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解放你的双手

合集下载

解放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解放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解放是为了更好的成长作者:陆文霞来源:《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年第11期陶行知先生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

他在大量创造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到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实行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的主张,和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息息相关的。

陶先生“六大解放”的主张是: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儿童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受陶先生“六大解放”思想的启迪,我把陶先生的“六大解放”作为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来遵循,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根据学科和自身教学特点,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

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题的桥梁。

”这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名言。

学生的智力发展、应用能力的提高往往借助于动手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应该是数学教材的创作者,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景、操作情景等,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

三、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郑毓信教授提出要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发表时间:2015-06-17T11:47:12.68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9期供稿作者:赵洪殿[导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数学课堂学习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保证。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和庄中学赵洪殿传统的数学教学,相当部分的老师把传授知识当成了“注射器”,把学生接受知识当成了“容器”;老师不停的往容器里注入,不管学生愿不愿意接受,也不管有没有真正注进去。

其实对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很明显这种教学方法有悖于教育理念的。

经过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观察、探索、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而对这种形式的变化,我不敢妄下结论说它是好还是坏。

让我们去看看今天的所谓公开课、示范课你就明白了什么是课堂上的“互动”——,一是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二是多讨论,教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

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

而其结果却变成了老师与个别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一问一答,久而久之不仅放弃了大部分学生而且把那些爱动脑爱思考却不善言谈的天才给掩杀了。

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笔者认为,教师应主动走下讲台,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去,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肺腑之言。

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浅析我认为的实质上的“互动”。

一.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数学课堂学习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保证。

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的禁锢已久,要真正从禁锢中彻底解放出来并非易事。

就像旧时代的私塾先生,身穿长褂,头戴礼貌,手拿戒尺,冷若冰霜,威严的让学生打颤,就连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都不敢问,还谈什么互动呢?难怪鲁迅说:“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先生脸上还有了怒色了”。

直面儿童 解放儿童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直面儿童 解放儿童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直面儿童解放儿童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儿童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从儿童的发展出发,建立在我们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之上。

基于以上考虑,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面向儿童这一角度,谈谈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

一、尊重儿童、科学引导,让儿童想学裴斯泰诺齐说:“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热情。

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问题也就会随之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亲近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有情感的师生关系。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我们必须相信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实施高效、扎实的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1.相信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

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让学生感到亲切,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进行纠正、补充或者提出不同的见解。

如在教学《0的认识以及有关加减法》时,师生共同学习了0的写法和“3-3=0”后,课本第29页下面的那幅青蛙图(左边的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的荷叶上没有青蛙,图下是算式4+0=4,我只出示图,隐去算式)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

经过认真观察后,一个学生说:“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一只也没有,合起来是4只,4+0=4。

”另一个说:“老师,我觉得应该是4-4=0,因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有4只跳到水里,所以一只也没有了,是4-4=0。

”“老师,我这样想,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一只也没有,左边的不动,右边的小青蛙跳走了0只,所以还有4-0=4只。

”同学们大胆发表观点,构建一个“0”的多彩世界,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发展,课堂充满朝气。

2.关爱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特别是后进生。

由于在学习上的弱势,后进生往往不被别人关注,缺乏自信心,更缺乏优秀学生身上的诸多光环,因而他们更需要教师多一点的“偏爱”。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放养”学生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放养”学生

浅议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放养”学生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就是要构建开放型的数学教学,要老师敢于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变“圈养”为“放养”,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六大解放数学教学放养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致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这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

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这就要老师敢于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变“圈养”为“放养”。

陶行知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一、解放学生的手脑,鼓励学生敢于操作,善于质疑陶行知先生说过:“手脑结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解放学生的双手,就要让他们去做、去干。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意味着记忆和反复练习,结果学生的头脑被”裹头布包缠了起来”,主动性受到压抑,无法进行创造性学习。

而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手脑,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在讲解矩形的折叠问题时,不管你是在黑板上演示,还是借助多媒体展示,都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叠来得直观深刻。

并且还可以让学生比赛看看谁折叠的方法多,可以得出什么相应的结论。

同时还可以拓展,把矩形换成直角三角形探索一下可以有多少折叠方式,又能得出什么相应的结论。

这样,学生的思维马上就活跃开阔起来,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提高。

正如陶行知先生反复强调,创造性人才必须是“手脑双挥”的人才。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要学会已有的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搜集、加工知识,要消化、吸收知识,并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

