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型及客观化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更新日期: 01-15
【摘要】 叙述近年来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药效机理的实验研究进展,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在辨证分型、疗效标准及药理研究方面等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情复杂,且辨证分型目前尚未统一。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SLE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瘀热痹阻、风湿热痹、脾肾阳虚、气血两虚6型[15]。但现在有许多学者按患者的病情和发病特点来辨证分型。如①张志礼等[16]将SLE中医辨证分为五型,即(1)毒热炽盛,气血两燔证。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护阴。方药:玳瑁面、生地炭、双花炭、板蓝根、白茅根、丹皮、赤芍、生石膏、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玄参、石斛、天花粉、知母等。(2)气阴两伤,血脉瘀滞证。治以养阴清热、益气活血解毒。方药:南北沙参、石斛、玉竹、青蒿、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黄芪、黄精、丹参、鸡血藤、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等。(3)脾肾两虚证。治以健脾益肾,调和阴阳,活血解毒。方药: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女贞子、菟丝子、仙灵脾、山萸肉、丹参、鸡血藤、桂枝、草河车、白花蛇舌草。脾虚甚者加党参,肾阳虚甚者加附子,水肿甚加车前子、桑白皮等。(4)脾虚肝郁证。治以健脾益气,疏肝活血解毒。方药:当归、柴胡、白术、茯苓、丹参、白芍、黄芪、太子参、枳壳、鸡血藤、益母草、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等。(5)风湿痹阻证。治以祛风湿宣痹,温经活血通络。方药:黄芪、桂枝、白芍、秦艽、乌蛇、丹参、鸡血藤、天仙藤、首乌藤、女贞子、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等。②孟如等[17]将SLE分为五型,(1)热毒炽盛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水牛角、生地 、赤芍、丹皮、紫花地丁、紫草、连翘、生甘草、丹参、小蓟、青蒿、蒲公英。(2)气阴两伤型。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方药:黄芪生脉饮合二至丸加味。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酸枣仁、知母、川芎、夜交藤、生甘草、丹参、益母草、小蓟。(3)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女贞子、旱莲草、丹参、益母草、小蓟。(4)风湿热痹型。 治以疏风清热,化湿通络。方药:桂芍知母汤合木防己汤。桂枝、杭芍、知母、白术、防风、生石膏、木防己、苡仁焦黄柏、忍冬藤、生甘草。(5)脾肾两虚型。治以健脾益气,补肾利水。方药:防己黄芪汤合六君子汤加味。防己、黄芪、苏条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仙灵脾、山药、车前子、生甘草、益母草。③范氏等[18]将SLE分为阴虚内热证、气营热盛证、瘀热痹阻证、血热瘀滞证、热郁积饮证、瘀热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瘀热损肾证、脾肾两虚证、瘀热入脑证。④边天羽[19]依据中医辨证将SLE分为五型。(1)气血两燔型。治用清热凉血,化斑解毒。方药:气血两燔方或凉血消风汤加水牛角。生地、玄参、杭白芍、白茅根、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升麻。(2)气阴两虚血瘀型。治用养阴补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药:红斑狼疮方。党参、黄芪、生地、玄参、沙参、赤芍、当归、丹皮、桃仁、红花、川芎、郁金、黄连、莲子心、甘草。(3)气滞血瘀肝郁型。治用疏肝清热,活血化瘀。方药:疏肝活血汤。柴胡、陈皮、当归、赤芍、红花、莪术、黄芩、黄连、薄荷、甘草。(4)脾肾阳虚型。治用温补脾肾,活血利湿。方药:脾肾阳虚方。附子、肉桂、党参、紫河车、荠菜花、泽泻、熟地、茯苓、当归、赤芍、红花、黄连、黄芩、白术、山药、山萸肉。(5)阴阳两虚型 。治用滋肾阴,补肾阳,安神开窍。方药:地黄饮子。熟地、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夏嘉;江春春;苏晓(综述);陈薇薇(审校)【摘要】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involving multi-systems and multi-or-gans with unknown etiology,such as damages to joints,skin, internal organs,especially in the kidney,heart, and liver,devastating the lives of patients and their life quality .Investigateingit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 lack of innate endowment,and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nse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The disease belongs to deficient root with excessive superficial,excessive hot as the superfi-cial,yin deficiency in liver and kidney as root.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needs to draw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deficiency and excess.In this paper,etiology、pathogenesi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reviewed.%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除皮肤关节损害外,常累及内脏,尤以肾、心、肝损害为多见,危害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瑶)西医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瑶)西医研究进展作者:覃迅云马晓斌程彩红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371-01【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现在医学对于SLE的研究仍未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发病机理方面仍未真正明了。
