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凯瑟琳
《十九个凯瑟琳》(节选)汉译实践报告
《十九个凯瑟琳》(节选)汉译实践报告
《十九个凯瑟琳》是美国著名青春文学作家约翰·格林的一部青春文学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天才少年科林在经历了一系列情感和旅行体验之后的成长过程。
本翻译实践研究报告是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对《十九个凯瑟琳》中6-7章的汉译实践进行的分析与总结,旨在为小说《十九个凯瑟琳》的汉译,以及同类英美青春文学的汉译提供实践案例和翻译理论应用的借鉴与参考。
青春文学属于文学或文学流派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在内容方面反映青少年这一特定人群的身心成长历程,在情感表达方面与读者产生共情,在青少年价值观塑造方面进行引导。
为了得到满意的译文,笔者选取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作为理论指导,在《十九个凯瑟琳》(节选)的翻译实践译前准备、实践阶段和译后评估中,结合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征、青春文学文本的特征以及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考虑原文和译文的“翻译生态平衡”,进行翻译实践。
在此理论的指导下,笔者从不同翻译单位的角度下总结出以下翻译方法:词汇部分,对标题采用“化概括为具体”的方法进行翻译,其他词汇采用词性转换法、增译法、省译法、归化转换法、音译加注法和意译法;句法的翻译部分,采用分译法、语态转换法、调整语序法、异化直译法等。
通过深入学习青春文学和翻译生态理论,并总结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将“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升华和迁移至对青春文学翻译的应用当中,为青春文学汉译做出贡献。
《被遗弃维瑟罗尔奶奶》中颜色象征意义
《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中颜色的象征意义摘要:《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是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
作者采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描述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位善良、宽容、吃苦耐劳、倔强的老妇人。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颜色的象征意义分析,向读者展示了维瑟罗尔奶奶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
充分体现了作者作为“一流艺术家”的卓越才能。
关键词:意识流;象征;《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是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经典的意识流小说之一。
意识流写作手法是短篇小说主要创作手法之一。
波特充分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韦瑟罗尔奶奶去世前复杂的内心活动,使其成为美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之一。
近些年,《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评论家的关注。
然而,这些评论家主要关注文章的意识流写作手法。
而对其主题,特别是其宗教象征意义关注甚少。
本文主要从文中出现过的不同颜色来讨论其在《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中的象征意义。
关注于光、色、声、影和形的艺术功能,强调视觉和听觉形象对感官印象的辅助作用是意识流作品的主要特征。
这部小说充满了关于光、色等基督教寓言意象。
白色、绿色、蓝色等象征着光明面,而黑色、灰色等象征着黑暗面。
作为一种象征主义宗教,基督教把色彩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实体来使用。
通观全文,我们不难看出小说中出现的颜色从明到暗逐渐变化。
波特运用颜色的象征意义向读者展示了韦瑟罗尔奶奶的心理活动,同时也以此将人物塑造得更加深刻。
1. 黑色黑色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颜色。
黑色在西方文化里是遭到摈弃的颜色。
在圣经里,黑色象征邪恶、恶魔、痛苦、不幸和死亡等。
当奶奶回忆起她不快乐的过往时,黑色便会出现。
当奶奶回想起她被第一任丈夫乔治抛弃时的场景,“女人已经蒙上白色面纱,准备好结婚蛋糕,而男的却还没有来,她该怎么办呢?她竭力回忆。
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偷窃》的意识流手法解析
人, 女主人公是像波特一样 的作家兼评论家。在小 说 中 , 主人公 “ ” 一个 没 有被 冠 以姓 名 的概 念 女 她 是 人 物 , 以被看作 是 美 国经 济 大 萧条 时 期众 多 女性 可 的化身 ,她” “ 的所见、 闻、 所 所思、 所感代表了美 国 那个 特殊 历史 时期大 多数妇 女 的经 历和感 受 。小说 的故 事情 节非 常简单 , 围绕着 一个 金线织 就的钱包 , 女 主人公 经历 了从 “ 窃 ” “ 现 ” 旅 。这期 间 失 到 发 之 有女 主人 公与形 形色 色朋友 的交往 情况 , 也有 “ ” 她 与恋人 的纠葛 , 最终结束于“ 与女看 门人的冲突 她”