解放双手让孩子快乐学数学-2019年精选文档

解放双手让孩子快乐学数学-2019年精选文档

解放双手让孩子快乐学数学一、动手操作的作用1、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以直观形象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比较枯燥和严肃的。

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这样才利于学生接受,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学具来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知识。

在教学《圆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认识圆,学生先把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对折若干次后展开,观察圆,发现了什么(所有的折痕都交与一点);学生再拿出纸片,通过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不同的方法想一想在圆中直径有什么特点(他们的长度都相等);继续量一量同一个圆形纸上的长度,思考他们有什么关系(直径的长度等于两倍的半径长度);折一折,把圆对折,折痕就是直径,在沿直径对折,折痕就是圆的半径,展开后折痕被分成两段,从而就说明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中自己发现了这种关系,通过自己发现的概念利于学生理解并且不容易忘记。

2、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需要通过操作实物的活动来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适当的学具操作将会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境界,使他们对枯燥的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加深理解,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如: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用两根小棒摆一个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放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

然后可让学生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学具,从手感拉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性,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顺应了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还可以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教学需要师生间、生生之间合作与交流,这样才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需要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放松心情,敢想、敢问、敢说,擦出知识的火花。

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发展概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行课堂让学生在“知”中“行”,在“行”中“知”,将学习的主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建构过程,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作为教师,应坚持知行课堂理念,不断完善自我,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刺激学生的多项感官,让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而知行课堂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有效方式。

一、知行课堂的基本特质在知行课堂中,“知”在数学课堂中不仅仅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指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

“行”指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过程,从而获得“知”,并将“知”学以致用,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知行课堂的基本特质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1.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2.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3.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4.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5.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让学生以“行”得“知”,“知”由内生。

二、知行课堂有效实施的要求“知”是服务于“行”,“行”又检验了“知”,两者密不可分,然而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知而不行,导致有了理论基础,行动却像泡沫。

教师要使知行课堂得以有效实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要注意教学实践中的知行统一,做到以下两方面。

1.心“行”,不做井底之蛙在信息化快速迭代的时代,教师不能只啃书本,做井底之蛙。

实施知行课堂,对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教师只有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跟上知行课堂的步伐,与时俱进。

为了更好实施知行课堂,教师“心”要动起来,具体措施如下:①备课程标准,研读教学参考用书。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能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做出科学性指引,教师备好课程标准,才能对教材有明确的认识;而教参详细地介绍了每一块教学内容设计的意图,并在重难点处给予指引,还对教学内容的衔接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师宏观把握教材内容。

解放双手让孩子快乐学数学

解放双手让孩子快乐学数学

解放双手让孩子快乐学数学
乐冰莹
【期刊名称】《读写算(教研版)》
【年(卷),期】2014(000)020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作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可见,手脑并用可以产生创造的火花,在数学课上,动手操作对思维的发展也起着推动作用。

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同时,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把客观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的我要学,改变被动消极的学习局面。

因此,我们应该对教材内容加以充分挖掘,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在实践的体验中学习。

【总页数】2页(P272-272,273)
【作者】乐冰莹
【作者单位】舟山市定海区长白中心小学浙江舟山 3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2
【相关文献】
1.解放孩子的双手
2.论解放孩子促进孩子快乐学习与成长
3.解放孩子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学习《陶行知文集》之解放孩子的几点思考
4.解放学生,让其快乐地
学习——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5.剖析技巧,指点父母科学育子;放开双手,引导孩子幸福成长。

