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
言语交际及其案例分析
言语交际及其案例分析一、什么是言语交际说到言语交际,首先应该搞清楚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则是运用语言的行为,表现为一定的个性.同样一种语言,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总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就像下棋一样,对于双方而言,棋子是一样的,下棋的规则也是一样的,需要共同遵守的,但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行棋风格。
语言规则对于社会成员而言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使用则是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正是因为有相通的共同遵守的语言规则,语言才可能为人所理解,成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正是因为规则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就表现出个性差异。
所以,语言可以理解为一种交际表达的一种基本的规则,而言语则是对这种规则的运用。
言语交际与信息传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所谓言语交际就是以语言作为沟通工具进行的交际,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
言语交际是一种普遍而常见的社会行为,社会交往离不开言语交际。
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行为。
人们普遍认同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们需具备运用现代语言和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交流能力的涵义非常宽泛.交流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界定,即交流的顾客或对象(与谁交流)、交流的目的(为什么交流)、交流的方式(交流者介绍自我的方式等)、交流的手段(交流得以实现的手段).交流的能力包括:提供书面陈述的能力(如写信、写报告、写文章),提供口头陈述的能力(如打电话、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提供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议的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谈判能力,与顾客、学生等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联系和持续地保持联系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言语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
语言运用、言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相对于职业特地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而言,具有跨行业跨职业的特点,居于核心基础地位,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是把每一个人培养成现代职业人——能力人的保证。
浅谈心理学效应在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学效应在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以及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心理学效应在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心理学效应是指心理因素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产生的影响,包括心理学的认知、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心理效应。
本文将从心理学效应在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谈,并探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发。
认知心理学效应是指认知因素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产生的影响。
在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认知心理学效应主要体现在语言学习、记忆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
通过调动学生的认知心理学效应,可以提高幼师生在职业口语能力方面的表现。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从而提高他们在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学习效果。
四、实践案例在中国,有许多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学效应在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某中职学校通过设置多元化的口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职业口语能力方面的表现。
某中职学校积极倡导团队合作和社会支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结语通过上述浅谈可以看出,在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心理学效应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认知心理学效应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情感心理学效应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通过社会心理学效应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各中职学校和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并积极探索心理学效应在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师人才。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论语境可及-认知效果与双关话语解读
浅论语境可及\认知效果与双关话语解读摘要:在认知语用学框架内具体阐释以往双关认知语用解读研究中所无视的语境可及和认知效果这两个关键因素及其双关解读作用。
讨论指出,语境可及度是决定释话人语境假设调用的最主要因素。
双关话语的认知效果既包含命题性质的认知效果,也包含非命题性质的认知效果。
双关话语的最正确关联期待无法在单一解读中得到满足,而必须是由关联程度不一的双重解读联合完成。
