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 (上册)第四单元 · 比 教学设计+导学案
部编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教材概述本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认识小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运算- 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解决与小数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教学内容及安排本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如下:第一课: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相关例题和练第二课:小数的加减运算- 小数的加法原理和运算规则- 小数的减法原理和运算规则- 相关例题和练第三课:小数的乘除运算- 小数的乘法原理和运算规则- 小数的除法原理和运算规则- 相关例题和练第四课: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小数转化为分数的方法和步骤- 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和步骤- 相关例题和练教学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小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规则。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小数与分数的转换方法。
- 练法:通过大量练题,巩固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运算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日常练:布置相关练题,检查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 课堂练: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或个人练,检验学生对小数与分数的转换能力。
- 期中考试:安排期中考试,全面检查学生在本单元的研究情况。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科书: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和练。
- 讲义和题集: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讲义和题,便于课后巩固和复。
教学时长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本单元的教学时长预计为2周。
以上是对部编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材分析的简要计划,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评估,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比”的概念,并能用“比”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
2.能够熟练使用“比”的相关术语,如倍数、百分比等。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进行数量的比较和计算。
4.能够通过综合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板书、教具、习题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纸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比”进行数值比较,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比”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比”的兴趣。
2. 学习“比”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和图片展示,讲解“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性质等,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互相交流自己对“比”的理解。
3. 学习“比”的运用教师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应用,包括倍数、百分比等相关概念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4. 综合应用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系列综合性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拓展与巩固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强化所学知识,巩固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并在听取学生解答后进行相关拓展讨论,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理解了“比”的概念?他们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练习,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审定教材】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1.出示复习题。
(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636261 =++103103103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 这道题的什么特点? 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 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 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 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 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 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 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块蛋糕, 每人吃的够一块吗? (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一个人吃了块, 三个人吃了几个块? 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 (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 块)订正时教师板书:++===(块), (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 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 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 。
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 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 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 12×5是整数乘整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节《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节《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进行比的比较,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注重合作和积极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如使用水果、玩具等进行比较。
2. 概念讲解1.比的概念: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
2.比的性质:简明扼要地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 练习环节1.放映PPT,提供多个比的例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比较,并给予解释。
2.出示比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答,通过小组讨论梳理解题思路。
4. 拓展应用1.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打折问题等,让学生运用所学比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
2.加大难度,提高思考深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2.研究生活中的比例问题,编写一组题目并解答。
六、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得对比的基本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比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法。
2.掌握纸上画图的方法,并能用图形比较大小。
3.能通过综合应用题目中的信息,解决比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读法。
2.纸上画图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综合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多步骤比较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印教材内容,备好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2.孋生准备:课前做好相应预习,带好课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大小,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
2.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学生学会比的读法。
二、示范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三、操练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书本上独立完成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1.对比的读法进行复习,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比的问答题。
二、讲解1.讲解如何综合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买物品时的比较优惠等情况。
三、实践1.给学生出示一些真实的购物信息,让学生综合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比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作业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比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比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1.什么是比?比的读法。
2.纸上画图比大小的方法。
3.综合应用比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教授比的概念和应用方法,通过示范练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比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比的意义》(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2)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比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够根据具体情境,运用比较大小的概念进行解题。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比的意义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1.比的意义在生活中的应用。
2.比的大小关系的灵活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的概念,如同学身高、体重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概念讲解1.请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过的比的概念,并介绍比的表示方法。
2.讲解比的意义,例如“比较大小”、“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3. 练习环节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进行比较大小的练习。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情境下的比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比的灵活性。
4. 拓展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进行比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课堂小结1.复习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总结比的意义及运用。
3.强调灵活应用比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七、作业完成练习册中关于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八、板书设计•概念:比的概念、比的表示方法•意义:比较大小、运用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练习和拓展应用,巩固了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不过,需要注意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加以巩固,理解比的概念及应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精品】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本教材遵循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以《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和《部编版教材教学建议》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
