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诗的特点

合集下载

1927年鲁迅出版的散文诗集

1927年鲁迅出版的散文诗集

1927年鲁迅出版的散文诗集
(最新版)
目录
1.鲁迅的背景和影响
2.1927 年鲁迅出版的散文诗集的背景和意义
3.鲁迅的散文诗创作特点
4.鲁迅的散文诗集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7 年,鲁迅出版了一部散文诗集,这部作品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散文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部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的一些散文诗作品,其中包括《狂人日记》、《阿 Q 正传》等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通过鲁迅独特的文学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鲁迅的散文诗创作特点鲜明,他以其独特的文学手法,深入浅出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他的散文诗,既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又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是我国现代散文诗的瑰宝。

鲁迅的散文诗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问题,而且提出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鲁迅的散文特点

鲁迅的散文特点

鲁迅《呐喊》与《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地位: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始及成熟。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二、《呐喊》《彷徨》的写作特点:1、表现的深切:(1)题材: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写作目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鲁迅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眼光(视觉):鲁迅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这使得鲁迅的小说具有内向性、现代性、独特性的特点。

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的。

鲁迅的目的正是要打破“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

这样,他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鲁迅称之为“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其实是最深刻地显示了他的小说的现代性的。

也显示了鲁迅的独特性:他确实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但他并不以拷问自身为目的,更从不鉴赏人的精神痛苦,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的最终指向是“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于人自身的反抗。

(3)情节、结构模式:“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归乡)式。

2、“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小说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创造性与先锋性。

如《狂人日记》中的两重叙述角度及与此相关的反讽的结构。

《孔乙己》外在喜剧性中所蕴涵的悲剧意味,《在酒楼上》作者主体的渗入以及通过人物“对话”关系所形成的互相驳难的性质,都可以作为分析的例证,考察鲁迅小说的实验性与先锋性。

要注意体会鲁迅小说艺术是如何继承传统又冲破传统,发挥了无羁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鲁迅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的突破:(1)题材的变革。

见上。

(2)从普通平凡的人事中,发现和体悟那“一切的永久的悲哀”。

这就是所谓艺术的陌生化。

作家通过他的作品的描写,让读者重新打量自己所熟悉的,甚至是因为司空见惯而已经有些麻木的生活,获得某种新的体验和想象。

野草的艺术特色

野草的艺术特色

野草的艺术特色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凝聚着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思想上处于彷徨时期对人生、对人的存在价值、对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深沉思考。

在鲁迅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五四”运动高潮后的回落、“新青年”阵营的裂变、统治阶层的专横和欺压,一系列社会的矛盾让鲁迅陷入消沉抑郁的海洋、感受心灵苦闷的煎熬。

黯淡的情绪和痛苦的情愫孕育了《野草》的诞生。

这部作品是鲁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方式同痛苦作“绝望的抗战”而催生的小花,是他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心泉所化成的艺术瑰宝,是一部“心灵斗争的记录”。

鲁迅以他不可模仿的艺术才华,将自己微妙的感觉、情绪,难以言传的心理、意识,复杂万端的心态与情感,愤激与焦燥,感伤和痛苦,苦闷与彷徨,探索与追求,溶入这丛野草之中,从而把内心的痛苦转入《野草》,这是他建立在精神死亡之海上的墓志铭。

他的一生就是这样以绍兴人那一碗黄酒垫底的生命底气,以来自尼采权力意志哲学的那一派野力,绝望、反抗绝望、坚持绝望。

这种绝望的坚持尤其艰忍。

殷海光先生曾说,鲁迅既感觉到了生命的虚无,又要在为虚无的压迫下致力于求索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新生之路。

这是一个极大的悖论。

更痛苦的是鲁迅在求索民族新生之路上又是这样四处碰壁。

这样的鲁迅我们可以把他描写成一位举着盾牌的战士,盾牌的后方是生命的虚无,盾牌的前方是出路的虚无。

战士要博击的是双向的虚无。

这种战斗就尤其惨烈。

这样的鲁迅才是一个够味的鲁迅。

这样的鲁迅才配称中国在二十世纪的精神高峰。

《野草》在它的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有很多,采用象征主义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象征性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

作品中的人物和自然景物,如过客、战士、枣树、雪等,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故事,如耶稣受难故事等,都具有象征意义。

由于采取象征主义方法,因而构思奇特,多篇写梦,创造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奇异怪诞的艺术形象,如冰谷中的死火、存在知觉的死人、会讲人话的狗、全身颤动引起天地颤动的老妇人,等等;创造了神秘幽深、奇幻诡谲、丰富多姿的艺术境界。

鲁迅的文学作品,特点

鲁迅的文学作品,特点

鲁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文学作品博大精深,风格独特。

他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杂文。

他的文学作品的特点包括:
讽刺和批判性强:鲁迅的作品经常讽刺和批判社会中的腐败、偏见和不公正,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创新性强:鲁迅的作品不仅具有良好的艺术性,而且具有创新性。

