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摘要: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一线教师投身课程改革而努力追求的方向。只要我们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一定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关键词:情境;实际;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79-0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它能促使学生数学创造力的发挥,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激活思维的程度越好,学生兴趣越浓。例如上“认识圆”一课,课始这样导入: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今天我带给大家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自行车车轮分别为圆形、正方形、椭圆形、轴不在中心的圆形)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小狗第
一名)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说它能跑第一名呢?(因为小白兔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那么小猴、小猪呢?(小猴不仅慢,还一颠一颠的,小猪的车是骑不走的)这时不用教师多说,显然这两个问题便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进入新课,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摘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去主动探究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有效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自然的感情交流, 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得知识,形成能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有些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有一些教学情境存在低效、无效的现象.如有些情境设置目的不明确,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
些情境不符合实际,脱离现实;有的情境创设没有思维深度,趋于表面;有些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演示,忽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些有效性不高的情境,对学生数学学习非但没有帮助,反而对学生数学学习形成了干扰,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可以说,能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研究论文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研究论文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与起步,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与质量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在新课改以后,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改革也在持续进行。其中,情境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日常生活情境的模拟与创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出发,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期对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对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逻辑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小学数学又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基础。因此,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家长都不约而同的关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生是一群充满兴趣充满求知欲的群体,但是由于其年龄较小,思维发展不够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小学数学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模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同步提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知识,相对的概念理解和习题练习都比较抽象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尚不具备完整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而情境教学法正是契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改变原有的死记硬背的学习,通过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取得理想的成绩,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
小学课堂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两部分,师生关系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课堂效率的高低,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老师的权威作用,经常是老师主导整堂课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情境教学法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转变,在具体情境中展开学习,创造了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
一、创设情境的具体意义
1.亲近数学
归根结底,小学数学绝大部分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反馈。通过情境的创设,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生便自然而然能够结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运算,参与数学活动。所以,教师创造什么样子的情境非常重要,能够承载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基础,还要尽可能辅以有趣活泼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2.明确学习任务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尤为重要。由心理学可知,学生一旦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就能够更有目的地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动机得当,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巧妙有趣地出示问题,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寻求新知识的活动,不自觉中意识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自觉地动脑动手,从而接收新知识。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合理适当的合作竞争都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知识。小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刺激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
赛能够使其意识到队友的重要性。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譬如抢红旗,送糖果的具体方式,使小学生力争上游的心态展现出来,竞争合作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具体的知识创设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燃起学习热情,从而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创设的具体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自主的学习模式。小学数学的习题讲解课堂,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或是通过数学模型设计一些简单的奖项,回答正确给予相应奖励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如联系教材创设以下问题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一、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生活实践。它们是经过人们不断总结,不断抽象形成的,而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其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那么如何把数学课本与学生实践的生动的现实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就需要教师把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使它贴近学生生活,开拓可供他们思索、探究和发展的空间,让数学更具现实性,与属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得更紧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践,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不分开,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如教师可以设计学生早上起床时间,每天上学路上所走路程的时间,吃晚饭时间,晚上睡觉时间等之类的问题。进而可以引起学生对自己一天作息时间的联想。
二、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积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一些有关应用题时可创设一个赶集购物的问题情景,给学生钱让学生自己去买东西,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教学。
三、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
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这种探究和求知欲。如教师在教学分数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块地一半种水稻,另外的一半平均分成三份,其中一份种香蕉,一份种杨桃,一份种蔬菜,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很多探究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中的农作物收入,写一个小小的统计报告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生活中去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方法,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进生活,趣中激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例如:在教“小数大小比较”时,我为学生展示了学校六一儿童节节目展演情境,出示了2号节目的比赛成绩:9.87,9.90,9.96,9.85,9.85. 先让学生仔细看看比赛成绩,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
