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的设计与实现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环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需求,而泛在学习空间的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传统的学习空间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而泛在学习空间则打破了这种限制,使得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
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
对于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泛在学习空间的概念解析和构建要素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泛在学习空间的内涵和特点,为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大大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泛在学习空间的建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可以打破传统学习场所的束缚,拓展学习资源的范围,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建设还可以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对泛在学习空间构建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到海量的学习资源,这对于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研究旨在探讨移动互联网络如何促进泛在学习空间的发展,并分析其对学习空间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对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学习空间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引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教育部2018年4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2)1.1网络学习空间内涵 (2)1.2空间建设与应用目标 (2)1.3空间建设与应用原则 (3)1.4空间建设与应用流程 (3)2.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 (5)3.个人与机构空间 (6)3.1个人空间基本功能 (6)3.2教师角色功能 (6)3.3学生角色功能 (7)3.4家长角色功能 (7)3.5管理者角色功能 (8)3.6机构空间基本功能 (8)4.公共应用服务 (10)4.1资源共享服务 (10)4.2教学支持服务 (10)4.3学习交互服务 (11)4.4决策评估服务 (11)5.数据分析服务 (13)6.空间安全保障 (14)前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与应用模式,拓展信息时代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的要求,推动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入发展,规范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创新教育服务模式与管理体制机制,特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本指南分为六个部分:总则、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个人与机构空间、公共应用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和空间安全保障。
第一部分:总则。
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建设与应用目标、原则和基本流程。
第二部分: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
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框架,包括个人空间、机构空间和集成的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
第三部分:个人与机构空间。
规定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等个人空间的功能要求,班级、学校和区域等机构空间的功能要求。
泛在学习
普世计算下的新型学习模式-------泛在学习摘要随着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远程网络进行课程的学习和相互交流。
然而目前人机交互的主要通道是键盘和鼠标, 工作进程中需要手工配置计算机的软硬件, 并显式地把计算任务映射到应用程序中, 这种私有和固定的基于桌面计算的网络传输模式很难满足人们在不同地点和环境, 甚至在移动过程中获取、加工、传输、处理信息的工作需求。
因而人们不再满足于桌面环境的以计算机为中心而非以人为本的网络信息获取方式, 而渴望像使用水、电、纸、笔一样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信息服务。
普适计算技术和运用该技术的泛在学习方式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普适计算; 信息服务;泛在学习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in network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 People can through the remote network to study cours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ut now the main channels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s through the keyboard and mouse, work process need to manually configuring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the explicit computing tasks mapping to the application, this kind of private and fixed network transmission based on desktop computing model is hard to meet people’ nee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different environment, even in the mobile process acquisition, processing,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work demands. So people are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the desktop environment with computer as the center and the people-oriented network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odes, and eager to use like water, electricity, paper, pen can at any time anywhere to get the same information service. The pervasive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use this technology in ubiquitous learning was born and grown in such demand.Keywords: pervas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service, ubiquitous learning第一章概述1.1普适计算研究综述1.1.1普适计算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 这一概念最早源自Xerox PARC(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计算机科学实验室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 在1988 年提出的“Ubiquitous Computing(缩写为Ubicomp 或UC)”的思想。
泛在教育发展趋势
泛在教育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泛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正逐渐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泛在教育是指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和技术手段,将教育资源进行广泛的传播和共享,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互联互通。
