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教案 2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教案:旅游概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意义;2.掌握旅游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了解旅游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4.掌握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方法;5.了解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结构。
二、教学内容1.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意义a.旅游的定义b.旅游的特点c.旅游的意义2.旅游的分类和发展历程a.旅游的分类b.旅游的发展历程3.旅游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a.旅游业的组织形式b.旅游业的运作方式4.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方法a.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b.旅游产品的销售方法5.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结构a.旅游市场的特点b.旅游市场的结构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方法。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结构,并向全班汇报。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你认为旅游是什么?”2.讲解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意义,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3.通过教材和多媒体展示,讲解旅游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4.分小组讨论,了解旅游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并向全班汇报。
5.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方法。
6.小组讨论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结构,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7.总结课堂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了解学生对旅游概论的理解程度。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学生对旅游业组织和运作方式的掌握程度。
3.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旅游产品开发和销售方法的运用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学生对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材《旅游概论》2.多媒体设备3.实际案例材料4.小组讨论和汇报评分表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旅游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旅游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下次教学时,我打算增加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旅游市场的认识和理解。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类型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认识,提高他们对旅游行业发展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定义、旅游者的特点等。
2. 旅游的起源与发展:旅游的起源、世界旅游发展历程、中国旅游发展概况。
3. 旅游活动类型: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等。
4. 旅游者的心理特征: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满意度等。
5. 旅游业的构成: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市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活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旅游活动类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加深对旅游业的认识。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旅游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第二课时:旅游活动类型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3. 第三课时:旅游业的构成及发展。
4. 第四课时:旅游业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5. 第五课时: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活动类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旅游者心理特征时的表现。
4. 实地考察报告:考察学生对旅游业的认识和观察力。
5.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知识。
2. 案例资料:收集各类旅游活动案例,用于分析旅游活动类型。
3. 视频资料:拍摄旅游景点的视频,增强学生对旅游业的直观认识。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旅游业的相关信息,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旅游的定义,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2. 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阐述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旅游者的概念。
旅游概论第二章教案 Word 文档
第二章旅游简史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旅游、旅游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正确分析问题、看待历史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1、重点,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难点,对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3、关键,了解并掌握世界旅游的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2、讨论学习法,课时计划:2个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概论》第一章以后,对旅游专业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存在了一些疑问,让我们试着一起来解决这些疑问吧。
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为什么旅行社(导游)是“不可替代”的?2、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推动,使古代奥运会流传至今,发扬光大?3、你能回答这两个疑问吗?旅游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由于在上一章我们已经对旅游的产生作了分析,这里仅就旅游的发展过程作一概括论述,借以了解旅游的历史传统,揭示旅游、旅游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以扩大对旅游的历史视野,加深对现代旅游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一)发展:1、公元前3000年腓尼基人2、公元前八世纪希腊、罗马3、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波斯帝国4、公元7-8世纪阿拉伯帝国5、公元10-11世纪西欧城市(二)特征: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因而,古代旅行、旅游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
2、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那么,近代旅游又是如何兴盛的呢?二、近代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诞生(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1、技术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4、价值因素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英)托马斯·库克1841年7月5日禁酒大会1845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1845年8月4日组织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二)特征1、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识,提高其对旅游市场的敏感度。
4. 引导学生了解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其关联产业。
5. 使学生熟悉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旅游政策。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3.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关联产业4.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 我国旅游政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基本概念、特点、主体、媒介、客体、旅游业组成部分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的关联产业,培养学生对旅游市场的敏感度。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加深对旅游业的认识。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3. 第三课时: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关联产业4. 第四课时: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 第五课时:我国旅游政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特点、主体、媒介、客体等知识点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旅游业关联产业的认识。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旅游业发展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我国旅游政策的理解和应用。
