑性铰继续传递,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剪力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文本资料

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文本资料

老虎空间 »『 PKPM 』 »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sparrow 发表于 2007-12-19 09:43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如何分类?wxh5330 发表于 2007-12-19 11:03严格来讲,区分应该以《高规》7.1.8条为依据来判定,即以≥5为界。

就实际操作的方便性来说,按框架梁来输,连梁上的门窗洞口荷载及连梁截面调整较方便,按洞口输则更符合实际力学模型(用壳元计算)。

这个问题网友们也已经讨论很多了,其他的就不多说了,《PKPM 新天地》中也登了三篇相关的文章,详见附件。

[[i] 本帖最后由 wxh5330 于 2007-12-19 11:32 编辑 [/i]]hoeh 发表于 2007-12-20 20:57我在幼虎板块我转发了pkpm的最新演示光盘,楼主也可以去看看,是最新版本的PKPM演示光盘,分PMCAD +SAT+STS+JCCAD我不是做广告,只是希望更多试用PKPM的朋友看到区学习,希望楼主看到能对你试用PKPM有所帮助,记得是最新的[[i] 本帖最后由 hoeh 于 2007-12-20 21:06 编辑 [/i]]dugu828 发表于 2007-12-24 13:09跨高比小于等于2.5时,用墙开洞建模处理;跨高比在2.5~5.0之间,墙开洞或者直接用梁来定义均可;跨高比大于5时,用梁来定义。

其实每种算法均有其缺陷的,具体可见陈岱林的文章“剪力墙连梁两种建模方式对比”。

tang2236 发表于 2007-12-25 13:57我平时都按框架来输入的。

好象PKPM培训里有说。

周星星发表于 2009-12-14 17:041. 两端与柱相接----框架梁。

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pkpm短肢剪力墙

pkpm短肢剪力墙
(3)、在SATWE前处理中,对于“结构体系”是应设定为“短肢剪力墙结构”还是设定为“剪力墙结构”,一般应需要进行一遍计算后查看SATWE后处理中的“框架柱倾覆弯矩及0.2Q0调整系数”(WV02Q.OUT)中的短肢墙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若其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则应将“结构体系”设定为“短肢剪力墙结构”,这也是判定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上限。超过此上限说明短肢剪力墙占的比例太大,这种结构是不允许的,应减少短肢墙数量。若短肢墙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比例很小(笔者认为小于15%),则应将“结构体系”设定为“剪力墙结构”,结构中不用区分短肢剪力墙还是一般剪力墙,一律按剪力墙处理。
将“结构体系”设置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后,程序自动将其中的短肢剪力墙,即墙肢高度和宽度之比不大于8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用提高后的抗震等级进行短肢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控制和剪力设计值放大。
(4)、SATWE中对短肢剪力墙的判断是单肢认定,它对于有长肢翼缘的T形、L形等剪力墙的短肢部分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这是不对的,因此我们应在SATWE前处理的“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将这种假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单独定义。但即使这样,在计算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中仍然包括了这些假短肢墙的弯矩
(1)、剪力墙在PMCAD中的输入一般来说,我建议:若剪力墙洞口比较大,即洞口形成的高跨比不小于5时,洞口之间部分以弯曲变形为主,则应在洞口两端各增加节点按连梁方式输入;若剪力墙洞口不大,即洞口形成的高跨比小于5时,洞口之间部分以剪切变形为主,则应按剪力墙开洞方式输入。
(2)、《高规》将短肢剪力墙定义为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同时,《高规》7.2.5条规定不宜采用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5的剪力墙;对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3的墙,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因此,在PMCAD中,我们应尽量避免采用墙肢高厚比在3~5之间的剪力墙,当采用墙肢高厚比不大于3的剪力墙时,则应按柱的形式输入。