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泛在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泛在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
传统教育往往面对大面积学生,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泛在教育通过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习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泛在教育将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参与和互动。
传统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泛在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互动,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工具,学生可以与同学、教师和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泛在教育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
传统教育往往以学科为划分,知识碎片化且难以融合。
而泛在教育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交叉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创新,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泛在教育将更加注重学习的场景多样化。
传统教育往往限制在教室和学校的环境中,学习场景单一。
而泛在教育通过技术手段和在线平台,可以实现学习场景的多样化,学生可以在家中、社区、实践场所等不同环境中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和应用性。
泛在教育将更加注重评价和认证的创新。
传统教育往往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单一且不够全面。
而泛在教育通过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习者的表现、反馈、自我评价等多维度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认证。
泛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正朝着个性化、参与性、融合性、多样化和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将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泛在式教学模式
泛在式教学模式一、概述泛在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从而实现随时随地、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
泛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相聚进行授课和听课。
而泛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在任何地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二、特点1. 个性化泛在式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例如,对于喜欢阅读电子书的学生,可以提供大量电子书资源;对于喜欢观看视频课程的学生,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视频课程等等。
2. 自主化泛在式教学模式强调自主性和自由度。
这种教育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以及所需的内容。
3. 互动性泛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在线讨论、问答等方式,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三、实施步骤1. 确定目标在实施泛在式教学模式之前,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例如,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
2. 制定计划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
例如,选择适合自己的在线课程平台、确定课程内容、制定考核方式等等。
3. 实施计划根据计划开始实施泛在式教学模式。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多样化的资源: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线课程平台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包括视频课程、电子书、在线讨论等等。
(2)鼓励互动:通过在线讨论、问答等方式鼓励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适当引导:虽然泛在式教学模式强调自主性和自由度,但是适当引导也是必要的。
例如,在线辅导、在线答疑等等。
4. 评估效果在实施泛在式教学模式之后,需要对效果进行评估。
例如,通过考试成绩、学生反馈等方式来评估效果。
四、优缺点1. 优点(1)个性化:泛在式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数字化时代下的泛在学习研究
数字化时代下的泛在学习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到工作学习,我们都处在一个全网相连、信息流通畅的时代。
这也给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泛在学习作为一种数字化时代下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
泛在学习可以理解为一种面向日常生活的学习,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更多地依赖于网络和移动设备。
从功能上讲,泛在学习具有以下特征:个性化、自由性、随时性、多样性、实时性。
在泛在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场景和环境中获取学习资源,例如视频、文献、演示文稿、社区交流等,这些学习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也非常多样化。
泛在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习内容,而且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习领域的相关知识。
数字化时代下,泛在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适应性。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泛在学习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个性化定制学习路径。
例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除此之外,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泛在学习还可以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随着泛在学习资源的逐渐丰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学习资源,进而得到更广泛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泛在学习的可行性建立在智能终端和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
通过智能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网络信息,从而创造出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地铁上、公交车上,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便携式电脑观看学习视频、听音频课程,甚至可以进行远程沟通和协作。
从物联网技术的角度看,泛在学习的实现也需要依赖于互联网的无处不在和设备的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设备和信息连接在一起,建立起一种无缝的学习环境,从而为泛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然而,数字化时代下的泛在学习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内容质量的保证、学习过程的监管和学习者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
泛在学习环境下汽
2024年第04期总第323期泛在学习环境下汽车专业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探讨胡悦陕西开放大学(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让人们进入了知识共享和学习的新时期,大众对于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泛在学习环境下开放教育教学也由此应运而生。
在概述泛在学习环境下汽车专业开放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对于改变教学理念的重要意义。
