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设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2. 科学创新的意义3. 科学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4. 生活实例分析: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5. 创新思维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知识,分析生活实例。
2.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教学内容、图片、案例等。
2. 教学视频:生活实例视频,用于分析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3. 实验器材:用于实践活动。
4. 小组讨论材料:案例分析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讲解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生活实例。
3. 案例分析: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生活实例,分析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创新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创新思维。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科学创造新生活的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进行科学实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2. 邀请科学家或科技行业从业者来校讲座,分享科学创新的经验和故事。
3. 开展科学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三、教学难点:
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讨论并回答。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
(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7、小结。
品德与社会教育科学五年级下册《新科技,新生活》教案3

《新科技,新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方法,了解各领域高新技术和前沿科技的最新成果。
2、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学会分析各种科技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索能力。
3、通过讲授、讨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看事物的观点,意识到科技的弊端。
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认识这个时代的新变化,掌握科学技术的新动向,全方位认识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弊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收集各领域的新科技产品的图片、视频。
五、教学时间1学时。
六、教学过程(一)科技浪潮1、学生活动: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以下领域科技的发展,并向同学展示所搜索到的资料。
(完成以下内容)领域研究范围该领域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2、教师小结、补充。
(二)科技造福人类1、学生活动:从身边找出科技造福人类的例子(联系实际,说一说下列内容)我们的生活事例:衣:食:住:行:通讯:医疗保健:2、教师小结、补充。
(三)科技是把双刃剑1、教师谈话引入课题。
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人类而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民,同时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3、学生活动:搜索科学技术对人类是把“双刃剑”的事例。
项目正面作用负面作用:核能:克隆技术:炸药及爆破技术:计算机网络:反季节蔬菜:3、教师小结。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高新科技的魅力。
也认识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人类而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民,同时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如何使用好它,取决于人类自己。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和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和教案教学设计: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创造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2.了解科学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流程;3.学会运用科学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创设气氛,引发学生对科学创新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创新案例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
2.提问:你知道科学创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二、讲解科学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流程(15分钟)1.介绍科学创新的基本原则,如开放性、合作性、系统性等,并让学生理解每个原则的意义。
2.介绍科学创新的基本流程,包括发现问题、设立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等。
三、探究科学创新的方法(30分钟)1.分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如节能环保、健康生活、智能科技等),并制定一个科学创新的方案。
2.每个小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并呈现给全班。
3.全班评议:评议每个小组的方案,分析其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并交流讨论。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展示几个科学创新的经典案例,如蜡烛节能、手机智能化等。
2.分析每个案例的实施流程和获得的成果,让学生了解科学创新的过程和效果。
五、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针对自己选定的课题,进行实践操作。
2.指导学生实施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结果,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六、总结和展望(10分钟)1.学生进行个人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科学创新的内容和方法,并讨论自己的创新意识。
2.展望未来,讨论科学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影响。
教学资源:1.相关科学创新案例和视频;2.实验器材和材料;3.学生小组讨论和呈现的PPT或展板。
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方案评议;2.实践操作的结果和总结;3.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提问。
教案:科学创造新生活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创造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2.了解科学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流程;3.学会运用科学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001]
![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1e09c8d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1.png)
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2.探究一些科技应用的实际效果,以及它们是如何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和便利。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思考科技对未来的发展潜力。
二、知识准备1.指导学生了解科技的历程:科技创新的本质和科技创新的特点。
2.掌握科技的应用:学会了解科技的应用在生活中的真正效益。
三、教学内容1. 科技简介引入-科技的定义科技发展历史2. 科技的应用通过展示现代生活中科技应用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科技的意义和价值,并体验其实际效果,如:智能家居、电动汽车、智能手环等。
3. 科技创新实例介绍科技创新实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AI医生、机器人餐厅等。
4. 科技创新前景让学生探索和思考科技创新未来的发展潜力,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5G的应用前景等。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了解固定位,让学生集中注意听讲。
2.多媒体教学可能会更好地鼓励学生的参与,具体形式可以是学生小组做汇报或者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与兴趣引入。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措施针对教学内容的评价:鼓励学生写下对于教学的评价,并讨论在真实的世界中这样的科技创新实际效果。
针对教学方法的评价:鼓励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方法与形式进行反馈。
如果有需要的话,老师也可以请专业人士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
六、教学的改进1.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进而深化对科技应用和创新的理解与认识。
2.优化评价措施,让评价更加科学和客观,反映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真实反馈。
