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及反思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选种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到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思考密度在生活中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新课教学:一、密度与温度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龙卷风的视频引入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在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有关。
接着,可以进行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深入探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一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气球的变化,实验二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风车,观察在不同温度下风车的转动情况。
通过实验的结论,让学生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会变小。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密度与物质鉴别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到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然后,教师可以给出几个不同物质的密度,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水的反常膨胀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验引入水的反常膨胀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到4℃水的密度最大。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避免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脱节。
七、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讨论来交流和分享,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八、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堂测试等。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风是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冷空气则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的。
气体受温度影响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则影响较小。
提问:当气温在0℃以下时,湖面结成冰,行人可以在上面行走,那么湖底是否还有鱼存活?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看到冰面下水中嬉戏的鱼。
演示实验三: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的《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的计算,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讲解: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密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4. 应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为什么气泡会浮在水面上等。
六、活动重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密度的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密度现象,比如食品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等,下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
我选择了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作为实例,这个实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直观地展示密度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初中物理_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理解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1、掌握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2、会用密度的知识来鉴别物质。
【学习难点】认识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并会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
课前预习学案自学课本第120—123页看看能不能完成下列问题:预习内容:1.请说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水的反常膨胀规律是什么?3.知道物质的密度,在生活中有何应用?预习检测:1、在课本上的实验中,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根据公式ρ=mv可以知道,在受热膨胀后,气体的密度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
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显著,所以气体的受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一般固体、液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
3、当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降低,水的密度变小,体积;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体积;人们把水的这种特性叫做。
4、利用这一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要准确的鉴别物质,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5、密度的应用:(1)利用公式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2)利用公式求质量。
(3)利用公式求体积。
预习反思: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有什么疑问?课内探究学案一、自主合作,重点突破(一)密度与温度:演示课本实验6.4–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风的形成原因是:1、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升高时,体积,密度;降低时,体积,密度。
2、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思考: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3.水的反常膨胀: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密度;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密度。
初中物理_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2.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学会运用密度知识来初步鉴别物质。
3. 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尤其明显。
2.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密度作为物质的重要性质,在社会生活中有着许多重要的应用,诸如各种与密度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和与密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不仅深化了前面所学的密度概念及其测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力学知识奠定一些基础,因此“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和“密度与物质鉴别..”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及突破措施:教学难点: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探究学习中,再现生活现象或观察实验进行分析推理便可得出大多数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水的反常膨胀现象而“水的反常膨胀”这一自然现象生活中不常见,很难在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学生易受热胀冷缩的习惯思维影响而将理论和实际脱节,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提升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不失时机地渗透一些物理科学方法,因此“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器材选择:教学方法将以实验探究法为主,并辅以观察、谈话、讨论、展示法。
教学器材除了投影仪,将主要准备如下实验仪器:多媒体课件;锥形瓶,气球,冷水,热水,水槽;纸风车,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水,食用油。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及其计算公式2. 密度的影响因素3. 密度的测量与实验4.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密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因素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密度的特性。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密度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基本含义。
3. 分析影响密度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密度变化的原因。
