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照例:________(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文中“壮着胆子”表现了孙中山的________品质。

(3)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重音应该读在哪个词上?写出来。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________(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A.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B.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答案】(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解析】【分析】(1)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2)体会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

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a.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问教室里学习。

b.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c.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________课文 ________舞 ________热闹(2)选段中a、b、c三个画线句子分别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读。

A.自豪 B.平静 C.欢快(3)这一段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________的两个情景。

A. 安静时和热闹时B. 上课时和下课后(4)比一比,填一填。

①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②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第②句与第①句相比,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5)大青树下的小学和你的学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你说说不一样的地方。

【答案】(1)朗读;跳;看(2)B;A;C(3)B(4)我喜欢第②句。

因为第②句通过描写树枝、鸟儿、蝴蝶的状态,具体地写出了窗外安静的场景。

(5)不一样。

①这是一所多民族小学。

②这所学校在山上。

③上课是敲古老的铜钟。

【解析】【分析】(1)本题对课文内容的考查,仔细阅读,找出正确答案。

(2)本题对句子朗读语气的考查,第一个句子是陈述句,朗读时用平静的语气,第二个句子是感叹句,朗读时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句子描写的场景十分欢快活跃,自然要用欢快的语调。

(3)本题是对课文内容的考查,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这一段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上课时和下课后的两个情景。

(4)本题是对语言表达的考查,第一句简单概括窗外安静的特点,而并不具体,第二句则通过几方面来表现如何安静,表述上更加详细具体。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哪(né)吒闹海东海龙王父子称霸(bà)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qián kūn)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搅,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

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

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

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

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白龙。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

①依仗权势,欺压别人,成为一方霸主。

________②形容做了许多坏事情。

________③形容波浪极大。

_______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这句话是三太子在和哪吒商量应该怎么定罪。

②哪吒用两件法宝“乾坤圈”和“风火轮”惩(chéng)治了夜叉和三太子。

③哪吒是想治一治作恶多端的东海龙王父子,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④东海龙王的儿子三太子原来是条小黑龙。

(3)读完短文,你对题目“哪吒闹海”中的“闹海”的理解是()A. 在海里打闹B. 在海里闹事C. 在海里比武D. 制服海里的霸王(4)哪吒是《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

我国还有一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它的作者是________(A.吴承恩 B.罗贯中 C.曹雪芹),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从文段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填在括号里。

________孔雀舞 ________跤 ________游戏(2)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把需要重读的词语找出来,并写在横线上。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①强调民族多:________②强调一起学习:________(3)文段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上课时和________的情景。

(4)用横线画出文段中描写窗外很安静的句子。

(5)读了文段,我仿佛看到了边疆小学的学生________仿佛听到了边疆小学的学生________。

【答案】(1)跳;摔;做(2)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3)下课后(4)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5)认真学习的画面;玩耍时欢快的笑声【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动词+名词”,带着问题细读短文就能找到答案。

(2)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

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结合课文内容补写内容要符合原文特点。

除了注意所写的内容,还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使上下文之间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简洁没有错别字。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节选)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________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________的山葡萄,________的榛子,________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________药材。

(1)按课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________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________的山葡萄,________的榛子,________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________药材。

(2)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了小兴安岭是一座________,因为________。

【答案】(1)苍翠;飞舞;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2)巨大的宝库;它有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文内容,写出对应的词语即可,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填空。

故答案为:(1)苍翠;飞舞;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2)巨大的宝库;它有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练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填空。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

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节选自吴然的《珍珠泉》)(1)短文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你喜欢吗?请选择一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阅读下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回答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1)文中“________”一词概括说明了海水颜色多,请找出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

(2)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了海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事物。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底珊瑚的________。

【答案】(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深;浅;高;低(3)珊瑚;海参;大龙虾(4)比喻;排比;样子多【解析】【分析】(1)文中海水颜色多的词语是“五光十色”,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2)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如文中出现的“深”和“浅”以及“高”和“低”;(3)本题为阅读理解题,文中描写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等三种动物;(4)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2)深;浅;高;低(3)珊瑚;海参;大龙虾(4)比喻;排比;样子多【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文中内容、反义词、修辞方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课外阅读。

困境即是机遇一天,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

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天亮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叫声给吵醒。

神啊!祈求您,不要让鸡在天亮时叫了!”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跑到湖边找到大象,看到大象正在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钻进我的耳朵里,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

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神并无法帮助所有人。

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叫时,就当作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对我还算是有些益处。

”于是,狮子向大象走了过去。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答案。

的确________(dídì)尽管________(jǐn jìn)(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狮子的烦恼是________ ,大象的烦恼是________ ,那么你的烦恼是________。

②狮子对自己的烦恼是这样想的:________ ,你对你自己的烦恼应该这样想:________。

(3)狮子回头会对大象说什么呢?(4)你身边的人是否有烦恼?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呢?举一例子。