关键词:双关;语境可及;认知效果;最正确关联;认知语用解读of context accessibility and cognitive effects i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puns’lin yuan-long(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putian university, putian, fujian351100, china)abstract: from the cognitive-pragmatic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ound context accessibility and features of cognitive effects, the two factors neglected in previous researches in puns’ cognitive-pragmatic interpretations, pointing out that context accessibility is a decisive factor for the selection of interpreters’ contextual assumptions. cognitive effects for puns consist of propositional effects and non-propositional effects. expectations for puns’ optimal relevance are sufficed not from a single interpretation, but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varying relevance in dual interpretations.key words: puns; context accessibility; cognitive effects; optimal relevance; cognitive-pragmatic interpretations在言语交际中,为了有效、含蓄、幽默地表达思想和感情,人们常用一个语词同时关顾两种不同的思想、概念,事物、情感等。
言语交际的心理效应
言语交际的心理效应言语交际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具有深远的心理效应。
本文将探讨言语交际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1. 情感表达言语交际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
通过言语传递情感,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加强彼此的关系。
例如,当我们向他人表达爱意、关心或道歉时,可以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友谊和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2. 信息传递言语交际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
有效地传递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要和意图,从而增进沟通和合作。
通过清晰、准确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可以减少误解和歧义,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3. 对认知的影响言语交际对人们的认知过程也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交流和思考,人们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言语交际使人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从而促进思考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
同时,言语交际还可以改变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塑造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4. 社交影响言语交际对社交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交流和表达意见,人们可以建立和扩大社交网络,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言语交际也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5. 心理健康言语交际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倾诉和分享,人们可以释放压力、获得情感支持,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安慰。
言语交际还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结言语交际的心理效应是多方面的,它既能够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影响人们的认知,也能够影响社交关系和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言语交际的重要性,通过改善沟通技巧和处理方式,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心理效应。
浅谈心理学效应在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学效应在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师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任务。
而幼师在教学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中职幼师生口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缓慢等。
如何通过心理学效应来改变这种情况,提高中职幼师生的职业口语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实施职业口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心理学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学效应在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提升幼师生口语表达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所达到的目的和意义,它是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领域,幼师生的口语能力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心理学效应在中职幼师生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师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有助于指导教师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口语教学工作。
