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首都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合集下载

2021年水资源短缺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

2021年水资源短缺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

水资源短缺欧阳光明(2021.03.07)21世纪,水,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环境被严重污染等等都是当今社会所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已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如何解决好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污染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环境的安全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安定。

水,是经济,也是挑战。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环境概论》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水资源短缺的当前现状根据当前形势,全球水资源短缺本就已存在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资源。

在全球水资源中陆地淡水仅占6%,其余94 为海洋水。

而在陆地淡水中,又有77.2%分布在南北极,22.4%分布在很难开发的地下深处,仅有0.4 %的淡水可供人类维持生命。

2、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如非洲扎伊尔河的水量占整个大陆再生水量的30%,但该河主要流经人口稀少的地区,造成一些人口众多的地区严重缺水。

再如美洲的亚马逊河,其径流量占南美总径流量的60%,但它也没有流经人口密集的地区,其丰富的水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

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丰富的水资源流经西伯利亚注入北冰洋,而人口众多的西部、南部、中亚地区则出现水资源短缺。

全球水资源分布在地理上已经基本确定,难以重新分配。

巴西、俄罗斯、中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印度、哥伦比亚以及扎伊尔9 个国家拥有了全球水资源的60%,即便在一定范围进行重新分配,其成本也是极高的。

3、水是难以替代的资源。

人类要找到一种理想的水替代品,要比寻找石油和木材等资源的替代品困难得多,尽管许多缺水国家已经开始海水淡化工作,但目前在资金和技术上都还远远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除了以上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加剧了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I.人口的增长使淡水供应紧张。

北京市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北京市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北京市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清华水利系工程硕士班张秋建引言生态一词(Ecosystem)由希腊文oikos衍生而来的,意为住所或栖息地的意思,生物群落同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种群生物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的动态平衡就称为生态系统,顾名思义,水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之间以水为媒介所形成的动态平衡。

阳光和水是生物生存的根本条件,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复杂而简单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使生物之间形成的上述动态平衡不断的被打破而形成新的平衡,生命的进化、新物种的产生、旧物种的消亡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水生态环境是地球上最根本的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或恶化,将会引发包括生命进化或消亡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致力于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是水务工作永恒的主题。

一、北京市当前的水资源现状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其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前列,然而自然条件的使然、政策的不完善、不科学的发展观、人们节水观念的淡薄等等也造成了目前北京空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用“水危机”来形容这些问题已不再是危言耸听了。

1、水资源的极度紧缺北京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都市之一,人均水资源不足300m3,是全国人均的1/8,是世界人均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大城市和首都中名列百名之后。

北京水系属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06.5mm,自1999年起,海河流域连续7年大旱,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少2~3成,多条河流断流,同时地下水位也随之大幅降低,据观测京东的潮白河水源地地区地下水以平均每年3~4米的速度下降,目前埋深已达20米左右。

截至2003年5月底,整个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8.8米,比1999年下降了4.7米,储量减少24亿立米;城区地下水位下降更为严重,石景山地下水埋深已达34米,西部山前地区浅层水已经干涸……作为北京主要供水水源的密云、官厅两大水库,近些年来水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密云水库经过从河北、山西多次调水后目前储量仅10亿立米,除去死库容,实际可供水已不足5亿立米,若按常年供水负荷实际可供水时间不足1年,而官厅水库由于污染严重,从1997年起就已经退出了饮用水供水系统。

水资源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水资源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水资源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成为了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许多国家已经面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这些问题在未来可能会导致生态和社会危机。

因此,我们需要努力采取措施,解决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问题首先,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了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

人们用水冲洗衣物、洗澡、消毒、生产和农业等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大。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水资源造成了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温度上升导致的干旱、洪水和其他极端气象事件已经越来越频繁。

这些气候变化导致了土地干旱和水资源的短缺,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问题。

最后,污染问题,特别是非点源污染,在水资源问题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肥、农药、家庭废物和工业污染物进入了河流和水源,污染了水资源。

水污染不仅会影响采水,还会导致健康问题和重大环境问题。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的水资源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第一,加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们可以通过应用现代通信、处理技术和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可以通过浇灌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或半干旱废弃物利用等方式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同样,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技术来改进工业和城市用水效率。

第二,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我们需要建立规范和科学的管理体制。

比如,我们需要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权力和监督机制,以确保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同样,对于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非常重要。