【答案】(1)dí;jǐn(2)每天天亮的时候,总是会被鸡叫声给吵醒;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作业多;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课内阅读。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么处理那点儿奶酪渣的?请你在选文中写出相关句子。

(2)为什么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3)你喜欢蚂蚁队长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课内赏析阁。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写出选段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

(2)“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写出了________,也衬托出了________。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________和________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________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________。

A.鱼和水各占一半 B.因为海水多,鱼也多 C.鱼非常多(4)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请抄写下来。

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数量(3)比喻;排比;四;C(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种类和数量多。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排比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四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数量。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下面是故事的结尾部分,请读一读,做一做。

①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了一根够长的绳子。

”②胡萝卜先生就这样一直走,他的胡子一直长,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不再发疯一样长了。

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了许多用处,已经不是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膀上。

胡萝卜先生开始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镜。

③眼镜店的白菜小姐是个非常机灵的女孩,她一边给胡萝卜先生戴上眼镜,一边说:“如果你怕不小心把眼镜摔了,那么就在眼镜框上系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上。

”白莱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那根胡子系住了眼镜。

④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子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拉住了眼镜。

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是的,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是太棒了,大家都这么说。

(1)先预测,再总结。

①读了第①段,我预测后面的情节是:________②读了第②段,我预测后面的情节是:________总结以上两次预测,对照作家的原文,我发现:________(2)大家为什么都说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太棒了?【答案】(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长长的,胡子还会有其他用处。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虽然不是那么长了,但也还会有用处。

;略(2)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帮助了许多人,还帮助了自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围绕中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长长的,胡子还会有其他用处。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虽然不是那么长了,但也还会有用处。

;略(2)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帮助了许多人,还帮助了自己。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读文段,做练习。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样处置掉下来的奶酪渣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答案】(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2)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3)喜欢。

蚂蚁队长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力其他的蚂蚁。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2)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3)喜欢。

蚂蚁队长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力其他的蚂蚁。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奔跑的春天四月的小雨浙淅沥沥打湿了梦的衣裳,眷便来了,脚步轻盈,身姿曼妙。

春,活泼得像个孩子,红扑着脸蛋在淡绿的田野奔跑,牵着小伙伴的手,像风筝的另一端,翻飞着五颜六色的梦。

卷起裤腿迈进春的云雾缭绕。

露水湿漉漉的,湿了鞋帮,湿了脚丫,滋润了一深一浅的歪歪扭扭的脚印。

同学们的笑声一串双一串,像风中摇曳的铃铛。

四月的绿色仿拂春的裙裾,在淡淡暖风中轻轻摆东,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

柳絮飘然是她的柔发,丝丝缕缕;野地钱绿是她的衣裳,单单薄薄。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她头发的颜色像胡萝卜一样,两条梳得硬邦邦的小辫子直挺挺地竖着。

她的鼻子长得就像一个小土豆,上边布满了雀斑。

鼻子下边长着一张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

她的连衣裙也相当怪,那是XXX自己缝的。

原来想做成蓝色的,可是XXX不够,XXX不得不在这儿缝一块红布,那儿缝一块红布。

她的又细又长的腿上穿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

她穿一双黑色的鞋,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

这双鞋还是她爸爸在非洲给她买的,当时考虑到她的脚还要长大,而XXX一直穿到现在,别的鞋都不爱穿。

选自《长袜子皮皮》)1)选文共有________句话,第________句话描写了人物的头发,第________句话描写了人物的鼻子,第________句话描写了“她”穿的袜子。

2)选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A.动作和语言。

B.外貌和衣着。

3)读了《长袜子皮皮》这本书,我知道“她”就是________(填人名)。

答案】(1)八;一;二;六2)B3)皮皮解析】【阐发】(1)考查这篇漫笔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按句号数一数即可。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考核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八、一、二、六;(2)B;(3)皮皮点评】(1)此题考核对漫笔中句子的把握能力。

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课内阅读。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不一样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木偶探海记刘征木偶想测量大海的深浅,他到海上考察了一番后,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向听众介绍他探海的观感:“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

我在海上________几千里地,海水只能________我的脚面。

我________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________我的后肩。

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轻轻飞溅……”话没说完,全场乱起来了:老蚌(bàng)掩着嘴唇哧哧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

木偶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听讲,乱吵乱闹?难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难道我的见解是主观臆(yì)造?”怎么才能跟木偶说得清楚呢?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测量”的“测”是________结构,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

“考察”的“察”是_______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入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