研究还可以为提升幼师生口语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口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通过对心理学效应在职业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可以为职业口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促进幼师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研究心理学效应在中职幼师生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将进行文献综述,主要是对相关心理学效应在教育领域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心理学效应在口语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我们将设计实地观察和实地调研,以了解中职幼师生在口语能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视角下的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转喻研究
doi:10.3969/ji.ssn.2095-5642.2019.06.092
中 图 分 类 号 :H31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5642(2019)06-0092-06
自从 Searle提出“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SpeechAct)[1]的概念以来,它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 题 ,有 关 间 接 言 语 行 为 的 生 成 与 理 解 的 问 题 引 起 了 语 言 学 家 的 广 泛 关 注 。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人 们 越 来 越 发 现 传统的语用学理论难以对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做出系统全面的解释。因此,相关 学 者 以 认 知 语 言 学 新 的 研 究视角去研究它。基于此,本文选择结合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和事件域认知模型理 论 的 优 势 去 分 析 和 研 究 指 令类间接言语行为。
一 、理 论 基 础
Panther&Thornburg提 出 的 言 语 行 为 转 喻 理 论 (Speech ActMetonymyTheory)[2],首 次 从 认 知 和 语 用双重角度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并 且 提 出 了“行 为 场 景”(TheActionScenario)的 概 念。 每 一 个 言 语 行 为 实 际 上 都 是 一 个 有 结 构 的 脚 本 ,每 一 脚 本 由 三 个 部 分 组 成 :前 段 、核 心 段 或 者 结 果 段 、后 段 。 我 们 可 以 通 过脚本内任何一个部分去指代或者激活整个言语行为事件。但是它对于语言现象的分析只是在单一层面上 进行的,没有充分考虑其范围、背景和多层次性等各方面因素。除此之外,该理 论 还 缺 乏 对 于 一 些 语 用 参 数 的考虑,于是我们选择了一种更加科学、具有更大解释 力 的 认 知 模 式 即 王 寅 的 事 件 域 认 知 模 型(Event-domainCognitiveModel)[3]来弥补 Panther&Thornburg提出 的 言 语 行 为 转 喻 理 论 的 不 足,并 将 两 者 相 结 合 取长补短分析指令类言语行为。
基于交际视角的话语—语言运用评价
基于交际视角的话语—语言运用评价作者:周慧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04期朱光潜先生有一篇《咬文嚼字》,撰写于1943年,后收入1946年出版的《谈文学》论文集。
文章对“你这”“你是”“你有”的辨析和对“推敲”的推敲等都有很精妙的新见解,提出“在文学,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1]等观点也都令人信服。
这篇文章选入了人教版和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
虽然从所举例子、所作分析及相关具体表述来看,这篇文章的期待读者应为文学创作者和欣赏者,应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但一般语文学习者也能从中获益匪浅。
而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更应该重视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相随而变,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因此,对朱光潜先生关于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相关评述,笔者认为有必要遵照朱先生的思路,再次咬文嚼字。
《史记》李广射虎原文为“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王若虚认为“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朱先生对《史记》原文的评价是“这本是一段好文章”,对王若虚的改文评价为“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朱先生认为《史记》原文比王若虚改文“好”。
何谓“好”呢?一定要有标准。
根据朱先生对贾岛的推敲的论述“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问题不在于‘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意境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好的或者说妥当的文字应当能恰当地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且要与作品整体相协调。
边际效应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启示
边际效应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启示一、边际效应与口语教学安东尼·罗宾说过:人的潜能如同一座待开发的金矿,隐藏无比,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的金矿。
作为执教者,我们是开拓者,每个同学的潜能需要我们老师去挖掘,让每个同学敢想、敢说、敢做,感到自己在集体中有用武之地,促进同学制造力的发挥。
可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很多东西被老师太过重视了,甚至是强化了,就像边际效应理论中说的,物以稀为贵,越多的越没感觉,越少的越是〔珍惜〕。
而现实中的教育却使得不同的同学变得越来越相同,静默的同学变得越来越多。
老师竭力加大对每一短临时刻的消费,好像每一片刻的消费都是物有所用、物有所值,好像通过一种更细致、更大量的内心支配,就能靠近一个使人保持最高速和最大效率的抱负极限。
由于这种追求口语教学中的边际效应在不知不觉中诞生,需要关注的大多数人或事就被老师忽视了。
二、口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牛津教材难度和〔学校〕生接受力量的反差牛津学校的教学大纲指出,学校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同学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同学打好语音、语调基础,使同学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力量。
语言交际是最基本形式,是面对面的口语实践活动。
