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7-流体地质学-第六章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学基础讲义第六章泥石流

工程地质学基础讲义第六章泥石流

I0
0.093 der R
泄 洪 道 与 导 流 堤
导流堤
舟曲,导流堤被堵
(5)保护交通线路的专门防治措施 如跨越泥石流的桥梁、涵洞、穿越泥石流的护路明洞、护路廊道 、隧道、渡槽等防护工程。
泥石流沟的选线方案
泥石流形成区,由于地形开阔,且坡体 极不稳定,一般不允许线路通过。 泥石流流通区通过的线路,要修建跨越 桥,此处地形狭窄,工程量较小。但因 冲刷强烈,桥梁易受毁坏。所以只有当 线路有足够的高程、沟壁又稳定的情况 下才能通过。 泥石流停积区,可有扇前绕避、扇后绕 避及扇身通过等几种方案加以比较。
扰动性,但是在河床顺直、纵坡平缓而石块有较
小时,可谓蠕动流。
泥石流速度计算
• 多采用半理论、半经验计算公式:VdFra bibliotek1.53
Rd2 / 3
I
3/8
Vd K H 2 / 3 I 1/ 5
四、泥石流的直进性
流体携带了大量固体物质,受阻而将部分物质堆积下来 ,沟床迅速抬高,超高、爬高,猛烈冲击,截弯取直,冲 出新道而向下游奔泄。流体愈粘稠,直进性愈强,冲击力 就愈大。成昆线1981年利子依达沟泥石流,流速高达 10m/s,密度为2.35t/m3,在沟槽转弯处泥位超高4.8-5.1m 。桥头右岸地形急弯阻挡,爬高12m,为泥深的3-4倍。
五、泥石流的脉动性
一般的洪流过程线是单峰(少数为双峰)型涨落 曲线;泥石流暴发时,几乎以相等的时间间隔一阵 一阵地流动。称阵性运动或波状运动。曲线为正弦 曲线,一场泥石流出现几阵、几十阵至上百阵。
泥石流脉动性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具有宾汉体的 性质;二是具有运动的阻塞特性。
泥石流分类
• 流域形态化分: 标准型、河谷型、山坡型 • 物质组成划分: 水石流、泥石流、泥水流 • 流体性质划分: 粘性、稀性 • 按照水源物源划分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岩质边坡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岩质边坡

综合评估
综合多种方法对加固后的边 坡进行评估,得出较为准确 的评估结果,为后续的工程 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04 岩质边坡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内容与方法
变形监测 通过测量边坡的位移、倾斜、沉 降等参数,评估边坡的稳定性。 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监测、 裂缝尺等。
声波监测 利用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和 波形变化,判断边坡内部的裂隙、 破碎带等结构特征。
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03
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提取
关键信息,为预警提供依据。
预警系统运行与维护
数据采集与传输
确保传感器正常运行,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预警阈值调整
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和工程经验,适时调整预警阈值,提高预警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系统维护与升级
稳定性计算模型
01
02
03
极限平衡法
基于力的平衡原理,通过 计算岩体的滑动力和抗滑 力,评估边坡的稳定性。
有限元法
通过建立边坡的有限元模 型,模拟岩体的应力分布 和变形过程,预测可能的 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状况。
离散元法
针对岩体的离散性质,模 拟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运动过程,评估边坡的整 体稳定性。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岩质边坡
目录
• 岩质边坡的定义与分类 • 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 岩质边坡的加固与防护 • 岩质边坡的监测与预警 • 岩质边坡工程实例分析
01 岩质边坡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总结词
岩质边坡是指由岩石构成的边坡,其稳定性对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岩质边坡是由各种岩石(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构成的边坡,其特点是岩石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较 为稳定,不易发生风化、侵蚀等现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山区、河流两岸 等地区,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

地质大遥感地质学课件06航天遥感

地质大遥感地质学课件06航天遥感

三、遥感卫星的轨道类型
遥感卫星的轨道可分为地球同步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
地球同步轨道其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如果从地 面上各地方看过去,卫星在赤道上的一点静止不动,所以 又叫静止轨道卫星。静止轨道卫星能够长期观测特定的地 区,卫星高度高,能将大范围的区域同时收入视野,因此 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中。
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同步是指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使得卫星轨
道面相对于地球的角进动与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角进动相等,方向相
同,换句话说,卫星轨道面横跨赤道的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方向相反。
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光的夹角为光照角,在赤道上的光照β角要求 为37.°30′,中等纬度光照角在25°~30°之间,在这样的光照条 件下对成像最有利。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在赤道上光照角β在秋 分点时为37°30′,随着地球的公转,在赤道上的光照角相应地发生 变化,如图3—28(a),在冬至点时β变为75°,到立冬时变为120°, 这样的光照角对扫描图像极为不利,甚至无法扫描,为了保证光照 角β保持不变,必须对卫星轨道面加以纠正(图3—28(b))。纠正方法 是使卫星轨道面以南北方向为轴心,向东逐步偏转,卫星每绕地球 运行一圈,向东偏转0.0706°,每天向东偏转0.9856°,每年卫星 轨道面向东回转一周360°。这样卫星轨道面对地球的偏转纠正量 每昼夜约为1°,恰好等于地球对太阳公转的角进动,既保证了卫 星轨道面与太阳同步,又保证了对成像有利的光照条件。
资源卫星轨道一方面要求保证在固定不变的光照条件下 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同时又要求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同步, 使得卫星通过任意纬度时平均地方时间保持不变,例如卫 星过降交点的平均地方时问总是为9点40分,过升交点的 平均地方时问总是为2l点30分。这样获得的图像有利于对 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对比解译,