西药治疗本病效果不理想,通过中医辩证、中药内服、中药制剂外涂以及针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已经取得显著疗效,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安全,在治疗中显示出优势。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瑶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显著的优势,本文就紧近几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西医研究进展1.1 西医病因病理:现代医学对于SLE的研究仍未真正明了,认为SLE属多基因病,与免疫机制缺陷、遗传因素、雌激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药物、阳光和紫外线)有关,免疫学异常主要表现为: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的激活、多重资深抗体尤其是康和抗体的产生、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等。
本病病理提示:有表皮萎缩、基地细胞液化变性,可见表皮下有裂隙形成,直接荧光可见真皮表皮交界处有IgG、IgM和C3沉积。
1.2 西医诊断:本病临床多见:发热、面部红斑、口腔溃疡、脱发、肌肉关节肿痛,此外还有累及各脏器所引起的各部位症状:较常见的有累及肾(肾小球病变)、神经系统(以脑多见,可出现精神障碍、癫痫发作等)、淋巴结(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心脏(心包炎、心包积液及心包增厚)、肺(急性狼疮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消化系统(恶心、呕吐及顽固性腹泻)。
SLE实验室检查可出现:抗核抗体(ANA)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包括抗心膦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三者中具备一项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1、毒热炽盛主证:高热不退,烦躁口渴,神昏谵语,抽搐,关节疼痛,颜面发斑色红,或见血尿,鼻衄,大便秘结,舌质红降,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滋阴凉血。
方药:清营汤加减生地20克连翘20克水牛角30克牡丹皮12克知母20克玄参15克黄芩 12克黄连9克栀子9克白花舌蛇草30克麦冬12克水煎服,1日1剂,分两次口服。
加减:热甚加犀角、神昏抽搐加羚羊角、双钩藤;血尿加三七、莲房炭;关节痛加秦艽、鸡血藤、青风藤;浮肿加旱莲草、马鞭草;血瘀加丹参、川芎、全蝎。
2、阴虚内热主证:颜面潮红,斑色发暗,低热不退,脱发,关节隐疼,腰酸乏力,手足心热,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清热。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20克知母20克黄柏12克山萸肉12克泽泻12克地骨皮12克益母草30克马鞭草30克水蛭6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口服。
加减:低热不退加青蒿、鳖甲、柴胡;关节隐疼加秦艽、白薇、鸡血藤;浮肿加冬瓜皮、白茅根。
血尿加荷叶、竹叶;热盛加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头晕耳鸣加天麻、双钩藤;2、脾肾阳虚主证:红斑不明显,面色无华,周身乏力,四肢浮肿,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少气懒言,食少便溏,小便不利,舌浊,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数。
治则:温补脾肾,利水祛湿。
方药:真武汤和五苓散加减附子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干姜12克白芍12克泽泻12克生黄芪30克仙灵脾30克焦大黄6克六月雪3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口服。
加减:腰膝酸软加仙茅、杜仲;浮肿加大腹皮、冬瓜皮、生姜皮;恶心加藿香、佩兰;颜面浮肿加桑白皮、麻黄;血尿加三七、生地榆;反复蛋白尿加黄芪、党参、石苇、车前子。
4、瘀热阻滞主证:手足背红斑,色暗红,手指青紫发暗,遇冷则痛,口舌糜烂,鼻衄或血尿,烦躁易怒,舌暗苔黄,脉弦涩。
治则:清热凉血,活血化淤。
方药:血府逐瘀汤和丹栀逍遥散加减生地15克当归3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枳壳12克牛膝12克川芎18克丹皮12克水蛭10克三七6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口服。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完整版)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完整版)(一)辨证要点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本虚标实之证,标实表现为火热亢盛,本虚为肝肾阴亏为主,辨证主要是分清标本虚实。
标实为火热亢盛,但有实火与虚火之分。
实火为外感热毒与心肝积热合邪,热毒入营所致,多见于急性发作期或亚急性期发作阶段。
虚火为肝肾阴虚,阴虚火热所致,多见于缓解期。
本虚多涉及五脏,尤以肝肾心脾为常见。
辨证时需注意病位。
病以阴虚为本,但久病则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也需详辨。
(二)治疗要点益气养阴,调补肝肾是本病治疗的基本方法,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辅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慢性期多兼血瘀,佐以活血化瘀。
(三)辨证分型治疗1.热毒炽盛证:主症:起病急骤,壮热,面部红赤斑疹,关节肌肉疼痛,甚则烦躁口渴,神昏谵妄,或手足抽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本方综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经之大热,犀角清热凉血解毒,地黄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芍药和营泄热,牡丹皮泻血中伏热,凉血散瘀,玄参凉血解毒,黄连、黄芩、栀子、连翘清热泻火解毒,竹叶清心除烦,桔梗载药上行,合而为清热凉血解毒之大剂。
加减:若热盛动风而见手足抽搐者,可加羚羊角、玳瑁、钩藤等以清热熄风;若热毒内陷,神昏谵妄,可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2.肝肾阴虚证:主症:病程迁延,低热不退,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面部红斑,五心烦热,腰酸,关节酸痛,头发脱落,月经不调,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滋补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方中熟地滋肾,山茱萸养肝,山药健脾,泽泻宣泄肾浊,牡丹皮清泻肝火,茯苓淡渗脾湿,开合相济,三阴并治。