第三,加强水资源开发和利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发展更多的水资源。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规范和环保的方式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地下水和子表水资源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放现有的水源,提供更多的可用水源。

第四,加强反污染和减少污染。

为了减少对水资源的影响,我们需要强化防污染、治理和处理的工作。

比如,我们可以制定可持续管理计划,并加强治理非点源污染。

缓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分析与途径

缓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分析与途径

缓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分析与途径摘要:北京属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而骤增,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文章通过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造成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显性原因和深层原因,并对现有的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缓解供需矛盾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论证作者认为只有深刻的认识到水资源本身公有私益的特殊物品属性,切合实际,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并在制度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才能有效缓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

关键词: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公共政策分析;政策建议北京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十分突出。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不足300m3 ,仅为世界人均的1/30 ,为全国人均的1/ 8 ,属重度缺水地区。

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因此,要保持北京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

1 北京水资源供需状况在20 世纪50 - 60年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不突出,70年代以后,缺水成为北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量骤增。

目前不论是在市区还是在郊区城镇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需水量骤增,用水量大大超过规划指标。

与1949 年相比,北京市常驻人口增加了3 倍,工业用水增加了31 倍,自来水售水增加了85 倍。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北京水资源的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下降。

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近几年每年缺水均在4亿m3 左右。

根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总报告》,预测2010年北京市需水量将达到53.95亿m3 ,其中工业用水13.49亿m3 ,城市生活用水13. 35m3 ,农业用水21.91亿m3 ,河湖环境补充水3.20亿m3 ,损失量约为2亿m3。

与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相比北京市2010 年将缺水12162亿m3。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激化2 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成因2.1 自然因素造成先天水资源严重缺乏从时间面看,北京处于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演变的过渡台阶台,是季风气候控制下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受地形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间变化悬殊。

北京市解决水质、供水问题的措施

北京市解决水质、供水问题的措施

未来三年北京市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本站讯(记者刘立志)3月28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各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就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斌通报了《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的内容,并就水污染治理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刘斌说,未来三年,改善首都水环境主要的工程措施包括常规工程建设和临时工程措施两大类。

其中,常规工程建设,主要分为再生水厂建设、配套管线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三种。

在常规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前,我市还将采取一系列的临时治污工程措施,应急改善河道水环境。

这些临时措施的重点是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4条河流的干支流以及五环内的排水管网。

在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将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管理和保障措施。

一是多部门协调,市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相关工作,市相关委办局和水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

各区县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推进本地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

二是落实责任,把污水治理责任分解到每个区县、每个排污口。

通过逐一分解,把每个排污口的治理措施、责任主体落到实处。

三是加大投入。

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排水和再生水设施建设。

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对排水和再生水设施及配套管线项目的拆迁资金,市、区两级政府将给与重点支持,对临时治污工程建设,也将给与一定倾斜和补贴。

四是严格监管。

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查处城乡结合部和河道两岸违法、违规排污行为。

同时创新跨区县河道流域管理模式,形成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区县政府、沿河单位、社会组织和市民代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近十年北京市供水状况关于供水、水质方面问题的解决措施一、供水数据1、全市公共供水厂61个,总供水能力411万立方米/日。

管网总长1.4万公里,2012年供水总量11.4亿立方米。

21世纪中国缺水形势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21世纪中国缺水形势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一、前言中国是世界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2.8124万m2,占全球径流资源的6%左右。

仅次于巴西、前苏和加拿大,居第四位。

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人均占有水资源只相当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世界排名110位,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1993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255亿m3。

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2%。

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m3的1.1倍。

由于用水量不断加大,近些年来中国淡水供应不足已见端倪,缺水呼声此起彼伏。

华北平原缺水据北京市水利局资料,北京地区由于地表水不足,地下水长期超采。

全市平原区累计超采40亿m3,超采区面积占平原区面积的41%,其中一半为严重超采区,形成1000多km2的水位下降漏斗区。

东效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达40m。

西效部分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已近疏干。

城市供水亦出现不足。

1994年6月,低压低水时间累计长达52天,共计400小时,低压区面积近300km2。

城市边缘地区不得不靠开采深层地下水来维持。

西北缺水黄河断流日甚一日。

70年代黄河平均断流河长为242km,80年代为256km。

90年代达到392km。

90年代以前,断流一般在河口地区。

1992~1994上延到山东济南附近;1995年发展到河南夹河滩以上,断流河长达683km;1997年延伸到河南开封以上,断流河长超过700km,占黄河下游干流长的90%以上。

