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理解“‘p’说p”?--试论前期维特根斯坦关于命题态度的分析
逻辑哲学论中的真理概念精品
【关键字】活动、地理、英语、方案、情况、设想、思路、方法、条件、前提、地方、问题、要点、系统、有效、继续、整体、统一、发展、建立、了解、研究、关键、内涵、思想、基础、需要、权利、能力、方式、作用、关系、分析、把握、保证、取决于、方向、实现、切入点、核心、关心《逻辑哲学论》中的真理概念【内容提要】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论》中集中讨论了真理概念,他处理这个概念的方式表明了如何理解语言与实在的关系,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没有否定记号所代表的实在之物。
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关于真理符合论的表述是否会遭到弗雷格的批评这个问题入手,对照戴尔蒙德关于维特根斯坦真理概念的解释,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按照这种解读,真内在于使用命题的活动。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真/涵义/使用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给出了一种关于真的符合论。
这种符合论与逻辑图像论联系在一起,例如2.222节这样说,“图像的真或假在于它的涵义与实在是否一致”①。
但这就立即面临弗雷格在《思想》这篇著名文章中对于符合论的批评,按照这个批评,不仅符合论是不可能的,而且真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不可定义的。
这就自然产生一个问题:维特根斯坦关于真的符合论,是否因为这个批评就垮掉了呢?本文就以这个问题为起点,整理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给出的真理概念。
弗雷格的批评大意是这样的:如果用与事实符合来定义某个命题是真的,那么要使用这个定义来判定命题p是否真,就要先考虑p是否符合事实,也就是说,先考虑“p符合事实”是否为真,而这就预设了真,从而使对这个定义进入了无穷后退;同样的思路适用于所有关于真的定义,因此真是不可定义的。
②沃克尔③认为这个批评适合于融贯论,但不适合于符合论。
他区分了关于真的理论和关于事实的理论。
如果符合论是一种关于真的理论而不是关于事实的理论,那么它就可以避开弗雷格的批评。
为看到这一点,考虑“p符合事实”这个命题,要使其为真,所要求就是“p符合事实”这个命题符合事实。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对于现代哲学和语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即维也纳圈和剑桥圈,他在这两个阶段对语言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第一本著作《逻辑哲学论》中。
在这本书中,维特根斯坦试图通过一种逻辑语言来解决哲学问题,他认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简单的事实陈述,这些事实陈述可以通过逻辑符号和推理规则来组合和推导。
维特根斯坦认为通过逻辑语言的使用,我们可以清晰地表达和思考关于世界的真实性和真理。
维特根斯坦很快意识到逻辑语言的局限性。
在他的第二本著作《哲学研究》中,他提出了他著名的“语言游戏”理论,批判了早期的逻辑主义和对语言和思维的理性化解释。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个逻辑工具,它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中使用的一种活动,是一种社会规约。
每个语言游戏有其自身的规则和语境,这些规则是由社会和文化共同建构的。
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游戏理论解决了早期逻辑主义所无法解释的语言问题。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由某种理性规则来确定的,而是由语言参与者在使用语言时所达成的共识和理解来决定的。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的使用和意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我们不能将语言的意义简单地归结为事实和规则。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引起了人们对语言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的重新关注,对后来的语言学和社会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了语言游戏理论之外,维特根斯坦还通过他的“私语”理论解决了语言的私人性问题。
他认为有些语言表达无法与别人共享,它们只能存在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中。
通过私语理论,维特根斯坦试图解释诸如心理痛苦、感觉和私人经验等主观体验的语言无法直接与他人共享的问题。
他认为这些私语是无法被言说的,因为它们是不可描述的。
维特根斯坦的私语理论一方面解决了语言无法直接表达主观体验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语言对于公众和社会的存在和作用。
试析波普尔对前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批判--兼论科学与哲学的分界问题
试析波普尔对前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批判--兼论科学与哲学的
分界问题
李国山
【期刊名称】《中州学刊》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波普尔错把维特根斯坦当作了实证主义者,批判并没有切中要害,甚至带有误解.波普尔与维特根斯坦在是否存在真正的哲学之谜以及科学与哲学之间是否有严格的分界线等问题上尖锐对立.
