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章.神经肌肉兴奋传递
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传递
3 肌肉病
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传递 疾病,常由基因突变引起, 可导致肌肉发育迟缓、肌 无力、呼吸肌无力等表现。
一类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 包括多种不同类型和形式, 常导致肌无力、肌肉萎缩、 共济失调等症状。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随着神经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神经肌肉传递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神经肌 肉传递调பைடு நூலகம்机制的阐明、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案的提出、新型神经递质的开发等等。这些研究对 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产生,对于开发新型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传递
神经肌肉传递是指神经元向肌肉纤维传递兴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神经元的 电信号会化学转换成神经递质,进而刺激肌肉收缩。
神经肌肉传递的结构组成
神经元
用于传递电信号的细胞,由树 突、轴突和细胞体组成。
肌纤维
构成骨骼肌的基本单元,由肌 小节和肌原纤维组成。
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元轴突末端和肌纤维之间 的连接点,由突触前膜、突触 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神经递质的作用
肌动作用
神经递质刺激肌纤维,导致 其收缩或松弛,实现肌肉运 动。
神经调节作用
神经递质可在神经元之间传 递信息,参与内脏器官的调 节,如心脏、胃肠等。
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递质能够促进神经细胞 的生长、分化和改造,起到 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肌肉传递的调控
钙离子
神经肌肉传递中起关键作用的离 子,对于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和 肌纤维收缩至关重要。
突触囊泡
神经元内负责神经递质储存和运 输的囊泡,对于神经递质的释放 和再摄取具有重要作用。
乙酰胆碱酯酶
负责分解神经肌肉接头中的乙酰 胆碱,维持神经肌肉传递的正常 进行。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的传递.
二、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高职护理学专业
Ach结合并激活Ach受体通道 终板膜对Na+、K+,尤其是Na+通透性增加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 动作电位
生理学
高职护理学专业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生理学
三、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
单向传递 时间延搁 1:1传递 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的传递
生理学(高职护理学专业)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一节、神经肌-细肌肉胞接的头收的缩结功构能
高职护理学专业
(终板膜)
生理学
二、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高职护理学专业
动作电位传导至接头前膜使之去极化 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 Ca2+进入神经末梢
囊泡与接头前膜接触、融合、破裂、释放Ach
高职护理学专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理学
高职护理学专业
生理学
高职护理学专业
生理学
随堂测试
[]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实用版】目录1.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正文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环节:1.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轴膜去极化,改变轴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导致钙离子通道开放,使囊泡向轴突靠近。
随后,膜融合,破裂呈量子式释放乙酰胆碱(ACh)到接头间隙。
2.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使囊泡内的乙酰胆碱量子式地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
