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申海霞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4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真正从学生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和谐的课堂氛围要由我们老师来调控,所以要从老师开始做起。
1.把微笑、信任带进课堂。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面带笑容走进教室,让每个学生看到你眼中的爱,这就是和谐课堂的开始。
2.把鼓励、赞扬带进课堂。学生主体地位是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而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赞扬是最好的鼓励,在孩子们的发言中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有新意,有独特见解地及时给予赞许。这样做不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把尊重、民主带进课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会想说、想问、想创造。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1
教学成功之处:
1、以大家所熟知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作为“导入”,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也利于启发学生关注身边体现亲情的镜头。
2、教学过程按照我们读文的思维由“感知”而至“品味”,最后的“课堂延伸”,让学生有课堂再到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
3、教学之时,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必要时加以点拨、指导。以突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不足之处: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有些紧张。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新学年新学期伊始师生之间了解还不够,配合不够默契。
2、第一个班教学中对教学节奏掌控不够,一节的内容没完成,应该在以后的课堂上把握好时间,以保证一堂课的完整性。
《散步》教学反思 2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__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体会家庭、亲情、友情的含义,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好少年。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本单元的整体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以“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从这篇__中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圈点勾画,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交流,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感受一家人的互敬互爱,相体谅。
改变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需要创新。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已不再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去获取。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也就是说,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教学、改革教学,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在教学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重情感教育,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坚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必定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
二、提高课堂效率,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而能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到心中有学生;要精心施教,做到目中有学生。具体来说,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参与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全过程,又要成为授业的主动引导者、解惑的热心辅导者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积极营造者。只有积极引导、疏导、诱导学生去学习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学生才能最终把知识、技能、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三、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意识是行动的内驱力,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创新
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为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等。还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开放式思考问题,多角度立意,多方面选材,多形式表达,训练学生的
如何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如何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新课标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相互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听讲、主动探索、动手操作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创设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学习中,主动参与进来。在课堂中,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得学生充分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思考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加聪明,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去体验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在这样的充分体验中感知知识,对知识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再一次认知,只有在不断地思考中,才能产生思维的火花,碰撞出思考的成果。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真实问题的求知欲望。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才能对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真正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给每一个孩子搭建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这种积极参与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第三,尊重差异,为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看见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为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成长,达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可以降低要求和难度,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自己也能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探讨
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探讨
一、本文概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研学旅行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实现知行合一。然而,如何将研学旅行有效地课程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分析当前研学旅行课程化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以期为研学旅行的课程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研学旅行在素质教育中的普及与发展。
二、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推动。然而,在其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研学旅行的普及程度尚不均衡。虽然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积极尝试并推广研学旅行,但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限制,研学旅行的实施仍面临较大的困难。
研学旅行的内容和形式还有待丰富和完善。目前,部分研学旅行
活动过于注重观光和娱乐,而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同时,缺乏与学校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导致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研学旅行的组织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一些研学旅行活动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影响了学生的体验和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明确研学旅行的教育目标、内容和形式,确保其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加强研学旅行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效,进一步推动研学旅行在我国的发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三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科书第31~33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七的第4~7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中,虽然已经接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但那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联系实际的操作活动,学习一些测量计算知识,可以帮助学习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习体积的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习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前面所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应当让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来源,理解它的意义,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他们的空间观念。
学以致用心得体会和方法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精品
学以致用心得体会和方法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精品
有关学以致用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
由于学生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等背景不同,我们的任务也相当艰巨,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中考成绩。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提高。
一、观念方面。
本人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与时代步伐相一致。在当今素质教育浪潮席卷下,我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并且多次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都取得很好的成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除对自已严格要求外,还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此来培养班级的团结互助、合作学习的氛围。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向45分钟要质量。为了上好课,我从以下几点进
行准备:
⑴课前精心备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基本概念,每个实验现象和原理都
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把握重点与难点,全面掌握教材,明白教材中哪些资料要增加,哪些资料要设置悬念,前后知识在什么地方、如何衔接等。都要清楚明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了解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
有哪些困难,我们教师要采取什么样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这种学习困难的出现。
③思考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包括如
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实验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2024年《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_13
