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混合痔)诊疗方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便血,色鲜红,手纸带血、滴血、射血;脱垂,便后肿物脱出肛外,轻度可自行还纳,中度需用手托回或休息后复位,重度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脱出;肛门可伴坠胀、异物感、瘙痒、疼痛,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临床主要依靠症状、体征进行诊断,要点如下:(1)症状:出血、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体征: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周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

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肛管直肠指诊:I、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

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分会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年)。

1.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混合痔教学设计

混合痔教学设计

混合痔教学设计简介:混合痔是指同时存在内痔和外痔的一种病症。

它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疼痛、肿胀、出血和便血等症状。

混合痔的治疗通常采用保守疗法,如改善生活习惯、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为了帮助医学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教授混合痔相关知识,本文将介绍一种混合痔教学设计,旨在提供一种互动和实践结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混合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混合痔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2.掌握混合痔的临床表现和常见症状。

3.熟悉混合痔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方法。

4.了解混合痔的保守治疗和手术干预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一、理论知识教学:1.定义和病因:通过讲解PPT幻灯片,简洁明了地介绍混合痔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混合痔的临床表现和常见症状。

3.体格检查:模拟真实病例,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体格检查技巧的演练,培养学生辨别混合痔和其他痔疮类型的能力。

4.辅助检查:介绍混合痔的辅助检查方法,如直肠指检、肠镜检查和超声检查等,让学生了解其适应症和操作步骤。

5.治疗方法:讲解保守治疗和手术干预的原理、适应症和操作技巧,通过学习病例和视频片段,加深学生对治疗方法的理解。

二、实践技能培训:1.体验式学习:借助模拟器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混合痔的体格检查技术,培养其操作技能。

2.病例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真实临床病例,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3.现场观摩:组织学生到医院肛肠科或手术室观摩真实病例的体格检查和手术过程,增强学生对混合痔诊疗的实际感知。

教学评估:1.理论知识测验:通过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操作技能评估:通过模拟实践和观摩实际操作,评估学生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技术。

3.病例讨论评分:评估学生在病例讨论中的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西医诊疗优化方案师宗县中医医院外科2012年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一、病名中医病名:庤 ICD编码 BWG000西医病名:混合痔 ICD编码 90394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2012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2012

2012年重点优势病种痔(混合痔)优化诊疗方案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炎症、结缔组织增生、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

男女老幼皆可为患。

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中西医病名相同,但中医术语中痔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中医肛肠科所治疗的痔是狭义概念的痔疮。

现代观点认为痔是人的正常解剖结构,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正常肛垫发生出血、脱出或嵌顿等症状即称为痔病。

据此理论,内痔即肛垫的病理性肥大、下移,外痔则为肛门部位的皮肤皱襞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血栓瘀滞。

一、病名中医病名:痔(内痔、外痔、混合痔)ICD编码 BWG000 西医病名:内痔、外痔、混合痔 ICD编码 90394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内痔:直肠末端肛门齿线以上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又称"里痔"。

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主要临床表现是初发常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间歇性,每因饮酒、过劳、便秘或腹泻时使便血复发和加重,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贫血。

肛查见齿线上粘膜呈半球状隆起,色鲜红、暗红或灰白。

随着痔核增大,在排便时或咳嗽时可脱出肛外,若不及时回纳,可形成内痔嵌顿,并有分泌物溢出,肛门不适坠胀感,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规范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规范

手术方法:
(1)麻醉选择:一般采用局麻,必要时可采用腰俞 麻醉、腰麻等麻醉方法。 (2)操作方法:麻醉满意后,适当扩肛,指诊及肛 门镜全面检查肛门情况,根据痔体大小及分布合 理选择手术切口,弯钳提起外痔基底部,放射状 锐性分离外痔组织至齿线上0.5cm,做梭形切口, 大弯钳提起并钳夹对应部位内痔,7号线结扎内痔 组织。多个手术切口者需注意保留切口间的肛门 皮桥,修剪手术切口,结扎止血,油纱条纳肛, 加压包扎固定。
2.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五神汤加减, 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 生地黄、当归、栀子、黄芩、地榆炭、 槐花、甘草。
3.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 加减,生地黄、桃仁、红花、赤芍、 乳香、没药、当归梢、白芷、牛膝、 秦艽、苍术、甘草。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规范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 王永 2013.01.29
一、诊断---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
(1)症状: 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 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亦可 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 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 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 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 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②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 法。I、II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 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 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 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 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③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 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 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中医诊疗规范痔(混合痔)