更用知母,滋阴清热,黄柏清热坚阴。
加减:若兼见遗精、盗汗者,可加金樱子、龙骨、牡蛎。
月经不调者,加当归、牛膝、益母草。
胁痛者加鳖甲、川楝子。
3.肝郁血瘀证:主症:面颊部暗红斑,或皮肤瘀斑,胁肋疼痛,腹胀,月经不调,舌质淡暗,脉弦。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16.12中医中药177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赵志勇1 马玉琛21解放军医学院学员队 北京市 100853 2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摘 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o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出现各种自身抗体为特征可以侵及全身各个系统,可累及皮肤、黏膜、浆膜、血管、关节、心、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
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皮疹、光过敏、脱发、乏力、贫血、发热、关节疼、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肾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尤以皮肤和肾脏损害显著。
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其毒副作用较多。
中医药治疗红斑狼疮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现将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综述1 中医命名中医学文献中无系统性红斑狼疮一名,因本病乃系统损害,病情复杂多变,其中医病证范畴实难确定。
若临床表现以皮损为主时,中医则谓“温毒发斑”、 “阴阳毒”、“丹疹”、“蝴蝶丹”、“日晒疮”;从皮疹特征出发可称之为“红蝴蝶疮”、“蝴蝶丹”、“阴阳毒”等;当表现为以关节、肌肉、肢体疼痛为主时则属中医“痹证”范畴,即中医风湿病范畴原称为“痹证”或“痹病”,有“周痹”、“热痹”、“三焦痹”之异;影响脏腑称脏腑痹,有肾功能损害、水液代谢障碍者属“肾痹”、“水肿”;有肝损害属“肝痹”、“黄疽”、“胁痛”;有急性心内膜炎、心肌损伤者属“心痹”、“心悸”;狼疮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属“肺痹”;狼疮性肌无力属“脾痹”;出现消化系统表现称“肠痹”;小便不畅为“胞痹”;有胸水者属“悬饮”;雷诺现象称“肢端脉痹”;因其损害脏器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别常可见饮证、血证、关格、虚劳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较多的脏腑症候很难明确地划属于某一具体病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红蝴蝶疮病”作为SLE 的中医病名,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SLE 统一命名为“蝶疮流注”。
医学论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疗法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见于年轻的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5~10[1]。
研究提示,SLE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紊乱、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SLE发病时不仅可有全身症状如疲劳、发热、关节痛等,更可以侵犯如肾脏、胃肠道、呼吸道、心血管、中枢神经和淋巴系统等全身多个系统。
SLE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血浆处理、全身淋巴结照射疗法等药物和方法[2]。
然而,至今这些药物和方法仅仅可以暂时控制病情。
与此同时,西药的某些毒副作用也日趋显现,如激素对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反馈抑制作用引起的器质性变化,免疫抑制剂所致的肝病、骨髓抑制、致畸胎等毒副作用。
在激素所致免疫抑制状态下,感染已跃居SLE的第一死因[3]。
中医中药的干预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无论在SLE的急性期还是缓解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医文献中无SLE 病名,根据红斑、发热等症状可将其归属于"阴阳毒"、"蝶疮流注"、"阳毒发斑"、"脏腑痹"等[4]。
中医认为,SLE的病因病机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而以肝肾阴亏为主;外因则由于湿热与热毒侵袭肌表,流注肌肤、肌肉、四肢关节,进而内舍五脏六腑。
SLE的基本病理特点是肝肾虚损为本,热毒瘀血为标,本虚标实,互为因果[5],在病理演变过程中虚实互见,错综复杂多变。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SLE的概况综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急性期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活动期即急性期,急则治其标,一般采用大剂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法,同时应当注意顾护阴液。
SLE活动期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热毒炽盛、血热妄行、瘀血阻络、风湿热痹、阴虚内热、脾虚湿盛等类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者:江春春苏晓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中医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作用的研究,也已经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学者的关注,并在理论和临床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
笔者就该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和展望综述如下。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中医药治疗;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o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积于全身各组织、器官,造成炎性病变。