4. 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
5.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讲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冰块、木材等,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的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加深对密度特性的理解。
3. 问题解决:提出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货量与密度的关系,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密度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密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提出的创新观点。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1. 引言社会生活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所经历的各种互动和交往,而密度则是描述群体中人数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人们的社会生活在不同的密度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将密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1.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密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3.密度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4.密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以及学生参与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2.通过实地考察城市的密度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数据并分析,体验密度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3.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和思考密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归纳总结。
4. 教学过程4.1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本节课开始时,先介绍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来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
例如,假设某个城市的陆地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00万人,学生需要计算该城市的人口密度。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以下公式:密度 = 人口数 / 面积学生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来计算人口密度,确保计算结果准确。
4.2 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在学生掌握了密度的计算方法后,介绍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可以通过授课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密度越大,社会生活的交往是否更加紧密?为什么?•密度越大,人们的个人空间是否受到影响?如何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3 密度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收集不同密度城市的数据,以了解密度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人教版
-密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设计、密度计测量、液体的浓度调配等。
-密度差异引起的分层现象在化工、环保等领域有重要意义。
6.密度与物质状态变化
-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会影响其密度。
-水为例,冰的密度小于水,水蒸气的密度更小。
7.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绝大多数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会减小。
5.请简述密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案:密度变化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程度,如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密度增大,影响水质。通过监测密度变化,可以及时了解环境状况,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表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2.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ρ =质量m /体积V。
3.密度与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同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恒定的,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5.环境意识:通过分析密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物质的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和体积的计算。此外,学生对物体的沉浮条件也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心,对实验操作和观察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善于合作和交流,而部分学生则较为内向,需要鼓励和引导。
-提供课堂练习册和作业本,以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辅助材料:
-准备与密度相关的图片,如不同密度的物质分层图、物体浮沉图等,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密度概念。
-制作或收集与密度相关的图表,如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图表、常见物质的密度表等,以便学生查阅和参考。
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将其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密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同时也会难点解释如何通过实验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测量密度的实验器材、图片和案例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先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我会带领孩子们进行实验,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测量物体的密度,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合作来解决一些与密度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让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通过一些课后作业来巩固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能够掌握密度的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与社会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密度的概念并将其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是一个重点。
密度是一个物理概念,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因此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密度的含义。
例如,我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密度的物体,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和比较,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密度的存在。
同时,我也会引导孩子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冰块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物体会在水中沉没等,让他们意识到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
-加强课后辅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提高其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获得收获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
3.理解密度与物质种类、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并能应用于解释生活现象;
5.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实践应用题:
-设计一道与生活相关的密度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背后的原理;
-鼓励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等。
3.探究性实验:
-布置一项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每一次教学活动。
本节课的主题是“密度与社会生活”,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密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幼儿体验到物理知识的乐趣。
活动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引发幼儿的兴趣,再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如何测量和计算密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不同密度的物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如冰块、石头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密度差异。
