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精神
大会的主要精神王三运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报告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1、《报告》从八个方面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来的发展成就: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二是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
三是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
四是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
五是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六是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
七是民主法治呈现新气象。
八是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四个方面的矛盾和制约:一是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任很突出,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与城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够优、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与大开放大开发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四是一些干部和党员思想解放不够,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不相适应,等等。
做好甘肃工作的六个体会:一是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不断把甘肃的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依法办事,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责任落实,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六是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甘肃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研究
甘肃 省地 处西北 内陆 , 生态 环境脆 弱 , 环境 问题在 经济增 长过 程 中 日益 突 出。在西 部大开 发战 略的
实施 过程 中 , 甘肃 省基 本 思路是 :以市 场为 导 向, “ 以基 础设 施、 态环境 建设 和结构 调整 为重 点, 生 以壮大
城市 经济为 龙 头, 施科教 兴省 、 实 开放 带动和 可持 续发 展 战 略, 走发 挥 比较 优势 、 大 支柱 产 业 、 壮 发展 特 色经 济 的路 子 , 把甘肃 建成 全 国重要 的有色 冶金 新材料 基 地、 综合 性高 新石 化基地 、 中药材加 工基地 、 林 牧业 基地和 旅游大 省 , 充分 发挥 甘肃在 西 部大开 发 中的桥 梁 和纽 带 作用 。 ] 于这 一 发 展 思路 是 否体 ” 对
就我 国而 言, 年来 由于经济 高速 增长 所面 临 的环境 问题 日益突 出, 态环境 问题成 为制约 我 国经 近 生
济发 展 、 影响社 会安 定和 国际形 象 的重 要 因 素。 19 94年 3月 2 5日, 国务 院第 1 常务 会 议讨 论 通过 6次 了《 国 2 纪议程 —— 中国 2 中 1世 1世纪 人 口、 环境 与发展 白皮书 》成 为世 界上第 一个 国家级 可持续 发 展 , 战 略 , 国也成 为世界 上最 早实施 2 我 1世纪议 程 的国家之 一 。2 0 党 的十 六届 三 中全会 上, 中央 又 03年 党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其本质上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 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 发展机 制 , 促进 经济社 会和 人的全 面发展 。 党的 十六 届 三 中全 会以及 中 国环境 工 作 会议 召 开标 志