该病临床表现以多系统损害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常见多形性皮疹、日光过敏、脱发、乏力、贫血、发热、关节炎、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肾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尤以皮肤和肾脏损害显著,多呈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与缓解。
其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70~100人发病。
男女之比为1∶5~1∶10,发病高峰在15~40岁生育期。
另据美国的1份调查表明,在18岁以上的女性中,每10万人中有372例SLE患者,估计每10万人中每年的新发病患者为1.8~7.6例[1]。
1 病名SLE的现代医学病名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古籍无此病名,仅见类似相关疾病的描述。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记载:“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清,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其描述与SLE皮疹、关节痛、发热、出血、口腔溃疡等表现极为相似。
依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多种中医病证相关。
按照临床表现和感受病邪部位分类,出现皮肤红斑为主的,命名“阴阳毒”“蝴蝶斑”“鬼脸疮”;出现五脏受损(心悸、气短、乏力)为主的,命名“心悸”“心痹”;出现多关节疼痛为主的,命名“痹证”;出现咳喘为主的,命名“咳嗽”“喘证”或“肺痹”;出现抽搐、痉挛为主的,命名“痉证”;出现胁痛为主的,命名“胁痛”“肝痹”;病变累及到肾脏,出现全身水肿的,命名“水肿”“肾痹”;SLE病变晚期,损及五脏,气血阴阳亏虚,命名“虚损”“虚劳”[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疗法探讨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疗法探讨参考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辩证、分型以及相关疗法,提出中医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上的优势及不足。
标签: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论治其他疗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机制不明,以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组织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是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病。
一、中医病名:SLE在中医文献中无确切对应病名,按其症状归属为“水肿”“痹症”“虚劳”等范畴,另有“阴阳毒”“日晒疮”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红斑狼疮与中医“红蝴蝶疮”相对应,指出:“红蝴蝶疮是一种面部常发生状似蝴蝶形之红斑,并可伴有关节疼痛、脏腑损伤等全身病变的系统性疾病,相当于SLE。
”二、中医辨证论治:SLE为求虚实之症,病位在血脉,须辨明标本之次、内外因等,病机错综复杂,以阴阳失调,阴虚为本,热毒、瘀为标。
现临床辨证分型各家治发不一,据目前资料统计,约分为60多个证型。
如邓桂兰[1]等分四型:热毒炽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
刘书珍[2]按中医辨证分3型3期施治,①热毒炽盛(急性活动期)型,以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为法拟急型狼疮汤;②阴虚内热型(亚急性期)以养阴清热,泻火解毒为法拟亚急性狼疮汤;③气阴两虚型(慢性迁延期)以益气养阴,活血解毒为法拟慢性狼疮汤。
郝平生[3]进行期多辨为热毒炽盛,方用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散加减,缓解期多见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方用六位地黄丸、肾气丸、真武汤加减,另重脾胃,胃阴虚,加用益胃汤。
脾胃气虚加用四君子汤。
鲍晓辉[4]等采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发现可明显改善血瘀。
赵振宇[5]等研究中药复方狼疮方3号可降低IL-6含量,提升CD3、CD4、CD87细胞。
屈毅文[6]等发现补肾活血方能改善SLE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学指标。
黄咏菁[7]等以狼疮七号胶囊,胡晓艳等[8]的归芪地黄汤,金培志等[9]的滋阴狼疮胶囊,王玉玺[10]的祛毒胶囊,杨旭鸣[11]的痹病Ⅰ號,王淑关[12]等的滋肾活血凉斑方加火把花根片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幻灯片PPT课件
【治疗】
一、辨证施治
(一)本病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
临床报道辨证分型有2~10型不等。
1993年卫生部颁发《中药新药 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其中,中医辨证分为六个证型: (1)毒 热炽盛证;(2)阴虚内热证(以上两型 多见于SLE急性活动期);(3)肝肾阴虚 或肾阴亏损证;(4)邪热或瘀热内伤肝 证;(5)脾肾阳虚证;(6)风湿热痹证 (后四个证型多见于SLE之缓解期)。
在中医文献中并无系统性红 斑狼疮病名记载,依据其临床表现与 多种中医病证相关。以红斑性皮肤损 害为主的可称为“阴阳毒”、“鬼脸 疮”、“蝴蝶丹”、“马缨丹”、 “日晒疮”;伴见发热的又可归属 “瘟毒发斑”;因肾脏损害而见浮肿 者,属“水肿”范畴;
心脏损害出现心慌者,可 称“心悸”;呼吸系统受累以咳喘 为主或有胸腔积液者,可称为“咳 嗽”、“喘证”、“悬饮”;以关 节肢体疼痛为主者,属于“痹证”; 肝脏损害出现巩膜黄染、肝脏肿大 不适者,可归于“黄疸”、“胁 痛”、“癥积”;血液系统病变以 慢性虚弱表现为主者,又可属“虚 LE细胞阳性;(2)抗ds-DNA抗体阳 性;(3)抗Sm抗体阳性;(4)梅毒血清试 验假阳性
11.抗核抗体
免疫荧光抗核抗体滴度异常或 相当于该法的其他试验滴度异常,排除 了药物诱导的“狼疮综合征”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6
上述11项中,符合其 中4项或以上者即可诊断为SLE。 但这仅是人为的标准,临床诊 断时,不可过度拘泥。
治法:清热凉血、疏肝和络。
方剂:一贯煎、丹栀逍遥散、茵陈 蒿汤、膈下逐瘀汤等。
5. 脾肾阳虚证
治法:健脾益肾,温阳利水。
方剂:肾气丸、真武汤、保元汤、 防己黄芪汤、三子养亲汤、葶苈 大枣泻肺汤、五苓散等。
中医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近年来依其 临床表现及受邪 部 热毒 内盛 , 瘀血阻络 , 内侵脏腑 。
6 T a i o a h n s d cn o Ⅲa 4 r d  ̄ n lC i e e Me i ie J u l
中医药通报 ・ 综