中医诊疗规范痔(混合痔)

一、痔(混合痔)本病属中医学“内痔”、“外痔”、“内外痔”范畴。

乃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内伤或长期便秘、泻痢日久,妇女妊娠,以及风、燥、湿、热四气相合,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畅,经络交错,缩滞不散所致。

【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

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诊断要点】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在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粘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②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Ⅰ、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掊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

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③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④大便隐血试验:是排除全消化道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

⑤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手术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二)中药坐浴熏洗(三)辨证选择口服剂或中成药(四)中药外敷或中药纱条换药(五)中药塞药法(六)护理:辩证施护【辩证论治】1、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祛风,凉血止血。

1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痔(混合痔)诊疗方案D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②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Ⅰ、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

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③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④大便隐血试验:是排除全消化道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

⑤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二)证候诊断1.风热肠燥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手术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术1.适应症:非环状混合痔反复出血、脱垂、疼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2.术前准备(1)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乙肝五项、胸部X线片、肛门镜检查、心电图,。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教学提纲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教学提纲

2010年重点优势病种痔(混合痔)诊疗优化方案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炎症、结缔组织增生、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

男女老幼皆可为患。

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中西医病名相同,但中医术语中痔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中医肛肠科所治疗的痔是狭义概念的痔疮。

现代观点认为痔是人的正常解剖结构,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正常肛垫发生出血、脱出或嵌顿等症状即称为痔病。

据此理论,内痔即肛垫的病理性肥大、下移,外痔则为肛门部位的皮肤皱襞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血栓瘀滞。

一、病名中医病名:痔(内痔、外痔、混合痔)ICD编码 BWG000西医病名:内痔、外痔、混合痔 ICD编码 90394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内痔:直肠末端肛门齿线以上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又称"里痔"。

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主要临床表现是初发常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间歇性,每因饮酒、过劳、便秘或腹泻时使便血复发和加重,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贫血。

肛查见齿线上粘膜呈半球状隆起,色鲜红、暗红或灰白。

随着痔核增大,在排便时或咳嗽时可脱出肛外,若不及时回纳,可形成内痔嵌顿,并有分泌物溢出,肛门不适坠胀感,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精选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精选

痔(混合痔)中西医诊疗优化方案师宗县中医医院外科2012年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一、病名中医病名:庤 ICD编码 BWG000西医病名:混合痔 ICD编码 90394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整理)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整理)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混合痔诊疗方案

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痔疮教学提纲

痔疮教学提纲

不起来,长此以往自然会使直肠静脉长时间受到挤压,从而诱发痔疮。
2、久坐不动
长时间保持坐姿,特别是坐在软座上时,腹部血流速度会减慢,下肢静
脉血不能回流,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在这种情况下,直肠静脉丛容易发生曲
张,导致血液淤积,最终形成一个静脉团,这就是痔疮。
3、暴饮暴食
习惯性暴饮暴食,加上经常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白酒、辣椒、芥末)
痔疮
概述
痔疮发病于成年人,18岁以下儿童、青少 年很少见,内痔早期的症状不明显以排便 间断出鲜血为主,不痛,无其他不适,中、 晚期则有排便痔脱出、流粘液、发痒和发 作期疼痛,外痔可看到肛缘的痔隆起或皮 赘,以坠胀疼痛为主要表现;混合痔兼有 二者的特征。
诱发痔疮的因素
祖国医学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痔的发病原因,不单纯是局部因素, 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加之外感、内伤、六淫、七情等因素所致,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不节:易生湿积热,湿热下注肛门,使肛门充血灼痛,引发痔疮。
2、劳累过度:久坐则血脉不行,久行则气血纵横。瘀血流注肛门而生痔
疾。
3、便秘:久忍大便,大肠积热,是痔疮发病的一个原因。
Hale Waihona Puke 4、久病:久泻、久痢、久咳,易使气血亏损,气虚下陷。
5、感受外邪:感受寒邪、热邪均可发生痔疾。
6、妇人妊娠、月经不调:易致关格壅塞,经血流溢渗漏于肠,诱发痔疮。
(2) 预防便秘;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正常排出的 大便是成形软便,不干不稀,排便时不感到排便 困难,便后有轻松舒适的感觉,这表明胃肠功能 良好。如果大便秘结坚硬,不仅排便困难,而且 由于粪便堆积肠腔,肛门直肠血管内压力增高, 血液回流障碍而使痔静脉丛曲张形成痔疮。应注 意以下几点:①合理调配饮食。②养成定时排便 的习惯。③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痔混合痔是指痔疮疾病中既有内痔又有外痔的病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