——评《教会孩子吃苦就是给孩子幸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具身认知理论,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运用具身认知理论,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2 19运用具身认知理论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具身认知理论,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㊀㊀㊀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确定位置 教学为例Һ姚春霞㊀(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江苏㊀常州㊀213011)㊀㊀ʌ摘要ɔ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全身心地投入,要亲力亲为㊁多元体验,以尽可能地内化认知,促进发展.其实小学数学学习需要的就是学生的身体㊁学生的心智和教师创设的环境之间的互动,即具身认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进而为他们的具身认知提供可行路径.通过具身认知理论,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从被动走向主动,对问题的理解也从肤浅走向深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由弱变强.ʌ关键词ɔ具身认知;小学数学;活动设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的数学体验大多通过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学生的具身实验能力㊁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一道题教师讲了好多遍,学生也订正了好几回,但是再次遇到的时候,学生还是会出错,其原因就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是 离身 ,而不是 具身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情感状态,让学生以身体感知数学,因为学生心智的成长离不开切身体验.教师可构建基于具身认知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一㊁创设 具身 情境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他们形象思维的优势,让他们在形象思维中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时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实现思维的转化,让形象思维更容易发生.显然,教师需要创设 具身 情境,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创设 具身 情境.首先,教师可将要学习的知识嵌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曾经的经验连接起来.这些情境有画面,有情节,甚至有故事,学生会乐于参与.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运用知识,进而获得具身认知.再次,教师要让学生用心思考情境,具身也具心.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理解㊁表达㊁创造等活动,使其相关能力得到发展.一言以蔽之, 具身 情境就是以情启智,使学生心㊁身㊁境互动㊁交融,进而使其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确定位置 为例,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幅画,画上有两个岛屿㊁一个解放军战士守卫的雷达站.学生看到美丽的风景,也看到关联的事物,然后教师问学生 能不能描述一下岛屿的位置 ,以让学生知道描述确切位置的方法.教师将情境画成图1的样式.图1教师创设的这个情境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首先,大多小学生都有成为解放军的梦想.其次,他们喜欢美丽的大海.最后,教师依据情境设置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参与,就是教师不问,他们看着这样的情境也会问出相关的问题,不需要教师的指引,学生自然地想到以雷达站作为参照物.学生先是说出A岛在北与东之间.教师告诉他们这样的位置可以表述为北偏东,也可以表述为东偏北.B岛在北与西之间,参照教师的指引,学生能自主表达为北偏西或者西偏北.教师追问两个岛屿距离雷达站是多少千米.对照图,学生能说出A岛距离雷达站48km,B岛距离雷达站60km.为了进一步利用情境,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C岛的位置在南偏西30ʎ方向上,距离雷达站60km,你能不能在图中画出C岛的位置?显然,教师设法将情境与学生融合起来,让他们基于情境获得能力的发展,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图2所示,学生先是找准方向,接着将雷达站到B岛的距离复制过来,作为雷达站到C岛的距离. 具身 情境的设置使学生从多方面融入数学,获得更多的体验,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图2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教材内容进行情境化处理.也就是说,教师要创设具身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2 19态,而不只是盯着课本.当教师将教材内容以具体的情境呈现出来时,学生会产生加入情境的欲望,使具身体验成为一种需要.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容易游离在课堂之外,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的身与心都充分投入,他们的解题能力也因此而提升.二㊁开展 具身 体验数学学习应该是一场具身的体验,学生在体验中进行认知的内化与思维的转化.学生可参与的体验很多,有动手操作体验,有合作体验,有创设实验体验,有扮演角色体验等.每一种体验都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可通过具身感知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具身体验的机会,解放他们的双手㊁双眼㊁嘴巴,同时释放他们的时间与空间.唯有 解放 ,才让 具身 成为可能.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手基本是闲着的,除非要记录东西,故教师可以让他们的手参与到学习中;学生的眼睛除了看教师的演示,就是看题目,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观察更多的事物,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基本整堂课坐在位子上,他们的思维也束缚在位子上,教师可让他们动起来,他们可以站起来,可以走起来,也可以表演起来,只要对具身体验有利就可以.还以这节课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将学校周围的建筑物画出来,再进行展示,以让他们感知以学校为观测点的各个建筑物的位置.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实地测量的方法进一步确定少年宫㊁医院㊁公园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与方向轴的夹角大概多少度.学生是用红外线角度测量仪测量的,他们先是直接站在学校大门口沿方向轴照射,再对着对应的建筑物照射,进而得到一个角度.他们是通过走步的方式测量距离的,先是测量出一步的距离,再算出到对应地点的步数,最后得出大约的距离.显然,学生计算角度与距离的过程都是具身体验的过程,是他们感知数学的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以下是他们测量得到的数据:少年宫在学校东偏北30ʎ方向的250米处,医院在学校北偏西45ʎ方向的400米处;公园在学校正东方向的300米处.接着他们在纸上确立了一个比例尺,以准确标注各个地点的位置,用量角器标出具体的角度,用直尺确定准确的距离,进而有了图3.图3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如何测量物体之间的角度,以及怎样估算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这些都不是本课需要掌握的认知,却是生活的技巧,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便利.学生还体验了怎样将具体的数据通过比例尺展现出来.这个体验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方能完成,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改变原先的教学方式,关注他们自身在活动中的生长.活动中学生还需要周密计划,关注细节,不能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因为只有真正的具身体验才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体验的机会,挖掘他们的创造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各方面的体验较少,故多方面的具身体验能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首先,能提升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具身体验中,他们思考问题更具深度与广度,有时候正因为 做 了,才会理解教材的表述.