【总页数】4页(P142-144,165)
【作者】李国山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56
【相关文献】
1.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想:给世界划界 [J], 高云鹏
2.前期和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中的语言批判 [J], 刘颖呈
3.介于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科学哲学--基于对波普尔和费耶阿本德的思想比较 [J], 张涛
4.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J], 铁省林
5.从波普尔批判《理想国》看波普尔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 [J], 谢静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维特根斯坦中期命题意义的证实观
论维特根斯坦中期命题意义的证实观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到语言、意义、真理等方面,被视为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在早期,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和家族相似性的概念,来解释意义的构建和表达。
在晚期,他提出了“私人语言论”,并提出了“实物论”等著名的哲学思想,针对命题意义提出了证实观。
在维特根斯坦中期思想中,他通过提出证实观来解决命题意义的问题。
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的意义只能通过证实来确定,如果命题没有被证实,那么它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观点可以被理解为真理条件的一种最小形式,因为证实是真理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基于这一观点,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只有在被证实之后,才能确定它们的含义,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具体来说,在维特根斯坦中期的哲学思想中有5个例子,可以证明证实观对于命题意义的影响和重要性。
1. “坚持主义”(the doctrine of assertion):在这个例子中,维特根斯坦指出人们坚持主义观点的动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追求真理,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追求证实。
如果一个命题不能被证实,那么说出这个命题也就没有意义了。
2. “私人语言论”(the private language argument):在这个例子中,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语言只有在具有公共语言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含义。
私人语言没有可证实的公共特征,所以它们是没有意义的。
3. “命题递归”(proposition recursion):在这个例子中,维特根斯坦认为,在一些命题中,语言递归使用或者带来了问题。
这些命题在语言递归中产生了循环和重复,导致了命题的无限扩张。
这些命题没有被证实,所以它们也是没有意义的。
4. “信仰讨论”(discussion of belief):在这个例子中,维特根斯坦认为,信仰不能被证实,所以信仰本身是没有确切含义的。
然而,他认为讨论信仰还是有很大的意义,因为通过这种讨论,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信仰,从而更好地相互理解。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1、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是对于概念的考察”。
粗浅来讲,我们平时说话是一阶的,是用概念说事情,哲学是二阶的,是对于概念有所说。
2、哲学是二阶思考,哲学家因此觉得他们应该用某种元语言来思考、写作。
比如说“知”,“知”就是元语言。
哲学家说到“知”的时候,包括我们平常所说的知道、了解、徽得、理解、明白等等一大家子兄弟姐妹。
在做哲学时,我们就倾向于用一个词把所有这些词都概括在内,甚至认为这个哲学上的“知”是所有这些概念的共同点的抽象。
维特根斯坦把这样加工过的概念称作超级概念。
以往的哲学都是在构建超级概念。
维特根斯坦拒绝用建构理论的方式来从事哲学,这种拒绝突出体现在他不用元语言来做哲学,不用超级概念来进行哲学探索。
3、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考虑的是自然概念,而不是考察那些自己制造出来的概念。
描述世界不是哲学家的任务,哲学家的任务是检验我们描述世界的手段或者概念,科学家可以制造新概念,哲学家不可制造新概念。
4、但维特根斯坦认为,并没有脱离了表达方式的本质。
维特根斯坦反对关于本质的某种理解。
用维特根斯坦自己的话说,“本质表达在语法中”。
5、维特根斯坦看来,哲学不是在寻找深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或机制,这是科学要做的事情,却不是哲学的任务。
哲学思索我们关于现象所做的陈述的方式。
哲学不是从现象进步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而是从现象退回到关于现象的陈述,退回到我们的概念方式。
这一思路,后来蒯因称之为“语义上行”。
6、哲学是概念考察,概念考察的目标不是提供新知识,而是澄清意义。
这里的科学包括物理学等、还有一些所谓社会科学。
哲学只追问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
7、康德要为知识划定界限,对照来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事业就是要为意义划定界限:哪些言说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不可言说的。
8、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功能,简单说,是治疗。
我们平常更多是用概念说话而不是考察概念,可以说,我们没受到过概念考察的训练。
应用文-维特根斯坦《逻辑论》浅析
维特根斯坦《逻辑论》浅析'维特根斯坦《逻辑论》浅析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是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逻辑哲学论》是他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哲学著作,并且他认为自己的书写的“像水晶一样清晰”,但可惜的是没有人能够理解。