甘肃省矿产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这是 甘肃 的一大 优势 。
1 2 资 源 分 布 特 征 .
甘肃位 于全 球 三 大地 质 构 造 域 的交 替 、 接 部 衔
位 ,具有 良好 的成 矿 地 质 构造 背 景 ,矿产 资 源潜 力 巨大 全省拥 有 8个 一级 成 矿 地带 和 4 5个 二级 蕴 矿带 。 目前 , 多数 矿 产已探 明储 量仅 为 预 测 资 源量 的 1 ~ 5 %,找矿 前景 十 分看好 ,尤 以煤 、 油 、 O O 石
占全 国 总 保 有 储 量 2 O% ~ 5 % 的矿 产 有 铍 、 、 O 硒
( ) 源 型矿 产 资 源 的分 布 。能 源 型 矿产 的分 1能
布在 甘肃省 有 比较好 的储量 , 目前 已探 明玉 门、 长庆 2处 , 发现 1 2个 油 田。含 面积 达 4 8k 7 m 。探 明可
( ) 色金 属矿 产的分 布 。是 优势 矿 产 , 种类 3有 其 较多, 探明 和保 有储 量 、 产量 等在 全 国都 占有极 为重
关键词 : 产资源 ; 持续发展 ; 矿 可 甘肃 省
中图 分 类 号 : 0 F2 5
( 天 山成 矿 带 的东 延 部 分 )成 矿 带 、 连 山 成 矿 东 祁
1 甘肃省矿产资源 的总体特征和分布
1 .1 矿产 资源 的总体特 征 矿 产资源 在 甘 肃 经 济 发 展 中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作
钴 、 等 8种 ; 5 ~2 的矿 产 有铬 、 、 、 镁 在 O 金 碲 重
晶石 、 、 、 、 、 、 钽 、 柱 石 、 生硫 、 石 、 采储 量为 2 7 铜 铅 锌 锑 银 铌 绿 伴 萤 . 2亿 t, 中分 布在 玉 门和长庆 2个油 集 9 8年底 , 全省 累计探 明煤 炭储 量为 9 。 5 9亿 t 冶金用 石英 岩等 1 4种 。甘肃 共 ( )生矿 产 或 组分 区 。1 9 伴
甘肃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铅、 稀土、 冶金用石英岩、 晶石居全 国第 重
五 : 明 的 冶 金 辅 助 原料 、 工 原 料 、 材 探 化 建
的产 业 格 局 , 定能 提 高 产 业 收 益 。
启迪 之四: 多方支撑三产各行业平衡
发 展 , 断 挖 掘 文 化创 意产 业 资 源 不 第 三 产 业 内涵 丰 富 ,包 括 批 零 贸易 、 住宿 餐饮 、 通 运 输 、 交 文化 体 育 、 闲 旅 游 休 和 文 创 产 业 等 行 业 。这 些 行 业 既 各 成 体 系 , 相 互 关 联 , 成 一 个 产 业 链 。 目前 , 又 形 我 镇 第 三 产 业 从 数 量 上 看 , 该 说 比较 发 应 达 , 从 质 量 上 看 , 存 在 这样 一些 不 足 。 但 还 塘 栖 自古 以来 属 于 商 业 兴 旺 发 达 、 荣 的 繁 水 乡码 头 , 栖 的 三 产 贸 易 有 着 优 厚 的 历 塘 史底 蕴 。塘 栖 三 产 既要 两 条 腿 走 路 , 衡 平 发 展 , 要 传 承 历 史 , 新 的提 升 。 又 有 随着 运 河 综 保 项 目的推 进 , 栖 迎 来 了 千 载 难 逢 塘 的发 展 机 遇 , 保 护 和 新城 开发 并举 , 古镇 水 北 、 南 历 史 街 区 、 隆 御 碑 公 园及 仓 储 水 乾 博 物馆 的 保 护 与 修 建 已 具 雏 形 , 为旅 游 业 的 发 展 奠 定 了基 础 。 同时 积 极 开 展 水 北风 情 特 色 街 等 的 招 商 工 作 , 绕 打 造“ 游 围 旅 目的地 ” 目标 , 学 编 制 三 产 发展 规 划 , 科 完 善 超 山风 景 区 、 史 文 化 街 区 、 色 农 业 历 特 园 区 旅游 功 能 和 业 态 布 局 ; 力 发展 旅 游 大 业 、 贸服 务业和房 地产业 , 力打造旅 商 合 矿 产 资源 是 由地 质 作 用形 成 的 、 有 具 利 用 价 值 的 自然 资 源 , 大 自然 赋 予人 类 是
甘肃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
+1 . 3 S ) 1 0 3 52 4 /0
层。总体层从整体上综合表达甘肃的可持续发展能 力, 代表 着甘 肃 可持续 发展 总体 运行态 势 、 演化 轨迹 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的总体效果 ; 系统层将可持 续发 展 系统解 析为 内部 具有 内在 逻辑关 系 的五 大子 系统 , 即生存支持系统 、 发展支持系统、 环境支持系 统、 社会支持系统 、 智力支持系统 , 该层面主要揭 示 各子系统 的运行状态 和发展趋势 ; 状态层反映各 子 系统行为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组成成分 的状态 , 括 包
析 影响 各子 系统 发展 的主要 因素 。
2 1 各 系统发 展能 力评 价 .