2. 密度概念的讲解:通过教具演示,简要讲解密度的概念,让幼儿初步认识密度。
3. 小组合作实验: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实验器材,让幼儿自行设计实验,验证不同物体的密度。
4. 实验结果分享:各小组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探讨密度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后实践: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找出密度不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如何测量和计算密度。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对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方面,部分幼儿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拓展延伸:让幼儿们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密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农业、医学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质量和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质量和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密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物理与社会联系的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兴趣,培养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密度概念与具体的社会生活现象相联系。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多媒体课件(包含密度应用实例图片、视频)•实物展示(如不同材质的杯子、金银首饰等)•相关阅读材料(如密度与建筑、交通、环保等领域的联系)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讲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进行分析。
•讨论交流法: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密度应用的见解,教师总结点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两个外观相似的杯子(材质不同),让学生猜测哪个更重。
通过称重验证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体积相同但重量不同,引出密度在材料选择中的重要性。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密度在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应用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主题。
新课教学1.密度与材料选择•讲解不同材料密度差异对产品质量、成本、性能的影响。
•实物展示:对比不同材质的杯子、金银首饰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密度差异。
2.密度与交通运输•分析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轻质材料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结构来优化密度分布以提高性能。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理解。
3.密度与环境保护•讨论垃圾密度对垃圾分类、处理及回收的影响。
•介绍密度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的应用。
4.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如桥梁建设中的材料选择、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等),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进行分析。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3. 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分析4.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解析5. 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密度概念及应用。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分析生活中的密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视频素材2. 实验器材:测量容器、液体、固体物品等3. 练习题及答案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4. 应用: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密度问题,如浮力、沉没等,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6.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和特性能够描述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密度定义的解释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密度概念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密度的存在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素材密度相关的科普视频或动画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反思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反思反思一: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反思好课是"磨"出来的1、"磨"教学设计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出来课程的初稿就像一个个菜品的拼盘,没有达到有机的融合,给人一种堆砌的感觉。
在教研员的帮助下,我适当调整了讲授顺序,力求每个环节连接紧密,过渡自然,主线明确,层次清楚。
2."磨"教学细节有一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通过细节的打磨,可以使自己的课更加完美。
通过教学语言的打磨,使我力争做到没有废话,讲话掷地有声,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实验的打磨,使我设计的小实验更加简单实用,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是我一直的求索;通过"实验操作单"的操作提示,使学生在实验时有所遵循,避免实验的盲目性;通过"问题"设计的打磨使课的设计更加有层次性,使学生根据问题的引导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3."磨"师生活动试讲的时候,我总是担心学生说不好,学生说一遍,我又说一遍,怕学生不明白。
当学生说的不对时,我就忙于纠正。
其实,这正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最好时机,应该用这样的语言进行引导"他(她)说的对不对?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通过持续的追问,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中纠正错误与不足,培养学生的交流评价能力。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他们才能有更大的提高。
4."磨"学生活动这部分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想通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密度"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更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总之,通过公开课的教学使我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体会到了准备过程的辛苦与劳累,但通过努力得到学生的认可,我的辛苦没有白费。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简单地计算物质的密度;2.了解物质的密度与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和工作应用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如船只平衡、工程建设、制作玻璃等。
三、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2.理解密度的计算方法和使用场景及其实用价值。
四、教学难点1.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2.理解密度与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例;2.现场演示;3.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教学内容1.密度的概念;2.密度的公式及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1.分组讨论,了解密度的概念;2.讲解密度的公式及计算方法;3.分组练习,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
这节课主要是介绍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不同物质的密度表。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组练习中都表现出了很好的交流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二节密度与船只平衡教学内容1.船只平衡的基本概念;2.船只载货时的平衡调整方法。
教学流程1.讲解船只平衡的基本概念;2.分组讨论,学生自己想出平衡调整方法;3.小组展示、讨论、总结。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密度与船只平衡的关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路。
分组讨论时,学生表现出很好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第三节密度与工程建设教学内容1.工程建设中对密度的要求;2.一些常见的工程材料的密度。
