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2014-2015高中数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1 新人教A版必修5

合集下载

2015年高中数学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5年高中数学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变式训练4:
(1)下面一组集合各个集合的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 , ,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y)|x∈{1,2},y∈{1,2,3}}
三、课堂小结,巩固反思: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 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例如:所有的奇数表示为:{x|x=2k+1,k Z}
5、集合的性质: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是含糊不清的,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明确判断它是或者不是某全集合的元素,二者必居其一。
(2)互异性: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相同的,在同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对象只能算作一个元素。
例如:集合{1,1,2}只能当作只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应用写为{1,2}才为正确的。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 解
1、集合的有关概念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 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课本P2:例子(1)—(8),都构成一个集合。
集合的三性:确实性,互异性,无序性。
四、布置作业:
A组:
1、(课本P11习题1.1A组NO:1)(做在课本上)
2、(课本P11习题1.1A组NO:2)(做在课本上)
3、(课本P11习题1.1A组NO:3)
4、(课本P11习题1.1A组NO:4)
5、(tb0300202):已知集合M={a,b,c}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 ABC一定不是(D)。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高中数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熟记有关数集的专用符号。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含义教学难点:集合含义的理解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教学过程:引入问题(I)提出问题问题1: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问题2: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讨论问题:按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问题2已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板书标题)。

复习问题问题3: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数集,点集)(如自然数的集合,有x-<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到一理数的集合,不等式73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

(II)讲授新课1.集合含义通过以上实例,指出:(1)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说明:在初中几何中,点,线,面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同样集合也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可描述,不可定义。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4: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分别是什么?(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a是某一具体的对象,则a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成立。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熟记有关数集,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三、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x-7<3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的定长的集合(即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即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一些例子:(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2010年4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2)所有的正方形(3)高一<2>班的学生在上数学课(4)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解上面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推进新课(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性质○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即没有重复现象),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间是无次序关系的。

(3)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练习: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2.说出集合A={a,b,c}和集合B={b, a,c}的关系。

(4)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大括号或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1,2,3,4,5}与{高一(2)班的所有学生},又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必修一》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必修一》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高一数学A 1.1集合导学案(一)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编者:刘玉明审核人:王建美使用时间:2014. 10.13学习目标:(1)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学生初步了解元素与集合间“属于”、“不属于”关系的意义。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一)新知预习(阅读课本21、集合的概念(1)一般地,我们把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叫做集合。

练习1 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高一(2)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3)不超过10的非负数(4) 5 的近似值的全体练习2集合中元素的特征(1);(2);(3)。

2、集合的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练习3(1)给出下面四个关系:2∈R, 0.7∉Q, 0 ∈{0}, 0∉N,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个A.4 B.3 C.2 D.1(2)下面有四个命题:①若-a ∈Ν,则a ∉Ν②若a∈Ν,b ∈Ν,则a+b的最小值是2③集合N中最小元素是1④x2+4=4x的解集可表示为{2,2}.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4、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记作;(2)正整数集:记作;(3)整数集:记作;(4)有理数集:记作;(5)实数集:记作;(二)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2.集合元素的性质;3.集合的表示4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及记法5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2015年新高一数学教学设计: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

2015年新高一数学教学设计: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三维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1)请第一组的全体同学站起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第一组的同学)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课本P2:例子(1—(8,都构成一个集合。

2、集合的表示方法:(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X ,Y ,等;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等。

(2)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或a ∈A 。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注意:0.是自然...数.)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1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1