3.建立科技实验室等相应的实验环节,并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新思维培训和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体验科技的奥妙,尤其是在应用层面上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功。
以上是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希望学生们能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用科技的力量创造美好的生活。
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

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2.掌握科技在改善生活方面所起的作用。
3.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科技创新和科技对于生活的影响。
2.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对科技对于生活的改变以及每个人生活中的科技实例进行手写预测;并搜集科技产品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及其对于未来的影响。
2.讲解教学知识(10分钟)科技可分为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指实物,例如手机、电脑、车辆等;软件则是指程序、代码、应用程序,例如游戏、软件、网页等。
通过解释与举例来体现科技神奇的一面、科技创新的剪切点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身边的科技创新的发现与应用。
3.课堂讨论(15分钟)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课堂活动,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让他们了解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同时对科技创新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4.案例分析(15分钟)学生介绍他们所发现的科技产品及其应用,并让他们阐述其优缺点,从而探讨科技创新能在哪些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
5.练习活动(15分钟)创意设计:让学生分组,探究创造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参考举例图片)。
6.课堂总结(5分钟)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回顾科技对于生活的影响,并总结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价值。
四、作业布置:1.了解近年科技创新的发展,发布一篇科技创新的短文,介绍其发现背景和市场营销、用户满意度和其他方面的必要信息。
2.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科技信息,并将其整理成一份科技资料。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个人作业的形式,检验学生是否了解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否掌握科技所带来的影响,是否能够分类和应用科技知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技创造新生活1新科技,新生活

《新科技,新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影响作用。
2.懂得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和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体会科技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
感受科技的无穷力量,体会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
三、难点
体会科技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蜡烛和油灯的图片。
2.收集有关电流发明的历史资料。
3.收集有关各种人造卫星的用途的资料。
学生准备:
1.观察家里和学校里的电器,做简单记录。
2.调查和搜集电流发现前人类的生活的状况。
3.了解最常见的几类人造卫星的用途。
4.搜集两三项感兴趣的科技发明。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是如何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的?
2.教师引出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
(二)了解人造卫星
1.教师简述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的经过。
2.联系实际,讨论电视上卫星后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学生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各类人造卫星的用途。
完成“体验园”内容。
4.小结:随着卫星技术的日新月异,卫星种类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它们在宇宙“公海”里遨游“淘金”,已为人类带来了万贯财富,我们今日的生活,已经无法离开它们。
20世纪发明的人造地球卫星,改变了人类的社会思维、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三)了解我国的航天科技
1.学生阅读“大事记”
2.学生交流“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对我国的意义。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太阳能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不够开阔,容易陷入思维定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发言,互相交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置一些个人思考题,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科学创造新生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科技而使生活变得更方便的情况?”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的智能手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科学技术的奥秘。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1.教材章节: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章“科学技术与生活”。
2.教学内容:
(1)了解科学技术的概念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2)学习科学家们通过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改善人类生活的实例。
(3)探讨科技创新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科学创造新生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比如,智能手机让我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科技创新的奥秘。
4.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有效沟通与协作能力。
5.科技认知与理解: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积极影响,增强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科技创新对生活的积极影响:通过案例分享,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提高生活质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之核心素养目标,依据新教材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科学探究与思维: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创新与实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将创意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
3.环境意识与责任感:培养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举例:以智能手机为例,讲解其功能创新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2)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进行问题探究。
举例:探讨环保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污染源及其危害,并提出解决方案。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创新的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分享创意,互相启发。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新科技,新生活-市赛

《新科技新生活》是科学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中的第一节,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了解科技给生活用具带来的变化,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活动过程与方法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畅想未来
通过视频的直观呈现方式,学生对未来充满想象。
2.启示学生:
努力学习、崇尚科学,用知识创造出更美好的科技产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激起学生崇尚科学。
【板书设计】
新科技 新生活
崇尚科学
美好生活
【作业设计】
出一期关于新科技新生活的手抄报。
(摩托车、洗衣机、黑白电视机、白炽灯……)
(3)我们现在生活方式同学们互相采访。
(汽车、电脑、手机、各种家用电器……)
争当
小记者
通过采访能够直观的感知科技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总结升华
1.播放视频《科技改变生活》
师总结: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随时都在改变。作为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呢?