第六章 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演示文稿

第六章 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演示文稿
27
在自由状态下边界值为: 淡水:压力梯度9.79Kpa/m; 饱和盐水压力梯度11.9Kpa/m。 大于该边界值为超压;小于该边界值为欠压。
28
3、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
〔1〕流体热增压作用 〔2〕剥蚀作用 〔3〕断裂与岩性封闭作用 〔4〕刺穿作用 〔5〕浮力作用 〔6〕粘土矿物成岩演变
29
1.流体热增压 随着地层埋深加大,经受地温升高,导致有机质成熟生 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地层水会出现水热增压现象,在 烃源层及褚集层中都会造成异常高地层压力。
4
第一节 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
地温场是地球内部热能通过导热率不同的岩石 在地壳上的表现。
随着深度的加大温度会不断增加。而温度的 变化又会对油气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5
1、地温梯度〔GT ;地热 增温率〕
——地球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所 增加的度数。OC/100米
• 沿着大断裂带常出现高GT • 大陆边缘三角洲沉积发育地区,常出现GT
6
TH 0 ×100
H
式中: —地温梯度,℃/100m;
TH—在井深H处的地层温度,℃; 0 —年平均地表温度,℃。
7
n 地温梯度的三个控制因素: 地层流体
热流值、热导率、
n 热流值 ( Q): 一定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的热量,
n 导热率 ( K) : 温差为 1度时,每 1s 内能通过厚 1cm、 面积为 1cm2体积的热力。
19
3、地温场与油气成藏关系
(1)地温对有机质向油气转化有决定性作用 • GT高:利于有机质向油气转化; • GT低或多次上升剥蚀:可延缓烃源岩热成熟
(2)地温增大,利于油气的运移 • T↑,有助于形成异常高压,促使排烃。 • T↑,流体粘度↓,利于二次运移。 • 温差:可导致热对流运移。

构造地质学07 第六章 面理和线理136页

构造地质学07 第六章 面理和线理136页

劈理用于判断相对运动方向的依据
劈理与变形岩层的地层层序
劈理与变形岩层的地层层序
4 断裂劈理
5 劈理的成因
机械旋转 重结晶 压溶作用 晶体塑性变形
机械旋转
变形、重结晶、变质分异
压溶作用
压溶作用产生的缝合线(面)构造
—间隔劈理形成的重要机制
晶体塑性变形
6 劈理的观测与研究
识别劈理(注意与层理的区别) 观测劈理的结构(域构造) 劈理发育密度(单位长度/厚度
分割褶劈理
分割褶劈理
带状褶劈理
带状褶劈理
3 劈理的应变意义
反映岩层的能干性差异 (劈理发育的密度、劈理与层理之间的
交角大小及其变化趋势) 劈理面一般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变面 (用于进行应力应变分析)
劈理与岩层的能干性
在强硬岩层中劈理的密度相对较 低,劈理与层理的交角较大;
在软弱岩层(非能干岩层)中,劈理 的密度较高,但是劈理与层理之间的 交角较小。
范围内劈理的数目)
—间隔劈理形成的重要机制
褶劈理
以一定可见的间隔切过先存连续劈 理的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
微劈石域中通常以发育早期连续劈 理的小型褶皱构造为特征。
褶劈理的类型
根据劈理域的形态特征
劈理域可以是相对较窄的、将微劈石 域截然分开的形式存在,叫做分割褶 劈理;
也可以是以一个带状的过渡区域为特 征,叫做带状褶劈理。
劈开性 劈开完好
变质程度 低级变质
劈开后 板状
形态
原岩
泥质岩
千枚理 片理
片麻理
千枚岩 片岩
片麻岩
0.5-1
1-10
大于 10
较完好 显著但差 很不明显
中级变质 中高级变质 高级变质

地质学第六章4碎屑岩各论

地质学第六章4碎屑岩各论

第七章沉积岩⏹第一节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分类⏹第二节沉积岩的一般特征⏹第三节陆源碎屑岩总论⏹第四节陆源碎屑岩各论⏹第五节碳酸盐岩总论⏹第六节碳酸盐岩各论⏹第七节硅质岩、蒸发岩、煤及油页岩第四节陆源碎屑岩各论按粒度划分的碎屑岩的主要类型:砾岩>2mm的碎屑占50%砂岩 2-0.1mm的碎屑占50%粗砂岩2--0.5mm的碎屑占50%中砂岩0.5—0.25mm的碎屑占50%细砂岩0.25-0.1mm的碎屑占50%粉砂岩0.1—0.005mm的碎屑占50%泥岩<0.005mm的碎屑占50%内容一、砾岩和角砾岩(粗碎屑岩)二、砂岩与粉砂岩三、粘土岩概述1、概念 砾岩与角砾岩是指砾级碎屑(直径>2mm)的含量>50%的碎屑岩。

一、砾岩和角砾岩(粗碎屑岩) 砾岩可作为油、气、水的储集岩。

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根据砾石的圆度分类1、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2、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

砾岩一般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而角砾岩除了沉积成因的以外,还可以由构造作用、火山作用、化学作用生成的。

在地质分布上,砾岩比角砾岩常见,而且可以呈巨厚层出现。

根据砾石大小的分类根据砾石的大小,可把砾岩分为四类: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10mm;中砾岩:砾石直径为1~100mm;粗砾岩:砾石直径为100~1000mm;巨砾岩:砾石直径>l000mm。

根据砾岩在剖面中位置分类根据砾岩在地质剖面中的位置,即砾岩与相邻岩层(尤其是下伏岩层)的接触关系,可以把砾岩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

砾岩成分一般比较简单,稳定性高的坚硬砾石较多,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主要是砂质―粉砂质成分。

l)底砾岩: 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蚀面之上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为海进的开始阶段产物。