关键词 : 波特 ; 窃; 偷 意识流
中 图分 类 号 : 1 10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6 l 18 ( 0O o —0 2 —0 l7一 5 O 2 1 )6 10 2
凯 瑟 琳 ・安 ・波 特 ( ten nePr r hr eA n ot , i e 19 8 0—18 ) 2 9 0 是 0世 纪上半 叶美 国文学界 一位成 就 卓 越 的女作家 。她 的作 品 以深刻 的思想性 和完美 的 艺 术性 的高 度 统 一 获 得 普 遍 赞 誉 , 而蜚 声 文 坛 。 从 在创 作 中 , 她小 心翼翼并 煞 费苦心 , 直到对 作品 品质 感 到满 意 , 才会 将它们 付梓 出版 。因此 , 特并非 一 波 位 多产 的作家 。在近 5 的创 作 生涯 中 , 献 给 0年 她呈 世人 的不过 是 2 7部 中短 篇小说 和 1 长篇小 说 , 部 且 声誉 多建 立 在 短篇 小说 的创 作 上 。 16 95年 出 版 的 《 波特 小说集 》( h oet t e o K t r e T eClc dS rs f a e n l e o hi i A n o e) n ePr r几乎 涵盖 了她所有 的 中短篇 小说 , 得 t 获 了全美 图书 奖 (h ao a B o w r ) teN t n l ok A ad 和普 利 策 i 奖(h uie P z) 【本 文 将要 讨 论 的短 篇 小说 tePlzr re 。】 t i 《 窃》 T e )便是 出 自该 小 说集 的一 部 较具 代 表 偷 ( f h t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写作技巧
199美眉 2023.09下教研与美育观点交流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写作技巧魏欢(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摘 要:在美国现代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的人物形象从某种文化意义维度上看来,完全可以被看作是整部小说中的精神灵魂支柱。
因为在其人物形象之中,不仅深藏着强大的精神意志与坚定信念,同时也饱含着浓厚的情感象征性。
这也使得整部小说在叙事主线情节更具有艺术共鸣性。
通过写作技巧角度看《永别了,武器》整部小说,读者则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海明威在文学创作思想方面以及艺术表现风格上的客观、简洁以及质朴等结构特征、语言风格以及艺术表达的独特技巧,这些都使得“凯瑟琳”这一人物形象在读者的印象中能够逐渐从人物逐渐转变成一种“精神标志”与“信念象征”。
关键词:《永别了,武器》;海明威;写作技巧在诸多现代文学作品之中,海明威在文学艺术领域为世人所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便是《永别了,武器》。
在《永别了,武器》的故事情节方面,海明威把“时间线索”和“故事情节”交织在一起,小说情节随四季更替而逐渐发展到高潮,并通过时间循环来强调生活本质,在表现出人物所面临的是无法逃脱的处境的同时,也赋予了小说更深层的内涵。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读者们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到“凯瑟琳”的情感变化与精神思想转换,同时也能够从不同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凯瑟琳”这一人物形象在“他人”“自然”以及“自我”这三个方面的不同性格表现,而“凯瑟琳”人物形象在这些方面之中的艺术特色呈现,也从文学艺术的视角说明了英语语言文化对于艺术创作的促进作用。
一、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写作技巧——结构形式“时间线索”和“故事情节”是海明威在小说《永别了,武器》写作技巧中运用的主要结构形式与结构布局,这样的艺术创作特色则在于能够通过不同词句之间的组合,实现整体故事轻重缓急的节奏性。
海明威在创作小说《永别了,武器》时所采用的就是英语语言文化中的“Vertical structure”(纵向结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海明威塑造“凯瑟琳”的过程中,完全是一种基于生活现实与文学艺术创作之间的“艺术幻想”。
海明威的完美理想女性_浅析小说_永别了_武器_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Vol.7No.112010年11月第7卷第11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Nov.2010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中学毕业后当过记者。
记者职业对文字、文体的要求对他日后作品的内容和文风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简约有力的语言和深沉含蓄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极具鲜明的个性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参加了志愿救护车队,在意大利前线被弹片击中负伤。
这段经历为他的名著《永别了,武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
《永别了,武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美国中尉亨利和英国护士凯瑟琳的爱情故事。
