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重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心理学篇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心理学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是许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士所追求的一项资格证书。
其中,心理学篇是考试中的一大重点内容。
通过对心理学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要求和考点,为备考做好充分准备。
一、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关注和管理人的因素,而人的行为和决策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了解心理学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员工的行为、需求和动机,从而提供更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手段。
二、心理学篇的考点和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心理学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绪等。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了解员工的个体心理特点,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招聘、评估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
2.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了解员工之间的社会关系、群体行为和团队协作,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促进员工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团队的绩效。
3.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决策。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了解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职业发展和组织文化的影响,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员工激励、绩效管理和组织变革。
三、心理学篇的备考策略1. 理论学习:首先,要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包括个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培训班或自学课程来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
2. 实践应用:其次,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将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场景中,培养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3. 考试技巧:最后,要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要求,了解心理学篇的考点和重点,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人力资源管理师重点考点解析
人力资源管理师重点考点解析一、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是评价和认可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能力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需要全面了解重点考点,提前做好准备。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重点考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二、组织行为学1. 组织行为学概念与理论组织行为学研究了个体、团队和组织在组织中的行为方式和相互关系。
考生需要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学科范畴、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个体行为与管理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对组织的影响,包括个体态度、参与度、幸福感等。
3. 团队行为与管理团队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生需要了解团队的构成、发展阶段和团队绩效管理等相关理论和实践。
4. 组织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发展和员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组织文化的定义、内涵以及企业如何进行文化建设。
三、员工关系与劳动法律1. 劳动法律法规概述劳动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
考生需要熟悉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2. 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是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的法律关系凭据。
考生需要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签订方式及终止程序等。
3. 工资福利管理工资福利是用人单位给予员工的报酬和福利待遇。
考生需要了解工资计算、福利政策和薪酬激励等相关知识。
4. 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考生需要了解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保护政策和劳动争议解决等内容。
四、招聘与绩效考核1. 招聘策略与方法招聘是组织获取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考生需要了解招聘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岗位需求分析、招聘渠道和面试技巧等。
2.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是评估员工工作表现和水平的重要方法。
考生需要了解绩效考核的原则、方法和应用。