但是对相当一部分缺乏语言学习环境、英语基础又较薄弱的同学来说,大量消失的英语单词、交际〔话题〕、语法学问等等使得他们在英语课上根本不能进入角色,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每天又不断更新内容,旧学问没稳固,新学问更是雾里看花。
口语交际,在他们眼里就是水中月、镜中花,遥不行及。
于是,英语课堂中,同学不是不想协作,而是协作不了,时间久了,使得许多同学只好安于现状,渐渐变成了静默的羔羊,使他们谈英色变,根本不用说在课堂上开口沟通了。
于是英语课就成了第五个馒头,成了累赘。
2、英语教学手段和最终效果的冲突性首先,英语的多媒体的教学,带来了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同学因此获得充分的美感。
然而,教学实践发觉,同学喜爱多媒体上课,但最终教学效果不抱负。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下的商业言语沟通策略分析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下的商业言语沟通策略分析商业从业者需要在顾客面前树立亲和且值得信任的形象,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借助于有效的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手段,其采用的策略除了常见的非言语策略如环境、服饰、仪态等,还有言语策略。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销售人员与顾客的言语沟通例子,得出销售人员需要运用恰当的言语沟通策略达到三个目的:让人信任、讨人喜欢及获得同情,从而树立良好的印象。
标签:印象管理商业言语沟通策略一、印象管理定义及其内容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又叫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最早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戈夫曼(1959)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戏剧论”,他认为,社会交往就像戏剧“舞台”,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交往与活动,就像演员在一个社会大舞台上表演,要获得好的自我呈现,就需要竭力维持一种与当前社会情境(角色)相一致的形象,以此赢得他人好的评价。
目前,印象管理常用于面试、绩效评估、组织公民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实际上,印象管理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它是人际沟通过程中重要的技巧和艺术,商家在与顾客的商业沟通活动中,同样需要通过实施印象管理,有效控制顾客,使其对商家及所销售的产品产生良好的印象。
二、商业沟通活动中的印象管理行为商业沟通活动主要围绕顾客进行,企业组织或商业从业者需要通过策略性的“自我展示”(Strategic self-presentations)[1](P75)传递大量的信息,不断地刺激顾客,使其有一个理想状态的印象形成。
顾客会对所接收到的所有信息有一个整体的知觉,包括对商业环境、商业从业者、产品的知觉,还有对商业从业者与顾客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的感知,以及对商业行为的原因的推理、判断和理解。
在这些知觉的基础上,顾客形成了自己对企业组织或商业从业者的认知或印象,进而影响最终的消费行为。
这个“自我展示”可以通过非言语和言语的方式来达到。
人际沟通中的心理学效应研究现状分析
人际沟通中的心理学效应研究现状分析人际沟通中的心理学效应研究现状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非语言沟通效应:非语言沟通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
研究表明,非语言沟通可以传达大量的信息,对交流双方的情绪、意图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不同非语言信号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如微笑、眼神接触等。
社会认知效应:社会认知效应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进行的认知加工和判断。
其中一种重要效应是“第一印象效应”,即人们在初次接触时对他人形成的评价和印象。
研究发现,第一印象往往会对后续交流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亲和效应:亲和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好感和倾向性。
研究表明,亲和效应在人际沟通中起到重要作用,会影响人们的态度、情感和行为。
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亲和效应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语言效应:语言是人际沟通中最基本的工具,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词汇使用会对沟通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影响听众的理解和解释,同时也会影响说话者的意图和表达效果。
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语言效应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
社交媒体效应: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使用会对人们的社交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如自我展示、社交比较等效应。
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社交媒体对人际沟通质量和效果的影响。
言语识别在新交际模式下发展的思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于跨平台、跨设备的无缝交流需求越来越高。言语识别技 术能够实现不同平台、不同设备之间的语音识别和转换,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个性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言语识别技术也在向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 用户语音数据的深度学习和分析,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语音识别和转换,提高人机交互的 效率和用户体验。
技术挑战
01
语音识别技术
在嘈杂环境下,语音识别技术可能受到干扰,导致识别率下降。此外,
对于不同口音、语速和音调的语音,识别技术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02 03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新交际模式下的言语识别需要更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包括语义理 解、情感分析、意图识别等方面。这些技术还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以 提高识别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融合的言语识别技术