必修一《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二)研探新知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8个实例:(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3)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4)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5)所有的正方形;(6)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定长d 的所有的点(7)方程2320x x +-=的所有实数根;(8)新华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8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8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d …表示.(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果用A 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 b 与集合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2)如果用A 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 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 组第1题.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教师投影学习:(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18}A x N x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5页练习第2题.(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1.课后书面作业:第12页习题1.1A 组第4题.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A 组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表示集合的是( )A . 接近与0的数的全体B . 所有的老人C . 大于100的全体实数D . 著名的数学家2、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 .自然数的全体B .大于1的整数C .接近零的数的全体D .所有的直角三角形3、设M ={x ∣x ≤4},a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MB .a ∈MC .a ∉MD .{a }∈M4、集合A ={x Z k k x ∈=,2}, B ={Z k k x x ∈+=,12},C ={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A . (a +b )∈AB . (a +b )∈BC . (a +b )∈CD . (a +b )∈A 、B 、C 任一个 5、由实数x ,-x ,x含有元素的个数最多为( ) A .2 B .3 C .4 D .56、设a 、b 都是非零实数,=++a b ab y a b ab可能取的值组成的集合为( ) A .{3} B .{1,2,3} C .{-1,1,3} D .{-1,3}7、方程组345+=⎧⎪=+=⎨⎪+=⎩x y y y z z x 的解集为①{2,1,3};②(2,1,3);③{(2,1,3)},其中正确的表示方法是( )A .①②B .①③C .③D .①②③ 8、(07全国Ⅰ)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则b a -=( ) A .1 B .1- C .2 D .2-9、集合M ={y | y =26+x , x , y ∈Z }中元素的个数为 ( ) A . 2 B . 4 C . 6 D . 810、集合{1,3,5,7,9}用描述法表示出来应是 ( )A . {x | x 是不大于9的非负奇数}B . {x | 1≤x ≤9}C . {x | x ≤9且x ∈N }D . {x | 0≤x ≤9且x ∈Z } 11、已知集合M ={比-4大且比2小的实数}.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 5∈M B . 0∉M C . 2∈M D . -π∈M 12、下列给出的集合M 、P 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 M ={(1, -3)}, P ={(-3,1)}B . M ={(1, -3)}, P ={1,-3}C . M ={0}, P ={(1,-3)}D . M ={(1, -3)}, P ={(x , y ) | x =1,y =-3} 13、集合A ={x | x 2-(2a -1) x + a 2=0}=∅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 A . a >41 B . a <41 C . a =41 D .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1、数集{2a ,a 2-a }中a 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集合A ={0,1,-1,2,-2,3},B ={y ∣y =x 2-1,x ∈A },则集合B = .3、已知集合A ={x ∣x 2-px +q =0},B ={y ∣y 2+(p -1)y +q -3=0},且A ={3},则B = .4、方程x 2-5x +6=0的解集可表示为 .5、关于x 的方程m x + n =0,当m 、n 满足条件 时,解集是无限集.6、已知A ={-2,-1,0,1},B ={x | x =|y |, y ∈A },则B = .7、若实数a 、b 、c 均不为0,则a a +b b +cc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为 . 8、由实数33222,)(,,,,x x x x 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有 个元素.三、解答题1、若-3∈{a -3,2a -1,a 2+1}.求实数a .2、已知集合A ={x | m x 2+2x +1=0,m ∈R , x ∈R }至多有一个元素,试求m 的取值范围.3、若{}{},,74,,4222R b b b y y B R a a a x x A ∈+-==∈++== 2属于A 吗? 试确定集合A 和B 的关系?4、设S 是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所构成的集合.①1∉S ;②若a ∈S ,则11-a ∈S ;(1)求证:若a ∈S ,则11-a ∈S ;(2)若2∈S ,则S 中必有两个其他数,试写出这两个数.。

高中数学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关于教学内容的思考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理解集合及集合相等的含义,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理解集合的三个属性,熟记四个常用集合的表示记号,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运用集合语言.教学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严谨的表达能力.二、教学过程1.引言学习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用它表达数学内容简洁,准确。

2.通过教材的例子等,给出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质数:也称素数,指除1和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只要是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3.阐述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一般地,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大写字母.4.常用集合记法:①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使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②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③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Q;④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R。

5.结合教材“思考”,通过举例帮助学生明确集合的三个属性:集合中的元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6.通过教材思考与例题介绍表示集合的方法:①列举法(用于其元素有限个,或元素个数较少时)②描述法(用于其元素无限个,或元素不宜一个个列举)三、教材节后练习(可以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穿插进行)四、教学备用例子1.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①著名的数学家;×②某校高一(6)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③不超过10的非负数;√④方程x x =2在实数范围内的解;√2.给出下列命题的正确性进行判断:①Q ∈7.0;√②}0{0∈;√③N ∈0;√④若N a ∉-,则N a ∈;×⑤若a N ∈,则a N -∉;×⑥若,a N b N ∈∈,则a b +的最小值是2;×3.设b a ,是非零实数,那么bb a a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 .2,-2,0 4.由实数332,|,|,,x x x 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几个元素?25.用恰当的表示方法表示下列集合①所有奇数;②所有偶数;③大于3的全体偶数;}1,2|{Z k k k x x ∈>=且④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一象限的点;}0,0|),{(>>y x y x (R y R x ∈∈,此处可省略) ⑤所有被4除余1的正整数;},14|{N k k x x ∈+=6.说说这三个集合}1{},1{},1|{==y y y 的关系。