其次,能扩大他们的认知面.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会有多方面的收获,尤其能收获一些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操作能力㊁统筹能力等.最后,能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当他们不能通过稿纸演算获得数学结果时,就会想到具身体验,具身体验会成为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方式.三㊁开展 具身 合作合作对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大有好处的.首先,对教师而言,合作能发挥学生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合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将他们的思维集中于课堂活动.最后,合作能给教师留出更多观察的时间,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对于学生而言,首先,合作能减少他们的课堂焦虑.部分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会产生焦虑,而合作能让他们彼此帮助,消除焦虑.其次,合作能显示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让他们更主动地学习,而不是由教师牵着前行.最后,合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因为在合作中每个人都能获得展示的机会,每个人的表现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就当前的小组学习模式而言,学生的 具身 合作还是比较少的. 具身 合作就是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体验完成一个合作性的任务.但大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仅仅是对于不会的问题相互问问,对于困难的问题相互讨论而已.教师可扩大合作的内容,改变合作的方式,从而提高合作的质量.还以这个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一个合作表演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节中将所学的内容展示出来.教师创设的故事情节是:一个小偷从一家珠宝店偷完东西后就逃走了,但是指挥部从监控里能清楚地看到小偷行走的方向,故警察要根据指挥部给出的方向去捉拿小偷.首先,学生会选择自己的角色,这会让他们对表演充满期待.其次,他们要设计好相对应的布景,比如,指挥部说小偷在一幢大楼的北偏东方向,警察就要准备一个大楼的标志牌.再次,学生要准备好台词,并且彼此之间要能将台词连起来进行表演.比如,指挥部说小偷往大楼的北偏东30ʎ方向逃窜,扮演警察的学生就要理解 大楼的北偏东30ʎ方向 是哪个方向.可以看出来,这样的台词设计即是一次具身的合作,需要学生彼此的默契.最后,他们要进行一定的彩排.对合作而言,所谓的彩排就是彼此之间进行具身的沟通与交流.比如,有学生在表演中认为小偷在偷东西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警惕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2 19性,因此,小偷的扮演者在进入珠宝店的时候应该是蒙面的,也就是说,彩排中他们要真实地体验剧情.还有学生为了让表演更直观,设置了一个展示方向的架子,就是在说出一个方向时,方向架的指针要有所指向,这样能让看的人更清晰地理解剧情.可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书本的认知与具体的表演相融合,还需要分配任务㊁磨合台词㊁搭建舞台等具体的体验.这样的 具身 合作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四㊁实施 具身 评价评价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评价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进而更好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评价能发现学生的进步,从而对教学做出准确的反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评价以教师为主,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几乎没有评价的权利.因此,学生有时候不会去关注评价,只关注自己是否完成了任务.可见当前数学教学中的评价并没有真正发挥效用与价值.一般来说,评价要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促进他们的发展,评价要能优化教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想要让学生自信起来,教师就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可以让他们自己评价自己或者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要优化教学环节,教师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一些调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可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推行具身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他们成为评价的主体,从而让评价成为促进他们发展的动力. 具身 评价对教师来说是一次课堂的变革,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上的触动.在 具身 评价中,教师改变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感受,关注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之前教师更多的是预设不同的结果,再开展教学.而开展 具身 评价之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自评对教学的内容与方案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教师开始先关注学生的反应,再关注他们课堂的表现.还以这堂课为例,教师展示这样的题目:4艘渔船在回港途中遭遇9级强风,岛上守卫战士接到命令后立即准备搜救,战士要去的地方如图4所示,大家能告诉战士这些渔船的位置吗?图4图5有一个学生说这道题比较复杂,涉及的方向与距离比较多,应该做不出来,不如放弃.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其他学生评价一下这个学生的发言.一学生说:能说出自己的困惑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过这道题不难,只要将图进行一定的简化,相关信息就会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他将图4简化成图5的形式.由此看出,评价方式的改变能给学生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让学生依据图5说出某个渔船的位置,同时评价这个学生的作品.一学生说渔船C在小岛的北偏西30ʎ方向的30km处,给出的评价是比例尺太小,看得不清楚.另一个学生说航标灯在小岛的南偏西60ʎ方向的15km处,给出的评价是航标灯要用粗一点的线条表示,以让边防战士看得清楚.显然,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具身认知理论下的参与者,每个学生的思维与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创设评价机制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同时让他们收到及时的反馈.课堂上开展的具身评价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将相关问题聚焦起来.让学生具身评价是一次教学方式的革新,它能让学生主动地将学习成果与学习评价对接起来,学生不但成为评价的主人,也推动着评价机制的优化.五㊁结束语具身认知理论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够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演示思维,还要让他们体验感悟.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下的教学活动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当学生脱离原先的 离身认知 学习法,以多元感官参与具身活动体验时,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会发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生长.ʌ参考文献ɔ[1]卢琴.数学实验:具身认知视野关照下的学习方式:对小学数学实验学习困境的出路审视[J].教育界,2018(5).[2]殷明,刘电芝.身心融合学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意蕴[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7).。