他的小说和散文通常采用了新的表现手法,比如用第一人称叙述、写梦境和臆想,以及在文章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经历。

情感真挚:鲁迅的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人类的痛苦和苦难,并用他的文字表达出来。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动,并且能够激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小说代表作:鲁迅的小说代表作有《呐喊》、《阿Q正传》、《故事新编》、《狂人日记》、《药》等。

这些小说描写了人类社会的荒诞和愚昧,讽刺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散文代表作:鲁迅的散文代表作有《故事新编》、《狂人日记》、《祝福》、《追忆似水年华》等。

这些散文充满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观察和思考,并且常常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基础。

戏剧代表作:鲁迅的戏剧代表作有《玉蒲团》、《茶馆》等。

这些戏剧通过描写人物的命运和性格,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

总的来说,鲁迅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鲁迅作品特点

鲁迅作品特点

这个问题无法笼统作答,因为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面涵盖比较广,每个文学体裁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其在表现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也是不同的,下面根据作品体裁来简单分析其在不同体裁领域所体现出的特点:1、鲁迅小说的特点鲁迅一生创作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

《呐喊》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反封建是其总主题,多数作品真实描写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剥削、掠夺、虐杀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的毒害。

它的第一篇《狂人日记》,作品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征、暗示手法揭示了一个“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会;作为中国的第一篇现代小说,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又如在《阿Q正传》中,小说塑造了一个在辛亥革命前后尚未觉悟的贫苦农民形象阿Q,描写了封建势力在革命前残酷剥削、压迫农民,在革命到来后又混进‘革命党’,镇压革命”,“从而深刻揭露封建势力凶残狡猾的反动本质,批判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收写于1924至1925年间的11篇小说。

它继续描写封建主义吃人的悲剧。

和《呐喊》不同的是,作品中的“不幸的人们”,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

例如在小说《祝福》里,鲁迅并没有直接描写封建政权对祥林嫂的政治压迫,鲁四老爷也很难说就是反动政权的代表人物;而有些对祥林嫂的不幸命运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则又并不完全包含在四条绳索(毛泽东说:“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之中。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正是这四条绳索的捆缚所造成的。

鲁迅的这两部小说除了阿Q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的人物之外,也塑造了其它的典型人物,深入中国人性的弱点,极具代表性,这缘于《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使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

鲁迅的散文诗集有哪些
鲁迅的散文诗集有《朝花夕拾》、《野草》、《故乡》。

《野草》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

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一、思想的自由驰骋《朝花夕》中,鲁迅在《无常》一文里,围绕着活无常的故事,忽而人间,忽而阴间,忽而“下等人”,忽而正人君子,他想得多么广,多么远,又多么自如呵!他想到:我们的人民——统治阶级眼中的“下等人”,是怎样地“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

没有一点“生的乐趣”,他们竟然“神往”于“阴间”,这期间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不平,多少愤怒啊!他想到:就是这些被统治者踏在地上的“下等人”,他们用自己的理想,创造了“活无常”,这是一个怎样“活泼而诙谐”,“爽直”而“有人情味的可爱的形象啊!这些“下等人”就是值得尊敬的珍贵的美的艺术品。

他想到:有压迫,必定有反抗。

即便在阳间不能反抗,就是到了阴间也要反抗!不是到了阴间无论贵贱,无论贫富,……有冤的得申,有罪的就得罚吗?“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哪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活无常的歌声不正代表人民的呼声吗?他想到“阳间”那些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又是多么的可恶!他们竟然不如“活无常”有人情——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吗?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这乾坤颠倒的世界啊……这真是:才华横溢,浮想联翩!一个最普通的题材,经过鲁迅上下驰骋的开掘,竟然引发出如此丰富,而又如此深刻的思想!而我们当前的一些散文,或所谓美文,读起来如此乏味,不正是因为站得不高,看得不远,想得不深吗?要想写好散文,就得老老实实向鲁迅学习,在“思想的开掘”上下一番功夫,让“思想冲出牢笼”,展开翅膀飞起来。

二、内容的自由驰骋读鲁迅的《朝花夕》,你就像走进一个丰富的知识之林,科学的道理、历史的知识、生活的掌故、故事、神话、传说……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使你大有“应接不暇”之感。

《狗、猫、鼠》里有鲁迅自己的文章《兔和猫》,以及由此引起的议论;有德国文学家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的国民童话》里关于猫与狗的故事,以及由此引起的议论;有“筋斗”的猴,“请安”的象;有关于猫的特性的绝妙描写;有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讽刺画家的铜版画;有学者弗里特的精神分学说;有美国诗人和小说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有中国《北史》关于“猫鬼”之说;有“八戒招赘”“老鼠成亲”的民间花纸;有“老鼠数铜钱”的传说;有关于隐鼠墨猴的有趣描写……这么丰富!这么渊博!你能不赞叹吗?你能不被深深吸引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比起当前的一些无病呻吟的散文,只有几个干瘪的条条,纯粹是在做文字游戏,真是有天壤之别啊!那么我们写文章为什么不敢放开写呢?为什么要把如此丰富的生活写得如此枯燥无味?为什么要把如此广阔的天地变得如此狭窄呢?既然是“散文”,那就散一些吧。