不仅如此,黄河入海水量不断减少,1990年至1994年,年平均入海水量只有184亿m3,相当于80年代年平均入海371亿m3的59%、60年代平均入海水量492亿m3的37%。

黄河断流和水量的减少已经豫鲁两省带来深重的灾难,而且影响了华北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云贵高缺水据贵州省水利厅资料,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可供水量不足(开发量仅占资源量的7.5%),灌溉面积受到极大的限制。

全省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0.3亩,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全省农村还有400万人饮水困难。

对缓解水危机的建议

对缓解水危机的建议
营幼峰:我从水情教育的角度来看,如果水的总量不够,那就需要调水,我相信南水北调通了以后应该是能大大缓解北方缺水的状况。同时要治理污染,不仅仅要治理工业污染与市政污染,更要治理农村量大的面源污染。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底泥污染在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包括太湖、滇池在内,底泥污染都比较严重,底泥污染的发作可能要若干年、上百年,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关注。
吕淑萍: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非常地突出,当然水污染也确实存在,并日趋严重,比如说,中国90%以上的地表水都是受到污染的,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我们知道,去年国务院发表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规定,水利部结合各个地区也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整个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的改善绘出了蓝图,并开创性地指出生态文明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这让我们感觉到应对水危机非常有希望。不过,我认为,只有政府做这个工作可能还远远不够,希望我们全国的人民都要有节水意识,要有水资源不是免费的意识,要有“谁用谁付费”、“谁污染谁付费”的概念,使水的最终价值得以全面体现,才能和政府一起更好地应对水匮乏、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另外,为缓解水危机,我们应该努力开发新的水资源,并且在新的水资源开发方面,比如在水的淡化方面,使用更为高效的技术,以降低能耗,同时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性。有效管理现有的水储备和开发新的水源是威立雅水务技术的核心业务之一。公司在海水淡化领域也有100多年的经验,并有一些比较大的实践范例。热法方面,在中东已建成采用MED技术、规模80万吨的海水淡化厂;膜法方面,反渗透技术也已在多个项目中运用,以色列规模33万吨、澳大利亚悉尼规模25万吨的海水淡化厂都已稳定运营多年。我也非常希望中国能够采用威立雅比较前沿的膜技术来进行海水淡化处理。

水资源管理解决全球水危机的关键举措

水资源管理解决全球水危机的关键举措

水资源管理解决全球水危机的关键举措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管理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水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举措。

首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水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

当前,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通过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提高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推广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优化工业流程,降低用水量。

此外,加强水资源定量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考核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

其次,改善水环境也是解决全球水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

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对水资源的利用造成影响,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净化水体,保护水源地,防止水污染。

这包括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等。

同时,深入开展水资源保护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氛围。

另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解决全球水危机的关键举措之一。

水资源具有跨国流域性特征,解决水危机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国际社会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水资源管理政策、标准和机制,并支持贫困国家改善水资源管理能力。

同时,推动国际间分享经验与技术,促进技术创新与合作,加强科学研究,共同应对全球水危机。

最后,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管也是解决全球水危机的核心举措之一。

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应承担主导责任,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建设、标准制定、监管执法等方面加强力度。

同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防洪和供水能力,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形成多元参与、全民共治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结起来,解决全球水危机需要综合施策,采取一系列关键举措。

这些举措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管等。

21世纪中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及其对策.doc

21世纪中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及其对策.doc

21世纪中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及其对策中国是一个多灾之邦,治国必先治水,治水才能安民兴邦。

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动员亿万人民群众,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兴修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水利基础设施,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特别是中国以仅占世界平均水平1/4的人均水资源量,实现了经济社会连续20年的高速发展;以占世界9%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口的粮食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

由主要为农业服务,逐步向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下的运转机制,逐步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以社会效益为主,逐步向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转变。

特别是把水利建设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标志着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近十年来,水利建设对防御水旱灾害,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志着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1世纪水的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水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巳构成重大威胁。

如何解决好中国水多、水少、水脏和水环境恶化这三大灾害,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安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三大灾害问题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经受1998年特大洪水的考验后,中央领导针对水利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了治水方略,这是21世纪制定中国水利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治水方针。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水利必须转变观念,及时调整治水思路,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特别要重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保护,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努力实现水利现代化。