(课堂设计)2014-2015高中数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2 新人教A版必修5

(课堂设计)2014-2015高中数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2 新人教A版必修5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二)自主学习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在具体问题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2.通过实例和阅读自学体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和特点,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1.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3.不等式x -7<3的解集为{x |x <10}.4.所有偶数的集合可表示为{x ∈Z |x =2k ,k ∈Z }。

5.方程(x +1)(x -3)=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1,3}对点讲练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已知集合M =⎩⎨⎧⎭⎬⎫x ∈N |61+x ∈Z ,求M ; (2)方程组⎩⎪⎨⎪⎧ x +y =2x -y =0的解集;(3)由|a |a +b |b |(a ,b ∈R )所确定的实数集合. 分析 解答本题可先弄清集合元素的性质特点,然后再按要求改写.解 (1)∵x ∈N ,且61+x∈Z , ∴1+x =1,2,3,6,∴x =0,1,2,5,∴M ={0,1,2,5}.(2)由⎩⎪⎨⎪⎧ x +y =2x -y =0,得⎩⎪⎨⎪⎧ x =1y =1,故方程组的解集为{(1,1)}.(3)要分a >0且b >0,a >0且b <0,a <0且b >0,a <0且b <0四种情况考虑,故用列举法表示为{-2,0,2}.规律方法 (1)列举法表示集合,元素不重复、不计次序、不遗漏,且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隔开.(2)列举法适合表示有限集,当集合中元素的个数较少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较为方便,而且一目了然.变式迁移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A ={x ||x |≤2,x ∈Z }; (2)B ={x |(x -1)2(x -2)=0};(3)M ={(x ,y )|x +y =4,x ∈N *,y ∈N *}; (4)已知集合C =⎩⎨⎧⎭⎬⎫61+x ∈Z |x ∈N ,求C . 解 (1)∵|x |≤2,x ∈Z ,∴-2≤x ≤2,x ∈Z ,∴x =-2,-1,0,1,2.∴A ={-2,-1,0,1,2}.(2)∵1和2是方程(x -1)2(x -2)=0的根,∴B ={1,2}.(3)∵x +y =4,x ∈N *,y ∈N *,∴⎩⎪⎨⎪⎧ x =1,y =3,或⎩⎪⎨⎪⎧ x =2,y =2,或⎩⎪⎨⎪⎧ x =3,y =1.∴M ={(1,3),(2,2),(3,1)}.(4)结合例1(1)知,61+x=6,3,2,1, ∴C ={6,3,2,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例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所有正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 2+2=0的解的集合;(3)不等式4x -6<5的解集; (4)函数y =2x +3的图象上的点集.解 (1)文字描述法:{x |x 是正偶数}.符号描述法:{x |x =2n ,n ∈N *}.(2){x |x 2+2=0,x ∈R }.(3){x |4x -6<5,x ∈R }.(4){(x ,y )|y =2x +3,x ∈R ,y ∈R }.规律方法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注意代表元素是什么?同时要注意代表元素所具有的性质.变式迁移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上所有点的集合;(2)一次函数y =x +3与y =-2x +6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3)不等式x -3>2的解集.解 (1){(x ,y )|y =ax 2+bx +c ,x ∈R ,a ≠0}.(2)⎩⎨⎧⎭⎬⎫x ,y |⎩⎪⎨⎪⎧ y =x +3y =-2x +6=⎩⎨⎧⎭⎬⎫x ,y |⎩⎪⎨⎪⎧ x =1y =4. (3){x ∈R |x -3>2}.列举法和描述法的灵活运用【例3】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比5大3的数; (2)方程x 2+y 2-4x +6y +13=0的解集;(3)二次函数y =x 2-10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分析 对于(1),比5大3的数就是8,宜用列举法;对于(2),方程为二元二次方程,可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后求解,宜用列举法;对于(3),所给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有无数个,宜采用描述法.解 (1)比5大3的数显然是8,故可表示为{8}.(2)方程x 2+y 2-4x +6y +13=0可化为(x -2)2+(y +3)2=0,∴⎩⎪⎨⎪⎧ x =2y =-3,∴方程的解集为{(2,-3)}.(3)“二次函数y =x 2-10的图象上的点”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y =x 2-10}.规律方法 用列举法与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二要明确元素满足的条件;三要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变式迁移3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由所有周长等于10 cm 的三角形组成的集合;(3)从1,2,3这三个数字中抽出一部分或全部数字(没有重复)所组成的自然数的集合;(4)二元二次方程组⎩⎪⎨⎪⎧ y =x y =x 2的解集.解 (1)列举法:{3,5,7}.(2)描述法:{周长为10 cm 的三角形}.(3)列举法:{1,2,3,12,13,21,31,23,32,123,132,213,231,312,321}.(4)列举法:{(0,0),(1,1)}.1.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元素间用“,”分隔;(2)元素不重复;(3)不考虑元素顺序;(4)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如果构成该集合的元素有明显规律,可用列举法 但是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2.使用描述法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写清楚该集合中元素的代号(字母或用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特征;(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4)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确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集合{1,3,5,7,9}用描述法表示应是( )A .{x |x 是不大于9的非负奇数}B .{x |x ≤9,x ∈N }C .{x |1≤x ≤9,x ∈N }D .{x |0≤x ≤9,x ∈Z }答案 A2.在直角坐标系内,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可表示为( )A .{(x ,y )|x =0,y ≠0}B .{(x ,y )|x ≠0,y =0}C .{(x ,y )|xy =0}D .{(x ,y )|x =0,y =0}答案 C3.