述
其 27 g : 0、 方法应 以活血化瘀为 主, 在此基础上 值 为 高 , 中 浊 毒 壅 阻 型 ( . 8/ 称二 胡 四地 汤 ) 胡 黄 连 1g 银 柴 4) 肝 Ⅱ 0、 5、 0、 根据不 同症状 和病期 加上 不 同治疗 2 h 水 平 最 高 ; 郁 毒 结 型 A 胡 1g 生 地 1 g 熟 地 1g 地 骨 皮 1 .5 / ) 2 2 g 紫花 地 丁 1g ( ) 阴两 虚 型 0、 0 ;3 气 方药 , 如急性 期 以清热 凉 血 、 解毒 化 ( 1 7 U L 水 平高 于其余 5型 。 慢 l 以益 气 养 阴 , 孙然 将 9 3例 S E患 者 分 为 ( 性 迁 延 期 ,5例 ) L 活血解毒 为 法拟 慢 性 狼疮 汤 ( 称 亦 瘀热 痹 阻证 、 肾 阳虚 脾 期及稳定期其邪退正虚之时 , 以养 阴虚 内热证 、 应 证 、 湿热 痹 证 4组 。抗 核抗 体 滴 二冬 四参 汤 ) 麦 冬 2 g 天 冬 1 g 风 : 0、 0、 阴益气并清解余毒亦兼顾活血 。 斑 同时 给予活血化瘀 ; 而在 相对缓解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损害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SLE关节症状几乎可累及全身所有关节,发生率为69%~95%,是主要首发症状之一[1-3]。
SLE在中医学中未曾记载,但中医学“红蝴蝶疮”“鬼脸疮”“阴阳毒”“痹证”与SLE有相似的临床症状。
SLE是因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六淫、毒邪,而致本虚标实为核心病机[4]。
SLE关节痛的患者肾精亏虚则筋骨不强,易受外邪之侵袭,邪停留于筋骨之间,则发生关节疼痛。
SLE病程中,可由SLE病情控制不佳而致关节痛,亦可因关节受邪疼痛引发SLE病情加重,两方面互为因果,迁延反复。
迄今对于SLE关节疼痛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较多学者倾向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引起无菌性炎症。
目前国内外风湿病学界对于SLE关节疼痛的西药治疗多以专家意见及经验性治疗为主,以免疫抑制治疗为基础,对症止痛治疗虽可明显改善症状及精神状态,但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5]。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SLE 关节痛的临床研究及用药规律的文献不断涌现。
为了更有效、科学地指导临床,本文主要对中医药治疗SLE关节痛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所指导。
1祛风湿法SLE病程中风湿之邪入体,痹阻经脉,出现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临床诊断常以寒热为区分,诊为风湿热痹和风寒湿痹,寒者痛甚,热者伴红肿。
在以祛风湿治疗SLE关节痛实践中,各医家总结了大量治疗经验。
曹洪欣提出风湿之邪侵袭关节主要表现为周身关节肿胀疼痛,阴雨天及入夜加重,疼痛走窜不定或固定不移,治以祛风除湿、宣痹通络,常用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6]。
白虎加桂枝汤有清热除烦、宣痹止痛之功效,嵇丽娜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SLE表现为关节肿痛等风湿热痹者,使用此方可获疗效[7]。
赵志勇等认为风寒湿痹证患者临床多与《金匮要略》中对阴毒的描述“身痛如被杖”相符,治以祛风除湿散寒[8]。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李兆福1 指导:彭江云 2(1 云南中医学院2002级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002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200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研究;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多因素(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免疫反应环节)参与的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病于生育期女性,每一系统、每一器官均可受累,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多采用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疟药治疗,但毒副作用明显,停药后易产生反跳。
近年来,中医中药对SLE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近几年来有关SLE的中医药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病名SLE,大多数中医学者认属《金匮要略》的“阴阳毒”,以温毒发斑、痹证、日晒疮、蝴蝶斑等命名。
近几年,刘氏等[1]把“肾脏风毒”与SLE作比较,两者之间存在相似性,且用肾脏风毒的代表方磁石丸加减治疗SLE,取得良效。
但SLE的中医的命名,尚存在争论,还需进一步研究。
2病因病机2.1外感说:孙氏等[2]认为SLE病因为感受阳毒之邪,或夹湿夹瘀,其病机不外温毒发斑与湿毒瘀结;来氏[3]认为本病系风毒外侵,瘀血内结;丁氏[4]认为本病系风寒湿之气杂至,形成五体痹,日久内舍脏腑,成为脏腑痹;范氏[5]认为本病系热毒瘀结。
2.2内伤说:边氏[6]认为SLE本因先天禀赋不足,又因后天失调,七情郁结,病久不愈,致使五脏俱虚而发病。
何氏[7]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阴虚阳亢,病位在肾;张氏等[8]提出劳倦内伤是本病的诱发、加重因素。
2.3外感内伤合说:王氏[9]认为本病是素有气阴两虚、肝肾不足,外受风寒湿及热毒之邪而发病;沈氏[10]提出初起发热,病程较短者,融合伤寒、温病,视为外感发热,分为热在气分、热在营血和气营两燔;对长期反复发热,时高时低,形体消瘦者,视为内伤发热,分阴虚发热、气虚发热和气阴两虚;王氏等[11]认为内因先天不足、肝肾亏损,外因风寒湿热之邪内侵,内外相合,久则成毒热,挟风致病;赵氏等[12] 认为内外合邪,热毒内窜,致使脏腑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调。
系统性红斑狼疮近5年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应用其五行生克乘侮,以气血为本,辨其寒热虚实, 对证施药,用药精当,其辨证论治理论独树一帜。后 者习其理,取其方,用之于临床,疗效显著。随着当 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日趋变 大,往往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功血的发病率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傅氏理论对指导临床治疗功 血、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待 我们进一步详尽探究。
参考文献:
【l】乐杰.妇产科学叫】.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0—
337.
