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合集下载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一、绪论1、耕作学: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体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2、耕作学的任务:(1)从宏观上研究作物的组成与布局,通过合理作物布局,种植业结构调整,处理好农业内部的各种关系,使农、林、牧、副、渔各个产业协调发展(2)从微观上研究耕作制度各项技术体系的内在机制与技术,达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作物生产力,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提高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资源,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平衡,使农物能全面持续增产。

3、中国耕作学的内容(1)建立合理耕作制基本原理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明在中国建立集约化、现代化、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耕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作物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结构、布局、种植方式如复种、间混套作、轮作、连作、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等。

(3)养地制度包括农田建设、农田土壤培肥、农田保护、土壤耕作等。

(4)耕作制度设计、优化和改革包括耕作制度演变及其规律,耕作制度区划、设计、优化、改革方向等。

第二章作物布局第一节作物布局的含义与原则一、作物布局的含义及在生产上的意义(一)作物布局的含义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等。

作物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和田地的分布。

(二)作物布局在生产上的意义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最佳方案的体现者2、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基础,决定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

3、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4、合理作物布局可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

5、合理作物布局可较地发挥地区优势。

二、合理作物布局的原则(一)根据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合理布局社会需求是作物布局的前提。

(二)根据作物生态适应性合理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是作物布局的基础。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一、选择判断部分短日照: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耐盐、不耐盐、中间作物 1.水稻、甘蔗、甘薯向日葵、高粱、田箐、耐盐较强的: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苜蓿、芦苇四季均可开花。

番茄、中等耐盐的:棉花、甜菜、油菜、四季豆、黄瓜、菜豆葡萄早稻、中稻、晚稻(感光性不同)不耐盐的:谷子、小麦、甘薯、马冬小麦、半冬性小麦、春小麦(感铃薯、蚕豆光性不同):小麦、大麦、棉饱和度耐碱(ESP) 花4.耐寒作物与喜温作物的类别、特点中度耐碱:水稻·喜凉作物极端敏感:柑桔敏感:豆类喜凉耐寒型a冬小麦、冬大麦、黑麦2.养地作物、半养地作物、耗氮作物b喜凉耐霜型作物:豆科富N油菜、豌豆、向日葵、春麦、越冬作物:禾本科N 富碳耗半养地作物:棉花、油菜、花生叶菜,荞麦、马铃薯生育期短、补救作物、救灾作物 3.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类别和特点长日照:日照长度大于临界日长才·喜温作物油菜、燕麦、大小麦、能开花。

苜蓿、温凉型a 大豆、谷子、甜菜、红麻等萝卜、甜菜b温暖型7.间套作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8.土地当量比田箐、黄麻等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c耐热型LER):为了获得与间混Y m?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甘蔗、LER i?Y i1?ii 物同等作作中各个西瓜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初级和次级耕作的种类、区别5. :入土深、作基本耕作(初级耕作)Yi:第i个作物在间混套作下的实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际单产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

一般在种Yii:该作物在相同条件下单作下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实际单产翻耕、深松耕、旋耕M:间混作中涉及的作物数目:在初级耕作表土耕作(次级耕作)9.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关系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种植制度是核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养地制度是基础用养相结合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二、名词解释部分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耕作学复习题一、耕作学的定义与意义耕作学是农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的是农田土壤的耕作管理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它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耕作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农田水利等方面。

二、土壤耕作的原则1.合理利用土壤水分资源: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水分的平衡,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适时翻耕: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土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翻耕,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生长。

4.合理密植与间作: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密度和间作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合理轮作:通过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农作物栽培的要点1.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2.合理的播种密度: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播种密度,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合理的施肥措施:根据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施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4.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5.适时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除草、松土、中耕等田间管理措施,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四、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灌溉水利:通过合理的灌溉措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2.排水水利:通过排水措施,排除农田中的积水,防止水分过多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3.水土保持:通过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耕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复习资料耕作学是农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农田的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

对于学习耕作学的同学来说,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耕作学复习资料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耕作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复习耕作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理。

耕作学主要研究农田的土壤管理、田间作业和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对这些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土壤管理耕作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土壤管理。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改良和土壤肥力的调节等内容。