《逻辑哲学论》篇幅不长,全书不过五六万字,但涉及的论题却非常广泛。
其方式也是与众不同的,总共分为七章,对每一章进行小节的扩充解释和论证。
但由于他的著作主要是论断式的命题构成,并且很多概念都是维特根斯坦使用的术语,一个概念解释的细微差别可能会导致对整本书的轮廓解释出现偏差,因而使读者理解起来颇为困难。
本文试图遵从文本,对该书的有关重要概念作出解释,介绍该书的主要核心思想,能讓我们对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1 图像论:事实和世界图像论是关于语言或命题性质的学说,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自述,图像论的灵感来自他在战时读到的一本杂志,提到在法庭上用玩具模型来表现一场实际的车祸。
但这里的图像不是指例如图画那样可见的形象,他从模型这个灵感中得到的是构建语言与世界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说是指命题与事实的一种逻辑上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的关系,因此维特根斯坦也称图像论为“逻辑图像”,而逻辑图像的基本构思即语言与世界对应,复合命题与复合事态对应。
在理解图像论的同时,我们先要对世界、事实、对象等概念进行解读。
《逻辑哲学论》开篇就说“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东西”,“世界事实的总和,而不是物的总和。
”具体的事物是有生有灭,不断变换的,因此物质构成世界的说法总是有漏洞的,但我们又不能诉诸过分抽象的物质概念,于是我们谈论世界,并不是讨论一个个的物或者对象,世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由自然界和人类组成的物质世界,而是事实的世界,是与物相关的事实或者事情。
在他看来,事实与事物的最大不同在于事实是有结构的,是可以被分析或者被构造的。
世界分解为事实,既包括原子事实也包括复杂事实,而复杂事实是由原子事实构成的,如此一来,我们只需要分析原子事实即可。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对于当代哲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维特根斯坦的思考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即维特根斯坦前期和维特根斯坦后期。
在维特根斯坦前期,他主要研究逻辑和语言哲学问题。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他认为,语言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的形式主义特性,即语言只能描述形式而无法描述内容。
他通过分析语言的形式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逻辑结构论”。
逻辑结构论认为,语言的逻辑结构是语言的本质特征,它是语言的基本规则和规范。
维特根斯坦认为,只有理解了逻辑结构,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
他通过逻辑结构论来解决语言问题,并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语言理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维特根斯坦发现逻辑结构论并不能彻底解决语言问题。
在维特根斯坦后期,他对于语言问题的思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开始认为,语言的问题不仅仅在于逻辑结构,还在于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意义。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意义不仅仅是由语句的逻辑结构决定的,还与语句的使用情境和语言游戏有关。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论”。
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语言游戏来确定的。
语言游戏是一种具体的语言使用情境,它由一系列的语言规则和规范组成。
语言游戏的目的是解决特定的问题或达成特定的目标,而语言的意义正是在这样的语言游戏中确定的。
维特根斯坦认为,只有理解了语言游戏,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
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论对于当代哲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思想挑战了以往对于语言的形式主义观念,强调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意义的重要性。
他的观点也启发了人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描述的新方法和途径。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思考与解决对于语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思想不仅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也对于认识论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的思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语言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对语言问题的思考贯穿他的哲学生涯。
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著作中,特别是他的代表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探讨》,可以看到他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思考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中。
他认为,传统哲学的问题主要源自语言的误导。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中的概念混淆、误会和语言游戏问题。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沟通的工具,但语言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局限。
人们容易因为语言的特殊性而误解和迷失。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解决语言问题的关键就是透彻理解语言的运作规则和限制。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语言游戏组成的。