教学流程1.讲解工程建设中对密度的要求;2.介绍一些常见的工程材料的密度,如水泥、砖头等。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程建设中的底层规划、材料选择、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学生对工程材料的密度有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些材料的取舍、使用也更加理性。
第四节密度与制作玻璃教学内容1.玻璃的密度;2.玻璃的制作方法。
1.讲解玻璃的密度;2.观看视频,了解玻璃的制作方法。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关于玻璃的密度和制作方法的介绍,通过视频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玻璃制作的全过程。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密度定义: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
密度单位:kg/m³或g/cm³。
1.3 教学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冰块在水中漂浮,引入密度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如木块与铁块的密度比较。
第二章:密度的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密度的因素。
让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密度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影响密度的因素:温度、压力、物质的种类。
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密度减小;温度降低,密度增大。
压力变化对密度的影响:压力增大,密度增大;压力减小,密度减小。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口向,如热水与冷水的密度比较。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压力变化对密度的影口向,如压缩空气的气球与未压缩的气球的密度比较。
第三章:密度的测量与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密度计测量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2 教学内容密度计的使用方法:将密度计放入物体中,读取液面高度的变化。
密度计算方法:根据密度计的读数和物体的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密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第四章: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分析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密度在工业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铸造、合金的制备。
密度在环境中的应用:如水体的污染监测、地下水资源的探测。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业中的应用,如铁水浇铸成铁器的原理。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环境中的应用,如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检测方法。
第五章:密度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手写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手写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3.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如“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密度和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等等。
2.讲解。
(1)密度的概念。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并举例说明,比如水的密度是1g/cm³。
(2)密度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公式展示密度的计算方法,即密度=质量/体积。
并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密度。
(3)密度的影响因素。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物质的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
并通过实验展示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密度变化。
3.练习。
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密度的计算方法。
4.应用。
(1)密度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在工程中的应用,比如建筑材料的选择、船舶设计等。
(2)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汽车油箱的设计、水的密度对人体浮力的影响等。
5.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七、板书设计。
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计算方法。
密度的影响因素。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对密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了解了密度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的知识。
《密度社会生活》反思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反思《密度与社会生活》这一课讲完了,留给我的是许多思考。
一、我认为在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1、《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学设计,能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理念,“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
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农村扬场的视频,人们利用风力来扬场,对饱满的麦粒与瘪粒、草屑进行分拣。
其目的有两个:一个引入密度的应用,一个引入风的形成,进一步说明密度的应用。
2、根据我校一三五教学模式,在独学的设计中,让学生依据密度公式能够求出哪些物理量,自然与密度的应用联系起来。
思考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把它与所见、所闻联系起来。
介绍商业中鉴别牛奶、酒的浓度用到了密度知识;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的问题用到了密度知识;工业生产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同样用到了密度知识。
可见密度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加深学生对密度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实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热爱自然。
达到了物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及学以致用的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我认为这节课里,课堂教学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其一:课堂上发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够熟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设计的问题较多,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显得有些仓促,这也是我今后课改中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其二: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课下作业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还有由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不足,加之操作不规范,课下完成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有时还会出现错误。
所以在以后我会更加重视这一点,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一种新方法的实施,绝不会一帆风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摸索、完善,力争走出一条自己的教学成功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与反思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能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通过学习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学习体会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物理的兴趣.【过程与方法】1.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2.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鉴别物质 .【难点】水的反常膨胀及盐水选种.知识点一密度与温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0-121,完成以下问题:1.物体通常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大.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2.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水的这种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密度最大.【合作探究】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答:放在冷藏室的气球变小了,放在炉火旁的气球变大了.(热胀冷缩)2.