3. 岗位能力模型与岗位设计岗位能力模型和岗位设计是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考生需要了解岗位能力要求、岗位分析和设计的方法。
初级人力资源基础辅导:个体心理与行为(5)
(⼗五)价值观的概念² 价值观是⼈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观念 , 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 ,对客体进⾏价值评判和选择的⼀种标准。
价值观的特点: ² 从价值观的主体⾓度考虑 , 它既是⼀种个体现象 , 也是⼀种社会现象 , 还是⼀种⽂化现象。
² 从价值观的表现形式看 , 它是外显的也是内隐的。
² 从价值观的功能看 , 多数研究者认为价值观对⾏为具有解释、预测和导向的作⽤。
² 从价值观的层次上看 , 它具有超越情境的特点 , 价值观要⽐态度更抽象更概括。
(⼗六)价值观的分类; 1. 奥尔波特等⼈的六种分类 奥尔波特和弗农根据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的分类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 认为: ² 经济型的⼈具有务实的特点 ,对有⽤的东西感兴趣; ² 理论型的⼈具有智慧、兴趣,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 ² 审美型的⼈追求世界的形式和谐,以美的原则如对称、均衡和谐等评价事物; ² 社会型的⼈追求权⼒、影响和声望; ² 宗教型的⼈认为统⼀的价值⾼于⼀切,信神或追求天⼈合⼀等 ; ² 政治型的⼈重视权⼒、地位和影响⼒。
2. ⼯具性与终极性价值观理论 罗克奇把个体的价值观分为两类 , 即终极性价值观和⼯具性价值观: ² 终极性价值观是指欲达到的最终存在状态或⽬标 , 如和平的世界、舒适的⽣活等; ² ⼯具性价值观是指为达到上述⽬标所采⽤的⾏为⽅式或⼿段,如负责任、⾃我控制以及顺从等。
3. 莫⾥斯的⽣活⽅式理论 莫⾥斯认为价值⼀词包含三种基本含义: ² 实际价值。
指对不同的事物所表现出的喜好的差别倾向,即对不同事物所表现的选择⾏为的实际⽅向; ² 想象价值。
是指局限于能够预见后果的选择⾏为,是个体认为应该采取的⾏为选择; ² 客体价值。
是强调价值对象本⾝的属性, 即根据事物的客观条件来决定什么是值得选取的,并⾮当事⼈是否事实上在选取该事物(实际价值 )或想象中认为该选取该事物(想象价值)。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教材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一、个体差异人有差异是心理学的第一定律。
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从管理的角度看,问题不在于了解人们是否存在差异,因为这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的问题是:了解和鉴别人们具有哪些方面的差异,并运用差异的心理学知识尽可能地使人们做好工作。
个体差异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若从身心两方面所表现的特征来看,诸如年龄、性别、容貌、身高、体能、能力、兴趣、态度、性格、动机等,在个体之间都会有明显的差异。
(一)员工的能力与人格1.能力差异心理学所指能力,其一是指个人在某方面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即“所能为者”,其二是指个人将来有机会通过学习,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即“可能为者”。
前者称为实际能力或“成就”(achievement),后者称为潜在能力或“性向”(aptitude)。
人的实际能力又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所谓一般能力也就是平常所指的智力,特殊能力则是从事某项活动或者专业的能力。
以智力为例,人与人既有智力水平(智商高低)的差异,也有智力结构倾向性(语言、数字、推理、空间等)的差异;而在专业能力上的差异更是显而易见。
关于能力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所关注的。
一般意义上,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越强,其工作的完成就越顺利,绩效越高。
一项专门的研究分析表明,认知能力测验成绩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大约在0.20~0.30之间。
在对效度系数加以校正后,平均效度系数可上升到0.50的水平,可以解释25%的工作绩效的变异。
①毋庸置疑,人们在进行具体工作时,也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项能力才能获得成功。
2.人格差异能力与人格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但是两者的功能不同。
从研究的角度看,人格比能力的研究更为困难;从理论和实践的观点看,对人格的了解和鉴别比能力似乎更为重要。
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个体、组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师,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对于有效管理组织和提高组织绩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整理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与组织行为学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个体行为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个体行为对于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组织中,个体的价值观、动机、个性特征等因素会影响其行为和工作表现。
管理者应充分了解和关注个体的需求,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来提高个体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二、团队行为团队是组织的基本组成单元,团队行为对于组织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组织中,团队的形成、领导方式、目标设定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关系等因素会影响团队的绩效。
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团队领导能力,激发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形成高效的团队。
三、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对于塑造组织的氛围和员工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组织文化,倡导正面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为员工提供有利于个人和组织发展的环境。