情动于诗,形于散文——论鲁迅《好的故事》的散文诗特征

情动于诗,形于散文——论鲁迅《好的故事》的散文诗特征

007[摘 要] 相较于《彷徨》和《呐喊》,《野草》其实更接近真实坦诚的鲁迅。

《野草》中饱含鲁迅诗心的散文化表达,《好的故事》便是其中经典的代表。

我手写我心,这就是写作最初也是最本质的目的,鲁迅或许并未将《野草》作为一本“作品”来创作,而仅仅是写给自己,通过《野草》的写作来表达自己、找寻自己。

为了更自由地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波动的幻想与跳跃的意识,鲁迅从波德莱尔处“拿来”散文诗体,化用进自己的表达体系。

散文诗是文体花园中的奇花异卉,《野草》是其中艺术造诣极高的一株。

以《野草》中的具体文本为例,通过诗心与散文外形两个维度探析《好的故事》的散文诗特征。

[关 键 词] 《好的故事》;散文诗;意境;意象情动于诗,形于散文——论鲁迅《好的故事》的散文诗特征尹晓蕾1924年至1926年,鲁迅置身于五四运动后至暗的社会结构与文化情境中,怀着苦闷忧郁的情绪,通过《野草》的书写进行了一场痛苦决绝的心灵博弈。

《野草》自出版以来就获得了学术界的热切讨论,其中关于《野草》是否可以被定义为散文诗的议题至今仍然没有定论。

对于散文诗概念的梳理与界定以及对于《野草》的重读重析,有利于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野草》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发展。

散文诗起源于西方文学世界,波德莱尔在《巴黎的忧郁》的开篇畅想道:“写出诗的散文,没有节律,没有脚韵,但富于音乐性,而且亦刚亦柔,足以适应心灵的抒情的冲动、幻想的波动和意识的跳跃。

”①由此提出散文诗的创作主张。

经过各国作家几个世纪的创作实践,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渐渐拨开迷雾,愈发清晰起来。

散文诗目前仍然是一种边缘文体,它兼具诗的本质和散文的外形,表现的是现代社会中复杂的、瞬息万变的个体情绪,具有抒情性、波动性以及思维跳跃性。

鲁迅主张“拿来主义”,散文诗这种对于当时中国文学而言的新颖文体,即是他从波德莱尔处“拿来”为我所用的。

本文认为,《野草》具有散文诗的内核,表现出了鲜明的散文诗的艺术特征。

野草鲁迅艺术手法

野草鲁迅艺术手法

野草鲁迅艺术手法鲁迅的《野草》从产生初期一直到世纪70年代末,几乎一致被认为是现代文学中一部非常难懂的作品。

这种“难懂”,除了它思想有些精深,意思有些模糊以外,主要是它的很多篇里运用了新的表现手法,即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不同的象征主义的手法。

《野草》是鲁迅先生所创作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 《野草》写于“五四”运动后期,鲁迅先生通过《野草》表达出当时在黑暗反动势力统治下,自己内心的迷茫和挣扎,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对被压迫民众的期望,以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在思想对人生、对人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深沉思考。

散文诗是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特点,这《野草》的一大特征,同是在是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艺术构思和语言运用, 《野草》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野草》里的象征艺术主要有四种类型:(一)借助于一些奇突的象征性形象的创造来完成,如《复仇》中全身裸露和看客永远对峙的青年男女,《颓败线的颤动》中垂老的女人,《这样的战士》中坚执投枪的战士,都不是写实的,而有着怪诞、变形、夸张的特点。

(二)借助于眼前自然景观的象征性描绘,如《秋夜》中枣树、花草、小青虫与星空的对立。

《雪》中江南和朔方雪景的对衬,《好的故事》中那倒映在清澈河水中的山阴路上的美景,这些瑰丽的自然景观都是工笔结合着写意法绘出,带有象征寓意色彩。

(三)借助于幻境,特别是梦境的象征性描写,《野草》中有七篇是专写梦境的,如《影的告别》《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造境的奇诡、怪诞前无古人,有一种阴森神秘的气氛。

如果纵观《野草》,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是从《秋夜》入梦,至末篇《一觉》清醒,做了一个很长的“秋夜梦”。

(四)借助于象征性的寓言故事的创造,如《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这些寓言幽默泼辣,意味隽永。

试论鲁迅散文与周作人散文的异同

试论鲁迅散文与周作人散文的异同

一、鲁迅与周作人同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但他们的散文风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鲁迅的散文风格是战斗式的,是“匕首”,是“投枪”。