浅说数学课堂上的“一、二、三、四”

浅说数学课堂上的“一、二、三、四”
前 亲 自操 作 一 下 ,什 么 是学 生 已经 懂 的—— 检 查 ; 什 么 是 学 生 不 懂 但 自 己 看 教 材 可 以 懂 的— — 概 括 与 提炼 ; 什 么 是学 生 不 懂 、 看 教材 也
轮的比例关系后 , 再让学生探索变速车的原理 ,
从 课 堂 延 伸 到课 外 。下 课 的钟 声 不 再 是 学 习 的 终点 , 而是 学 习 的新 起 点 。 四、 做 好 四个 转 换
有 了先学后教 、先学后导 、自主学 习等教学模
式。 陶 行 知老 先 生 曾倡 导 过 四大 解放 , 解放 孩 子
决 定课 堂 的成 败 这个 原 则 ,即 以学 论 教 。孙 双 金老师以“ 四小 ” 课 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小 眼 放光 、 小 手 常举 、
的大脑让孩子思考 ,解放孩 子的眼睛让孩子观 察, 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操作 , 解放孩子 的嘴
巴让 孩 子 说话 。 因此 , 在 课 堂上 教 师 必 须让 位 于 学生 , 真 正地 解 放 学 生 , 让 他 们 真 正成 为 学 习 的
主人 。
小嘴常说 、 小脸常笑 , 来评价一节课 的成败 。因
此 教 师要 反 思 课 堂 : 该 听 的 听 了没 有 , 该 说 的说 了没有 , 该 想 的想 了没 有 , 该 做 的做 了没有 。
二、 二 个 出发 点
二个 出发点即: 认真吃透课标理念 , 认 真挖
掘 教 材 内涵 , 这 是 课 堂教 师 的 根本 。2 0 1 1版课 程 标 准 已经 颁 布 , 新 版 的教材 已经 开 始 实施 , 这
( 二) 从 教 的层 面 , 体 现 以 学定教 教 学 时 ,必 须 尊 重 学 生 的生 活 经 验 和 认 知 基础 , 并 据此 决 定 学 生 的学 习 内容 。 比如 , 低 年

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本学期学校提出了“让教育焕发生命的本色”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着力于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使课堂成为“活力课堂”。

对此,学校也组织我们一起学习研讨了“活力课堂”的打造相关内容。

我对“活力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加以体现。

一堂充满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自主的、开放的、愉悦的、创新的。

这样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有自己思考探索的空间,有自我选择的机会,有展现自我的平台,有挑战权威的勇气。

愉悦的课堂也称快乐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的愉悦,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原来可以如此美妙,思考原来可以如此幸福,学习原来可以如此愉悦”。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在数学教学当中,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名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

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也应及时地表扬,肯定。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尽量做到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在数学课堂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挑战老师,挑战长辈,挑战课本,挑战标准答案);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学会享受(享受自己可以享受的东西)。

为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力课堂,我有以下几点想法:第一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愉悦的、高涨的情绪中投入课堂评价中去。