根据中医理论,痔混合痔主要是由于脾虚湿阻导致气血瘀滞,以及肝气郁结等因素引起的。

针对这种病症的特点,中医临床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案:1.淸湿通络化瘀法病情中以湿气和瘀血为主的患者,可采用淸湿通络化瘀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桃仁、赤芍、当归、阿胶等药物,具有淸湿化湿、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大黄瓜酒汤等。

2.益气活血舒痛法痔混合痔病情中以气虚血瘀为主的患者,可采用益气活血舒痛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等药物,具有益气活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四神丸、当归四逆散等。

3.脾胃调理法对于痔混合痔病情中脾胃虚弱的患者,可采用脾胃调理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药物,具有益气健脾、调理脾胃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六君子汤、承气汤等。

4.肝气疏通法痔混合痔病情中以肝气郁结为主的患者,可以采用肝气疏通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柴胡、香附、枳壳、青皮等药物,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柴胡疏肝汤、香砂养志丸等。

除了上述常规的中医临床方案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病情使用中药外治法,如中药熏洗、灌肠等治疗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和用力过度等不良习惯。

此外,加强运动和调整生活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痔混合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痔疮疾病,中医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从淸湿化湿、活血化瘀、益气活血、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角度综合施治,同时结合中药外治法和饮食调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也需配合医生的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规范ppt课件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规范ppt课件
灸法治疗
选用艾灸或温针灸等方法,作用于患处或相关穴位,以温通经络、散 寒除湿、活血化瘀,促进痔疮消退。
其他中医疗法
拔罐疗法
刮痧疗法
在患者背部或腰骶部拔火罐,以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在患者督脉及膀胱经进行刮痧治疗,以疏 通经络、活血化瘀、排毒泄热。
推拿疗法
气功疗法
采用推拿手法在患者腹部或腰骶部进行推 拿治疗,以调和气血、促进肠道蠕动、缓 解便秘等,从而减轻痔疮症状。
外敷法
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外敷于痔疮患处,以达到消炎、止痛、 止血等目的。
塞药法
将中药制成栓剂或药条,塞入肛门内,以起到直接作用于患处、 缓解症状的效果。
针灸治疗
体针疗法
选取长强、承山、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缓解痔疮疼痛、出血等症状。
耳针疗法
选取肛门、直肠、神门等耳穴进行针刺或埋针,以调节脏腑功能、 缓解症状。
指导患者进行气功锻炼,如提肛运动等,以 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痔疮康复。
05
痔(混合痔)的中医预防与调 护
预防
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避免久蹲厕所,防止便
秘。
注意肛门卫生
保持肛门清洁干燥,便 后可用温水清洗或坐浴

加强锻炼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 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促进肛门部血液循环
问症状
询问患者疼痛、瘙痒、坠 胀、便血等症状。
问饮食起居
了解患者饮食、睡眠、二 便等情况,判断病情与生 活习惯的关系。
切诊
脉诊
通过切脉了解患者脏腑功能及气血盛 衰。
肛门指诊
检查肛门松紧度、痔核硬度及活动度 等情况。
腹诊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药内服治疗1.清热解毒、通淋湿热方:药物组成:黄芩、石韦、金银花、茵陈、青蒿、赤芍、白芍、车前子、地骨皮、三七、苦参。