四、领导与权力领导是组织中的核心角色,领导风格和权力运行方式会对组织员工产生深远影响。
良好的领导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工作效能和团队凝聚力。
管理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灵活运用权力,确保组织内部的和谐稳定。
五、变革管理变革是组织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管理者应积极应对变革,推动组织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变革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对组织成员进行有效沟通,明确变革的目标和方向,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同时要关注员工的心理适应过程,促进变革的顺利进行。
总结: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师,熟练掌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知识,对于有效管理组织和提高组织绩效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招聘考试—职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通用版)
人力资源招聘考试—职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通用版)1. 什么是职业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工作和职业发展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它涵盖了职业选择、职业定向、职业满足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 职业选择2.1 职业兴趣测试职业兴趣测试是一种测量个体对不同职业领域兴趣的工具。
通过测试,个体可以了解自己对不同职业的兴趣程度,为职业选择提供指导。
2.2 职业决策理论职业决策理论包括多种决策模型,如满足理论、综合评估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这些理论帮助个体理解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和决策方式。
3. 职业定向3.1 自我评价个体通过自我评价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以便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
3.2 职业目标设定个体通过设定职业目标来指导自己的职业发展。
职业目标应具体、可行,并与个体的价值观和能力相匹配。
3.3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个体在职业发展中制定的行动计划。
它包括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设定,以及相应的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4. 职业满足4.1 职业价值观与满足个体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满足密切相关。
当个体的职业与其价值观相一致时,他们通常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4.2 工作环境与满足工作环境对个体的职业满足也有重要影响。
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氛围、上下级关系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工作满意度。
5. 职业发展5.1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在职业发展中确定的发展方向和步骤。
它有助于个体合理安排职业发展路径,实现职业目标。
5.2 研究与发展个体通过研究和不断发展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在当前职业和未来职业中的竞争力,并实现职业发展。
以上是关于人力资源招聘考试中通用的职业心理学知识点的梳理。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你将能更好地理解个体在职业选择、职业定向、职业满足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人力资源师基础知识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 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 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 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性格不同于气质,它受 社会历史文化的貌。所以,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 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主观上把很弱的刺激当做强作用来感受,常为微不 足道的原因而动感情,且有力持久;行动表现上迟缓,有些孤僻;遇到困 难时优柔寡断,面临危险时极度恐惧。代表人物:林黛玉。
人格的研究更困难、更复杂、更多变。 能力与人格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状态因素。 2.人五大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 人五大人格特质包括情绪稳定性、外向、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 人五大人格特质与团队绩效有关,团队成员在五个特质上的平均分越高, 整个团队的绩效也就越高。 3. 员工态度 态度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 。 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自己工作所保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 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
《基础知识》
第四章 管理信息与组织行为
