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
胸痛中心建设专家共识解读

至导管室行直接PCI FMC-器械时间越快 越好,且≤120分钟 (推荐I, 证据级别B)
若FMC-器械时间>120分钟, 30分钟内给予溶栓药物 (推荐I, 证据级别B)
再灌注失败或再闭塞患者 紧急转运至可行PCI医院 (推荐IIa, 证据级别B)
3-24小时内转运行冠脉 造影和再血管化治疗 (推荐IIa, 证据级别B)
胸痛相关的其他疾病
❖ 肋软骨炎 ❖ 带状疱疹 ❖ 肌肉骨骼疾病 ❖ 焦虑
急诊的“胸痛”–风险高、数目大、责任重:
风险高: 心血管病 = 我国死亡人数的36% ◦ 首要死因
数目大:“胸痛” = 占急诊就诊量的 5.3%美国数据) ◦ 57% 住院,但仅有30%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 ◦ 阴性检查每年花费 $30亿。
责任重:漏诊的心肌梗死 = 2.3% (0-11%),原因何在?: ◦ 病史:33% 不发生“胸痛” ◦ 心电图:35% 非诊断性;8%“正常”! ◦ 心肌标志物:44% 在到达急诊时正常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救治现状
❖ 我国ACS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有年轻化趋势。 ❖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 ❖ ACS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 ❖ 各种原因导致STEMI治疗延误,再灌注时间远未达到
缩短FMC-to-B
22
.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
主要内容
一、共识目的 二、“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救治现状 三、“胸痛中心”概念起源、发展与优势 四、我国建立“胸痛中心”及规范“急性胸痛”救治流程的必要性 五、“胸痛中心”组织构架及功能 六、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救治规范流程 七、对心源性胸痛患者无创诊断的应用建议
STEMI患者得到优化救治
专家共识为特殊时期胸痛中心工作提供指引

专家共识为特殊时期胸痛中心工作提供指引胸痛中心是指专门针对心脏病引起的胸痛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胸痛中心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新冠疫情的出现给胸痛中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一些指引和共识,以帮助特殊时期胸痛中心的工作。
胸痛中心应制定和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新冠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胸痛中心应该加强通风和消毒措施,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限制人员流动,并加强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监测。
胸痛中心应加强对患者的筛查和分诊工作。
在特殊时期,有可能出现心脏病和新冠病毒感染同时存在的情况。
胸痛中心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判断和分诊,将高风险患者与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分开,并进行相应的处置和安排。
胸痛中心应加强对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心电图和血液检查是辅助诊断心脏病的重要手段。
特殊时期,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胸痛中心可能无法随时进行冠脉造影等侵入性检查。
通过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等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第四,胸痛中心应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和沟通。
特殊时期,胸痛中心可能面临医疗资源有限和病人自愿就医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胸痛中心应与其他科室加强合作和沟通,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避免因医疗资源紧张而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安排和检查。
第五,胸痛中心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特殊时期,胸痛中心的患者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困扰和焦虑。
胸痛中心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和支持,给予患者安全感和信心,并解答患者的疑惑和担忧。
胸痛中心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特殊时期,医务人员可能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和风险。
胸痛中心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和患者的诊疗质量。
专家们提出的这些指引和共识为特殊时期胸痛中心的工作提供了指导。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1 “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由于ACS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成为急性胸痛患者需要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
目前临床急性胸痛和ACS的诊断治疗中存在如下问题:(1)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
“胸痛”涉及多个器官疾病,除ACS外,临床相对少见的疾病如肺栓塞等易被漏诊,或诊断不及时,导致致命性后果。
临床医生对胸痛的鉴别诊断常感觉无从下手。
(2)ACS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
由于ACS症状具有多样性,很多医生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选择将胸痛患者收入院观察。
临床实际情况是,收入院的胸痛患者中,只有10%-15%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2],约70%的患者最终除外ACS或未发现任何疾病。
尽管如此,仍有5%的ACS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从急诊出院,其中16%的患者因不适当出院导致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3-6]。
(3)各种原因导致ACS 治疗延误,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远未达到ACC/AHA指南推荐的标准。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的关键,1小时内成功再灌注患者,死亡率只有1.6%,甚至可以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而6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死亡率增加到6%[7]。
很多患者对STEMI症状认识不足,或因症状不典型,延误了就诊时间;已经就诊患者因症状不典型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明确诊断的心肌梗死患者因救治流程不通畅,导致再灌注时间延误。