5.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六、教学内容6. 旅游者的需求与行为7. 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8.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9. 旅游服务与管理10.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者的需求与行为、旅游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策略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旅游市场营销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技巧。
3. 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与管理场景,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的认识。
4. 小组讨论法:讨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旅游概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概论课时:45分钟年级/专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2. 让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3. 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旅游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2. 旅游的特点和分类;3. 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4. 旅游业的构成和作用;5. 旅游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阐述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2. 案例分析法:分享旅游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作用和发展趋势;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相关话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PPT课件;3. 案例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2. 讲解:详细阐述旅游的特点、分类以及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3. 案例分析:分享旅游业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作用和发展趋势;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旅游相关话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旅游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加深对旅游业的了解;2. 邀请旅游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旅游业的发展经验和趋势;3. 开展旅游策划比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课堂互动是否充分,学生参与度如何;4. 教学拓展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完整版)《旅游概论》教案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紧扣本课教学重点,突出课程设计的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分析:
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旅游者角度)
从旅游业兴起的原因看,人们之所以会经营发展旅游,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属性是经济性。(旅游经营者角度)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一)观光旅游:主要指旅游者到异国他乡进行游览自然山水、鉴赏文物古迹、领略风土民情,从中获得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审美情趣,以达到消遣娱乐、积极休息和愉悦身心的效果。
(二)度假旅游。
(三)公务旅游:是指以某种公务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1、商务旅游
2、会议旅游
(四)专项旅游:是指以满足某种特定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备定向性和专题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行和迁徙的关系。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同:“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异:迁徙:自然行为
↓
旅行:自由行为
那么,旅游又是如何从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出来的呢?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已逐渐转化成商品,标志着商业到了应运而生的历史阶段,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
2'
作 业
1、简述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2、旅游有哪些特点?
1'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五节 旅游的类型7-8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历史演变、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类型1.1 旅游的定义1.2 旅游的类型1.3 旅游的特点2. 旅游活动的历史演变2.1 古代旅游2.2 中世纪旅游2.3 现代旅游3.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3.1 旅游资源3.2 旅游设施与服务3.3 旅游市场营销4. 旅游业的相互关系4.1 旅游业与经济的关系4.2 旅游业与社会的联系4.3 旅游业与环境的影响5. 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5.1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2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历史演变、旅游业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2. 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讲解3. 案例材料:收集典型的旅游案例,用于分析与讨论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旅游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章节:旅游政策与法规1. 旅游政策的概念与作用6.1 旅游政策的定义6.2 旅游政策的作用2. 我国旅游政策体系6.3 我国旅游政策的发展历程6.4 我国现行旅游政策的主要内容3. 旅游法规及其管理6.5 旅游法规的分类6.6 旅游法规的管理范围与作用七、教学章节:旅游市场与旅游者1. 旅游市场的概念与结构7.1 旅游市场的定义7.2 旅游市场的结构2. 旅游者的行为特征7.3 旅游者的需求与动机7.4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3.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7.5 旅游市场营销的组合策略7.6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趋势八、教学章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1.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8.1 旅游资源的定义8.2 旅游资源的分类2.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8.3 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与措施8.4 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问题3. 可持续旅游发展8.5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与内涵8.6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挑战九、教学章节:旅游项目管理1. 旅游项目的概念与特点9.1 旅游项目的定义9.2 旅游项目的特点2. 旅游项目的策划与管理9.3 旅游项目的策划流程9.4 旅游项目的管理要点3. 旅游项目案例分析9.5 旅游项目案例选取9.6 旅游项目案例分析与启示十、教学章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0.1 旅游业发展的国际趋势10.2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2.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0.3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10.4 旅游业的发展机遇3. 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展望10.5 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10.6 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类型难点解析:理解旅游活动的异质性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题 目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旧课复习】
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导入新课】
提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
一、古代旅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的旅游活动究竟始于何时?
是否从人类开始出现之时起,就有了旅游活动?