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整体看来,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较大,我班学习优秀,反应灵活的学生有,但个别学生仍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情况。
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学上有困难,不过学习还是很努力的。
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继续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促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为后面的总复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统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
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结合计算和解题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和及时验算的良好习惯。
1.通过教学活动,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这两部分内容。
先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具体例子,知道一个数乘分数不能再用整数乘法的意义来解释,需要扩展乘法的意义。
然后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起来。
最后着重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时,也要紧密结合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突出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做好准备。
2.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时,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
老师要立足现实基础,把计算问题还原到需要通过分数乘法计算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3.抓住本单元的知识重点,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在学习分数乘分数时,老师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与算法,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展示操作方法—老师演示—学生联想操作过程,尝试计算—小组讨论,归纳算法—概括计算方法”的过程来完成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算法的探索。
4.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新意、有深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思考性,学生不仅要算,而且还要想,使学生在思考中计算。
(2)富于趣味性。
(3)体现教育性。
1分数乘法……………………………………………………………………………..5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分数乘整数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1、第2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学习分数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和百分数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知识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1)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2)分数乘法的意义: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分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与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相乘。
(3)单位换算: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2、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1)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将除数乘以它的倒数,得到商。
(2)分数除法的意义: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倒数的乘积。
(3)单位换算: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3、比和百分数比和百分数是本单元的难点知识,学生需要理解比和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1)比的概念:比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速度是距离与时间的比,比值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2)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例如,有50%的通过率,意味着有50份通过的人数是100份总人数的。
4、(3)百分数的计算方法:百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或分数进行计算。
例如,50%可以转化为5或1/2。
三、难点知识1、单位换算:单位换算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换算。
例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比和百分数的应用:比和百分数是本单元的难点知识,学生需要理解比和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展开,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表示方法、比的性质以及比的运算等内容。
学生在本单元将学习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2 教学目标•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1.3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比”的概念。
•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学会进行比的基本运算。
1.4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多步骤的比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及表示法•第二课时:比的性质•第三课时:比的运算•第四课时:综合练习与拓展2.2 教学方法•示例引入法:通过生活中简单的例子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比的规律,并归纳相关知识点。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比的运算能力。
•引导发现法:设置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比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步骤3.1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及表示法1.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比”的概念。
2.示范比的表示法,让学生尝试写出几个比的表示方式。
3.练习:比的相等性质。
3.2 第二课时:比的性质1.教授比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比的性质,归纳比大小关系的几种情况。
3.实例:比的大小判断。
3.3 第三课时:比的运算1.教学比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2.练习:比的加减法计算。
3.情景练习:日常生活中的比运算问题。
3.4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与拓展1.综合练习:比的综合运用。
2.拓展训练:提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求知欲。
四、课后复习与作业布置4.1 复习要点•比的概念和表示法。
•比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4.2 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思考并解答生活中的比的问题。
3.完成作业本上的综合计算题。
2024新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想:求3个12L,就是求12L的( ) 倍 是 多 少 。
2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 是 多 少
。)
1
( 2 > 问题二: 桶是多少升?
2
1
指名列出算式:12× 。
2
提问:根据什么列式的?
()
想:求12L的一半,就是求12L的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
1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的衣物就需要5个 勺 洗 衣 粉 。
2
2 2 2 2 2 2 2 23 6 2
×3= + + =
=
= = (个)
9 999 9
9 93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 4 >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o
)
4
4
1
1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 ”和“12× ”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2
是多少。
()
1
1
1
(启发学生思考: 桶就是半桶,求“ 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的 是 多 少 。
)
2
2
2
1
( 3 > 问题三: 桶是多少升?
4
1
指名列出算式:12× 。
4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
想:求12L的
是多少。
()
1
1
(启发学生思考:求“ 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 是 多 少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四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四单元)本文档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备课要点的集体备课内容,总计800字以上。
目标- 理解并掌握四位数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进一步熟练运用四位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掌握解决多步加减法运算题目的方法- 能够灵活应用四位数的计数和整数的概念教学要点1. 四位数的读写方法:- 正确读写四位数及其各位数值,如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数的读写法。
- 练用数字和图示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2. 四位数的比较:- 理解四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意义。
- 运用比较符号进行四位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3. 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加法运算:掌握整数加法运算的方法,运用竖式计算四位数的加法。
- 减法运算: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熟练运用竖式计算四位数的减法。
4. 多步加减法运算:- 解决多步加减法运算题目的方法,注意计算次序和运算符号的运用。
- 练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多步加减法运算题目。
5. 计数和整数概念:- 理解四位数的计数方法及其组成规律,掌握几个四位数的排列顺序。
- 对整数的概念有初步了解,能够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教学建议- 通过生动的教学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四位数的读写方法。
- 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导学生进行四位数的比较活动,加深理解。
-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 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题目,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四位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熟练运用四位数进行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多步加减法运算题目。
同时,他们也会对计数和整数的概念有初步了解。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文档的简要内容,供集体备课时参考使用。
(部编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口答:二班得了15面。
举手发言:怎样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探究新知
解答正确吗?