自由讨论
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变化。
活动探究
深化认识
(三)
我家
三代人
1.分别展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三代人的生活方式。师引导学生争当小记者,现场采访:
(1)采访爷爷奶奶辈的评委老师记忆中印象深刻的生活用具?
(自行车、缝纫机、煤油灯、收音机……)
(2)采访爸爸妈妈辈的评委老师记忆中印象深刻的生活用具?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虽然还只是一名小学生,但是科技产品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衣、食、住、行当中,通过课堂启发,孩子们能够了解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的日新月异,对科学技术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快速的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感受科技产品对生活的帮助,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科版-政治-五年级下册--新科技,新生活 教案

新科技,新生活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感受智能卡等高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2、过程方法: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
2学情分析从学生上学乘坐公交车入手,再现生活场景。
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一张张智能卡,并介绍其功能和用途。
这种角色的转换入情入境,激发学生思维表达的欲望。
在学生展示完自己收集的各种智能卡后,我适当的鼓励他们会利用资源收集资料。
接着,我和他们共同分享老师收集到的智能卡,目的一是拓宽孩子们的见识面,为后面设计智能卡做准备;二是告诉孩子共同分享也是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3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搜索、整理资料的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认识智能卡的时代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做一个小调查,今天上学时哪些同学是乘坐公交车来的?是用什么方式付费的呢?2、你觉得公交卡使用起来有什么优点?3、老师手里的这张就是公交卡,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乘公交车用它付费既方便又实惠。
公交IC卡它就是一张智能卡。
(板书)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公交卡这样的智能卡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感受“一卡走天下”(板书课题)活动2【活动】课中探究活动一:认识智能卡的时代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调查、收集了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智能卡,现在咱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这些智能卡的使用方法及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1、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各种智能卡,并简单讲述其用途。
银行卡——可以存钱和取钱,比存折更方便保管,能代替货币用于商场消费,并且有密码,不但方便而且非常安全。
电话IC卡——可以往卡里充值,在任意电话机或公用电话机上拨打电话,方便并且实惠。
就餐卡——就餐刷卡,方便、卫生并且卡的保密性也很好。
还有医疗保险卡、水表智能卡、煤气智能卡、游戏卡等。
2、分享老师收集到的智能卡。
同学们真能干,很会收集资料。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智能卡,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第一章:科学的力量1.1 科学的重要性1.2 科学的定义与特点1.3 科学的分类与方法1.4 科学的发展历程第二章:科学的应用2.1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2.3 科学对人类的影响2.4 科学对社会的贡献第三章:科技创新与生活改善3.1 科技创新的定义与特点3.2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3.3 科技创新与生活改善的关系3.4 科技创新的案例分析第四章:科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4.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目标4.2 科学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4.3 科学创新与环境保护4.4 科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第五章:科学创新与未来生活5.1 未来生活的展望5.2 科学创新对未来的影响5.3 科学创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4 学生对未来生活的设想与规划第六章:科学创新与健康生活6.1 健康生活的定义与重要性6.2 科学创新在健康领域的应用6.3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与实践6.4 健康科技产品的介绍与评价第七章:科学创新与数字生活7.1 数字生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7.2 科学创新在数字领域的应用7.3 数字技术的利与弊7.4 数字生活的隐私保护与网络安全第八章:科学创新与绿色生活8.1 绿色生活的概念与意义8.2 科学创新在环保领域的贡献8.3 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与推广8.4 环保科技产品的研发与使用第九章:科学创新与智能生活9.1 智能生活的定义与特点9.2 科学创新在智能领域的突破9.3 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应用案例分析9.4 智能生活对人类的影响与挑战第十章:探索未来,创造新生活10.1 未来生活的畅想与挑战10.2 科学创新在未来的角色10.3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10.4 学生小组项目:设计未来生活的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科学的重要性与定义详细补充: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它以实证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科学的特点包括理性、系统性、可重复性和预见性等。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上海科教版

主备人
备课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年上海科教版五年级品社下册的《第四单元 科技创造新生活》。具体包括以下章节内容:1.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智能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4.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思维与责任担当。通过学习《第四单元 科技创造新生活》,使学生能够:1.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敏感度,形成积极的科技意识;2.在探讨科技应用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理解科技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培养对科技进步的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在科技发展中的角色与担当。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契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 组织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培养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3. 实验法: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简单的科技小实验或实践活动,如制作简单的智能装置,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科技原理,增强学习效果。
- 鼓励学生创新设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科技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科技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科技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

