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节《美苏争锋》综合探究教案
高一历史人民版专题九当今世界政 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美苏争锋教案
高一历史人民版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一课美苏争锋教案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1、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我将进行讲解与分析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学习的方法,强调重点并消化重点内容。
2、难点:“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我将引导学生在准确认知史实的前提下,理解概念,引出对“世界格局”的探讨,即历史上四次变动,对以往所学知识点进行串联,由雅尔塔体系引发自主探究即对冷战根源的探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美国国徽和俄国国徽。
3分钟向学生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异同之处。
根据图示,就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回答问题。
展示图片揭示答案根据学生回根据图示,认显示答(见PPT)答进行补充扩展真听讲。
案根据图示引出问题,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进行新课学习。
书写板书。
进入新课学习,浏览课本内容。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25分钟指明阅读课本第一个字母,找出“背景”;然后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背景原因:美苏两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
根源: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
板书书写。
认真看书,并标记识记性内容;积极参与,对于材料内容,各抒己见分析材料。
媒体展示“背景”具体内容;后显示答案。
1、背景2、美苏冷战政策及冷战的形成1)解释名词“冷战”“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
“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
2)“冷战”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提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教师讲解分析,理解冷战形成过程,不懂就问。
多媒体图文结合分别展示“冷战”含义;“冷战”标志;“冷战”内容以及根据课本内容分析冷战影响出。
3)“冷战”的内容: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苏联的反击政策、两大军事集团建立。
4)“冷战”的影响:政治: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历史人民版必修ⅰ:9.1美苏争霸教学设计.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一课美苏争锋一、教学内容及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节指的是美苏争锋,其核心内容是两极世界的形成,理解它的关键在于掌握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对立的,由此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本课相关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内容由于与政治学科有一定的关系,在本学科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辩证的看待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1、教学目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雅尔塔体系、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冷战含义及表现。
掌握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目标解析: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雅尔塔体系、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冷战的含义及表现就是要记住本课的主干知识。
掌握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就是要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进行重点讲述。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基本知识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和点评。
问题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如何?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西欧衰落、美苏强大。
战后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具体表现由学生归纳)问题2:什么是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的内容有哪些?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什么?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的原则,处理战败国,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建立起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内容有:惩罚法西斯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东山再起;重划欧亚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实质是美苏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
问题3:雅尔塔体制与两极格局有什么联系?雅尔塔体制为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表现形式。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美苏争锋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第1课美苏争锋[学习目标]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思维点拨雅尔塔体制的含义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2.过程(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表现判断正误(1)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导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 )答案√(2)“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答案×解析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 )答案×解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问题思考1.下列漫画旨在说明什么问题?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答案反映了美国马歇尔计划打着援助西欧旗号行控制欧洲之实。
2.“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恐怖活动的威胁……而美国必须给予援助。
”这里的“援助”指什么?答案援助指杜鲁门主义。
易错提醒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深化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重庆市江津五中高中历史 专题九《第1课 美苏争锋》复习教案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 美苏争锋【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 如何理解世界政治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
一、独学指导 1.知识指导2.独立学习知识点一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确立的 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②美苏两国在 和 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③战后,美国成为 ,苏联是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 。
2)形成过程①美国推行 政策a.序幕: ;b.开始标志: ;c.运用: ;d.工具: 。
②苏联采取了反击措施a.1947年成立了 ;b.1949年成立了 ;c.1955年成立了 。
知识点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总形势:两强相争使世界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美国二战后苏联铁幕演说、杜鲁门计划、马歇尔计划、北约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华约美苏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美苏争锋具体表现①;②;③;④。
2)影响:①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起组成,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二、互学引导:三、活学辅导1、举一反三1)下列有关杜鲁门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B、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提供了依据C、使东欧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D、使美国全面推行霸权主义的宣言书2)美国实施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向苏联和东欧进行经济渗透C、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D、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社会经济3)战后两极世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利益的不同B、社会制度的不同C、意识形态的不同D、领导人的意志不同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开始于()A、1945年B、1947年C、1949年D、1955年5)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A、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D、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6)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主要是由于()A、地理位置B、经济状况C、文化背景D、美苏“冷战”2、疑难解惑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9.1美苏争锋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分歧,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相互对峙,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本课与前后内容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在世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和相关资料,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再现战后国际舞台美苏争锋,两极对峙的画面,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知道美苏冷战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培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加深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外交方针上明确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依据: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的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2、难点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依据:冷战出现的背景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理论性较强;冷战对世界的影响范围比较广,跨度大,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前卫活跃。
