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分析三:整体感知,理清论证过程
高三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感知.doc
【复习目标】1、明确山东卷该考点特点。
2、学会整体感知文本。
3、培养检索、细察的做题习惯。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活动一:研读《新坐标》专题十三名师导拨一点通:怎样整体阅读论述类文本小结阅读技巧:。
活动二:研读《新坐标》山东卷2011-2013,小结命题特点:活动三:列出下面文本思路结构,整体感知文本。
二、【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活动一、二、三。
三、【当堂检测】完成本节阅读训练(“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
”)答案1、 2、 3、四、【我的收获】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2020中考文学作品考点一 :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
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
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
突破方法
点拨角度
考点解说
考题示例
考点一: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点拨内容 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或叙事散文,通读全篇 后,能够概括全文内容或者根据情节发展或 记叙顺序按次序概括部分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 成下列表格。 3.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 4.请按照 XX 的顺序,概括 XX 所做的事。
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
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
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根据题目所示的
突破方法
点拨角度
突破方法
点拨内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理清 文章的结构层次。 2.按照情节发展划分区域,确定概括的范围。 3.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各部分内容,概 括的方法为:人+事+结果。(注意:概括时题 目已经明确以某人为陈述对象,直接填写主 要事件时,可以省略“人物”,格式为“事情 +结果”)
文学文本整体感知三步法
文学文本整体感知三步法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所占分值日益增大,而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又是最容易失分的试题,也是最具有区分度的试题。
根据本人数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体会,我觉得学生在这一部分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不能熟练掌握相关题型的答题规律,也有的是因为不能灵活机动地运用相关答题技巧,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答案不够准确或者答案不够全面。
而答案不准确或答案不全面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为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出现了偏差。
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很多同学拿到试题后总是匆匆忙忙把文本或试题大体浏览一遍就草率下笔答题,当涉及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又不得不回过头来再次看文章,像大海捞针一样盲目寻找。
由于对文本不熟悉,又由于考试时候紧张心理的影响,这样写下来的答案自然很不尽如人意,而且还可能耗去更多的时间。
假如在答题之前认真的将文本整体感知一遍,那情况会好得多。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比较准确地整体感知文本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同学们做了一定的探索。
下面就结合2007年高考中的一些文学类文本将我们探索的“文学类文本整体感知三步法”介绍如下:一、揣度题目内涵在实际训练中乃至高考中,很多同学们往往只把文章题目瞟过一眼,不作任何思考,这实际上就是对有效“信息资源”的忽视。
大家知道,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或接近于)这篇文章的“文眼”。
“文眼”即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
它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我们透过一些文章的题目,往往就能对整篇文章的主旨有个大概的了解。
如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看到题目,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这是对某个对象进行讴歌的文章,再结合文本,一下子就明了了,这篇文章原来在赞美大西北的人和物的顽强、坚韧以及大西北对人的磨练作用;再如江西卷《泰山很大》,结合题目我们可以想象,文章是否在赞美泰山的巍峨、高大呢?抑或还赞美其他什么震撼人们心灵的精神上的伟大气势等等;再如《湿湿的想念》,从题目的偏正结构就可以分析,文章可能是在想念某个人,而从“湿湿”二字,我们可以猜测这种想念一定是极为深情的、令人感动的甚至有些伤感的。
高考备考:信息类文本阅读-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过程
我还记得五十年代的美学讨论中攻击的靶子之一就是我的“唯心主义”的移情作用,现 在趁这次重新谈美的机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自我分析和检讨。我仍得坦白招认,我还 是相信移情作用和内摹仿的。这是事实俱在,不容一笔抹煞。我还想到在一八五九年左右 移情派祖师费肖尔的五卷本《美学》刚出版不久,马克思就在百忙中把它读完而且做了笔 记,足见马克思并没有把它一笔抹煞,最好进一步就这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再下结论。我凭 对个人经验的分析,认识到这问题毕竟很复杂。在审美活动中尽管我一向赞赏冷静旁观, 但有时还是一个分享者,例如我读《史记·刺客列传》叙述荆轲刺秦王那一段,到“图穷 而匕首见”时我真正为荆轲提心吊胆,接着到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时,我确实从自己的筋肉活动上体验到“持”和“揕”的紧张局面。以下一系列动作我 也都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紧张地用筋肉感觉到的。我特别爱欣赏这段文字,大 概这种强烈的筋肉感也起了作用,因此,我相信美感中有筋肉感这个重要因素。
如何分析论证结构?