下列语句:①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③方程(x -1)2(x -2)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④集合{x |4<x <5}可以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A .只有①和④B .只有②和③C .只有②D .以上语句都不对 答案 C4.已知集合A =⎩⎪⎨⎪⎧⎭⎪⎬⎪⎫a ⎪⎪⎪ 65-a ∈N *,则A 为( ) A .{2,3} B .{1,2,3,4} C .{1,2,3,6} D .{-1,2,3,4} 答案 D解析 由65-a∈N *可知,5-a 为6的正因数,所以5-a 可以等于1,2,3,6,相应的a 分别等于4,3,2,-1,即A ={-1,2,3,4}.5.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M ={(3,2)},N ={(2,3)}B .M ={3,2},N ={2,3}C .M ={(x ,y )|x +y =1},N ={y |x +y =1}D .M ={1,2},N ={(1,2)} 答案 B二、填空题6.下列可以作为方程组⎩⎪⎨⎪⎧ x +y =3x -y =-1的解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1){x =1,y =2}; (2){1,2}; (3){(1,2)}; (4){(x ,y )|x =1或y =2};(5){(x ,y )|x =1且y =2}; (6){(x ,y )|(x -1)2+(y -2)2=0}.答案 (3)(5)(6)7.已知a ∈Z ,A ={(x ,y )|ax -y ≤3}且(2,1)∈A ,(1,-4)∉A ,则满足条件的a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0,1,2解析 ∵(2,1)∈A 且(1,-4) ∉A ,∴2a -1≤3且a +4>3,∴-1<a ≤2,又a ∈Z ,∴a 的取值为0,1,2.8.已知集合M ={x ∈N |8-x ∈N },则M 中的元素最多有________个.答案 9三、解答题9.用另一种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 (2){能被3整除,且小于10的正数};(3){x |x =|x |,x <5且x ∈Z }; (4){(x ,y )|x +y =6,x ∈N *,y ∈N *};(5){-3,-1,1,3,5}.解 (1){-2,-1,0,1,2}.(2){3,6,9}.(3)∵x =|x |,∴x ≥0,又∵x ∈Z 且x <5,∴x =0或1或2或3或4.∴集合可以表示为{0,1,2,3,4}.(4){(1,5),(2,4),(3,3),(4,2),(5,1)}.(5){x |x =2k -1,-1≤k ≤3,k ∈Z }.10.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含边界)的点的坐标的集合.解 用描述法表示为(即用符号语言表示):⎩⎨⎧⎭⎬⎫x ,y |-1≤x ≤32,-12≤y ≤1,且xy ≥0. 【探究驿站】11.对于a ,b ∈N +,现规定:a *b =⎩⎪⎨⎪⎧ a +b a 与b 的奇偶性相同a ×b a 与b 的奇偶性不同.集合M ={(a ,b )|a *b =36,a ,b ∈N +}(1)用列举法表示a ,b 奇偶性不同时的集合M ;(2)当a 与b 的奇偶性相同时集合M 中共有多少个元素?解(1)当a,b奇偶性不同时,a*b=a×b=36,则满足条件的(a,b)有(1,36),(3,12),(4,9),(9,4),(12,3),(36,1),故集合M 可表示为:M={(1,36),(3,12),(4,9),(9,4),(12,3),(36,1)}.(2)当a与b的奇偶性相同时a*b=a+b=36,由于两奇数之和为偶数,两偶数之和仍为偶数,故36=1+35=2+34=3+33=…=17+19=18+18=19+17=…=35+1,所以当a,b奇偶性相同时这样的元素共有35个.。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相等的含义.(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的意义,并能恰当地应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2)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3)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4)通过实例体会有限集与无限集,理解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形式表示给定集合掌握集合表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表示.难点是集合的特征性质和概念以及运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集合.(三)教学方法尝试指导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分析、讨论、探究集合中元素表达的基本要求,并能依照要求举出符合条件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性质的掌握.通过命题表示集合,培养运用数学符合的意识.种.从而指出:导入课题.识:集.第一组实例(幻灯片一):数.间的距离的点.)班全体同学.成员..集合: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集合的元素(或成员):请大家讨论.的要点,然后教师肯定或补充.师总结.?第二组实例(幻灯片二):国代表团的成员构成的集合.合.合.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3.已知集合A={a, a+d,a+2d },B={a,aq,aq2}(a为常数),若A=B,求d,q的值。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总结。
反思
小结
利用补充的例题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总结能力
归纳整理
进行总结,达到条理化
作业
延伸
完成优化设计相关练习,并预习下节课:集合的表示方法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同时课后加强检测的力度,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2bookshop的所有字母构成了一个含有8个元素的集合。
3由1、6、7、8构成的集合与由8、1、7、6构成的集合不相等
3.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大于6的所有整数B.爱好足球的人
C.中国的富翁D.某公司的全体员工
4.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若a∈N,则-a∈N B.若a∈Z,则(3a-1)∈Z
C.若a∈Q,则|a|∈Q D.若a是实数,则根号a是实数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自己概括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堂
训练
教材练习1和补充拓展题
1.在集合{3,x,x2-2x}中,写出x应满足的条件
2.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a,a/b,1},也可表示为{a2,a+b,0}。求a2010+b2011的值
(三)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提问:你能说说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吗?
引导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__、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1.思考下列问题
2我们班的全体女生能构成集合吗?
3我们班的高个子男生能构成集合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一.课标解读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3.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二.要点扫描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者一些抽象符号。