3.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释放到接头间隙的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从而完成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二、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化学传递: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轴膜去极化,改变轴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导致钙离子进入轴膜内。
钙离子进而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释放乙酰胆碱。
2.化学传递: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通过释放到接头间隙,与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3.结构基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基础是囊泡、接头前膜和接头后膜。
乙酰胆碱通过囊泡膜和接头前膜的融合破裂,进入接头间隙,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完成兴奋传递。
三、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具有以下特点:1.单向性: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即从神经末梢到肌肉纤维。
2.时间延搁: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存在时间延搁,即从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到引发肌肉纤维收缩,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神经肌肉接头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在骨骼肌肌纤维上的接触点。
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一些神经核内的运动神经元,向被它们支配的肌肉各发出一根很长的轴突,即神经纤维。
这些神经纤维在接近肌细胞,即肌纤维处,各自分出数十或百根以上的分支。
一根分支通常只终止于一根肌纤维上,形成1对1的神经肌肉接头。
从神经纤维传来的信号即通过接头传给肌纤维。
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特化的化学突触,其递质是乙酰胆碱(ACh)。
无脊椎动物如螯虾的神经肌肉接头的递质是谷氨酸(兴奋性纤维的递质)或γ-氨基丁酸(抑制性纤维的递质)。
兴奋传递过程神经末梢的直径很小(如人的运动神经末梢的直径约2~3微米)故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很慢;如在蛙测得的速度为0.4米每秒。
当一个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即由它引起去极化,使接头前膜中的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沿浓度差内流入神经末梢,触发活动区处的突触泡与接头前膜融合并开口,将内含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称胞吐)。
据计算一个神经冲动可触发几百个突触泡同步地释放乙酰胆碱。
释放出的乙酰胆碱迅速扩散、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终板膜,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终板膜对钠离子与钾离子的通透性瞬时升高。
这种阳离子通透性变化,是由于受体与乙酰胆碱分子结合后引起了受体分子构型变化,使其离子通道开放造成的。
据计算一个突触泡所释放的乙酰胆碱可打开约2000条受体通道。
乙酰胆碱受体的离子通道既允许钠离子,也允许钾离子通过。
因此,当乙酰胆碱受体离子通道开放时钠离子沿浓度差内流,钾离子沿浓度差外流。
由它们所携带的净电流使终板膜瞬时去极化。
这种去极化叫做终板电位(EPP)。
中国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1939年)是最早发现终板电位的科学家之一。
当终板电位超过肌细胞的阈值,出现肌细胞动作电位,通过肌细胞内的兴奋-收缩耦联机制,使得肌细胞收缩。
释放出的乙酰胆碱不论是否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迅速被突触间隙内的胆碱酯酶分解,或通过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第三篇 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3.3 去极化-释放耦联
神经冲动导致ACh的释放,即电信号转化为化学 信号,必定有一个中介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个 中介过程称去极化—释放耦联。 当动作电位到来后,钙离子进入突触前末梢是引 发递质释放的必要条件。
1)钙通道集中分布于胞吐的区域。 2)递质释放的量与Ca2+浓度的3次方或4次方成正比。 3)Ca2+的迅速转移:钙-ATP酶(钙泵)和钠-钙交换子
项目
方向 速度 可总和性 易疲劳性 对外界影响 变化的特征 化学性突触传递 单向传递 慢,有突触延搁 可总和 易疲劳 易受外界影响 电-化学变化 神经纤维传导 可双向传导 快、均匀 不能总和 不易疲劳 不易受外界影响 电变化