他将语言比喻为工具箱,而每个语言游戏是具体的工具使用场景。
不同的语言游戏具有不同的规则和目的。
维特根斯坦通过分析不同的语言游戏,揭示了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他强调,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应该遵循语言游戏的规则,并明确语言游戏的目的。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避免语言误导带来的问题。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考主要体现在《哲学探讨》中。
在这本书中,维特根斯坦进一步探讨了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强调语言的意义和理解是依赖于特定的语言游戏背景的。
维特根斯坦主张人们应该从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境中理解语言意义和理解,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和定义中寻找真理。
他强调语言的使用应该是根据实际情境和需要,而不是被外在的理论和规则束缚。
维特根斯坦还提出了“语言游戏”的辩证思维方法。
他认为,人们在语言使用和理解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和现象。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中的二元对立和绝对真理观念,主张人们应该接受多元化和相对性。
他认为,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语境和语言游戏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存在。
维特根斯坦的思考与解决语言问题的观点对现代哲学和语言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引发了对语言和现实关系的重新思考,促进了语言学和语义学领域的发展。
维特根斯坦 罗素悖论
维特根斯坦罗素悖论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分析哲学的奠基人。
他的思想对于逻辑、语言、心灵和现实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早期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早期主要关注语言和逻辑问题,他在1913年发表了《逻辑哲学论》,提出了“事实是语言中的形式”的观点。
他认为语言是描述事实的唯一方式,而且语言本身就包含着逻辑结构。
此外,维特根斯坦还提出了“私语”(private language)的概念,即个人使用的只有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
他认为私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它没有任何公共标准可供参考。
晚期哲学思想在晚年,维特根斯坦转向了伦理和宗教问题,并发表了两部重要著作:《哲学探究》和《文化与价值》。
在《哲学探究》中,维特根斯坦强调了语言与现实之间密切的联系。
他认为大部分哲学问题都源于语言的误解,只有通过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而在《文化与价值》中,维特根斯坦探讨了伦理和宗教问题。
他认为价值观是基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没有普遍适用的标准。
同时,他也否定了宗教信仰的合理性,并提出了“沉默”(silence)的概念,即对于某些问题我们应该保持沉默而不是试图用语言去描述或解释。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思想的影响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对20世纪哲学有着深远影响。
他强调了语言与现实之间密切的联系,并提出了“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和“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等概念,为后来分析哲学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还对逻辑、心灵和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影响了许多领域如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文化研究等。
罗素悖论罗素悖论(Russell's paradox)是一种逻辑悖论,由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1901年提出。
它揭示了集合论中的一个矛盾,对于数理逻辑和基础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素悖论的内容罗素悖论可以简单地描述为:设S为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即S={A|A不是S的成员}。
早期维特根斯坦对逻辑命题的思考及其意义
早期维特根斯坦对逻辑命题的思考及其意义
刘玉鹏;双修海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28)008
【摘要】现代逻辑的诞生使逻辑摆脱旧有束缚,进而开启了逻辑学发展的新局面。
在逻辑获得新生的同时,逻辑的本质问题也日益凸显。
维特根斯坦赋予逻辑命题3个重要特征:(1)逻辑命题是重言式;(2)逻辑命题假定对象和世界的存在;(3)逻辑命题不可说但并不神秘。
这些特征是对弗雷格、罗素的逻辑哲学的反叛,但也对分析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刘玉鹏;双修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1
【相关文献】
1.早期维特根斯坦对逻辑命题的思考及其意义
2.维特根斯坦aRb命题象似性内涵
对世界与语言关系的哲学阐释意义3.“因果”与“逻辑”——读维特根斯坦《逻
辑哲学论》关于“因果律”的命题有感4.对象、命题问题——维特根斯坦《逻辑
哲学论》研究5.实践解释学视野中的《逻辑哲学论》——理解早期维特根斯坦的
新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的哲学思想可以追溯到他的两本重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意义和使用上。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但却带有误导性。
他对语言的分析揭示了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语言的局限性。
他认为语言只能描述事实,而无法言说价值或道德判断。