鲁迅的四部代表性散文集分别是《热风》,《坟》,《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的杂文集《热风》是新文化运动初期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散文的集结,它们大都短小精悍,简炼泼辣,像匕首,像投枪,正如郁达夫说的,“寸铁杀人,一刀见血”,对于反动军阀、封建伦理和论敌大都毫不留情,充分发挥着作为“五四”革命战士的战斗武器的作用。

相比于《热风》里的短小杂文,《坟》多为长矛巨戟,煌煌大论,但是批判依旧是严峻的,语调依然是犀利的,尤其是对于反动统治者的专制和国民的卑劣人性讽刺,更加战斗有力,感情激烈。

《野草》里的散文,鲁迅称之为散文诗,这些散文构思奇特,比喻丰富,多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突出体现了作者“‘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的人生哲学,而这些散文篇章却依然秉承了鲁迅的战斗意志,对黑暗的势力和空虚无望的现实作了批判和反抗,应该说这依然是具有着战斗情怀的。

散文集《朝花夕拾》风格独特,鲁迅称之为回忆文,最大的特色是有如炉边絮语,风趣幽默;又如时事点评,嬉笑怒骂,机智锋利,形成了一种优美抒情中闪烁着冷峭讥讽的写作风格,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具有着浓烈的现实参与意识和社会批判情怀的。

而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美文”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是一代美文大师。

周作人创作的美文则具有着唯美的格调,提倡一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美学格调,秉行着感情节制的理性风范。

周作人最成功的,也是最美的文章,比如《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和《北京的茶食》,无一不是自居于艺术“象牙塔”中的作品,具有浓浓的闲适格调和唯美风范,以及淡淡的哀愁味和轻轻地幽默情。

可以说,在周作人的小品文里,你难以发现他对于现实的激烈态度,即使对于任何的人或事也绝不过激,像鲁迅那样“痛打落水狗”的战士激情是少见的,因为周作人自称是一个极少狂热的人,因此他的散文风格往往不是以大波大涛、大憎大爱的激烈形式,而是以节制平和的形式来表现的。

简要概括鲁迅杂文的风格特点

简要概括鲁迅杂文的风格特点

简要概括鲁迅杂文的风格特点
鲁迅的杂文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犀利批判:鲁迅的杂文非常尖锐,经常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深刻的批判。

他以冷嘲热讽的方式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虚伪,展现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 语言简练:鲁迅的杂文语言力求简练、有力,用词精准,往往能通过少量的文字表达出强烈的意味。

他的笔触犀利直接,直指问题的核心,不浪费笔墨。

3. 冷静客观:尽管鲁迅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但他的杂文具有冷静客观的特点。

他以客观的立场观察与揭示问题,用理性而冷静的语调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和呼唤。

4. 幽默讽刺:鲁迅的杂文中常常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以戏谑和嘲笑的方式揭露现实的荒谬和荒唐。

他的幽默讽刺常常伴随着锐利的洞察力,使读者不禁感到警醒。

5. 独特的观察角度:鲁迅有着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看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问题和现象。

他常常从社会底层或犄角旮旯的角度出发,带给读者一种不同于常人的视角。

总体来说,鲁迅的杂文风格鲜明、独特,文字简练而尖锐,善于批判和讽刺,以客观冷静的语调展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他的杂文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引导读者思考与反思,并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而挖掘性的批判。

《野草》的基本特点

《野草》的基本特点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一本散文诗集,其中收录的散文诗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这些散文诗具有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它们不仅表达了鲁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还通过象征和隐喻手法,表现了自然景象、人物或故事。

这些散文诗不仅传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还以生动的形象和语言呈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场景。

其次,这些散文诗在语言上具有反义词语的相生相克的特点。

它们通过运用反义词的对比和相互补充,表达了鲁迅对生活的复杂感受和思考。

这种语言特点使得散文诗更加生动有力,同时也增加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这些散文诗具有独特的艺术境界。

它们通过取象、造境、构思上的独特性,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形象。

这些散文诗不仅表达了鲁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呈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

总之,《野草》是一本具有独特特点的散文诗集,它以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生动有力地表达了鲁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鲁迅散文《雪》的赏析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鲁迅散文《雪》的赏析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鲁迅散文《雪》的赏析鲁迅的散文《雪》是一篇充满诗意的短文,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反思。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 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极具诗意。

鲁迅笔下的雪是洁白、轻盈、柔软的,他形容雪片“像柔软的羊毛”,雪落在地上时“发出沙沙的声响”,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雪的美丽和宁静。

同时,鲁迅也强调了雪的脆弱,他写道“雪是脆弱的,轻轻一压就破了”,这种脆弱感与雪的洁白和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加深了对雪的描绘,也表达了鲁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文章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

鲁迅在文章中提到了“古战场”,通过对古战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他认为古战场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不仅记录了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记录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这种认识让人感受到了鲁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最后,文章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鲁迅在文章中写到,“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纯洁、美丽,是人类的福祉”,这种认识让人感受到了鲁迅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他也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破坏自然。