这表示它们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

下部界面代表沉积间断面。

通常分布范围广。

2)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水文地质学-第6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径流

水文地质学-第6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径流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9
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具备条件 1.具备条件
地表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地表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0
河流上游 和中游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1
长江瞿塘峡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地下水的补给 排泄和径流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这三个环节 就是地下水的循环――即自然界循环中的水 , 即自然界循环中的水, 就是地下水的循环 即自然界循环中的水 处于地下隐伏阶段的循环。 处于地下隐伏阶段的循环。 基本概念 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 地下水的补给 程。 地下水的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 地下水的排泄 地下水的径流――获得水量到失去水量所经历 地下水的径流 的过程。
3.越流补给
越流补给是通过弱含水层的补给( 越流补给是通过弱含水层的补给(leakage recharge) ) 要弄清谁补给谁: 在水的密度相同时, 要弄清谁补给谁 : 在水的密度相同时 , 高水位补 给低水位, 不一定是高的含水层补给低的含水层。 给低水位 , 不一定是高的含水层补给低的含水层 。
chd-qw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4
①入渗过程
a.渗润阶段:降水初期,如果土壤干燥,下 渗润阶段:降水初期,如果土壤干燥, 渗润阶段 渗水主要受静电引力作用, 渗水主要受静电引力作用 , 受土粒吸附 形成结合水, 结合水的饱和, 形成结合水 , 结合水的饱和 , 即本阶层 的结束; 的结束; b.渗漏阶段 : 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 , 分子 渗漏阶段: 渗漏阶段 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 作用力( 静电引力) 作用力 ( 静电引力 ) 由毛管力和重力作 用取代, 逐渐充填岩土孔隙及下渗, 用取代 , 逐渐充填岩土孔隙及下渗 , 直 到重力起主导作用。 到重力起主导作用。 c.渗透阶段:孔隙水分近乎饱和,水主要受 渗透阶段: 渗透阶段 孔隙水分近乎饱和, 重力作用稳定向下流动。 重力作用稳定向下流动。

普通地质学第六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普通地质学第六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粘土矿物 蛋白石 玉髓 海绿石 水铝石 褐铁矿 石膏 硬石膏 盐类矿物 有机碳质
红柱石 蓝晶石 硅线石 硅灰石 绿帘石 符山石 透闪石 透辉石 阳起石 硬绿泥石 蛇纹石 滑石 石墨 十字石 镁橄榄石 石榴石 刚玉
二、变质岩的结构
——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态 以及颗粒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结构有: 千枚岩
颗 粒 定 向
挤压力 方向
挤压力 方向
具片理构造的变质岩
➢千枚状构造:岩石矿物颗粒细小且片里面上出现丝绢 光泽与细小细纹(千枚岩)
➢片状构造:矿物颗粒较粗肉眼可识别(片岩)
千枚岩
片岩
泥岩 片岩
片岩中矿物的定向排列(薄片)
(4)片麻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是以长石为主的 粒状矿物,还有部分平行定向排列的片状、柱状矿 物,后者在前者中成断续的带状分布。(片麻岩)
灰岩的接触
变质作用- 形成矽卡岩
方解石-白云石 -镁橄榄石
钙硅石-石榴石- 透辉石
碳酸盐大理石
方解石-蛇纹石 -绿泥石
温度降低
花岗岩侵入体
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温 度以外,来自岩浆的挥发性物 质(气水热液)与围岩发生交 代作用,使岩石发生复杂的化 学变化,并产生新的矿物。最 典型的代表是:酸性岩浆与碳 酸盐岩石接触交代,形成矽卡 岩,并且常形成矽卡岩矿床 (某些金属矿物沉淀)。
第六章 变质作用
与 变质岩
变质作用概念
变质作用概述 变质作用影响因素
变质作用后原岩物质
变质岩的特征 成分的变化
变质作用类型
常见变质岩
第一节 变质作用概述
一、变质作用概念
变质作用——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上 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 流体的作用,发生岩石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变 化的地质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第六章油气藏流体PPT课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第六章油气藏流体PPT课件

2.边水层状油(气)藏
•单油层厚度小, 由多层油层组合而成, 油层之间有连续性隔层 •水体位于油层的边部 •含油气高度大于油气层厚度
多油层统一油(气)水系统
各油层独立油(气)水系统
两种类型的边水油(气)藏
3.透镜状油(气)藏
•多以岩性圈闭为主; 储层分布不连续,呈透镜状或条带状; •单个储集体分布面积较小; •各透镜体形成各自的油气系统。
MG1
GS14-15
3 45 0
GS16-14 GS16G-S1964
GSG1S41-41-71GGM8SSG11146-G--1S211084-2G2S135450-24 GS11
3 50 0
GS18-16 3 55G0 S20-18
GS18-18
GS18-20
3 60 0
3 65 0
GS39K
GS23
井名
2500
等深线
含油区
推测含油区
油水同层区
水层
干层
552000
未知区
282000
284000
286000
3. 断层边界
二、含油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高
油底
含油饱和度 向上快速增大
水顶
含油饱和度低
影响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因素
水湿
浮力克服毛管阻力进入油藏
pb0.0(1 wo)H
pc
2103cos
r
影响因素
陈堡油田陈3断块K2t1-K2c油藏剖面图
第一节 油气藏流体系统
一、含油边界
----理论分析
----限定工业性油流分布的界线。
构造油藏 地层-岩性油藏 复合油藏
油水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灾害地质学——第6章-2 泥石流 (2)

灾害地质学——第6章-2 泥石流 (2)