蛙的神经肌肉接点处
3.4 逆转电位
ACh引起突触后膜对钠、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对氯的 通透性不变。 当膜处于逆转电位时,ACh引起的外向电流与内向电流相等。 (约-15mV)。 (图3-11)
3.5 ACh受体与通道(图)
ACh受体是通道的一部分,通道为化学依从式通道。 (集受体与通道在一个蛋白分子内,又称递质门控通道)
●作用方式:受体与ACh结合
内部变构作用 终板膜出现电位波动,
通道开放—钠钾跨膜扩散 完成信息传递。
●这种受体-膜通道系统是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主要作用
形式,ACh、甘氨酸、r-氨基丁酸属于这种结构。
●乙酰胆碱受体单通道研究。
递质失活和药理作用
1、递质失活 乙酰胆碱酯酶(AChE)作用: 终膜表面的AChE可以在 大约2ms内将一次冲动释放的ACh分解成醋酸和胆碱。 2、药理作用 许多药物可以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影响其功能。
●箭毒可与终膜上的ACh受体结合,与ACh竞争受体。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ppt实用资料
二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稍
末梢膜Ca2+通道开放,Ca2+向膜内流动
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终板膜去极化 → 终板电位(EPP)
终终板接A板膜头C囊膜对h前与泡去N受膜终中a极体内板的化、蛋囊膜AK白泡→C上分移h终(的释尤子动板A放其构、c电(是h量型融位受N子改合(体a释变、结E)P放破通合P)裂透),,性↑ 二末囊二A抑 抑无抑高存无E无存接终一抑末E囊接影二二接CPP梢泡制制电制敏在电电在头板制梢泡头响头神 神 神 神PPh神与膜 内 胆胆 压 胆 感 A压 压 A前 膜 胆 膜 内 间 神 前的 的经经经经CC经终C含碱 碱性碱性性性膜去碱C含隙经膜大 大----hhaa-板受受酯 酯门酯门门内极酯:-内小小AA22肌肌肌肌化+肌+CC膜体体酶 酶控酶控控囊化酶约肌囊与 与肉肉肉肉学hh接通通上((活 活性活性性泡活肉泡5AA,,接接接接→并并0物cc头道道的NN性 性钠性钠钠移性接移-hh头头头头6以以终质22释 释的开开A: :通:通通动:头动0受受处处处处囊囊板、nc放 放结放放有 有道有道道、有处、mh体 体的的的的泡 泡电物受量 量构,,。机机(机((融机兴融))兴兴兴兴为为位理体呈 呈CC磷 磷对磷对对合磷奋合,,奋奋奋奋单单(aa因结正 正农 农电农电电、农传、22与与传传传传+位位E素合++相 相药 药不药不不破药递破PAA递递递递释释,向向关 关CCP, ,敏,敏敏裂,的裂过过过过放放)hh膜膜。 。新 新感新感感,新因,发发程程程程AA内内斯 斯,斯,,斯素CC生生+流流hh的 的对的对对的特特((动动明 明化明化化明异异称称。 。学。学学。性性量量物物物结结子子质质质合合释释敏敏敏;;放放感感感));;;。。 +
接头前膜Ach释放↓:肉毒杆菌中毒。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二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稍
末梢膜Ca2+通道开放,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Ach受体结合, 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 → 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邻近肌膜 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Ca2+ :Mg2+有竞争作用
阻断ACh受体:箭毒和α银环蛇毒,肌松剂 (驰肌碘)。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
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抗体破坏ACh 受体), 肌无力综合征(抗体破坏N末梢Ca2+ 通道)。
接头前膜Ach释放↓:肉毒杆菌中毒。
第三节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S.
R
R
神经细胞间 神经细胞~腺细胞间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间
突触传递信息
一 神经-肌接头的结构
接头前膜: 囊泡内含 ACh,并以囊泡为单 位释放ACh(称量子释放)。
接头间隙:约50-60nm。
接头后膜(终板膜): 皱褶,增厚; 存在ACh受体(N2受体),与 ACh发生特异性结合; 无电压性门控性钠通道(对 电不敏感,对化学物质敏感; 存在大量胆碱酯酶。
а银环蛇毒、筒箭毒
阻断
Ach受体通道亚单位
乙酸+胆碱 肌肉舒张 胆碱脂酶
Ach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Fra bibliotek肌肉兴奋收缩
EPP的特征:类似于局部电位,无“全或无” 现象;无不应期;有总和现象;EPP的大小与 Ach释放量呈正相关。
化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有突触延搁 0.5ms 高敏感性 化学物质、物理因素 易疲劳
动物生理学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3.4 逆转电位
ACh引起突触后膜对钠、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对氯的 通透性不变。