(4)心脏监护病房的建立和早期再灌注治疗极大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但治疗已处于心肌缺血的终末环节,很多心肌梗死患者最终仍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
“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作者:丁荣晶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 “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由于ACS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成为急性胸痛患者需要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
目前临床急性胸痛和ACS的诊断治疗中存在如下问题:(1)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
“胸痛”涉及多个器官疾病,除ACS外,临床相对少见的疾病如肺栓塞等易被漏诊,或诊断不及时,导致致命性后果。
临床医生对胸痛的鉴别诊断常感觉无从下手。
(2)ACS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
由于ACS症状具有多样性,很多医生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选择将胸痛患者收入院观察。
临床实际情况是,收入院的胸痛患者中,只有10%∼15%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2],约70%的患者最终除外ACS或未发现任何疾病。
尽管如此,仍有5%的ACS 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从急诊出院,其中16%的患者因不适当出院导致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3-6]。
(3)各种原因导致ACS治疗延误,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远未达到ACC/AHA指南推荐的标准。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的关键,1小时内成功再灌注患者,死亡率只有1.6%,甚至可以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而6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死亡率增加到6%[7]。
很多患者对STEMI症状认识不足,或因症状不典型,延误了就诊时间;已经就诊患者因症状不典型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明确诊断的心肌梗死患者因救治流程不通畅,导致再灌注时间延误。
(4)心脏监护病房的建立和早期再灌注治疗极大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但治疗已处于心肌缺血的终末环节,很多心肌梗死患者最终仍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
专家共识为特殊时期胸痛中心工作提供指引

专家共识为特殊时期胸痛中心工作提供指引特殊时期胸痛中心工作指引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对胸痛患者的救治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胸痛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特别邀请了专家们就特殊时期胸痛中心的工作进行了共识,以提供指引。
一、加强感染防控在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加强感染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胸痛中心在接诊胸痛患者时,应当采取严格的感染防控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和询问旅行史、接触史等。
要求胸痛患者在就诊时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二、加强胸痛患者筛查和评估对于就诊的胸痛患者,需要进行细致的筛查和评估,以尽快确定患者的病情和诊断。
首先是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如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其次是要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液生化、超声心动图等,以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栓塞等重要疾病。
三、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在特殊时期,胸痛中心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学科协作机制,以便更好地解决胸痛患者的问题。
具体来说,应当建立心内科、急诊科、胸外科、呼吸内科等科室之间的协作机制,及时交流和沟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四、优化急诊胸痛患者的管理流程特殊时期,胸痛患者的管理流程需要得到优化。
具体来说,应当加强急诊胸痛患者的分诊和导诊工作,提高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严重疾病的识别和护理水平。
要加强对急救措施和抗心肌梗死治疗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和工作能力。
五、加强胸痛患者的健康教育特殊时期,胸痛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更加重要。
胸痛中心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预防心血管疾病、遵医嘱用药、合理膳食和规范运动等,以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和住院率。
六、加强科研和学术交流七、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特殊时期,要优先保障胸痛中心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具体来说,应当加强对员工的防护培训,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员工的异常情况。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专家共识解读

急诊的“胸痛”–
风险高、数目大、责任重:
胸痛是造成急诊就诊的第二大常见病因*
风险高: 心血管病 = 我国死亡人数的36% ◦ 首要死因
数目大:“胸痛” = 占急诊就诊量的 5.3%美国数据)
◦ 57% 住院,但仅有30%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 ◦ 阴性检查每年花费 $30亿。
责任重:漏诊的心肌梗死 = 2.3% (0-11%),原因何在?: ◦ 病史:33% 不发生“胸痛” ◦ 心电图:35% 非诊断性;8%“正常”! ◦ 心肌标志物:44% 在到达急诊时正常
《共识》目的
规范急性胸痛的救治流程 提高我国胸痛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水平 提高致命性胸痛早期诊断和早期救治率 筛查ACS低危人群及其他导致胸痛的病因 改善患者预后 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节约社会医疗资源
一、当前“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救治存在的问题
急性胸痛
急诊科常见就诊症状 如何快速、准确诊断是难点和重点
/
要素 3 -评估低到中危患者 - “RAPID RULE-OUT(迅 速排除)”
那是鲨鱼还 是海豚?