一、个体差异 1.个体差异的概念 人有差异是心理学的第一定律,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 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例如:年龄,性别,容貌,身高,体能,能力,兴趣,态度,性格,动机。 a.能力差异(实际能力:成就,潜在能力:性向) 个人在某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所能为者”。 个人将来有机会通过学习,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可能为者”。 b.人格差异 人格主要是指性格,气质,兴趣,态度,情绪,动机,价值观等内容。 人格只有差异,没有高低之分。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讲义(一)
第⼀节个体⼼理与⾏为的分析 ⼀、个体差异 ⼈有差异是⼼理学的第⼀定律。
个体差异的定义: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在⾝⼼特征上显⽰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了解个体差异的⽬的:在于使组织能做到⼈尽其才,⼈尽其责2、⼈格差异 ⼈格:奥尔波特(GordonAllport)60年前提出的定义。
他认为⼈格是“个体内部⾝⼼系统的动⼒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节⽅式”。
从管理的⾓度上说,⼈格(Personality)是个体所有的反映⽅式和他⼈交往⽅式的总和。
它常常被称为⼀个⼈所拥有的可测量的⼈格特质。
⽓质、能⼒、性格等是重要的⼈格因素变量。
⼈格相⽐能⼒显得更为复杂它包括了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我观念等多⽅⾯的内容;同时⼈格也更为多变。
从⼼理学意义上来说,⼈格只有差异之说,没有⾼低之分,⽽能⼒有⾼低之分。
3、⼤五⼈格特质与⼯作绩效 ⼤五⼈格特质的内容(也称为五因素模型):情绪稳定性、外向、开放性、宜⼈性、责任感 ⼤五⼈格特质与⼯作绩效的关系: 责任感与⼯作绩效具有的正相关; ⾼外向的⼈易于获得管理和商业上的成功;⾼情绪稳定性的⼈在充满压⼒的情境中更有效率;⾼宜⼈性⼈的能够有效地处理客户关系,解决冲突;具有开放性的⼈更易于精通⼯作,并能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做出较好的决策。
⼤五特质与团队绩效也相关,团队成员在五个特质上得分越⾼,整个团队的绩效也越⾼。
(⼆)员⼯的态度 1、态度的分析 态度是关于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
它反映了⼀个⼈对某些事物的感受。
也就是说态度指的是对特定对象的情感判断。
个⼈之所以保持某种态度,是因为他可以从态度中得到好处。
态度可帮助⼈将⾃⼰的知识、经验、信⼼组织起来,变得富有意义。
态度还可以直接地显⽰个⼈的中⼼价值和⾃我意向。
⼀个以个⼈⾃由为中⼼价值观的⼈,对组织内的分权、弹性⼯作计划、放宽服饰标准会表现出良好态度。
在政治思想⼯作中更要摸清⼈的态度。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组织行为学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组织行为学分析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决策和态度的学科,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来说,组织行为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进行分析。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组织行为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个体行为、团队行为、领导力、组织文化等。
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它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态度。
个体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个性特征、动机、能力等。
在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个体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个体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团队行为是指多个个体在组织中协同工作的行为。
团队行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团队的形成、发展和绩效等问题。
在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团队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团队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领导力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研究领导者对组织成员的影响。
领导力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可以影响组织的绩效、员工的满意度等。
在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领导力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领导力的不同理论和实践。
组织文化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研究组织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可以影响组织的绩效、员工的行为和满意度等。
在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组织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组织文化的不同类型和影响因素。
二、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概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帮助组织解决问题、提高绩效。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师可以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员工的招聘和选拔。
通过了解个体的个性特征、动机和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师可以更好地匹配员工和岗位,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师可以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员工的绩效管理。
初级人力考试辅导:个体心理与行为
(⼀)个体⼼理与⾏为同学们应当重点掌握:⼈格的概念和决定因素,⼈格、情境与⾏为⽅式之间的关系,能⼒、智⼒的概念,常⽤的智⼒维度,躯体能⼒的概念,能⼒与知识和技能的区别,情绪的性质、表情以及情绪状态的特点,态度的概念与相关的理论、态度与⾏为之间的关系、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价值观的概念和中国⼈的价值观取向。