结合泛在学习环境的特点,建设性地提出一系列有助于汽车专业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有效建议,以更好地满足大众对于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关键词:泛在学习环境;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互联网中图分类号:G712收稿日期:2024-02-10DOI:10 19999/j cnki 1004-0226 2024 04 0321前言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对其深度的应用也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并且引起了教育的创新变革,而传统教育模式正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正在向更为多元化、开放化的模式转变。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大众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特别是泛在学习方式出现后,开放教育教学深受大众喜爱。
近年来随着汽车需求量的提升,汽车专业一直广受大众的喜爱。
从当下汽车专业学习环境来看,泛在学习环境下汽车专业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体系建设并不完善,无论国内国外大多集中在技术支持和资源上,从本质上来说泛在学习环境不够完善,开放教学资源挖掘不够深入。
实际上近年来开放教育一直都是推动全民教育的主要方式,泛在学习模式实现了人人可以时时、处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按需学习,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边的信息工具进行日常学习[1]。
特别是对于汽车专业来说,泛在学习环境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可以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开放教育机会,满足大众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需要,这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学习和教育理念与模式的转变,更是互联网信息冗余背景下提升大众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方式,因此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进行科学的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非常有必要。
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一、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和特点泛在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方式获得学习资源并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开放式学习环境。
泛在学习环境的出现源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中时间、空间和形式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利和灵活的学习方式。
泛在学习环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开放性:泛在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
2. 多样性:泛在学习环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 个性化:泛在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
4. 积极性:泛在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泛在学习环境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泛在学习环境的特点使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应用前景。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和技能。
泛在学习环境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为灵活、便利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具体来说,泛在学习环境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强化实践性学习:泛在学习环境通过虚拟实验、模拟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和直观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实际职业技能。
3. 个性化学习服务:泛在学习环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过程的跟踪和评估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 提高教学效率:泛在学习环境通过智能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辅助工具和决策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泛在学习环境的应用对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泛在学习环境的出现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
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泛在学习环境(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ULE)是指通过无线网络技术与移动学习设备的支持,将学习环境扩展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的教育环境。
泛在学习环境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
1. 学习场景的扩展:通过泛在学习环境,学习场景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将学习延伸到实践场景中,提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案例分析。
在职业教育中,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技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模拟实验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习资源的丰富化:通过泛在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各类学习资源,包括文献资料、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
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职业教育中,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各类在线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3. 学习评价的个性化:泛在学习环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评价和反馈。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在职业教育中,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进行监测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学习建议。
1. 移动学习的普及:随着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将成为泛在学习环境发展的重要方向。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和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2. 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泛在学习环境可以通过学习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学习服务。
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学校和教育机构发展泛在学习环境的重要方向。
2编写教案应具备以下七个基本要素
2.编写教案应具备以下七个基本要素: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备课中应考虑“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课堂的学习,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及其重点、难点。