(收稿日期:2009--04—24)
万方数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年9月,16(5)
・45・
络汤;肝肾阳虚型用温肾化瘀汤。同时口服紫河车。 共治疗SLE患者60例,治愈10例,显效19例,有 效28例,总有效率为95%。王氏等同治疗SLE常选 用党参、黄芪、黄精、生地黄、天门冬、旱莲草等益气 滋阴以固本;选用红花、当归、丹参、赤芍、川芎、桃 仁、乳香、没药等以活血化瘀;出现发热皮疹时,加 金银花、牡丹皮、当归、红花等;胸闷、心慌、善太息 时加郁金、丹参、红花、合欢皮、莲子心;出现蛋白尿 及水肿时加干姜、附子、白茅根、茜草、大黄;阴虚内 热时加地骨皮、黄柏、鳖甲等。 2.2中西医结合治疗 向氏IS]运用激素加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 药如黄芪、黄精、雷公藤、秦艽、乌梢蛇、白花蛇舌 草、紫草等治疗本病30例,结果实验组显效率及总 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齐氏[91、李氏等110l均采用中医 辨证施治、西医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联合治 疗本病,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84.4%。陶氏等【ll】 将70例SLE患者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28例。 对照组以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以滋 肾活血方为基本方(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 参、绞股蓝、藏红花)随证加减,配合糖皮质激素、环 磷酰胺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染发生 率低于对照组(P<0.05)。温氏等【121研究发现中西医 结合治疗SLE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既能提高临床 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减少激素用量, 又能有效降低各种副作用或并发症的发生率。刘氏 等【131将11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 例)I:I服泼尼松;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 础上中医辨证分3型进行施治,疗程6个月,结果 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SlY;疗效显著。刘氏【141在中医 辨证基础上选用益气滋阴、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方 剂进行治疗,在强化激素的疗效、减轻激素的毒副 作用的同时,发挥中药增效减毒双重作用。刘氏等1151 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辅以激素治疗本病24例,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远期疗效优于西药组(P< 0.05),治疗6个月后激素的不良反应减轻,激素的 用量减少,疗效增强。 2.3专法专方治疗 卞氏【-61采用解毒祛瘀滋阴法(方用水牛角、大青 叶、白花蛇舌草、升麻、桃仁、赤芍、牡丹皮、生地黄、 何首乌等)随证加减治疗SLE,效果良好,同时发现 本法可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朱氏【17】用清热化瘀汤 为基本方(干地黄、生石膏、忍冬藤、黄芩、苦参、炙 龟甲、陈皮等)治疗SLE患者30例,经过6个月治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较 大 改观 。
1 中医病 因病机
与 日光 暴 晒有关 ,最 终导 致脏 腑功 能失 调 ,再加 上
先 天 禀赋不 同 ,对某 些药 物耐 受程 度不 同 ,就会 导 致 五脏 气血 阴 阳受损 而诱 发本 病 。 随着 S L E的发 展 及 演 变 ,现 代 不 同医 家 对 其 病 因病 机 的认 识 亦 有 不 同 。周 荣双 等 以三 焦 气 阐释 S L E各 阶段 病 机 特 点 ,从 而 进 一 步 对 病 势 转 归 做 出合 理 的推 断 。邓 志 恭 通 过 多 年 的 临床 实 践 认 为 ,本 病是 内外 合邪 ,又 以正 虚为 本 ,是发 病 之 关键 ,脏 腑气 血 的亏虚 是外 邪入 侵 的基本 条件 。 因人体 阴阳有盛 衰不 同 ,对病 邪 的反应 亦有 差异 , 因而 出现不 同的病机 转化 。从 脏腑 来看 ,五脏 皆能 累及 ,尤 以肝 、脾 、肾三脏功 能失 调最 为 常见 ;从 气 血 阴 阳来 辨 ,又 以阴虚 血热 者 多见 ;从标 本虚 实 来 看 ,以本 虚 标 实 为 多 。裴 正 学 则认 为 ,本 虚
《 素问 ・ 生气通天论 》日: “ 风雨寒热 , 不得 虚, 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 因虚邪之风 , 与其身形 ,
两 虚 相 得 ,乃 客 其 形 。”说 明本 虚 是 导 致 S L E发
S L E)是一 种 累及 全 身 多系 统多 脏器 、病 程 迁延 反 复 的慢性 自身 免疫 性疾 病 ,属结 缔组 织病 范畴 ,多 发 于 育龄 期女 性 , 男 女发病 之 比约为 1 :5一 l 0 ,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系统性性红斑狼疮概述1.系统性红斑狼疮来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具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累及皮肤、关节、肾脏、脑和血液等器官或系统。
红斑狼疮”这一病名是从西方医学拉丁文翻译而来。
1828年,法国皮肤科医生贝特首先报道了这样一个病人:面部出现像被狼咬过后不规则的水肿性红斑,呈中间凹陷,边缘突起,表面光滑,有时带有鳞屑。
因狼与狼打架的时候,常常用锋利的牙齿撕咬对方的面部,把对方的面部咬得血淋淋的;以后就形成了大片的红色瘢痕。
患红魔狼疮病人面部的皮疹,与狼打架时咬伤的面部瘢痕相似,故医学家们把该病形象地称之为“红斑狼疮”。
以后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医生发现“红斑狼疮”不仅仅有皮肤损害,而且还有脑、心、肺、关节、肾、血液、肌肉等全身性病变。
100多年前,美国医生奥斯勒提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
2.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的全身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可累及皮肤、浆膜、关节、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并以自身免疫为特征,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不仅影响体液免疫,亦影响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亦有变化。
本病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
红斑狼疮主要的临床特点是两侧面颊有水肿性红斑,鼻梁上的红斑常与两侧面颊部红斑相连,形成一个蝴蝶状的皮疹。
在临床上,常将红斑狼疮分为两种类型,病变仅限于皮肤者称为“盘状红斑狼疮”;有内脏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则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持久不愈的盘状红斑狼疮有可能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可以出现盘状狼疮样的皮疹,也可以没有皮肤损害;所以在确诊为盘状红斑狼疮之前,有必要作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排除伴有内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本病系由下述诸因素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研究进展
织 病 变, 包 括 皮 肤、 黏 膜、 肌 肉、 血 管、 ’%% 多年前 美 国 医 生 奥 斯 勒 ( A073: ) 又
若病身 重 腰 脊 痛, 烦 闷, 面 赤 斑 出, 咽 背强, 短 气 呕 逆, 唇 青 面 黑, 四 肢 逆 冷, 为阴 毒。 或 得 病 数 日, 变 成 毒 者; 或初
游走性关节疼 >?@ 表现有不规则发热、 痛、 肿 胀、 多 形 性 皮 损、 斑 疹 散 发、 时隐 时现 及 多 系 统 损 害 等。 虽 然 “肾 脏 风 毒” 之称侧重于病 机 一 面, 但其临床表 外, 《 金匮要略・阴 阳 毒》 曰: “阳 毒 之 为 之为 病, 面 目 青, 身 痛 如 被 杖, 咽喉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研究进展