鲁迅的散文《雪》充满了诗意和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通过对雪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论鲁迅散文《野草》的象征主义特征

论鲁迅散文《野草》的象征主义特征

品 评
34
艺术效果。从这些虚幻的景物描写中,人们可以更深 刻地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总体上来看, 《野 草》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进行了高度统一,展现出 不一样的美学风格。 (二)人物形象的象征 在《野草》中,作者不仅借助景物的描写来表 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运用了象 征主义手法。例如,在作品《影的告别》中,作者在 对人物的描写上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塑造了 一个痛苦且以悲剧结束的文化先驱。对于作者来说, 其认为只有塑造如此类型的人物形象才可将革命推到 最前端。同时,作者本身便是作品中描写的这一角色, 鲁迅先生的一生,总是无法摆脱悲剧的产生,致使其 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自我灵魂的深刻拷问。此外,在 作品《过客》中,作者也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使整 部作品都充满象征色彩,耐人寻味。 (三)故事情节的象征 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可以将象征主义的色彩升华 到极致,《过客》是《野草》中唯一一部采用戏剧性
(辽宁省凤城市中共市委党校)
的, 正是这种描写方式构成了一个极具象征性的世界, 手法进行创作的戏剧,该作品不仅充分运用了象征主 从而使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更高的境界。 二、具体的象征主义特征 (一)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野草》中,作者收录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自然 景物、虚拟的场景或梦幻的景象等,从这些景物的描 写中人们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一方面,具有 象征主义的创作方式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现出自然环境 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具有针对性的创作方法则可以 影射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例如,《秋夜》主要运用象 征性的手法来抒发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并 义手法,且塑造了战斗者的形象。该作品主要展现人 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未知, 但还仍坚持不停地往前走, 而作者本身也正是具有什么都不怕的精神,所以塑造 了一位为了战斗而生的人物。从整个故事情节中,人 们可以体会到作品运用象征的现实意义。正如鲁迅先 生所说,生命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拿走,即使遇到 崖谷、火坑,我们都应该自己承受。此外,在《聪明 人和傻子和奴才》中,鲁迅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讲述 “聪明人”“傻子”“奴才”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读 者可结合故事情节感知和体会不同的观念,“聪明

鲁迅散文精选摘抄及赏析

鲁迅散文精选摘抄及赏析

鲁迅散文精选摘抄及赏析摘要:一、鲁迅简介二、鲁迅散文精选摘抄1.《呐喊》摘抄与赏析2.《野草》摘抄与赏析3.《朝花夕拾》摘抄与赏析4.《华盖集》摘抄与赏析三、总结鲁迅散文的特点与价值正文:一、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文学评论家。

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鲁迅的散文作品更是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鲁迅散文精选摘抄1.《呐喊》摘抄与赏析《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作品充满激情,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如《药》一文中,通过描述一个革命者被杀害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愚昧与残忍。

2.《野草》摘抄与赏析《野草》是鲁迅的一部散文诗集,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独特。

如《雪》一文中,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憎恶和对新社会的向往。

3.《朝花夕拾》摘抄与赏析《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录体散文集,作品以童年生活为题材,充满温馨和感慨。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的向往。

4.《华盖集》摘抄与赏析《华盖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作品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讽刺手法,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

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通过对一位因抗议政府而被杀害的女学生的纪念,表达了对民主、自由的渴望。

三、总结鲁迅散文的特点与价值鲁迅的散文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独特的文学风格:鲁迅的散文作品语言简练、犀利,具有鲜明的个性,开创了现代散文的新风格。

2.深刻的思想内涵:鲁迅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

3.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鲁迅的散文作品饱含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进步的期望,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艺术价值:鲁迅的散文作品既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散文诗的特点(总结10篇)

散文诗的特点(总结10篇)

散文诗的特点(总结10篇)散文诗的特点(总结10篇)散文诗的特点(一):散文诗有三个特点:1、篇幅短小;2、具有浓郁的诗意;3、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

由此看来,这是一种短小精悍,自由灵活,便于描绘,长于抒情,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文体。

那家伦先生认为:散文诗不象一般新诗那样有较严的格律,它不分行、不压韵,可既然是诗,必须具备诗的最主要的基质:感情必须强烈,想象必须丰富,意境必须和谐。

散文诗的特点(二):散文诗比散文“资料更精辟,诗情更浓烈,篇幅更短小,语言更优美,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更自由,思维更活泼,联想更丰富,舒展更自如,情感更和谐”。

所以散文诗姿态横生,不受格律和韵脚的束缚,它是自由灵活的散文形式与精湛优美的诗意资料的有机结合体,兼二者之长,更重于形式上散文一样的无拘无束,更长于资料上诗一样的抒情言志。

能够说它是凝练的散文,自由的诗歌。

苏联散文诗作家普列什文说:“我是带着自我的诗走进散文!”能够说概括了散文诗的特点!如果说大海是诗,海滩是散文,那么,贝壳应当是散文诗;如果说太阳是诗,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应当是散文诗。