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
五下品社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
主题一新科技新生活
主题二超越梦想
主题三科技是把“双刃剑”
教材简析:
本主题包括“生活好帮手”和“一卡走天下”两部分活动内容。
前者从家庭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设计体验活动,让其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好帮手。
后者由智能卡拓展到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2、懂得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和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体会科技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科技的无穷力量,体会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
难点:体会科技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关系。
教具学具的准备:
1、观察、采访父母或爷爷奶奶,了解他们使用过的和现在不同的生活用品。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新科技,新生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新科技,新生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学情分析
五年级有35名学生,这些农村孩子经常跟父亲田间劳作,随母亲收拾家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对于一些新的高科技产品却了解的不多,不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所以应从家庭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设计体验活动,让其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好帮手,帮助学生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体验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并感受到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多姿多彩。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引入课题,唤醒生活
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老师要与我的老搭档“电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电脑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大家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好帮手吧!就让我们来找一找生活好帮手(板书课题)大家一齐读一下题目。
生:齐读题目
2【活动】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 看一看
师: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些老朋友,我的好帮手穿越了时光隧道为大家找来了一些“老朋友”,看看你认识它们吗?。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对生活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提高观察、分析、搜索与整理信息、动手操作等综合探索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观察分析、创意表现等方法,体验创造这一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想象的态度。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初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和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对科学发明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有些体验,但缺乏对未来发展的幻想,特别是以艺术形式来表现会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对未来大胆幻想,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表现科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难点: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表现对未来科学幻想。
教学过程一、今昔对比,引出课题1.出示人们过去和现在生活状况的图片,进行对比观察,体会现代生活的方便、快捷、舒适。
2.引题:“这些在以前只是人们的幻想,是什么使人类的幻想得以实现的?”(科学。
)板书部分课题:科学“是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我们现在的新生活。
”补充课题:创造新生活[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体会现代生活的方便与快捷,知道是科学带来新生活。
]二、交流资料,科学幻想1.交流汇总课前师生收集的资料,了解科学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欣赏幻想变成现实图片。
2.说一说身边科学改变生活的实例。
3.欣赏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一些生活用品。
4.播放一段科幻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科幻作品的魅力。
问:看了这科幻电影片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小结:科学离不开幻想,经过努力,幻想将在不远的将来能一一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了解科学源于幻想,幻想离不开生活,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
]三、深入探究,展望未来1. 探究:很多科学源于幻想,幻想离不开生活,每一项科学成果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你不满意的地方?2.引导学生对现在的科学或者生活进行幻想,畅想未来科技能够帮助人们实现理想。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2. 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3. 科技创新与生活改善4. 科学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5. 科学创新与未来生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科技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学创新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科技创新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3. 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讲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科技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科学创新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5. 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运用科学创新改善生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科学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能运用科学创新改善生活。
七、教学拓展1. 参观科技展览: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增加对科技创新的了解。