女主人公凯瑟琳是一位具有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美德的圣母型和天使般的女性人物。
未婚夫阵亡于前线使她精神崩溃,不能自拔。
后来在亨利那得到了爱情,唤起了她新的满腔柔情。
她善良柔弱,同时又疲惫惊惶,因而把人生的全部意义和希望寄托在亨利身上。
只要有了爱情她就能好好地活下去,无论去到了什么地方,她保准把那布置成温馨的家。
像这样一位忠实,善良,柔弱的女子是父权社会中带传统观念的男人心目中理想女性和完美妻子。
小说中的故事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详述了海明威心中的完美理想女性。
随着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海明威受到了女权主义评论家的抨击,她们指责海明威维护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和性别歧视的模式,嘲讽其作品中的一些“驯服”的女主角成为男主人公的性工具是为了突出男子汉气质人为设计的陪衬角色。
但如果我们仔细研读海明威的作品就不难发现海明威的女性人物在其小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海明威身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环境影响和形成了作家的性别观,而作家的性别观又在他刻画好的女性人物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时期,社会性别角色在美国和整个西方社会中正历经着转化;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呼声日益高昂,传统的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模式受到了挑战。
对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寓言性的解读
对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寓言性的解读【摘要】凯瑟琳·安·波特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愚人船》被广泛认为具有寓言性。
本文将从凯瑟琳·安·波特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入手,介绍《愚人船》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然后从两个角度解读其寓言性。
第一角度是对人性的探讨,第二角度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文章将探讨《愚人船》在当代社会的启示,分析凯瑟琳·安·波特的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并总结对《愚人船》寓言性的解读。
通过深入解读《愚人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凯瑟琳·安·波特的思想,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凯瑟琳·安·波特, 《愚人船》, 寓言, 生平, 背景, 情节, 人物, 当代社会, 启示, 解读, 角度, 文学, 作品1. 引言1.1 凯瑟琳·安·波特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是20世纪美国文学领域的重要作家之一,她以精湛的散文和小说作品闻名于世。
波特生于德克萨斯州,成长于贫困的家庭,她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挑战,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
波特的作品常常描绘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恐惧和希望。
她的文风清晰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引人深思。
波特以其对人类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而广受赞誉。
《愚人船》是波特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一艘命名为“愚人船”的旧船为载体,讲述了一群各具特点的人在海上的冒险与挣扎。
通过船上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感纠葛,波特探讨了人类的欲望、道德选择和生存困境。
这部作品融入了寓言的元素,深刻反映了人类的种种弱点和错误,展现了作家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观察。
1.2 《愚人船》凯瑟琳·安·波特的《愚人船》是一部充满寓言性的小说,通过讽刺和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充满笑料和荒诞场景的世界。
凯瑟琳·安·波特作品介绍
凯瑟琳· 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 安· 1890--1980)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一位成 就卓著的女作家。 擅长写短篇小说,每每能将素材、主题、 结构和风格融为一体,是个出色的文体家。 小说集共有《盛开的犹大花》(Flowering Judas and Other Stories,1930),《灰白 马,灰白骑士:三个中篇》(Pale Horse, Pale Rider:Three Short Novels,1939), 《斜塔和其他小说》(The Leaning Tower and Other Stories,1944),长篇小说《愚人 船》(Ship of Fools ,1962)