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举世瞩目,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发展旅游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国都纷纷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扶持措施。如政府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积极组织和参与旅游产品的推广、税收优惠、简化出入境手续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世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1、世界现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使他们克服了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外出旅游变得更有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体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1)商品交换的出现是旅游需求产生的根本前提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 掌握旅游业的组成、特点和功能;3. 了解旅游的影响与效益;4. 掌握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1. 旅游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 旅游业的组成、特点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 旅游的影响与效益;2. 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2.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3. 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内容:1. 旅游概念及其发展历程a. 旅游的定义和范围;b. 旅游的起源和发展阶段;c. 旅游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旅游业的组成、特点和功能a. 旅游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b. 旅游业的特点和分类;c. 旅游业的社会和经济功能。
3. 旅游的影响与效益a. 旅游对社会、文化、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影响;b. 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就业创造。
4. 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a.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b.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c.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学生对旅游概念、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学生对旅游行业需求和挑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2. 旅游企业、景区、酒店等实地考察。
八、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旅游概念及其发展历程(1学时)第二课时:旅游业的组成、特点和功能(1学时)第三课时:旅游的影响与效益(1学时)第四课时: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1学时)九、教学备注:1. 教学环节中可以加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精神;3.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辅导。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
3. 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其关联产业。
4. 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旅游活动的分类3. 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4.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关联产业5.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的具体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的发展对策,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加深对旅游业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地考察地点:确定合适的旅游景点作为实地考察对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2. 讲解旅游的基本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的多样性。
3. 分析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旅游业的构成。
4. 讲解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关联产业:让学生了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 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6.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的具体实践。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旅游业的发展对策,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8.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加深对旅游业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4. 旅游综述作业:评估学生对旅游业发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与旅游相关的书籍、文章,拓宽知识面。
2. 参观访问:组织学生参观旅游企业,了解旅游业的具体运营。
3. 学术讲座:邀请旅游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课程名称:旅游概论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的定义、历史和发展;2. 了解旅游的类型和形式;3. 认识旅游的影响和效益;4. 掌握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和概念;5. 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一、旅游的定义和历史1. 介绍旅游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旅游的历史发展过程;3. 比较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差异和共同点。
二、旅游的类型和形式1. 介绍休闲旅游、文化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常见旅游类型;2. 分析自助游、跟团游、邮轮旅游等旅游形式的特点。
三、旅游的影响和效益1. 探讨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2. 分析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讨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四、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和概念1. 介绍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导游等旅游业的相关概念;2. 分析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3. 讨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五、旅游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背景;2. 组织学生进行旅游项目策划和实施;3. 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和理论。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际的旅游案例,加深对旅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4. 观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旅游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体验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通过小测考查学生对旅游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3.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个人报告,展示对旅游业的理解和思考。
4.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旅游概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相关章节的教材内容;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件、音频和视频资料;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区或相关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考察。
教学时间分配:本教学内容可分为6个课时进行教学,每个课时为45分钟。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2.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旅游业的认知水平。
3. 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认识旅游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定义、旅游者的特点、旅游活动的性质。
2. 旅游类型: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3. 旅游的特点:季节性、地域性、综合性、可持续性。
4.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资源、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市场。
5.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阐述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业的发展。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阐述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2. 第二课时: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
3. 第三课时:讨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业的发展。