当膜处于逆转电位时,ACh引起的外向电流与内向电流相等。 (约-15mV)。 (图3-11)
3.5 ACh受体与通道(图)
ACh受体是通道的一部分,通道为化学依从式通道。
(集受体与通道在一个蛋白分子内,又称递质门控通道)
●产生机制: 由神经末梢释放的ACh作用于终板膜上的受体,使膜上的 化学门控通道开放,使Na+内流、K+外流,终板膜去极化, 引起的局部负电变化。
小终板电位:肌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终板区记录 到一系列微小间歇小电位。(全或无的去极化)
•形成机制:ACh囊泡从神经末梢漏出作用于突 触后膜。
•量子式释放:ACh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 每个囊泡中的ACh量通常是恒定的。
运动神经末梢传来AP 激活膜上钙离子通道,
钙离子内流
引发末梢中囊泡出胞 ACh
释放扩散
ACh与后膜上受体结合
激发肌
膜产生AP AChE分解ACh
化学性传递和神经纤维传导的区别
项目
方向 速度 可总和性 易疲劳性 对外界影响
变化的特征
化学性突触传递
单向传递 慢,有突触延搁 可总和 易疲劳 易受外界影响
分子。
(神经递质)
5、乙酰胆碱脂酶(AChE,acetylcholinesterase):接点褶中 有AChE,可以分解ACh。
二、神经肌肉间兴奋传递的特点
1、单向性传递:兴奋只能由神经传向肌肉,而 不能由肌肉传向神经
2、时间延搁(突触延搁):传递需0.5~1ms
3、易疲劳:
4、易感性 :易受物理、化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箭毒(curare):阻断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 毒扁豆碱(eserine,依色林):可增强兴奋的传递
叙述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叙述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1.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组成。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的因素(1)过程:1.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传导到神经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
2.电压门控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轴突末梢,促进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至神经接头间隙.3.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4.终板膜上化学门控阳离子通道开放,对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透性增加.5.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外流,终板膜去极化而产生终板电位6.终板电位刺激肌膜产生动作电位详细过程:A.接头前过程.a.乙酰胆碱的合成与贮存这是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的前提。
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中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作用下合成的。
乙酰辅酶A 主要来自神经末梢内的线粒体,胆碱则是靠膜上的特殊载体转运到神经末梢内的,其中50%是释放入接头间隙中的乙酰胆碱水解产物,被再摄取回来重复利用的。
合成与摄取回来的乙酰胆碱,均以囊泡形式包装贮存,以备释放。
b.乙酰胆碱的释放Ca2+内流是诱发乙酰胆碱释放的必要环节。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的去极化使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大量Ca2+由胞外进入到突触前末梢内,这些Ca2+不仅是一种电荷携带者,可抵消神经末梢内的负电位,而且本身就是一种信使物质,可以触发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接头间隙中。
一次动作电位引起的Ca2+内流,可导致200~300个囊泡几乎同步地完全释放出乙酰胆碱分子。
由于每个囊泡中所含的乙酰胆碱分子数相等,约5000~10000个,故这种以囊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释放。
如果降低细胞外Ca2+ 浓度或用Mg2+阻断Ca2+ 内流,动作电位到达时并不能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说明Ca2+ 在前膜的兴奋和乙酰胆碱递质释放过程中起偶联和触发作用。
这里Ca2+的进入量也决定囊泡释放的数量。
B.乙酰胆碱在接头间隙的扩散乙酰胆碱在接头间隙后,经扩散与终板膜上的胆碱能受体特异性结合,触发接头后过程。