题并超越了临界阈值 , 都将损坏 区域整体 的可持续 发展 能力 , 至 区域 可 持 续 发 展 系统 的崩 溃 。运 用 直 主成 分分 析法对 各 子系统 及综 合 系统 的可持 续发 展
能力进 行 定量评 估 , 同时 , 应用 灰色 关联度 分 析法 分 析影 响各 子系统 的主要 因素 。
智力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 能力为 : F B )=( 8 98 (S 4 .8 Y1+3 .4 Y 3 57’ 2+1.5。 11
Y ) 10 3 / 0
2
甘
肃
科
技
14 Z ) 1 0 .4’ 7 / 0
第2 5卷
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
F A)=( 2 2 Z ( 3 . 8’ 1+l . 9 Z 2 9 ’ 2+8 1 Z . 5’ 3+
社会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
F 1 )=(4 55 1 70 9 X ) 10 (4 3 5 .3 X +3 .5 ’ 2 / 0
甘肃省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8 . 亿元 , 02 5 完成城镇建设投资 7 . 亿元 , O7 6 农村 固定资产投资 9 5 . 亿元『 8 1 1 。
基金项 目: 甘肃省财政厅 资助项 目( 10 9 0 7 7 9) 作者简 介: 赵 莉(9 3 )女 , 1 8 一 , 甘肃农 业大 学硕 士研 究生 。 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从 通讯作者 : 王生林(98 )男 , 15 一 。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 。 从事农业宏观管理及可持 续发 展研究。
低 , 中安定区和临洮县 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极弱 , 胃 、 其 通} 县 陇西县 、 源县 、 渭 漳县 和岷县均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 关键词 : 农业 ; 可持续发展能力 ; 综合评价指数 ; 层次分析方法 ( H ; A P)甘肃省 ; 定西市
中 图 分 类 号 :37S 1 F 2 ;一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1 (0 0 0 — 1 9 0 10 — 7 3 2 1 )2 0 4 — 4
有系统灵活简洁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优点 , 迅速地在系统分析、 城市规划 、 经济管理 、 科研评价等社会经济领 域广泛应用。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 H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 A P, 计算各指标权重( 1 , 表 )并对矩阵进行一致 性检验 , 保证所得权重分配合理 。
收 稿 日期 :0 9 1 — 0 20— 21
沈 阳农业 大 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2 1— 3 1()19 12 社 ,00 0 ,22:4 — 5
甘肃调查报告原文
甘肃调查报告原文甘肃调查报告原文近期,关于甘肃省的一项调查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调查报告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将对该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调查报告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报告指出,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特别是在能源、农业和旅游等领域,甘肃省的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报告也揭示了一些问题,比如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甘肃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调查报告对甘肃省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报告指出,甘肃省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尤其是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恶化。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甘肃省存在的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再次,调查报告对甘肃省的教育医疗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报告指出,甘肃省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相对滞后,存在着城乡差距和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则使得农村地区的居民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报告呼吁政府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最后,调查报告还对甘肃省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甘肃省存在着贫困问题、就业压力和社会不公平等诸多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一部分人民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报告建议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加强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甘肃调查报告对该省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和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建议,为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报告也只是一个开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地处西北地区,处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甘肃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本文将分析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甘肃省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甘肃省经济以农业基础较为丰富,同时也在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甘肃省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高产业链水平,提升加工贸易价值。
2.区域发展不平衡:甘肃省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全省整体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同时,城乡发展差距也较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继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发展,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资源环境矛盾:甘肃省地处西北,资源相对丰富,但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另一方面,甘肃省还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甘肃省未来趋势展望1.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甘肃省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通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甘肃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未来,甘肃省将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培育新兴产业:甘肃省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外资、推动创新创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甘肃临夏州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和分析