了解:⼈格的稳定性,能⼒的意义,有关智⼒结构的基本理论(斯⽪尔曼、瑟斯顿、吉尔福特、加德纳),躯体能⼒的维度,情绪的基本理论(詹姆斯、汤姆⾦斯、拉扎勒斯)(1)⼈格的概念和决定因素概念:⼼理学所说的⼈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相区别的独特⽽稳定的思维⽅式和⾏为风格,它是⼀个⼈在与社会相互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个相对稳定的动⼒系统,⼈格是⼀个⼼理特征。
决定因素:1、遗传:个体的⼈格是由其基因决定的,遗传奠定了⼈格赖以⽣成的物质基础。
2、环境:许多环境因素对⼈格起着塑造作⽤,这些因素包括:教养⽅式、教育背景、⽣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际关系以及个⼈体验等。
3、情境:⼈格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不同情境中随条件改变⽽采取不同的态度与⾏为反应⽅式。
例题:下⾯关于⼈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完全由先天遗传决定B、完全由后天环境造成C、先天、后天共同作⽤D、在具体情景中与各种变式。
(2)⼈格、情境与⾏为⽅式之间的关系⾸先⼈格是⼀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他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且对个体的反映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调控。
其次,⼈格是稳定的。
第三,⾏为的跨情景⼀致性。
(3)⼈格具有稳定性。
偶然表现出来的⼼理特征不构成⼈格。
例题:佛罗伊德描绘了⼀场⼈格的两个不同部分()和( )之间⽆休⽌的战争,⽽这场战争由()来协调A、⾃我、本我、超我B本我、超我、⾃我C⾃我、超我、本我D超我、⾃我、本我对待基本趋⼒⽅式不同,本我和超我的⽭盾(4)精神分析、⼈本主义等⼼理学理论流派对⼈格的观点。
佛罗伊德理论中⼈格的差异在于⼈们对待基本趋⼒⽅式的不同,⼈本主义从个⼈、意识经验与成长潜能整合⾓度理解⼈格,其核⼼强调⾃我实现的驱⼒。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一、引言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学科,旨在了解和预测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影响这些行为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二、个体心理在组织中的作用个体心理在组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个体的态度、动机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其次,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其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最后,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领导方式。
三、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会对组织的绩效和氛围产生深远影响。
积极主动的个体往往能够带动团队不断进步,提升整体绩效;而消极抱怨的个体可能会破坏团队凝聚力,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了解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至关重要。
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个体心理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个体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其行为方式,例如情绪低落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工作态度;而积极心态的员工则更容易展现出高效的工作表现。
同时,个体的行为会反过来影响其心理状态,形成一个循环。
五、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因素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个体的人格特质、生活经历、组织文化等。
人格特质对个体心理与行为有着深远影响,例如外向性的员工更善于与人交往,而开放性的员工更乐于接受新观念。
生活经历也会塑造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如曾遭遇挫折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
六、如何促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组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发挥个人潜力,激励团队协作。
其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
最后,注重员工心理健康的培训和关怀,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七、结论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了解和引导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对组织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认识个体心理与行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从而为组织管理和个体发展提供参考。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章节练习
1.问答题程序公平的六项标准?参考答案
⑴一致性规则⑵避免偏见规则
⑶准确性规则⑷可修正规则
⑸代表性规则⑹道德伦理规则
2.名词解释亚当斯公平理论?参考答案
对工作绩效和积极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在工作环境中知觉到的公平/不公平的程度,并解释了在那种条件下,什么样的工资水平、...【查看详解】3.名词解释刻板印象?参考答案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
4.名词解释光环效应?参考答案
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
5.名词解释态度? 参考答案
人对某种实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
6.名词解释个体差异? 参考答案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初级人力资源基础辅导:个体心理与行为(2)