2. 观看科技纪录片:安排学生观看科技纪录片,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第一章:科学的力量1.1 科学的重要性1.2 科学的定义与特点1.3 科学的分支与方法第二章:科学与技术的结合2.1 技术的发展2.2 科技对生活的影响2.3 科技改变生活方式的案例分析第三章:科技创新与生活发展3.1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3.2 科技创新的案例分析3.3 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第四章:科学管理与生活4.1 科学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4.2 科学管理在生活中的应用4.3 科学管理对生活的影响第五章:科学与环境保护5.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5.2 科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5.3 环保科技的应用与推广第六章:健康科学的进展6.1 健康科学的定义与重要性6.2 医学科技的突破与影响6.3 健康科学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第七章:数字时代的科学创新7.1 互联网与信息科技的发展7.2 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影响7.3 数字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实践8.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8.2 绿色能源科技的进展与应用8.3 可持续发展在生活中实践的案例分析第九章:科学伦理与生活9.1 科学伦理的基本原则9.2 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探讨9.3 科学伦理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与应用第十章:未来生活的科学展望10.1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预测10.2 未来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10.3 学生对未来科技和生活方式的设想与创意表达重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科学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如何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来改善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重点内容包括:1. 科学的重要性:理解科学的定义与特点,以及科学的分支与方法。
2.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探讨技术的发展,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科技改变生活方式的案例分析。
3. 科技创新与生活发展: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分析科技创新的案例,了解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4. 科学管理与生活:学习科学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了解科学管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科学管理对生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单元备课一、单元目标1、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
2、爱科学,学科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崇尚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培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体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1、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要为人类造福。
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三、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新科技,新生活”斑竹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超越梦想”是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科技爱边了世界。
“科技是把‘双刃箭”围绕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影响设置本主题。
“崇尚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励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反对迷信、邪教。
四、建议授课时间《新科技,新生活》2课时《超越梦想》 2课时《科技是把‘双刃箭’》 2课时《崇尚科学精神》 1课时第一课新科技新生活第一课时生活好帮手活动目标:1、了解家庭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生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1、观察、采访父母或爷爷奶奶,了解他们使用过的和现在不同的生活用品。
2、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新产品。
活动过程:一、认一认:旧的生活用品1、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的生活用品也丰富多彩了。
你们访问父母或爷爷奶奶那时用的生活用品有哪些?2、学生自由发言。
(煤油灯、洗衣板、搓衣板、火柴等)3、教师:现在你们还用这些东西吗?为什么不用了?二、走进时光隧道1、课件出示现代家庭生活新用品,小组交流:你们家新添置了哪些生活用品?没有它们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怎样?现在呢?厨房:电冰箱煤气灶高压锅微波炉报警壶电饭褒……洗手间:洗衣机浴霸热水器座便器多功能毛巾架……客厅:电视机音响空调饮水机电话折叠沙发……卧房:百叶窗电吹风化妆箱装饰灯折叠床……书房:电脑多功能书架护眼台灯各种新型文具玩具……3、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科技产品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仿照广告来夸夸它们。
(举例:电话电话真奇妙,不用见面来说话。
空调空调有创意,有冷有热真舒服。
)4、教师小结。
三、我的感想1、观看资料一: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2、观看资料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知道通信的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传递速度的加快,还可以给学生看看备课系统里的《我们的生活与未来科技》。
3、全班交流感想与体会。
4、把自己的体会写到书上。
四、课堂总结第二课时一卡走天下活动目标:1、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感受智能卡等高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1、“寻找身边的智能卡”——公交卡、银行卡、电话卡、考勤卡、就餐卡、游戏卡,了解他们的用途。
2、了解生活中的新科技产品。
活动过程:一、寻找身边的智能卡1、同学们,课前大家调查、搜集了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智能卡,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这些智能卡的使用方法及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2、交流:小小一张卡,怎么能有这么多的用途呢?谈谈各自的感受。
4、教师小结。
二、寻找身边的高科技产品1、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存在着高科技产品。
课前,大家也进行了调查,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寻找、了解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
2三、我们的生活多幸福1、亲身体验:用一用摄像手机,拍摄学生上课时的发现,感受高科技产品带来的快乐。
2、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举办“新科技新生活”的征文比赛。
第二课超越梦想第一课时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活动目标:1、从印刷技术、电脑技术等科技的发展进步感受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体会高科技给人类社会、生产带来的好处。
2、培养孩子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创造意识。
3、通过搜集重大科技发明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2、学生准备肥皂。
3、课前搜集的资料。
活动过程:一、感受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一)、感受印刷术的飞跃1、学生交流课前参观印刷厂所看到的和听到的。
2、教师向学生介绍王选教授和激光照排。