泥石流爆发时,象一条褐色巨龙,奔腾咆哮, 巨石翻滚,激浪飞溅,石块撞击的声音雷鸣般 响彻山谷。
4
泥石流
泥石流
5.2 泥石流形成、分布及分类
一、泥石流形成
1.形成条件
(1)充足的固体碎屑物质
固体碎屑物质是泥石流发育的基础之一,通常决定于地质 构造、岩性、地震、新构造运动和不良的物理地质现象。
2005年9月3日晚19~23时冲毁民房132间,死亡9人。
20
临安市昌化镇后葛村、后营村泥石流
21
坡面型泥石流
22
沟谷型泥石流示意图
23
沟谷型泥石流
24
庆元县荷地镇石磨下村泥石流灾害
2006年 8月11日凌晨 受8号超强台 风带来的强降 雨影响,石磨 下村附近山体 多处发生浅表 层土质滑坡, 并由这些滑坡 作为起动条件 形成了泥石 流,共造成 20人死亡, 经济损失达 158万元。

其容重大小反映了泥石流结构。

一般稀性泥石流容重1.3~1.8t/m3,粘性泥石流容重> 2.0t/m3,过渡性泥石流在1.8~2.0t/m3之间。 不同容重其含沙量不同,一般含沙量在1000kg/m3以上, 最高可达2180.3kg/m3。
28

1.容重

泥石流容重受固液相组成、固体物质特性及土 体特性影响。
37
三、泥石流搬运特征
泥石流是一种独特的流体,其搬运能力极 强。搬运的泥沙、粒度广泛、浓度大,大致可 归纳为两类:
1、粘性泥石流以蠕动流滑动流成似层流的连续流或阵性 流形态将流体搬运出沟。泥沙和水构成一相体,以整体 方式搬运松散碎屑物质。 2、稀性泥石流以紊流连续流形态将流体搬运出沟。泥沙 和水尚未构成一相体,而是两相体,以散体方式搬运松 散碎屑物质。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课件第6章 包气带水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课件第6章 包气带水

>>在饱水带中,水势大于参照状态的水势;在包气带中,包气 带水受毛细作用和吸附力的限制,水势低于参照状态的水势。包 气带水势是由各分势组成的:
式中:ψw—总水势,即包气带水的总势能; ψg--重力势; ψp—压力势,包括基质势ψc(或称基膜势)和气压势ψa; ψs--溶质势(渗透压势); ψT—温度势。
图5-7 均质包气带水分分布
>>由此往下,进入支持毛 细水带,土壤含水量随着接 近潜水面而增大。支持毛细 水带是在毛细力作用下,水 分从潜水面上升形成的(图 5-7)。因此,它与潜水面有 密切的水力联系,随潜水面 的变动而变动。
>>在潜水面之上有一个含 水量饱和(体积含水量等于 孔隙度)的带,称为毛细饱 和带。
6.4 包气带渗透系数与含水量的关系
>>在饱水带中,任一特定的均质岩层,渗透系数K是常数。
>>溶质势的产生是由于可溶性物质(例如盐类),溶解于土 壤溶液中,降低了土壤溶液的势能所致。
>>当包气带土-水系统中,存在半透膜(只允许水流通过而 不允许盐类等溶质通过的材料)时,水将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溶 液中去,这种溶液与纯水之间存在的势能差为溶质势,也常 称为渗透压势。
>>当包气带土-水系统中,不存在半透膜时,这一现象并不 明显影响整个包气带水的流动,一般可以不考虑。但在植物 根系吸水时,水分吸入根内要通过半透性的根膜,土壤溶液 的势能必须高于根内势能,否则植物根系将不能吸水,甚至 根茎内水分还被土壤吸取。
具有的重力势能ψg=Z;反之,在基准面以下Z时,重力势能为 ψg=-Z。
6.1.2 压力势
相对于大气压力所存在的势能差为压力势,包括气压势和基 质势(或称基膜势)。

流体力学第六章PPT课件

流体力学第六章PPT课件

A0――孔口所在壁面的全部面积。 上式的适用条件是,孔口处在壁面的中心位置,各方向上影响不完善收缩的程度近于
一致的情况。
想一想:为什么不完善收缩、不完全收缩的流量系数较完善收缩、完全收缩的流量系
数大?
第10页/共117页
3、淹没出流
当液体通过孔口流到充满液体的空间称为淹没出流。 由于惯性作用,水流经孔口流束形成收缩断面c-c,然后扩大。 列出上、下游自由液面1-1和2-2的伯诺里方程。式中水头损失项包括孔口的局部损 失和收缩断面c-c至2-2断面流束突然扩大局部损失。
则(1)式可写成:
H v02 vc2 vc2 (1 ) vc2
2g 2g 2g
2g

