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件PPT(完美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PPT
想__腊__八__粥__、_猜__腊__八__粥_、_看__腊__八__粥__、_吃__腊__八__粥__。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第二部分(2-20):描述八儿看妈妈熬腊八粥,在 一旁急切地等待,以及吃腊八粥的过程。 第三部分(21):一家人回味腊八粥。
课文解读
默读课文,作者是按什么思路给我们展示八儿与
词语解释
零七八碎: 零碎而杂乱。 万象更新: 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
新气象。 万不得已: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 庆事情的景象。
残灯末庙: 指庙会结束。残灯,花灯逐渐少了、 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同学们,你们 知道关于腊八粥 的知识吗?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 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 至今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 “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 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 日食俗。
会写字
做年饭、穿新衣、贴春联、贴年画、 灯火通宵、鞭炮不绝。
“截然不同”把除夕与元旦的活动分隔开来。除 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
6.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 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 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思考:过元旦时,描写了人的哪些活动, 表现了什么?
春节结束
默读课文,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春节前后哪些
民风民俗? 春节前的准备
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
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 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 年里最冷的时候。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第二部分(2-20):描述八儿看妈妈熬腊八粥,在 一旁急切地等待,以及吃腊八粥的过程。 第三部分(21):一家人回味腊八粥。
课文解读
默读课文,作者是按什么思路给我们展示八儿与
词语解释
零七八碎: 零碎而杂乱。 万象更新: 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
新气象。 万不得已: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 庆事情的景象。
残灯末庙: 指庙会结束。残灯,花灯逐渐少了、 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同学们,你们 知道关于腊八粥 的知识吗?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 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 至今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 “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 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 日食俗。
会写字
做年饭、穿新衣、贴春联、贴年画、 灯火通宵、鞭炮不绝。
“截然不同”把除夕与元旦的活动分隔开来。除 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
6.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 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 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思考:过元旦时,描写了人的哪些活动, 表现了什么?
春节结束
默读课文,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春节前后哪些
民风民俗? 春节前的准备
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
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 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 年里最冷的时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版》精品PPT优质课件
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反问句:强调八儿对腊八粥虽然望眼欲穿,但也无可奈何,只能苦苦等待。
想粥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 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第14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从内容和结构上看分别有什么作用?
从内容上看,这句话写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九,这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表达了作者对春节的依依不舍之情。从结构上看,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且与课文首句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Thank you!
Good Bye!
2 腊八粥
听儿歌:《过了腊八就是年》
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主要作品:《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思考: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字词学习
初旬 杏仁 荔枝 菱角 腊八蒜高醋 饺子 翡翠 货摊 薏仁 杂拌儿榛子 栗子 蜜饯 掺和 眨眼 正月通宵 燃放 小贩 白云观 彼此 贺年轿车 骆驼 骡马 娴熟 恰好 火炽
xún
rén
lì
línɡ
fěi
yì
zhēn
lì
jiàn
chān
zhēnɡ
ɡuàn
课文详解
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是如何写过年前的准备的。
反问句:强调八儿对腊八粥虽然望眼欲穿,但也无可奈何,只能苦苦等待。
想粥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 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第14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从内容和结构上看分别有什么作用?
从内容上看,这句话写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九,这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表达了作者对春节的依依不舍之情。从结构上看,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且与课文首句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Thank you!
Good Bye!
2 腊八粥
听儿歌:《过了腊八就是年》
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主要作品:《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思考: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字词学习
初旬 杏仁 荔枝 菱角 腊八蒜高醋 饺子 翡翠 货摊 薏仁 杂拌儿榛子 栗子 蜜饯 掺和 眨眼 正月通宵 燃放 小贩 白云观 彼此 贺年轿车 骆驼 骡马 娴熟 恰好 火炽
xún
rén
lì
línɡ
fěi
yì
zhēn
lì
jiàn
chān
zhēnɡ
ɡuàn
课文详解
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是如何写过年前的准备的。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件(全面、实用)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向东 游说 辩论 争胜负 缘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正午 时远也。” 认为 开始 离开
弓缴 弗若与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 与?曰:非/然也。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 下册全册课件 全面、实用 (含口语交际与习作)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学 弈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文言文学习方法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 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两
小
儿
辩
日
选自《列子· 汤问》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cāng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判断
嘲笑
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
谁 以为 你
shú wé i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向东 游说 辩论 争胜负 缘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正午 时远也。” 认为 开始 离开
弓缴 弗若与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 与?曰:非/然也。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 下册全册课件 全面、实用 (含口语交际与习作)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学 弈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文言文学习方法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 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两
小
儿
辩
日
选自《列子· 汤问》
更多内容→/p/%B8%DF%C9%D9%B2%A80822
cāng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判断
嘲笑
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
谁 以为 你
shú wé i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件--图文
你在场的话,你会说些什么?