胸痛 – 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性2步. 连续重复检查发现急性心梗
• 第3步. 心脏影像或负荷试验发现即将出现的急性心梗 不稳定心绞痛
p < 0.001
三、我国建立“胸痛中心”及规范 “急性胸痛”救治流程的必要性
我国胸痛病因组成
1111%%
胸痛 非胸痛
2244%% 19%
4% 3%
CAD 非心源性 脑血管病 急性心衰 其他
北京进行的一项急诊胸痛注册研究
我国ACS治疗的不足
患者求治延迟明显 诊断流程不规范 治疗欠规范 ACS患者临床预后差
要素 1: 急诊室与急救医疗体系的整合
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全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共识专家组1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群中约20%~40%的个体一生中有过胸痛主诉,年发生率约为15.5%[1]。
胸痛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增长,老年人群中高发,以男性为著[2]。
我国北京地区的横断面研究显示,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7%[3]。
英国全科医生研究数据库纳入13 740例胸痛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结果显示缺血性心脏病是胸痛患者的最主要致死原因,占随访期间死亡人数的36%[1]。
我国北京地区的研究显示,在未收住院的胸痛患者中30 d随访发现,高达25%的患者出现院外死亡、再次入院和失访等情况[3]。
此外,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临床路径研究报道,高达20%的患者出院诊断与客观检查结果不符,提示可能存在漏诊和误诊[4]。
2 胸痛的分类与常见病因胸痛是指位于胸前区的不适感,包括闷痛、针刺痛、烧灼、紧缩、压榨感等,有时可放射至面颊及下颌部、咽颈部、肩部、后背部、上肢或上腹部,表现为酸胀、麻木或沉重感等。
胸痛的病因涵盖多个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从急诊处理和临床实用角度,可将胸痛分为致命性胸痛和非致命性胸痛两大类(表1)。
根据我国地区的研究资料显示,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中,ACS高居致命性胸痛病因的首位。
急性肺栓塞与主动脉夹层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临床中容易漏诊及误诊。
3 胸痛的临床表现与危险性评估面对主诉胸痛就诊的患者,首要任务是快速地查看患者生命体征,简要收集临床病史,判别是否存在危险性或者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以决策是否需要立即对患者实施抢救。
对于生命体征异常的胸痛患者,包括:神志模糊和(或)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大汗及四肢厥冷、低血压(血压<90/60mmHg)、呼吸急促或困难、低氧血症(SpO2<90%),提示为高危患者,需马上紧急处理。
在抢救同时,积极明确病因。
急性胸痛诊治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胸痛诊治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急性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各个器官系统。
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
快速、准确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本共识针对的人群是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目的是及时诊断和治疗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致命性疾病,并筛查出ACS低危人群及其他导致胸痛的病因,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胸痛中心最初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
目前其概念已延伸,除心肌梗死外,并准确筛查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以及ACS低危患者,以减少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目前临床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的诊治中存在如下问题:急性非创伤性胸痛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ACS治疗过程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各种应用导致STEMI治疗延误;心肌梗死预后差。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的诊治流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评估病情和稳定生命体征。
如果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和吸氧,稳定生命体征。
然后在10分钟内完成第一份心电图及体格检查,了解病史,尽快完善相关检查。
经上述检查,明确诊断ACS患者按“第二步”处理,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非缺血性疾病患者,接受相应检查明确诊断,分别请相应专科会诊,给予治疗。
第二步是根据症状、心电图和心肌生化标志物明确诊断ACS者。
对于STEMI的诊断和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降低再灌注治疗时间,挽救生命,改善预后。
影响再灌注时间的因素包括院前就医延迟和院内延迟。
为减少延迟,STEMI救治流程首先须做以下改进:院前完成心电图检查、院前联系好接收医院、院前与急诊室沟通确定治疗方案、急诊启动心导管室等。