甘肃临夏州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和分析摘要: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是区域性的重要问题,目前国际上的指标和计算方法主要是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临夏州的数据进行整理,测算并综合评价了临夏州可持续发展能力,揭示出临夏州目前的发展状态是不可持续的,且根据结果提出临夏州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足迹;能源账户;生态承载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是区域性的重要问题,如何测度发展的可持续性一直都是世界难题[1]。
wackernagel等(1996)提出”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的概念和模型,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2]。
生态足迹法将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6类:化石能源地、可耕地、牧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3]。
由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直观明了而且易于操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方法。
一、临夏州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和步骤临夏州2006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生物资源的消费(主要是农产品和木材)、能源的消费、贸易调整部分。
生物资源生产面积折算的具体计算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 (采用这一公共标准主要是为了使计算结果可以进行国与国、地区和地区之间的比较)。
本文在计算临夏生物资源的消费过程中借鉴徐中民(1998)的分类方式,原因是临夏州属于甘肃省的一部分,资源结构具有相似之处。
采用世界上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为标准,将当地能源消费所消耗的热量折算成一定的化石燃料土地面积。
考虑到临夏州的贸易额较少,对生态足迹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文没有计算临夏州的贸易调整部分。
(1)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公式:ef=nef=∑ai=∑(ci/pi) (1)上式中 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对策建议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对策建议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推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甘肃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难点:甘肃省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对策建议:加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难点: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对策建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点:甘肃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能源等方面存在短板。
对策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四、人才流失严重难点:甘肃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流失较多。
对策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留住人才。
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留在甘肃发展。
五、农业发展面临困难难点:甘肃省农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对策建议: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优化农业布局。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六、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难点: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资源环境压力大。
对策建议: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
七、区域发展不平衡难点:甘肃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对策建议: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甘肃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其 余城 市均 在平 均水 平 之 下 。
文 献综 述
二 指标选取 与研究方法
1 . 指 标 选 取 与 数 据 来 源
对区域可持 续发展能 力的界定要综合考虑 “ 区域 ” 和 “ 可 持 续 发 展 ” 两 个 概 念 。 区域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多 层 次 的 空 间 系 统 ,
( 万元 )、X: 第三产业 占比 ( %)、X, 城镇 化率 ( %)、X 人
需 要 的 能 力 构 成 危 害 的 发 展 。 ” 因 而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是 口密度 ( 人 /平方 公里 )、X 进 出 口总额 ( 万 美元 )、X 城
一
种综合实力 , 表 现 为 区域 的 “ 经 济 、社会 、人 口 、 资源与环境” 镇失业率 ( %)、X , 单位 GD P工业废水排放量 ( 吨 /万 元)、
市 州的区域可持 续发展能 力进 行分析 ,得 出其 区域可持续发 展 域 可持续发展水 平进行分析 ,结 果显示福建省各城 市可持续发 能力的得分 和排名 ,为今 后制 定甘肃省 区域 可持续发展实施 方 展水平 差异 明显,其 中厦 门、泉 州、福州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 , 案提 供参 考意见。
级 指 标 、3 2个 三级 指 标 的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古 高 原 、 青 藏 高 原 的 交 汇 地 带 , 国土 资 源 丰 富 。全 省 有 兰 州 、
嘉峪关 、金昌、酒泉 、张掖 、武威、白银 、天水 、平凉、庆阳 、
定西 、陇南 1 2个地级市 ,临夏 、甘 南 2个 自治 州。 自 2 0 0 0年 并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湖南 1 4个市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 会发展迅速 , 但各市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却呈现不平衡现象 。 此外 , 国家 西部大开发 战略实施 以来 ,甘 肃省经济增长 明显加快 ,社 行 综合 评 价 和 差 异 分 析 ,总 结 出 目前 湖 南 省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总体 水平不高 ,经济 、社 会和生态 系统 可持续发展能 力不协
甘肃省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Ab t a t A us ana e d v l p e sr c : s t i bl e e o m ntmod loft e e o y t m n hi wa nd a s nt e i a l a ur m e e h c s s e i gh y a y h tc ly me s e nt
甘肃省高速公路 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发 展评价
杨 东 , 田 娜 , 焦金 鱼
( 北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与环 境 科 学 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0 7 ) 西 30 0
摘
要 :运 用 层 次 分 析 和 神 经 网络 相 结 合 的 综 合 评 价 方 法 ,从 静 态和 动 态 2个 方 面 对甘 肃 省 内 5条 高 速 公 路 的 可持 续
d a c s a e t e me h sus d t a ur he s t i a e d v l p e ft c s s e o i wa n yn mi t t , h t od i e o me s et us a n bl e e o m nto he e o y t m fh gh y i .