分析论证结构
论述文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上述四种,分析时应首先找到论点 ,再辨明作者是如何论证论点、从哪些方面证明论点的,然 后考虑各段落、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若是分析局部多个段落或某一段落的论证结构,可以运用划 分段落间或段落中复句间的关系的方法,或抓住过渡段或过 渡句整理前后内容的的方法,来理清该局部语段的结构。
相反,也有人可以“007”(从0点到0点,每周工作7天)却不觉 得卷,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赛道,即使累也乐在其中。清楚知道 自己想要成为什么的人,盘算过需要为此付出多少努力之后,更能 做出自己的选择,而非随波逐流地内卷。
解读《课标》对议论文阅读要求: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
点。
2021/8/2
3
二、议论文考点
《课标》中关于议论文阅读要求: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发现观 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判断。”
2021/8/2
4
对议论文阅读要求的相对应理解: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论 述的问题,准确判断或概括文章的中 心论点。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3、理解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4、辨识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
考查点: 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
2021/8/2
8
1、C (共2分)
2021/8/2
9
2、在第②段结尾横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本段事 例和观点之间的联系。(3分)
考查点: 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 (写出本段的观点)
2021/8/2
10
他们 正因为
能以平和的心态,正视遭遇
的挫折与痛苦,不但没有被打倒,最终还
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创造出不朽传奇。
2021/8/2
11
3、简要分析文章第②—④段的论证过 程。(3分)
考查论证思路 第一步:概括三段的内容 第二步:分析三段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
2021/8/2
12
(首先,从正面)论述遭遇挫折时,没有 放大痛苦,坦然面对,最终为社会作出贡 献
(其次,)从反面论述遭遇挫折时,放大 痛苦,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
(然后,)论述平凡的人们坦然面对挫折 与痛苦,展现生命的坚强与美丽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021/8/2
13
第二篇:
远大理想成就人生辉 煌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全解全练第3部分第2节考点分析3:整体感知,理清论证过程
语文
首页
末页
2.下面不.能.证.明.“适时把自己‘归零’,体现了人生的大智 慧、大聪明和大能力”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李宁从体操队退役后,进入商业领域,创造了自己的商业 帝国。 B.史玉柱在巨人集团破产后,转战保健和游戏行业,再创商 业神话。
第三部分 议论文阅读
第二节 考点归纳及对点训练 考点分析三:整体感知,理清论证过程
语文
首页
末页
目录
01 考点突破 02 对点训练
语文
首页
末页
考点突破
点拨角度
点拨内容
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来进行论证的,理清 考点解说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也是重要考点之一。
1.简述全文的论证过程。 常见考题
2.简述某一段论证思路。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语文
首页
末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二者 不可偏废 。(3 分)
语文
首页
末页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 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这句话可以作为文章第 ②段的论据。 B.文章第①段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
语文
首页
末页
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 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 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 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 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语文
首页
1、整体感知读课文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读课文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知识文章】主题:深入阅读:整体感知读课文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时,整体感知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整体感知读,我们能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整体感知读,以便更好地梳理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 从整体到细节的感知在进行整体感知读时,我们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通过快速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课文的主题是什么,故事情节是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这样的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后续的深入阅读中更好地理解细节,并将其融会贯通。
2.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指定的课文,我们要在文章中多次提及整体感知读的过程,并按照整体感知读的方法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需要明确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通过整体感知读,我们可以迅速捕捉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以便后续更深入地探讨。
我们还要关注课文的细节内容,包括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的运用等。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感知,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课文,从而做到深度和广度兼具。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整体感知读的过程中,我对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整体感知读,我发现了课文中的一些细微之处,这让我对整个故事有了更加立体化的把握。
我也发现了课文中一些隐含的含义,这让我对课文的深层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总结整体感知读是深入阅读的起点,也是对课文中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的关键。