5. 第五课时:总结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典型旅游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讨论发言: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4. 实地考察报告:了解学生对旅游业实际运作的认识和体验。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他们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旅游基础知识。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旅游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
3. 掌握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旅游活动的意愿。
教学重点:1. 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
教学难点:1. 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旅游宣传片或者展示一些美丽的旅游景点图片,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热爱,并引导学生讨论旅游的重要性和意义。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包括旅游的定义、范围和目的。
2. 分类介绍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如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并讲解每种旅游活动的特点和需求。
Step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选取一些国内外旅游发展成功的案例,如马尔代夫的度假旅游、巴黎的文化旅游等,让学生了解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推动、就业的促进、文化交流的促进,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Step 4 小组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分析该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和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旅游的见解和学习体会。
Step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旅游的重要性和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和支持旅游活动。
Step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撰写一篇关于该地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和旅游发展前景的短文,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以及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旅游概论》教案
2、购物旅游
3、会展旅游
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5'
10'
12'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授
板书设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新知识
板书设计紧扣本课教学重点,突出课程设计的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三、新型旅游
作 业
1、按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2、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1'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章旅游概述第六节旅游组织9-10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关键
了解并掌握旅游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讨论法
课型
新授课
课 时
4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
通过案例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同学们告别了中学学习,选择了热爱的旅游专业,那么,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和晓东一起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吧。
※知识拓展
西方:Travel、Tourism
我国古代:旅行、游览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活动。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
3.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旅游的定义1.2 旅游的特点1.3 旅游的类型2.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2.1 旅游活动的起源与发展2.2 我国旅游活动的历史演变2.3 世界旅游活动的发展现状3. 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3.1 旅游者的心理需求3.2 旅游者的行为特点3.3 旅游者的出行决策4. 旅游业的组成与作用4.1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4.2 旅游业的经济作用4.3 旅游业的社会文化作用5. 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5.1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2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3 我国旅游业的战略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历史发展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加深对旅游业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特点等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旅游业发展与管理方面的分析能力。
4. 实地考察报告:了解学生对旅游业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
3. 案例资料:相关旅游案例。
4. 实地考察:旅游景点门票、交通等。
5. 网络资源:旅游相关网站、新闻报道等。
六、教学单元六:旅游市场与旅游者1. 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6.1 旅游市场的定义6.2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6.3 旅游市场的分类2. 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6.4 旅游市场分析的方法与步骤6.5 旅游市场预测的原理与技术6.6 旅游市场趋势分析3. 旅游者的特征与需求6.7 旅游者的基本特征6.8 旅游者的需求与动机6.9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七、教学单元七:旅游业的产品与服务1. 旅游产品的基本概念7.1 旅游产品的定义与特点7.2 旅游产品的类型与分类7.3 旅游产品的价值与功能2. 旅游服务的组成与提供7.4 旅游服务的构成要素7.5 旅游服务的提供过程与质量管理7.6 旅游服务的创新与改进3. 旅游业的营销策略7.7 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7.8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7.9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趋势八、教学单元八: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8.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8.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目标8.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2. 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8.4 旅游资源的价值与保护的重要性8.5 旅游资源保护的管理措施与实践8.6 旅游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3. 社会责任与旅游业的发展8.7 社会责任在旅游业中的意义8.8 旅游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案例8.9 旅游业社会责任的推进策略九、教学单元九: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1. 旅游政策的概念与作用9.1 旅游政策的定义与类型9.2 旅游政策的目标与作用9.3 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旅游法律法规的体系与内容9.4 旅游法律法规的构成与特点9.5 旅游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9.6 旅游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3. 旅游业的政策环境分析9.7 旅游政策环境分析的方法9.8 旅游政策环境案例分析9.9 旅游政策环境的优化建议十、教学单元十: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科技发展与旅游业的变化10.1 科技进步对旅游业的影响10.2 数字旅游与智慧旅游的发展10.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旅游业的应用2. 全球化与旅游业的互动10.4 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业发展10.5 跨国旅游合作与竞争10.6 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与挑战3. 旅游业的创新与变革10.7 旅游业创新的重要性10.8 旅游业务模式创新案例10.9 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十一、教学单元十一:旅游规划与管理1. 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1.1 旅游规划的定义与目的11.2 旅游规划的流程与步骤11.3 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2.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11.4 旅游资源规划的原则与方法11.5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1.6 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旅游服务质量管理11.7 旅游服务质量的构成与评估11.8 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手段11.9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与措施十二、教学单元十二: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1. 旅游企业的类型与特点12.1 旅游企业分类及其特点12.2 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层次12.3 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2. 