fv i hwa ns o i e i n a ge s mor s, a h s r t e r nd b t e he c ie i f ie hg y ofGa u Pr v nc s e l r d a ea nd t e e a e be t r t e e we n t rt ra o s s a n b e d v l pme t lv la d s t i bl e e o u t i a l e e o n e e n usa na e d v l pme y he ie e s r m e s o h c s s e i nts nt sz d m a u e nt f t e e o y t m n
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层次结构研究探讨
甘肃农业
20 年第 0 期 ( 26 08 9 总 6 期)
胡逢 初
‘
( 安徽 省肥西师范学校 , 安徽 肥西 2 1 0 ) 3 20
摘 要: 甘肃地处我 国西北 内陆, 气候干旱 , 生态环境脆 弱 近年 来, 随着人 口激增 、 生产和生活活 动的空 间密度加 强, 需求
的动力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
甘肃 省 环 境 总 体条 件在 改善 。 环 境 质 量 总 体保 持 稳 定 ; 水 城 市 窄 气 环 境 质 量 总 体继 续 趋 于 好 转 。 多数 城 市 区域 声 环 境 质 量 较好 , 市 道 路 交 通 声 环 境 质 量 有所 改 善 ; 射 环 境 质 量 依 然 维 城 辐
黄 土 高 原 丘 壑 区 、 旱 减 灾 、 西 内 流 区 域 生 态 保 护 、 水 节 水 抗 河 集
自然环境 恶劣 、 经济发展落 后的背景下 , 口的迅速增长使贫 困 人 问题 加剧 。 这对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起 到延缓和抑制作用, 使贫 困问题加剧 。 甘肃省 自然资源丰富 。 土地资源 总量居全 国第 5位 ; 各种林 地资源 、 野生植物资源 、 各类 草地资源和水力 资源 都 比较丰 富。 矿产资源种类多而储量丰富 。 水资源 总量 小且 时空分布不均 , 与
与限制的矛盾成为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障碍 。依据可持 续发展 思 路 的要求 , 构建可持续发展研究 的层次结构, 甘肃省必须立足研 降。甘肃 省昼 夜温差大 、 光照 充足 , 光能资源丰富。
甘 肃 省 支 柱 产 业 为 有 色 金 属 、 力 、 油 化 工 、 油 机 械 制 电 石 石 造 、 筑 材 料 等 。甘 肃 的 经 济 结 构 中第 二产 业 占主 导 地 位 , 产 建 生
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比较分析
由于经济 的发 展 速度 较快 , 项统 计数 据 日新 各
月异 , 资料越 新越 能够反 映现状 和说 明 问题 。因此 , 采用 横 向数据 来 比较 各 区域 基于现状 的 比较 分析 。
甘肃省 区域经济 可持 续发 展 能 力 的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在选择评 价指标 的时候参考 了相关 的文 献著 作 。从 l 地级市 出发 来 比较甘 肃省 各 地 级 市 在 横 向上 2个 的可持 续发展能力 是 否理 想 ; 在保 持 本 省各 地 级 市 经济本 身协调发展 能力 的同 时还 要协 调 资 源 、 环境 和社会 的发展 能力 , 而对 甘 肃省 各 地级 市 经 济 可 从
第2 5卷
第 6期
甘肃科 技
Ga u S in e a d Te h o ns c e c n c n
.
2 5
Ⅳ . o6
20 0 9年 3月
Mar . 2 9 0O
甘肃 省 区域 经 济 发展 能 力 的 比较 分 析
杨盛菁
( 兰州商学 院 统计学院 , 甘肃 兰州 70 2 ) 30 0 摘 要: 运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 , 对甘肃省所选 l 2个地级市进 行可持续 经济发展能力 的综合评价与对 比分析 , 以 3 并
C : 1 人均年末储蓄存款余额 1
C 2 G P年均增长率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济速度 经 济可持续发展 能力
个子系统 的发展能力作为变量 , 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横向数据的评价分析结果 , 客观分析 了甘肃省 区域经济 可持续
甘肃公路网现状可持续发展评价
p o ra ee au t nm eh d o h i e au to .Co bn dwiht ea t a t t so n u ct r ahg — r p it v la i t o sfrt er v la in o m i e t h cu l au fGa s i ae i h s y
Te h lg & Ec n my i e s o Co c noo y o o n Ar a f mmunc to s iai n
变 通 科 技 与 经 j I f
21 0 0年第 1 总第 5 期( 7期、
甘 肃 公 路 网 现 状 可 持 续 发 展 评 价
曾庆 煌 , 花 兰 王
S s a n b e De e o m e t Le e a u to f Ga s i hwa t r u t i a l v l p n v lEv l a i n o n u H g y Ne wo k
Z ENG n - u n Qigh a g,W ANG aln Hu —a
Ga s ih y n t r . n uh g wa ewo k
Ke r s Ga s r v n e i h y n t r y wo d : n u p o i c ;h g wa e wo k;s s an b e d v l p n ;i d x s s e u t i a l e eo me t n e y t m
公路 网现状 可持续发 展评 价 目的是发 现 当前公
念 , 合公路 交通行 业 的基本 特征 , 路 网可持续 发 结 公
路 网发展 中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并 找 出解 决 问题 的 办 法, 使公路 建设 能沿 着 可持 续 的道路 发 展 。公 路 网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以甘肃省嘉峪关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以甘肃省嘉峪关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资源型城市是指依靠资源供给和开发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而这些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等。
然而,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过度使用,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可持续性的问题。
因此,循环经济被认为是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甘肃省嘉峪关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该市依托着海量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取得了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
然而,长期的资源开发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
因此,探究嘉峪关市的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以嘉峪关市为例。
具体目的如下:1.分析嘉峪关市的资源现状和资源开发状况,分析其面临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2.分析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循环经济对于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性问题的作用。
3.提出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促进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取文献资料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
具体方法如下:1. 对国内外文献和嘉峪关市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嘉峪关市资源状况和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2. 进行嘉峪关市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地政策、行业的状况和资源利用情况。
3. 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当地市民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关注点进行评估。
四、研究内容和安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说明。
第二章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分析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介绍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第三章嘉峪关市资源现状及开发状况分析介绍嘉峪关市的资源现状和资源开发状况,分析其面临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第四章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介绍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循环经济对于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性问题的作用。
甘肃财政现状分析报告
