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体系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其应用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和解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动机、决策过程和行为模式的理论体系。
它是市场营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将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涉及消费者的需求、认知和决策过程。
以下是几个经典的消费者行为理论: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按照层次结构进行分类,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来设计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理性经济人模型:该模型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是理性的,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来选择最佳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价格、产品特性和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
3. 行为意向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行为受到他们的意向和态度的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改变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态度,来促使他们做出购买决策。
4. 神经科学理论:该理论研究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神经机制。
通过脑部扫描等技术,可以了解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预测和引导消费行为。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市场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几个应用方面的例子:1. 市场细分: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可以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以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2. 产品定位:通过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可以确定产品的定位和特点,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获得竞争优势。
3. 促销策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行为决策过程,可以设计更具吸引力和有效的促销策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 品牌管理:通过了解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和认知,可以有效管理和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5. 顾客关系管理: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建立个性化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和回馈,增强客户忠诚度。
凯恩斯消费理论
凯恩斯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关注个人和家庭在面临不同经济状况时的消费行为。
该理论由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并对整个宏观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费者心理面对微观经济事件在凯恩斯消费理论中,消费者的支出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
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倾向于增加他们的消费支出,反之亦然。
这种“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要素之一。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价格水平、经济预期、消费习惯等。
凯恩斯将消费者分为两类:有收入但不消费的个体和消费者。
这两类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将会影响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消费水平和生产水平。
宏观经济中的消费理论应用在宏观经济中,凯恩斯消费理论强调了消费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中的重要性。
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支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不稳定的消费支出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消费水平,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
通过刺激消费支出,政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反之,通过控制消费支出,政府可以应对通货膨胀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总结凯恩斯消费理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强调了消费在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政府可以通过调控消费支出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观点。
