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队模式的研究
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教育模式探究
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教育模式探究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正在实践中探索和尝试的一种运动员教育培养模式是“教体结合”。
它是通过高度专业化的竞技活动与教育机构的结合,摸索出一条顺应时代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运动员成长之路。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教体结合”几种模式进行分析,指出“教体结合”培养运动员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校实施“教体结合”的对策和建议。
标签:高校;优秀运动员;教育模式;探究“教体结合”是中国特色的、正在实践中探索和尝试的一种运动员教育培养模式。
它是通过高度专业化的竞技活动与教育机构的结合,摸索出一条顺应时代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运动员成长之路。
从1987年发展至今,我国高校“教体结合”已经走过了30年。
在这过程中褒贬不一,在责怪声中,听到了:“教体结合十几年来没有什么成效,根本原因是两套体系并行”[1];在赞许声中,听到了清华大学跳水队于芬教练的肯定,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残疾人游泳队的佳绩,这错综复杂的事实与评论不免让人对高校“教体结合”这一运动员教育模式进行一番探究。
1 “教体结合”的模式1.1 直接引进退役的运动员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高校从专业运动队引进退役的运动员。
这种模式虽然解决了少数优秀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但不能解决大多数运动员的出路问题;而且这类运动员只想多充电学习,已经不愿意再训练,也基本上不参加高水平的比赛了。
此种模式对促进高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贡献甚少,也没有真正实现“教体结合”的价值与意义。
随着运动员受教育体制的完善,退役后再深造的现象将越来越少,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高校已很少了。
1. 2 联合办队或直接招收现役的运动员模式即高校与体育系统联合办高水平运动队或联合培养现役专业运动员,由高校负责学籍、文化课学习和发文凭,体育系统负责训练、生活和管理。
这个模式是目前较多高校所采用的。
采用这种模式可以使大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但是在国内外重大的大学生比赛中扮演夺金主力角色的仍然是那些属于体育系统、并以“挂名”的形式在大学的“运动员大学生”,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大学生体育竞技水平。
学生体育教育与运动队培养计划
学生体育教育与运动队培养计划学生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运动队培养计划作为学生体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本文中,将会从多个角度探讨学生体育教育与运动队培养计划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体育教育与运动队培养计划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通过不同种类的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各个方面能力,如耐力、协调性、灵活性等。
参与运动队培养计划的学生还可以通过与队友的互动,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参与学生体育教育和运动队培训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潜能和能力,不断超越自我,取得进步和成就感。
这样的经历会让学生更加自信,相信自己可以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体育教育与运动队培养计划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参与运动队培养计划,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纪律性和执行力,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
四、促进社交交流学生体育教育和运动队培养计划是学生进行社交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运动队中,学生可以结识来自不同背景和不同学校的队友,通过与他们的互动,可以增进自己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
运动队中的集体训练和比赛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努力,达成共同目标。
五、增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通过参与学生体育教育和运动队培养计划,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天赋,并从中得到乐趣。
在培养计划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体育项目,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深入学习和训练。
培养兴趣与爱好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业余活动的选择,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出未来体育专业人才。
六、塑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体育教育与运动队培养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逐渐偏爱静态的娱乐方式,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也在逐渐被忽视。
因此在青少年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其实际运动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关注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而“体教结合”模式就提供了一种综合的训练方式,实现了学生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训练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强身体,健心智”的目标。
首先,“体教结合”模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将体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不再将体育与学习割裂开来。
体育课程不再限于传统的单一体育项目,而是可以将一些文化内涵深厚的项目融入到体育课程中。
例如,蒙古族传统柔道、藏族传统攀岩等体育项目就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健康体魄,同时也能身心愉悦,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其次,“体教结合”模式也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在课程设置和实际运动中,教练员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性别差异、年龄特点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设计和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使学生能够在日常运动中更加从容自信。
同时,通过不断的体育教育和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协调、合作、竞争等团队精神,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最后,“体教结合”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这种模式将体育和教育相结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和尝试,开拓自己的视野。
例如,在一些新型体育项目中,如滑板、玩具车等,往往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和创新,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综上所述,“体教结合”模式是一种基于健康体魄、全面发展和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考虑的青少年体育训练方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和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练员和教育工作者精心设计和实践,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素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体育训练正是培养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体教结合”模式,即将体育训练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还能够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下面将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
一方面,体育训练需重视技能的培养。
针对青少年的体育训练,我们要根据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要组织不同类型的训练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技能的细致训练,提高青少年的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
这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抗压能力。
体育训练也需要注重素质教育。
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体育训练中,我们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在训练过程中,要强调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团队协作等价值观念,通过体育训练来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社会行为。
这些都是体育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体教结合”模式的重要途径。
在实施“体教结合”模式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中,教练和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练和老师要成为青少年的榜样和引导者,引导他们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要树立正确的竞技观念和教育观念,不以胜负论英雄,而是注重培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教练还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和培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只有教练和老师积极引导和付出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体教结合”模式的目标。
社会和家庭也是实施“体教结合”模式的重要支持者。