3、教学方法: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4、教学进程: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
5、作业练习设计:根据教学进程,设计巩固所学习和研究的知识点,并进行适当提高。
6、板书设计:把教学进程中的主题和相关知识点用提纲挈领的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能清楚明白的看出各相关知识的联系。
7、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在这七个因素中,教学进程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4.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1、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略其他领域的目标。
2、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
3、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
4、正确处理教学目标与实施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12.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转变了教育改革环境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一个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所有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沟通,构架了一个全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
泛在学习环境下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泛在学习环境下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作者:倪树才覃贵双来源:《师道·教研》2016年第09期走进月亮湾小学,清新的校园、琅琅的书声、充满活力的教师、幸福快乐的学生……一切都显得那么阳光、自信、和谐。
这得益于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生本教育。
月亮湾小学坐落于深圳大南山与小南山之间,矗立在前海自贸区与蛇口自贸区的连接带,环境优美,自然条件优越。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阳光向上的教师队伍。
学校秉承“博爱、健康、快乐”的学校公约,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的办学理念,以“创净雅美丽校园,育阳光自信少年”为办学目标,全面实施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生本教育。
一、生本教育各美其美根据学校生源实际和办学理念,开展了“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生本教育倡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
”我们认为:学生是我们服务的中心,是教育的主体,要以他们为本,尊重爱护他们,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和个性特长来实施教育,因材施教。
在课堂上学生要能自主、体验、合作、分享,在我们的校园里,学生能享受轻松自主的环境,让校园变乐园,让课堂成为激发孩子们求知欲望、享受生命成长的殿堂。
生本教育的的宗旨就是创造一个民主、开放、多元的教育模式,实现各美其美的目标。
由此,我们探索出了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生本教育“四要素”课堂教学模式。
核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泛在学习环境支持,自主体验,多元高效。
原则:学导到位,分享交流,合作探究、轻负高效。
目标:实现四个转变:A. 由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会学习、会生活、懂做人转变;B. 由以老师“教”为主的课堂向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转变;C. 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D. 从经常面向少数人向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位学生、培养个性特长转变。
要素:以泛在学习环境为支持,自主、体验、多元、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学、导、练、拓。
二、生本教育助力“四化”在生本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文化建设特色凸显,成绩喜人。
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视野国际化、教育渠道社会化以及课程立体化已成为月亮湾小学四大特色。
AI5G视域下智适应学习平台的内涵、功能与实现路径基于智能化无缝式学习环境理念的构建
AI5G视域下智适应学习平台的内涵、功能与实现路径基于智能化无缝式学习环境理念的构建一、概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5G时代的来临,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适应学习平台作为这一变革的重要产物,正逐渐成为教育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AI5G视域下智适应学习平台的内涵、功能及实现路径,并基于智能化无缝式学习环境理念进行构建,以期为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智适应学习平台是指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提供精准、高效、智能的学习资源和路径推荐的学习系统。
它不仅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等因素,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实时跟踪、评估和调整学习策略,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在5G技术的推动下,智适应学习平台得以实现更加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和实时交互,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流畅、无缝的学习体验。
5G技术的低延迟、高带宽特性也为智适应学习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实时互动、远程协作等功能的实现,进一步丰富了学习方式和手段。
基于智能化无缝式学习环境理念的智适应学习平台构建,不仅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还能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为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 AI5G技术背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AI5G作为第五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高效的算法优化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AI5G不仅继承了前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优点,还在智能化、自适应和无缝式交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为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教育领域,AI5G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AI5G能够实现对学习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教育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学生画像,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AI5G技术能够构建智能化无缝式学习环境,打破传统学习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体验。
泛在学习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
泛在学习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泛在学习环境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泛在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与其他学习者交流的学习环境。
在泛在学习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这一教学改革的意义、困境和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都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而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与其他学习者通过网络交流、合作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可以用于开发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等学习工具,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学校还可以建立学习社区,提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