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机制,制定更有效的经济政策。
以上是关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这仅仅是一个虚拟的Markdown格式文档,其中的信息并不完整也不准确。
如需具体信息,请查阅专业资料。
家庭理性消费的衡量标准探讨——论我国当前阶段节约型家庭消费模式及其评价体系
现 的节 约型消 费模 式 , 须要 有 一 套科 学 系 统 的 必 评 价指标 体系 。鉴于我 国 目前 消 费不足 与经济增 长之间 的矛盾 , 我们 在 构 建 家庭 理性 消费 评价 体 系时 , 须立 足我 国 国情 , 确把 握 评价 原 则 , 实 准 切
2 1 年 7月 01
鲁 东 大 学 学 报 (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L dn nvri ora( h ooh n oi c ne dtn uogU i sy u lP i sp yadSca Si csE io ) e tJ n l l e i
J 1. 0I u .2 1
的 消 费理 念 、 度 的 消 费 水 平 、 化 的 消 费 结构 、 学 的 消 费方 式 、 性 的 消 费行 为 目标 的 实现 。 适 优 科 理 关 键 词 : 约 型 家庭 消 费模 式 ; 价 指 标 ; 系构 建 节 评 体 中 图分 类号 :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0 9 2 1 )4— 0 1 0 17 8 3 (0 1 0 0 7 — 4
在 不可持 续 的消 费 观念 中 , 期 消费 和远 期 近
最大 化 , 受到 家庭可 支配资 源的 约束 , 这些 资源 包
收稿 日期 :0 0— 6— 7 21 0 0
消费处 于对立 面 , 当期 消 费 的满 足 是建 立 在透 支
基金项 目: 烟台市社科规划项 目“ 台市扩大消费需求问题研究” 2 1 烟 (0 0一B一 ) 3 作者 简 介 : 丽 威 (9 1 ) 女 , 东烟 台人 , 济 学 硕 士 , 谢 18一 , 山 经 中共 烟 台市 委 党校 教 师 ; 升 (9 8 ) 男 , 北 秦 皇 岛 韩 17一 , 河 人 , 学博士 , 东大 学政 治与行政 学院副教授。 哲 鲁
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绪论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 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 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
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 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 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消费经济学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能从消费者行为出发,来解释和说明微观消费 现象和宏观消费现象。
2、能看懂经济类文章。 主要内容:
微观消费研究: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 消费信贷决策、劳动供给决策等。
宏观消费研究:消费函数理论、消费与经济增长、 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政策、消费者保护等。
(4)生产理论:站在生产者(企业)角度,其 在一定的资源价格和产品价格的情况下,生产什 么决策,如生产衣服,教育,房产,食品等,生 产什么?生产多少?②
(5)成本利润理论:生产成本和利润的规律,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 系的。②
(6)厂商理论:关于一企业面对它所处的市场 结构类型,如何决定其产品(劳务)的产量(销 售量)和价格,以使其所得的利润达到最大化的 理论。②
魁奈对于中国的《论语》评价:“一部《论语》即可以打 倒希腊七贤。”魁奈的理论受到中国经济思想的影响,当 时他的门人称他为“欧洲孔子”。
西斯蒙第,小资产阶级代表,他认为生产的目的 是满足消费,消费决定和创造生产,。因此,生 产者必须面向市场,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收 入状况。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经济浪漫主义的 奠基人。原籍意大利。
《国富论》一书是斯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 书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经济学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世界,这本书甚至 可以说是经济学所发行过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国富论》一书成为针对重商主义(认为大量储 备贵金属是经济成功所不可或缺的理论)最经典 的反驳,在这本书于1776年出版后,英国和美国 都出现了许多要求自由贸易的声浪。这些声浪还 认为当时经济的艰难和贫穷是因为美国独立战争 所造成的。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被说服相信了自 由贸易的优点:英国政府和议会依然继续维持重 商主义多年。
帕克的消费观体系
帕克的消费观体系
帕克作为一位著名的消费理论家,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消费观体系,该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费者行为:在帕克的消费观体系中,消费者行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他认为消费者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因此,要理解消费者行为,需要研究这些影响因素。
2. 消费者需求: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消费者需求。
帕克认为,消费者的需求是非常个性化的,需要通过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和购买决策来了解。