通过对指定的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做到有条不紊地展开后续的阅读和思考,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整体感知读和指定的课文,以确保主题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整体感知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重要步骤,但要想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需要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在深入阅读中,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地剖析课文,挖掘其中的细节和隐含含义,从而对课文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年中考语文 阅读指导之记叙文考点一 整体感知内容、分析结构层次、归纳文章中心
2022年语文中考阅读指导之考点一:整体感知内容、分析结构层次、归纳文章中心【知识网络】1感知内容。
在记叙文阅读理解中,“整体感知内容”指运用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写法,提取文段关键信息的能力。
这一考点一般包括:了解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提取总括全文内容的句子;理解标题的含义,寻找与标题相照应的句子;概括记叙文的主要情节、中心事件;辨识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辨识记叙文的主要人物,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筛选并提取文段的关键信息;感知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感情,筛选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等。
2分析结构。
文章的结构主要指各部分内容的组织、配合,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等。
记叙文阅读中,分析结构层次“考点”主要包括:分析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层次;解说层次划分的理由;编写文、段的结构提纲;找出能显示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表示过渡、照应的词语、句子、语段;分析句与句、段与段、部分与整体间的结构关系;排列文段句子的顺序;根据行文脉络,将打乱的语句、文段归位;寻找线索与伏笔等。
3归纳中心。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一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所运用的全部材料及其所表达的见解、主张、感受和思想倾向。
就记叙文而言,它的思想内容包括所写人物、所叙事件、所写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以及作者借以表达的对生活的见解和对所写人、事、物等所持的态度。
概括文章中心要整体把握,弄清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本质特征进行概括,不能以偏概全。
要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典型考题例析】例1(2022年湖北荆州市卷)阅读《汤姆的午餐》,请用一句话概述小说的高潮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上述试题属于“整体感知内容”考查的典型试题,命题者要求概述小说的高潮部分,属于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考查。
考向10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层次(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
考向10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层次考点解读考点剖析: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重点考向(一)论点概括概括论点、分论点1.论点统摄全文,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①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作者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②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判断句或祈使句)。
2.概括论点的方法:①看标题、开头(文首两段)、结尾、中间;②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③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并列式);④注意提示语(“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
(二)论证思路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
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1.并列式。
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强弱。
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2.对照式。
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准确性。
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配衬。
3.层进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深入,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分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
因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句子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
分析段落、句子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议论文阅读之整体感知与论点归纳
议论文阅读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将近65%的省市的考题都有议论文阅读,且命题呈以下趋势:1.从选材来看,“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的精神已逐渐得到落实。
从2015年的中考试题来看,课外议论文已经占95%以上,且选材很富有时代气息,多为当今热点话题。
2.阅读选文侧重于民族与个人修养的文章。
如2015年湖北黄石的《文明,与世界相拥》,湖南长沙的《谈潜沉》,山西的《人,要有五识》,以及湖北襄阳的《儒雅之风》,山东济宁的《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等。
2016年的考题内容可能会更关注当代学生的道德涵养方面。
3.侧重考查对议论文三要素的把握,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4.试题形式多样。
选择题逐渐减少,填空题、简答题等主观性题目成为主流题型,迁移性、开放性、学科综合类题目逐渐增多。
第29讲整体感知与论点归纳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找准文章论点。
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明确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能够根据需要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考点一:找准中心论点1.找准中心论点的方法(1)从内容上看,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且一般是正面的、积极的。