配筋简图有关数字说明

配筋简图有关数字说明

一、 SATWE 配筋简图有关数字说明1.1 梁1.1.1砼梁和劲性梁1321321Ast VTAst Asm Asm Asm As As As GAsv-----其中:As1、As2、As3为梁上部(负弯矩)左支座、跨中、右支座的配筋面积(cm2);Asm1、Asm2、Asm3表示梁下部(负弯矩)左支座、跨中、右支座的配筋面积(cm2); Asv 表示梁在Sb 范围内的箍筋面积(cm2), 取抗剪箍筋Asv 与剪扭箍筋Astv 的大值;Ast 表示梁受扭所需要的纵筋面积(cm2);Ast1表示梁受扭所需要周边箍筋的单根钢筋的面积(cm2)。

G ,VT 分别为箍筋和剪扭配筋标志。

梁配筋计算说明:(1)对于配筋率大于1%的截面,程序自动按双排筋计算,此时,保护层取60mm ;(2)当按双排筋计算还超限时,程序自动考虑压筋作用,按双筋方式配筋;(3)各截面的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箍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则非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1.1.2 钢梁R1-R2-R3其中:R1表示钢梁正应力与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R2表示钢梁整体稳定应力与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R3表示钢梁剪应力与抗剪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v。

其中F1,F2,F3,的具体含义:F1=M/(Gb Wnb)F2=M/(Fb Wb)F3(跨中)=V S/(I tw), F3(支座)=V/Awn1.2. 柱1.2.1 矩形混凝土柱和劲性柱在左上角标注:(Uc)、在柱中心标柱:Asv、在下边标注:Asx、在右边标注:Asy、引出线标注:As_cornerAs_corner(Asx其中:As_corner为柱一根角筋的面积,采用双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不应小于此值,采用单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可不受此值限制(cm2);Asx,Asy分别为该柱B边和H边的单边配筋,包括角筋(cm2);Asv 表示柱在Sc范围内的箍筋;Uc 表示柱的轴压比。

PKPM软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参数设置

PKPM软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参数设置

PKPM软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参数设置PKPM软件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作为设计人员不应满足于会用该软件来计算和辅助绘图,而应弄清楚重要参数的含义。

在计算模型和荷载输入正确的情况下,关键参数的错误会导致结果错误,参数的正确设置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我结合规范谈谈在实际工作中易忽略的参数如何设置,以供设计人员参考和交流。

一、合理使用软件目前,PKPM程序拥有的空间计算程序有三个,即TAT、SATWE、PMSAP。

1、TAT它是一个空间杆件程序,对柱、墙、梁都是采用杆件模型来模拟的,特殊的就是剪力墙是采用薄壁柱原理来计算的。

因此,在用TAT程序计算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结构都要对剪力墙的洞口、节点做合理的简化,有点让实际工程来适应我们的计算程序的味道。

当然,在作结构方案时,对结构作这样的调整对建筑结构方案的简洁、合理有很大的好处。

它的楼盖是作为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的假设。

在新版的TAT程序中,允许增设弹性节点,这种弹性节点允许在楼层平面内有相对位移,且能承担相应的水平力。

增加了这种弹性节点来加大TAT程序的适用范围,使得TAT程序可以计算空旷、错层结构。

2、SATWE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程序,与TAT的区别在于墙和楼板的模型不同。

SATWE对剪力墙采用的是在壳元的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型。

采用墙元模型,在我们的工程建摸中,就不需要象TAT程序那样做那么多的简化,只需要按实际情况输入即可。

对于楼盖,SATWE程序采用多种模式来模拟。

有刚性楼板和弹性楼板两种。

其中弹性楼板又分为弹性板6、弹性板3和弹性膜。

SATWE程序主要是在这两个方面与TAT程序不同。

3、PMSAP是一个结构分析通用程序。

当然,它是偏向于建筑的,但它是一个发展方向。

现在的比较著名的通用计算程序有:SAP84、SAP91、SAP2000、ANSYS、ETABS等程序,这些程序各有特长。

二、重要和易忽略的参数设置1、SATWE中的刚性板与弹性板刚性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零,通过梁刚度放大系数来变相的考虑楼板的平面外实际刚度。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结构技术交流材料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市勘察设计协会东营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1.关于抗震等级的问题。

纯剪力墙结构注明了抗震等级,所有构件抗震等级一致,无框架梁、框架柱时可不另注,但存在框架梁、框架柱时,需要注明框架梁、框架柱的抗震等级。

而框架-抗震墙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等级不一定相同,应分别注明,剪力墙之间的连梁或框梁抗震等级应同剪力墙,应特别注明。