在散文和诗歌的两个空间,散文诗的连接作用是不能够替的,是一条连接两大文学形式的清幽的小路。

近年来,散文诗受到更多数人的喜爱,是因为这条路再拓宽同时,散文和诗歌的探索中,也正寻求着散文诗独有的自由和抒情。

从文学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上看,文体的区分将越来越细,各种风格不能够兼容的地带,给了散文诗发展的空间。

散文诗是世界性的,而‘且十分平民化的,中国的散文诗虽然发展可是几十年,但中国传统文学中“赋”的写作艺术手法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和继承,所以中国散文诗还是有着自我的创作特点和民族精神的。

散文诗是一种新的独立存在的一种适合汉文化发展和实践的优美的文学体裁。

从诗的发展看,从严格的格律体的产生到走向自由诗的过程,都伴随着散文诗的痕迹。

而散文诗是自由诗的进一步解放,没有自由诗,是不可能发展散文诗的。

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

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

鲁迅散文的特点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里的标志性的里程碑,他的白话文小说有如一颗巨石,沉沉地砸向当时国人麻木的心灵。

鲁迅的散文亦是如此。

他的散文不但在为白话文的传播上做出了贡献,更在于皆由此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好的故事”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黑暗的长空里划出一道黎明。

所以,鲁迅的散文亦是不下于其小说的于中国文学的重要存有。

下面就来浅述几个在鲁迅散文中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注重象征手法的使用,文章具有音乐美和画面美。

鲁迅是现代散文诗的重要开创者,此类散文集结于《野草》中。

《野草》是鲁迅先生写于20年代的散文集,初看,我们可能会感觉其语言艰涩,含意颇深,再细看,我们就会品出鲁迅先生那满腔的热情与真诚。

《野草》是一部象征主义的艺术精品,其中最具艺术特色的是使用象征方法而创造的各种形象。

比如借用“小红花”象征美好的愿望,借用新月象征新希望等等,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旧思想的复苏,对新思想的退潮感到的彷徨与苦闷,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牺牲精神。

象征手法的使用使《野草》恰当地表现了当时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鲁迅也注重写实手法、抒情手法的并用。

语言精致形象、饱含深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很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文章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很生动,景色明朗,充满温暖愉悦的情绪,不难看出鲁迅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散文诗的特点【篇一:鲁迅散文诗的特点】散文诗的写法散文诗是兼有诗歌和抒情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篇幅短小,情感浓重,节奏鲜明,有诗的意境;但又像散文一样,不分行排列,可有韵,可无韵,可韵散相间。

结构上像诗,有一定的跳跃性,但又像散文,有词、句、段过度。

语言隽永,形式灵活,内容浓缩,耐人寻味,抒情色彩十分强烈。

高尔基的《海燕》、鲁迅的《野草》等都是优秀的散文诗。

散文诗有如下一些特点:1.是诗歌的一种,本质上属于诗;2.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3.篇幅短小,情感浓重,有诗的意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炼性和音乐美;4.用散文形式写出,不受固定格式束缚,不分行,不押韵,有散文表现力的灵活性、多样性;5.语言隽永,内容浓缩,耐人寻味。

首先谈谈散文诗的抒情性。

抒情自我是抒情诗和散文诗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因此,散文诗中的抒情性,指的是抒情自我,它融汇着诗人的经历、思想、情趣、理想和美学思想,无论是直抒胸臆或是寓情于景或是阐理说趣,都是诗人自我的反映。

散文诗就是一种用十分自由的形式来抒写诗人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思绪和情绪。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这里且引用一些散文诗的经典作家在创作散文诗时,谈他们如何“以情入诗”的: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诗人屠格涅夫在晚年创作的散文诗集(第一部分51首)最初以“暮年”为总标题发表于《欧洲导报》1882年第12期时,卷首有个极简短的“致读者”的话:“我的友好的读者,请不要一口气读完这些散文诗:也许,你开始觉得有点枯燥——那就把手中的书放下。

但你要零星地读:今天读一篇,明天读另一篇,——其中有的篇节,或许会在你心中唤起点什么来的。

”这“或许会在你心中唤起点什么来的”,自然是情感的激荡、共鸣,是那些能够撩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生命抒唱。

屠格涅夫说,他的散文诗是“给自己和同情这一类东西的不大一圈子的人写的”,是“纯属个人情感性的”(1882年,屠格涅夫《给格列戈罗维奇的信》)。

屠格涅夫在他的晚年,用一种极轻便的形式和简洁的文字(即散文诗)记录下自己的种种感受和思考,他的孤独,他的哀愁,他的思考,他的反省,他的爱情,他的怀念,总之,都是他的“灵魂的抒情性的激荡、梦幻的波涛和意识的惊跳”。