杨玉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风湿病科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中医研究; 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01023456 78980 是一种典型的自身 3:12;34<2=080, >?@ ) 免 疫 性 疾 病, 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 免 疫 复 合 物 沉 积, 从而造成机体的免 疫功能 紊 乱, 反映在 “标” 上为结缔组 浆膜的 炎 症, 造 成 多 系 统 损 害。 中 医 治 疗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有 一 定 优 势, 现 将系统性红斑狼疮 的 中 医 研 究 进 展 综 述如下。 ’ 中医命名 “红斑狼疮” 由西方医学拉丁文 78
作者 简 介: 杨玉兰 ( ’*"% - ) , 女, 副主任医 师, 学士。从事肾病和风湿病的临床工作。 万方数据
浅析中医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结合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从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适宜技术等方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近几年的中医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叙述。
以期梳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护理方法,指出中医护理本病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并简单的分析其中的欠缺与不足,为让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更精准的为SLE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学者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护理研究进展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具有多系统损害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症状为蝶形红斑、疲乏无力、发热、关节疼痛等[1]。
依照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古代祖国医学中“阴阳毒”“阴毒发斑”“日晒疮”“红蝴蝶疮”“马缨丹”等范畴。
1辨证施护《医宗金鉴》云:“阴阳毒无常也。
”可见,SLE临床表现错综相连,病程缠绵难复。
其主要病理因素为“虚”、“毒”、“瘀”,本为阴血亏损,标为热毒瘀血[2]。
在查阅文献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同医家对于SLE的证候分型认识不同。
陈发喜[3]认为SLE可分为五型:热毒炽盛、脾肾阳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肝郁血瘀。
胡荫奇[4]认为SLE分为六型:气营两燔、阴虚内热、瘀热痹阻、气阴两虚、脾虚肝郁、脾肾阳虚。
呼永河[5]提出SLE分期论治的方法,早期以滋阴清热为主,中期以凉血通络为主,缓解期以滋补肝肾为主[6]。
1.2证候分型 1.2.1热毒炽盛证(多见于SLE急性活动期)面部蝶形红斑鲜艳,全身多处散在鲜红色皮疹,高热神昏,口干咽痛,抽搐,关节肌肉疼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
护治原则:清热解毒,凉血清心。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1.2.2阴虚内热证证候(多见于轻中度活动期或稳定期) 面颊、口唇红斑隐隐,伴有不规则发热或持续低热,五心烦热,自汗盗汗,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苔薄,脉细数。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研究进展
李爱民;汪悦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6(013)004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多脏器多系统损害并伴有多种免疫学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多呈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与缓解。
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虽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不能根治,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多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李爱民;汪悦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
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41
【相关文献】
1.中医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法的研究进展 [J], 乔锦秀;张军静;赛丽娜
2.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 徐展;刘冬一;杨力强
3.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J], 戴清漪;顾军花
4.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J], 武敏;黄传兵;杨小静;贾建云;杨秀丽;李
明;徐友霞;陈瑞莲
5.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J], 李星;刘晓彤;许娅萌;杨娜;叶峥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0, 9(2), 98-103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tcmhttps:///10.12677/tcm.2020.92015Research Progress on TCM SyndromeTypes and Objectification of 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Aimin Gong*, Fangzhi Wei, Yitian SongHainan Medical College, Haikou HainanReceived: Jan. 23rd, 2020; accepted: Feb. 19th, 2020; published: Feb. 28th, 2020Abstract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s the co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syndrome” is the internal basis of the prescription group medicine and treat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divergent opinions on the TCM syndrome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hich se-verely restrict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CM understanding of the syndrome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the treatment is also controversial.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object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clinical differenti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provide idea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Keyword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CM Syndrome Type, Objective, The Research Progress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型及客观化研究进展宫爱民*,魏方志,宋逸天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收稿日期:2020年1月23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19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28日*通讯作者。