社会和家庭要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为青少年的体育训练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是指在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素养的通过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一种综合性模式。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体育训练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体能和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强调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才能和责任感。
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和排球等,不仅要注重个人的体育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团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队友共同训练、比赛和做出决策的过程中,青少年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青少年还可以培养自律、坚持和毅力等品质。
体育训练中需要经历一定的训练周期和强度,青少年需要学会坚持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还应培养青少年的认知能力。
体育活动可以通过规则的定义和战略的实施来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团队项目中,青少年需要学会制定战略、分析对手的弱点和制定应对策略。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和战略思维。
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体操、舞蹈和击剑等项目,需要青少年具备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还强调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体育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争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体育比赛中,青少年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听从裁判的判决和遵守规则。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体育训练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心态和自信心。
体育活动中,青少年需要克服困难、面对挫折和保持积极的心态。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抗压能力和自信心。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体教结合”模式是指通过体育训练,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既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又注重提高其综合素养和社会技能的培养。
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使青少年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体教结合”模式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训练中,青少年通过不同项目的练习和训练,能够全面发展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
这些身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能够提高他们在各项体育运动中的表现水平。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体教结合”模式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养。
体育训练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
在体育训练中,青少年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克服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持的精神。
青少年还需要与队友合作,共同完成训练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体教结合”模式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技能。
通过体育训练,青少年能够学会与他人相处、遵纪守法等社会技能,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在体育训练中,青少年需要与教练和队友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这些社会技能的培养,对于青少年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体教结合”模式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
青少年通过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们会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从而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通过体育训练,青少年还能够学会合理饮食和科学训练,预防运动伤害。
这种健康意识的培养,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走向研究
体育工作 的主要任务 来予 以高 度 的重 视 。另外 ,普通 高校
与 高校试点 中学虽然将 体教 结合 培养模 式列 入学 校工 作计
事物 ,但是因为 “ 体教结合 ”概 念 的限制 ,从 而使得 “ 体
教结合培养模式 ”表 现为各种 代表 性、具体存 在形 式的集
Do gJa n in—fn eg
( ai l ntu f hs a E uao ,B i i 。 hn -10 8 ) C pt stt o yi l d ct n e J g C i a I i e P c i n a 0 0 8
Ab t a t B h t o f n eve iv siai n, u sin ar ,i q iig i t h c mbn n p t i d — sr c : y t e meh d o t riw e t t i n g o q et n i o e n u r n ot e“ o i ig s o s w t e u n h
1 我 国现行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合体。
11 教育系统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
教育部 门利用 降分特招等 政策 自办学校 高水平运 动 队,
“ 模式 ” :是一 种 “ 范式 ” 或 “ 型” 范 ,是 一种重要 的
科学操作与科 学思 维方法 。它是解 决特定 的问题 , 一定 在
的抽象 、简化 、假 设条件 下 ,再现 原形 客体 、建 构新 型客
式 ,而是 更具 典型 意义 的、有代表 性 的存在物 。它 是从 多
样 的现实存在中概括而来的 ,是 “ 格” 的结果 。 定 按照逻辑学 的观点 ,“ 体教结合培养模 式”应该是模 式 的种概念 ,具 有属 概念 的特征 ,表 现为具 体 的、代 表性 的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青少年体育教育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问题。
体育训练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青少年体育训练中,仅仅重视体育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体教结合的模式已经成为了青少年体育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
体教结合是指在体育训练中,结合了教育的援助,以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体育训练,青少年可以获得锻炼和健康的好处。
同时,结合教育,可以让他们学习到一些道德和人格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实现体教结合的模式呢?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理念。
教育和体育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互支持的。
在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需要注重青少年人格品质的培养,让他们在训练中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实现体教结合的模式。
在训练中,教练员需要通过引导青少年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养成自律、合作和竞争精神。
同时,教练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思想教育活动、讲座等方式,让青少年深入了解体育精神和人品道德。
体教结合的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在人格品质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此过程中,体育不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一项全面的教育,通过运动促进了青少年的身、心、智三方面的发展。
总之,体教结合是一种有益的青少年体育训练方法,能够在全面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在道德和人品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健康、阳光和积极品质。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青少年体育训练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如何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素质,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育训练领域内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体育训练和教育的关系、体教结合模式的实践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青少年体育训练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体育训练和教育的关系体育训练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体育技能、身体素质的提高,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道德品质等。
二者的合理结合,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创新能力。
同时,体育训练和教育的相互支持,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
体教结合模式的实践意义体教结合模式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体育训练中接受更全面的教育。
这种模式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教育元素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觉悟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其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更加成熟和自信。
2、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体育元素将有助于锻炼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和耐力等。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团队合作要素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互动和沟通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
具体实施方法实施体教结合模式,需要青少年体育训练者在训练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教育和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尽可能地让训练和教育两者相辅相成。