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水分。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列举不同的土壤管理方法和技术,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三、田间作业田间作业是耕作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不同的田间作业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例如,耕作的方法可以分为机械耕作和人工耕作两种,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田间作业措施。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列举不同的田间作业方法和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耕作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

例如,水稻的种植技术包括水稻的品种选择、育苗和移栽、施肥和灌溉等方面的知识。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列举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五、耕作系统耕作系统是耕作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不同的耕作系统和其特点。

例如,传统的耕作系统包括旋耕、轮作和休耕等,而现代的耕作系统则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对不同的耕作系统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六、耕作学的发展趋势最后,复习资料可以包括耕作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耕作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的出现,为耕作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手段。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对耕作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讨论。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复习资料耕作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宜耕期:⼟壤适宜耕作含⽔量范围的时期(2)⼟壤耕性:⼜叫⼟壤宜耕性,是指影响⼟壤耕作难易和耕作质量的⼟壤属性。

(3)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壤耕作次数或在全⽥间隔耕种,减少耕作⾯积的⼀类耕作⽅法。

(4)作物布局:是指⼀个地区或⽣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复种:是指在同⼀⽥地上⼀年内接连种植⼆季或⼆季以上的种植⽅式。

(6)间作:在同⼀⽥地上于同⼀⽣长期内,分⾏或分带详见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式。

(7)净作:在同⼀块⽥地上种植⼀种作物的种植⽅式。

(8)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长后期的株⾏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式,也称套种、串种。

(9)混作:在同⼀块⽥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式。

(10)轮作:是在同⼀块⽥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不同复种⽅式的种植⽅法。

(11)连作障碍:同⼀作物在同⼀⽥地上连续种植,引起产量、品质下降的现象。

(12)化感作⽤:是植物与周围环境中⽣物之间的相互作⽤,是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产⽣对⾃⾝和其他⽣物直接或间接的作⽤。

(13)⽓候产量或作物⽣产潜⼒:是指栽培条件最佳,即作物所需的各种矿质营养能充分供应、病⾍草有效控制,种和种植密度适宜,仅仅是⽓候条件为限制因素是作物所能达到的产量上限。

(14)耕作制度:是指⼀个地区或⽣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5)绝对优势:⽣产的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别⼈低。

(16)⽐较优势:若某个国家能以较低的机会成本⽣产某种物品.则表⽰它在该物品的⽣产上拥有⽐较优势。

(17)机会成本:⼈们在作出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选择中价值最⾼的⼀个。

⼆、思考题1.从我国⼟地、⼈⼝国情,⽤能量⾦字塔的观点看我国农业⽣产结构、⼈民膳⾷结构的基本趋势和发展趋势?答:我国⼟地及⼈⼝国情:中国⼈均只有1.2~1.5亩耕地,只有世界⼈均⼟地⾯积1/3,⽽每年⼈⼝增加1700万,耕地下降700万亩(667㎡).能量⾦字塔分为基础⽣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从下⾄上能级越⾼遵守1/10定律即能量级愈⾼,保持的能量愈少能够维持的⽣物量愈少。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熟制:一年内同一块田地上收获作物的季数。

单作:同一块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也称为清种、纯种、净种、平作等。

混作:同一块田地上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季节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混种。

间作:同一田地上分行或分带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季节(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指在同一块地上,在一定年限内,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为撂荒。

套作:同一块田地上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也称套种、串种。

换茬:指前后作物茬口的调换,又称为倒茬。

连作:指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连茬:指在同一块地上同一种作物接连种植。

也叫重茬。

连茬仅指同一作物前后重复种植,而连作则强调同一作物在一定年限内的连续种植。

复种:指在一年内同一块田地上接连种植一茬以上生长季节不同(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休闲:指农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方式。

休闲并非撒手不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如翻耕、耙耱等)来恢复地力。

撂荒:指耕地较长时期弃而不种,待地力恢复后再行开垦种植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生产实践中,当休闲年限在两年以上并占到整个轮作周期的2/3以上时,称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既不用犁、耙耕整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又不在作物生育期间进行任何农具的土壤管理,只在播种前后喷洒化学药剂、除草剂、除虫剂,以及液体肥料的一类耕作方法。

宜耕期:土壤适于耕作的含水量范围叫做土壤宜耕期。

耕作学:即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与管理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农学的一个分支。