(2)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问句绝对不可能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有“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可见”“由此可见”等词句,结尾有“总之”“综上所述”等词句。
(3)从位置上看,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过渡句(段)、结尾等地方。
①研究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论点型,即题目本身就表明了中心论点;一类是论题型,即标题只表明论述的对象、范围或问题。
②研究开头。
议论文的开头有四种形式: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信息类文本阅读 理清论证结构,分析论证过程-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论证特点可以从论证思路(引论、本论、结论)、 层次结构(总 分、并列、层进、对照、破立等)、论证方法等方面来分析。
7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论证特点。材料二开篇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人认 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引起读者关注,激发读者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材料先解释“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然后通过一系列 的论证方法表明科幻小说自有其文学魅力,只是区别于传统的文学性, 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立再驳,让论证更加严密深入。材料综合运用 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将“文学性”比喻成“杂草”的比喻论证,让深奥 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俗化,便于理解;将“一般的小说”和“科幻小 说”进行对比的对比论证,突出了科幻小说的独特之处。多种论证方法 的使用,使论证更加透彻,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 答案:①以设问开端,引起关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材料一: 此1 前《三体》的热销,说明刘慈欣的
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对其的评价却颇 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2 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 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 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 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 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 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 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 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 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中剥离出来” 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
②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立再驳。 ③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三步五看帮你读懂议论文
“三步五看”帮你读懂议论文随着中考试题难度的加大,议论文阅读的得分率在逐年降低。
其实,议论文阅读并不难,下面,就用“三步五看”法教你如何读懂议论文。
一、整体感知,理解文意拿到一篇议论文,首先要通读全文,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看文章主要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作者对这个问题持什么观点。
二、理清思路,找准论点《中考说明》要求“理清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针对这些要求,可以通过“五看”来理清思路,找准中心论点,读懂议论文。
1、看题目议论文的题目一般分为两种类型:论题型,论点型。
论题型的题目是论述的问题、范围等,题目本身并没有明确表述出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主张。
如《谈骨气》、《小议“慎独”》(北京06年课标A卷)、《宽容与和谐》(北京06课标大纲卷)、《俯而学与仰而思》(北京09卷)。
阅读这类文章,要思考作者对这个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是什么。
比如《宽容与和谐》一文我们就可以问“宽容与和谐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弄懂了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论点型的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或论点的简意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已通过题目明白的表述出来了。
如《俭以养德》、《善于舍弃》(北京06课标B卷)、《创新不言败》(北京07卷)。
阅读这类文章,只要在文中找到和题目表意相同或相近的完整的句子,就找到中心论点了。
如《善于舍弃》的论点就是“我们要善于舍弃。
”2、看开头结尾议论文的开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开篇提出论点,如《谈骨气》,《创新不言败》,另一种是通过具体事例或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文章论点,如《小议“慎独”》,《宽容与和谐》。
议论文的结尾往往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或提出号召,或作总结。
当然,也有的文章把论点放在结尾。
3、看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论据去判定论点。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如《善于舍弃》一文,我们找到三个论据,分别是:为了生存,金雕舍弃一只幼鸟、东北狼舍弃被夹住的腿和阿西莫夫舍弃生物化学研究而成为科幻小说家的事例,三个论据共同证明了“我们要善于舍弃”的论点。
整体感知,筛选整合,准确表述——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解题思路
进行仔细检查 , 使答 案做 到简 洁、 明确 、 体 、 具 完整 , 符合题 目的要求。语句应通顺 , 不能有语病 、 错别 字
或超过字数等 。
手法 : 要 运 用 哪 种 表 达 方 式 , 叙 述 、 写 , 是 议 主 是 描 还
、
命题 材料。从 20 0 4年开 始 , 国有 多省 市 全
命题 , 高考试 卷显 现 出百 花齐 放 , 富多彩 的特 使 丰 点, 但在现代文大 阅读的材料 选用上 有其 突出 的特 点 :. 1选文多用当代 名家名篇 , 时代气息 浓厚 , 中 与 学生 的阅读主题联系起来 , 生容易入境 。如 ,04 考 20 年福建卷选用朱湘 的《 ,05年则 选用冯骥 才 的 书》 20 《 l 。2 选文多 为哲理性 强 的, E历》 . 文化 内涵 丰富 的
省市卷还把该题 的赋 分 由 1 8分提 高到 2 0至 2 分 7 不等 ( 湖南省卷 的大 阅读 为 2 ) . 7分 。2 强调 以整体
感知到局部理解。从命题设 计上 看 , 有一 题从整 都
体感知角度考 查。3开放性 的试题 增加 了。如 , . 辽
分析 的常用术语或 知识来组 织语 言 , 行表 述。千 进
美的享受 。如 , 冰心的《 日的春光》 一 和韩少功 的《 阳
台上的遗憾》 。