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筛选、整合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具有重要意义。
但同时也面临着教师角色转变、信息过载和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困境。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社区的建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解决这些困境,并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智慧校园环境下课上课下整合式泛在学习活动设计
智慧校园环境下课上课下整合式泛在学习活动设计作者:李渔迎王小根周乾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8年第06期摘要:泛在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课堂外的泛在学习活动设计。
但是课外泛在学习的学习动机往往来源于课堂教学,因此如何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过程性评价等信息与课后学习紧密融合并保持教与学的连续性,是提高泛在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智慧校园环境中新兴技术的智慧应用营造了一个数据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学习环境,为泛在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支持。
因此,文章从学习过程出发,分析了智慧校园环境下四大支持要素并设计了课上课下整合式泛在学习活动模型,试图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泛在学习活动;框架模型;智慧校园;学习过程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1-0069-04一、引言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探索和涌现,从而推动了传统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的变革,也推动了学习方式和学习形态的转变。
泛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以其泛在性、情境性、即时性等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但是目前泛在学习的研究重在从技术层面探讨泛在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缺乏从学习者的角度对泛在学习方法与策略进行研究。
[1]这也就导致了目前许多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将课上与课下的教学活动割裂开来。
如果仅仅着眼于课堂中的泛在学习活动设计,则课中的理论知识难以及时运用于课后实践;仅仅着眼于课堂外的泛在学习活动设计,实践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则更容易造成信息迷航等问题。
另外,教师角色的不断弱化也会导致泛在学习在应用过程中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路径指导、缺少合理的活动安排、缺少有效的评价手段等等。
[2]智慧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为泛在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体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和有力的技术条件。
泛在学习视域下的个性化学习取向
泛在学习视域下的个性化学习取向作者:孙刚成王莹杨眉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年第07期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推陈出新,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数字化学习过渡到移动学习,再到时下的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作为无时不在的沟通方式和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在便捷的同时体现一种个性化,也引领今天的学习趋向个性化。
为此,未来的个性化学习时代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进入合适的学校,都接受因材施教的教育,都获得人尽其才的发展机会,让学习成为快乐体验。
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教育价值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人类利用技术改造着社会,而新技术不断涌现,又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同时也促进了人的自身发展,尤其是为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泛在化技术环境与学习模式带动了教育的深度信息化和广泛的变革,泛在学习的出现也促使我们的社会随之进入一个广泛的个性化、内在需求型终身学习时代,这既是对个性化学习的呼唤,更为确立个性化学习的新发展取向创造了条件。
一、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大可能的泛在学习泛在学习(U-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不在的沟通,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信息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泛在学习可以创造智能化、便捷化、潜移默化的且无处不在的环境让学生充分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信息,这与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学校进行有规定要求的定向学习或通过网络获取规定的学习信息有很大的差异。
泛在学习的目标就是努力创造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以舒适安全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更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1]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自觉而自为地借助泛在学习设备、泛在通讯网络、泛在计算技术营造一个无缝学习空间,依据个性化需求和兴趣指向通过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自身的知识获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
与其他学习形式与环境对比,泛在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泛在性。
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一、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和特点1. 概念泛在学习环境(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ULE)是指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设备上进行学习的环境。
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提供了多渠道、多领域、个性化和灵活的学习方式。
2. 特点(1)全时空性: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2)多渠道性: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包括网络、移动设备、社交媒体等。
(3)个性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进行学习选择和学习进度安排。
(4)互动性: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社区、在线讨论和协作等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
(5)移动性:学习者可以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在学校或家中学习,还可以在实践场景中进行学习。