水分的适应性;作物对地貌的适应性;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

生态位: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不仅包括生物在群落中占有的物理空间(空间生态位),而且还指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与如何生活(营养生态位)以及活动的时间(时间生态位)等。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第一章绪论1、耕作学: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体系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4、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5、耕作制度的功能:(1)技术指导功能:应用科学、技术科学、可观测性;硬技术、有结果;土地上多作物组合技术:麦、稻、棉…;农田多因素改良技术:土壤、肥料、水分、沟渠杂草…;农田(土地)种植业多年生产综合技术:水旱轮作、有机质增加、结构改良;具体生产过程、具体生产单位,提高效率和效益:作物生产、种植生产、农户生产、农场生产、增产增收。

(2)宏观决策功能: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减少盲目性与片面性;科学配置各种资源要素投入,包括自然资源及各种社会资源,做到物尽其用,资投所需;通过宏观调控,处理好国家与地区、政府与农民、城乡工农、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章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下形成的,人既可以建设它,也可以破坏它(受人类控制,人造的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3)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受人工培育和选择,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循环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实质上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2、林业对农业的作用:森林的生态效应:(1)调节气候,改善环境;(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森林被破坏后的恶果:(1)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限制农业经济的充分发展;(2)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3)造成气候异常,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4)干旱老地区土壤沙化或变成沙漠。

3、作物生活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光、温、水、气、养分是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基本生活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相互之间是不能代替的。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复习资料

饶东云复习资料绪论1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2.研究对象:耕作制度。

3.耕作学的任务:1)是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等作为基本理论原理,是生态系统的观点讨论气候、作物、土壤之间以及他们与农业技术体系、社会生产条件之间的协调关系。

2)是探讨耕作制度与农林牧渔业相互促进关系和物质率能量率的转换特点3)研究耕作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及改革的途径4.耕作学的内容1)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理论原理;农牧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生活因素学说、农业生态学原理2)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复种、间混套作、轮作与连作3)土壤管理制度;土壤耕作制度、施肥制度、农田杂草防除农田保护等5.农业生产的实质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取得人类社会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实质上,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各种农产品的过程。

归根结底,就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农业产品中化学潜能的生产。

6.农业生产的特点严格的地域性(因地制宜)、强烈的季节性(适时种植)、生产的连续性(长远观点)7.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农业生态系统实在人类生产活动下形成的,人既可以建设它,也可以破坏它(受人类控制、人造的系统)2)农业生态的稳定性差3)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受人工培育和选择,生产力不断地提高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循环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实质上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8.农业生态系统的环、流、库1)环----营养物质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再到环境,不断流动和循环的物理化学工过(物质在环境和生物之间循环流动而形成环)2)库-----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3)流-----物质在库与库之间转移运动状态(物质流、能量流:流的大小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没有流就没有环)9.耕作制度是对两类资源的共同利用和调节自然资源:土地、水气候、生物1)农业资源社会资源:劳力、蓄力、农资、技术资金2)各种农产品是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同利用的结果。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一、选择判断部分1.耐盐、不耐盐、中间作物耐盐较强的:向日葵、高粱、田箐、苜蓿、芦苇中等耐盐的:棉花、甜菜、油菜、葡萄不耐盐的:谷子、小麦、甘薯、马铃薯、蚕豆耐碱(ESP饱和度):小麦、大麦、棉花中度耐碱:水稻敏感:豆类极端敏感:柑桔2.养地作物、半养地作物、耗氮作物富N作物:豆科富碳耗N作物:禾本科半养地作物:棉花、油菜、花生3.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类别和特点长日照:日照长度大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大小麦、燕麦、苜蓿、油菜、萝卜、甜菜短日照: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大豆、棉花、玉米、高粱、水稻、甘蔗、甘薯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四季均可开花。

番茄、四季豆、黄瓜、菜豆早稻、中稻、晚稻(感光性不同)冬小麦、半冬性小麦、春小麦(感光性不同)4.耐寒作物与喜温作物的类别、特点·喜凉作物a喜凉耐寒型冬小麦、冬大麦、黑麦b喜凉耐霜型油菜、豌豆、向日葵、春麦、越冬叶菜,荞麦、马铃薯生育期短、补救作物、救灾作物·喜温作物a温凉型大豆、谷子、甜菜、红麻等∑==mi iiiY YLER 1b 温暖型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田箐、黄麻等c 耐热型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甘蔗、西瓜等5.初级和次级耕作的种类、区别 基本耕作(初级耕作):入土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