随着语音、图像、文本等多种媒介的融合,多模态融合的言语识别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视频通话中,同时 捕捉语音、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用户的意图和情感。
实时高效的言语识别技术
随着实时通信需求的增加,言语识别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优化算法和硬件资源利用, 提高处理速度和效率将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数据安全保障
由于言语识别技术需要依赖于大量的数据训练和优化,因此如何确保数据的安 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破坏,也是言语识别技术在新交际模式中需 要关注的问题。
商业机遇与市场前景
商业机遇
随着新交际模式的不断发展,言语识别技术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机遇。 例如,智能客服、智能家居、智能教育等领域都可以应用言语识别技术,提高用 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随着语音数据的广泛应用,隐私保护 问题逐渐凸显。未来的研究将关注如 何在收集、存储和使用语音数据的过 程中保护用户隐私。
ChatGPT技术中用户语义理解与对话效果评估指标分析与实现方法
ChatGPT技术中用户语义理解与对话效果评估指标分析与实现方法ChatGPT是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它在对话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为了提高ChatGPT的对话效果,我们需要对用户语义理解和对话效果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从评估指标的角度出发,分析ChatGPT技术中用户语义理解与对话效果的评估指标,并介绍实现这些指标的方法。
一、用户语义理解评估指标分析1. 语义准确性语义准确性是评估ChatGPT对用户输入语义理解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模型生成的回复与用户意图的匹配程度来衡量语义准确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计算生成回复与用户意图的相似度分数,如余弦相似度或BLEU分数。
2. 上下文一致性ChatGPT在对话中需要维持上下文的一致性,以确保对话的连贯性。
上下文一致性评估指标可以通过计算生成回复与上一轮对话内容的相关性来衡量。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词向量模型计算生成回复与上一轮对话内容的相似度,或者使用注意力机制来衡量生成回复与对话历史的关联程度。
二、对话效果评估指标分析1. 多样性对话系统的回复应该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以避免模型产生过于机械化的回复。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生成回复的多样性指标来评估对话效果,如计算生成回复的熵值或多样性得分。
2. 意思连贯性对话系统的回复应该具有连贯的意思,以确保对话的通顺性。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生成回复的连贯性指标来评估对话效果,如计算生成回复的语法得分或连贯性得分。
三、实现方法1. 数据集构建为了评估ChatGPT的语义理解和对话效果,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包含用户输入、模型生成回复和参考回复的对话数据集。
可以通过人工标注或自动抽取的方式构建数据集。
确保数据集中包含各种类型的对话情境和语义表达。
2. 评估指标计算在数据集构建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之前提到的评估指标来计算ChatGPT的语义理解和对话效果。
根据具体的评估指标,可以使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如计算相似度分数、熵值、语法得分等。
言语交际及其案例分析
言语交际及其案例分析一、什么是言语交际说到言语交际,首先应该搞清楚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则是运用语言的行为,表现为一定的个性。
同样一种语言,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总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就像下棋一样,对于双方而言,棋子是一样的,下棋的规则也是一样的,需要共同遵守的,但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行棋风格。
语言规则对于社会成员而言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使用则是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正是因为有相通的共同遵守的语言规则,语言才可能为人所理解,成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正是因为规则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就表现出个性差异。
所以,语言可以理解为一种交际表达的一种基本的规则,而言语则是对这种规则的运用。
言语交际与信息传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所谓言语交际就是以语言作为沟通工具进行的交际,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
言语交际是一种普遍而常见的社会行为,社会交往离不开言语交际。
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行为。
人们普遍认同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人们需具备运用现代语言和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
交流能力的涵义非常宽泛。
交流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界定,即交流的顾客或对象(与谁交流)、交流的目的(为什么交流)、交流的方式(交流者介绍自我的方式等)、交流的手段(交流得以实现的手段)。
交流的能力包括:提供书面陈述的能力(如写信、写报告、写文章),提供口头陈述的能力(如打电话、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提供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议的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谈判能力,与顾客、学生等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联系和持续地保持联系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言语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
语言运用、言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相对于职业特地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而言,具有跨行业跨职业的特点,居于核心基础地位,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是把每一个人培养成现代职业人——能力人的保证。