二、泛在学习环境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泛在学习环境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电子书籍、实践案例等。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资源,并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2. 构建协作学习平台泛在学习环境可以通过网络社区、在线讨论和协作平台等形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学习者可以通过互动和协作获得其他学习者的反馈和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3. 实施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环境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4. 促进职业素养的培养泛在学习环境可以将职业教育与实践场景相结合,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通过实践和模拟训练,培养学习者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实施泛在学习环境的关键,需要具备相关的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能力。
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以适应泛在学习环境的要求。
泛在学习理念下无缝融合学习空间创设及应用
泛在学习理念下无缝融合学习空间创设及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续创新,泛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泛在学习强调学习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使得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学习。
在这一背景下,无缝融合学习空间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泛在学习理念下无缝融合学习空间的创设与应用,以期为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泛在学习的理念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将探讨无缝融合学习空间的概念及其特征,阐述其在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缝融合学习空间的创设过程,包括设计原则、技术支撑、空间布局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指导。
本文还将重点探讨无缝融合学习空间的应用策略和实践案例。
通过对实际应用的深入剖析,旨在展示无缝融合学习空间在提升学习效果、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也将对无缝融合学习空间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对无缝融合学习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其在新技术、新理念推动下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教育领域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泛在学习理念下无缝融合学习空间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
二、泛在学习理念下的学习环境变革泛在学习理念的核心在于将学习的边界扩展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被局限于传统的教室或特定的学习时间。
这种理念的兴起,对学习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学习环境的变革。
学习环境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物理空间。
在泛在学习的理念下,学习环境可以是任何地点,包括家庭、社区、交通工具等。
这种变化使得学习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学习环境的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的设计与实现作者:陈敏杨现民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第06期摘要:随着泛在学习理念的深入与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泛在学习,然而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系统支持等方面,而忽略了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对泛在学习的有效发生有重要支持作用。
该文从泛在学习特征与需要出发,设计并实现了适合泛在学习的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
经过实践应用检验,该评价系统能较好地促进泛在学习者的学习,能够满足泛在学习对学习评价的需求,期望对未来泛在学习评价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泛在学习;泛在学习环境;学习评价;个性化;过程性信息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及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价是促进学习有效发生的三大主要外部因素。
其中学习评价是判断学习是否有效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与学有着重要作用,是任何学习都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基于任何计算设备获取任何所需學习资源,享受无处不在学习服务的学习过程。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展泛在学习领域的相关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泛在学习资源、泛在学习环境、泛在学习系统以及各种泛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忽视泛在学习中的学习评价研究。
与传统学习、正式学习不同,泛在学习面向的对象广泛,层次参差不齐,且具有即时性、个性化和情景化等特征,这不仅使得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学习服务与以往有所不同,同样对学习评价也提出了独特的需求。
如何实现满足泛在学习需求的学习评价是泛在学习领域中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泛在学习需要个性化的评价。
泛在学习的泛在性特征指出,任何人均可进入泛在学习环境成为泛在学习者。
也就是说泛在学习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这就使得泛在学习者在文化程度、能力水平诸多方面都参差不齐。
因此,不能通过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此外,泛在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学习,不同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有些知识学习者只是想要达到了解的层面,有些知识学习者想要达到深入理解且能应用自如的层面,因此,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不能为不同学习者想要达到不同学习目标服务。
为了有效地帮助学习者的学习,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评价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是个性化的。
泛在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网络学习评价直接指向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在动态实施过程中不断给学习以支持和质量保证。
它贯穿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是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保障。
面向过程的学习评价是关注、记录、引导、激励和促进学习者学习体验和成长的有效手段,是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
在泛在学习评价中,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Guozhen Zhang和Timothy等指出,“泛在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过程而不用关心位置与时间的限制”。
泛在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往往可能只是一个微小知识点,且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者一般不存在升学的压力,因此,传统的通过设定统一的评价(如试卷或测试)来评价学习效果并不适合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者开展学习不是为了获得考试分数,而是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
学习者需要了解的不是单一的评价结果,而是需要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这对泛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来说有重要意义。