此外,消费者需求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 市场营销:在帕克的消费观体系中,市场营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认为,市场营销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关键。
因此,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商品和服务:商品和服务也是帕克的消费观体系中的关键方面。
他认为,商品和服务必须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必须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
5. 消费者权利:最后一个方面是消费者权利。
帕克认为,消费者有权保护自己的权益,并且企业必须尊重消费者的权利。
因此,消费者权利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关键。
- 1 -。
消费者行为理论简介
消费者行为理论简介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研究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动机和决策过程。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产品销售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对消费者行为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消费者行为理论是指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动机和决策过程的理论体系。
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关注消费者在市场环境中的行为表现,探讨消费者选择、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者个体或群体,旨在揭示消费者购买行为背后的规律和原因,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决策、消费者满意度等。
消费者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程度,包括潜在需求和实际需求;消费者决策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所做的选择和决策,包括信息搜索、评估和购买行为;消费者满意度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使用后的感受和评价,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包括消费者决策过程、消费者心理特征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等内容。
消费者决策过程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经历的一系列决策阶段,包括需求识别、信息搜索、评估比较、购买决策和后续行为等;消费者心理特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动机等;消费者行为模式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和规律,包括品牌忠诚度、购买频率、购买渠道等。
消费者行为理论通过研究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揭示了消费者购买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规律,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信息和决策依据。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行为,还可以指导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销售和市场竞争力。
消费金字塔理论
消费金字塔理论消费金字塔理论(或称“消费层级理论”)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出发,研究顾客购买习惯及对消费品需求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市场营销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规划出最有利的市场开发策略。
消费金字塔理论以一个金字塔形状来进行分析,将人群划分成差异化消费者细分市场,以期找到更多收入来源和实现市场扩张。
消费金字塔理论的基本原理消费金字塔理论的主要原理是,消费群体的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不同,影响因素不同,消费习惯也不同。
例如,相对较低的收入群体通常会更加关注价格,而相对较高的收入群体则更倾向于将价值与品牌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不同的消费行为特征。
根据消费金字塔理论,消费者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消费需求:第一级:必需消费者。
这一层消费者家庭收入受限,他们消费注重价值,只买最经济实惠的必需品,例如面包、汤等;第二级:投资性消费者。
这些消费者是家庭收入中等偏上的,他们注重物有所值,倾向于投资于个人的休闲娱乐项目,例如器械、乐器、电子游戏机等;第三级:现代性消费者。
这一层消费者家庭收入较高,他们不仅注重价值,更重视时尚潮流,倾向于投资于高端旅游、收藏等;第四级:精英性消费者。
这是最高一层的消费者,收入最高,他们不仅注重价值,更重视品牌和时尚,倾向于购买高端品牌或珍贵收藏品。
消费金字塔理论的优势消费金字塔理论的应用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之一,其优势主要有三点:首先,它针对性强,可以从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水平以及消费偏好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更有利地规划细分市场,寻找更多客户和增加收入;其次,它强调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客观性,可以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统计信息,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的客观分析,从而降低市场营销的风险;最后,它可以帮助企业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全球化市场营销策略,以此获得更大的市场收获。