2024年《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2024年《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约953字)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3、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并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成功感。
4、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5、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我要求学生先用分部算式计算,并写清s侧=和s表=,以便学生分清自己每一个算式计算的是哪部分的面积。
6、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方面的练习题中,学生往往对题意理解不够,不知道是计算哪些部分的面积,通风管的材料,有不少学生加上两个底的面积。为了让学生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我提示学生在解决问题前,一定要弄清题意,并尽量回忆一上实物的结构,自己没有见过的,应通过日常应用知识来想一想、画一画,看看它应是个什么样了的,再作解答。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再集中讲一讲。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选复习计划范文7篇
精选复习计划范文7篇
复习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把《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作为出发点及归宿,以小学第十一、十二册课本为重点,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与培养;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及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处理好学与考的关系。坚决摒弃单一、机械的题海战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会考成绩。
二、复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方面
1、能利用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根据拼音正确地写出已学过的汉字。
2、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会规范地书写,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3、查字典,会运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熟练地查字。
4、辨别同音字、形近字,进一步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5、掌握小学阶段所学词语,理解词义,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6、进一步掌握部分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掌握已学的成语;积累一些常用的名句。
7、能够改写句子、修改病句、缩句和扩句;能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关联词。
8、进一步掌握学过的标点符号及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
(二)知识积累方面
1、积累歇后语、谚语、格言及优美的古诗文,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时,能恰当地引用,增强表达效果。
2、能背诵并默写课文精彩片段。
3、熟悉小学教材中出现的及相关联的文学常识。
(三)实践活动方面
1、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倾听,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能正确转述他人的话;学会表达与交流,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主体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主体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主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它是教育理论发展方向的重要一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主体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并且推动学术的发展。主体教学的实施,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主体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学以致用。主体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和能力发展,坚持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其次,主体教学要注重实践性。教育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能力。主体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性,把学习的内容贯穿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够获得实践经验,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第三,主体教学要突出导向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内容,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使学生从探索中学习,从失败中收获成功,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学习态度。
第四,主体教学要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主体教学不单单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整合,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成为思维发展水平更高的新一代。
第五,主体教学要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主动收集资料,加强自学能力。主体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探索,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主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实施主体教学,必须要突出学生主体性、注重实践性、突出导向性、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强调自主学习的原则。未来,主体教学将与更新的科技平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相结合,进一步改善学习教育事业,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
教学设计方案之教学思想
教学设计方案之教学思想
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业的评价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
思维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好坏。
9、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和价值。同时,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
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10、最后,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
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不同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反思
和调整研究策略,提高自己的研究效率和研究成果。总之,教与学是相互促进
的,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改写后的文章: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以致用,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例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提高研究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组织原则。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培养研究兴趣,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和创作的思路。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意义建构者。因此,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主体性,提高研究效果。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还应该是答疑者、辅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引导者等。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主动研究的积极性。
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在探究中、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术,将书本上的、教师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措施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措施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措施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38-01
新课改理念中提出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水平,教师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和最少的精力投入下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今后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践行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一、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原有的教学方式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当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并不理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不完善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认识新课改的理念,未能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是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方式,教师认为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理念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兴趣和主体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作为小学教师还未能充分认识新课改的理念,未能将新课改的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导致很多学校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方式不合理
小学数学教学在整个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导致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学习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数学的学习与其他科目不同,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字以及数学问题的学习经常会存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互动比较少。一是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学生根据这些理论知识进行练习,然后教师进行答案的讲解,这与新课改理念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相符,二是学生与学生间缺少交流互动,学生自己不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效果。另外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是脱节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效果,比如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但是教师仅仅是讲授理论知识,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仅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措施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使命。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
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和发展潜力。教师应该发挥学生
的主体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促进个性化、全面
的成长。
第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个体,具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允许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和创造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学生
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源泉,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背景、学