计算模型中, 剪力墙之间的连梁按框架梁输入时,会造成该梁的抗震等级错误,应修改。

剪力墙端柱按框架柱输入时, 也会造成该柱的抗震等级错误,也应调整,需要特别注意。

2.地下室外墙的钢筋构造。

见11G101-1P77,应注明顶板作为外墙的简支还是弹性嵌固支座。

设计说明中经常发现不注明,施工无法操作。

3.关于地下层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

《高规》12.2.1 -4条及《抗规》6.1.14-4条均有规定,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与上部对应的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的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设计审查时经常发现,地下层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小于地上一层对应的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面积的情况,需引起注意。

4.端柱设计问题。

《抗规》6.4.5条: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抗震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可按图6.4.5-1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除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外,并宜符合表6.4.5-2的要求。

2、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以及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在以上的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砖混-框架及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及设计实例论文

砖混-框架及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及设计实例论文

砖混\框架及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及设计实例摘要:分析了常用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及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工程实例说明每种结构形式特点及设计注意事项。

关键词:砖混、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mmonly used brick structure, the frame structure and the stress of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features,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s, each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keywords: brick, frame structure,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正文: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也趁势猛追,各种各样的结构形式在建筑舞台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根据本人实际设计经验,对常用的几种结构做一简要的介绍。

随着08年汶川地震警钟的敲响,大家对抗震设计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抗震措施尤其是抗震构造措施更加重视了。

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对结构整体平面布置,周期及位移的整体控制等。

而抗震构造措施是指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包括截面尺寸,纵筋直径大小及配筋率,箍筋及箍筋加密等,对每一种结构形式,其要求又各不相同。

砖混结构是最早出现的结构形式,一般造价比较低,施工技术含量比较低,在经济欠发达地方的应用比较广泛。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由于竖向承重构件的延性比较差,一般受力破坏时出现脆性破坏,破坏时没有及早出现预警信号,而且因为砖的抗压性能比较不好,一般也不宜用于大跨度结构中,所以抗规对这种结构形式的应用提出了比较严的限值条件。

工程中腰梁、冠梁、圈梁、连梁都有啥区别?

工程中腰梁、冠梁、圈梁、连梁都有啥区别?

工程中腰梁、冠梁、圈梁、连梁都有啥区别?一、腰梁腰梁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以下传递支护结构与锚杆支点力的zhi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

所谓腰梁是用在挡墙上,在挡墙的中间高度上设置一条横向的梁。

可以把支撑挡墙的斜撑的一端固定在腰梁上。

这样可以使斜撑对挡墙的支撑从一个点变为一条线,从而提高挡墙的稳定性。

二、冠梁设置在基坑周边支护(围护)结构(多为桩和墙)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

其作用其一是把所有的桩基连到一起(如钻孔灌注桩,旋挖灌注桩等),防止基坑(竖井)顶部边缘产生坍塌,其二是通过牛腿承担钢支撑(或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水平挤靠力和竖向剪力,冠梁施工时必须凿除桩顶的浮浆等。

三、圈梁圈梁是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

圈梁通常设置在基础墙、檐口和楼板处,其数量和位置与建筑物的高度、层数、地基状况和地震强度有关。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建筑的整体刚度及墙身的稳定性。

圈梁可以减少因基础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及其所引起的墙身开裂。

在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就显得更加必要。

四、连梁连梁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在墙肢平面内相连的梁。

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

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

在内力计算中一般对连梁进行刚度折减,但是进行位移计算时一般不做折减。

通俗点说。

连梁是两个墙(剪力墙)中间有洞口或断开,但受力要求又要连在一起而增加的受力构件。

在连梁下面一般是有洞口的。

墙肢指的是剪力墙向两个不同方向延伸的部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墙体。

剪力墙门洞连梁浇筑措施

剪力墙门洞连梁浇筑措施

一、编制说明
由于地上剪力墙门洞上口连梁以上为结构留洞;且此连梁最小长度为1.8m,高500mm;而剪力墙高5.5m,详见下图。

因此洞口连梁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较大。

二、具体施工措施
1、对于已经施工完的连梁,存在露筋或连梁中间部位砼没有浇筑到位,对此连梁部位混凝土结合面进行施工缝处理,重新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