消费金字塔理论的不足消费金字塔理论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消费金字塔理论的划分粒度有限,只能划分出四大层次,不能从多维度细分消费者属性,比如消费者的年龄、籍贯、性别等,从而可能会导致市场营销过细;其次,消费金字塔理论只能进行层次划分,不能帮助企业发现新的消费者属性,不能及时发现消费者的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消费主义及消费文化概念
消费主义及消费文化概念1.消费主义概念“消费主义”是一种文化态度,它在词义上比消费社会、消费者或消费阶层更为宽泛,消费主义可以被当作是一种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在解释它时,“消费文化”一词总是在场。
当代西方消费文化理论以“消费主义”为中心,“消费主义”是文化的特定表现,它把符号消费对使用价值的背离,推向极致。
研究者也常常将其称为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
消费主义往往与享乐主义、非理性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炫耀式消费联系在一起。
在我国学界,“消费主义”总是被当作贬义词使用,比如王宁在《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中指出消费主义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它在于不断追求难以彻底满足的欲望。
不过,既然消费主义是消费文化的表征,有关于消费主义的研究其实同时也是关于消费文化的研究,对于“消费文化”的概念把握以及对于消费文化研究脉络的把握应该摆在对“消费主义”的批判之前。
2.消费文化概念关于“消费文化”的定义,迈克·费瑟斯通和西莉亚·卢瑞分别在其专著《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中给出了明确解释。
费瑟斯通沿袭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判断指出:“顾名思义,消费文化是消费社会的文化”在费瑟斯通看来,消费的文化化和文化的消费化是这种新文化形态、或者说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
在西莉亚·卢瑞的阐释中“消费文化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欧美社会的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关于生产与消费或再次挪用这一相关过程之循环的研究”。
尽管卢瑞指出她是从物质文化这一大学科切入,侧重研究人与物的关系,但其实两人“消费文化”的指向大体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文中提到的新历史时期“消费文化”的研究,已经走出了经济学视域,而是像弗兰克·莫特所认为的那样,需要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消费文化与社会史、商业史、文化分析、人文地理等结合起来。
并且需要首先把握“消费”概念侧重上的转变。
对于“消费”的概念,西莉亚·卢瑞援引斯特拉森“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转化物品的方式”这一说法,指出“消费”可以视为“转化”“一件物品的使用或者挪用,通常既是消费,又是生产;既是破坏又是生成,即是结构,又是建构。
消费金字塔理论
消费金字塔理论
消费金字塔理论,又称消费金字塔模型,是由南德兰得-卢尔东夫提出的法律,它指出了消费者采购行为构成的图案。
根据这一理论,消费者将从基础层级购买必需品开始,逐步向高级层级购买尊贵的奢侈品,所有的图案一起构成一个金字塔状。
消费金字塔理论表明,消费主要包括三层:基础层、过渡层和尊贵层。
基础层
由消费必备品构成,包括副食、衣服、住房用品、日常消费用品等,这一层级的消费比例最高;过渡层是消费者购买次要消费品,例如服饰鞋帽、礼品、电子产品等,这一层级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快;而尊贵层是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层级,例如珠宝、汽车、旅游等,这一层级的消费量非常少。
消费金字塔理论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消费行为,为确定产品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研发,以及企业的营销策略制定,是创新产品设计的重要工具。
此外,这一理论对企业在市场营销上也有重要影响,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市场消费结构,针对不同消费层级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消费是市场经济基础之一,消费金字塔理论从现实角度进行研究提供了明确的
指导,帮助企业预测消费层次和消费动向,对企业营销策略的运用和制定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系统论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系统论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
系统论的主要类型包括:
1. 一般系统论:这是系统论的基础理论,研究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包括系统的定义、分类、特征、结构、功能、行为等。
2. 控制论:这是研究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理论,主要关注系统的稳定性、适应性和可控性。
3. 信息论:这是研究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利用的理论,主要关注系统的信息传递和处理。
4. 系统工程:这是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主要关注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管理。