从关联理论看话语语境对词项语义认知的效应
从关联理论看话语语境对词项语义认知的效应话语语境对词项语义认知的效应,是探讨影响词汇语义理解的一个重要研究话题。
关联理论是目前用于解释语义理解过程中语境对词汇语义认知的效应的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关联理论相关的研究结论,以及它对词汇语义认知的贡献。
关联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语义理解是通过人在不同语境中积累的词语关联来实现的。
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网状的词语表,每个单词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有可能来自语言使用环境、潜意识或其他外部事件。
比如,当一个人提到“狗”一词时,他的大脑就会自动将“狗”与类似的词语联系起来,比如“爱”、“训练”、“散步”等。
这些关联会帮助理解者更清晰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意思。
研究发现,语境对词汇语义认知的效应是可以显著改善词汇理解的。
比如,一项研究表明,当使用者被提供一个简单的上下文时,他们更易于正确理解一个复杂概念性的词汇,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们。
另一项实验也发现,语境对词汇的深度代理意义的理解影响也很明显,比如使用者可以通过上下文快速正确地理解“自由”一词的意义。
关联理论也被认为是一种解释词语多义性的有效方式。
有研究表明,语义理解过程中,不同语境会激活不同的词汇意义。
即使在一个上下文中,不同的读者也可以按照自身的语言使用习惯和经验,选择不同的词汇意义来理解文本信息。
可以说,语境对理解多义性词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总之,通过结合语境和个人的语言习惯,关联理论可以有效地改善词汇语义的理解。
它既可以帮助理解者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意思,也可以解释词语多义性,让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语境更好地理解句子信息。
因此,关联理论在认知心理学和语言文字运用研究中一直备受重视,并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际认知效应的应用策略有哪些[大学生对中西方语言文化认知度及策略研究][修改版]
摘要:语言是重要的思维和交际工具;它既是一种文化载体,又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文化相互影响与转化。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大学生群体中的语言文化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其中因性别和地域的不同,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知状况也存在差异着。
本文主要从性别和地域两个角度进行阐述:性别角度主要分析了男女生在成语使用,观看电影以及对民族认同感方面的不同;地域角度主要分析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安排、接触西方文化的方式以及手机铃声的选取等方面的不同。
在分析以上差异的基础上,本文将从从提高电影质量、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加强课程改革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地域;性别;东西方语言文化;策略分析1.引言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也在这种密切的交流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大学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认知差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和地域也是两个主要因素。
为了探究性别和地域两个方面对大学生认知度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
调查方式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跟踪走访为辅,共发放调查问卷987份,其中回收903份,有效878份。
在被调查者中,34.1%为女生,65.9%为男生;29.3%为东部生源,70.7%为中西部生源。
问卷内容总体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认知情况,对西方语言文化了解的现状及西方语言文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性别和地域两方面的分析,本文得出了其对大学生在中西方文化认知方面的差异。
同时本文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此次调查对于全面分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对于如何提升传统文化修养、端正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等也有很大帮助。
2.性别差异影响文化认知2.1 成语典故受冷落,网络词汇受追捧。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得知,在聊天和使用中国历史典故和成语上来看,男女生经常使用频率都不太高,超过70%的女生在平时聊天中偶尔使用历史典故和成语,男生比例为50%。
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翻译过程研究
理想认知模式f I d e a l i z e d C o g n i t i v e M o d e 1 ) 由莱考夫于 1 9 8 7提出 , 他认 为理想 认知模 式是人类与外部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 是人认 知外 u i z d e Me n d o z a ( 2 0 0 5 , 2 0 0 6 ) 认为 期望效 用理论是经济学家在 解决 风险问题时经 常使 用的理论模 部世界 的方式 随着认知科学 的发展 R C M可进一步 区分为不 同表征层次 l e v e l s o f r e s e n t a t i o n ) 。首先 , 必 须 型假设 . 是不确定性经济学和信 息经济学的基础 不确定性是指一种 I 高层次认知模式 低层次认知模式指非类属 的具体 的语 义结 决策可能会 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果之一 的状况 概率 ( P ) 是指产生 区分低 、 其构建是在众 多低层 次 某种结果 的可能性 . 效应值 ( u) 是指一个决策产生 的各种 结果的平均 构 高层次认知模式都是些类属 的语义结构 , 张辉 , 2 0 0 7 ) 。 Ru i z d e Me n d o z a 值。 最大效应 即是在决策时 . 通 过比较效用和预期效用 , 进行 最大化选 认知模式基础上得 出的共同享有的结构(
M效应 , 即u ) = O , 最终导致了误译。 满各种模糊性特征的各种认 知思维方法 由于认识是在不同程度上反 的 C
映客观事物 . 使认知过程的思维反映形成层次性特征 . 也就是说 . 在各 种认 知思 维方法 中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 内隐的或显现的不 同层次 的各 种模糊性
3 . 翻译 过程 中影响决策的参数