将施工结合面混凝土浮灰剔凿干净,露出石子,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刷一道水泥浆。

2、未施工的墙体,连梁钢筋随墙体绑扎完毕,待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拆模后连梁单独支设模板浇筑砼。

浇筑剪力墙时,采用小模板条将连梁两端封堵。

剪力墙浇筑完毕后支设连梁模板,连梁支设方式见下图:
梁下支撑立杆纵向间距900mm。

3、先浇筑剪力墙混凝土时,墙体在连梁缺口处模板采用钢管背楞及钢管对
撑进行加固,并在模板内侧放置钢丝网,防止漏浆。

浇筑该处混凝土时一定要派专人看护,一旦发生问题及时补救。

4、连梁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清理干净,除去钢筋表面遗撒混凝土。

并清理连梁两端模板,剔凿施工缝处混凝土至露出石子,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刷一道水泥浆。

3、混凝土施工要求及质量标准详见《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PKPM连梁建模方法

PKPM连梁建模方法

PKPM连梁建模方法
目前的PKPM系列软件中,剪力墙连梁形成有两种方式:直接在剪力墙上布置洞口的方式和在剪力墙两端加设节点后,连梁按普通梁输入;不同的形成方式对结构的整体刚度、周期、位移以及连梁的内力计算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当连梁跨高比小于5时,其剪切变形不能忽略,要按开洞的形式进行建模,当连梁的跨高比大于5时,连梁的剪切变形可以忽略,规范规定此种情况宜按框架梁形式进行设计。

目前,工程中一般建议连梁都按开洞的形式输入,新版SATWE可以根据用户指定跨高比,当连梁跨高比大于此值,程序自动将此连梁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以开洞形式形成的连梁属于墙元模型,而按框架梁形式形成的连梁属于空间杆单元模型,二者刚度形成方法不同,当按框架梁输入,然后定义为连梁时,其与普通框架梁主要的不同是其考虑刚度折减,且不进行弯矩调幅。

在SATWE参数输入中,连梁折减系数对于按开洞形式和普通梁形成的连梁都能起作用,工程中一般取0.7.。

梁平法编号规则

梁平法编号规则

首先有个概念需解释一下,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连梁也好,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地震时水平抗震力从一个竖向抗侧构件到另一个竖向抗侧构件的传递模式上的区别:1.两端与柱相接----框架梁。

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2.两端与主梁相接----次梁。

次梁的两端都是铰接,次梁相接的不是竖向抗侧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

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

3.两端都和剪力墙水平相接----这种情况分2种(按《高规》JGJ3-2002中7.1.8条规定):a)跨高比<5,且剪力墙长度能满足梁纵筋锚入墙内的长度≥LaE,且≮600mm----连梁。

跨高比<5是要求连梁有足够的刚度,不只在联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弯曲应力,连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级的框架梁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长加密箍筋。

此种连梁在外墙窗洞处应用较多,特别是结构体形扭转不规则的情况,为了满足结构抗扭刚度或避免外墙在扭转变位较大时,外墙砌体与混凝土梁产生错位裂缝,一般窗下墙也采用混凝土整浇,与楼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普通住宅层高2.8m,窗高1.5m考虑,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刚度相当大。

此种连梁若不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则计算误差会很大。

b)跨高比≥5----框架梁。

由于PKPM对连梁的定义是两端与剪力墙相交的梁,当连梁的跨高比≥5时,其受力机理类似于框架梁(《高规》7.1.8条)。

第一种情况连梁应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在SA TWE里是用和剪力墙相同的壳元来模拟),否则会导致(1)结构刚度失真;(2)连梁受力模式不正确。

虽然PKPM说程序已采用了变形协调方程来解决梁和墙接触面的变形问题,但计算结果仍然相差很大。

第二种情况连梁应按主梁输入并定义其为框架梁。

4.一端与竖向抗侧构件相连,一端与梁相接----次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