5. 耗散结构理论:这是研究开放系统的自组织和演化的理论,主要关注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的行为和特征。
6. 协同学:这是研究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论,主要关注系统的整体性行为和协同效应。
这些类型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系统论的学科体系。
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工程、管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
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一、形成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着力进行经济社会的复苏,在社会结构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在所有制形式上,合作制经济开始大量出现,股份制经济和跨国公司也不断涌现。
同时,在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的科学文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中产阶级也逐步增多,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消费水平不断增强,服务行业日益兴盛。
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的得到提升,商品数量不断增多,种类齐全,出现了物的极大丰富甚至过剩。
思想渊源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深受马克思的影响。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他指出:“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在主体方面都是生产生产的,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是隶属于生产的,是存在于整个生产系统的。
鲍德里亚认为,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的生产消费理论是适用的而且是正确的,但是到了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隶属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立人际关系的模式。
这种关系体现了人与物、人与集体和世界的关系,人们消费的也不再仅仅是物品,而是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结构关系。
鲍德里亚还受到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和亨利·勒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影响。
巴尔特突破索绪尔的理论,给符号重新赋予了社会内涵,他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正在对流行体系的社会进行着意识形态的控制,进而销售这些商品。
勒斐伏尔是鲍德里亚的导师,他在《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中揭露出,在日常生活的消费中,社会的消费不是以消费品的实际意义进行的,而是在社会关系的交往下逐渐形成的,物的消费演变成了符号的消费。
与此同时,他指出消费实则是异化了,消费社会中的主体和客体发生着改变,物的存在变成了人们的需要,人们也为了追逐社会地位和名誉,变成了物的俘虏。
宏观经济学-消费理论与投资理论
第二节 投资理论
2、加速原理(艾伯特·阿夫塔里昂,1913年)
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 K=vY K代表资本存量,Y代表产量水平,v代表资本-产量比率 Kt-1=vYt-1
Kt=vYt
It=Kt-Kt-1=vYt-vYt-1=v(Yt-Yt-1) 加速原理不强调投入价格和利率,而强调预期需求。
第一节 消费理论
3、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 美国经济学家弗郎克·莫迪利安尼(F. Modigliani) 1953年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大多数人都不愿过 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 内甚至在一生的时间范围内计划消费支出。
第一节 消费理论
第二节 投资理论
贴现率与现值
假定本金为100元,年利率为5%,则:
第1年本利和为:100*(1+5%)=105 第2年本利和为:105*(1+5%)=100*(1+5%)2 =110.25 第3年本利和为:110.25*(1+5%)=100*(1+5%)3 =115.76
以此类推,r表示利率,R0表示本金,R1、R2、R3分别表示第1、 2、3年的本利和,则各年本利和为:
c APC y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 量,即 c
MPC y
一般用 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若收入的变化趋向于无 穷小,则有
dc c ( y ) dy
第一节 消费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由于消费的增加量总是小于 收入的增加量,所以一定有0<β<1 。又因为随着收 入的不断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会越来 越小,所以β的取值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这就 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浅析列斐伏尔消费控制理论
浅析列斐伏尔消费控制理论摘要:作为现代性社会批判思潮的倡导者,他的“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理论的提出便是对当异化现象的批判性分析,他指出技术官僚体系通过大众传媒对整个社会进行引导性消费,消费体代社会消费系全面操控了日常生活,人类的消费活动不是从人类的真正需要而出发,而是受到统治阶级体系隐秘的操控。