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12.4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与应用12.5 旅游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12.6 旅游企业品牌推广与传播的方法3.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2.7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与需求12.8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与培训12.9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激励与考核机制十三、教学单元十三:旅游安全与危机管理1. 旅游安全的重要性与挑战13.1 旅游安全问题的类型与特点13.2 旅游安全管理的原则与方法13.3 旅游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对2. 旅游危机管理13.4 旅游危机的类型与影响13.5 旅游危机管理的流程与策略13.6 旅游危机应对的案例分析3. 旅游保险与风险管理13.7 旅游保险的作用与类型13.8 旅游风险评估与控制13.9 旅游保险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十四、教学单元十四:旅游伦理与责任旅游1. 旅游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实践14.1 旅游伦理的概念与重要性14.2 旅游伦理原则的应用与挑战14.3 旅游伦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2. 责任旅游的概念与实践14.4 责任旅游的定义与发展背景14.5 责任旅游实践的关键领域14.6 责任旅游的推广与评价体系3. 旅游业的道德与社会责任14.7 旅游业道德责任的表现与影响14.8 旅游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案例14.9 旅游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推进策略十五、教学单元十五:综合实践活动与案例研究1. 旅游项目管理15.1 旅游项目的类型与特点15.2 旅游项目的策划与管理流程15.3 旅游项目的案例分析与讨论2. 旅游线路设计与产品创新15.4 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5.5 旅游产品的创新策略与实践15.6 旅游线路设计与产品创新的案例研究3. 旅游实地考察与分析15.7 实地考察的目的与安排15.8 旅游实地考察的实践与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旅游概论》涵盖了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历史发展、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旅游业的组成与作用、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旅游市场与旅游者、旅游业的产品与服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旅游安全与危机管理、旅游伦理与责任旅游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与案例研究等多个方面。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课程名称:旅游概论课时:2小时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掌握旅游的分类和特点;3. 了解旅游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一、旅游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 旅游的定义2. 旅游的发展历程二、旅游的分类和特点1. 旅游的分类2. 旅游的特点三、旅游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 旅游对经济的影响2.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3. 旅游对社会的影响四、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和热爱1. 旅游的乐趣和益处2. 旅游的安全和健康意识3. 探索新的旅游目的地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介绍旅游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特点等基本概念。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旅游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结论。
3.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的旅游宣传视频,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体验旅游的乐趣和吸引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表现:参与度、贡献度;2. 实地考察报告:对考察景点的描述和体验分享;3. 总结报告:对旅游的理解和认识的总结。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旅游概论》;2. 视频资源:相关的旅游宣传视频;3. 实地考察景点:学校附近的旅游景点。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 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2. 讲授旅游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 小组讨论旅游的分类和特点。
第二课时:1. 观看相关的旅游宣传视频;2. 分析旅游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3.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的乐趣和吸引力;4. 学生总结对旅游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安排和规划旅游行程;2. 组织学生参与旅游活动和交流会议;3. 鼓励学生进行旅游相关的科研和调查报告。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
3. 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 让学生理解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旅游的定义1.2 旅游的特点1.3 旅游的分类2. 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2.1 旅游活动的主体2.2 旅游活动的客体2.3 旅游活动的媒介要素3.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1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3.2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3.3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4. 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4.1 社会经济因素4.2 自然环境因素4.3 文化因素4.4 政策因素5. 旅游政策5.1 旅游政策的含义和作用5.2 我国旅游政策的主要内容5.3 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过程:4.1 第一课时: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2 第二课时:讲解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
4.3 第三课时:讲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4 第四课时:讲解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特点、分类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的认识。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内容6. 旅游业的市场结构6.1 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6.2 旅游市场的细分6.3 旅游市场的需求与供给7.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7.1 旅游产品的概念与分类7.2 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7.3 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8. 旅游服务与管理8.1 旅游服务的要素与质量8.2 旅游服务的管理8.3 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9. 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9.1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流程9.2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评价9.3 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10. 旅游伦理与旅游法10.1 旅游伦理的意义与内容10.2 旅游法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10.3 旅游法的实施与监管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业的市场结构、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伦理与旅游法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2、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1'
教学反思
教 案 设 计
课题
第一章旅游概述第六节旅游组织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请同学们根据晓东和妈妈的这次长白山之旅,总结出旅游的内容。
六、旅游的内容
旅游活动的六要素:
食、住、行、游、娱、购
板书设计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三、旅游的产生
第二节旅游的概念
四、旅游的定义
五、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旅游的内容
学生回答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四、旅游的消费属性
第四节旅游的特点
一、广泛性 三、参与性
二、综合性 四、季节性
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做出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小 结
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消费属性。这些属性都在不同层面上诠释着旅游的本质。同时,旅游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参与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共同进入课堂
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现代旅游已涉足广阔的空间,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旅游项目也具有多样性,即呈现出不同的旅游形式,而且大量地交叉进行。那么,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的分类都有哪些呢?