(四)能⼒、智⼒的概念和意义;² 能⼒:从事各种活动、适应⽣存所必须的且影响活动效果的⼼理特征的总和。
在组织⾏为学中,能⼒决定了员⼯可以达到的绩效⽔平。
能⼒分为智⼒和躯体能⼒。
² 智⼒:⼀般的⼼理能⼒,是个体从事⼼智活动的要素,包括语⾔能⼒、数学能⼒、推理能⼒、演绎能⼒、关系类⽐能⼒、记忆能⼒、空间认识能⼒和知觉能⼒等多⽅⾯的能⼒(见P23表1-3)。
² 意义:不同性质的⼯作对不同智⼒维度的结构和⽔平要求不同。
(五)躯体能⼒的概念; 包括精⼒、体⼒、肢体灵活性、躯体平衡性等。
越是不需要技术或越是机械性的⼯作,越需要躯体能⼒。
(六)能⼒与知识和技能的区别; 知识和技能这两个概念和能⼒有关但⼜有所不同; ² 知识是概括化的经验系统; ² 技能是概括化的⾏为模式; ² ⽽能⼒则是概括化的⼼理特征; ² 能⼒发展到⼀定程度时就会定型,但知识和技能却可以不断积累。
(七)有关领导胜任特征的理论; ⼼理学家麦克⾥兰通过⾃⼰⼏⼗年的研究 , 提出作为⼀个优秀应该 具备的能⼒有以下⼏个⽅⾯: (1) 成就动机和⾏为: (2) 服务意识: (3) 管理才能: (4) 认知能⼒:包括分析与抽象性的思维⽅式、认知深度等。
(5) 个⼈效能:包括对⾃我的控制、⾃信和⼯作中的灵活性 , 并且具有较⾼的组织。
还需要职业献⾝精神 , 有远见 , 有准确⾃我评价 , 有较⾼的社会亲和⼒ , 注意细节 , 有较强的沟通能⼒。
⼼理学家威尔逊进⼀步把的特征简化为三个⽅⾯ : (1) 变化:有远见 ,有想象⼒ ,富于冒险 ,有创新精神 ,坚韧不拔 ,以及富有耐⼼。
(2) 寻求⽀持:组织意识强 , ⿎励参与 , 有团队精神 , 与他⼈同⽢共苦。
(3) 驱⼒⽔平:为⾃⼰定的⽬标⾼ , 有活⼒且能够承受压⼒和挫折。
现在有些⼼理学家把⼈的与能⼒有关的特征分为核⼼特质、⾃我特质和表⾯特质。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例题: (C )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 与否的态度。(2/3级2007.5) A. 工作成就 C. 工作满意度 B. 工作绩效 D. 工作态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ABCDE )。(2/3级 2007.11、2008、5) A.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C.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B. 公平的报酬 D. 融洽的人际关系
( C )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产生的强烈影响。 (3级2007.11) A. 光环效应 C. 首因效应 B. 投射效应 D. 刻板印象
( A)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 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 A. 光环效应 C. 首因效应 B. 投射效应 D. 刻板印象
社会知觉失真现象包括的类型有(ABCDE)。 A. 首因效应 C. 投射效应 E. 刻板效应 满足安全需要的行为可以是( ACDE )。(3级2008.5) A. 免受失业和经济危机的威胁 B. 比其他的竞争者更出色 C. 避免任务或者决策失败的风险 D. 免受疾病和残疾的威胁 E. 避免受到伤害或处于危险的环境 B. 光环效应 D. 对比效应
(二)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考点)p106 1.分配公平. 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经过努力所获得的报酬的绝对数量 (即工资水平),也关心自己与他人的报酬差别(工 资的相对量)。 2.程序公平,即员工感觉到的报酬结果的决定方式的公 平性。 3.互动公平,即分配结果反馈和执行时的人际互动方 式是否公平。例如,上级对待下属是否礼貌、尊重对方?
满足地位需要的行为不包括( D)。(2级2009.5) A、拥有舒适的轿车,合理的穿着 B、具有执行官的特权 C、居住在合适的社区,参加俱乐部 D、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的原则有(ABC )。(2/3级 2008.5、 2009.5、2010.5、) A. 分配公平 C. 互动公平 E.组织公平 B. 程序公平 D. 法律公平
【推荐下载】人力资源管理师HR知识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键入文字]
人力资源管理师HR知识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人有差异是心理学的第一定律,关键的问题是了解和鉴别人们具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下面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1、个体差异:人有差异是心理学的第一定律,关键的问题是了解和鉴别人们具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2、能力差异:关于能力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所关注的。
3、人格差异:能力与人格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
能力差异的程度可采用统一量度作为标准(如智商)。
4、高外向的人易于获得管理和商业上的成功;高情绪稳定性的人在充满压力的情境中更有效率;高宜人性的人能够有效地处理客户关系,解决冲突;具有开放性的人更易于精通工作,并能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做出较好的决策。
5、态度的分析:通过观察人的态度来确定价值观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6、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1)富有挑战性的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4)融洽的人际关系(友好和谐的同事关系,也会提高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与上级的人事关系更是一个决定因素);5)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7、组织承诺: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贝克尔,阿伦和梅耶提出三种形式承诺:感情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
8、知觉: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受他们的知觉支配的。
社会知觉包括: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对比效应、刻板印象。
9、工作动机的理论:组织必须能够吸引、激励和留住有能力的员工,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目标是通过组织的报酬制度来实现的。