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要求和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自主讲授和感知历史,并能互相合作,交流探讨,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方法本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问题探究法、图示法、材料例证法、谈话法、讲解法依据:可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式问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轻松把握和理解知识脉络,通过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完成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课 美苏争锋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第1课美苏争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的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通过对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的了解,从而更加直观的理解美苏两国对峙的表现形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通过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分析,认识各项措施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由二战结束,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新确定进入本课。
教学:(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1)背景与条件背景:美苏两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
条件:经济、军事、科技水平等居领先位置。
目的:实现称霸全球的野心(政治上,美国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球各国,控制利用联合国,作为推行全球扩张的工具;经济上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力图进一步打开世界市场)根源: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
(2)“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
“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
(3)“冷战”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史料链接材料一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高考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同步教学案 人民版必修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1、世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概念理解: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
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美国实力的膨胀;苏联实力的提高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要求重点记忆、具体理解相关内容)A、美国的“冷战”措施: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
①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实质: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这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政治上)②推行马歇尔计划(1947年,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实质: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以便共同遏制苏联。
)(经济上)③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美、英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组织(军事政治集团)。
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
)(军事上)B、苏联应对“冷战”的措施:①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政治上)②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济上)③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苏联领导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军事政治集团))(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2、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的影响?①消极影响——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引发局部战争。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案(教师用)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测试要求:了解二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建立;了解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约的建立; 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重点难点:理解二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梳理: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条件1.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
2.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形成实力的均势。
3.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矛盾的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讲解资料】“大不列颠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已经完蛋了”。
——美国国务院官员琼斯战后欧洲的形势非常严峻:生产凋敝,物质奇缺。
英国从往昔的世界霸主降落为二流国家,法、德两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二战结束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
经济上,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为:工业生产量:2/3 ,外贸出口额:1/3 ,黄金储备:3/4。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军事上,1945年,美国拥有武装部队总数达1230万人,军费开支达90多亿美元。
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
它垄断着原子弹,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五大国中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只有苏联。
它拥有一只数量最多、战斗力强、装备精良的军队。
1945年苏军总数达1140万,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
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一)雅尔塔体制1.确立: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
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
2.影响: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杜鲁门主义”:(1)时间:继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后,1947年3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美苏争锋 (20)
2016年秋学期石河北省家庄区级公开课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节《美苏争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美苏争锋》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节。
《美苏争锋》即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
它结束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伴随着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最终从两极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在“冷战”方式下进行的激烈争夺及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课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对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已经有了一定概念性认知,但是缺乏更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归纳掌握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2、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下搜集、了解当今世界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及有关朝韩问题的报道。
2、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实质和影响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法。
3、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采取情景再现和活动讨论法。
4、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国际关系的长期紧张,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美苏争锋、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高中历史专题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美苏争锋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美苏争锋课程标准: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雅尔塔体制形成:二战后期开始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二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形成过程(1)美国的冷战政策:①“铁幕”演说: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②“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提出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即“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③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④北约的建立:1949年,美国与西欧国家组建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采取反击措施:①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③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总体形势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2.具体体现(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2)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分裂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结果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结果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
(4)越南战争:1961-1975年,美国对越南先后发动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结果美军撤出越南,越南实现统一。
3.冷战的积极影响(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苏美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公开课教案】必修Ⅰ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课件
课题:美苏争锋本课内容为必修Ⅰ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
本课主要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从昔日的盟友反目为仇,引起一系列交锋并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现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也有借鉴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基础知识,尤其是世界史知识薄弱,理解和分析史料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给本课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我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时政热点话题引出问题:中美有无发生“新冷战”的可能,联系当下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当下国际社会的实际问题。
新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冷战的缘起,冷战的表现以及冷战的影响。