关键词:消费控制碎片化虚幻“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概念是列斐伏尔在后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的核心词汇,是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基础上受社会发展影响及一系列鲜明问题的出现而提出的。
一、“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的内涵关于“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列斐伏尔在首先看到现代日常生活已经被消费形态全面占领成为“消费社会”之后,列斐伏尔同时也看到了这一“消费社会”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相联系,都是受国家组织的高度控制与引导的。
他认为,现代消费社会不是贯穿着需求与消费的理性平等原则,支配社会运转的是层次的差异。
原因在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现实进行全方位、全领域的组织化、分层化的控制。
所以差异被规划与组织起来,从而构成了在日常生活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结构,在这其中,日常生活本身构成了此结构的最底层。
在这种科层制结构影响下,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世界处于各种消费体制的操纵之下,并且是以一种碎片化的状态而存在,被大量的、并且无形的次体系的渗透而形成的社会。
“此时的日常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主体,它变成了客体,并且是被重新的组织化了的客体,日常生活己经不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而是被分解成为无数个从属于各种次体系的支离破碎的片段。
”[吴宁:《日常生活批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第187页。
]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大众传媒以及官僚体系结构对大众进行有目的的意识形态灌输,创造以及编制了虚假的消费符号体系对大众进行迷惑,用来引导人们的消费欲望,致使人的生存的真实需要已经被隐秘地消解了,人们并不对其真正的生理需要、生活需要进行关心,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所追求的是统治阶级所塑造的虚假物,这是一种畸形的大众心理需求,在这样的隐秘操纵影响下,人已不再是“本真”的人,而是失去了“总体性”的人[刘怀玉:《消费社会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要转向》,理论探讨,2005:66。
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
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评析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一书,探究其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影响。
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对消费社会的现象进行了独到的剖析,提出了诸多引人深思的见解。
本文将从《消费社会》的成书背景、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对消费社会的批判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全面解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并对该理论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客观评析。
通过对鲍德里亚理论的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消费社会的本质与运行机制,也能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二、鲍德里亚及其消费社会理论概述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文化理论家,被誉为“后现代主义之父”。
他的理论作品,尤其是《消费社会》(La Société de la consommation),对当代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消费社会》一书中,鲍德里亚对消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许多颠覆性的观点,对传统的消费理论进行了批判。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行为,更是一个文化、心理和社会行为。
他强调,在现代社会中,消费已经超越了满足基本需求的功能,成为了一种符号和象征。
人们消费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是商品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消费成为了一种社会区分和自我认同的手段。
在鲍德里亚的理论中,消费社会是一个由符号和象征构成的系统,其中商品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际需求而生产,而是为了在市场中获得认可和接受。
他指出,消费社会的核心特征是“符号价值”的崛起,即商品的价值不再主要取决于其使用价值,而更多地取决于其所能代表的社会地位、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鲍德里亚进一步指出,消费社会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被高度商业化,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都受到了市场的严格控制。
第六讲消费理论