习经历、教育环境等。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挑战感、合
作精神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感,从而主动参与
学习。
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主体教育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
途径,如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等,为学生创
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学生作为学习
的主体,应该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并帮
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引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
教育是一种有力量的行为。它让人们得到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在整个教
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教育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教育不应该是单向的传授,而是应
该倡导“主体教育”,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本文将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发挥
学生的主体教育,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加主动、自主,并最终成为社会的积极力量。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潜能。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
自主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
自主学习,例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参
与各种课外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学习资源丰富。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书籍、音频、视频等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成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
新精神。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思维能力
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
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计划部署7篇
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计划部署7篇
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计划部署【篇1】
一、指导思想
努力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借“三城联创”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学校创建成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我校在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示范作用。
二、创建目标
以教育素质优良,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秩序优化,管理服务优质的“四优”标准“办人民满意学校”,争创市级文明单位。
三、创建工作计划
(一)高标准创建队伍,为创建文明单位提供组织保证。
1、抓好班子创建,发挥创建领导作用。
(1)加强思想作风创建。组织学校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坚持学以致用;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决策水平及执政执行能力。
(2)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创建。增强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效益。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学校干部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要以身作则,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开展教学研究,带头执行教学常规,带头实践个人奋斗目标。
2、建好教师队伍,打造一流名师。
(1)从政治上关心鼓励教师进步。以师德创建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师德教育,鼓励教师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多作贡献。
(2)积极培养名师。从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需要出发,坚持业务培训,制定《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培训学习,造就骨干、名师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坚持走出去学习,鼓励全体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是加强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我校星级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引领作用,开展专题讲座、课堂互动活动,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杨九学校黄辉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来说,一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学会了运用语言。而语言学习,还得看学生是否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是否成为了语言学习的主体。说到学习主体,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这就要看你的课堂是否充满兴趣,具有可学习性、参与性和意义性。让学生从喜欢你这个老师开始,爱上你的英语课堂。有了学生的喜欢,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就有了可能。本文就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谈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一、了解学生群体,整合课堂结构
要想让你所有的学生关注你的课堂,你必须让每位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都有他们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要面向全体,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的条件。
我在接手的一个新班的时候,对所有的学生都一无所知。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通过观察他们上课的态度,学习语言的基础,作业的完成情况来了解他们,我给每位学生都建立了档案成长袋。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给他们分成“优、中、后”三个组。在班上为他们每一个人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形成“优辅佐中,优帮助后”的课堂结构。这种不同的学习群体结构,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小组活动时的参与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为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打下
课堂结构基础。
二、激发动机和兴趣,创造教学氛围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我们从无数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的的兴趣时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际能力迅速提高。反之,没有兴趣,学习热情会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作为一堂以语言为交际的英语课,更应该生动而有趣,这样学生才有参与语言学习活动的自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会“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信息技术课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我认为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我们无时无刻地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作为教师,并不是让学生学会一种技巧、会模仿就可以了,而是要让他们在学完知识后,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做到以上这点,我认为下面两点尤为重要。
(一)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
教学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初中学生爱动手又具有个性,兴趣比较广泛。例如讲“Word文字处理”中的文本框、艺术字和背景时,引导学生为了感谢父母、老师、同学,任务要求是:设计贺片,送给他人,表明感恩之心;在讲表格时,学生可以利用它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等;在讲“Powerpoint”的动画效果时,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相册,利用“组织结构图”可以制作生物学科中的“食物链”或者是“家谱图”;在讲“Excel图表的生成”时,学生利用它对工作表中的数据生成图表,我就设计了一个工作簿,其中有多个工作表,表中的数据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的是“学生视力调查表”,有的是“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表”,有的是“个人一周消费情况”;还有学生关注的问题,有的是“2004年雅典奥运奖牌榜”,有的是“世界五大国在GDP等几方面的对比情况”,还有一个“问题描述”,其中没有直接给出工作表中的数据,而是纯文字性的语言描述,内容来源于数学课本,要求学生根据其中的描述首先生成工作表,然后再生成图表,类似这样的问题在中考时也出现了。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二)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的,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做为使用他的人才能想办法强化巩固知识,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这说明在计算机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例如:在介绍Powerpoint中的“超级链接”的使用方法时,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方法去实现很简单,但是如何实现类似于网页浏览那样,有去有回、任意跳转等问题,于是在设计这节课的练习时,我提出了一些任务,例如:每张幻灯片都有明显的“按钮”提示,可以实现“后退”、“前进”和“返回”,最后还要有“结束”按钮,使你的演示文稿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既练习了各种“超级链接”的使用方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同时拓展了所学知识,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练习就有了动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以致用”原则的指导下,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呢?
一、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首先从培养兴趣开始。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邮票设计》这一课的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邮票,那鲜艳的色彩、漂亮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动手设计邮票,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其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它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爱所学的知识,更爱教这门学科的老师,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
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要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使参与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参与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在学生动手设计邮票之前,要引导学生首先要考虑邮票的样式、构图、所表现的主题等方面的问题,然后再去尝试设计邮票,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邮票的票面构成,思考如何设计邮票等问题。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通过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性和动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经过独立思考是不行的;而问题提的好,这恰恰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二)参与实践。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的转变。
在学习邮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从开始对邮票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邮票,了解票面构成,从而去设计邮票,完成邮票的创作,正是体现了这一转变过程,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打下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