屠格涅夫把自己的散文诗看作是“消遣之作”。

不过这“消遣”决不是无聊,而是“以诗的音韵和琅琅声自娱”。

显然,不投入浓重的情感和强烈的情绪是写不出令自己欣慰和满意的诗作来的,是不可能从中获得“自娱”的。

我国新诗史上第一部散文诗集是鲁迅的《野草》。

它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5年4月间,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鲁迅1932年编辑《自选集》时作的“序”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

谓之《野草》。

”(《鲁迅全集》第4卷第348页)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也说:“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

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

”又说:“所以这也可以说,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渗白色小花,当然不会美丽。

”(《鲁迅全集》第4卷第281页)鲁迅把有感而发都说成是“小感触”或“小感想”,其实它是作者的浓重情绪情感借社会人生某一事物而生发出来,抒写了作者在当时探索和战斗的那种特有的思想感情,是个人情绪情感在艺术上的渲泄。

他把自己的散文诗看成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这说明作者在当时的特定社会背景下,所处的境遇,带有苦闷、彷徨、沉郁、寂寞的情绪,然而却仍然顽强不屈地生活着抗争着。

“不会美丽”是指社会对它的压迫。

但它是压不垮的,将顽强地艳放着。

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散文诗集是柯蓝的《早霞短笛》,1958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它对此后的散文诗发展起过广泛而积极的作用。

柯蓝认为,任何诗(当然也包括散文诗)“都是通过作者主观充沛的热情,去反映客观世界。

诗人是更多地用他主观激情这个武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

所谓诗的意境,诗的情趣,诗的和谐,以及诗的美等等,都是诗人通过他独特的观察,用他独特的主观激情,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凝聚的反映。

”(《散文诗杂感》载《黎明散文诗丛书》1984年,花城出版社)柯蓝还认为,散文诗不能只停留在抒写瞬间的情绪或情感,而要写出情感的升华。

散文诗佳作欣赏《月色水声》洪洋夜阑人静,风轻水平,香溪河边,归江楼上,独自凭栏伫立。

蓦然,从天上撒下万千银球,银球滚动在江波上,通明透亮。

抬头,一轮圆月浮在两山之间,峰峦披着一层轻纱,薄如蝉翼。

低头,那深深的峡谷里,峭壁的阴影更加浓重,森森似漆。

这时,从那深邃的峡谷里,传来了江水的声音:“丁冬!丁冬!丁冬!……”夜愈静,风愈轻,月愈明。

水声清脆、高亢、宏亮、音节铿锵,如歌似吟。

歌吟?歌吟!歌中有屈子的魂灵。

就在这香溪河边,有诗人屈原的故里。

屈原的子孙都说,诗人投汩罗江后,全秭归城为他招魂,动地的哀声搅翻了江水,召来了一条神鱼。

神鱼过洞庭到汩罗,衔回了诗人的躯体,诗人就长眠在峡里。

“丁冬!丁冬!丁冬!……”我伫立不动,屏息,静听。

仰观直剌青天的高山,峰峰化作诗人的笔;俯视奔雷驰电的江水,滴滴是诗人的血泪。

夜已尽,月已落,天将明!“丁冬!丁冬!丁冬!……”《月色水声》虽有很多写景之处,但不是很连贯,而是跳跃式的,处处写诗人在江楼上对看月色听水声的主观感受,几组意象把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如第一组是“月”的意象:“从天上撒下万千银球”、“滚动在江波上”、“浮在两山之间”、“那深深的峡谷里,峭壁的阴影更加浓重”……既是写实景,也是虚拟,有着许多驰骋想象的空间;第二组是“水声”的意象,有的直拟其声,有的比拟其声:如歌似吟,还有夜、风、月的组合。

这里与其说是自然音籁的交汇合奏,倒不如说是诗人主观激情借助自然音籁而震荡,而鸣响;第三组是“屈子”的意象:诗人投江、故园招魂、神鱼载体……把读者带进了思接千载的峡谷。

最后是诗人“灵魂抒情的激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从“仰观”到“俯视”,把前面的所有意象都融合到诗人的情感里。