第六讲消费理论主要内容:一、消费概念及相关理论二、经典消费模型三、中外消费实践主要参考文献1.《当代西方经济学十大理论热点》,徐光远等,中国经济出版社2.《当代西方经济学新进展》方福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经济学前沿问题》[德国]齐默尔曼等,中国发展出版社4.《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英国]布赖恩•斯诺登,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5.《凯恩斯﹝通论﹞新释》,[美国]海曼•明斯基,清华大学出版社6.《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吴敬琏,上海远东出版社7.《宏观经济学(中国版)》,李晓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消费概念及相关理论1.消费的统计定义“经济的最终消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支出角度看,它可以定义为常住住户、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和一般政府单位在个人及公共消费品和消费服务上所有支出的价值;或者从实际最终消费看,它可定义为常住住户获得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加上一般政府提供给社会或社会中某些部分的公共服务的价值。
”——联合国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内和国外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国家统计局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政府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以及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支出2.家庭消费与总消费家庭消费行为是总消费行为的基础。
一国家庭的高消费倾向可能也是一国消费率高的基础。
总消费并不简单地等于消费个体的加总。
原因:一是家庭间的边际消费倾向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加总时要考虑平均边际消费倾向。
二是家庭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有年轻的家庭,有老年家庭,一方面是储蓄的累积,一方面是储蓄的取用,于是,总储蓄就有相当部分被抵消。
在计算总消费和总储蓄时,就必须考虑到人口的年龄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消费体系与自由
“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彼得斐这首诗是对人类追求生存价值的完美写照,反映了消费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基础生存与崇高的自由,认定自由在消费体系的最高层次上,见生发自由梯级图8-2。这是事物尤其是人类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活的真谛所在。
消费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随心所欲,即自由。自由本身又是消费体系中第三层内容。作为消费体系特征及其第三层高级内容的自由,熵的概念是其量化的一个方向。黑洞面积的不减行为或熵的物理量均表明,如果无外界限制放宽,事物总是倾向于自由即增加它的无序度。而且这种无序度越来越严重以至还原到初始状态之有序度的概率极低(如混合气体分子分离后还原回去只有几万亿分之一的概率)。自由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来描述,同时实现消费体系的发散欲望也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即随着时空的扩张无序度不断增加。
自由愿望来自方向不变所造就的欲望无穷,具体表现在沿测地线无限地实现消费体系。但自由愿望只能是相对的自由并表现在大尺度时空中,而绝对的自由本身又只能发生在微观量子世界。当量子构成物体时,物体中量子的活动范围会受到进一步的限制,犹如个人加入党组织又受到党的纪律约束一样。
(三)消费体系与生存发展
一、消费体系
什么是消费体系?消费体系就是对宇宙从空无到能量“O”态点到五构素物体等的演化过程中,能能、物能、物物间守恒、转化变换形式、特征等内容的基本概括。因为这些演变总是离不开生存、发展、自由三大内容的;总是表现为产生、生存、成熟、灭亡、转换的生命周期之更迭的,如人类一代又一代随时间演化中贯穿着消费体系的实现运动。从消费运动角度上看,消费体系是旧物体的打破新物体的建立过程中的基本内容。
(四)消费体系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
消费体系与生发自由的关系最明显的反应在人类社会。从人类历史来看,原始社会是整个人类同生存环境或外界的生存斗争史,通过集体狩猎将个体的无为而治转换为集体的有为而理,即将不可控制的产生、灭亡、转换变换成可控制的生发自由。这时期人类社会显然是生存公有社会。而奴隶社会以来以至相当长的未来都是发展私有社会。这期间情形复杂,商品、国家、竞争……什么都有,是一个为实现消费体系而重手段的社会。人类既有先进的生产力为有为而理提供物质手段,同时仍面对着无限时空而束手无能地任无为而治存在。未来理想社会是以自由为特征的社会,是物质为基础精神为主流的社会。到那时,人的能力相对自己的物质欲望已有相当的水平,在物质上是一个以有为而治为特征的社会。随着人类从物质上升到精神,那时的社会体亦从本能上升到意识阶段。而此前,人类早就完成了从本能上升到意识的过程。
由于能力有限,消费体系总量必存在上限(有上界);而欲望无穷或消费超前必然加剧资源的贫乏。如此,欲望与能力的矛盾使得消费资源在配置、分配、占有与使用等方面存在公平、统一、计划性同差异、对立、竞争性三对矛盾,尤其是消费体系实现过程中集消费者一身的“得、失”之矛盾性。“得、失”意指二方面,一是因C 值有限,消费者在EDF三方面不可能同时满足,只能得此失彼;二是在C值分配、配置过程中,消费者间存在不劳而获与劳而无获之不公平现象或需求与交换当量不等情况。
生发自由是生存、发展、自由的简称,是对物体生命运动周期中由其自身虚物质控制之核心内容的概括。生发自由三层次的关系见图3-2,其最基础最基本的东西是事物根基和发展的基础,显然“生存”是基础的东西,应位于底层,因为生命诚宝贵。但事物一进入发展阶段,生存的基础作用虽然未减弱,由于发展成份的加盟使得生存已非此前独一无二的东西了,所以人们这时容易忽视基础的东西,换句话说,如事物在生存危机阶段“生存”万分重要,而生存一旦得到保证,则人们的注意力随即转移到发展自由上去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生存或具基础的东西因不具发展性而成长效果不显著,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样,自由中包括生存、发展成分,但生存、发展的东西又不如自由的东西有效率、显眼。