宫爱民 等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证”是遣方组药及治疗的内在依据。
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型众说纷纭,严重制约了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型认识的标准化,治疗方面也百家争鸣。
本文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和客观化的相关文献,以期能更好地指导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辨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的标准化提供思路。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
SLE 患者使用中医疗法有其优点,除了降低西药副作用,也提高了其生存周期[2]。
中医药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证”是遣方组药及治疗的内在依据,正确的辨证对中医治疗SLE 具有重大的意义。
范永升等[3]查阅了与SLE 相关的近三十年的文献,分类整理后发现有八十多种的证候分型。
其错综复杂的中医证型,严重制约了中医对SLE 认识的标准化,治疗方面也百家争鸣。
本文通过总结SLE 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其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关文献,综述SLE 中医辨证分型和客观化的现状,希望可以更好地指导SLE 的辨证施治,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的标准化提供思路。
2. 系统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2.1. “权威机构”层面1987年,政府部门颁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标准》[4]将SLE 分为四种证候: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热毒炽盛和气血瘀滞型。
1993年,政府部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将SLE 分为六种证候:热毒炽盛、风湿热痹、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瘀热伤肝和脾肾阳虚型。
1993年,政府部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将SLE 分为六种证型:热毒炽盛、风湿热痹、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瘀热伤肝和脾肾阳虚型。
2002年,政府部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6]将SLE 分为七种证候:风湿热痹、热毒炽盛、瘀热痹阻、脾肾阳虚、阴虚内热、肝肾阴虚和气血两虚型。
2.2. 名家层面范永升[7]运用病证结合的方法辨证,将SLE 分为:① 轻型3证:气血亏虚、风湿痹痛和阴虚内热型;② 重型6证:热毒炽盛、饮邪凌心、肝郁血瘀、饮热迫肺、风痰内动和脾肾阳虚型。
范瑞强在《中国皮肤性病学(临床版)》[8]上将SLE 分为3型:热毒炽盛、脾肾阳虚型和阴虚内热。
刘维等[9]从阴阳毒角度辨证将SLE 分为:阳毒相当于SLE 发作期,主要为热毒型;阴毒相当于SLE 缓解期,主要有血瘀宫爱民等型和气阴两虚型。
王蔼平等[10]将SLE患者按病程活动度分为:急性活动期、亚急性期、慢性迁延期,对应的证型分别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和脾肾阳虚。
王文生[11]根据王俊志的治疗经验将SLE分为四型:气阴两伤、阴虚火旺、毒热炽盛和风湿痹阻。
何世东等[12]按分期辨证将SLE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并认为SLE这两期皆有瘀热。
王思羽[13]从体质学说出发,按照虚实辨证将SLE分为:虚性体质型,实性体质型。
胡艳等[14]根据五体痹、五脏痹理论将儿童SLE分为:筋、脉、肉、皮、骨痹证,肝、心、脾、肺、肾痹证。
周翠英[15]采用分期辨证将SLE分为:急性期——热毒炽盛;稳定期——肝肾亏虚。
温成平[16]等从“伏邪学说”角度将SLE分为:伏邪隐匿期、发作期和缓解期。
呼永河[17]则根据病机将SLE分为:肾阴亏虚、热毒炽盛和瘀阻脉络证。
2.3. 文献数据挖掘层面朱方治[18]统计1995~2000年相关论文,发现SLE患者前8种证候依次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内热、风湿热痹、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和脾肾气虚证。
钟兴华[19]搜索从1996年1月~2010年12月SLE的治疗相关文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SLE高频次证候为:热毒炽盛、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内热,瘀血伴随SLE患者始终。
何美莹[20]通过检索中外文各大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之时起至2018年9月,整理分析文献信息后,发现SLE的主要中医证候涉及19种,排在前5的证候是:热毒炽盛证(72例),阴虚内热证(41例),脾肾阳虚证(33例),肝肾阴虚证(30例)以及气阴两伤证(27例)。
这5种证候共占总证候数的80.24%,其认为这是SLE临床最常见的5种证候。
3. SLE证型客观化3.1. 免疫学检查3.1.1. 自身抗体孙然等[21]认为ANA抗体滴度在SLE急性期偏高,而在后期偏低,对于病程辨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抗ds-DNA抗体阳性率高容易表现为“虚证”,因此其对“虚实辨证”有参考价值。
刘瑞萍等[22]也得出ANA抗体滴度在三种证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抗ds-DNA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脾肾阳虚证,且与热毒炽盛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陈志伟等[23]研究表明抗心磷脂抗体(ACA)对脾肾阳虚证的辨别有一定价值。
潘杰[24]研究显示抗Sm抗体和抗SSA抗体在瘀热痹阻型和阴虚内热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SB抗体在阴虚内热和脾肾阳虚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1.2. 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及组织具有酶活性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球蛋白所组成的酶反应系统,补体活化途径包括: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和替代途径三种,补体C3和C4是参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与SLE的发病相关。
王芳[25]研究表明补体C3水平对脾肾阳虚证具有独立的参考意义,而补体C4水平在不同的组别存在不同的统计结果。
李松伟等[26]研究发现热毒炽盛型和阴虚内热证的C3、C4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
曹左媛[27]对初发SLE患者(发病时间≤ 2个月)研究表明C3水平对阴虚内热证具有参考价值,而各证型间C4水平不存在差异。
而张爱芹[28]的研究揭示C3、C4均对SLE 的辨证分型无影响。
3.1.3. 细胞因子宫泽琨等[29]研究发现细胞因子IFN-γ、IL-4、IL-10和IL-2的浓度高低对SLE的辨证具有参考意义,活动期IFN-γ、IL-4、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而IL-2恰恰相反。
俞烜华等[30]研究表明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AFF)与SLE是否处于活动期有关,热毒炽盛型和正虚邪恋型的BAFF水宫爱民 等平与其它证型存在统计学差异,BAFF 作为辨证分型具有参考价值。
孙然等[21]研究发现TNF 水平在风湿热痹型和脾肾阳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作为SLE 分期辨证的指标。
赵高阳等[31]研究表明IFN-γ浓度在脾肾阳虚型和其它证型组中存在差异,因而可作为脾肾阳虚证的参考指标。
华银双[32]等研究表明CD4分子在气血两燔证和其它证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作为其辨证的参考,828CD CD ++分子的下调和828CD CD +−的上调可作为气阴两虚血瘀型的辨证指标。
3.1.4. 可溶性黏附分子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I)与SLE 患者密切相关,主要作用在B 细胞与内皮细胞的活化、炎症细胞与基质间的黏附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