按图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是什么推动了风车?答: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将会变小.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推动风车转动.3.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答: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想一想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里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常生活用水,有时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水遵循“热胀冷缩”规律吗?1 m3的水凝结成冰后的体积多大?(冰的密度为0.9×103kg/ m3)1 m3的水的质量为m=1.0×103kg/ m3×1 m3 = 1 000 kg;1 m3的水凝结成冰后的体积为V=mρ=1 000 kg / 0.9×103kg/ m3≈ 1.1 m3.4.由此得出一定质量的水结冰后体积有何变化?答:一定质量的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事实明,4 ℃的水密度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密度都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启发:水的反常膨胀对冬季水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呢?在严寒的冬天,河面封冻,较深的河底却能保持4 ℃的水温,鱼儿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教师点拨】1.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2.一般来说,同种质温度越高密度越小,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是水比较特殊.知识点二密度与物质鉴别【合作探究】你知道密度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1.利用密度鉴别戒指、矿石等物质.2.(1)扬场分拣饱满的麦粒、草屑.(2盐水选种.(原理:利用密度不同,饱满的种子密度较大,会下沉,不饱满的种子密度较小,会悬浮或者漂起来)3.鉴别牛奶的密度、酒浓度.4.产品包装中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5.空心类问题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和求算空心部分体积两种情况.判断空心还是实心,可选用比较密度、比较体积、比较质量的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求算空心部分体积时则必须求材料的体积,即V空=V-V材.6.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答: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只要测出了戒指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7.如何测戒指的密度?答:测戒指的密度时,可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例题1.某运动员获得了一枚金牌,拿回家后,为了鉴别金牌是否是纯金制成的,他测出了金牌的质量为12.5 g,体积为0.75 cm3,问金牌是否是纯金制成的?(金的密度见密度表)解:金的密度为ρ金=19.3g/cm3.金牌的质量为m金=12.5g,体积为V金=0.75 cm3,所以ρ=m金V金=12.5 g0.75 cm3=16.67g/cm3<ρ金.所以不是纯金制成的.2.体积是50 cm3的铝球,它的质量是54g,问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ρ铝=2.7×103kg/ m3) 解:铝的密度ρ铝=2.7×103kg/m3=2.7g/cm3,如果是实心的,则m铝=ρ铝V铝=2.7g/cm3×50 cm3=135 g > 54 g,所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V空=m铝-mρ铝=135 g-54 g2.7g/cm3=30 cm3.【教师点拨】1.从密度表可知,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例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体,它们的密度都0.8×103kg/ m3.通过对两者气味的判断,在知道密度的基础上可以鉴别出酒精和煤油.可见,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需要多种方法并用.2.计算密度鉴别物质利用密度公式ρ=mV测算出物质的密度,查找密度表,看跟何种物质的密度相等,便可知道物体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跟进训练】(山东烟台中考)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C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密度与温度(1) m一定时,温度越高,ρ越小.(2)风的形成(3)水:4 ℃时的水的密度最大(4)0 ℃~4 ℃的水反常膨胀2.密度与物质鉴别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范文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范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从人口密度到物质密度,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
而在教学中,密度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
特别是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教学中,密度更是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存在。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需要依据密度的概念,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
对于社会生活的教学,我们需要结合社会现象,将密度概念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下面是一个关于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的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深入理解密度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3.了解高度地区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二、教学过程1.授课环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他们对密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老师可以引入实例,讲解密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比如人口密度与城市规划、物质密度与物流管理等。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密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比如,通过观察不同人口密度的城市的变化,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规划,从而理解密度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又比如,在物流环节中,学生们可以进行物品搬运实验,了解密度对物流的重要性,让他们掌握密度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讨论环节在讨论环节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和讨论密度在现实社会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如何避免由于高密度造成的交通拥堵、绿化不足等问题;在物流管理中,如何提高集装箱的装载率,减少运输物流的成本等。
三、教学评价对于教学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考察生们对密度概念的掌握程度、对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表现、讨论环节的表现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教学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1课时新授课累计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难点】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教学资源】教师: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
学生: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学习过程】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
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内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用水,有刊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
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学生议论纷纷。
启发: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活动二:独立思考-学生猜想-组内讨论-汇报交流生D: 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生F:生活中的风就是从个入析答。
103㎏/m3。
通过对两者气味的判断,在知道密度的基础上可以鉴别出酒精和煤油。
可见,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三、密度与社会生活多媒体播放浮选煤尘、盐水选种及各种密度应用的录师:我们前边了解了有关密度的一些知识和自然现象,实际上密度知识就在我们周围,我们经常能用到它。
想一想:生活中都有哪些密度的应用?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密度的理解更加完善。