新旧文明秩序的交替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和《盛
开的犹大花》展现了一个传统价值受到严 重威胁的世界,预言般地预示了新旧秩序 之间的冲突。 1.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写的是女主人 公的故事,刻画了老妇人临终前的悲愤心 情。 2.两次背叛:未婚夫和上帝。上帝并没有将 其从痛苦和死亡中拯救出来,她躺在临终 床上苦苦等待。
《愚人船》针砭现代社会道德堕落 的典范之作
以从墨西哥驶往德国的国际游轮为背景,通过船 上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国籍的旅客间发生 的形形色色的纠葛来展现其心态。 愚人船是整个世界的缩影,并借此讽喻了人的痴 心妄想。 每一部分用一句警句作为小引:开头:波德莱尔 的诗句:你何时驶向幸福?第二部分勃拉姆斯: 没有房子没有家;第三部分圣保罗的话:我们这 里没有永久的城。 人物众多,其身上表现出的愚人行为具有社会普 遍性。 表现其人性中残忍、固执和偏狭,并辅以生活中 的欢乐与痛苦,是一副多彩多姿的众生相,一部 爱情与死亡的交响曲。
1945年至1990年的美国诗歌
1945年至1990年的美国诗歌:反传统潮流2008.05.03伊丽莎白•毕肖普(美联社图片)(此为《美国文学纲要》(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修订本第七章,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翻译。
)作者:凯瑟琳•文斯潘克仁(Kathryn VanSpanckeren)对于20世纪下半叶的许多美国诗人而言,传统的形式与思想似乎不再具有意义。
二战结束后的事件使许多作家萌生出历史断裂感:每个动作、每种情感和每一时刻都被视作独一无二。
风格和形式似乎普遍具有随机性,反映了创作过程和作者的自我意识。
熟悉的表达类型受到怀疑;独创性成为新的传统。
1957年,法院在涉及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的诗歌《嚎叫》(Howl)的案件中裁定该作品并不属于淫秽出版物,使反传统趋势的影响迅速扩大。
该案件的起因是《嚎叫》被旧金山海关扣押,出版商劳伦斯•弗林盖蒂(Lawrence Ferlinghetti)的城市之光书店(City Lights)提起诉讼。
在那起臭名昭著的诉讼案件中,知名评论家以《嚎叫》具有救赎的文学价值为理由捍卫它对社会提出的激烈批判。
最后海关败诉,叛逆的“垮掉的一代”(Beat)诗人一举成名,尤其是金斯伯格及其友人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及威廉•巴勒斯(William Burroughs)。
形成美国这种离析感的历史缘由并不难找。
二战本身、现代大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和大肆消费、20世纪60年代的抗议运动、延续10年的越南战争、冷战、环境威胁等各类冲击都对美国文化产生了影响。
然而,对美国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要属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的兴起。
首先是广播,后来是电影,再后是威力巨大、无处不在的电视机,都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过去,美国文化是小范围的知识精英文化,其基本形式是书本和阅读,现在则转变为以广播、音乐磁带和光盘、电影及电视荧屏画面为主要形式的媒体文化。
《凯瑟琳奥尼尔》课件
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丰富了文学题材和表现手法 提升了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形象
推动女性权益:凯瑟琳奥尼尔是 女性权益的积极推动者,她的作 品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 处境,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做出 了贡献。
启发后人创作:凯瑟琳奥尼尔的 作品对后来的作家和艺术家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她的创作风格和 思想内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 示和借鉴。
情感深沉: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 的情感内涵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作品涉及社 会、家庭、人性等主题,反映时 代背景
家庭与亲情 自然与环境 成长与自我认知 社会与文化
创作背景:介绍凯瑟琳 奥尼尔的创作背景,包 括她的生活经历、时代 背景等
创作灵感:探讨凯瑟琳 奥尼尔的创作灵感来源, 包括她的观察、思考和 感受等
正面评价:勇敢、独立、坚定不移 负面评价:冷酷、自私、不择手段 争议点:是否应该为家族荣誉而牺牲个人幸福 对后世的影响:成为文学经典,引发对家族荣誉与个人幸福之间取舍的讨论
争议:关于凯瑟 琳奥尼尔的争议 主要集中在她的 行为和言论上, 有人认为她的行 为和言论过于激 进,甚至有些要集中在 她的作品上,认 为她的作品缺乏 深度和内涵,过 于表面化。
出生背景: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
教育经历:毕业于哈佛大学