2.集合元素的特征由集合概念中的两个关键词“确定的”、“不同的”可以知道集合元素有两大特征性质: ⑴确定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允许出现模棱两可、无法断定的陈述。

设集合A 给定,若有一具体对象x ,则x 要么是A 的元素,要么不是A 的元素,二者必居 其一,且只居其一。

⑵互异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

设集合A 给定,A 的元素是指含于其中的互不相同的元素,相同的对象归于同一集合时只能算集合的一个元素。

3.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集合与元素之间只有“属于)(∈”或“不属于)(∉”。

例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

4.集合的分类集合按照元素个数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特殊地,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5.集合的表示方法⑴列举法是把元素不重复、不计顺序的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非常直观,一目了然。

⑵特征性质描述法是用确定的条件描述集合内元素特点的集合表示方法。

例如:集合A 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x p 描述为{)(x p I x ∈},这表示在集合I 中,属于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x 都具有性质)(x p ,而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x p 。

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学案

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学案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课前案】【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含义及集合与元素的属于关系.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理解有限集与无限集;3、能利用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4、熟记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通过常用数集准确把握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新知探究】知识点一集合的含义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汇集在一起,就说由这些对象组成的一个_______(有时简称集),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是这个集合的_______.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_______表示,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_______表示.知识点二元素与集合(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3)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集合的表示方法与分类(1)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名称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记法(2)集合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般地,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_______,记作_______;(4)集合可以根据它含有的元素个数分为两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_______;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_______.空集可以看成含有0个元素的集合,所以空集是_______.(5)给定两个集合A和B,如果组成他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就称这两个集合_______,记作_______.【自我检测】1.下面几组对象可以构成集合的是()A.视力较差的同学B.2019年的中国商人C.接近2的实数的全体D.大于-2小于2的所有非负奇数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Z C.π∉Q D.0∉NA.0∈N+B.32集合及其表示方法【课中案】一、导:复习集合的概念 二、思:复习相关知识点 三、议:探究一、判断元素能否构成集合【例1】 (多选题)下列各组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5个冰上项目和10个雪上项目 B.高中数学的所有难题 C.被3除余2的所有整数 D.函数 y=x 图象上所有的点【变式1-1】下列所给对象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1)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 (2)某班16岁以下的学生; (3)某中学的大个子;(4)某学校身高超过1.80米的学生.探究二、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2】用符号“∈”或“∉”填空.(1)3- N ; (2)3.14 Q ; (3)13 Z ; (4)12- R ;(5)1 Z ; (6)0 N . 【变式2-1】.用符号“∈”或“∉”填空:(1)2____N; (2)√33____Q; (3)13____Z ; (4) 3.14 ____R; (5)-3____ N; (6)√9____ Q.探究三、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求参数【例3】已知集合{},||,2A a a a =-,若2A ∈,则实数a 的值为( )A .2±或4B .2C .-2D .4【变式3-1】已知集合{}20,,32A m m m =-+,且2A ∈,则实数m 为( )A .2B .3C .0或3D .0,2,3【变式3-2】设集合A ={1,2,4},B ={x |x 2-4x +m =0}.若1A ∈且1B ∈,则B =( )A .{1,-3}B .{1,0}C .{1,3}D .{1,5}【变式3-3】设集合{}|31A x x m =-<,若1A ∈且2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25m <<B .25m ≤<C .25<≤mD .25m ≤≤探究四、利用元素的互异性求参数【例4】已知集合{}21,3,1A m m m -=-,若1A -∈,求实数m 的值.【变式4-1】已知集合{}22,3,42A a a =++,}2{0,7,42,2B a a a =+--,且7A ∈,求集合B .【变式4-2】若{}232,25,12x x x -∈-+,则x = .探究五、用列举法与描述法描述集合【例5】方程22310x x --=的解集为 . 【例6】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大于0且不超过6的全体偶数组成的集合A ; (2)被3除余1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B ;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C ; (4)不等式30x a -+≤的解集组成的集合.四、展:提问 质疑 展示 五、评: 老师点评六、检:自主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高中数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1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1 新人教A版必修5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1.体验由实例分析探究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的过程,了解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培养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2.掌握“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体会集合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和准确性.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2)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相等:只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才说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5.实数集、有理数集、整数集、非负整数集、正整数集分别用字母R、Q、Z、N、N*或N+来表示.对点讲练集合的概念【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2007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5)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6)3的近似值的全体.