沾湿走了没过躺我在海上________几千里地,海水只能________我的脚面。

我________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________我的后肩。

(3)画线句“这是不可靠的传言”中“这”指的是________。

(4)文中的木偶的性格特点是()A. 自信、有质疑精神,但过于浮浅B. 认真、仔细,但看不起别人C. 严谨、自信,但脾气暴躁(5)寓言结尾说木偶“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呢?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 过于自信是不足取的,要虚心听取有经验的人的意见C. 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到D. 个人的力量有限,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答案】(1)左中右;C;cè;上下;宀;11(2)走了;没过;躺;沾湿(3)海很深(4)A(5)C【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重点段落品析。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1)找出小男孩说的话。

(2)在文中的括号中加上标点符号。

(3)这段话写了胡萝卜先生做的好事是:【答案】(1)“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2)“ ,。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剪了一段当风筝线,帮助小男孩放风筝。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2)“ ,。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剪了一段当风筝线,帮助小男孩放风筝。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课内阅读。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

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

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课外阅读。

芦苇地下和田边的草丛,是萤火虫的“发祥地”。

它们一个个从草丛中飞起来,忽明忽暗的一点点白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在那里移动。

最有趣的是这些白光()乱窜,()也有一些追逐的形迹:有时一个飞在前面,亮了起来,另一个就会向它一直赶去,但前面一个突然隐没了,或者飞到水面上,与水中的星光混杂了,或者飞入芦苇或稻田里,给那些枝叶遮住了,于是追逐者失去了目标,就迟疑地转换方向飞去,有时反给别的萤火虫作为目标了。

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1)在文中的()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描写萤火虫最有趣的句子。

(3)你认为把萤火虫比作“天上的繁星”恰当吗?为什么?。

(4)短文主要写萤火虫________的景象。

【答案】(1)虽然、但(2)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3)恰当。

它们也有忽明忽暗,一闪一闪的特点。

(4)在夜间飞舞、追逐【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虽然……但……”。

(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句习惯。

能够准确的理解句意。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积累知识。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等呀,等呀,闷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小熊一起床就感觉到很凉快。

小熊出生不久,还没有见过秋天呢。

听妈妈说秋天来了,它就高兴地对妈妈说:“我要出去找秋天。

”小熊离开家,前面有一片树林,它走到小树边问小树:“喂,小树,秋天在哪里?”小树没有回答,只是抖抖身体,让落叶在风中跳起舞来。

小熊又问树林边的高粱:“高粱,你快点告诉我秋天在哪里?”高粱没有回答,只是涨红了脸,低垂着头。

小熊问了许多人,可谁也没告诉它秋天在哪里,它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妈妈:“唉,想出去找秋天,可是谁也不告诉我秋天在哪里。

”熊妈妈一听,和颜悦色地说:“我的小傻瓜,如果你再不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永远都找不到秋天!”小熊恍然大悟,连忙向外面跑去。

小熊来到草地上,看到一只蟋蟀,它彬彬有礼地问:“蟋蟀哥哥,你好,你能告诉我秋天在哪里吗?” 蟋蟀微笑着说:“秋天就在你身边啊!”说完,它在草地上为小熊唱起了歌,动听的歌声传到很远的地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①闷闷不乐:________②恍然大悟:________(2)小熊去找秋天,它问了许多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蟋蟀。

(3)小树和高粱为什么没有回答小熊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

①小熊不懂礼貌,小树和高粱不愿意帮助小熊。

②小树和高粱也不知道秋天在哪里。

③小树和高粱想让小熊自己去寻找秋天。

(4)请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

A. 秋天来了B. 小熊找秋天C. 小熊和妈妈【答案】(1)心里不快活。

;一下子明白过来。

(2)小树;高粱(3)①(4)B【解析】【分析】(1)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________和________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________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________。

A.鱼和水各占一半 B.因为海水多,鱼也多 C.鱼非常多(4)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请抄写下来。

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数量(3)比喻;排比;四;C(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种类和数量多。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排比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四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数量。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选文,做练习。

列那狐偷羊腿其实列那狐没走远,而是拣了一丛矮树躲了起来。

等天黑透了,才偷偷溜出来,踩着小碎步,挨近大灰狼家的门口,侧耳一听,全家都已睡得新声如雷。

列那狐屏息静气,悄没声儿地跳上屋顶,在挂羊腿的地方扒开茅草,解开吊绳,把羊腿提回了家。

(选自《列那狐的故事》,有删改)(1)根据提示理解加下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②列那狐拣了一丛矮树躲了起来。

(找近义词)拣:________②侧耳一听,全家都已睡得鼾声如雷。

(联系生活实际)鼾声如雷:________(2)找出描写列那狐偷羊腿动作的字词,写下来。

(3)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列那狐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答案】(1)挑(选)。

;打鼾的声音像打雷一样。

(2)跳;扒;解;提(3)列那狐是一只聪明又狡猾的狐狸。

【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有多种方法。

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②联系生活实际③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④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⑤拆拼词语,先把词语拆开,解释每部分我近义词的意思,再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语。