职业经历: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编辑、记者和作家
创作经历:创作了多部作品,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等
荣誉与成就:获得过多个奖项和荣誉,包括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等
晚年生活:晚年居住在纽约市,继续从事写作和编辑工作
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 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凯瑟琳奥尼尔的 回应:凯瑟琳奥 尼尔对于这些争 议和批评并没有 直接回应,但是 她的作品却一直 在表达着她的思 想和观点。
论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绳子》叙事视角评论技巧
在其著名的短篇小说 《 他 》( H e ) 中,波特则是充分利用 重复用词建立了小说的主题 ,不动声色间隐晦的表达个人情 原名考利 ・ 拉塞尔 ・ 波特 ,1 8 9 0年5 月1 5 日 生于美 国得克萨 斯州印第安河市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家庭里 。其在创作 中一直 感 。这 篇 小 说 只 是 用 了一 个 简 单 的人 称 代 词 作 为 题 目— — e ( 他1 。这个 “ h e ”是 文中惠普尔夫妇家 的弱智儿子 。整个 持有严苛 的态度 , 对 自己的每一篇作 品都字斟句酌 ,刻意求 H 故事 就是 关 于这个 儿子 “ h e ”展 开 了讲述 ,波特截 取 了几 件 工 ,所以,波特小说文字精练、文笔优美 ,能够在深沉严肃
动 ,作品 内涵深远悠长 ,受到 众 多读者推 崇。她一 生发表 的作 品不多 ,却几乎篇篇堪称佳 作 ,其 高超的创作 才华和独特 的写作风 格获得 了评论 家的 广泛赞誉 。运用叙事 学 中相关研 究方 法 ,以叙 述者的研 究理论 为出发点 ,从叙述视 角上的 隐合评论 功能对波特 的代表作进行分析 ,力图探 究此 类叙 事手法 中,叙述者对作 品主 旨的宣扬 ,以及 思想的传 达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叙 事学;评论功 能;全知视 角 ;重复性 中图分 类号 :I 7 1 2 . 0 7 4
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叙事视角的相关研究方法从关于以述者的研究理论为切入点对波特小说中叙述视角上的隐含评论功能进行分析力图探究此类叙事手法中叙述者对作品思想的传达的促进作用以及在主旨的宣扬中所运用的特有表现手法1
2 0 1 7 年第3 期( 2 0 1 7 # - o 3 k 1)
黑河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F H EI HE U NI V E R S I T Y N 03 2( ) 1 7
凯瑟琳安波特作品介绍
在写作时着眼于追寻一种具有很强 感染力的社会意识,注重从自己的 切身经历中探索某种特殊微妙的意 义并将其加工入小说。如:以米兰 达为原型创作的小说系列。
主要作品及主题
伦理及道德选择:《玛利亚·康萨普西翁》 (Maria Concepcion,1922)和《他》 (He,1927)。
1. 《玛利亚·康萨普西翁》以古朴的墨西哥村庄 为背景,把一则妻子与情妇争宠的故事写得 生动而富有道德感化力。故事中的人物个个 做出道德选择。
德克萨斯南部农庄主汤普生收留了从精神 病院跑出来的希尔顿,并用他当雇工。
哈奇前来捉拿希尔顿,被汤普森误伤。
现代文明社会貌似平静,骑士掩盖着可怕 的暴力以及“一种最痛苦的混乱,一种道 德和情感的混乱。”
以日常生活的悲剧,揭示现实生活中的恐 怖和荒谬。
《愚人船》针砭现代社会道德堕落 的典范之作
5. 劳拉的爱无能:既没有情欲之爱, 也没有人道的爱。
6. 作品巧妙地置换了艾略特的诗句; 劳拉吃犹大花像犹大一样是一种背 叛。,对人类的背信弃义
《老人》中以家族历史表现南方风味
年轻一代对古老南方秩序的反抗和背叛。
小说的三部分:老一辈的记忆往事;米兰 达自己观察和判断的结果;叙述焦点转移 到米兰达。
《盛开的犹大花》中对微妙人 生意义的探索。
1. 反映西方人生活中的孤独、苦 闷、困惑和得不到理解等问题。
2. 冷静地观察和思考,力求做出 忠实的表达。
3. 作品主人公劳拉宗教信仰和革 命理想冲突的故事。
4. 劳拉既不能摆脱早年的宗教信仰, 也不能全心全意地投身革命,写出 一个游离于宗教、革命和爱情之外 的荒原人。
浪漫传说中对于事实的掩盖。
社会转型期的女性:蔑视传统,在自己的 过去和现在里寻找自我。
selected stories 凯瑟琳读后感
selected stories 凯瑟琳读后感
《selected stories凯瑟琳》,一本以一位十四岁少女的日记的形式描绘了英格兰中世纪庄园的日常生活的书。
少女凯瑟琳以勇气十足、谐趣横生的洞察力见证人生、剖析社会,使得故事添加了不少趣味性。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中世纪英格兰的一个小庄园里,“小鸟”凯瑟琳用日记记述了她在一年的里的生活。
爸爸决心把她嫁给有钱人,谋得好处一妈妈打算让她学习缝切和礼仪,成为淑女。
而凯瑟琳想成为画家、十字军战士、小商贩、吟游诗人…在所有的这些可能中,她的命运是:像奶酪一样被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从一晚上逮多少只跳圣到如何配制草药,再到想出各种点子赶走接二连三的求婚者,凯瑟琳在书写渴望自由的同时,也生动地描绘出中世纪庄园里奇特迷人的日常生活:饮食、服装、宗教、礼仪、疾病、医疗卫生、死亡仪式等等。
这本书语言活泼幽默、故事妙趣横生。
刻画出了一个泥气十足、精力充沛的十四岁女孩凯瑟琳、凯瑟琳的“野兽”爸爸,他贪婪,是个财迷,一心希望女儿嫁人,并谋得好处…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在细细品味之中爱上凯瑟琳的果断、想象力、固执、勇敢风趣,更会欣赏她走自己的路的决心!。