己要当一回裁判. 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6是最高分,9.78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 这样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很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怎么才算是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
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了教师角色的转化。《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何时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是每个教师迫不及待要探究的问题,现作如下探讨:一、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也研究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这样一个情境,当出现八戒认为的不公平时,让学生参与思考,质疑:怎样才公平?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二到底谁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早已跃跃欲试,从而转入新课的学习。
二、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主动探
究。比如在《分数的意义》一课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动手操作,积极创造出一个个分数,并在此基础上汇报交流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学生身临其境,亲生经历的东西自然会娓娓道来,由此自然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
课堂情境创设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都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环节上,下了很多工夫,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但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创设情境,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考虑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经验基础是否契合。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时,有位小学教师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手中的三个圆片当作饼,让学生自己翻饼感受如何才能更节省时间。但是在农村的家庭很多都是使用大铁锅烙饼的,一些农村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就是把三张饼一起放到锅里,同时烙。在此,教师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虽然使学生感受到情境的生动与有趣,但却与教学要求相背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的情景导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的情景导入本帖最后由最新文章于2014-12-1421:14编辑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的情景导入
摘要: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精心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精彩的情境导入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和待解决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教学。在情境导入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激起兴趣;创设活动,营造氛围;巧用电脑,激发情趣。
关键词:导入;设疑;兴趣;氛围
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精心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精彩的情境导入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和待解决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新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的主动的去接受新知识。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巧设悬念,精心设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表明,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
他们在遇到矛盾时,对问题产生悬念,大脑便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质疑”可以很有效的导入新课。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人教版新课标
新课程下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的过程。如何实现这个要求?给课堂创设一个现实、有意义的情境就尤为重要。在此方面本人做过很多尝试。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做法。
一、创设情境所需把握的原则:
1、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新奇度。也就是说一定要新鲜、有趣。具有吸引力。例如生动有趣的故事、精彩的录像视频等等效果都不错。
2、情境要有现实性。也就是说要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尽量使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素材。我在上第二册的统计内容的第一个课时《组织比赛》,用的是课本中提供的跳绳、踢球、踢毽子和套圈几个项目,可发现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原来是一年级的孩子对这几个项目都不熟悉,没有亲身经历,所以提不起兴趣。后来我就把课题改成《秋游》让学生讨论去世界之窗、欢乐谷、海上田园或锦绣中华中的哪个景点,学生在观看了这些景点的部分介绍后马上兴趣高涨了。
3、情境的呈现要明晰,尽量使主题突出,无关的信息尽量不出现,不要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被非主要因素“抢了风头”。
4、如果创设的是一个问题情境,最好是要考虑到问题的开放性。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第二册中“应找回多少钱”一课就可以用课件直接呈现一个体育用品店,让学生小组合作自由购物再将所需的钱算出来,学习兴趣浓而且效率高。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1、故事情境。这种方法无论对于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是很不错的,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童话、神话、生活故事都可以,经过教师娓娓动人的描述,如果能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动人的音乐,自然更好。北师大版数学课本中大部分内容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素材。例如在第一册第五章“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我就利用书中的主题图编了个小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慈祥的树爷爷,小动物们都很喜欢他,今天树爷爷又邀请了三位小动物来他家玩儿。咱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树爷爷给三位小动物提出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论文)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俨然已经成为雷区,很多学生及教师都“牺牲”在此。因此,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成长阶段,自身的理解能力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储备含量较少。因此,面对小学数学知识难度逐渐加大的现状,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要点,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的情境应该具有开放性。开放式的应用题情境创设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小明和小兰两个人,一共做了15朵花,问他们每个人分别做了多少朵,就有14种可能的答案。这种开放性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思维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积极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属于基础性知识,很多都和生活存在着直接而又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实例,把实际生活案例与数学课堂的应用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例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个苹果,课上教师可以引导性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常在家里妈妈都会给你们拿什么水果吃啊?”此时,学生就会纷纷说出:“我妈妈会给我拿苹果、梨、桃子、西瓜。”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应用题:“有一个妈妈,给孩子买了4个苹果,但是只拿出了一半给孩子,问妈妈还有几个苹果?”此时学生就会说:“一半就是4÷2=2,那么妈妈还有2个苹果”。此时,教师就可以继续引申问题,说如果用分数表示的话那是不是就是2/4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分数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然后拿出一个苹果,用刀子将苹果切开,然后拿起一半苹果引导性地问学生:“这个是什么呢?”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设情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设情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及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注入,忽视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景,进行学习,就不会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的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把学生引入到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揭示其中的规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新课改也提倡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景出发”的教学理念。