本文立足 于理想认知模式理论 . 将经济学中最大效应理论 引入对过程的研究 . 分析 了语言 的模糊本质及制约翻译行 为的因素建构 了基于效应 决策模式的认知翻译模式 【 关键词 1 翻译过程 ; 理想认 知模 式; 最大期望效应
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研究_观点_现状与展望_蔡金亭
2010年第1期总第119期外语研究Fo reig n L anguag es Research2010,l1Serial l119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专栏[编者按]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应用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的结合便是这一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有鉴于此,5外语研究6编辑部邀请蔡金亭博士组了这个专栏,以反映国内部分学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关注。
本专栏分为前后两个相互照应的部分:前一部分的两篇论文分别是综述性和理论性的,后一部分的两篇论文则是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实证研究。
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研究:观点、现状与展望*蔡金亭朱立霞(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河南洛阳471003)摘要: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检验认知语言学理论。
本文评述了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习得的观点,从多义词、介词、短语动词、熟语的习得四方面梳理了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实证研究,并指出了今后该领域应重点努力的七个方面。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原型;概念隐喻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242(2010)01-0001-071.引言认知语言学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在国际和国内不断蓬勃发展,主要集中于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描述英语、汉语等具体语言。
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成熟,其研究成果不断地被应用到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中去,以解释和解决二语习得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检验认知语言学理论。
在国外这种趋势已初见端倪,例如:P tz,Niem eier& Dirven(2001a,b)主编了两卷本的5应用认知语言学6,Achard&Niemeier(2004)主编了5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6以及Robinson&Ellis (2008)主编了5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手册6,这些文集的出版标志着人们开始关注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的结合,并由此形成了二语和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社会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言语沟通与交流
社会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言语沟通与交流言语沟通与交流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言语沟通的机制、交流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言语沟通与交流的相关概念、认知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言语沟通的概念与认知过程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意思以及交流思想的过程。
在社会认知心理学中,言语沟通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涉及到多个认知过程。
首先,言语沟通需要产生和理解语言符号。
人们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也需要理解他人所表达的意思。
其次,言语沟通还涉及到意义的构建与解释。
人们在交流中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解释来理解对方的意图和信息。
最后,言语沟通还需要注意力、记忆和推理等认知过程的支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回应他人的话语。
二、交流效果的影响因素言语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语言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对交流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信息,从而提高交流效果。
其次,交流双方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也会影响交流效果。
如果双方的语言能力相近,理解和表达的难度就会降低,从而促进交流。
此外,交流双方的情感状态、态度和意图也会对交流效果产生影响。
如果交流双方情感和谐、态度积极,并且具有相似的意图,那么交流效果往往更好。
三、言语沟通中的误解与歧义言语沟通中常常会出现误解和歧义。
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本身的多义性和歧义性。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此外,人们对语言符号的理解也受到个体认知差异的影响。
不同的个体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框架和经验来解释语言符号,导致理解的差异。
因此,在言语沟通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语境的理解和信息的准确传递,以避免误解和歧义的产生。
四、社交媒体对言语沟通与交流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言语沟通与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社交媒体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平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交流。
认知语境下的言语交际
认知语境下的言语交际摘要:语境是促进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基础,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使用中所传达出的语义是不同的,换句话说,没有语境所支撑的言语交际是空洞的、也是无意义的。
言语交际不仅是话语信息的交互,更是思维认知的互动。