《凯瑟琳奥尼尔》课件
• 凯瑟琳奥尼尔简介 • 《凯瑟琳奥尼尔》作品分析 • 凯瑟琳奥尼尔的创作理念 • 凯瑟琳奥尼尔的影响和评价
01 凯瑟琳奥尼尔简介
凯瑟琳奥尼尔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凯瑟琳奥尼尔出生于一个 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受到 良好的教育。
教育经历
她在大学期间主修文学和 艺术,并获得硕士学位。
受传统规范和约束的限制。
凯瑟琳奥尼尔强调创作的自由性 和独立性,认为作家应该坚持自 己的艺术追求和信念,不受商业
化和外界压力的影响。
凯瑟琳奥尼尔的写作风格
凯瑟琳奥尼尔的写作风格独特,她善于运用生动的细节和描绘来刻画人物和场景, 使读者身临其境。
她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凯瑟琳奥尼尔的文字简练明快,语言质朴自然,表达力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凯瑟琳奥尼尔的文学观
凯瑟琳奥尼尔认为文学应该关注人类 存在的根本问题,如生命的意义、存 在与虚无等。
凯瑟琳奥尼尔强调文学的艺术性和审 美价值,认为作品应该具有深刻的思 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能够打动读者 的内心世界。
她认为文学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批 判精神,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的真实面 貌和问题。
诗意化表达
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诗意化表达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 象的比喻,将情感和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增强了作品的文 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03 凯瑟琳奥尼尔的创作理念
凯瑟琳奥尼尔的创作观念
凯瑟琳奥尼尔认为创作是一种自 我发现和表达的过程,她强调通 过写作来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类经
验。
她认为创作需要突破自我限制, 勇敢地表达真实情感和思想,不
社会影响
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从早期的殖民地文学到现代作品,女性形象逐渐从受限制的家庭角色发展到了更加自主和独立的形象。
这种变化反映了美国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知和对性别平等的渴求。
本文将探讨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演变以及这些形象带给读者的启示。
在早期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主要被描绘成忠实的妻子和孝顺的母亲。
这些形象是基于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望,她们被视为家庭中的支持者和照顾者。
《普利斯威拉的故事》中的普利斯威拉被描绘成一个坚强而忠诚的妻子和母亲,她在丈夫囚禁期间忍受了巨大的痛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形象开始发生变化。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复杂,她们不再局限于家庭角色。
她们渴望自由和个体的追求,并展现出强烈的个性和自主性。
查尔斯·狄更斯的《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厄什顿被描绘成一个叛逆而独立的女性,她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畏艰难和男性的束缚。
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中,女性形象进一步发展。
女性开始通过自我反省和独立思考来发现自己的身份和目标。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角克莉丝汀娜成为了一个思想的先知,并在婚姻和家庭的约束下追求自由和个体的追求。
通过研究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
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和期望的变化,也为女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些作品中,女性个人的选择和自主权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她们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真正的幸福。
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是对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的重要探讨。
通过了解这些形象,我们可以发现和理解女性在美国社会中的变化和成长。
女性形象的演变不仅带给读者启示,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思考的机会。