H0
H
,v0代2 入上式,整理得 2g
第5页/共117页
收缩断面流速为
1
vc 1
2gH0 2gH0
式中H0――作用水头,v0与vc相比,可忽略不计,则H=H0;
φ ――孔口的流速系数,
1 1
孔口出流的流量为
第19页/共117页
例: 某洒水车储水箱长l=3m,直径D=1.5m(如图所示)。底部设有泄水孔,孔口 面积A=100cm2,流量系数μ=0.62,试求泄空一箱水所需的时间。
解:水位由D降至0所需时间
t 1
0 dh
A 2g D h
式中水箱水面面积
lB l 2
D 2
2
h
D 2
2
2
(3)
将式(3)中圆括号的表达式按二项式分式展开,并取前四项
(a b)n an nan1b n(n 1) a b n2 2 n(n 1)(n 2) an3b3
2!
3!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沉积相1)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沉积相1)
■第五节 海相
海洋是生物的发源地。 海洋是生物的发源地。海洋总面积约 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 亿平方公里, 亿平方公里 占地球总面积的70.8%。 % 世界上许多大型油气田出现于海相地层, 世界上许多大型油气田出现于海相地层, 我国四川的许多大气田多属海相沉积。 我国四川的许多大气田多属海相沉积。 海洋是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 海洋是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 一、海相沉积的一般特征 1、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及粘土岩为主,碎 、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及粘土岩为主, 屑岩次之,而且碎屑岩成分单一。 屑岩次之,而且碎屑岩成分单一。 2、结构与构造:颗粒的分选和磨圆度好,从 、结构与构造:颗粒的分选和磨圆度好, 海岸到中心,粒度由粗变细, 海岸到中心,粒度由粗变细,更远则是粘 土沉积。从海岸到中心, 土沉积。从海岸到中心,层理由交错层理 到水平层理。 到水平层理。 3、生物化石:生物丰富,种类繁多(从底栖 、生物化石:生物丰富,种类繁多( 生物到浮游生物) 主要生活在100米以 生物到浮游生物 ) , 主要生活在 米以 所以生物化石丰富(有孔虫、珊瑚、 上,所以生物化石丰富(有孔虫、珊瑚、 海百合、腹足类) 海百合、腹足类)。 4、分布:海洋面积广大,海相沉积分布广, 、分布:海洋面积广大,海相沉积分布广, 层位稳定,岩性变化小,容易对比。 章 沉 积 相
■第五节 海相
前滨亚相(潮间带) 前滨亚相(潮间带) 基本特征: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 基本特征 : 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 , 是海滩 的主要部分。地形较平坦,一般为砂质海滩, 的主要部分 。地形较平坦 , 一般为砂质海滩 , 而当海岸位于 高能带时,可形成粗屑的砾海滩。海滩砂很纯净, 高能带时 , 可形成粗屑的砾海滩。 海滩砂很纯净 , 分选和圆 度都很好,粒度的变化是由陆向海由粗变细。 度都很好 , 粒度的变化是由陆向海由粗变细。 海滩砂一般呈 平行海岸的较宽条带状或席状砂体。 平行海岸的较宽条带状或席状砂体。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随着 海进或海退而向陆或海推进,在纵向上呈多层叠置席状砂, 海进或海退而向陆或海推进 , 在纵向上呈多层叠置席状砂 , 周围为泥岩包围。 周围为泥岩包围。 构造:由于主要遭受的是来回往复的冲洗作用, 构造 : 由于主要遭受的是来回往复的冲洗作用 , 故形成 的层理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纹层的层系以低角度相交, 的层理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纹层的层系以低角度相交, 即形成 冲洗交错层理。在层面上有各种类型的波痕,还有冲刷痕。 冲洗交错层理 。 在层面上有各种类型的波痕, 还有冲刷痕 。 含大量生物碎屑和云母碎片,介壳凸面朝上(这样最稳定) 含大量生物碎屑和云母碎片, 介壳凸面朝上( 这样最稳定) 。 可以此作为鉴别古代海滩砂体的标志。 可以此作为鉴别古代海滩砂体的标志。 前滨为无障壁海岸的特征沉积区。 前滨为无障壁海岸的特征沉积区。

构造地质学06第六章 劈理和线理

构造地质学06第六章  劈理和线理

原来岩石的可劈开性
源于三个方面: ①层状硅酸盐集中定向排列 ②颗粒压扁拉长定向排列 ③存在组分分异条带
构成“潜在薄 弱面”!
劈理域和微劈石疏密相间,平行排列而显示一 种纹理,沿其造成了岩石的可劈性。 可劈性与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定向以及矿物 分异条带宽窄等有关。如岩石颗粒越细,劈开 性越强,岩石薄片越薄;反之越厚。
(二)劈理的形成机制
关于劈理的形成机制看法不一,劈理研究历史比较长, 在其形成机制上,存在有不同看法,概括起来:
一)机械旋转 1856年索尔比(H•C•Surby)做实验而提 出的。强调岩石受力后,岩石中的板 状、长条状矿物要发生旋转,随应力 的加大而优选方位越来越明显。
但这种成因不能解释劈理域中的云母 为何富集,而且也不能解释劈理域中 扁圆状或透镜状石英的存在。
根据变质作用的强弱程度,矿物颗 粒重结晶的大小给于不同的名称,即 板劈理(板岩)、片理(片岩)和片 麻理(片麻岩)。
①板劈理—发育于富 泥质的低级变质岩中, 矿物颗粒<0.5mm, 具 有良好可劈性。在显微 尺度下,劈理域是由云 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 盐富集或薄膜或薄层。 微劈石是由富石英、长 石等矿物的集合体组成, 呈透镜状。
总的来讲,不能把劈理的形成机制看成可以 用一种能够解释那么简单,实际上,形成过程 可能是比较复杂的,它是多种作用过程的结果。
五、劈理的观测方法
(一)区分劈理和层理方法 寻找变余层理(S0):层理的识别标志 (二)观察测量劈理和层理产状
(三)劈理与层理几何关系的构造意义
1.确定顶底 面。(地层面 向)符合层序 率的情况下, 层理与劈理倾 向相同: 劈 理倾角>地层 倾角,正常层 位;反之,倒 转层序。
X
Z
XY