水资源保护解决全球水危机的关键措施

水资源保护解决全球水危机的关键措施

水资源保护解决全球水危机的关键措施全球水危机日益突出,人类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资源保护成为了当今全球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将探讨解决全球水危机的关键措施,以期为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1. 提高水资源监测和评估能力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评估水资源的状况。

同时,建立全球水资源评估指标体系,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全面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并执行全面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包括建立水资源保护区、推行水权分配制度、推动水资源交易市场建设等,通过政策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

3. 推行节水意识教育开展面向公众、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节水意识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大众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倡导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的行为习惯,形成全社会关注水资源保护的氛围。

二、改善农业用水效率1. 推广现代化灌溉技术大面积推广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

此外,利用精准农业技术,科学调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实现精准供水,降低用水量。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推动农产品生产结构优化,减少高水耗农作物的种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同时,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设施,如雨水收集系统和渗灌设备等。

3. 加强农业水资源保护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地下水和水源地的安全。

三、推进工业和城市节水措施1. 提升工业用水效率鼓励企业更新技术设备,推行节水工艺,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水资源消耗。

同时,建立水资源核算和考核制度,提高企业的水资源使用效益。

2. 实施城市节水政策加强城市供水系统的改造和管理,推广低水耗设备和节水家居用品,加大城市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力度,合理开展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3. 加强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致力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大对水环境的监管力度,减少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

北京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北京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北京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把水资源的作用提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位置一点也不为过。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水资源无疑是北京市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2006年底,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在京住半年以上的)有1 581万,到2008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将超过1 600万。

因此,保证北京市的供水和水资源环境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问题,加大力度保护和合理利用北京的水资源是摆在北京市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北京水资源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不足北京市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干燥季风气候区,地处海河流域,又是处于华北平原向蒙古平原演变的过渡台阶,受地形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间变化悬殊。

北京市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北京市境内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为585毫米(1956—2000年系列),年均降水总量98亿立方米,形成地表水资源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38亿立方米。

2004——2006年这三年的平均降水量分别是528毫米、468毫米、448毫米。

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三个月,占全年的75%。

年际间丰枯连续出现的时间一般为2—3年,最长连丰年6年,连枯年达12年。

北京市的水资源总量约38亿m3,按按联合国规定的人均水资源丰水线(3000 m3/人)和警戒线(1700 m3/人),北京市水资源量的承载能力为:最佳人口规模126.67万人,最大人口规模223.53万人。

而2006年底北京市人口总量已达1 581万人,为水资源最大承载人口的7.10倍,已经大大超过了北京市水资源的承载力,使得北京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

以2006年底的人口为基数,全市的水资源量240 m3,不到全国人均水资源的八分之一,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的三十分之一。

世界水日解决城市水危机的关键举措

世界水日解决城市水危机的关键举措

世界水日解决城市水危机的关键举措城市水危机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紧迫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所面临的水资源供应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从供水改善、水资源管理、水净化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探讨解决城市水危机的关键举措。

1. 供水改善城市水危机的一个关键举措是改善供水体系。

首先,建设更多的水源是供水改善的核心措施之一。

各国政府应该积极推动水资源调配,开发新的水源,确保城市的供水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次,完善供水管网是关键举措之一,通过更新和维护供水管网,减少漏水和损耗,提高供水效率。

此外,提升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加强供水系统的科技支持,也能有效改善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

2. 水资源管理城市水危机的解决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水资源管理。

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法规,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是关键举措之一。

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系统,定期发布水资源状况和水量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采取合理的水价机制和税收政策,引导市民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国际合作,在跨境地区进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利益共享也是解决城市水危机的重要途径。

3. 水净化城市水危机解决的关键举措之一是水净化。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建立健全的水净化体系非常重要。

各国政府应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出水标准。

同时,推动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进入水源的风险。

发展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实现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关键。

4. 宣传教育城市水危机解决的另一个关键举措是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水资源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市民养成合理用水的习惯,减少浪费。

此外,教育培养水资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水资源管理的能力,也是关键举措之一。

21世纪首都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世纪首都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世纪首都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张寿全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00(000)008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首都水问题的现状,指出: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尖锐;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水管理体制不顺、水价不合理、浪费严重;产业布局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不相适等是目前首都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实施节流-制污-开源-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管理体制等全方位解决水问题的战略思路;提出应进一步树立流域系统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市场经济的意识;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增强民众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的自觉性等一系列对策.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张寿全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相关文献】
1.21世纪中国的水问题及其对策 [J], 孙晶辉
2.21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水问题浅析 [J], 王兴会
3.21世纪初太湖流域的水问题及其对策初探 [J], 吴泰来
4.为首都人民有足够的好水喝为上游人民有更好的日子过--《21世纪初期首都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后记 [J], 吴季松
5.西藏水资源开发的经济战略思考——中国21世纪的水问题与决策 [J], 韩俊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水资源紧张当地居民生活受限