练一练:
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再写下来: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孰为汝多知乎?
1.2 学弈 1.学弈
1学弈
弈:下棋
文言文学习方法
1.
【初读课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 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鸿[hónɡ]鹄[hú]/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听课文录音:
▪ 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 你在预习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
读下面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意思。
▪ 头涔涔 泪潸潸 赤裸裸 伶伶俐俐 ▪ 挪移 遮挽 叹息 徘徊 蒸融 痕
迹
读课文第一段: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
▪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
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
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
了哪里呢?
读课文最后一段: 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 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读第二段, 你怎样理解段中的句子?
▪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 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 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 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 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 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 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
练一练:
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再写下来: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孰为汝多知乎?
1.2 学弈 1.学弈
1学弈
弈:下棋
文言文学习方法
1.
【初读课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 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鸿[hónɡ]鹄[hú]/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听课文录音:
▪ 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 你在预习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
读下面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意思。
▪ 头涔涔 泪潸潸 赤裸裸 伶伶俐俐 ▪ 挪移 遮挽 叹息 徘徊 蒸融 痕
迹
读课文第一段: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
▪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
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
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
了哪里呢?
读课文最后一段: 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 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读第二段, 你怎样理解段中的句子?
▪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 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 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 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 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 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 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美教学课件(全册)
空竹:一种靠线绳抖动使其高 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
再来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 味儿”语言的特点。(课后第三题)
这是用孩花子生们、准胶备枣过、年榛,子第、一栗件子大等事干就果是与买蜜·杂饯·拌掺·儿和。 成 是的买。爆孩竹子,们特喜别欢是吃男这孩些子·零们·七。·八恐·碎怕·儿第。三第件二事件才大是事买 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拓展延伸 过年的味道
周友斌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灶糖甜 滋滋的味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民 间的说法是,灶王爷这一天要向玉帝 “汇报工作”,这天晚上,要给灶王爷献 灶糖,为的就是让灶王爷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 当然,名义上是甜灶王爷,实际上都甜了孩子们的嘴。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煎 炒烹炸的浓香味。我们这里是二 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 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 十九蒸馒头。除夕一早,又要张 罗包饺子,蒸年糕、炸油食、煮 白肉的香味和着剁肉馅的声音不 断从各家各户传出来……
三、询问亲戚和朋友,看看你的家乡 春节有哪些习俗。和老北京的春节一样吗? 有哪些不同?和同学分享交流。
逛庙会: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于起源
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 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渐渐 地就成为了定期的活动。
守岁
俗名“熬年”。就是在旧年的 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 年到来的习俗。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
出来,并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默读 课文,完成这张表格。
日期
腊月初九—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初一腊八
再来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 味儿”语言的特点。(课后第三题)
这是用孩花子生们、准胶备枣过、年榛,子第、一栗件子大等事干就果是与买蜜·杂饯·拌掺·儿和。 成 是的买。爆孩竹子,们特喜别欢是吃男这孩些子·零们·七。·八恐·碎怕·儿第。三第件二事件才大是事买 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拓展延伸 过年的味道
周友斌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灶糖甜 滋滋的味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民 间的说法是,灶王爷这一天要向玉帝 “汇报工作”,这天晚上,要给灶王爷献 灶糖,为的就是让灶王爷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 当然,名义上是甜灶王爷,实际上都甜了孩子们的嘴。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煎 炒烹炸的浓香味。我们这里是二 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 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 十九蒸馒头。除夕一早,又要张 罗包饺子,蒸年糕、炸油食、煮 白肉的香味和着剁肉馅的声音不 断从各家各户传出来……
三、询问亲戚和朋友,看看你的家乡 春节有哪些习俗。和老北京的春节一样吗? 有哪些不同?和同学分享交流。
逛庙会: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于起源
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 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渐渐 地就成为了定期的活动。
守岁
俗名“熬年”。就是在旧年的 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 年到来的习俗。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
出来,并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默读 课文,完成这张表格。
日期
腊月初九—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初一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