解(1)“著名的数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著名的数学家”不能构成一个集合;类似地,(2)也不能构成集合;(3)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类似地,(4)也能构成集合;(5)“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6)“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6)不能构成集合.规律方法 判断指定的对象能不能形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变式迁移1 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A .高个子的人B .很大的数C .聪明的人D .小于3的实数答案 D集合中元素的特性【例2】 已知集合A 是由a -2,2a 2+5a,12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 ,求a .分析 考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体会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解 ∵-3∈A ,则-3=a -2或-3=2a 2+5a ,∴a =-1或a =-32.则当a =-1时,a -2=-3,2a 2+5a =-3,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a =-1应舍去.当a =-32时,a -2=-72,2a 2+5a =-3, ∴a =-32. 规律方法 对于解决集合中元素含有参数的问题一定要全面思考,特别关注元素在集合中的互异性.分类讨论的思想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我们一定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熟练掌握.变式迁移2 已知集合A 是由0,m ,m 2-3m +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 ,求实数m的值.解 ∵2∈A ,∴m =2或m 2-3m +2=2.若m =2,则m 2-3m +2=0,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若m 2-3m +2=2,求得m =0或3. m =0不合题意,舍去.经验证m =3符合题意,∴m 只能取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3】若所有形如3a+2b(a∈Z,b∈Z)的数组成集合A,判断6-22是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与D/∈的含义,然后要弄清所给集合是由一些怎样的数构成的,6-22能否化成此形式,进而去判断6-22是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解因为在3a+2b(a∈Z,b∈Z)中,令a=2,b=-2,即可得到6-22,所以6-22是集合A中的元素.规律方法判断一个元素是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就是判断这个元素是否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特征.像此类题,主要看能否将所给对象的表达式转化为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形式.变式迁移3 集合A是由形如m+3n(m∈Z,n∈Z)的数构成的,判断12-3是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解∵12-3=2+3=2+3×1,而2,1∈Z,∴2+3∈A,即12-3∈A.1.充分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基础.2.两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则两集合就相同,与它们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3.解集合问题特别是涉及求字母的值或范围,把所得结果代入原题检验是不可缺少的步骤.特别是互异性,最易被忽视,必须在学习中引起足够重视.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几组对象可以构成集合的是( )A.充分接近π的实数的全体 B.善良的人C.某校高一所有聪明的同学 D.某单位所有身高在1.7 m以上的人答案 D2.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集合N 中最小数为1;②若a ∈N ,则-a ∉N ;③若a ∈N ,b ∈N ,则a +b 的最小值为2;④所有小的正数组成一个集合.A .0B . 1C .2D .3答案 A3.由a 2,2-a,4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可以是( )A .1B .-2C .6D .2答案 C解析 验证,看每个选项是否符合元素的互异性.4.已知集合S 的三个元素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答案 D解析 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 ,b ,c 均不相等. 5.已知x 、y 、z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 |x |+y |y |+z |z |+|xyz |xyz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MB .2∈MC .-4∉MD .4∈M答案 D解析 分类讨论:x 、y 、z 中三个为正,两个为正,一个为正,全为负,此时代数式的值分别为4,0,0,-4,∴4∈M .二、填空题6.用“∈”或“∉”填空(1)-3______N ;(2)3.14______Q ;(3)13______Z ;(4)-12______R ;(5)1______N *;(6)0________N .答案 (1) ∉ (2)∈ (3) ∉ (4)∈ (5)∈ (6)∈7.集合A ={1,2,3,5},当x ∈A 时,若x -1∉A ,x +1∉A ,则称x 为A 的一个“孤立元素”,则A 中孤立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 1解析 当x =1时,x -1=0∉A ,x +1=2∈A ;当x =2时,x -1=1∈A ,x +1=3∈A ;当x =3时,x -1=2∈A ,x +1=4∉A ;当x =5时,x -1=4∉A ,x +1=6∉A ;综上可知,A 中只有一个孤立元素5.8.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不超过π的正整数;②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③中国的大城市;④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⑤某校高一(2)班中考试成绩在500分以上的学生.答案①④⑤三、解答题9.已知集合M={-2,3x2+3x-4,x2+x-4},若2∈M,求x.解当3x2+3x-4=2时,即x2+x-2=0,则x=-2或x=1.经检验,x=-2,x=1均不合题意.当x2+x-4=2时,即x2+x-6=0,则x=-3或2.经检验,x=-3或x=2均合题意.∴x=-3或x=2.10.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P中含有0,2,5三个元素,Q中含有1,2,6三个元素,定义集合P+Q中的元素是a+b,其中a∈P,b∈Q,则P+Q中元素的个数是多少?解∵当a=0时,b依次取1,2,6,得a+b的值分别为1,2,6;当a=2时,b依次取1,2,6,得a+b的值分别为3,4,8;当a=5时,b依次取1,2,6,得a+b的值分别为6,7,11.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P+Q中元素为1,2,3,4,6,7,8,11共8个.【探究驿站】11.设A为实数集,且满足条件:若a∈A,则11-a∈A (a≠1).求证:(1)若2∈A,则A中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2)集合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证明(1)若a∈A,则11-a∈A.又∵2∈A,∴11-2=-1∈A.∵-1∈A,∴11--1=12∈A.∵12∈A,∴11-12=2∈A.∴A中另外两个元素为-1,1 2 .(2)若A为单元素集,则a=11-a,即a2-a+1=0,方程无解.∴a≠11-a,∴A不可能为单元素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1.体验由实例分析探究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的过程,了解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培养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
2.掌握“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体会集合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
(2)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相等:只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才说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5.实数集、有理数集、整数集、非负整数集、正整数集分别用字母R、Q、Z、N、N*或N
来表示.