C.接头后过程a.乙酰胆碱受体及终板电位在终板膜上的N型乙酰胆碱受体,是集受体与通道为一体的一个蛋白大分子结构。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的因素有哪些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有三个:一是单向性、二是时间延搁、三是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对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其中钙离子可以促进释放;肉毒杆菌毒素有阻止释放的作用;二是对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的影响,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三是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脂酶从而阻止乙酰胆碱的清除,延长其作用时间。
二.当兴奋通过神经--心肌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最终导致终板膜的变化是?A对钠通透性增加,去极化B对氯钾通透性增加,超极化C仅对钙通透性增加,去极化D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超极化为什么B正确?一般兴奋型递质不是发生去极化吗?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去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超级化。
这个结论正确。
你注意看清题目,在心肌,M受体兴奋引起心脏抑制,所以应该是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三.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过程?兴奋信号传到肌接头处时,兴奋引起钙离子大量释放.释放的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突触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而释放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递质),乙酰胆碱(递质)经过神经肌肉接头间隙(突触间隙);与接头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其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兴奋在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在这个演示里,我们将深入探讨神经肌肉传递过程,从兴奋的起源到它在神 经元中的传导,再到它的调节和疾病。我们还将介绍神经肌肉传递的分子机 制和应用领域。
神经肌肉传递基础知识
极化状态
兴奋的传递始于神经细胞内的电化学信号,随 着神经冲动到达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的作用
神经递质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触发细胞膜上的 离子通道发生反应,产生新的化学或电信号。
1
药物治疗
针对神经肌肉传递的不同阶段进行干预,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调节促进或抑制 神经递质的释放。
2
工程应用
通过仿生学手段,利用人工神经肌肉传递系统,创造出新型机器人或假肢。
3
研究与开发
神经肌肉传递研究为药物开发提供了更精准的靶点和模型。
肌肉收缩的触发
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传递至肌肉纤维,触发肌肉 缩短或伸长的反应。
兴奋的起源和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
当一个神经细胞内的兴奋性电位达到阈值时, 会触发神经冲动的传播。
突触间隙
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把信息传递至下一 个细胞的受体。
神经递质的再摄取
终止兴奋的传递,防止其继续影响细胞的反 应。
远距离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中的传导
快速运动的神经元 慢速运动的神经元 电捕捉性的神经元
有髓鞘神经元 无髓鞘神经元 能够记录其他细胞的活动情况
神经肌肉传递调节因素
突触囊泡数量的控制
调节异位突触的迁移和释放等功能。
神经递质的类型
对神经元体内的神经递质合成过程进行调控。
神经递质接受体的控制
介导对神经递质的响应或适应。
长的神经轴突和树突做出触角状的连接,让 兴奋信息在不同的区域之间传递。
神经肌肉传递的分子机制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肌肉接头又称为神经肌肉连接,是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之间的重要连接部位。
它起着传递神经冲动、实现肌肉收缩的关键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神经肌肉接头由神经终末、突触间隙和肌肉纤维膜组成。
在接头上,神经末梢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称为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通过突触间隙传递到肌肉纤维膜,从而引发肌肉兴奋传导。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神经终末释放的乙酰胆碱与肌肉纤维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这种结合事件引起肌肉纤维膜上的离子通道的开放,尤其是钠通道。
这个过程会使肌肉纤维内部的电位变为正值,从而导致肌肉细胞内电位的改变,形成肌肉兴奋状态。
之后,肌肉细胞内兴奋传导的过程开始。