例如,当学生的想法很有道理,但是表达不流畅时,我们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你的意思,可以让老师帮你一下吗?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将学生的想法稍作整理,其他学生就听明白了,发言的学生也得到了指导。

初中数学手指操教案

初中数学手指操教案

初中数学手指操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数学》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手指操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手指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利用手指操进行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手指操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之前对手指操的体验和感受。

二、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手指操的基本动作,如握拳、张开、合拢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动作。

3.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手指组合和节奏,丰富手指操的技巧。

三、数学运算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问题,如加减乘除、平方根等。

2. 学生利用手指操进行运算,验证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手指操在数学运算中的作用和优势。

四、解决问题(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制作时间表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手指操解决问题。

3. 各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手指操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3. 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手指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中运用手指操的情况。

3. 学生对 fingerspelling 的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数学的“三有”课堂

高中数学的“三有”课堂

高中数学的“三有”课堂摘要:课堂是教学的关键,是讲究效率、纪律、作用最主要的一个时间段。

抓住了课堂,就是抓住了学习效率。

我校基于学生的本身情况,结合办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教育理念,推出高中数学三有课堂建设,要求教师上课围绕“有序、有趣、有效”三点来做文章,上课既要生动有趣,也要参与有序,更要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学之有效的。

为此,文章更加进一步提出适合普通高中学校教师的教学基本路线,将课堂40分钟划分为10分钟、20分钟、10分钟,合理安排这三个时间段,落实三有课堂教育精神。

关键字:精准教学、有序、有趣、有效一.三有课堂的理念提出1.现有课堂存在的问题1.1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在恢复高考制度的几十年以来,我国的教学过程中都是采用的以老师为主导地位,对授课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作为受众者接受知识,采用大量的题海战术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到现在被使用了几十年。

但是现在实行的新课改下的课程主要提倡学生的全面性的发展,也对课堂的授课进行了指导性的改进措施。

但是为应对高考,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闭塞,教课只是老师在前面作为主导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学生作为吸收者来吸收老师的讲授内容,这种模式下的师生由于交流沟通很少,不能达到全方位发展的效果,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同时另外一种情况的教学模式也响应了新课改的号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导课堂。

然而,往往一节课下来自己想要给学生引导和着重介绍的知识点被学生忽略,课堂的时间效率大打折扣。

1.2学生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课堂效果评价的主体,课堂的教学活动的一切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课堂里的学生自身学习素质、纪律品质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课堂模式中,不同班级,同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可能导致课堂效果会截然不同。

1.3教师问题教师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是课堂的主角或是课堂的导演者。

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同样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亦是课改的核心。

数学学习需要“解放”学生的双手

数学学习需要“解放”学生的双手

数学学习需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发表时间:2018-09-04T11:48:54.7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0期作者:朱锦松[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单纯强调学生的认知听讲,而应当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操作和尝试,在实践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15000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的眼、脑、手等多功能协调发展的驱动下学习的效率有显著提升。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单纯强调学生的认知听讲,而应当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操作和尝试,在实践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这样的学习才能向数学的本质蔓延,并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学”更深刻、更发散、更高效。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借助数学模型,引出抽象的知识学习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综合活动,这其中有着大量的模仿,但是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意义十足、效率显著,除了模仿之外还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发现、自我构建,在运用数学模型操作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从而顺利“牵引”出相关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我们期盼的。

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宇看中了一本定价15元的《小小科学家》,可是自己只有8元钱的零花钱,他还要积攒多少元才能买到这本书?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快反映出来应该用减法来解决问题,可是15-8与之前学习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有些不同,个位上的5不够减8,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矛盾,有些学生立即调动起已有的经验(生活中积累的,来源于父母或亲人),想到用10减8得到2,再将2与5相加得到7。

可是也有的学生之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或者说即使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计算,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对于每一步计算的原理并不清楚。

此时,我引导学生用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学生用学具先在左边摆出10,再在右边摆出5,减8的时候直接从左边拿掉8根,剩下的两根与右边的小棒相加得到7。

数学课堂,智慧闪现

数学课堂,智慧闪现

数学课堂,智慧闪现摘要:有效教学既要研究教法,又要关注学法。

实现有效教学,必须从教师自身开始,努力研究教学内容,了解学情,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在低年级课堂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兴趣为基点,关注预设与生成的联系。

同时,要重过程,重结果,更要重视有效教学的评价。

关键词:情境创设;有效提问;图表相依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统计”,是建立在学生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的经验之上的。