他主张哲学应当放弃试图解答超越语言的问题,而要限定于描述语言现象。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游戏论”的概念来解释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
他将语言使用比作一种游戏,参与者按照规则进行交流,但这些规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不断演变。
他认为每个词语的意义都是由参与者的共识所决定的,而没有一个固定的意义。
语言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单一的。
维特根斯坦还对哲学的本质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许多哲学问题是由于语言的误解所带来的。
他主张用语言现象来取代传统哲学问题,通过分析语言的使用来解决哲学问题。
维特根斯坦认为,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可以消除哲学的困惑,使得哲学讨论回归到实际问题上。
维特根斯坦对科学和宗教也持有独特的观点。
他认为科学和宗教是属于不同的领域,有各自的语言游戏。
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真实的知识,而宗教则是一种信仰和个人体验的领域。
维特根斯坦反对将科学或宗教的方法应用于哲学,他认为哲学不是在追求真理,而是在澄清语言的使用方式。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
他的“语言游戏”概念为后来的后现代主义和语言哲学奠定了基础,对于语言的研究和分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对哲学的批判和反思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哲学的本质和目的。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他以语言为中心,通过分析语言的使用和意义来解决哲学问题。
他的思想对于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以及对哲学和科学的界限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从《逻辑哲学论》解读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
从《逻辑哲学论》解读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
从《逻辑哲学论》解读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是理解他前期思想的惟一线索.通过这部著作,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脉络是:现实世界是事实的总和,可能世界是事态的总和.事实是存在的事态.存在的事态和不存在的事态构成实在;语言是命题的总和,命题是对实在的陈述;这种陈述有真有假;语言是实在的逻辑图像.事实的最小单位是原子事实,由单纯物①构成,原子事实又构成分子事实,分子事实是复合物;相应地,陈述原子事实的原子命题是命题的最小单位(基本命题),复合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单纯物不可言说;此外,命题陈述实在并且和实在共享的逻辑形式是不可言说的;伦理问题是不可言说的.可说的都能说清楚,不可说的必须保持沉默.不可说的是神秘领域,只能通过意志的直觉和体验把握.哲学的任务是为语言划界并进而为思想划界.哲学将不再是生产命题的知识体系,而是解释命题、澄清语言逻辑的思想活动.
作者:郭洪水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37 刊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4 4(6) 分类号:B08 关键词:事实事态实在原子事实单纯物原子命题语言图像逻辑形式哲学。
从“不可说”看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意义观的演变
从“不可说”看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意义观的演变维特根斯坦作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其学术成果对现代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在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论逻辑哲学》中,维特根斯坦就提出了著名的“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认为哲学所追求的真理应该建立在逻辑语言上。
但是,随着时光流转,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逐渐发生了演变。
他开始将哲学视为一种人类行为,批评语言过于理性化,过于强调逻辑思维,而忽略了人类情感生活的丰富性。
这种思想观点最终体现在他的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成为了他对语言和意义的全新解读。
本文将结合《不可说》中的观点,探讨维特根斯坦在前后期意义观方面的演变,并给出五个例子予以说明。
在维特根斯坦的早期著作《论逻辑哲学》中,他强调语言应该具有精确性。
他认为,人类语言的本质是要表达出真理,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精确的语言模型。
他提出了逻辑语言的概念,认为语言应该建立在逻辑原则上,通过符号来表示世界的本质。
但随着对语言的深入研究,他逐渐开始怀疑这种观点的正确性。
他开始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思考语言和意义的本质,强调语言使用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此时,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注重从人类使用语言的行为中去寻找意义的本质。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维特根斯坦中期著作《哲学研究》中的观点引申:语言的本质不仅仅是表达真理,而是一个人类行为的具体表现。
这个行为经常是一种感性的、情态化的表达方式。
他注意到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和历史时期的变迁,以及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
在这一情境中,维特根斯坦强调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变更,现在将关注转向语言的使用者和使用者的表达行为。
第一个例子:语言使用的多样性在早期,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客观的,具有一种独立于人类行为的真理。