15减12等于3,二班确 实比一班多得3面,解 答正确。
检验: 15 – 12 =Fra bibliotek3(面)口答:二班得了 15 面。
探究新知 (2)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
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知道了什么?
跑步的有多少人? 26 - 17 = 9(人)
答:跑步的有9人。
课堂练习
我们比公鸡 多25只。
我们有38只。
鸭子有多少只?
38 + 25 = 63(只)
答:鸭子有63只。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计算方法: 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用这个数加上多的数。 2、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用这个数减去少的数。
怎样解答? 一班:
画线段图: 三班:
哦,我知道了,应 该用( 减)法计算。
12面 ?面
少4面
举手发言:用减法计算,怎样列式?
探究新知 怎样解答? (2)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
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12 - 4 = 8(面)
口答:三班得了8面小红旗。
举手发言:怎样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小组讨论: 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探究新知
(2)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 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知道了什么?
要求三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 小红旗?
三班比一班少得了( 4 )面
探究新知
怎样解答? 一班:
照第(1) 题的方法 画一画。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提优卷)》5·3全优卷
第四单元测试(提优卷)一、填空。
(每个分数1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1.5g 白糖完全溶解在50g 水中,白糖与水的质量比是( ),白糖与糖水的质量 比是( )。
2.( )÷15=25=10∶( )=( )∶( )=( )(填小数)3.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比是( ),周长比是( )。
4.一杯盐水80g ,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4。
如果再放入5g 盐,那么盐和盐水的质量比是( )。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1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甲数比乙数多( )( ),乙数比甲数少( )( )。
6.一(2)班的人数在35至45之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这个班的男生有( )人。
7.甲数的25等于乙数的47,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8.从家到书店,小明走路要30分钟,爸爸骑车只要10分钟。
小明走路和爸爸骑车的时间比是( ),小明走路和爸爸骑车的速度比是( )。
9.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67,如果把分子与分母各加上5,那么分子与分母的比是2∶5,原分数是( )。
10.a 是b 的3倍,c 是b 的13,那么a ∶b ∶c =( )。
11.如图,小三角形的面积与大三角形的面积的比是( )。
二、判断。
(共5分)1.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1∶3,它们面积的比也是1∶3。
( )2.小明身高1.2m,爸爸身高1.73m,小明身高与爸爸身高的比是12∶173。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4,甲数比乙数多34。
()4.把一根木料锯成10段,锯一次所用时间与锯整根木料所用时间的比是1∶10。
()5.一场足球友谊赛中,甲、乙两队的得分比为3∶0,因此比的后项可以为0。
()三、选择。
(共14分)1.两数相除的商是0.4,那么被除数与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A.0.4∶1B.2∶5C.5∶2D.1∶0.42.苹果树比梨树少25,苹果树与梨树的棵数比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准确地用比表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
3.能够通过绘制图形和实际例子,理解比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比的含义;
2.能够正确地表示比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本质;
2.理解比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和教学实例;
2.板书和彩色粉笔;
3.学生参与互动的游戏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比的概念;
–让学生讨论并思考比的意义和应用。
2.讲解:
–介绍比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讲解比的性质和应用。
3.实践:
–给学生提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计算和绘图来加深对比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巩固:
–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在比大小的游戏中加深对比的认识;
–利用板书整理和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课堂反馈
1.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
2.学生表现: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和点评。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
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比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和活动来理解比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比的意义和应用,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
人教版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意义,能够正确使用“比”的概念进行比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比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总结。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准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教材内容。
2.教具准备:比例尺、卡片、数字卡片、相关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数字卡片展示一些数字,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大小。
•引导学生讨论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引出“比”的概念。
2. 学习
•讲解“比”的意义,示范使用比较大小。
•给学生发放卡片,让他们配对练习比较大小。
3. 拓展
•回顾上节课内容,加深对比的理解。
•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的意义及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积极互动。
六、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比相关的题目。
•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比”的概念,写一篇小结。
本文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及应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所收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全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正确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数值的比较;–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2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进行数值的比较。
1.3 教学难点•应用“比”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比较情境引入“比”的概念,例如:哪个水果更重?哪个容器更大?2.2 学习活动1.讲解“比”的定义和应用。
2.运用几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比”概念的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带领学生总结“比”的运用方法。
2.3 拓展•提供一些挑战性问题,让学生拓展应用“比”的能力。
2.4 实践•学生通过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课后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资源•课堂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
•学生教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中的表现,根据表现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比”的概念图示•“比”的运用方法总结以上为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全单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48—49页《比》。
是“比”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在安排此内容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数学课程准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比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比值的意义和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学习比的其它知识和比例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技能目标: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国旗提取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用国旗中的长和宽两个数量比较成为教学的起点,逐步引出比的意义。
比的各部分名称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最新编写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四、比新知识点教学要求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一系列的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不仅要在引入比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比”。