因此,利用过程性信息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行随时的监控与评价对泛在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泛在学习的即时性特征以及学习对象在文化程度、认知水平、掌握设备的熟练程度等各方面的较大差异要求泛在学习评价系统一方面应允许学习者随时了解自己最新的学习情况以及评价标准,以便随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步调,另一方面需提供简明易懂的评价方式,避免过于复杂而导致学习者难以理解系统反馈的评价结果,以及由于操作过于复杂影响了学习者的自我评估。
学习元平台是(Jearning Cell System,LCS)是基于学习元(Learning Cell)理念开发的,面向泛在学习环境设计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型学习平台(http://.enl,包括学习元、知识群、知识云、学习社区、个人空间、学习工具等六大功能模块。
学习元是平台中最基础的资源单位,是“具有可重用特性支持学习过程信息采集和学习认知网络共享,可实现自我进化发展的微型化、智能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本研究从泛在学习群体的多样性考虑,针对泛在学习泛在性、个性化等特征,以学习元平台为基础,实现利用过程性信息针对不同程度、不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评价服务,并将开发的评价系统投入到实际运用。
二、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设计本研究的评价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方案和基于过程性信息进行评价。
如图1所示为本研究设计的学习评价系统的整体框架。
通过对学习者的所有过程性信息进行记录与归类,将这些过程性信息纳入评价标准中,再根据学习者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为学习相同内容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即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选取不同的过程性信息纳入评价标准中构成个性化评价方案,结合具体每个学习者的过程性信息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评价,以此作为评价学习者学习成效的主要依据。
评价的基本过程为:评价者(一般为知识的创建者)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和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从诸多过程性信息中选取合适的内容构成满足不同学习者需求的评价方案。
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个性化特征,从中选择最符合当前学习者的评价方案,以此作为衡量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标准。
系统记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过程性信息,根据评价方案,得到评价结果,作为当前学习者学习情况的反映。
(一)评价维度与评价内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过程性信息,如学习者在参与学习活动时产生的信息、评论的信息、与他人交流的信息等等。
本研究首先需要对过程性信息进行分类划分。
根据调研的文献,可综合借鉴目前的几种分类方式,对学习元平台上的所有过程性信息分成五类:学习态度类、学习活动类、内容交互类、资源工具类、评价反馈类,将其作为评价的五大维度。
每一类又包含了若干过程性信息,这些作为具体的评价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此外,除了上述系统预设的评价维度(基于系统中的学习过程)外,为了支持学习者系统外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得评价更加全面与准确,评价系统还允许创建者自定义评价模块,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这样,学习者在系统中的学习过程以及系统外的学习过程均可通过该学习系统进行评价,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该评价系统的过程性、个性化。
但自定义模块的过程性信息系统无法进行跟踪,故学习者的评价得分往往需要创建者自行输入,之后又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二)个性化评价方案设计个性化的评价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学习者个性化特征要素的确立本研究中的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主要考虑学习目的和学习者对知识已掌握的程度。
例如学习者从未学过该知识,则认为是初级学习者,那么就为该学习者提供针对初级学习者的评价方案;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仅仅是了解知识,而不需要深入理解,则为该学习者提供的评价方案则相对简单。
本研究根据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习者分为三个等级:完全不了解(初级)、基本了解(中级)、深入了解(高级),将学习目标也分为三类:了解、掌握、精通。
2.个性化评价内容和标准预设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也就是说评价不同的学习者的评价维度、内容和标准是不同的。
这需要创建者对不同评价维度和评价内容所对应的学习者等级和学习目标进行预设。
例如创建者将学习态度这个评价维度,同时对应于了解、掌握、精通这三类学习目标,对于初级学习者的评价标准设定为60分钟,中级学习者设定为40分钟,高级学习者设定为30分钟。
以此类推,创建者将所有评价维度与内容均与一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等级关联,并预设评价标准。
根据上述三类学习者和三类目标,本研究拟预设了6种个性化的评价方案,如图2所示。
3.学习者个性化特征诊断系统需要先判断学习者个性化特征,即本研究中的学习者知识水平等级和学习目标,继而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方案。
在知识水平等级判断方面,系统允许学习者手动选择自己的知识水平等级或利用系统提供的前测来判断其知识水平等级。
对于对自身較为了解的学习者来说,前者往往既快捷又准确,后者则对自己知识结构不太了解的学习者有较大的帮助。
在学习目标判断方面,由于泛在学习者一般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因此,系统采用由学习者手动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的方式。
4.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评价方案匹配个性化的评价方案将由系统自动匹配生成。
通过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和知识水平的诊断后了解学习者的特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从预设的基于过程性信息的评价方案库中自动匹配出符合学习者的个性化评价方案,如图3所示。
(三)系统评价与反馈有了个性化的评价方案,即个性化的评价内容与标准,系统即可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这主要包括三方面:评价信息、评价和结果反馈。
评价信息:学习元平台将学习者的所有行为日志和生成性信息都储存在数据库中,系统根据评价方案中设定的评价内容,从各种信息中找到需要的行为记录和生成性信息。
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采用“自动计算+手动修改”的计算方式。
自动计算是指系统自动根据评价方案中设定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基于学习者当前产生的过程性信息,采用加权的计算方式,分别计算学习者在每个评价内容的表现(得分),在每个评价维度的表现(得分)以及总体的表现(得分),根据总体表现判断学习者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手动修改是指当创建者或管理者(这里可认为知识的创建者或管理者是该知识领域的专家或教师)认为系统给出的评分不够合理时,可手动修改评分。
例如,创建者认为某学习者发表的帖子或言论非常有见地或价值,则可提高该学习者该评价项的得分;反之,若发现某些学习者发表的帖子是无效的,也可降低该学习者该评价项的得分。
“自动+手动”的计算方式将使得评价的结果更加准确和人性化。
结果反馈:系统将所有学习者的学习情况都反馈给知识创建者(管理者),便于管理者了解所有学习者的学习状况。
向创建者、管理者和学习者反馈学习者在所有评价项目的表现,一方面,可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习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可帮助创建者、管理者了解学习过程的整体情况,调整评价方案。
三、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的技术实现本研究在泛在学习环境一学习元平台上实现了该泛在学习评价系统。
该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判定、创建个性化的评价方案、个性化评价方案的自动匹配、过程性信息跟踪记录、系统自动更新学习者评价结果、教师查看/修改/更新学习者评价结果、学习者查看/更新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