但是在《哲学研究》中,他已经意识到,语言的意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而异的。
意义存在于语境中,无法直接由语言本身把握。
考虑到不同语言的特点和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等差异,不同的人在使用语言时,感受到的意义也截然不同。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对于语言的思考与解决被誉为语言哲学的经典之作。
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中可以看出,他的语言思想存在明显的前后期变化,前期主要是探讨语言的真理性问题,后期则集中在对于语言的使用问题的探究。
以下将分别探讨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思想主要是针对逻辑和语言命题方面的问题,其早期的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等均关注了逻辑和语言的真理性问题。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是表达真理的工具,语言中一个命题真假的标准不在于命题本身,而在于与实际事物的对应关系。
因此,语言的真假性也取决于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对应性。
然而,维特根斯坦在对于语言真假性的探讨中,逐渐发现了语言的困境。
他认为语言本身具有歧义性和主观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中间存在一个解释的鸿沟,进而导致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对应关系难以维系。
因此,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中提出了他的“谬论理论”,即真理性的判断依赖于语言的使用环境和后来的发展,而不是文本中的字面意义。
在20世纪50年代,《语言游戏》成为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标志,其中的许多思想内容对于当今的语言哲学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维特根斯坦在《语言游戏》中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用来陈述真理的,还有许多在语言使用上方便实用的功能。
他从“语言游戏”的角度探讨了不同语境和场合下何种语言使用是具有意义和合理的,他指出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用来描述某种社会活动。
维特根斯坦进一步阐述了语言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其背景相关的语言游戏中获得的。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在不同的语言游戏之间是相对的,没有一种绝对的、普适的语言形式,因此,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高度强调语境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强调语言不能单纯被看作是陈述真实的工具,而是在各种语境和场合下得以应用和使用的“游戏”。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哲学史上、逻辑学及语言哲学上有重要贡献。
他的哲学生涯可以大致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前期的《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通过逻辑分析试图消除哲学难题。
后期的《哲学研究》和《思辨信念论》中,维特根斯坦转而关注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理论。
1. 维特根斯坦前期:逻辑分析与消除哲学难题维特根斯坦在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中主张“命题是语言在世界上的投影”,并认为语言是哲学思考的基础。
他认为很多哲学难题只不过是语言上的歧义或困惑所致。
维特根斯坦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来消除这些哲学难题,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语言的漏洞,使其变得更加精确和有用。
他借助于逻辑符号和实体,对形式语言的基本规则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创造了新的符号和术语来帮助人们更清楚地表达语言的意义。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分析命题”方法,旨在识别语言中的潜在问题,并帮助人们洞悉其含义。
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进而避免语言上的误解,从而消除哲学难题。
他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到:“推理、证明和解释在语言上都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语言上的任何误解都会导致思考上的误解”。
2.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游戏理论在后期的著作中,特别是在《哲学研究》和《思辨信念论》中,维特根斯坦转向关注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理论。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人类活动,其目的是解决特定的问题,并由语境所决定。
维特根斯坦在语言游戏理论中提到,不同的语言游戏有着不同的规则,这些规则决定了语言的使用方式和含义。
他认为,人们不使用语言来表达单一的含义,而是使用语言来表达特定的目的和需要。
维特根斯坦在其语言游戏理论中认为,语言的含义是由语境所决定的。
他认为,同一组词语在不同情境下可以有不同的含义,而不同的词语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含义。
因此,语言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表达事物,而只能通过语境来解释其意义。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摘要】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界的重要思想家,他在早期和晚期的哲学观点中都探讨了语言问题。