甘肃财政现状分析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甘肃省的财政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财政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了解和评估财政状况对于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甘肃财政收入根据最新的数据,甘肃省财政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截至2020年,甘肃的财政总收入达到xxx亿元,较前年增长xx%。
其中,税收收入占总收入的大部分比例,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此外,政府还通过土地出让、经营收入和财政补助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
然而,甘肃的财政收入增速相对缓慢,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影响,税收基础相对较窄。
同时,甘肃的财政收入结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过于依赖税收收入,缺乏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3. 甘肃财政支出甘肃省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事业、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投资。
此外,社会保障支出也占据一定比例,用于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权益。
然而,甘肃的财政支出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支出过于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对其他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
另一方面,有一定的财政支出浪费和不合理的现象存在。
为了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甘肃需要进一步审慎管理财政支出,确保资金用于最需要的领域并提升支出的绩效。
4. 甘肃财政可持续发展分析甘肃的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税收收入增长缓慢,这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压力。
另一方面,甘肃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开发旅游业、绿色农业等产业来增加财政收入。
为了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甘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收入。
通过完善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收入的比重。
2. 多元化财政收入来源。
甘肃可以积极发展旅游业、绿色农业等产业,通过增加非税收入来提升财政收入的多元化。
3. 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新形式下甘肃省情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新形式下甘肃省情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摘要: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甘肃经济与社会发展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形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深刻理解甘肃省情,加快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已成为陇原儿女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甘肃特征优势劣势可持续发展1 引言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是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大局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认识甘肃省情和阶段性特征,将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谋划甘肃未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
2009年10月,甘肃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实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力争实现“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2010年七月,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党和国家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目标;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提出把甘肃建设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出台了47条扶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意见,中央及省委省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为甘肃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表明甘肃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4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范文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然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也给甘肃省的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探索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深入研究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与现状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生物资源。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和支持,甘肃省也开始积极探索和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一)模式特点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核心,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二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三是以政策引导为支撑,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模式1.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
2.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以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推动农业产业的循环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 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回收和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价值最大化。
四、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效与挑战(一)成效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甘肃省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甘肃省的循环经济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 查 研 究
FzA ・ A CAA J AH ND OH YN U I I
经 济 的 可 持 续发 展 能 力 为 : ( = F B)
( 13 7. 9×S+1.6× S+ .9 ×S) 47  ̄ 72 260 1 3/ . 9 4
资源环境 的可持续 发展 能力为 :( : F B) =
一
%)工业 固体废物综合 利用 评 价 。 个 国家和地 区在 日益激 烈 的全 球竞 放 达标率( 、
( ) 一 各子 系统 的评价 鉴于 因子变量在 未经旋 转 的载荷
个 国 家 和 地 区从 不 发 达 走 向 发 达 的 米 ) ;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包括
%) 平方 争 中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素 , 也是 率( 和城市人 均公 共绿地面积 (
图 1
( 、D %)G P增值率 ( 、 %)劳动生产率( 元/
人 )工业产 值利税率( 、 固定资 、 %)百元
产实现利税( 、 %)人均 固定 资产投资额
,
( )货运周转量( 吨公里 ) 元 、 亿 和客运周 转 量( 亿人公里 )资源环境 可持续发展 ;
能力 的指 标包括人 均水 资源量 ( 方 立 米从 )人均 耕地 面积 ( 顷 )工业 废 、 公 、 水排放达标量 ( 吨)工业废气排放量 万 、
2 0 年第 0 期 / 08 5 总第 2 1 1 期
9 9
。
。
:0 9 ; 2 2。 0 。。B 一0 s 习 21 0 0 l。 2 ∞ 2
一 磊一 济 曩 一境 分 - + 巾 _ . 综 社 资 经 台 A 源 得 环
3 5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FzA ・l0H YNI AH ND CA AJ A U
调
查 研
究
.