消费体系过程图是个关于生理医学的基本常识图,没有什么新意。但它反映了四个重要的虚物质新概念,见图8-1。首先,图中由二部分组成,一是物体的对外相克回路(见左侧),即通过机械、物理切碎和生物化学反应打破可食物体的平衡;二是在内部有一个建立与相克回路(见右侧),通过从消化道吸收分子或粒子级养分来建立物体自身的新平衡并发展壮大,又通过氧化燃烧反应进行新陈代谢而释放出能量。其次,反映了打破与建立运动律以无限循环方式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相生相克运动,即是说物体对食物的消化,物体自身的新陈代谢都是“O”态的打破与建立运动,而这种打破建立运动的无限累积就是循环相生相克运动。第三,图中反映了物体由五构素组成,如打破物体资源、吸收分子、粒子,通过将食物等转换为能量实现了有方向的运动,这种方向运动是在虚物质效应下的消费运动,同时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寿命反映了时空的存在。第四,图8-1所示为一消费运动过程图,整个儿的相生相克和打破建立运动都是由消费体系支持的生命运动,离不开资源环境和自身的努力奋斗。这反映出无为有为定律的存在,即环境规律要遵循适应,自身目标要努力实现。
(一) 消费体系矛盾律之源
消费体系矛盾律存在的根源在于方向不变使得欲望无穷,而层次结构使得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方向不变标志着欲望无穷,因方向箭头矢志不折,沿着最佳途径一直向前;但具体的东西是处于层次结构中的,从而是有限的,生活在层次结构中的物体其构成五构素自然也是有限的。这二方面构成了消费需求的无限与提供消费品能力有限的矛盾。欲望无限是针对于消费体系实现的“二个不变(指消费体系中E、D、F及其内容不变,实现C、E、D、F参数及其配置的最值不变)”来说的,即消费水平无限、争夺消费资源无休止,而生产能力有限必然使得可消费资源有限。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必然导致资源在分配、配置过程中发生不公平不合理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
通常生存时期人们看不到发展与自由,只是当作幻想而已;发展阶段则人们容易忽视生存追求自由,自由阶段人们亦易忘记生存与发展。对此概念的体会,当一个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或遭遇挫折时感觉最明显。
消费体系概括了物体生命运动周期中各个环节及全部内容,并重点归纳出基本由物体自身控制的生发自由三大方面。消费体系中的生发自由之关系见生发自由梯级图8-2,即自由必包括生存与发展,发展必包括生存。从消费体系C(consumption)中E(existence)、D(development)、F(freedom)三层次关系看,其中生发因子要求实现消费体系按生发规律运作。根据生发规律并参照梯级图,在低层时,社会以生存公有为基础,以自由为理想。公有使得有约束功能的社会或政府行为存在,而自由则要求砸烂对物体行为等有着限制的一切,如政府的管制、能源的约束等。所以,要生存就要建立具保证安全生存功能的公系,要自由就要打破约束自由抑制人权的公系。公系现时为政府而未来为TMS。现行公系难免不强力限制自由,未来TMS就是现行公系对自由约束最弱时的发展物。完成现行公系向TMS网系转化是社会进化的必然。
(一)高低级载体之消费体系与生命周期
五构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是个完整的平衡“O”态物体。在物体生存期,其内部诸低层次载体始终运行着“O”态平衡的打破与建立律,其中打破的自然方式就是新陈代谢、燃烧体内脂肪、细胞而做功释放能量,被动方式是受到外来攻击或冲击;而建立则是吸收外界能量创生新的组成器官或组织。“O”态平衡体的打破建立过程就是广义消费体系的运作过程,见消费体系过程图8-1。吸收建立过程为:原始物体→捕捉食物→食物消化→新生低级载体如细胞建立并发展壮大→排泄废物;打破做功过程为:呼吸气体→燃烧糖脂打破旧的低级载体→做工创造新的消费资源→排放代谢物→发展的物体。无论是物体整体还是物体中的构成细胞或个体,整个儿都有产生、生存、成熟、灭亡、转换五个阶段之过程。这个过程的起止可看作是物体生命的建立打破,而中间过程可看作由无数个组成物体的细胞或器官即低级载体建立打破。其中关键的三环节是生存、成熟、自由,因为产生、灭亡、转换都是以物体自身本能为主的质变瞬间,基本上由大环境即其高级载体虚物质支持的“意志”决定,体现为无为而治;而生发自由基本上由物体自身虚物质支持的“意识”决定,体现为个人奋斗、有为而理。总之,生命周期划分为产生、生存、成熟、灭亡、转换五个阶段,其中生存、发展、自由主要由物体自身的虚物质决定,基本呈消费意义,称为消费体系。而产生、灭亡、转换由高级载体虚物质决定,可转化为高级载体的生存、发展、自由之消费体系。
图8-2 生发自由梯级图
(五)消费体系函数
设消费体系总值为C,生存为E,发展为D,自由为F,则根据消费体系的构成有
由活动能力有限与消费欲望无穷可推出如下二式。首先活动能力有限决定了消费体系C值有限。设人类活动半径为R(t)(t为时间,R为空间半径),显然冷胀宇宙中的R(t)是个递增函数,则人类所能利用、转化的资源量值
C(t)=K×Lf (生命力)=(4/3)R
式中K为(虚物质)管理效率系数,Lf相当于(实物质)生产力;ρ为人类活动区域中的物能密度函数,跟压力P、温度T相关。
其次因欲望无穷,使得
(六)消费体系与虚物质理论
消费体系是指物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围绕“生发自由”三方面所发生的一切的内容和质量。物体运动的核心内容为消费而质量为资源合理地配置公平分配以及消费体系的高实现率。生命运动在于:实现消费体系这一事实意味着物体运动的某种方向性和支持方向的虚物质潜在。这个方向是: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广义上讲,物性人性的客观实在意味着存在支持它存在的物质;而狭隘上讲,如人是自私的物体是自生的则意味着有支持作用的“灵魂”式虚物质潜在。下面通过物体消费体系过程图8-1来谈谈虚物质规律体系的一些表现。
二、消费体系矛盾律
由式(8-1)可得消费体系矛盾律范畴有四,一是不同群体间为建立自己消费资源总量C所发生的争夺、异化矛盾;二是整体或个体之生存量E发展量D和自由量F三者间的配置矛盾;三是群体内部分配矛盾;四是消费体系实现途径选择的矛盾,即在劳动生产、阴流子手段、不劳而获三条途径及其组合方式中作出抉择的矛盾。总之,对消费体系论的概括可得到消费体系矛盾律,主要内容包括消费体系自身的矛盾性及其实现途径的矛盾性方面。前者是分配配置和剥削等的经济矛盾之源,后者是经济基本问题之源,因而消费体系矛盾律也是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