一旦细胞内电位超过一定阈值,肌肉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将会打开。
这些钙离子会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与肌肉蛋白质相结合。
这个过程促使肌肉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最终导致肌肉的收缩。
在肌肉兴奋传导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全或无原则”。
也就是说,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要么触发全部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要么不触发任何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
这意味着,在肌肉收缩时,一小部分肌肉纤维无法独立收缩,而是整个肌肉纤维束协同收缩。
这种“全或无原则”保证了肌肉的协调运动。
在整个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中,乙酰胆碱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乙酰胆碱是传递神经冲动的媒介物质,同时也是兴奋传导的调节因子。
当乙酰胆碱被分解或被其他物质激活时,兴奋传导过程将被终止或调控。
总的来说,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制。
从神经冲动到肌肉收缩的传递,涉及到神经终末、突触间隙和肌肉纤维膜的相互作用。
了解这个过程对我们理解肌肉运动的原理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启发,加深对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3-1 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
胚胎期肌原细胞和运动神经元同时生长至形成肌肉的部位,肌原细胞分裂并融合成多核细胞,收缩成 分和突触蛋白也在发育过程中表达。运动神经元沿外周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生长,当其接触到肌管后数分钟 即可通过乙酰胆碱N2受体开始突触传递。胚胎期一根肌纤维可与多个神经末梢形成神经肌肉接头,出生后 仅保留与一个神经末梢的接头,其余则退化。神经肌肉接头形成后则是永久性的,即使这根神经轴突坏死, 新生的神经也在同一部位形成接头。快反应肌肉的神经肌肉接头比慢反应肌的接头大而复杂,这种结构差 别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但这可能是不同肌肉群对肌松药反应有差异的原因之一。 1.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的轴突不仅传递神经元的电兴奋到肌肉,而且轴浆还运输各种酶、蛋白、 大分子物质和离子通道等到神经末梢,供给其维持正常功能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运动神经末梢在到达所支 配的肌纤维表面时失去髓鞘,轴突的末端明显膨大,其顶端增厚形成接头前膜面向肌细胞膜,背向肌细胞 的膨大部分有雪旺氏细胞覆盖。膨大的轴突末端内有线粒体、微管、微丝等,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囊泡。乙 酰胆碱在神经细胞轴浆内合成,并通过一个耗能的特殊转运机制转移至囊泡内。存在于囊泡内的乙酰胆碱 量占总量的60%以上,其余存在于轴浆内。囊泡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很高,可达到300mM,囊泡内同时有ATP、 蛋白多糖、H+、Mg2+、Ca2+离子。乙酰胆碱和ATP的浓度比约为10:1到1:1。每一囊泡内约含有5000~10000 个乙酰胆碱分子,称为一个“当量”。囊泡可以反复利用,乙酰胆碱释放后,囊泡可再充填新的乙酰胆碱。 充满乙酰胆碱的囊泡分为两种,分别称为VP1和VP2,VP1较小且靠近接头前膜的释放活化区,其排列呈三角 形,三角形尖端对向接头前膜活化区,活化区是突触前膜的一些增厚部分,囊泡可粘附在该部位,通过胞 吐形式释放乙酰胆碱,活化区附近有许多对乙酰胆碱释放起关键作用的钙通道存在,活化区正对着突触后 膜皱褶的肩部,此处有密集的乙酰胆碱受体存在。VP1可随时释放,VP2较大,远离活化区,作为储备补充 VP1,或在肌肉需要长时间强直收缩时释放。 乙酰胆碱的合成是神经肌肉兴奋传递的基础,这一过程在神经末梢的胞浆内进行,由胆碱乙酰基转移 酶催化,该酶在神经元胞体的核糖体中合成,转运并聚集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合 成 , 乙酰辅酶A则来自于神经末梢的线粒体内的丙酮酸。运动神经元内的胆碱很少,胆碱则主要来源于神经肌肉 接头间隙中被分解的乙酰胆碱,少量由饮食摄取补充或来源于肝脏合成。 2、神经下间隙:接头前膜和后膜之间的间隙宽度仅20-50nm,间隙中有许多蛋白丝把前膜和后膜牢 固地连在一起。在神经下间隙内有许多胶原样物质形成网样结构,其上附有乙酰胆碱酯酶。