因此,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是现代教学理论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把含盐20%的盐水40千克改制成含盐30%的盐水,怎么办?“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加浓度更大的盐水。由此提出三个不同的问题:(1)需加多少盐?(2)需蒸发多少水?(3)需加浓度多大的盐水,要加多少?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当加盐时,盐水中的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盐水中盐的重量不变;但当加盐水时,盐和水的重量都在变化。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严谨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情境对于数学教学,并非只是一种美丽的包装,而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手段。在数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着不少情境创设、运用的偏颇之处,因此,有必要真实地认识情境的价值所在,并由此探讨有效情境创设与运用的一些策略方法,以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地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炼数学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已有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等构成了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突出情境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发展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
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在情境创设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根据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提炼出数学情境,无疑是创设有效情境的重要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论文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目前,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的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所认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实施。特别是在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中,执教的教师为了取得较好教学效果,都要花费不少的精力,绞尽脑汁地创设有新意的问题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搏得听课者的好评。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要如何进行创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其趣味性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以趣激疑,疑中引思。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男女同学分两组进行传球比赛。男同学站成圈,女同学站成一排,一个接一个传球,老师不喊停就不能停,传到就不用传,谁先到谁就赢。用游戏引起了学生的知识的矛盾冲突,引入了循环小数,学生学得更加轻松,知识更加扎实。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主动探究、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
技能。因此,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思维特征,创设出一个宽松、愉悦、具有知识特点而又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既学到了知识,又张扬了个性。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知识”时,我在引入时创设了一个分铅笔的生活情境。分铅笔给3个同学,每人分2支,一共要分多少支?学生很快可以列出算式
浅谈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教师应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悬念情境”、“操作情境”、“试误情境”、“讨论情境”等多元情境,让学生在多元的情境中愉悦自主地学习数学,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多元情境、思维发展
情境,就是激发人们主动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的一种氛围。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教师应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数学学习生动和柔和的一面,亲身经历和体验“再创造”的满足和快乐,挖掘数学的力量,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创新源于问题的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
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是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前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呢?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数学理念。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能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教学时,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教室里有6盏灯、2扇门等数学问题。再比如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有关“8”的加减法时,让8个同学上台模拟买电影票的生活场景,选取的8个学生有不同特征,性别上有男有女,穿戴上有戴帽子的,有戴眼镜的,有戴红领巾的。这样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台下的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买几张票?”、“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戴眼镜的同学有几个?”等好几个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
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由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心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能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接着写出一个数36,问“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再出示31497问学生能被3整除吗?怎样看出来?由于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学生认为个位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然后就让学生报个位是3、6、9的数字……,通过口算学生发现有的数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这样
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境界。接着又出示个位不是3、6、9的数字:21、45、107、459、1572……让学生找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又发现个位是0、1、2、4、5、7、8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3的倍数,这时追问: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呢?“这样正反两叩使学生认识到老办法不行,追求新知识的愿望勃然而起。整堂课由于教师善于用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得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三、创设活动情境,发挥学生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使他们学生学会学习,最大限度地参与
探索新知识的活动,变外部的学习活动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
在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正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之后,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师:老师用今天认识的形体拼成了一个小机器人(出示机器人),你们能从机器人身上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形体吗?生答:⑴机器人的胳膊是圆柱体;
⑵机器人的腿是长方体;生答;(3)机器人的头是球体;
⑷机器人的身体是长方体;⑸机器人的脚是正方体……接着,我转向下一个实践活动,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物体拼出喜欢的玩具,先寻找设计出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尽可能和老师的不一样,学生活动结束后,让各组学生将本组拼成的玩具向全班展示,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其中一组是这样说的:我们组拼的是坦克,用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接下来各组的小朋友都纷纷派代表上台向大家说明本组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物体。学生表现得主动,拼得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组织教学,体现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创设操作情境激发探知热情
学生爱动,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创设适当的操作情境,以动启思,以动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入境,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知热情,为新知教学做好必要准备。如在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