1、宗教旅游
2、购物旅游
3、会展旅游
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5'
10'
12'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授
板书设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新知识
板书设计紧扣本课教学重点,突出课程设计的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三、新型旅游
(四)旅游的消费属性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消费形式和活动方式,同一般消费或社会活动相比较,既有类同之处,又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那么,当今社会的旅游具有什么特点呢?
二、旅游的特点
(一)广泛性
1、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
2、旅游地域的广阔性和活动领域的多面性
3、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属性质的多样性
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征
2、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3、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难点
对旅游的不同分类标准的不同类型的理解。
关键
掌握旅游的多种类型。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比较教学法
学法分析
讨论法
课型
新授课
课 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前复习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
通过案例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2、旅游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不固定答案
总结学生的答案,给出旅游的定义,并做以解释
学生阅读,教师做简单介绍
教师总结
5'
2'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授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紧扣本课教学重点,突出课程设计的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山的特产——人参,准备拿回家给奶奶煲汤。午餐后洗温泉浴,乘车赴延吉,晚餐后,住延吉。第三天早晨乘大巴返回长春。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巩固上节内容
教师启发
3'
3'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授
通过教师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做出总结
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引发学生思考旅游的特点,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总结
设置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
一、旅游的本质属性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
难点
对旅游的特点的理解。
关键
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型
新授课
课 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前提问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
旅游的定义是什么?
旅游的内容包括什么?
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那么,应该如何诠释其本质属性呢?当今社会的旅游又具有什么性质呢?
图示说明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5'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授
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
讨论加深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加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给旅游下个定义。
四、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举行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行和迁徙的关系。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同:“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异:迁徙:自然行为
↓
旅行:自由行为
那么,旅游又是如何从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出来的呢?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已逐渐转化成商品,标志着商业到了应运而生的历史阶段,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
讨论:
晓东一家三口在暑假期间分别有一次旅游活动。晓东爸爸随单位考察团去了新疆,晓东妈妈陪姥姥回了一次山东老家,而晓东则参加了学校的夏令营,到北京参观了一翻。你认为晓东一家三口的旅游类型相同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问题,复习前节内容
教师启发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授
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考核同时看看学生对旅游分类的认识
(一)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包括乡村文化)资源为对象的观光、度假、娱乐、康乐Hale Waihona Puke 民俗、科考、访祖等的复合型旅游活动。
(二)工业旅游
旅游业角度——新型旅游产品(项目)
旅游者角度——高品位的旅游形式
板书设计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四节旅游的类型
一、按旅游区域划分
(一)国内旅游
(二)国际旅游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知识拓展
西方:Travel、Tourism
我国古代:旅行、游览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活动。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一)观光旅游:主要指旅游者到异国他乡进行游览自然山水、鉴赏文物古迹、领略风土民情,从中获得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审美情趣,以达到消遣娱乐、积极休息和愉悦身心的效果。
(二)度假旅游。
(三)公务旅游:是指以某种公务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1、商务旅游
2、会议旅游
(四)专项旅游:是指以满足某种特定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备定向性和专题性。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案例分析
晓东和妈妈在暑假期间随旅游团去长白山旅游。旅游的活动内容如下:
早餐后从长春乘旅游大巴赴长白山(约7小时)抵达二道白河镇,当晚住宿于此镇。第二天早晨进入国家AAAAA级风景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沿途观赏四个垂直自然景观带,乘倒站车登天池主峰观天池胜景,后观东北第一大瀑布—长白瀑布,长白山高热温泉群,品尝温泉煮鸡蛋,晓东还购买了长白
教师总结
5'
小 结
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正确掌握旅游的定义,并区分旅游与旅行、游览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旅游概论》的基础。
2'
作 业
1、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
3、什么是旅游?旅游与游览、旅行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授
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考核同时看看学生对旅游的
认识
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共同进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