一般在种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 翻耕、深松耕、旋耕表土耕作(次级耕作):在初级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深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耙地、耱地、中耕、镇压、做畦、起垄6.轮作和连作7.间套作8.土地当量比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 ):为了获得与间混作中各个作物同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Yi :第i 个作物在间混套作下的实际单产Yii :该作物在相同条件下单作下实际单产M :间混作中涉及的作物数目9.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关系 种植制度是核心 养地制度是基础 用养相结合 二、名词解释部分 1.重茬同一田块先后种植同一作物或同一种植方式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

耕作学考试复习资料

耕作学考试复习资料

基本原理,第一节,第四节作物布局,设计,原理复种方式间种增产原理轮作与连作茬口相关理论土壤耕作全部(40%)风蚀水蚀耕作学:研究和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科学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即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养地制度: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资源这一主要要素生产力为内容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土地培肥,土壤耕作,水土保持,农田防护,农田基本建设等种地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对作物的结构与配置的总称间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连作: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土壤耕性:土壤在耕作时反映出来的特性,它是土壤物理性与物理机械性等的综合表现土地生产潜力:土地在资源存在于人为影响可能范围内应实现的生产能力风蚀:土壤颗粒被风吹失、移动、降落,破坏土壤的过程水蚀:土壤微粒在水的作用下可产生垂直或沿地表的横向运动酥脆阶段:当土壤水分逐渐增加,土粒四周形成水膜,但膜不厚,土粒不易滑动,胶结物质因遇水胶结力减弱,这时土壤酥脆易散,塑性很小,不会因耕作将土挤紧,耕地时犁易入地,结持力小,所以耕作阻力小,土壤易散碎,为耕地适期。

这时土壤含水量约为田间持水量的40-60%,感观表现为地表干湿相宜,松软,脚踢表土易碎,抓一把5-10cm处的土,能手握成团,但不出水,手无湿印,落地即散一、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的目的1 通过合理的配比光、温、水、土、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社会因素,提高单位土壤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产量,满足社会需求2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3 科学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农业生产的特点1 强烈的地域性——光温水汽等造成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方面因素造成——光温水等的差异2 明显的季节性——定性和定量农业自然资源——热量、光照、水分等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农业生产依照季节变化,使作物生产与季节相适应,通过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种群,不失时机的合理搭配以充分利用全年的光照、水分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3 生产的连续性高需求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是连续的种子的生命力(寿命)要求农产品本身的要求农业生产要瞻前顾后统观全局4 资源的分散性5 经营的综合性三、农业生存的三个车间(农业主产体系及其形成)1 植物生产(1)贮藏能量和物质的基本生产车间(2)第一车间的结构、规模及其生产力,决定后续部门的结构与功能(3)植物生产包括森林培育,草地经营以及农作物和饲料生产等三方面2 动物生产(1)动物将植物产品转化为人类的食物效能约2-18%(2)动物转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仅占采食饲料、饲草的16-29%。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一、选择判断部分1. 耐盐、不耐盐、中间作物耐盐较强的:向日葵、高粱、田箐、苜蓿、芦苇中等耐盐的:棉花、甜菜、油菜、葡萄不耐盐的:谷子、小麦、甘薯、马铃薯、蚕豆耐碱(ESP饱和度):小麦、大麦、棉花中度耐碱:水稻敏感:豆类极端敏感:柑桔2. 养地作物、半养地作物、耗氮作物富N 作物:豆科富碳耗N 作物:禾本科半养地作物:棉花、油菜、花生3. 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类别和特点长日照:日照长度大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大小麦、燕麦、苜蓿、油菜、萝卜、甜菜短日照: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大豆、棉花、玉米、高粱、水稻、甘蔗、甘薯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四季均可开花。

番茄、四季豆、黄瓜、菜豆早稻、中稻、晚稻(感光性不同)冬小麦、半冬性小麦、春小麦(感光性不同)4. 耐寒作物与喜温作物的类别、特点•喜凉作物a喜凉耐寒型冬小麦、冬大麦、黑麦b 喜凉耐霜型油菜、豌豆、向日葵、春麦、越冬叶菜,荞麦、马铃薯生育期短、补救作物、救灾作物•喜温作物a 温凉型大豆、谷子、甜菜、红麻等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田箐、黄麻等c耐热型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甘蔗、西瓜等5. 初级和次级耕作的种类、区别基本耕作(初级耕作):入土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