3、提问:古人使用什么印刷方法?(刻字)4、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肥皂在上面刻一个字,并算准用多少时间?5、如果我们今天使用的课本用这种古老的印刷方法,大约多长时间,造成多少损失?6、印刷术今昔对比,你有什么感受?(二)、感受电脑对人类的作用1、多媒体出示:1945年的第一台计算机和1981年的第一台电脑2、交流今天的电脑的用途。
二、感受科学发明的巨大威力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科技发明及科学家的故事。
2、交流这些科技发明及科学家是怎样改变世界的?3、想象一百年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三、拓展:1、播放教学光盘2、准备演讲会:假如没有……第二课时科技带你走向未来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培养孩子爱科技的精神,激发创造意识。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1、搜集科幻故事。
2、搜集人类登上月球及人类在太空遨游的资料图片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感情1、教师讲述:小时侯怎样渴望能在电灯下学习、怎样渴望能看一场电影、怎样渴望能坐一坐汽车的迫切心情。
2、学生交流现在的生活。
3、交流资料和图片(1)杨利伟乘坐的“神州五号”资料和图片。
(2)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坐的“神州六号”的资料和图片。
4、想象:“神州七号”、……等将来飞向月球去干什么?二、学生设想未来的房子1、播放教学光盘2、想象2010年、2100年、2999年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3、这是一位科学家设计的《未来的房子》。
看了他的设计,你有什么感受?太阳能电池板不断的提供能源;用木材碎片制成的木板更坚固、耐久;调光器控制的变色玻璃能调节室内的温度;红外线传感器可以认出居住的成员,并自动开门;浴室镜面可以显示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通过互联网可以控制房子内的各种系统;4、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未来的房子。
你心目中的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三、制作手抄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把人类未来生活的设计制作手抄报。
第三课科技是把“双刃剑”第一课时原子弹与核电站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含义,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2、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的道德观,懂得科学技术必须为人类造福的道理;3、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1、搜集有关核武器的有关历史事件或图片;2、搜集有关核能的利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利益;3、搜集有关大亚湾、秦山核电站的图片或有关资料;活动过程:一、展示资料,引发思考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的资料,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搜集的资料。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3、师: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通过刚才的交流,那你认为核能的开发是利大于弊,还是避大于利?4、学生举手表决二、阐明观点,据理力争1、师:请同学们首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用你掌握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证明你的观点。
2、生自由组合,阐明观点,据理力争。
3、生在阐明观点的同时,教师随即播放光盘内容《核电站安全吗?》。
4、全班交流总结学生的观点。
、三、深入思考,科技是把“双刃剑”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刻认识到,核武器的爆炸的威力和辐射造成的污染能够毁灭全人类,但核能的正确开发与利用,同样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福音。
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清洁的新能源,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2、同学们谈谈自己是怎样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这句话的含义?3、生谈自己的理解。
4、师随即播放光盘内容《科技是把“双刃剑”》。
四、课外延伸师: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善恶的,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滥用科学技术。
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它,就能为人类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二课时让人欢喜让人忧活动目标:1、学生了解“克隆技术”。
2、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的道德观,懂得科学技术必须为人类造福的道理;3、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活动过程:一、交流资料,初步感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克隆技术吗?能用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吗?2、学生讲述克隆羊多利的故事。
3、交流搜集其他一些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
4、播放光盘《什么是克隆》。
二、大胆想象,深入思考1、在生活中,克隆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2、你希望克隆什么东西?为什么?3、播放光盘《人体器官是怎样克隆出来的》。
4、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的利与弊,讨论如何避免这些产品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课外延伸1、播放光盘《让人欢喜让人优》。
2、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核能利用、克隆技术、纳米材料……各种辉煌的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但科技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问题……3、回忆克隆技术:播放光盘《克隆技术大事记》。
4、阅读小资料《不该颁发的诺贝尔奖》。
四、让人欢喜让人忧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的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读一读,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四课崇尚科学精神教学目标:1、相信科学不迷信,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2、尝试用科学来破除迷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迷信现象,并搜集关于迷信、邪教(如法轮功)危害群众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迷信、邪教害人的资料图片及实验用品(氢氧化钾溶液、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一、看图编故事,导入新课1、观察课本第82页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编说故事。
3、让同学们想象如果人人都相信迷信的话,我们的国家将变成什么样。
二、小小辩论会:迷信邪教对人有害还是有益1、教师作为主持人,全班分成两队,即正方:迷信邪教对人有害;反方:迷信邪教对人有益。
2、辩论开始。
正方展示迷信及法轮功危害群众的资料图片。
反方对身边发生的迷信事(对人有益)进行辩论。
3、教师公布辩论结果三、行动起来:用科学破除迷信1、教师:同学们,迷信害人不浅,敛光钱财、危害生命,看到这些我们应该怎么做?现在让老师就用科学来揭开迷信神秘、虚伪的面纱。
2、欣赏小实验:“神符显灵”。
(1)教师演示“神符显灵”:拿一张白纸,在火上一考―――显字了!纸上出现了“今天别出门,出门有灾!”(2)学生质疑。
(3)教师演示显字的过程,揭开“神符显灵”谜底:先用氢氧化钾溶液在纸上写一些字(因为这种溶液是无色的,所以字迹看不出来),再用火烤一铐,瞧!字变黑了!3、交流: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迷信现象吗?我们能不能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4、也许,你心中还有很多谜暂时无法解开,还有好多事没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