本课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使其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在三次磨课中,我探索、思考着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摘录教学活动《统计》中的部分磨课环节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入情入境第一次打磨:【片段回放】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张非常好看的图片,你们想看吗?(出示蛋糕图)生:(齐答)想看!师: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呀?生1:可以收到很多礼物。

生2:有生日蛋糕吃。

……师: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它家来了很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都带着生日礼物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分析与思考】优点:以情境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情感的共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

缺点:问题繁多不精练,随意性较强,目的不明确。

第二次打磨:【片段回放】师:小朋友们,你们每年都要过生日吧?生:(齐答)是。

师:今天可是个特别的日子,森林里的大象要过生日了,它邀请了很多动物朋友去做客,也邀请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

你们愿意接受大象的邀请吗?生:(齐答)愿意。

【分析与思考】调整后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情绪高涨,有效控制了导入部分的时间,问题减少,指向性更明确。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一个精彩而简短的导入无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即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也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引起共鸣。

我利用多媒体,设定好故事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我简短的故事导入中,配合形象的动画,引出例题情境图,为例题的教学营造氛围。

灵活运用双手,体验数学乐趣

灵活运用双手,体验数学乐趣
已经 兴致 勃 勃 了 , 不 及 待 的想 知 道 下 - 个 钝 角 我 又 会 如 何表 示 出 来 。平 角 迫 - 一
规律 , 就在 实际做题做事时运用 。然后弓f 导学生用 自己的双手做天平 , 比如 两手 中的物 体都是 2 , O 此时两 手平衡 , 左边 减去 5 如果仍要两手平衡 , , 右边 怎么办 呢?师 边说 边用手势演示 ,让学生感 到方程两边要 同时做 同样的事
在演示活动足旋转所形成的动态角 。 我让学 生伸 出左手 的食指 旋转 1 0 8 。与 左手 食指重 合, 然后指尖对指尖并排形成一 个平 角。而周角其实 是在平角的 基础上另一个动态角, 让学生伸 出右手 , 手心 I外 , 向 把手掌转 动…周 , 然后 定
位在 掌 心 向 外 的 位 置 , 学 生 这 样 的 动 作是 哪 个 角 的 形 成 过 程 。学 生有 了先 问
二 、 复 杂 在 手 指上 简 单 化 让
在 人的内心深处 , 有~种根 深蒂固地 需要 : 希望 自己是一个发现 者、 研
究者 。“ 探索规律 ” 需要学生在实 际背景 中收集 和整理信 息, 并通过 归纳、 类 比扶得数学猜想 , 采用合适 的方 式概括地表述 自己的发现 。这一切 , 充满不 同形 式的思维 , 又蕴含 着对立 与统一 、 动与变化 的思 想 , 生要利用 已有 运 学 的知 识昶1 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学 习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 于学生是个难 度极 大的挑战 。缀然一 。问隔在生活 中到处可 见, 是在课堂 上有限的空 问内, _ 但 要让学生迅速的把认识提高到另 ~个层 次, 是复杂而且 困难的 所 上课伊
四、 让抽象在手指 下具体 化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 ,他们 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 思维到抽象 思 维的过渡阶段。因此 , 在教学 时, 必须创造 条件, 让孩子动手操作 , 通过摆 弄

数学手指操通过手指操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概念与运算

数学手指操通过手指操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概念与运算

数学手指操通过手指操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概念与运算数学手指操是一种通过手指动作来辅助孩子们理解数学概念与运算的活动。

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手指操能够为孩子们提供直观的图像,并通过动作来加深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下面将介绍数学手指操的几种常见形式和应用。

一、十根手指的数学奇迹十根手指的数学奇迹是一种十分简单却富有趣味的手指操。

它通过手指的灵活运动来进行数字的计算和推理。

首先,让孩子将十根手指竖立起来,然后可以用手指表示数字,比如将大拇指对应数字1,食指对应数字2,中指对应数字3,依次类推。

孩子们可以通过手指操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如5+3=8,将大拇指和中指并排放在一起,然后数出剩余的三根手指,即可得出答案。

这种活动既简单又有趣,让孩子们能够通过亲身操作来感受数学的奥妙,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知和兴趣。

二、手指创造几何形状数学中的几何形状常常是孩子们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之一。

然而,通过手指操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指形成几何图形,进而理解几何形状的特点。