对点讲练
集合的概念
【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2007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5)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6)3的近似值的全体.
解(1)“著名的数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著名的数学家”不能构成一个集合;类似地,(2)也不能构成集合;(3)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类似地,(4)也能构成集合;(5)“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6)“3的近似值”
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6)不能构成集合.
规律方法判断指定的对象能不能形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变式迁移1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A.高个子的人B.很大的数C.聪明的人D.小于3的实数
答案D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例2】已知集合A是由a-2,2a2+5a,12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求a.
分析考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体会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解∵-3∈A,则-3=a-2或-3=2a2+5a,
∴a=-1或a=-3
2
.则当a=-1时,a-2=-3,2a2+5a=-3,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
互异性,故a=-1应舍去.
当a=-3
2
时,a-2=-
7
2
,2a2+5a=-3,
∴a=-3 2 .
规律方法对于解决集合中元素含有参数的问题一定要全面思考,特别关注元素在集合中的互异性.分类讨论的思想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我们一定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熟练掌握.
变式迁移2已知集合A是由0,m,m2-3m+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求实数m 的值.
解∵2∈A,∴m=2或m2-3m+2=2.
若m=2,则m2-3m+2=0,
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若m2-3m+2=2,求得m=0或3.
m=0不合题意,舍去.经验证m=3符合题意,
∴m只能取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3】若所有形如3a+2b(a∈Z,b∈Z)的数组成集合A,判断6-22是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与D/∈的含义,然后要弄清所给集合是由一些怎样的数构成的,6-22能否化成此形式,进而去判断6-22是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
解因为在3a+2b(a∈Z,b∈Z)中,
令a=2,b=-2,
即可得到6-22,
所以6-22是集合A中的元素.
规律方法判断一个元素是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就是判断这个元素是否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特征.像此类题,主要看能否将所给对象的表达式转化为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形式.
变式迁移3集合A是由形如m+3n(m∈Z,n∈Z)的数构成的,判断
1
2-3
是不是集合
A中的元素.
解∵1
2-3
=2+3=2+3×1,而2,1∈Z,
∴2+3∈A,即
1
2-3
∈A.
1.充分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基础.
2.两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则两集合就相同,与它们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解集合问题特别是涉及求字母的值或范围,把所得结果代入原题检验是不可缺少的步骤.特别是互异性,最易被忽视,必须在学习中引起足够重视.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几组对象可以构成集合的是()
A.充分接近π的实数的全体B.善良的人
C.某校高一所有聪明的同学D.某单位所有身高在1.7m以上的人
答案D
2.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集合N中最小数为1;②若a∈N,则-a∉N;
③若a∈N,b∈N,则a+b的最小值为2;④所有小的正数组成一个集合.
A.0B.1C.2D.3
答案A
3.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A.1B.-2C.6D.2
答案C
解析验证,看每个选项是否符合元素的互异性.
4.已知集合S的三个元素a、b、c是△ABC的三边长,那么△ABC一定不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答案D
解析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b,c均不相等.
5.已知x、y、z为非零实数,代数式
x
|x|