。 。
^
一
0
。 l 0
n
口
-
马丽荣
1
’
0
选 9920 亿标 立方米 ) 、工业 固体废 物排放 量 成分分析法 , 取了 1 9 — 0 6年的数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大支柱 : 经济繁 ( 万 、 %) 工业 废水 排 据 对甘肃省 可持续发 展能力 进行分 析 荣、 社会公平 和环境友 好 , 经济是 决定 ( 吨 )森林 覆 盖率 ( 、
本 文使用统计 分
综合指标 主成分
标, 共有 3 个指标组成 , 中经济可持 析 软件 S S , 0 其 P S 利用 主 ( )人均粮 食产量 ( 克 )第三 产业 元 、 千 、 比率 ( 、 政收 入/ D ( 、 %)财 G P %) 固定 资
产投  ̄/ D ( ) G P % 、工 业增 加 G P  ̄/ D
平 ;系统层 包括经济 可持续发展能力 、 助相关计算求得 。 资源环境 可持续发 展能力 和社会 可持
可持续 发展 能力状况 ; 变量 层为基础指 续 发展能 力的指标 包括人均 生产 总值 二、甘肃省可 持
方差贡献率 ( %) 7 4 1 4 … 78 7
续发展 能力 3 个指标 , 反映各子系统 的 续 发展 能 力评 价
将资源环境可持 3个主成分 因子 , 资源环境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研究 的前沿和热点 。 本文拟 续发展能力摆在首位 ,
社会可持 运 用主成分分析 的方法 , 对甘肃省可持 续发 展能力作 为经济 可持续 发展能力 能力提取了 4个主成 分因子 ,
续 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估 。
一
个 结 的主要依托 , 把社会 可持续发展 能力 的 续发展能力提取了 2 主成分 因子 ,
和可操 作性原则 , 侧重于从提高 区域可 想 。在设置 的可持 续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视 角 构 建 出 甘 肃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发展能力评 价指标体 系。 该指标体系分 中 ,大部分指标 的数
3 个层 次 : 总体层 , 系统层 , 变量 层。总 据 可通过统计年鉴 获 体层反 映甘肃可持 续发展 能力 总体 水 取 ,部分指标需要 借
一
人 、 决定性 因素 。 可持续发展强 调人 和 自然 平均每万人 口中大学 生数 ( )每万人 矩 阵 中在许 多变量 上都有较 高 的载荷 所以通过方差极大 医生数 ( ) 人 、城市居 民人均居住面积 而含义会 比较模糊 , 的协 调 ,强调 人的实 际生活福 利 的提 平方米 )人 口 自然增长率 ( )文教 法对因子载荷矩 阵旋转 , 、 ‰ 、 用旋转后的结 高, 强调发 展的后劲 以及维持 自然生 态 ( %)人 5 系统对人类生活 的支持 , 而这一切都依 卫生费用 占财政 支出比例( 、 口密 果提取 累计 方差 贡献率大于 8 %的主 人, 、 %) 即提取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 赖 于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改善和提高。 因 度 ( 平 方公 里 )城市 化 ( 和 恩格 成分因子 , 此,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测度 一直是 尔系数 ( 。 %) 在指标体系中将经济可持 息 。由此 , 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取 了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提 高作为甘肃 可持续发 展能力 提高 的 果 ( 如表 1 所示 ) 。
表1 主成分因子 的方差贡献率
。
合理 的选 择考 核指标是 进行有 效 最 终 目标 ,体现经 济 评 价的基础 。 本文在参考有关研究成果 发 展和资源环境保 护 的基础 上 , 遵循 目的性 、 科学性 、 完整性 协 调 一 致 的 基 本 思
( 83 8 ×Hl1 .2 ×H 5 1 5 .6 + 35 1 1 .8 ×H36 1 +.
9 H)0 3× 4/ . 94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 ( ) B= F
( 39 1 + 77 8 ̄x;/t7 9 7 .9 ×Xl1  ̄ 4 ) .3 g
综 合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为 : A=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