在早期,他提出了有关语言的逻辑分析和真理条件的观点;而在晚期,他强调了语言游戏和语境理论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言是由各种不同的语境和语言游戏构成的,概念表达存在局限性。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具有治疗功能,通过揭示语言的本质使人们摆脱哲学的误区。
他在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中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和启示。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反思,为当代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语言问题,思考,解决,早期哲学观点,晚期哲学观点,语言游戏,语境理论,哲学的治疗功能,概念表达的局限性,独特贡献,思想影响,启示,当代哲学,启发。
1. 引言1.1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不同阶段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在他的早期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主要关注语言的逻辑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他提出了“象牙塔”理论,认为语言应该是客观的、唯一的逻辑规律的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特根斯坦对这种理论提出了质疑,转而提倡语言游戏和语境理论。
在晚期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强调了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人们在交流中建立起来的。
通过语言游戏和语境理论,维特根斯坦试图解决语言哲学中的困境,强调语言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与其使用者的背景和目的息息相关。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在当代哲学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他对语言问题的独特贡献在于揭示了语言的局限性和多样性,启发人们重新审视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对当代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引领人们思考语言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正文2.1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观点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中。
在这一阶段,维特根斯坦主张语言的作用是揭示事实和真理,而逻辑是语言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总第154期2019年第1期科学・经济・社会SCIENCE・ECONOMY・SOCIETYVol.37,Sum No.154No.l,2019究竟如何理解“'p'说p”?——试论前期维特根斯坦关于命题态度的分析杨晓军(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350)摘要:前期维特根斯坦持有强的外延原则,他试图将其适用于一切真正的命题关于命题态度的分析,是维特根斯坦达成这一目的步骤之一他认为心理学命题并不构成外延原则的反例,但是关于心理学命题如何不违反外延原则,解释者们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解释这些解释固有其优势,但却过度拘泥于“说|>”是什么的问题,且基本撇开了罗素的判断理论来解释这不仅无益于维特根斯坦分析主旨的理解,而且难逃过度解释之嫌而若是着眼于维特根斯坦的论证主旨及其与罗素判断理论的密切关系,聚焦于“’卩’说|>”的作用问题,则可以在悬置诸多争论的同时,对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作出合理解释关键词:真值函项;外延原则;命题态度;命题统一体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6-2815(2019)01-0039-08How to Understand"'p‘says p"?------On early Wittgenstein's Propositional AttitudesYANG Xiao-jun(School of Philosophy,Nankai Lniversity,Tianjin3(X)350,China)Abstract:Wittgenst<*in had a strong principle of extensioiuility(PI')in th<*early period,he tried to apply PK to all r(*al propositions.The analysis of propositional attitudes is one of W ittgriistrin*s step to achi^vr the goal.According to W ittgrn-stein,psychological propositions are not the exceptional cases of PE.But how is it possible?The interpreters of Wittgenstein gave diffrirnt,even dicimetricallv opposite expkinations,which havf*some adviintciges.However,its flaw lies in too focused on how to understand what is says p n,uhatsmor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 ittgenstein and Russell1s theory of judgement was almost ignored.This not only does not help to Lindriskiiid the subject of W itlgmsteiirs amilysis,^ind it is e-vrn unavoidable that it is over-interpret.If focus on tlx*subject of\\ittgenslrin s argunirnt“nd grasp il>rrlationsliip with Russell z s theon of judgnient,focus on uliat*s the role of"'p'says p",thru\\v can susprtid many disputes without affecting the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W ittgrnstrin's v it*wpoinl.Key words:truth-function;the principle of extensionality;propositioiuil attitude;the unit)of proposition指称论和真值条件论把语词、命题的意义从神秘的观念之域拉了出來,从外延逻辑的角度来处理命题的意义和真值在外延逻辑屮,等值替换原则和同一替换原则皆成芷然1(11,根据外延逻辑的这一特性,在处理命题态度或命题动词时',它似'卩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谱如“A相信])”形式的命题.