从《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看海明威心中的理想女性-文档资料
从《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看海明威心中的理想女性海明威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以独具匠心的笔触描绘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以及现代社会对人类精神的深度挤压和人与大自然抗争而终归失败的悲剧。
在他那些意味隽永的作品中洋溢着一股雄宏壮伟的悲剧精神和一种激昂奋发的美学意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参加了志愿救护车队,在意大利前线被弹片击中负伤。
这段经历为他的著名的《永别了,武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
《永别了,武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美国中尉亨利和英国护士凯瑟琳的爱情故事。
凯瑟琳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有的评论把她称作英雄,也有学者把她看成是完全依附于男人的“甜心”,甚至认为“无知和顺从”是凯瑟琳的最大特点,因而给她冠以“棒棒糖”之类的称呼。
笔者认为,她对战争的清醒认识、寻求生存方式的明智之举以及对待爱情的坚定态度充分证明了她的智慧。
一、海明威心中的理想女性的主要特性是温柔和忠诚凯瑟琳是一位心地善良、柔情无限的女性。
她处处依恋亨利,“我会只说你想要我说的,我会做你想让我做的”,“你是我的宗教,你是我的一切”。
凯瑟琳怀孕之后,反应强烈,她用尽各种方法仍然无效,但她把所有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并强调是自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当得知亨利重返前线时,凯瑟琳忍着怀孕带来的困难与痛苦安慰亨利“请千万别烦恼,你一定不要烦恼”,“我会把一切都安排好的”。
生产前,凯瑟琳仍旧不顾自己的疼痛而只是担心给亨利带来麻烦。
进入产房后,凯瑟琳一再强调自己很好,并要求亨利去吃早餐。
她告诉亨利自己太想做个好妻子,而且想不闹出什么笑话就把孩子生下来,就好像自己的生产困难给亨利带来了麻烦一样。
剖腹产后,凯瑟琳大出血知道自己快死时,仍旧微笑着向亨利发誓夜夜都会和他在一起。
凯瑟琳对亨利的忠诚是无可否认的。
她说自己永远不会因为另一个人离开亨利。
她会忠诚地让亨利感到厌倦。
亨利去前线时她忍受着各种痛苦自己面对一切。
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绳子》的语音风格浅析
作 品中人物对话 的时候 . 创作者不仅仅 是追 求一种 真 实 自然地效果 . 作家也会刻意在这些语 言中使用一些 重复性 的读音以加强某种叙事效果地表达 这种表达 效果类似于我们汉语 中的“ 押韵 ” . 通过对某个单 词的 辅音的强化 . 达 到使语气刻意增强或引起读 者特别注 意的 目的 另外 . 把某个单词 或短语在文章 中反 复运 用. 也可 以使 之在文 中显得更加突 出 本章节试 图从 这一全新角度 . 对波特的小说《 绳子》 进行解读 在 小说 《 绳子 》 中, 波特 以一条 普通 的绳子 为线 索 .讲述 了由这条绳 子而引发的一对夫妻 问的争 吵 故事讲述 了一对在乡下居住 的年轻夫妇 . 因为丈夫到 村子里 购物 时忘记买妻子需要 的咖啡 . 却买 回来一根 妻子认 为是 毫无 用处 的长绳子 .于是引发 了一场争 吵 。最终丈夫做 出了让步 . 再次徒步 4 英里 回村子买 回了咖啡 , 小说以夫妻和好 的结果收场。在波特 的这 篇作 品中 . 直接对小说 中人物语 言的引用 中. 语气 的
凯瑟琳 . 安. 波特 ( K a t h e r i n e A n n e P o r t e r . 1 8 9 0 — 1 9 8 0 ) 是二十世纪美 国文坛 上的佼佼者 与同时期 的 其他名 家相 比, 她尤其擅长写短篇小说 。她一生创作 的小说数量上虽然不多 , 但篇篇主题鲜 明, 风格独特 , 寓意深远 . 透 彻 有力 . 给 予读 者 诸 多 思 想 上 的启 迪 。 与 同时期 的其他名家相 比.她尤其擅长写短篇小说 , 几 乎她 的每部作 品都能将素材 、 主题 、 结构和风格 融为 体, 具备 了一个出色的文体家应有 的一切素质 。她 生创作的小说数量上虽然 不多 。但篇篇主题 鲜明 , 风格独特 . 寓意深远 . 透彻有力 . 给予读者诸多思想上 的启迪 。著名作家兼评论 家罗伯特 ・ 佩・ 华伦 ( R o b e t r P e n n Wa r r e n )表示 十分看重她 的小 说艺术和创作才 华. 认 为波特的许多短篇小说在现代作 品中是无与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Analysi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
A NALYSIS
1. S ELECT TOPIC
brief
•she traversed nine decades Of revolution and War , the Jazz Age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Some times at full Sail, Sometimes floundering挣扎, and Often, Whet her by accident Or design, Washing up Where history was taking place. She was a beautif ul, brilliant, compl ex and inSecure Woman Who constructed her own St ory the Way She Wanted it to be.