制姿势的肌肉接受较少的接头支配。多数哺乳类动物的骨骼肌的每一个肌纤维只与一个轴突分支形成一个 神经肌肉接头,而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可与数个肌纤维形成神经肌肉接头,从而支配这些肌纤维,形成 一个功能单位,成为运动单元。运动单元受同一神经支配,因此,该神经兴奋时可引起运动单位的肌纤维 同步收缩,一个运动单元的收缩强度足以从皮肤表面用肉眼观察到,即通常所讲的肌颤或肌纤维成束收缩。 眼外肌和面部肌肉有其特殊性,每个肌纤维可能接受多个轴突分支在肌纤维膜表面形成的多个神经肌肉接 头,这种情况类似于一般鸟类的骨骼肌神经支配情况。眼外肌是张力肌纤维,不像其他骨骼肌那样能迅速 收缩和舒张,其收缩和舒张均缓慢,但能保持稳定的收缩,这种性能有利于保持眼球的相对稳定,眼外肌 的收缩力与刺激强度呈正比。去极化肌松药应用后,眼外肌会发生较长时间的收缩,随后才出现松弛,在 其较长时间的持续收缩期间,眼球受到挤压,所以去极化肌松药会导致眼内压较长时间的升高。而其它部 位的肌肉,应用去极化肌松药后只出现较短而快速的肌收缩,很快转入松弛阶段。 (二)神经-肌肉接头 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的连接部位形成神经肌肉接头。哺乳类的神经肌肉接头是目前研究和了解最多 的突触连接,包括其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发生、成熟和功能改变。接头的神经侧和肌肉侧都具有特殊的结 构,以保证化学性信息的传递和接收。神经肌肉接头可分为三部分: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末端的接头前膜; 肌纤维的终板膜即接头后膜;介于接头前后膜之间的神经下间隙。神经肌肉接头的示意图见图13-1。
图 13-2 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复合物示意图
成人型接头后膜乙酰胆碱N2受体代谢稳定,其半衰期可达10天,而非接头区域的乙酰胆碱N2受体的半 衰期仅1天。 5、接头周围的肌纤维膜:肌纤维膜的近接头区域有其特殊性,该区有较少的乙酰胆碱受体和丰富的 钠通道,其钠通道密度远远超过肌纤维膜的其他区域,保证了将接头部位的去极化扩布到整个肌纤维。 二、神经肌肉兴奋传递 (一) 乙酰胆碱释放 乙酰胆碱是神经系统中主要的传导递质之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纤维、以 及神经肌肉接头处都以乙酰胆碱为传导递质。运动神经轴突分支末端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是神经动作电位激 发其末端释放递质的基础,乙酰胆碱的释放是在Ca2+参与下进行的,即神经末梢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触 发乙酰胆碱释放,钙的升高来自于神经兴奋时末梢去极化导致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乙酰胆碱释放是以
第 13 章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 第一节 概述 了解神经肌肉兴奋传递这一生理过程对于理解肌肉松弛药的药理和肌松药的拮抗是必需的和非常有 帮助的。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和肌张力的维持都有赖于神经、肌肉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肌肉兴奋传递的正 常。神经和肌肉组织都是可兴奋组织,由电刺激或化学刺激致细胞膜去极化则可以引起兴奋在膜面上进行 扩布性传导,兴奋在神经或肌肉上的传导是一种电兴奋传导,而兴奋从神经传递至骨骼肌则要经历电-化 学-电的转换过程,肌肉松弛药主要是干扰了其中的化学传递过程而导致肌肉松弛。 在静止时,由于钠钾泵的作用,细胞膜钠离子不能自由通透,而钾离子可自由通透,细胞呈极化状态 , 细胞内电位较细胞外低。由于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高于细胞外,在细胞内外钾离子存在浓度梯度差,导致 钾离子向细胞外扩散。兴奋导致膜去极化时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在膜内外电位差的作用下快速内流,膜内 原来的负电位迅速消失,出现短暂的膜电位倒转。去极化引起的电位变化可沿膜向周围扩布,运动神经的 兴奋沿神经轴索膜传至运动神经末端。膜去极化后迅速恢复原来的静息时的极化状态,以便接受下一次兴 奋的传递。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是通过轴突末端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肌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改变其离子通道, 引起膜的电位变化使肌膜去极化,进而触发了兴奋-收缩耦联,引起肌纤维收缩。 肌肉的松弛可以通过抑制从神经中枢到肌肉收缩成分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应用局麻药阻断运动神经传 导可产生该神经支配部位的肌肉松弛,全身麻醉可产生中枢性肌松作用,依靠加深全身麻醉的方法可获得 满意的肌松效果,但深全麻相应的副作用增加。肌肉松弛药的应用能明显改善气管插管和手术条件,减少 全身麻醉药的用量,但肌松药无全麻药的催眠和镇痛作用,不可替代全身麻醉药。 肌松药主要作用于接头后膜的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按其作用机理不同,肌松药分为去极化肌 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去极化肌松药有与乙酰胆碱相似的结构,与受体结合后有类似乙酰胆碱的作用, 使终板去极化,去极化肌松药在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消除速度远远低于乙酰胆碱,所以产生持续的去极化, 也阻滞了正常的神经肌肉兴奋传递。非去极化肌松药与受体结合后阻滞了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从而防止 了去极化发生。 