认知语境为交际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交际信息,用时也为交际思考指明了方向,为交际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言语交际;认知语境1.引言认知语境是认知语用学中的一大重要概念。
与传统语用学观不同,认知语境的主体对象是听话者,研究对象是说话者的话语信息,话语交际过程也主要为听话者是如何基于自己所已有的文化知识,根据说话者所表述的话语信息来推导出听话者所想要传达的语义内容。
相应地,究其本质言语交际过程就是认知推理的重要过程,而认知语境在该信息交互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1986年,Sperber和Wilson的著作《关联:交际与认知》的发展标志着认知语用学的诞生。
选择一个特定的语境是由相关性决定的,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传播者对世界的认知存在表达形式,这些表达形式包括认知环境①。
由此可见,信息交互过程的本质就是会话双方在头脑中对已有信息和新接收的信息作出认知取舍并进行整合加工,不断为听话者提供其想要的话语内容并以从听话者那里获取自己所需的话语信息,基于已有信息和新接收信息的相关文化知识来对话语内容进行不断假设与推理,进而推动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任何话语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①。
因此,言语交际过程就是认知加工和推理假设的重要过程。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会基于头脑中已有的话语信息、结合自身的身体经验来对外部环境信息进行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语境进而对新的话语信息进行判定、推理与假设,最终促进自己对新话语信息的理解。
此外,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不是在话语交际之前,而是在话语交际交互的过程中,随着话语交际的变化而不断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建构新的认知语境,进而促进交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因此,话语交际者在交际交往过程中应根据所处环境和所得话语信息来对自己的认知语境作出不断的调整,结合具体环境和头脑中已有的话语信息作出多重假设,最后根据自己所得的话语信息对自己原作的假设进行相应的取舍、调整甚至新建,最终对话语信息进行加工与整合来促进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 相 互指 称 , 者与 B r l 或 as o 出的长 期记 a u提 忆 中的 “ 受符 号 ” 对应 ;2 事 物 及 记忆 中 感 相 ()
程 , 按照如 下五个 步骤 完 成 :1 语 言通 过声 并 ()
① 吕叔 湘: 语文常谈》,北京 : 《 生活 ・读书 ・ 新知三联 书店,9 0年 , 1页。 18 第8
②
王寅: 认知语 言学之我见》 《 《 , 解放 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0 4 第5 , 3 ~ 6页。 ) 0年 2 期 第 1 3
尹丕安 , 李健 , 宏: 延 基于效应 决策模式 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
音 或文 字处理 进 入认 知 系 统 ; 2 语 言 ( 子 ) () 句
识首 先 来 自认 知语 言 学 的启 发 , 但他 更 侧重 研 究语 言 所 引起 的读 者 的各 种 感觉 和 动觉 反 映 , 或者说 读者 如何在 头脑 中模拟及 展示语 言所 激 发的 对 外界 、 自身 身体 以及 内省 的各 种 感 受 。 Gebr通 过 对语境 中语 言理 解 的三个 过 程 的 l eg n 假设 建 立 了他 的语 言 理解 体 验 观 。 袁 野 将这 ⑤
交际 的顺 利进 行 。交 际者 包 括 言者 和 听 者 , 他
式 的建构 过 程 , 辅 以示 例 说 明言 语交 际博 弈 并 时决策 理论 的应 用及 效果 。
一
们是言语 行为 的物质 载体 。言语 行为若 取得成 功 , 说 明听 者理 解 了言者 的意 图并做 出 了预 则 期 的反应 。人们 的 言语 活 动 千差 万别 、 错综 复
言语 交 际 者应 如何 建 构语 篇 , 使得 听 者可 以充
分理解 所述 语篇 的语义或 意 图 ; 在此基 础上 , 引 入经济 学 中不确定情 况下 的决策 理论来 分析该 问题 ; 后从 认 知 的不 同层 面 分析 理想 认 知模 最
能够顺利 进 行 , 达到 预 期 的 目的 。言语 交 际 活 动包 括很 多 要素 , 语行 为 的顺 利进 行离 不 开 言 每一种要 素 , 何一个环 节 出现 错误 , 会影 响 任 都
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
尹丕安 , 李 健, 延 宏
摘
要: 言语 交际的过程 涉及语 言、 心理、 认知、 文化等复杂 因素。早期 的研究主要从 言语 交际的原
则和意义角度入手 , 注重言语交际的跨 文化性 ; 近年 来研 究者将认知规律 、 社会学、 人类学及心理 学等 学
科 引入 言语 交 际的研 究 , 侧 重 于 言语 理 解 的 心 理 机 制 , 于言语 交 际过 程 的 本 质 及 有 效 减 少 交 际 失败 但 对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l 5 1 (0 0 0 — 0 4— 6 10 一 09 2 1 ) 1 0 8 0
基 金 项 目 : 西省 社科 基 金 项 目( 8 o 1 ; 西省 教 育厅 项 目( 8K 9 ) 陕 o Ll )陕 0 J O 4
作者简介 : 尹丕安 , 山东昌邑人 , 西安 理工大 学人 文与社会科 学学院 副教授 , 海外 国语 大学博士 上 生; 李健 , 陕西西安人 , 西安理工大学人 文与社会科 学学院讲师 ; 延宏 , 西绥德人 , 陕 西安理 工大学人 文与 社会科学学院讲 师( 陕西 西安 7 04 ) 10 8 。
言语交 际是对 语言 的具体运用 。在交 际过
家 对言 语交 际及理 解 的 分析人 手 提 出问题 , 即
程中, 交际 双方在传 递信息 时 , 总是 希望 能够理 想地表 达 出 自己的思 想 、 点和看 法 , 观 希望 交际
对象 能够 理 解 自己要 表 达 的真 实意 图 , 使交 际
的方式鲜有 涉及。基 于理 想认知模式理论 , 将经济学中最大效应理论引入言语 交际研 究, 是分析言语 交 际的本质及影响言语 交际因素和 实际交际博 弈时决策模式应用的一个全新 尝试。
关键词 : 言语 交 际 ; 想认 知模 式 ; 大 效 应模 式 理 最
中图 分 类 号 : 0 H
杂, 虽然 大 部分 言语 行 为能 及 时发 出并 取 得预 期 结果 , 也有 不少 言 语行 为在 交 际过 程 中不 但
、
认 知层 面 的语 言 理解
以言语意 义及意 图理解 为基础 的言语 交际 行 为与人 的思维 活动密 不可分 , 它们相 互作用 , 相互 影 响。不 同的听话 人对 同一言语 产生不 同 的理解 , 主要原 因是不 同的语 用 者具 备不 同的 认 知世界 的标准 。经验 的差别 , 年龄 的差别 , 知 识水 平 的差 别 , 会对 相 同 的言 语产 生不 同的 都 反应 。 因此 , ② 当今 语 言学 家普 遍认 为 , 语 言 对 理解 的描写必 须参 照人们 对客观 世界 的体验过
是被 中止 , 就是 受 到挫 折 。 吕叔湘 先 生 曾 如此
解释 : 语 言的确是 一种 奇 妙 的 、 通 广 大 的工 “ 神
具 , 又是一 种 不保 险 的工 具 。 听者 的 了解 和 可 言者 的 意思 不完 全相 符 , 至完 全不 相 符 的情 甚
形是常 常会发生 的 。 ① 文首 先从 认 知语 言 学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