最后一个探究问题是本课的高潮,学生从政治、经济格局、外交等多个角度探究当下中美有无出现“新冷战”的可能,首尾呼应,以开放性的问题结束,升华主题,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我们都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都有能力,有智慧应对所有挑战,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在梳理和概括美苏争霸的相关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实力于国家地位、和平于人类社会,部分于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辨析,提取相关有效信息,最后做到运用历史资料分析中美有无“新冷战”的可能,切实做到论丛史出,提高全面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3.时空观念:结合冷战是在二战的时间背景下发生的,理解欧洲优势地位下降,美苏实力增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还应让学生明白冷战中心在欧洲,热战在亚洲。
4.历史解释:理解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德国分裂、朝鲜战争等重要历史概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美苏争锋 (6)
人民版必修1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版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
课文有两目:第一目“两极对立格局的形成”和第二目“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主要讲述三个大的问题——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形成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三个基本知识点之间是一种递推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
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和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升学上来,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尤其对世界史的知识贮备不够。
但对美苏冷战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线索和条理的疏导,并辅以图片、影像等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2)阐明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和纪录片等视频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和过程;(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冷战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美苏“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感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从而增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2)认识到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难点: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确定与学法的选择,本课的教法流程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
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从总的情况来看,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瓦解的过程。
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第二,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
第三,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美国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攻中有守,苏联则处于战略防御态势,但守中有攻。
第二阶段,战后的20世纪60、70年代,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欧洲共同体产生和发展,增强了西欧贸易竞争力,迅速兴起的日本、加之西欧与美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强,西欧和日本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的法律关系。
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这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大,各种力量的整合,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的冲击。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格局处在一个动荡、分化、改组和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由剧变到缓慢发展的态势,出现了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结束,一超多强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曲折发展趋势锐不可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
一美苏争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二、教材要点:1、世界格局的含义所谓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均势、稳定的结果。
首先,任何一种国际关系格局都是相对的,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也不可能长期不变;其次,在国际关系中,“极”的构成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向的因素,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某一方面力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2、雅尔塔体制在二战后期,同盟国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如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3年10月)、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等。
其中雅尔塔会议尤为重要,对上述会议的成果进行了完善、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
后面的会议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
雅尔塔体制就是以上这些协定的总和。
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内容是:(1)确定了战后处置战败国的原则;(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3)建立联合国;(4)对战败国的边界重新划分,对其殖民地重新分配;(5)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
雅尔塔体制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产物,它的确立就意味着近三百年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这一局面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
3、“冷战”政策的形成过程(1)“冷战”的公开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发出“冷战”信号,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做了舆论准备。
“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发出了“冷战”宣言——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特别咨文,这篇咨文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内容: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在1948年6月底以前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
影响: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特点: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全球扩张的目的。
(3)马歇尔计划的出台: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4)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5)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4、“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总体形势:“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具体表现有: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
结果:(1)美苏双方由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
本目重点: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由二战结束,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新确定进入本课。
教学:(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1)背景与条件背景:美苏两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
条件:经济、军事、科技水平等居领先位置。
目的:实现称霸全球的野心(政治上,美国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球各国,控制利用联合国,作为推行全球扩张的工具;经济上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力图进一步打开世界市场)根源: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
(2)“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
“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
(3)“冷战”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史料链接材料一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
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读史感悟①在材料二中,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目标是什么?与材料一中杜鲁门表白的目的有何不同?②对比上述两个材料的差别,你对“马歇尔计划”有何评价?(4)“冷战”的主要内容论从史出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此表2、苏联的反击措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确立了社会主义阵营。
3、两极格局形成的简要过程:(1)基本原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加剧。
(2)形成过程①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
发出信号。
②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
③1947年6月,提出并实施“马歇尔计划”。
④1949年12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1949年,德国分裂。
⑥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⑦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
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4、两极格局的特点:(1)美国、苏联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
(2)世界两极格局,实际上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美国、苏联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最显著特点是在压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
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5、“冷战”的影响:(1)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2)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人类陷入新的战争威胁中。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1、对德国的争夺: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对朝鲜半岛的争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3、古巴导弹危机,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4、对越南的侵略,美国惨败,其殖民统治受阻。
5、“冷”、“热”交织的影响。
史料链接材料一乔治•凯南1947年发表文章称:“……美国对政策的最主要方面就是长期、耐心、坚定和警惕地对俄国扩张倾向的遏制……遏制的目标可以分三层:一是阻止苏联进一步扩张势力,将其影响限制在二战结束时范围内,维持战后的状况;二是促使共产主义世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瓦解社会主义阵营,从而大大削弱苏联的力量;三是苏联内政、外交朝西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