药物作用:清热解毒、通淋湿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配比,煎服,每日2剂。

2.元气化瘀、活血止痛方:药物组成:黄芪、桃仁、红花、皂角刺、当归、三七、穿山甲、草莓、川芎、全蝎。

药物作用:元气化瘀、活血止痛,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止痛的功效。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配比,煎服,每日2剂。

二、中药外用治疗1.坐浴法:药物组成:盐、苦参、黄芩、白芍、苍术、川芎、薄荷。

药物作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药物外洗局部痔疮。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一同煎煮,水温控制在40-45度之间,将盐水倒入坐浴盆中,坐于盆内,每天坚持坐浴15-20分钟,每天1-2次。

2.痔疮湿敷法:药物组成:三棱、苦参、黄芩、赤芍、白芍。

药物作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湿敷局部痔疮。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细粉,加入温开水调成糊状,然后用纱布蘸药液,敷于痔疮上,每天固定时间更换敷料,每天2-3次。

三、饮食调理1.合理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油腻食物,适量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鱼汤、蔬菜等,保持大便通畅。

2.多喝水:多饮白开水,增加水分摄入,帮助消除体内湿气。

3.戒烟酒:痔疮与烟酒有一定的关系,戒烟酒有助于减少湿气侵袭。

总结:痔病混合痔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是通过中药内服和外用疗法,辅以饮食调理,综合调理体内的湿热和气滞血淤。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同时应坚持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此外,合理的生活习惯也是帮助恢复的重要因素,如节制饮食、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等。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治疗痔病混合痔的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愈合。

痔教案-副本

痔教案-副本
2、参考内痔分类:混合痔并Ⅲ期内痔
五、混合痔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便血、脱出、疼痛
次要症状 潮湿、瘙痒、便秘
三、专科检查
1、检查体位
侧卧位、膝胸位、截石位、蹲位、弯腰扶椅位
2、视诊、直肠指检及器械检查--直肠指检 是简单
而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及早发现直肠、肛管癌意义重大,肛门视诊、肛门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
小结:
•1、重点掌握痔的定义、分类、混合痔的临床表现
•2、难点为混合痔并Ⅲ期内痔分期诊断
•3、熟悉混合痔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4、了解发病因素及预防调护
•5、思考:混合痔并III期内痔与直肠脱垂的区别
思考题:内痔与外痔的区别
3分钟,重点讲解混合痔并内痔分期诊断
5分钟,从临床症状上鉴别诊断
3分钟,讲解传统方法及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启发同学、系统讲解、与同学互动
学生活动:回忆齿线的概念,根据已学知识回答混合痔的临床表现,
教学手段
启发式提问,穿插临床问题结合解剖模具,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尽可能的启发提问同学们本章节相关问题,先由同学自己大胆回答问题,并给与肯定,然后再系统解答问题,必要时可以进行课堂讨论,但要注意控制课堂纪律。
四、诊断
重点为混合痔合并内痔分期诊断
混合痔并I期内痔:内痔初起,痔核较小,以便血为主,呈手纸染血,也可见滴血或射血,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
混合痔并II期内痔:痔块较大,排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还纳,出血量渐少。
混合痔并III期内痔:痔块更大,排便时内痔脱出外,且便后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托后才能复位,或平卧休息后才能回纳。便血量少或不便血,痔核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混合痔的教案书写

混合痔的教案书写

混合痔的教案书写教案书写:混合痔教案目标:1. 了解混合痔的定义、症状和常见原因。

2. 掌握混合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以预防混合痔的发生。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混合痔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混合痔,以了解他们对该疾病的了解程度。

知识讲解:1. 介绍混合痔的定义和症状,包括肛门疼痛、出血、肿胀等。

2. 解释混合痔的常见原因,如长时间久坐、便秘、肠道压力等。

3. 介绍混合痔的预防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喝水、定期运动等。

4. 介绍混合痔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案例分析:1. 给学生提供几个混合痔的案例,让他们分析该病例的症状和原因。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案例中的混合痔。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制定一份预防混合痔的行动计划。

2. 每个小组报告他们的计划,让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和补充。

总结:1. 总结混合痔的定义、症状和常见原因。

2. 强调预防混合痔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的作用。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保持健康。