y
|y|

z
|z|

|xyz|
xyz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M B.2∈M C.-4∉M D.4∈M
答案D
解析分类讨论:x、y、z中三个为正,两个为正,一个为正,全为负,此时代数式的值分别为4,0,0,-4,∴4∈M.
二、填空题
6.用“∈”或“∉”填空
(1)-3______N;(2)3.14______Q;(3)1
3
______Z;(4)-
1
2
______R;(5)1______N*;
(6)0________N.
答案(1)∉(2)∈(3)∉(4)∈(5)∈(6)∈
7.集合A={1,2,3,5},当x∈A时,若x-1∉A,x+1∉A,则称x为A的一个“孤立元素”,则A中孤立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1
解析当x=1时,x-1=0∉A,x+1=2∈A;
当x=2时,x-1=1∈A,x+1=3∈A;
当x=3时,x-1=2∈A,x+1=4∉A;
当x=5时,x-1=4∉A,x+1=6∉A;
综上可知,A中只有一个孤立元素5.
8.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不超过π的正整数;②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③中国的大城市;
④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⑤某校高一(2)班中考试成绩在500分以上的学生.答案①④⑤
三、解答题
9.已知集合M ={-2,3x 2+3x -4,x 2+x -4},若2∈M ,求x .
解当3x 2+3x -4=2时,即x 2+x -2=0,
则x =-2或x =1.
经检验,x =-2,x =1均不合题意.
当x 2+x -4=2时,即x 2
+x -6=0,则x =-3或2.
经检验,x =-3或x =2均合题意.
∴x =-3或x =2.
10.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P 中含有0,2,5三个元素,Q 中含有1,2,6三个元素,定义集合P +Q 中的元素是a +b ,其中a ∈P ,b ∈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多少?解∵当a =0时,b 依次取1,2,6,得a +b 的值分别为1,2,6;当a =2时,b 依次取1,2,6,得a +b 的值分别为3,4,8;
当a =5时,b 依次取1,2,6,得a +b 的值分别为6,7,11.
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P +Q 中元素为1,2,3,4,6,7,8,11共8个.
【探究驿站】
11.设A 为实数集,且满足条件:若a ∈A ,则11-a
∈A (a ≠1).求证:(1)若2∈A ,则A 中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
(2)集合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证明(1)若a ∈A ,则11-a
∈A .又∵2∈A ,∴11-2=-1∈A .∵-1∈A ,∴1
1--1=12
∈A .∵12∈A ,∴11-12
=2∈A .∴A 中另外两个元素为-1,12
.(2)若A 为单元素集,则a =11-a ,即a 2-a +1=0,方程无解.
1 1-a ,∴A不可能为单元素集.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