UA/NSTEMI的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准确评估危险程度,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第三步是进行ACS筛查流程。
对于就诊时心电图和肌红蛋白正常的患者,需要重复观察6小时后进行心电图和肌钙蛋白变化检查。
专家共识为特殊时期胸痛中心工作提供指引

专家共识为特殊时期胸痛中心工作提供指引此次共识提出了以下几点指导:
一、CPC的设立和运作
1、CPC的设置考虑到人口普查、医疗机构专科分级等因素。
一般来说,应该根据医疗机构有无导管室设立CPC。
2、CPC设置检测设备时需考虑心脏CT、核医学诊断检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设备,以确保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CPC应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和特需护士,包括心脏内科医生、心血管外科医生、导管医生、麻醉师、护理专家等。
二、CPC应急诊断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
1、CPC应建立由注册医务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的相应团队,组建医疗和急救队伍,并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操作规范进行工作。
2、CPC的急救服务应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一般建立起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猝死的快速预警诊断等服务,确保及时的救治。
3、CPC完全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急救和诊疗,需要医院全面配备相关急诊、受理、收治、住院、转运等工作机构,确保高效、迅速地进行患者治疗。
三、CPC的性能评价和质量建设
1、CPC应建立监测系统,通过对诊疗结果等数据进行录入、保存及分析,对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控制。
2、CPC应随时调整医疗服务流程,以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病种的诊疗需求。
3、CPC应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和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确保全面、高效的服务质量。
总之,此次胸痛中心建设共识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医疗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医疗科技和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胸痛中心工作将会更加完善,为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保驾护航。
秉承“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规范胸痛中心建设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面临的最常见和日益严峻的问题,尽管大多数胸痛并不危及生命,但约10%的胸痛患者最后被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我国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且呈现发病率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ACS患者在急诊科的死亡率高达2%,因此ACS的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3.病史尽管新的诊断技术层出不穷,但病史依然是急性胸痛患者首诊最重要的依据。仅少数ACS患者出现典型客观的表现,籍此表现可将患者分为高危和低危,从而指导应用合适的检查进一步评价。
询问病史不应仅仅关注患者的胸“痛”,还应考虑患者胸部的其他不适。不适的特点和其他相关症状有助于危险分层。询问病史应包括以下内容:症状的部位、发作特点、严重程度、放射部位、缓解和诱发加重的因素、持续时间、类似的发作病史和相关症状,包括出汗、气促、恶心和呕吐。
一些敏感性较高的Tn检测方法可识别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无症状性心肌损伤。若患者因为某种原因而ACS至急诊科就诊,检测Tn升高,有可能引起误诊。大多数情况下,非ACS引起的Tn升高水平较低,通过系列测定可排除ACS。
在ACS患者中进行的许多标志物研究旨在早期诊断和改善短期和长期预后。这些标志物涵盖ACS的各个阶段,如血栓形成、斑块破裂、缺血和炎症。研究显示,许多标志物还可预测心脏事件的风险,尤其是死亡率。然而,上述标志物能用于临床的较少,而且用于急诊科未经明确诊断的急性胸痛患者价值有限。一些用于评价怀疑CHF患者的标志物在临床上很少使用(BNP除外)。BNP水平升高可用于ACS患者危险分层,但缺乏特异性,因此限制了其在未经明确诊断的胸痛患者中使用。BNP升高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有关,但许多引起左或右心室扩张的心脏病均可引起BNP升高,如心脏瓣膜病。BNP升高预测ACS患者不良事件的价值明显低于CHF患者。另一项已用于临床的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预测长期心脏事件。对于低危胸痛患者应用hs-CRP,不能有效预测ACS患者的风险。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专家共识解读PPT53页

谢谢!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专家共识解读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爱献 生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