【构造地质学】第6章 劈理

【构造地质学】第6章 劈理
微劈石域(microlithons):夹 于劈理域之间的区域,由窄的 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组成, 微劈石岩片的岩石基本保留了 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组构。
破劈理:是岩石中的一组 密集的平行状破裂面。一 般与岩石中矿物的排列方 向(定向)无关,呈微细 裂隙,有时为细脉充填。 微劈石厚度<1cm。破劈理 与节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 界线,但在显微尺度上, 沿破劈理细缝中可观察到 粘土等不溶残余物质,形 成劈理域。
劈理的形成机制及其应变意义
第三节
索尔比(1856)根据退 色斑有限应变测量、板岩的 岩石学研究和粘土压缩实验 提出,白云母等片状、板状 矿物在变形过程发生旋转, 一直旋转到与压缩垂直的平 面上。机械旋转解释了劈理 域中的片状、板状矿物定向 排列的成因机制,但尚不能 解释劈理域中片状、板状矿 物的集中和粒状矿物定向问 题。
褶劈理
褶劈理(crenulation cleavage)
褶劈理(crenulation cleavage)是切过先存连续劈理的一种不连续劈理。由先存连续劈理形成紧 密间隔、平行排列的微褶皱发展而成。在压溶作用下微褶皱翼部的长英质含量减少,而层状硅 酸盐或石墨等矿物富集,并使翼部变细,形成大致平行于微褶皱轴面的劈理域;微褶皱的转折 端石英、长石相对集中,形成微劈石,其中保存褶劈理先存连续劈理的特征。据微劈石与劈理 域之间的矿物组构连续性的关系等,又分为带状褶劈理和分隔褶劈理和伸展褶劈理。
劈理的结构形态分类(2) ——根据劈理化岩石内劈理域结构特征能识别的 尺度
不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特征是矿物在劈理 域中定向,劈理域在岩石中具 有明显的间隔,肉眼即可分辨 劈理域和微劈石,“透入性” 相对较弱。破劈理和滑劈理属 于不连续劈理。
1、轴面劈理
指产状平行或大致平行 褶皱轴面的劈理。发育 在强烈褶皱的岩层中。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课件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课件

可溶性岩石
岩石的裂隙性
垂直循环带
水的溶蚀能力
季节循环带
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 水平循环带
深部循环带
85-49
三、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有:
地基塌陷 不均匀下沉 基坑、洞室涌水等
85-51
四、岩溶的防治措施
1.挖填
回填溶洞
隧道拱顶溶洞回填
85-55
2.跨盖
采用梁式基础或 拱形结构跨越溶洞、 沟槽等,或用刚性大 的平板基础覆盖沟槽 、溶洞。
拦挡工程 排导工程 水土保持
85-21
(一)拦挡工程
主要用于上游形成区的后缘,主要建筑物是 各种形式的坝。它的作用主要是拦泥滞流和护床 固坡。
谷坊群
格栅坝
85-22
(二)排导工程 主要用于下游的洪积扇上,目的是防止泥 石流漫流改道。减小冲刷和淤积的破坏以保护 附近的居民点、工矿点和交通线路。 排导工程主要包括排导沟、渡槽、急流槽 、导流堤、排洪道等。
隧道边墙下溶洞处理
85-56
形成区又可分为汇水动力区和物质供给区。
85-10
流通 区
该区多为狭窄而深 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 陡峻而纵坡降较大,常 出现陡坎和跌水,泥石 流进入本区后极具冲刷 能力。流通区形似颈状 或喇叭状。非典型的泥 石流沟,可能没有明显 的流通区。
85-11
沉积 区
一般位于山口外 或山间盆地的边缘,地 形较平缓。泥石流至此 速度急剧变小,最终堆 积下来,形成扇形、锥 状堆积体,有的堆积区 还直接为河漫滩或阶地 。
岩溶的形态特征 ——落水洞
85-37
岩溶的形态特征 ——溶蚀洼地
85-38
岩溶的形态特征 ——溶蚀盆地
85-39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层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层

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
纪 Period
统 Series
世 Epoch
阶 Stage
期Age
时带 Chronozone 时 Chron
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
的岩石体。其顶底界线都是以等时面为界的,因此
21
地质学基础
地震勘探中获得的反射波资料是地层的地震响 应。同一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如反射波振幅、波形、频率、反射波波组的相位个 数。根据这些特征,沿横向对比追踪出同一反射界 面的反射,也就实现了对同一地质界面的对比。反 射波组对应的地层层位是根据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 来标定的。
利用地震资料对比地层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 用,如覆盖区地层的划分对比,在一定条件下,它 正确地揭示出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方法的缺陷 与弊端,并予以修正。
群在必要时可以再分成亚群,或合并为超群。群 的名称通常取自典型剖面附近的地名。
25
地质学基础
段:是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必须具有与组内 相邻岩层不同的岩性特征,且分布广泛,对研究区域 地层有用。
组是否要分段应根据其内部有无分段的岩性条件 和区域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定,有的组可全部划分为段 ;也可仅指定组的某一部分为段,其余部分不正式命 名为段;有的组可不分段;有的组在某一地区分段, 在另一地区不分段。
5
地质学基础
(1)岩性法 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反映了其形成时的古地理
环境。在一个剖面上,岩性的变化意味古地理环 境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在地面露头和钻井地质 剖面中,常常根据岩性特征来划分对比地层,这 种划分对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是准确的,这就是 常用的岩性法来划分对比地层。

地质学-第六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2)