(2)此题较容易,带着问题细读语段就能找到答案。

(3)评价狐狸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狐狸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①挑(选)。

②打鼾的声音像打雷一样。

(2)跳;扒;解;提(3)列那狐是一只聪明又狡猾的狐狸。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用多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狐狸性格。

2.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甲)了金色的小喇叭。

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乙)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丙)树妈妈的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给文中甲、乙、丙三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填序号)A.飘到B.吹起C.穿上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2)根据文段的内容连一连。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②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______了,______成小木片,______成美丽的木地板,______在了阳台上。

③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交成了一棵树。

(1)把下列四个动词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填序号)①锯②拼③拆④铺(2)根据上文的内容填一填。

①上文的主要内容是椅子老了想休息,后来被做成了________。

②上文第③段中表现木地板心态的词语是________。

(3)“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了四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它体现了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B. 它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满足感C. 它表现了主人公不求上进,比较平庸【答案】(1)③;①;②;④(2)木地板;满意(3)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③;①;②;④(2)木地板、满意。

(3)C【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哪(né)吒闹海东海龙王父子称霸(bà)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船底鱼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鮣(yìn)。

鮣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

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

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鮣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尾巴,似海藻随海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1)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________ 短暂一一________ 附近——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良机:________ 周游:________(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4)鮣乘的“船”指的是________。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________。

(5)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________。

【答案】(1)后退;长久;遥远(2)很好的机会;到四周游玩(3)不仅;而且(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解析】【分析】(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前进——前;向前行进;向前发展进步。

短暂一一时间短;持续时间很有限的;转瞬即逝的。

附近——靠近,离某地不远的。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良机:很好的机会。

周游:到四周游玩。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仅……而且……”;(4)、(5)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鮣乘的“船”指的是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故答案为:(1)后退长久遥远(2)良机:很好的机会。

周游:到四周游玩。

(3)不仅……而且……(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课外阅读。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

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

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

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

()A. 身体小、飞得快、很美丽B. 身体小、飞得快、羽毛变化多C. 身体小、飞得远、很美丽(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是把。

()A. 拟人句;蜂鸟比作流星B. 比喻句;流星比作蜂鸟C. 比喻句;蜂鸟比作流星(3)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①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

()②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答案】(1)A(2)C(3)A;B【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把“蜂鸟”比作“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是比喻。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1)A;(2)C;(3)①A;②B【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找出来,并画上横线。

(2)这段话是对翠鸟的________描写,重点写了羽毛、________和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之情。

【答案】(1)彩色;翠绿;蓝色;红色(2)外形;翅膀;嘴(3)对翠鸟的喜爱【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彩色;翠绿;蓝色;红色(2)外形、翅膀、嘴(3)对翠鸟的喜爱【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4.先预测,然后再读作家的原文。

第二种结局狗跑啊,跑啊,它碰上了一个农民。

……我预测接下来情节是:________(写大概内容)我这样预测的理由是:________我再读作家的原文:“你往哪儿跑啊?”“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就到我家来吧,我正需要一只狗替我看守鸡舍。

”“我愿意去,但我得告诉您:我不会叫。

”“那更好。

会叫的狗会把贼吓跑的。

而你却不让他们听见,他们一靠近,你就叼住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行。

”狗说道。

就这样,不会叫的狗找到了一个工作,它戴着锁链,每天都能喝上一大碗浓汤。

对照作家的原文,我发现我的预测:________【答案】农民家里正好缺一个看家护院的狗,狗不太情愿的跟农民走了。

;农家院里都有狗看家,而狗真好碰上了一个家里没狗农民。

;与作家写的有一定的差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也就是故事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1)农民家里正好缺一个看家护院的狗,狗不太情愿的跟农民走了。

(2)农家院里都有狗看家,而狗真好碰上了一个家里没狗农民。

(3)与作家写的有一定的差距。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_____这是一只翠鸟_____哦____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____在捕鱼吃呢_____(1)给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母亲告诉我________这是一只翠鸟________哦_______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_______在捕鱼吃呢________(2)读选文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并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波浪线画出。

(3)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读读选文的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②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________从这些动作当中,我体会到________A.翠鸟是潜水高手。

B.翠鸟捕鱼时动作迅速。

C.翠鸟肚子饿得慌。

(4)通读选文,画线句子中“搭”的意思是________。

一个“搭”字使鸟儿有了灵性,从中我们感受到________A.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B.翠鸟通人性。

C.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5)请你写一句含有一连串动词的句子。

【答案】(1),;。

;,;,;。

(2)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一下子;没一会儿;冲、飞、衔、站、吞;B(4)乘,坐;A(5)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教在课桌上,准备上课。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5)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的运用。

故答案为:(1),。

,,。

(2)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一下子;没一会儿;冲、飞、衔、站、吞;B(4)乘,坐;A(5)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教在课桌上,准备上课。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5)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