北京市水资源紧张当地居民生活受限

北京市水资源紧张当地居民生活受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水资源为基础的国家,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供应日趋紧张,这也导致了人们的生活受限。

尤其是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压力和问题。

本文将从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一、水资源紧张的原因1.人口增长与消费水量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北京市的居民数量也在迅猛增加。

而每个人的生活需要的水量是相当可观的,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大。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消费水量的活动比如游泳馆、浴缸等的普及,都导致了日益紧张的水资源情况。

2.工业用水与农业用水的需求除了居民的用水需求外,工业和农业用水也是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之一。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而农田灌溉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这些用水的需求与日俱增,进一步加剧了北京市水资源的紧缺局面。

二、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1.用水限制措施的实施由于水资源紧张,当地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用水限制措施来保障供水量的稳定。

例如,限制居民用水的时间、减少公共用水设施的供水时间等措施。

这些措施让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很多人不得不每天排队取水,或者限制洗浴、冲厕等生活行为。

2.环境生态的破坏水资源紧张也对北京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水资源,往往要进行大规模的深层地下水开采,这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另外,一些河流、湖泊也因为长期供水不足而干涸或退化,进而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三、解决方案1.加大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通过建设更多的水库和水源地,以增加水资源的供应能力。

同时,要严格监管水资源的使用,加大对非法开采和浪费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推广水资源节约型技术和设备在居民和工业领域,可以推广使用节水型设备和技术,比如节水洗衣机、节水花洒等,以减少用水量。

北京的水问题及防治对策

北京的水问题及防治对策

北京的水问题及防治对策摘要:与地球上其他资源相比较,水是一种不可替代、总量有限但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

水量不足有碍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水量过于集中又会酿成洪涝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水极易受到污染,是污染物的载体,造成污染物的扩散与蔓延。

它的这些基本属性或特点,决定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旱灾害的防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北京水问题“可持续发展”不但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对后人构成危害,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揭示了满足需求是人类的共同意愿,是保持生态环境所必须的;同时强调了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这就要求当代人在考虑自己需求的同时,也要担负起历史的责任,考虑未来各代人的需求。

对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原则,北京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本文试图论述这些问题,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水资源严重紧缺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大城市,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8,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30。

从现状分析,平水年份,在采取多种节水措施的前提下,基本上可以保障城乡的正常供水;而一旦遇到连续偏枯和枯水年份,北京市将缺水3亿~10亿立方米,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水源危机。

从发展的角度看,到2010年和2020年,北京市若遇枯水年份,仅仅依靠本市当地供水(指当地采取污水回用等内部挖潜后的供水)的话,将缺水15亿~22亿立方米,若遇到严重枯水年份,北京将缺水18亿~25亿立方米。

由此可见,进入21世纪后,北京地区的缺水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北京市水资源的严重紧缺,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1)用水需求增长过快。

与1949年相比,北京市常住人口增加了3倍,工业用水增长了31倍,自来水售水量增加了85倍,农业灌溉面积由21万亩发展到485万亩,粮食及副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用水大幅度增加。

上述各类用水的增长,依靠的是水资源开发程度的迅速提高。

但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的可开发利用量是有内在联系的,一旦出现枯水年和连续枯水年,水资源的有限性就会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北京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北京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北京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颜昌远1 北京水资源概况北京市多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95毫米,其中年最大降水量为1406毫米,最小仅为242毫米,丰枯相差近6倍,且经常出现连续枯水年,最长时段达20年之久。

另外,北京每年的降水有85%集中在汛期(6~9月),而春季用水高峰的降水仅为全年降水量的5%左右,常发生干旱。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这一数量仅为全国的1/8,世界的1/30,也就是说,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

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求,北京先后建设了密云、官厅等85座水库,总库容93亿立方米。

这些水库的建成不仅减轻了洪涝灾害对北京的威胁,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己累计为北京供水455亿立方米,基本保障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白河堡补水和东水西调工程,使密云水库供水系统和官厅水库供水系统连通,并使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实现了统一调度,提高了城市供水保证率。

对潮白河、城市中心水系的整治,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特别是部分河段实现了旅游通航,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休闲及娱乐场所。