地质学-第六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2)
1.准平原(peneplain) 风化、剥蚀、搬运、堆积,削高填低,剥蚀残丘零 星分布,近似平原的平坦地形。
2.夷平面
地表演变到准平原阶段之后, 地壳又发生新的上升运动, 或者海平面普遍下降,则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又重 新活跃,下蚀作用重新加 强,使原来的准平原面抬 升,再经流水侵蚀改造, 又形成广大区域内,由许 多海拔高度大体相近的山 顶组成的平缓的平面,称 为夷平面。
分布于含蓝宝石玄武岩区的溪流上游,近 代沙砾石层或淤泥中。 蓝宝石赋存在砾石层的最底部,特别是基 岩面上含量最富。 矿物特征:颜色以蓝色为主,重2-6.5克拉。 有六射星光蓝宝石。 指示矿物:镁铁尖晶石、锆石。
3、东南亚地区的(红)蓝宝石砂矿
产地: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南部。 矿床分布在碱性玄武岩丘的坡麓和沟谷内,形成残积砂矿和冲积 砂矿。砂矿层厚0.3-1m。 • 伴生矿物:黑色尖晶石、橄榄石、红锆石、石榴石、钛磁铁矿。 • 宝石矿物特征: • 形态:浑圆的六方柱状、碎块。 • 颜色:红宝石——紫色到鸽血红色,略带褐色色调; 蓝宝石——绿色、浅蓝色、黄色、紫色、黑色。有星光 蓝宝石品种。 • 晶体大小:红宝石5mm以下常见,1cm以上罕见。蓝宝石— —3-6mm。
• 翡翠砾石 (赌石)
• U Tin Ngwe, who went from taxi driver to jade kingpin almost overnight, stands atop a small fortune of jade at his Hpakan home.
This jadeite boulder shows the relatively thin skin and potentially good color that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river jade.” Although from the outside this appears to be a normal jadeite boulder, oxidants that entered through cracks on the surface have produced a large area of discoloration. Bottom left: Note the thick yellow “mist” around the jadeite in this boulder of “mountain jade.” Right: A key advantage to jadeite taken from in situ deposits is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material is readily appar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表示整个裂隙中流体刚好处于沸腾状态,此时包裹体的形
a成.断温裂度中就沸点是以均下一的温流度体;,b不.断必裂进中沸行点压以力下校的正分层。流体;c.断裂中正