•
•she blamed her father for their poverty and his lack of effort to attempt to rectify the situation.
•
•relationships with men·including four failed marriage s and numerous love affairs with younger·married or otherwise unsuitable men to the psychological damag e caused by her father's vile temper and capricious att entions。
女性角色描写
波特笔下的南方女性似乎更具人性,截然异于薇拉·凯瑟作品中的那些具有神性的、如同大地母亲般的女性角色。
换句话而言,波特的女主人公身上往往存在着各自的人性弱点,因而人物的塑造也就显得更加真实、
生动、可信。
这是一个有关爱情会让女人变成魔鬼的故事。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丽亚自小孤苦伶仃,贫穷不幸的生活很早就教会了她自立、坚强、勇敢、无畏,以及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与此同时,正是这些品德和意识造就了玛丽亚面慈心狠、铁石心肠的另一面。
《玛丽亚·孔塞普西翁》
例如,玛丽亚在目睹了丈夫与别的女人调情之后,由妒生恨,她不动声色,隐忍多年,终于等到时机并将情敌置于死地,不但成功夺回了自己的丈夫,还抱回了一个儿子。
正是通过这种立体全面的刻画手法,波特的作品为世人揭示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女性的真实状态,人物性格特征更加饱满,生动地呈现出了她们的“真实生活”。
《灰白马,灰白骑手》
再比如中的姑母,天生美貌,性格开朗,但具有
强烈的反叛意识。
她憎恨传统家庭的束缚,却不
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抗争、反叛,于是任性地
放纵自己,最终选择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
SHIP OF FOOLS唯一的长篇小说
本片描述1933年德国的纳粹势力崛起时,在一艘由墨西哥驶往柏林的大客轮上发生了诸多荒谬可笑的事,反映出在特殊的时代氛围下大千世界的人生缩影。
船员都是德国人,其中还包括船上的医生,他爱上了其中的一名女乘客。
此外还有一个年轻的美国女孩,是和她爱着的男人一起旅行。
对于其他乘客来说,神秘的珍妮令人琢磨不透,但是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却引起了她的注意。
一九三三年德国纳粹崛起时,有一艘客轮自南美载客至柏林,本片就是描述船上各式各样的乘客在航行途中的生活片段。
这是一部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小缩影,剧本结构严密,对白精彩有力,而导演斯坦利.克雷默的执导手法沉稳而细腻,同时表现出时代洪流的冲突与乱世人生的无奈。
演员费雯.丽、奥斯卡.沃纳、李.马文、乔治.席格等都演得十分成功,使这部群戏教人印象难忘。
此片是费雯.丽的最后一部作品,她时年五十二岁。
本片曾获最佳黑白片摄影、最佳黑白片艺术指导两项金像奖。
普利策小说奖
1966:[[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 by [[凯瑟琳·安妮·波特]](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最初叫Pulitzer Prize for the Novel)是根据美籍匈牙利人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的普利策奖的其中一个奖,只有美国公民有资格竞逐这个奖项。
普利策小说奖从1917年开始颁发,1948年才改称现有的英文名字。
The Cracked Looking-Glass”
an important work,worth the attention of feminist critics.By writing covertly about the female self and gender politics,Porter reveals the female’sdisadvantaged status in patriarchal society through symbolism.The double-textual writing of the story,which turns out to be Porter’s habitual method in handling female subjects,reflects the conservativeness of her female thoughts.This provides valuable inspir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Porter as a writer concerned about female experience and proficient in depicting femalecharacters,especially for resolving the disputes over her identity as a feminist writer.
Dream
Square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