可以说,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了首都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但我们必须看到,北京也面临着可用水资源量逐年减少,需水量却不断增加的困难。

据分析,2010年若遇平水年,北京的可用水资源量为40.88亿立方米,需水量52.73亿立方米,缺水11.85亿立方米,遇枯水年,可用水资源量33.99亿立方米,需水量53.98亿立方米,缺水19.99亿立方米;2020年若遇平水年,北京的可用水资源量为40.38亿立方米,需水量64.69亿立方米,缺水23.76亿立方米,遇枯水年,可用水资源量为33.79亿立方米,需水量64.69亿立方米,缺水30.9亿立方米。

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未来北京的水资源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1 密云、官厅两大水库来水量递减的趋势很难逆转密云、官厅两大水库是北京市的主要供水水源之一,年均供水10亿立方米,占全市总供水量的1/4。

城市水资源短缺应对策略

城市水资源短缺应对策略

城市水资源短缺应对策略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

这不仅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

因此,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迫在眉睫。

造成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用水需求大幅上升。

大量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商业用水给水资源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水资源产生了影响。

降水模式的改变、干旱频率的增加使得水资源的可获取量变得不稳定。

再者,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在城市中,老旧的供水管道漏水、居民不合理的用水习惯以及一些工业企业的低效用水等,都造成了水资源的无谓损失。

此外,水污染问题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排放,使得原本可利用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无法直接使用。

为了应对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分配水资源。

建立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实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严格限制不合理的用水行为,对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二是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

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例如,通过循环冷却系统减少工业用水的消耗。

在农业方面,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对于城市居民,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如及时关闭水龙头、合理使用洗衣机和洗碗机等。

三是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方面,开发新的水源,如雨水收集利用、海水淡化等。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绿化、道路冲洗等非饮用用途。

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增加淡水资源的供应。

另一方面,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实现污水的再生利用。

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基本状况及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探讨

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基本状况及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探讨

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基本状况及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探讨北京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八分之一,世界人均的三十分之一,是资源性缺水地区。

新中国建立以来,北京曾出现几次比较严重的用水危机。

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连续五年的枯水时段导致的水资源危机,对北京发展造成极为严重影响。

中央、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克服水资源紧缺带来的重重困难。

有限的水资源量支持了北京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但不能不看到,现状的水供需平衡是以牺牲环境和制约发展为代价的,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影响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中央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现代化的关系做了深刻阐述。

建议指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臵。

要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臵,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

大力发展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抓紧治理水污染。

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

缓解北方缺水矛盾,加紧南水北调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中央关于水资源的要求为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按照中央的要求,找出我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对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科学预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成为当前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北京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的问题通过对北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分析,可以找出基本规律。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的地理台阶上,多年平均降水量595毫米,但年际、年内分布极不均匀。

最大年降水量1406毫米,最小年降水量只有274毫米。

一年之中,85%左右的降水集中在汛期的三个月内。

年际又表现为连旱连涝、旱涝交替;春季十年九旱、汛期常出现暴雨洪水和泥石流。

北京水资源的窘境与出路

北京水资源的窘境与出路

北京水资源的窘境与出路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否则,蒋会产生各种问题。

目前,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其承载力,产生了很多问题。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北京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排名百位之后。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水资源供需没有多大矛盾,七十年代以后,缺水成为北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近几年每年缺水均在4亿立方米左右。

根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总报告》,预测2010年北京市需水量将达到53.95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13.49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13.3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 21.91亿立方米,河湖环境补充水3.20亿立方米,损失量约为2亿立方米。

与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相比北京市2010年将缺水12.62亿立方米。

地下水严重超采北京市1981-1989年地下水平均补给量为 37.80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约为24.5亿立方米/年。

由于种种原因,补给水并不能全部作为可利用水。

当开采量大于可开采量时,会引起一系列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下水资源开采是少量的,自七十年代以后,地下水资源开采量逐年剧增,成为北京市主要水源之一。

据计算,1961—1995年的35年间,全市平原区地下水累积亏损量已达到39.5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亏损1.13亿立方米,其中七十年代亏损最多,达到21.25亿立方米。

尽管目前亏损量有所减少,地下水位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超采状态。

地下水的超采会形成漏斗区,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以朝阳区为中心,西到石景山、东至顺义、南至南苑、北到昌平山前约16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