评估:1. 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评估,评价他们对混合痔预防的理解和能力。

2. 可以布置一份小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混合痔预防的短文,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混合痔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混合痔的案例分析材料。

3. 小组讨论和报告的评估表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等,并比较它们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宣传混合痔的预防知识,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重点优势病种痔(混合痔)诊疗优化方案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炎症、结缔组织增生、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

男女老幼皆可为患。

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中西医病名相同,但中医术语中痔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中医肛肠科所治疗的痔是狭义概念的痔疮。

现代观点认为痔是人的正常解剖结构,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正常肛垫发生出血、脱出或嵌顿等症状即称为痔病。

据此理论,内痔即肛垫的病理性肥大、下移,外痔则为肛门部位的皮肤皱襞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血栓瘀滞。

一、病名中医病名:痔(内痔、外痔、混合痔)ICD编码 BWG000西医病名:内痔、外痔、混合痔 ICD编码 90394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内痔:直肠末端肛门齿线以上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又称"里痔"。

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主要临床表现是初发常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间歇性,每因饮酒、过劳、便秘或腹泻时使便血复发和加重,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贫血。

肛查见齿线上粘膜呈半球状隆起,色鲜红、暗红或灰白。

随着痔核增大,在排便时或咳嗽时可脱出肛外,若不及时回纳,可形成内痔嵌顿,并有分泌物溢出,肛门不适坠胀感,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1期:齿线上方粘膜隆起,痔核较小,表面色鲜红,质柔软,不脱出肛外,大便带血或滴血,色鲜红,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或无症状。

Ⅱ期:齿线上方粘膜隆起,痔核较大,形似红枣,表面色暗红,大便时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还纳,常有大便滴血较多或射血一线如箭,便血色鲜红。

Ⅲ期:痔核更大,如鸡蛋或更大,色灰白,大便时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行走时脱出肛外,不能自行还纳,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一般不出血,一旦出血则呈喷射状。

痔核脱出后如不尽快还纳,则易嵌顿而绞窄肿胀、糜烂坏死。

外痔:是发生于齿线下的痔外静脉丛扩张团块或痔外静脉破裂、肛缘皮肤因炎症增生而形成的肿物。

临床特点,肛门部组织团块,有肛门潮湿瘙痒、坠胀不适、异物感。

发生血栓、肛缘皮肤损伤、感染,呈红肿或破溃成脓,疼痛明显。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不同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

血栓外痔:好发于肛门3、9点位。

好发于夏季,起病先有静脉曲张性外痔,突然肿起,初起局部皮肤水肿暗紫色红,肿块软,疼痛剧烈。

2—3天后渐变青紫,按之较硬,光滑可活动,分界清楚,触痛明显,待3—5天后疼痛缓解,有时小血块可自行吸收。

静脉曲张性外痔:痔外静脉丛发生瘀血、扩张、成团状,局部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肿物。

多发生在肛缘截石位3、7、11点处齿线下。

排便时或久蹲、负重远行时肿物增大,肛缘有触之柔软青紫色静脉曲张团块,可伴有坠胀感,按压后可消失,染毒时可肿大疼痛。

结缔组织外痔:包括哨兵痔和赘皮外痔。

肛门缘皮肤发生结缔组织增生、逐渐肥大、按之质地柔软,无出血,一般不痛,当染毒肿胀时才觉疼痛。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异物感。

发生于截石位6、12点处的外痔常由肛裂引起。

发生于3、7、11点处的外痔多伴内痔。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静脉丛曲张,色紫暗或灰白,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在同一时位跨越齿线连成一个整体。

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双重症状同时存在,大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量较多,便时肛门有肿物脱出,如果合并染毒则肿痛,嵌顿不能还纳,肛门有异物感。

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多发于肛门3、7、11点。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1)根据发病部位不同,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

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在齿线上下相互融合,形成一体的静脉曲张团块。

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肛门异物感、坠胀、疼痛、局部分泌物或瘙痒。

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②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Ⅰ、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

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

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③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④大便隐血试验:是排除全消化道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

⑤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二)证候诊断1.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重坠不适,口干口苦不欲饮,小便黄。

苔黄腻,脉弦(滑)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肛门坠胀,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病程日久,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三、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预防与调摄对各类痔的治疗都是有效的。