好d是处于c的沸腾特状殊态情的形流体,;在d包.包裹裹体体上上方方的裂流隙体发中生流沸体腾发;生e.包了裹沸体腾的和压
力几乎等于流体静压力;f.张开的裂隙中的流体沸腾;g.包裹体的压力
第六章 流体包裹体温压计
Chapter 6 Estimation for T-P of Fluid inclusion
• 独立温压计方法 • 等容线相交方法 • 沸腾包裹体方法 • 子矿物温度方法
样 主 分 相 相 大小 形 颜 相 充 丰 素 备
号 矿 布 态 组 μm 态 色 比 填 度 描 注
• 捕获温度? • 捕获压力?
捕获位置? 1. 确定一条等容线! 2. 等容线上某一点!
流体包裹体温压计
根据限定流体包裹体捕获位置的不同条件,形成了 根据流体包裹体资料估算捕获温度和压力的4种基 本方法。
1. 独立温压计方法 2. 等容线相交方法 3. 沸腾包裹体方法 4. 子矿物温度方法
1. 独立温度计方法
例如,在薄片中同时见到了纯
CO2包裹体和纯H2O包裹体,并
A
证明二者是同时捕获的。测得纯
H2O和纯CO2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分别为167℃和11℃,由此获得
的密度分别是0.900g/cm3和
0.810g/cm3,于是在H2O和 CO2体系联合P-T图解上,这两 个包裹体的等容线相交于A点,
从而获得包裹体的捕获压力为
利用其他独立温度计或压力计得到流体捕获的温度 或压力,在等容线上确定一个特定的位置,再求捕 获的压力或温度。
独立的温度计或压力计包括了各种可能指c 示主矿物
v
形成温度或压力的方法(矿物共生组合、矿物成分、 稳定同位素组成等温度计或压力计)。如根据上覆 岩层的厚度转换成为静岩is压pc力hor,e 根据海水的深度转 换成为海底的静水压力,硫同位素和氧同位素温度 计,二长石温度计,角闪石温度计和压力计。
g中岩石是塑性的,包裹体形成时的压力为静水压力+静岩 压力。
h中,包裹体的压力为静岩压力或大于静岩压力。
几点结论: • 地质压力一般是由静岩压力和流体静压力所组成的。 • 均好a.断处匀裂于流中沸体沸腾点状的以态压下的力的流流体是体;由;d.包其b.断裹温裂体度中上沸方和点的密以流度下体的发决分生定层沸的流腾体;。;e.包c.断裹裂体中的正压 • 沸力几腾乎流等体于流的体压静力压力就;等f.张于开这的种裂隙流中体的在流体沸沸腾腾温;g度.包时裹的体的蒸压气力压。
4. 子矿物温度方法
当石盐的最后溶解温度高于气泡的消失温度时,这一 温度是最接近包裹体的捕获温度的,其准确性取决于 石盐形成与饱和状态的差距。
利用高盐度包裹体估算捕获压力,最关键的是确定包 裹体的盐度,获得相应盐度的 NaCl 液相线(S+L / L), 以得到其与等容线相交的位置;再在相应盐度的等容 线图解上根据捕获温度确定捕获压力。
这时的均一温度就是捕获温度, 相应的流体最小蒸汽压力就是 捕获压力。
3. 沸腾包裹体方法
沸腾包裹体可以作为理想的地质温度计!——必须正 确确定流体包裹体的捕获是在流体发生沸腾的情况下: 需要确定存在沸腾包裹体群。
造成不同类型流体包裹体共存还可以是由于颈缩、渗 漏及不同时期形成的流体包裹体叠加造成的假象,识 别它们常常也会出现困难。
气等化于,静这岩相压力当与于流热体泉静压不力断之喷和出;地h.包表裹的体情的形压力。近于静岩压力。
e表示刚性岩石中的闭合裂隙,包裹体形成时的压力相当于 流体的静压力H加上由于热液收缩产生的压力。
f是流体在断裂作用下发生沸腾,裂隙空间体积增加,压力 降低引起的,这时所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的压力相当于此温度 时的蒸气压。
5. 不同时期捕获FI所对应的压力条件
a表示热的流体沿着一个张开的裂隙上升,伴随着压力降低 而膨胀。包裹体中流体的温度、成分、密度与整个流体是一 致的,其压力由相应成分流体的密度和流体柱的高度决定, 这时流体处于沸点以下。
b表示充填在断裂中处于沸腾点以下的分层流体(淡水和盐 水)。盐度增加或温度降低都能引起流体密度的增高,因此, 上部较冷、较淡的地下水的整体密度与下部较热、较咸的流 体的密度可能相同,a和b的压力一致。
118MPa,捕获温度为237℃。
2. 等容线相交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的难度来自两个方面:
a) 同时捕获的两种流体包裹体的等容线必须具有不同 的斜率,可以发生相交。相交角度越大,精度越高。
b) 有些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流体(混合充分)的PTVX的 热力学相平衡资料不完备,造成不易求得等容线而 使运用受到限制。
包裹体B受热时也沿L-G-S曲线演化,在400℃时石盐子矿物和气泡 同时消失,在这个温度下的饱和NaCl溶液含46wt%NaCl,其压 力为18.2MPa(捕获时的最小压力),真正的捕获温度和压力位 于从B点沿着等容线上升的曲线上。
包裹体C加热时先沿L-G-S曲线变化,在310℃和6.64MPa时气相 先消失,继续加热,沿图中的点线前进,在400℃时子矿物消失, 这时的压力,即最小捕获压力大约为65MPa。包裹体真正的捕获 温度和压力在从C点出发的等容线上。
88 ℃
等容线图
例如一组富液相的包裹体得到其峰值的盐度为10 wt% NaCl,均一 温度的峰值为200℃,从其他独立的方法得到捕获压力为1kb (1×108 Pa),则根据等容线图和压力校正图,分别得到捕获温 度为270℃和288℃。
2. 等容线相交方法
如果存在同时捕获的两种不同成分的流体包裹体,且 其等容线具有不同的斜率,则两条等容线在P-T图解中 的相交位置可以唯一地确定它们捕获时的温度和压力。
通常共生的沸腾包裹体群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均一温度 范围,同时出现在同一分布的包裹体群中,两类流体 包裹体的成分落在T-X 相图相同均一温度对应的不混溶 曲线上。
美国Arizona东南部与 多金属矿化有关的 Stronghold花岗岩体晶 洞中石英晶体内的沸腾 包裹体组合
4. 子矿物温度方法
常温下含有子矿物的高盐度 包裹体,加热时可出现三种 均一方式:
(1)子矿物先消失,然后气泡 消失(图中A);
(2)子矿物和气泡同时消失 (图中B);
(3)气泡先消失,子矿物后消 失(图中C)。
假定这三个高盐度的包裹体都是 在400℃时达到完全均一。
4. 子矿物温度方法
包裹体A受热时沿液相-气相-固相(L-G-S)曲线演化,如果石盐 子矿物首先在158℃(Ts)时熔化消失,则包裹体内形成了相当于 30wt%NaCl的饱和溶液。继续加热,包裹体就会沿30wt%NaCl 液-气(L-G)曲线演化,直至气泡在400℃时消失,均一时的压力 (最小捕获压力)为22.2MPa,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和压力位于以 A点出发的等容线上。
等于静岩压力与流体静压力之和;h.包裹体的压力近于静岩压力。
6. 捕获深度的估算方法
流体的捕获深度和压力有关。压力和深度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 = ������. ������. ������
������压力,������深度,������重力加速度,������上覆物质密度 这里的变数是上覆物质的密度 ,取决于流体是处于静水压力状态
即在均一温度上加上一个根据压力校正得到的补充温 度值,而习惯于称为压力校正方法。
最经典和实用的方法是PotterⅡ(1977)做出的不同 浓度 NaCl 水溶液的均一温度与压力关系校正图:只 要可以得到捕获的压力,就可以根据 NaCl 含量和均 一温度求得ΔT,得到捕获温度。
压力校正图
270℃
c v
例如:测得某样品石英 颗粒中气液两相包裹体 的Th值主要范围为 220-230℃,已知该类 包裹体的盐度为 2wt%NaCl。利用共生 闪锌矿压力计求得 Pf=1kb(1×108Pa)。估 算Tf,记录步骤和结果。
1. 独立温度计方法
压力校正方法
获得均一温度求捕获温度,相当于: Tf = Th +ΔT
小结(Summary)
流体包裹体温压计的优缺点 四种基本温压计方法的应用条件 流体捕获深度估算需要依据流体的捕获状态而定
物类类合
例 度(F)

型型
(Vo
l%)
定义
流体包裹体
分类
不同体系流体 包裹体的相变
完全均一温度(Th)、子矿 物溶解温度(Ts)和部分均
一温度(如ThCO2),
均平衡实验资料 • 状态方程
• 捕获温度? • 捕获压力?
• 盐度(成分)、密度 • 了解流体的捕获状态 • 等容-等组分路径及其变化
还是静岩压力状态。静水压力状态下,流体的密度为1g/ cm3, 而静岩压力状态下,取决于上覆岩石的平均密度,大陆岩石的平 均密度是水的2.7倍,通常采用这个密度值来进行估算。因此
������ ������������������ ������ ������ = 0.0981 × 1 ������������ 2.7 当流体处于沸腾状态时,则可以直接根据流体包裹体得到的流体 密度进行估算,其密度肯定小于 1。
3. 沸腾包裹体方法
沸腾包裹体 由于压力释放或温度升高引起 流体沸腾,流体分出稠密的液 相和稀疏的气相(出现不混溶 相),这时流体在不混溶线上 或附近发生捕获,捕获的包裹 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纯气相流体包裹体; 纯液相流体包裹体; 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充填度介于
纯气相FI和纯液相FI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