通过设计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的活动,认识到比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3.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过程。
在应用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先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经验,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包括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不同策略有了切身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 比的意义……………………………………1课时2 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3 比的应用……………………………………1课时1、比的意义第一课时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这部分是在学生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分数与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知识放在分数除法的后面进行教学,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学习其他知识以及比例的知识打好基础。
因为比的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都用到比的知识。
学生有生活的一些体验,因而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比的含义和特征,进而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课堂设计说明1.创设具体情境,引出同类量和非同类量的比。
“比的意义”这一部分,教材选取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这个内容为载体,首先展示这两面旗的长和宽,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里学生可能会用加减法表示出它们的和、差关系,也可能用除法表示出它们的倍数关系。
这节课我们只研究它们之间相除的关系。
长和宽的比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速度还可以用路程和时间的比来表示,从而引出两个不同类量的比。
2.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出“比”的概念,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在体验以上情境的基础上,引出“比”的概念,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先鼓励学生用比的方式说一说、写一写前面情境中有关的数量关系,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比较它与比的区别。
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材第48、第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自制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
2.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两面旗都长15 cm,宽10 cm。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两个量比较关系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长比宽多几厘米?[15-10=5(cm)](2)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以上4个问题,并把(3)、(4)两题的解答过程板书出来。
二教学实施1.揭示课题。
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比9)3.老师讲述。
老师:刚刚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类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提问: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4.老师讲解。
老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5.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
学生互相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6.观察、比较、思考和讨论。
提问: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分小组汇报。
归纳:比实际是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指导学生看教材。
指名说说比的含义,完成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质疑:(1)关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以是整数”,你怎样理解?(比值是一个数,既然是数,就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或整数)(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3)足球比赛中的0∶0和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8.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解答,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3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填空。
(1)(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来表示。
( )(4)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是任意数。
( )四思维训练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组成比。
王兰今年12岁,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班里共有45名学生。
王兰的爸爸今年38岁,在保险公司上班,年薪50000元;王兰的妈妈每月工资2000元,她所在的单位有90人。
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板书设计比前项比号(∶) 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2、比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联系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应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性质化简比。
课堂设计说明1.运用转化的思想,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知道,比与分数、除法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实质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时,我们先回顾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想一想:比会不会也有自己的性质,启发他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最后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2.教学中强调观察得出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简,可以使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加简单、明了,便于学生分析一些事物现象。
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教材第50、第5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4~8题。
教学目标1.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难点:正确化简比。
教具学具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先完成下表。
填表后再说一说比与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有什么性质?商不变有什么规律?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指名学生发言)二教学实施1.猜想。
老师: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相当密切,那么,在比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是怎样的。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猜想的根据,老师也可引导学生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上进行替换。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因此,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或者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因此,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验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一下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汇报。
3.小结。
经过同学们的验证,我们知道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并且经过补充使它更完整了,在比中确实存在这种性质。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4.化简比。
老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例1(1)。
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 cm,宽10 cm,另一面长180 cm,宽120 cm,问题是求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学生反复读几遍。
提问: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学生讨论,指名回答,达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前项和后项应该是互质数。
15∶10=(15÷5)∶(10÷5)=3∶2180∶120=(180÷60)∶(120÷60)=3∶2出示例1(2)。
学生尝试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0.75×100)∶(2×100)=75∶200=3∶8或(0.75×4)∶(2×4)=3∶8老师强调:不管选择哪种方法,最后的结果都应该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而不是一个数。
5.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1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提问:题目要求你怎么理解?什么叫后项是100的比?后项是100,前项要怎么办?(3)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