城区的东部和东北部,八里庄—大郊亭一带,沉降幅度最大,沉降点最大累积幅度达850毫米;水井供水衰减或报废。

同时由于水位不断下降,至使有些水井枯竭报废,井越打越深,泵越换越大,形成恶性循环,经济上越来越不合算。

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水质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水资源量、质的协调统一是水资源充分发挥效益不可缺少的条件。

城市缺水问题的解决对策

城市缺水问题的解决对策

城市缺水问题的解决对策城市缺水是现代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水资源的供应却越来越紧张,城市面临着很大的水资源短缺压力,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生产生活。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呢?一、提高城市用水效率提高城市用水效率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城市用水有很大的浪费,很多人为的消耗导致了用水效率不高。

比如,很多人洗澡用水时间过长,很多人漏水不及时修缮,很多人不爱把使用过的水储存起来二次使用等等做法,都是导致城市用水效率低下的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让人们了解到水的珍贵,明确节水的重要性。

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对无节水意识的行为予以处罚和纠正。

二、发展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城市的雨水流失量很大,大量的雨水不能被有效利用,成了白白浪费的资源。

发展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大有帮助。

城市可以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并将其用于城市绿化、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方面。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一部分城市用水需求,同时有效的减轻了雨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三、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的水资源短缺与城市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城市产业是水耗费型的,即生产所需的水量很大,这样的产业结构不仅必须消耗很多水资源,而且还会产生很多废水污染,严重破坏环境。

因此,需要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型,减少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增加低耗水产业的比重,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用水效率是关键,但是更多的城市还需要加强供水设施的建设。

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可以包括新建水厂、扩建供水管网、提高旧水管的供水能力等方面。

这样的做法可以保证城市人口用水需求的满足,同时也能够减少城市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综上所述,城市缺水问题的解决对策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从提高用水效率、利用雨水资源、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加强城市供水设备等方面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中国软科学8/2000收稿日期:2000-06-02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资助,项目编号ZK951-A1-203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又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其排位约在世界110位左右,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脆弱的国家。

当人口达到16亿的时候(2030年左右),我国尤其北方地区将面临更严重缺水的挑战。

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大都市之一,水问题将成为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重大问题。

本文的探讨希望有助于首都应对21世纪水资源危机的挑战,有助于首都在下个世纪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首都水问题的现状1.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尖锐目前,北京市现状可利用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300m 3,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

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北京市年可供水量为34-41亿m 3(一次水资源平衡),平水年将缺水11.82亿m 3。

即使在最新的规划中,计划在2010年以前安排若干工程和政策措施,总投资176.18亿元(不含环保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市政规划自来水厂的费用),也只能在平水年基本实现供需平衡。

偏枯水年仍将缺水3.92亿m 3,枯水年则缺水达7.68亿m 3。

显然,21世纪初,首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缺水局面。

2.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全市每年约有10亿m 3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渗井、渗坑,加之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垃圾的不合理堆放,使得河湖水体和地下水受到严重影响。

据对81条2150km 的河段监测,有56.4%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下游河道多为超Ⅴ类水体,基本没有生物存活;河道长期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城近郊区地下水水质较差和极差(Ⅳ级和Ⅴ级)的占测点总数的47.31%,郊区地下水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也仅占一半;地下水超采超过40亿m 3;东郊地面沉降面积已达800km 2,累计最大沉降量850mm ,并仍在扩展之中。