“直剌青天的高山,峰峰化作诗人的笔”,“奔雷驰电的江水”染满了“诗人的血泪”。

因此,越是具有强烈主观性的东西,越是具有概括性,它已远远的超越“个人”的天地。

作品起于“月色”,止于“声音”,首尾并不照应,但它正符合散文诗的写法,所有的篇章都同时是首,也是尾,而且每篇都互为首尾。

《月色水声》是以消长起伏的情感逻辑来结构作品的,与纯粹的写景抒情散文不同。

“不把读者的倔强意志系在一根没完没了的(或有头有尾的)极细致的情节线上”,这便是散文诗作者的写作信条。

《爬壁藤树》柯蓝我故乡的小屋旁,有一株古老的爬壁藤树。

我默默守望着它度过了十五个春秋。

一个个冬去夏来,它轮流地脱去枯叶,又长出一片片绿叶,紧偎在小屋的高墙上。

今年我又回去了,过去了多少岁月呵,它还是站在小屋旁,默默地脱去枯叶,把整个小屋的高墙,精心地盖满了绿叶。

不,它是默默地在宣布着一个信念:让生命的绿色,顽强、固执地抓遍所有的屋墙,把荫凉送到每一个人的心上。

我问了声你好。

它的每一片叶子便都向我点头,还轻轻向我絮语。

我听懂了它向我说的每一句话。

从第一段到第二段,时间隔了15年。

这15年是个什么样的年月,我做了些什么、有什么变化、环境有什么不同,没有写。

这是个空白。

由读者去补充。

第三段采用与爬壁藤树对话的方式,将爬壁藤树拟人化,我向它问好,它向我点头,还向我轻轻絮语,而我也听懂了它的每一句话。

那么是一些什么话呢?这个空间比前面的空白更广阔更深沉,也留给了读者去联想去品味。

这个结尾非常妙,充满诗情美意,提升了诗的意境。

《帆与风》敏岐帆,徐徐落下,像一只敛了翅膀的鹰。

一天行程,又添裂口多少?山月,提着白晃晃的灯,在细心查找;而萤火,则在忙着缝合,一针,一针,一针……山影好浓。

山月好亮。

浪花好冷。

看在眯眼小憩,实在凝神静听。

——既然作为帆,它的经经纬纬,又怎能不渴望风声!帆和风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至于象征什么,那就要由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这里不仅有着空白,还有着空间;“山月提着白晃晃的灯,在细心查找”、“萤火,则在忙着缝合”,又象征什么呢?这里也有着广阔的空间。

山月,萤火,山影,浪花等意象都非常美,和帆与风组合,就有一种诗的灵韵。

而帆眯眼小憩、凝神静听、渴望风声,则更有一种哲理意蕴在里面,展示出一个十分可敬可爱的美的形象。

《翅膀》周平野春天的翅膀最多、最美,在许多翅膀当中,增加了燕子的、蜜蜂的、蝴蝶的……春天是翅膀的季节;春天是飞翔的季节。

而且,这些辛勤地飞翔的翅膀是劳动的翅膀,都是喜爱泥土、喜爱花的翅膀。

在春天,人也会生长起翅膀来,虽然人的翅膀是无形的,但这些无形的翅膀飞得更快,更高,飞得更远,更美。

……这是一首春天的赞歌,劳动的赞歌。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春天的翅膀、劳动的翅膀,为世界带来了生机,带来了美丽。

这短短的小诗,具有一种自然的美。

然而,人也会生长起翅膀来的。

那么人的翅膀是什么呢?人的翅膀为什么能飞得更快、更高、更远、更美呢?这是诗人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非常深邃丰富。

不仅有着哲理,也有着诗的灵韵,令人喜爱,耐人咀爵。

孤独的沉思柯蓝一让落叶飘向昨天,让流水去歌唱明天,我把今天留给自己。

因为我离不开我沉重的影子……此刻,我的思绪是屹立的大山,是移不动的大树。

那城市穿梭来往的人群和车辆,是流水吗?那缤纷的色彩,青春的欢笑,都成了落叶,铺在一条通往昔日的小径上。

我并不认识这追随我长长的影子(人们说它就是属于我的影子),它为什么不离我而去?二黄土高原上的冷月,是我心中一个不醒的梦。

大江大河中的水浪,是我日夜吟唱的歌。

从大漠吹过的风,是我追踪的足迹。

在起伏不停的茫茫林海,有我永不宁静的心灵……既然我把一切都交给你,连同我的生命和眼泪,那么,凡是有天有地,有水有木的地方便有我。

既然我把一切都交给你,连同我的记忆和追求,那么,凡是有哭有笑、有爱有恨的地方,便有我。

于是,我既存在又不存在。

既然,既然我作了这样的选择,那我将连我的影子,也不留给这个世界。

不增加这个世界的沉重。

这是一首很有理趣的散文诗。

诗人通过对影子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对孤独、对欢乐、对生命的短暂发出的深思和反省。

诗人借喻了大自然的一切形象,也借喻了城市风光的一切形象,表达出诗人又欢乐、又痛苦的沉思,也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依恋和无奈。

它紧帖生活,富有情趣,对生活与生命都有较深层次的探索。

为什么我的影子不离我而去?为什么我既存在又不存在?为什么我将连我的影子也不留给这个世界?都是值得深深回味,引人深思的。

留在大海的脚印张岐我喜欢在海滩潮印上漫步,赤着脚丫,谛听微波舐岸的声韵。

那声韵是迷人的歌曲。

我就是听着这摇蓝曲长大的。

我一边走,一边听。

有时听醉了,就收住脚步。

我的脚丫在湿漉漉的潮印上留下一行行痕迹,潮水冲上来,一个个给抹平了。

我继续走,继续留下脚印。

我的脚印是写给大海的情书呀,那字里行间注满了我对大海的眷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