一般在种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翻耕、深松耕、旋耕表土耕作(次级耕作):在初级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深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耙地、耱地、中耕、镇压、做畦、起垄8. 土地当量比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 nt ratio, LER):为了获m得与间混m YLER弋Y-作中各个作i-"物同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Yi :第i个作物在间混套作下的实际单产Yii :该作物在相同条件下单作下实际单产M :间混作中涉及的作物数目9•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关系种植制度是核心养地制度是基础用养相结合二、名词解释部分1. 重茬同一田块先后种植同一作物或同一种植方式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

农作学复习资料总结

农作学复习资料总结

农作学复习资料总结农学专业《农作学》课程末考-备考复习参考资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类1、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与之相适应的土地养护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2、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的组成、配置、种植模式、熟制以及种植顺序的总和。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护地制度:防止农田遭受水蚀、风蚀、病虫草感染以及废弃物质污染的综合的技术体系。

5、作物生产潜力:指某一地区的农田在特定的农业资源组合条件下,人们种植作物应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

6、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通常包括区域型布局和单位型布局。

7、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一定地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8、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是指农区种植业为满足牧渔业发展需要而采取的有关饲料作物生产布局、种植方式和轮作体制的总称。

9、种植模式:是指一个地区在特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农田作物高产高效,在一年内于同一农田上采用的特定作物结构与时空配置的规范化种植方式。

10、混作: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无规则的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11、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2、套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或预留的空带内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3、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块农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4、立体种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15、带状种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前后或同时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6、立体种养: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间的种植和养殖结构。

包括:稻鱼模式、稻萍鱼模式、作物食用菌模式三种类型。

农学耕作学知识点总结

农学耕作学知识点总结

农学耕作学知识点总结1. 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因此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耕作学至关重要。

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因此耕作学需要对土壤进行分类和评价。

2.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养分的丰富程度,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

了解土壤肥力有助于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耕作学需要掌握土壤肥力的检测方法、养分供给规律以及合理施肥的技术。

3. 作物生长发育耕作学需要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有深入了解,包括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生长幅度、光热需求、湿润度需求等。

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耕作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4. 作物品种选择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耕作目的对作物品种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耕作学需要针对具体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包括耐逆性强、适应产量高等特点。

5. 施肥技术施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耕作学需要了解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规律,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采取科学的施肥技术。

6. 灌溉技术灌溉是调节作物生长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或者干旱季节。

耕作学需要了解不同作物的灌溉需求规律,合理选择灌溉方式和灌溉量,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

7. 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耕作学需要对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有深入了解,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采取生物防治等方法。

总之,农学耕作学是一个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通过深入了解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品种选择、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5、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于同一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作物。

26、农牧结合是指农区种植业与牧渔业相互适应与协调、牧渔业的规模与种类与种植业提供的饲料相适应,而种植业生产又适应于牧渔业的需要。

27、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28、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体系。

二、填空题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原始) 农业、( 传统) 农业和( 现代) 农业阶段。

2.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

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套作)。

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水田型,水浇地型,雨养型。

5.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

6、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 间作。

7、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

8、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合理耕作制度。

9、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10、共处期间的“五早”管理技术是指早间苗、早补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

11、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容与基础。

12、休闲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

13、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五种作物。

14、土壤培肥途径有生物养地、化学养地、有机与无机结合。

15、在耕作学多熟种植中符号“—”表示年接茬播种。

16、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八种17、农业结构是指农业部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与关系。

18、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

19、耕作制度的分区指标是指地理位置、地貌、水分条件、热量条件、作物类型、熟制。

20、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光、热、水、气、土壤、生物、矿物等七大类。

21、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耕作制度。

22、热量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23、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