1。
初级人力资源基础辅导:个体心理与行为(4)
(⼗三)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们经常通过说服来改变他⼈的态度,说服成了改变他⼈态度的最有效的⽅法。
影响说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个⽅⾯: ² 说服者的因素: Ø 说服者的可信度; Ø 说服者的吸引⼒。
² 说服信息的因素: Ø 倡导态度和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 Ø 信息唤起的恐惧感; Ø 信息的呈现形式); ² 被说服者的因素: Ø 被说服者的⼈格; Ø 被说服者的⼼情; Ø 被说服者的介⼊程度; Ø 被说服者的⾃⾝免疫⼒。
Ø 个体差异 ² 情景因素 Ø 预先警告; Ø 分散注意。
(⼗四)掌握和态度有关的偏见与刻板印象问题; 偏见是⼈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形成的对他⼈或群体的⽚⾯甚⾄错误的看法 为什么⼈们会有偏见 , 以下⼏种理论从不同的⾓度解释了偏见的产⽣。
1. 团体冲突理论 ² 该理论认为为了争得稀有资源 , 如⼯作或⽯油等,团体之间会有偏见产⽣。
当⼈们认为⾃⼰有权获得某些利益却没有得到 , 并且把⾃⼰与获得这种利益的团体相⽐较时, 便会产⽣相对剥夺感, 这种相对剥夺感最可能引发对⽴和偏见。
2. 社会学习理论 ²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
在偏见的学习过程中 , ⽗母的榜样作⽤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效果最为重要。
3. 认知理论 ² 认为⼈们对陌⽣⼈的恐惧 ( 贬低对他们的认识 ), 对待内团体与外团体的不同⽅式 ( 喜欢内团体的⼈ , 排斥外团体的⼈ ) 以及基于歧视的许多假相关 ( 多数⼈与少数⼈的不良⾏为的⽐率相同 , 但少数⼈的不良⾏为被过分估计 ) 等都助长了我们对他⼈的偏见。
4. ⼼理动⼒理论 ² 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
⼼理动⼒理论有⼏种不同的形式 : ⼀种形式把偏见看成是⼀种替代性的攻击 , 另⼀种形式则将偏见视为⼀种⼈格反常 , 即偏见是⼀种⼈格病变。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二)员工学习与组织行为矫正 步骤:
识别和确认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行为 对关键行为进行基线测量 功能性分析 干预行为
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一、工作团队的动力
(一)工作团队有效性的理论
1、什么是工作团队——共同的承诺
2、团队的有效性模型
团队有效性的四个要素:绩效、成员满意度、团队学习、外 人满意度
组织文化 团队设计 奖励 内部团队过程 边界管理 绩效 成员满意度 团队学习 外人满意度
(二)团队的动力因素分析
1. 2. 3. 4. 5. 6.
沟通 影响 任务和维护的职能 决策 冲突 氛围
二、群体决策与人际沟通
(一)群体决策
1.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优点:信息全面丰富、更多决策方案、增加决策可接受性、决策民主性
第四章
第一节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工作团队心理与行为
领导行为及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一、个体差异——心理学第一定律 (一)员工的能力与人格
1、能力差异:所能为者:成就(实际能力)
可能为者:性向(潜在能力)
2 、人格差异: 人格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
缺点:浪费时间、从众心理、产生个人倾向、责任不清
2.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
群体多样性 群体熟悉度 群体的认知能力 群体成员的决策能力 参与决策的平等性 群体规模
14
群体决策规则
(二)人际关系与沟通
1.
① ② ③ ④ ⑤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选择或定向阶段 试验和探索阶段 加强阶段 融合阶段 盟约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重点:个体
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2017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重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第四章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考点】个体差异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一)员工的能力与人格
1、能力差异
指个人在某方面所表现出实际能力;个人将来有机会通过学习,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
2、人格差异
人格只有差异之别,而绝无“高低”之分。
(二)员工的态度
1、态度的分析
态度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
态度直接显示出个体的中心价值和自我意向。
2、工作满意度
(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5点
(3)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和行为的关系
3、组织承诺
表现为保持一个特定组织的成员身份的一种强烈期望,愿意做出较多的努力来代表组织,对于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明确信任和接受。
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
1、知觉及其意义
感觉是人的感官对于声、光、色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
2、社会知觉
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即我们如何认识他人。
(1)首因效应
(2)光环效应
(3)投射效应
(4)对比效应
(5)刻板印象
【考点】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组织必须能够吸引、激励和留住有能力的员工,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目标是通过组织的报酬制度来实现的。
(一)人的多重需要与组织的报酬形式
(二)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
1、分配公平
2、程序公平
3、互动公平
(三)期望理论与绩效薪资
【考点】员工的学习和行为的管理
(一)员工的学习
1、强化的学习法则
2、认知学习原理
3、社会学习理论
(二)员工学习与组织行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