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地面沉降又制约了深部地下水的开发。

3.水管理体制不顺、水价不合理、浪费严重北京市的水管理体制表现为条块分割、相互制约、职责交差、权属不清、行政关系复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1世纪首都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张寿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首都水问题的现状,指出: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尖锐;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水管理体制不顺、水价不合理、浪费严重;产业布局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不相适等是目前首都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提出应实施节流-制污-开源-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管理体制等全方位解决水问题的战略思路;提出应进一步树立流域系统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市场经济的意识;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增强民众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的自觉性等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流域系统;治污;开源;管理中图分类号:TV 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9753(2000)08-0014-05Countermeasures and Su gg estions on Ca p ital Water Issues in the 21Centur yZHAN G Shou -q uan(I nstit ute o f Geolo gy an d Geo p h y sics ,Chi nese A cadem y o f S ciences ,Bei j i n g 100029,Chi 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 uation of ca p ital water issues were s y stematicall y anal y zed in t his p a p er.The main issues on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vironment are as follows :intense cont radiction between su pp l y and demand as a re 2sult of water resource shorta g e ,water p ollution resultin g in water environment increasin g l y worsen ,ineffective wa 2ter administ rative s y stem and unreasonable water p rice leadin g to serious waist of water ,unfit ness of water re 2source and water environment wit h indust rial dist ribution and st ruct ure.A st rata g em t hou g ht :increasin g income and reducin g ex p endit ure -p ollution cont rol -ad j ustin g indust rial st ruct ure was a com p rehensive solution to t he above p roblems.Ten counter measures are :settin g u p idea of flow s y stem ,sense of sustainable develo p ment and marketin g econom y ,reinforcin g science research and technical develo p ment ,enhancin g p ublic consciousness of wa 2ter conserva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 p rotection.K e y words :flow s y stem ;p ollution cont rol ;increase income and reduce ex p endit ure ;administ ration和保护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系统的管理;水价长期偏低不利于节水,不利于环境保护,不利于供水企业的正常发展,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管理和输用水器具质量问题,公共设施中自来水的滴、冒、跑、漏现象严重;用饮用自来水喷灌园林、花木、绿地以及洗车等,一些高级宾馆人均日用水量高达1500升以上,浪费严重。

4.产业结构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不相适应50年的建设与发展,北京已成为一个大型的工业城市,有较发达的冶金、化工、机械、电力、纺织、钢铁、石油化工等,并且大都集中在城近郊区,工业的高度集中和过度发展,不仅是造成供水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制约着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功能的发挥;北京的农业与华北其它地区无异,均以种植业为主,用水量占全市年总用水量的50%以上,而且化肥施用量较大,不符合未来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此外,人口的增长和过度集中也进一步增加了城区的供水压力。

二、对策与建议笔者认为,要缓解北京市缺水状况,进一步增强应对21世纪初水资源危机挑战的能力,应以立足本地为主,采取综合措施。

应进一步树立流域系统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市场经济的意识,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应实施节流-制污-开源-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管理体制等全方位解决水问题的战略。

具体建议如下:1.树立流域系统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每一个河流从源头到河口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治理上,应统筹考虑,把水土保持、防洪、灌溉、供水、水环境保护、污水排放、固体废物处理以及森林、草地、湿地和生态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协调多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建立统一的科学的流域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及环境保护体系,才有可能实现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属海河流域,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是北京市地表水主要供水水源,占北京市总供水量的25%。

但在流域中,北京市上有山西、河北,下有河北、天津,北京市水资源和水环境既受制于上游又对下游产生影响。

如官厅水库,不仅入库水量由五十年代的12亿m3减到九十年代的4亿m3,而且因上游大量的污水排入水库,迫使官厅水库1997年退出饮用水供水系统。

而北京市每年约10亿m3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出,同样会对本区乃至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密云水库的水质目前虽然良好,但朝白河上游是河北省滦平、丰宁、赤城三个贫困县,经济尚处起步阶段,其未来的发展模式将直接影响密云水库的水质水量。

显然,北京要保住密云水库这盆净水,就必须处理好同上述三县的关系;要想改善官厅水库的水质就必须得到上游区域的合作,而且可能还需要中央政府的协调。

据我们的初步分析,下个世纪的前25年,我国流域内不同区域间因水问题引起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尤其北方地区。

因此,建议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尽快制定跨区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协调流域内不同行政区(省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流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2.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经济体系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水资源的需求和造成的生态环境后果是截然不同的。

从首都的水资源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工、农业结构调整和人口控制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北京市的农业是用水大户,1995年用水量为20.10亿m3,但80%用在种植业上。

同时,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高达628.6公斤,是美国的近6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7倍,生产的成本很高。

而且,北京作为首都,作为迈向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其农业没有必要“以粮为纲”。

因此,应该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缩粮食种植面积,降低用水量和化肥施用量,并根据首都的特点、优势和市场需求,依靠科技,逐步形成符合首都城市功能的有别于周边地区的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化的节水高效农业结构。

同时,应考虑将低产和部分耕地还林还草,把蓄水、涵养水土、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北京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北京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这与首都的城市性质和功能以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不相适应的。

1995年,北京市工业用水量为10.48亿m3,市区工业用水量为5.644亿m3。

其中,电力工业用水量1.9274亿m3,占市区工业用水总量的34.2%、但其产值仅占市区工业总产值的1%、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7%。

市区工业,按万元产值取水量大小排序的前五位是:电力(1989m3/万元)、冶金、煤焦、化工、造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