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4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2.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3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3. 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5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4.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4作物(5)(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5. 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2)(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6.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5)(1)增加光照叶面积(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积(5)增施肥料7. 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3)(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8. 翻耕的缺点是(3)(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3)土壤水分损失(失墒)(4)翻埋杂草(5)加深耕层9. 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3)(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10. 农牧结合的关键是(1)(1)饲料(2)小麦(3)玉米(4)油菜(5)大麦11、与种植制度有关的水分指标不包括(4)(1)降水总量(1)地下水埋深(3)灌溉程度(4)土壤贮水量(5)湿润指数12、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3)(1)250mm (2)250—500mm,(3) 600—1000mm,(4)1000mm以上13、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3)(1)1.0以下 1.5以下(3) 1.5-4.0 (4)4.0以上14、我国粮食作物面积最大的几个作物排序为(3)(1)玉米、水稻、甘薯(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3)水稻、玉米、小麦、甘薯(4)小麦、玉米、水稻、甘薯15、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4)(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碳循环(5)水分循环16、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3)(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17、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省是(3)(1)省(2)(3)(4)(5)18、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1)(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19、坡地耕作最宜(1)(1)横坡耕作(2)顺坡耕作(3)均可(4)逆向耕作20、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3)(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21、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3)(1)水稻(2)玉米(3)橡胶(4)高粱(5)马铃薯22、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2)(1)华南地区(2)长江中下游地区(3)盆地(4)江淮平原(5)西南高山地区23、下列哪种肥料容易挥发(1)(1)氮肥(2)磷肥(3)钾肥(4)有机肥(5)钙肥24、我国经济作物面积最大的排序为(3)(1) 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2)棉花、油料、麻类、烟叶、糖料(3) 油料、棉花、麻类、糖料、烟叶(4) 棉花、麻类、油料、烟叶、糖料(5) 棉花、油料、烟叶、麻类、糖料25、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4)(1)3个(2)6个(3)9个(4)12个(5)15个26、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5)(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27、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5)(1)增加光照叶面积(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积(5)增施肥料28、不属于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的是(5)(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29、农牧结合的关键是(1)(1)饲料(2)小麦(3)玉米(4)油菜(5)大麦30、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5)(1)增加光照叶面积(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积(5)增施肥料31、翻耕的缺点是(3)(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3)土壤水分损失(失墒)(4)翻埋杂草(5)加深耕层四、多项选择题1. 农业自然资源包括(1235)(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2. 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是(1234)(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3. 作物的水平结构包括(1235)(1)作物密度(2)种植行数(3)间距(4)株高(5)带宽4. 农田物质循环的输入部分包括(2345)(1)科技投入(2)有机肥料(3)化肥(4)降水(5)灌溉5.耕作学的性质(14)(1)自然科学(2)社会科学(3)基础科学(4)应用科学(5)人文科学6、下列哪些作物不属于C4作物(1234)(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7、忌连作作物主要包括(123)(1)马铃薯(2)烟草(3)番茄(4)水稻(5)玉米8、烟草的主要产区在(24)(1)(2)(3)(4)(5)9、按照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235)(1)富氮作物(2)豆科作物(3)富碳耗氮作物(4)禾本科作物(5)半养地作物10、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235)(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11、我国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12345)(1)松嫩平原(2)太湖平原(3)江淮平原(4)洞庭湖平原(5)黄淮平原12、我国农业的问题包括(134)(1)人多耕地少(2)光热资源丰富(3)农村经济落后(4)地区差异大(5)劳动力丰富13、轮作换茬的作用(12345)(1) 调养地力(2) 减轻病虫危害(3) 防除或减轻田间杂草危害(4)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5) 改善土壤化学性状14、忌连作作物有(345)(1)甜菜(2)西瓜(3)烟草(4)马玲薯(5)辣椒15、农田物质循环的输入部分包括(2345)(1)科技投入(2)有机肥料(3)化肥(4)降水(5)灌水16、土壤表土耕作的措施包括(12345)(1)耙地(2)中耕(3)镇压(4)起垄(5)作畦17、季节休闲包括(135)(1)冬闲(2)撂荒(3)夏闲(4)全年休闲(5)秋闲18、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135)(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5)混合型19、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1345)(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5)热带作物20、单作也称为(234)(1)连作(2)纯种(3)清种(4)平作(5)休闲21、土壤表土耕作的措施包括(12345)(1)耙地(2)中耕(3)镇压(3)起垄(5)作畦五、简答题1.少免耕的优点有哪些?少、免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不耕翻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