现已发现肌松药的作用部位不仅限于接头后膜,有些肌松药对接头前膜受体也有作用,其作用机制也 不仅是肌松药与受体的竞争性阻滞,还可能有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以及受体脱敏感阻滞等多种作用机制。 肌松药的种类、剂量、病人的疾病和神经肌肉系统状况以及合并使用的药物的影响等均影响肌松药作用的 不同机制。 肌肉松弛药作用的拮抗同样基于乙酰胆碱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竞争终板膜的乙酰胆碱受体。抗胆碱酯酶 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在神经下间隙免遭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有足够的时间等待非去极化 肌松药与受体分离,再与其竞争受体,同时有充余的时间使更多的乙酰胆碱越过神经下间隙与接头后膜上 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当乙酰胆碱的作用占主导地位时,神经肌肉的正常传递功能恢复。新斯的明的分 子结构像乙酰胆碱一样,可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并被该酶水解,使乙酰胆碱酯酶氨基甲酰化,而氨基甲 酰化的酶复原很慢,因此抗胆碱酯酶药使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暂时受到抑制。 肌肉松弛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以外的受体或结合部位,可产生相应的副作用,如心血管副作用 等。 第二节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功能 (一) 运动单元 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其轴突细长,直通所支配的骨骼肌。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穿入骨骼肌后在肌 纤维之间失去髓鞘并分成许多分支,支配到许多肌纤维,每个分支的末端膨大,与肌纤维膜的特定部位形 成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肌肉接头是传递和接受化学信息的特殊区域。运动神经纤维分支的多少和支配肌纤 维的数目与肌肉的特殊功能有关,控制快速精细动作的肌肉有较多的神经肌肉接头支配,而维持张力如控
乙酰胆碱酯酶能迅速破坏乙酰胆碱,实际上神经末梢释放的部分乙酰胆碱尚未与受体结合前即被该酶 水解,而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与受体分离后也立刻被该酶水解。乙酰胆碱酯酶由肌纤维合成,分泌进入 神经下间隙,并粘附于接头后膜上。在接头后膜皱褶的底部,乙酰胆碱酯酶最多,这样可以保证乙酰胆碱 从接头前膜活化区释放后达到最大利用度,而从受体上离解的乙酰胆碱又可得到迅速分解而作用消除。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极高,是目前已知的效率最高的酶,每秒钟每个酶活性部位可水解约4000个乙酰 胆碱分子,酶的活性部位在酶分子裂隙的深部,乙酰胆碱分子进入到活性部位所消耗的时间约占整个乙酰 胆碱分解过程的97%以上,所以酶活性实际上是受乙酰胆碱扩散速度的限制,酶活性部位对乙酰胆碱的水解 几乎不需时间。 3、接头后膜:对应于神经末梢的肌纤维接头后膜形成许多皱褶,以增大后膜与神经下间隙的接触面 积,起到生物放大作用。接头后膜上有大量乙酰胆碱受体,其密度可达每平方微米1万个,受体的密度在皱 褶的肩部最高,离肩部距离越远,则受体密度越低,在皱褶的底部,受体的数目极少,而钠离子通道主要 位于这些皱褶的底部,受体的这种分布有利于乙酰胆碱释放后能迅速与受体结合。 4、后膜乙酰胆碱受体:接头后膜上的受体是N2胆碱受体(烟碱受体),研究发现人类神经肌肉接头 后膜的烟碱受体与很多其他动物的烟碱受体相同, 所以用富含受体的电鳐等鱼类器官进行研究有重要价值。 N2受体系分子量为250k道尔顿的糖蛋白,由一种特殊蛋白(43-kd)固定在终板膜上。每一神经肌肉接头约 有五百万个受体。每个受体由五个蛋白亚基构成长度为11nm、排列成玫瑰状的管形结构,穿插嵌入肌纤维 膜,突出并开口于胞膜内外。每个亚基有400-500个氨基酸,五个亚基蛋白形成钠、钾、钙等离子通道,见 图13-2。受体的一半露出肌纤维膜表面,另一端露于细胞浆内约2nm。五个蛋白亚基中有两个是α蛋白亚 基,其余三个蛋白亚基为β、δ和γ或者,成熟的位于神经肌肉接头内的正常受体含亚基,而γ亚基仅 存在于早期胎儿、去神经支配的肌肉以及神经肌肉接头以外的肌纤维膜,属于非成熟受体。γ或亚单位决 定肌肉乙酰胆碱N2受体的生理和药理学特性。人类γ或亚单位的基因编码分别位于2号和17号染色体上, 亚单位基因突变可产生先天性重症肌无力。α蛋白亚基是乙酰胆碱和其它激动剂或拮抗剂的结合部位,两 个α蛋白亚基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部位是不同的,亲和力有高低之分,只有当两个α蛋白亚基分别与两个乙 酰胆碱分子结合时,受体蛋白构型才发生变化,使位于5个蛋白亚基中央的离子通道开放,该离子通道只允 许钠、钾、钙等阳离子通过,阴离子和较大的阳离子不能通过,所以离子通道开放后, 钠和钙离子 顺着 浓度差流入细胞内,使肌纤维膜去极化。要使蛋白构型发生变化致离子通道开放,必需两个α蛋白亚基均 与激动剂分子结合,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未与激动剂结合,则离子通道不开放。乙酰胆碱从受体上解离后, 通道即关闭,胎儿型乙酰胆碱N2受体通道的开放时间持久,加上其肌管的电输入阻抗较高,使得较少(一 个当量)的乙酰胆碱释放即可引起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