①饮食:便秘病人应注意多喝开水,饮食清淡,多食用粗纤维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忌排便怒挣,避免因便秘加重病情。

腹泻病人应少食辛辣酒水、肥甘炙博厚腻之品,及时治疗肠道急、慢性炎症,避免因腹泻加重病情。

②起居:起居规律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建立良好排便反射。

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临厕大便时不要久蹲努责。

保持肛门部清洁,坚持便后用温水坐浴。

避免久坐负重,远离潮湿之所,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是预防减轻症状的有效方法。

③情志:避免焦虑不安、保持心情愉快,是避免引发便秘早日康复的关键。

内痔常用的有熏洗法、外敷法及塞药法、结扎。

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嵌顿、肿痛、出血等证,外痔:手术是彻底治疗的根本方法。

结缔组织外痔:一般不需内治,当外痔染毒肿痛时,可用清热利湿之法,方用止痛如神汤或五神汤加减。

外痔较大、经常肿痛时可手术切除。

具体方法是局麻下作放射状梭形切口切除外痔,注意尽量保护肛管皮肤。

外治法可用硝矾洗剂清洗以清热利湿防感染。

外痔肿痛时用痔疮膏外涂。

静脉曲张性外痔:一般不需内治,若染毒时可按湿热下注证:肛缘肿物隆起,肿胀疼痛,甚则渗流滋水。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药五神汤合活血散瘀汤加减。

外治法肿胀明显时,先用硝矾洗剂熏洗,再外敷痔疮膏,要彻底治愈,应行外痔静脉剥离手术。

适应证:单纯静脉曲张性外痔,混合痔的外痔部分。

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肛门消毒,局麻或腰俞麻醉,用组织钳提起外痔顶部,以剪刀环绕外痔四周作一放射状梭形切口,再分离皮下曲张的静脉丛,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一并切除。

术后用凡士林纱条压迫创面。

每天用硝矾洗剂熏洗坐浴,创面外敷油纱条,直至痊愈。

血栓性外痔:血热瘀阻证:肛缘肿物突起,疼痛剧烈,肛缘圆形紫暗肿块,质地较硬,触痛明显。

口干欲饮,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外治法先用硝矾洗剂熏洗肛门,再外涂痔疮膏,每天1次。

手术取出血栓适应证:血栓外痔较大,3天内未能吸收者。

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肛门常规消毒,局麻后,在肿块中央作一放射状切口,用止血钳分离出血块,修剪多余皮瓣,再用油纱条压迫伤口,每天换药一次,直至痊愈。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是治疗的重要方法。

适应证:较严重的混合痔。

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门部,局部浸润麻醉,充分暴露痔核,将外痔部分作。

V”字形或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剥离静脉丛,至齿线稍下方,然后用弯止血钳夹住内痔基底部,再用10号或7号丝线结扎或贯穿结扎内痔,再剪除外痔部分。

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其他痔核。

(一)手术治疗指征:适应症:III、IV度内痔或II度内痔伴出血严重者。

急性嵌顿性痔、绞窄性痔、混合痔以及症状和体征显著的外痔。

症状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且无手术禁忌证者。

(二)手术方法:1.结扎法:适用于Ⅲ、Ⅳ期内痔。

单发内痔采取单纯结扎法,多发内痔或环状内痔采取分段结扎法。

2.切除法:适用于各型外痔。

单发外痔可采用局部切除,若外痔较多较大或呈环状者,则采取分段切除,血栓外痔与静脉曲张性外痔宜采用剥离切除术。

3.外剥(切)内扎法:适用于混合痔。

将外痔切除或剥离至齿线以上0.2厘米,内痔以丝线结扎。

(三)术前准备(1)术前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凝血、空腹血糖、肾功能、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检测、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照片、肛周B超。

(2)药物皮试(3)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4)肛周备皮,清洁肛门。

(5)开塞露2只塞肛通便,术前2小时用温等渗盐水500~1000ml灌肠或解净二便排空直肠。

(6)局麻患者可以不禁食,采用其他麻醉须术前禁食4小时以上。

必要时于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g。

(7)体位:侧卧位或截石位。

(8)麻醉: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骶管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