学利已的变小,体积也变小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密度大的物体含物质多.密度小的物体体积小.将一个物体放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其密度不同.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师:小组反馈矫正师:请同学们小结本节内容(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小结)合括力,同时深所知的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体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并且确保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效性。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保持:1.多媒体课件突出了新课程理念,有效发挥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例如:气球实验、风能利用、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等特色创设,增强了教学直观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个视频资料的使用,增加了课堂容量,开拓了学生视野。
2.各种现象的分析注重了学生的思维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现象、规律的分析整合中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3.密度应用的创设过程,尤其是物质的鉴别内容,考虑了学生动手技能的训练,尽可能创设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从感性入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在整堂课中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动手操作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最后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附件1:1、阅读教材及查阅其他资料,列举密度在生产、生活及工业上的应用(包括从书中获得的,也包括查阅其他资料获得的)。
可见密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密度会,温度降低时,密度会3、风的形成即是因为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从而形成风。
4、在0-4℃时,水的体积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随温度的降低而,这叫做水的反膨胀现象。
高于4℃时,水的体积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随温度的降低而,故时水的密度最大,以此温度升温、降温,水的密度都要减小。
5、密度与气味、颜色、透明度、硬度一样,也是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可以用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来物质。
附件2:合作探究:知识探究:(一)1.密度与温度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图片:龙卷风小结:实验说明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由于密度,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2、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
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内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用水,有刊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
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为什么4℃时水的密度最大?解释。
2、水的反常膨胀对冬季水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呢?附件三:趣谈水的几个物理特性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上,有70%的地方由液态水覆盖着,可以说地球是个名副其实的水球。
几乎所有的生命形式的主要构成成分都是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也不会有今天有滋有味的生活。
水有很多我们熟知的特性,如无色、无味、能溶解许多物质、在0℃时结冰、100℃时汽化、能吸收大量的热能、能形成晶莹的水珠等等。
虽然一般人对水都比较了解,但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即使是它那些熟知的特性也显得是如此地巧妙,因而让人类居住的这个神秘的星球有了无比丰富的生命与多姿多彩的生活。
一、水的溶解性与食味水比其他任何液体都能溶解更多的物质,这要得力于它独特的分子结构,特别是水分子的有极性。
我们都知道水的分子式是H2O。
水的分子结构非常简单,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呈一定对称性组成V字型分子。
这种结构导致水分子在氧的一边出现微弱的负电,而在氢的一边形成微弱正电,所以水分子很容易相互形成立体的连接,也使它很容易与其他物质的原子因电荷的吸引而相互接合,因而使水有很强的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
比如当我们将盐(NaCl)加到水中时,水分子的有极性使它与盐分子间形成微弱结合,使得晶体盐粒均匀分散到水中。
正是这一特性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美味,我们每一天都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各种水溶液,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水的这种强溶解性,使得动物体内的水溶液携带着各种所需要的物质在体内循环,从而也为生命的代谢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水的密度与地球生命在地球环境条件下,水是已知惟一三态共存的自然物质。
水的不同状态对应分子的不同排列形式,在固体状态下分子呈高度有序态存在。
大多数物质在一定压力下,随着温度的下降,其密度会上升;而水却比较特殊,在温度大于4℃时,水是遵循这一规律的,包括从气态水到液态的过程。
但在低于4℃后,水的密度反而开始减小,即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水的这种固态密度大于液态密度的特性在自然界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在地球的大部分能结冰的地方,冬天来临时,水开始结冰,然后浮在水面上,这样将冰下方的液态水与冰上方的冷空气隔离开,从而阻止或是减缓了冰下液态水的固化,也保证了水中以液态水为生活条件的生命形式比如鱼类、水草等的存活。
当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上升的气温会熔化掉浮在水面上的冰,水又重新回到流动的液态。
试想一下,如果水没有这一特殊的物理性质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上面的水结冰后往下沉,涌上来的水又结成冰,如此反复,最终是一条河或整个湖都变成硕大的冰疙瘩,水中的生命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了。
果真如此,生命形式是否还这样丰富多彩也就很难说了。
三、水的表面张力与植物的吸水对液态的水来说,它的水分子由于有极性会处于一种半有序的状态,即水分子不断形成小团体同时这种连接又不断被打断,这是液态水有流动性的一个根本原因。
水分子之间的吸引使得水有一定的形状,如在重力场中水滴是上小下大的尖椭圆球体而不是散开的。
也正是水分子之间的这种内聚力使得水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形成了与水内部不一样的特征,即表层分子因所受内聚力不同而具有比内部水分子更高的势能,于是产生表面的收缩,在表层上形成一定的张力,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
比如我们常看见水面上有小昆虫站立,这时如果用一定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就会看到昆虫站立处的水表面就像有一层膜一样微微下凹。
而且水越纯净表面张力越大,实验中可以看到在很纯净的水面上,一个5分的硬币也不会下沉。
同样在水与容器的接触壁处,由于水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与容器的固体分子间的分子作用力的共同作用,水会沿壁上升或是下降一定的位置,这就是水的毛细现象。
对于植物的根脉来说水是浸润的,即水会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自动沿植物的毛细管或毛细缝上升,其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的宽度及水溶液本身所含物质以及地球的引力等因素相关。
对于大多数不足1米的植物而言,利用水的毛细现象吸收水分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如果在生活中水没有了这一特性,你桌上的水也就无法用布或纸吸干。
四、熨斗对水潜热的利用要升高水的温度需要加热,使1克水温度升高1℃所要的热能定义成1卡。
1克水从0℃上升到100℃所要热量是100卡,但要把100℃的这1克液态水变成100e的气体则要540卡的热量,而这期间水温度并没有上升,只是水的物理形态发生了变化。
可见水蒸气当中蕴藏着大量的潜热。
一旦水蒸气遇到冷物体就会液化,这一过程将快速地释放出潜热。
人们利用水的这一特性制成的蒸汽熨斗,可以利用热能将衣服熨成我们想要的形状。
当然,做饭时要小心,不要让水蒸气遇到你的冷手,否则蒸汽中放出的潜热将烫伤皮肤。
五、水的蒸发与凉爽的感觉除了前面提到的对液态水加热可使其汽化之外,实际上在其他任何温度下水都可以小规模地汽化,我们把这一现象叫水的蒸发,比如一年四季晒在外面的衣服都有可能晒干,这就是因为水的蒸发的缘故。
为什么在任意温度下水分子都能蒸发?因为从水分子的角度来说不是每一个分子在每一个时刻都有完全相同的能量,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具有相当大能量的分子比较容易挣脱其他水分子的束缚而离开群体。
从微观角度来说是少数的受束缚的水分子变成了可任意移动的水分子,从宏观角度来看就是液态水汽化了。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水是要吸热的。
炎热的夏天洒一点水在手臂上或是自己体内冒出一点汗水,感觉是如此凉快,就是因为水在蒸发过程中带走了人体体表的热量。
再加上水有强溶解其他物质和能流动的特点,所以再洗个澡会让人觉得身上又清洁又凉快。
当然还有很多更容易蒸发的液体,如酒精,但酒精比水更贵,对老百姓来说再没有比水更方便、更便宜的散热剂了。
六、水的比热与地球温度比热是指将1克物质每升高1所要的热量。
在一切固态和液态物质中,除氨之外,水有最大的比热,通俗地讲它能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改变不多,这就是夏天在水边感觉更凉快,冬天在水上感觉更加冷的原因。
在地球的海洋地区,由于水的调节,它的温度变化范围在-2℃到35℃之间,所以一般沿海地区都是冬不太冷,夏不太热,而在陆地干燥地区如沙漠里,其温度可以在-70e到57e之间变化,而在没有水的月球上其温度则可以在-155℃到135℃之间变化。
当气温下降时,水会因为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以增高周围环境温度;当气温升高时,水会吸收大量的热而减低周围环境温度的升幅,这就是水对地球气温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