二、 题特点。1题型趋 稳定 , 调 主观 表述 。 命 . 强
从全 国各省市命题来 看 , 文学 作 品的现代 文大 阅读
一
般放在第五大题考查 , 出四个题 目, 总分为 1 分 。 8
前三题为简答题 , 要考生通过 筛选整 合文章 中 的有 关信息作答 , 四题为客观性 的多选题 , 第 综合考查 内 容、 表达技巧和语 言评价 鉴赏等 。但 部分省 份 的大 阅读则全都采用主观表述题 , 而且福建 、 重庆 等 8 个
初中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点训练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3分) A.网民对城市口号的反感和嘲讽,大多出于直 觉,这种直觉往往是准确的。 B.当前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的设想 ,充分表明这些城市的管理者的暴发户心态。 C.城市名头不是当政者所能策划的,它代表了 大多数民众对于该城市文化特色的认同,因而 是历史积淀下来的。
首页 末页
对点训练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 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 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 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 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 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 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 ,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
首页 末页
对点训练 人们会想起那里开放而包容的文化气象;说起 明清的苏杭,人们会想起那里通俗文化的繁盛 与隐逸文化气质。一座城市如果有自己鲜明的 文化个性,市民才可能共享一份独特的文化记 忆。一个简单道理,像“桂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城市名头,是历 史积淀下来的,而不是当政者策划的,它代表 了大多数民众对于该城市文化特色的认同。 ④分析那些著名城市的文化形态,我们会发现 除了物质文化,
首页 末页
对点训练 也就是说,雅典的存在,是通过个人对自由和 幸福的实现来完成的。当个人在为自己的目标 努力时,也在实现城市自身的价值,在这个意 义上,市民与城市实现了文化和记忆的共享。 ⑤近几十年来,中国有风格的城市文化大多都 消失了。表面上看,这是由于现代化的开放性 ,使城市和市民关系疏远了。但历史地看,还 是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整体缺失。而一个没有独 特价值观的城市,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文 化。在功利主义的气氛中要建设独特的城市文 化,几乎是一种奢谈。
首页
末页
对点训练 1.根据文本,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A.第④段列举伯里克利的语录是为了有力地阐明 著名城市的文化形态源于文化传统或宗教文化这 一观点。 B.作者认为,科学的城市宣传要合理依托历史积 淀,提炼并完善彰显城市内在精神的独特又鲜明 的城市文化。 C.当前中国城市要想建设有风格的城市文化,
第二节 考点例析及对点训练
考点分析三:整体感知,理清论证过程 考点突破 对点练
首页
末页
考点突破 点拨角度 点拨内容
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来进行论证的, 考点解说 理清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也是重要考点 之一。 常见考题 简述全文的论证过程。 2.简述某一段论证思路。
首页
末页
考点突破 点拨角度 点拨内容
1.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组成: 突破方法 引论 ( 提出问题 ) 、本论 ( 分析问题 ) 和 结论(解决问题)。 2. 辨识结构类型:并列式、层进式、 总分式(总分总;先总后分;先分后总 ) 3.理清论证层次,按照技巧解题: (1) 要点出全文 / 某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看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用什么 论证方法去论证什么观点;
首页 末页
对点训练 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文化所能做的,是城市制度 文化的建设,也就是建立一种市民可广泛参与 的制度文化,而不仅仅是提一些大而无当的口 号。文化彰显的是一个城市的内在精神,绝不 可能通过策划几个方案、空提几句口号,就可 以一蹴而就。只有当市民拥有了发自内心的自 豪和自信,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才开始有了雏 形。
首页 末页
对点训练 如建筑、服饰、饮食的不同外,更为深层的还 是城市所奉行的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这些文化 价值观有的源于文化传统,有的源于宗教文化 。比如伊朗首都德黑兰城市风貌展示的是伊斯 兰教的宗教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与欧洲信奉基 督教的一些城市,无论在物质文化或制度文化 层面,都会有巨大差异。再如雅典,之所以当 年能成为名城,是因为它充分承认了个人在城 邦中的价值。伯里克利有个语录:“要自由才 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
首页 末页
对点训练 很显然,一个城市要想变得有特色,不是靠多 喊两句惊人口号就能做到的。尤其180多个城 市都想建国际大都市,无异于痴人说梦,只能 表明当下很多城市管理者的暴发户心态。算算 美国如今有多少个城市能称得上国际大都市, 就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③城市和文化的关系不言而喻,非常古老。历 史上那些著名的城市,都有它们独特而鲜明的 文化形象。说起古罗马,人们会想起那里的竞 技场和帝国文化;说起盛唐长安,
首页 末页
对点训练 D.中国有风格的城市文化大多都于近几十年来 消失了,主要是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整体缺失。 (原文中并无此因果关系。)
首页
末页
对点训练 ★3.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本文作者的论述 思路。(4分) 首先,从网民对城市口号的反感嘲讽这一 社会现象谈起,引出下文对城市口号与城 市文化关系的探讨;接着,分析城市与文 化的关系,提出历史名城都有市民与城市 共享的独特的城市文化价值观;然后分析 中国有风格的城市文化消失的原因并提出 对策。(每层各两个要点)
首页 末页
对点训练 不仅要建设广泛参与的制度文化,唤起市民对城 市的认同感;还要建设市民与城市共享的社会价 值观,逐步形成城市独特的文化形态。 D.当前网民反感的我国某些城市口号,通常存在 着如下弊病:缺乏鲜明独特的个性;大而无当, 缺乏文化积淀;不能代表大多数民众对于该城市 文化特色的认同。 (伯里克利的语录是为了阐明城市的文化形 态源于个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实现。)
首页 末页
考点突破 点拨角度 点拨内容
(3) 用好连接词; (4) 答案要准确、简 突破方法 炼、通顺。 4.答题格式: 一般采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作者 为 了 证 明 „„ 观 点 , 首 先 „„ , 然 后„„,接着„„,最 后„„ 。” 直到把其中出现的论证方法都分析完, 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首页 末页
对点训练 城市口号与城市文化 ①“两个胖胖欢迎您”“一座叫春的城市 ”“××,精彩每一天”“没到过××,不了解 中国”……如今,往往是一个城市刚推出来一个 城市口号,立刻就被网民批判得体无完肤。 ②网民对城市口号的反感和嘲讽,虽多出于直觉 ,但不能不说这直觉是准确的。近日有关城市发 展的调查显示,有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 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为一举成名打 出雷人口号的城市更是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