比如,让孩子将双手张开,将五个手指并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然后,让孩子弯曲手指,形成一个矩形或正方形。

通过手指操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清晰而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几何形状的特点,进而加深对几何学的理解。

三、手指计数法手指计数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手指操活动。

孩子们可以通过手指计数法来快速而准确地进行计数。

首先,将大拇指放下,表示0,然后依次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竖立起来,表示1、2、3、4。

当需要计数的数字超过4时,孩子们可以将一个手掌反过来,再次使用手指计数法进行计数,每个手指可以表示5。

通过手指计数法,孩子们可以在计算过程中快速定位数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手指抽象表达法手指抽象表达法是一种将手指操与数学运算相结合的活动。

通过手指的不同组合和运动,孩子们可以进行复杂的加减乘除运算,并通过手指的形态来表示中间结果和最终答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改新理念要与教师教学行为达到最佳配臵,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一、组织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重点方式。

要讲好一堂课,必须严密组织各教学步骤之间的过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㈠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正确的教学组织应当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知识和现象开始,而不是从不熟悉的知识和现象开始。

首先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熟悉的知识空间、知识领域进行引导,架设好到未知领域的桥梁,向未知的领域过渡。

因而,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熟悉的知识要求,提供一定背景资料,为学生掌握本堂课教学内容作好准备。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代替了它的涵义,但并没有理解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而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

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一年级第二册数学"统计"一课,本来"统计"知识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是很抽象的,但这位教师从小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课始首先设计让学生统计各种熟悉的几何图形的个数,要求一个同学拿图片,一个同学作纪录,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下各种图形的个数。

课中让学生分四组统计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个数,统计收集来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每一项统计活动学生都积极地投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统计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解放你的双手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学生的现实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思想,要敢于、善于、乐于、巧于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双手,对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验证自己所学的东西。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师放手学生自主
课堂教学是什么?是谁的?怎么教?怎么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课堂教学好比是哄小孩吃饭,任凭父母把饭食夸得多么香,多么甜,但孩子就是不吃,那再好的饭又有什么用?
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早已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基本理念”中也明确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的讲解、演示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

一堂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可以说,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改革,乃当前课堂教学之大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敢于、善于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双手,对学生大胆放手。

下面我结合平日的教学实践,就课堂上“如何解放教师的双
手,还主动学习权给学生”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文武之道,张弛有度——收放结合,相得益彰
要放手,首先就要把握好“收”与“放”的有机联系,犹如“文武之道,张弛有度”。

课堂教学不能只收不放,更不可以只放不收。

“放手”不等于“放任”,更不像“瞎子放驴——随它去吧”似的一股脑儿全推给学生”,“放手”缺不了必要的“收手”,即教师出手指导、点拨。

问题的探讨研究要提示方法、提出要求,每个公式、法则的推导,每一种解题方法的确立,教师都应在方法上引导,在关键处点拨,绝不能给学生的思维设置框框,要放手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可能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二、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相信学生,敢于放手
在我们做到收放结合的同时,还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在进行某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时要敢于放手。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事情,怕课堂纪律不好,怕学生不会做,不放心。

而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在走进课堂时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中,已慢慢形成了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如果意识不到学生的这种能力,课堂中是无法恰当放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就只是一句空话,根本无法从实践中落实。

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信赖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这个“舞台”搭得要大,四周不能有“框框”,而教师应该像听众那样仔细倾听,在关键之处点拨迷津,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推波
助澜!
三、万变不离其宗——立足学生,善于放手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指的是我们的教学不能无的放矢,教师在备课时要立足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着想,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意识。

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是最容易产生兴趣的,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还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作为教师,要立足学生,善于放手,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在充分的自由、空间和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力的情况下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

四、凡事预则立——精心组织,巧于放手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一个完美的设计方案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取得高效的、有效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

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教会他们善于打破常规去分析、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善于抓住适当的环节,找准切入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少出手,多放手,放手,再放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铺就一条灿烂的星光大道。

当然,“放手”之初,可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因为学生要从老
圈子中走出,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并积累新的学习经验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碰头”的现象,但也会伴随火花的出现,我们不能因为会“碰头”就牺牲火花,不敢放手。

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否则我们就不能解放自己的思维。

因此我们要有耐心,在教学中要沉住气、不急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