①“命题动词”是罗素的用法•罗素说他不喜欢“态度”这个心理学词项.因而称之为“命题动词”(「1〕174)维特根斯坦在前期著作中将带命题态度的命题称为“心理学命题”(如「1553)本文按照惯例在下文中使用“命题态度”.而不用“命题动词”;使用“态度命题”和“心理学命题”指带右命题态度的命题收稿日期:2018-07-25作者简介:杨晓军(1990-),男.厶南大理人.南开犬学择学院博I:研究牛研究方向:逻辑史及逻辑竹学39不仅该命题的貞值不依赖于命题P 的貞:值,并且等 值替换原则也失效了 为了突显这类命题的特性, 罗素还将之称为“动物园里的一种新的动物”」272 O但于维特根斯坦而言,“新的动物”仅仅是表面上的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 A 相信P ”形式的心理学命题只是其表面形式,而非其真正的逻辑的逻辑 形式因此.维特根斯坦要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找 到具真正的逻辑形式,使之不构成外延原则的反例维特根斯坦关于这一主题的思考,贯穿于1913年的 《逻辑笔记》,1914年的《向摩尔口述的笔记》,1914-1917年的《战时笔记》,到1918年《逻辑哲学论》 初稿写就以及期间与罗素的信件往来U '从其内容上看,一是对罗素判断理论1的批评,二是对命题态 度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文因循这一思路,旨在回答 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维特根斯坦认为罗素的判断理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其根本症结是什么?(2)维特根斯坦对此的处理方案是什么,其与罗素 方案的差异是什么?(3)维特根斯坦关于命题态度 的分析与此冇何关联?I -般认为罗素分別提出过两种判断理论.即:元关系判断理论和多兀关系判断理论 讨论:元关系时不会引起大的歧义,但是讨论 多元关系则不一样,因为罗素在不同时期为多元关系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版本为了避•歧义以及考虑到本文的主旨,文中所说的“罗素的判断理论”或”罗素的判断的多元关系理论”,主要是指与维特根斯览前期的批评吃接相关的版木根据扎拉巴多(Jose Zalabanlo)、格里芬(Nicho las (iriffin)等人的研究.这主耍涉及罗素1910-1913牛苫作和论文中的版本,而在1918年的《逻辑原子主义哲学》演讲中具体表明了维特根斯 坦批评的本质,(见[5] [13])”2相关争论可参琴文献[46] [47]一、罗素的判断理论维特根斯坦与罗素的影响关系有些“混乱”。
在《逻辑原子主义哲学》的演讲中.罗素说他的讲稿 “很大程度I :是关于我从我以前的学生和朋友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那里得到的某些观点的阐 明,”山"《逻辑与知识》论文集的编者马什(RobertCharles Marsh )则认为,"我们所看到的青年维特根 斯坦的观点,仅仅是以那种被吸收进成年罗素的思 想的形式出现的”'氏“沃诺克(G.J. Warnock )认为《逻辑哲学论》乃是罗素某些主要观点的更融贯、 更彻底,从而也更为激进的工作珀斯克(KennethJ.Perszyk )赞同沃诺克的观点,并补充说,维特根斯 坦更为严肃地对待罗素的这尝观点4 123就维特根 斯坦对罗素判断理论的批评的影响来说,也存在诸多争议。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一定时期内, 维特根斯坦的批评确实使罗素停止了《知识论》的 写作,并放弃了判断的多元关系理论.甚至使其一度陷入绝望。
㈤另外,从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发生发展来看,罗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就判断理论来说,罗素的判断理论乃是维特根斯坦判断理论思考的起点. 也是其攻击的靶子因此.厘清罗素判断理论显然有助于理解维特根斯坦关于命题态度的分析,诚如 施太格缪勒所言“《逻辑哲学论》的许多思想都来自 对弗雷格和罗素理论的分析批判。
因此,不论是谁。
如果他不熟悉这两位思想家的逻辑理论,就很难找到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I 的门径"651\这里有两 个问题需要注意:其一,罗素的判断理论是什么,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其二,维特根斯坦与罗素所面 临的困境是何关系,维特根斯坦做何处理?我们先 着手第一个问题。
罗素曾提出过两种不同的判断理论,一是判断 的二兀关系理论(dual-relation theory of judgement ), 二是判断的多兀关系理论(multiple-relation theoryof judgement ):DTJ (判断的二元关系理论):带有命题态度的判断,是判断的心灵或主体与被判断的一个统一体(一个复合物或事实)之间的二元关系"MTJ (判断的多元关系理论):带冇命题态度的 判断,是判断的心灵或主体与被判断的多个项之间 的多元关系。
罗素于1903年的《数学原则》中提出DTJ,认为信念等态度命题是一个心灵和一个命题之间的二位关系(two-place)。
此时,罗素承认命题统~体的存在,并且认为构成命题的不是语词而是语词所指称 的对象八"。
在罗素看来,命题统一体是由命题中的动词构成的由于主张命题的构成成分是语词指称的对象,使得命题中的动词既作为命题统一体的 凝合剂,又作为命题中的一个项存在。
诸如在“aRb ”中,R 既是组合a 和b 为一个统一体的凝合剂,自身又是一个如a 、b 那样的项。
这里隐含了关于动词的难题,这一点留待下文讨论。
此外,I )TJ 承诺了假命题存在,出于健全的实在 感或“对实在的直觉”,罗素无法承认假命题像事实40存在那样存在着,“若假定真实的自然界中存在着一整批流传的假命题,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荒谬可笑之极。
我不会让Fl己做出这样的假定。
我不能相信在事实存在的意义上假命题也存在……因此,在所有情况下,你都不要将信念视作你自己和一个命题之间的二项关系(two-term)。
你必须彻底分析这个命题,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你的信念,因此,信念实际上不含有作为一个成分的命题,却只含有作为成分的那个命题的所有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