2、增加教育元素: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应该增加一些教育元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竞技体育精神,比如向学生讲述竞赛历史、名将故事等。
3、注重团队合作: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也是体育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体育训练者可以使用团队竞赛让学生充分理解合作意义。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青少年体育训练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健康体魄和锻炼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应采取“体教结合”的模式,既注重体育训练的技术和能力培养,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教结合”模式应注重体育训练的技术和能力培养。
体育训练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为核心,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在体育项目中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这其中既包括对基本动作的训练,如传球、投篮、跑步等,也包括对专项项目的训练,如足球、篮球、游泳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专项才能。
“体教结合”模式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训练不仅是单纯的技术训练,还应兼顾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如毅力、坚持性等,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精神。
还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体育项目中的集体训练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训练还应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锻炼身体,强化体魄,提高学生的体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体教结合”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
体育训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如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让他们愉快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合理安排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还要培养学生的比赛习惯和竞争意识,教会他们正确对待比赛,尊重竞争,遵守游戏规则。
“体教结合”模式应注重家校合作,共同推进青少年体育训练的发展。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体育训练的两大重要支持力量,应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家庭应给予学生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支持,鼓励他们参与体育锻炼,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
“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队模式的研究
“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队模式的研究
王冬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年(卷),期】2013(021)010
【摘要】“体教结合”是世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队模式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将教育规律、训练规律、管理学等有机的融合一起,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多元化的角度考虑优秀运动队的培养和管理,注重全面系统的发展学生运动员,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注重强调由过去运动员学生到现今的学生运动员,使学生运动员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王冬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体育部,江苏淮安22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
【相关文献】
1.“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队模式的研究 [J], 邱全;王冬
2.体教结合一条龙人才培养出实效——华东理工大学以乒乓球为代表的“体教结合”一条龙模式 [J],
3.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及思考——论"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 [J], 阳艺武;刘同员;黄彩虹
4.南通市县级业余体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影响因素研究 [J], 陈赛华
5.对CUBA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兼谈对“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探讨 [J], 杭兰平;李杉;张睿;毕剑锋;王立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队模式的研究
进我国竞技体育制度的改革 。既遵循训练规律 , 又遵循教育规 律的一种新 型的业余训练模式 。全 面推动学校各 项事业 的发 展, 为争创一流大学做 贡献。加强体育与教育 的统一合作 , 相
“ 体 教结 合 ” 培 养优 秀运动 队模 式的研 究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Mo d e o f“ Co mb i n i n g S p o r t s、 t h Edu c a t i o n’ ’i n Nu r t u r i n g El i t e S p o r t s Te a m
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被培养成优秀的竞技者,使得人们对把体育运动和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研究兴趣不断增加。
我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指导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实践,以保证运动员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趋势。
首先,应该从培养优秀运动员开始,强调运动员对健康的重视和自律。
它要求运动员在生活、运动和社会中均衡发展,从而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
为了能够在运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必须制定一个良好的训练计划,结合合理的饮食和休息,以促进健康的身体素质提升,并避免受伤。
其次,运动员要培养恰当的心理素质,克服恐惧、焦虑和挫折感等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勇气和勤奋,实现自我突破。
此外,运动员还应当学会自制力,不要受报酬的诱惑而做出不良的行为。
此外,需要搭建一个全面的政策框架,以帮助优秀运动员的发展。
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强社会对体育和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教育部门和体育组织的作用;加强体育和教育资源的有效和公平使用;改善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机制;改善训练环境,为运动员提供一个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继续开展教育实践研究,建立一套全面的教育体系,正确引导个人健康发展。
最后,要提倡社会的参与,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
包括家长、运动员本人、体育运动组织和政府机构等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参与闭环,共同参与指导和培育优秀运动员。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培养个人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体育运动组织可以建立一套合理的竞赛体系,加强教练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运动员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实现在竞赛及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机构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落实,严格管理体育资金,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指导和培养优秀运动员,共建体育文明社会。
综上所述,要实现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实践,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还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体育组织的支持,而且要相互配合,共同完善政策框架,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体教融合”下的高校运动队发展模式研究
“体教融合”下的高校运动队发展模式研究摘要:“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模式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但是从学校走出的世界冠军依然寥寥无几,“体教结合”模式的弊端推进了“体教融合”的提出。
“体教融合”是“体教结合”的质的飞跃,其能否打破以往“体教结合”的困局,能否实现高校运动队健康发展,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体教融合高校运动队发展自1987年4月,原国家体委发布了《关于普通部分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首次确立了5l所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试点学校以来,“体教结合”模式已经开展了30多年,然而回顾这30多年的以“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的历史,结果并没有给当初的政策制定者以满意的答案。
这种形合神离的“体教结合”模式,使得众多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没有实现运动员的“竞体”和“育人”的全面发展。
一、“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存在的弊端1.“体教结合”的形式多样,导致目的不明。
目前我国“体教结合”的形式多样,如高等院校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模式,高等院校直接招收现役的优秀运动员模式、结合政策,高校自主选拔培养体育人才模式、体育专业院校方式,等等。
众多的模式,导致了“体教结合”的初衷,被严重背离。
例如,众多高校都喜欢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或直接招收现役的优秀运动员,其目的不是实现运动员的“竞体”和“文化”全面发展,而是为了学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较多金牌和名次,这种运动员挂名在高校、训练在体工队的形式,使得“体教结合”名存实亡。
而且这种形式导致有的运动员在多个高校之间轮换挂名,在这所高校挂名参加比赛,拿到毕业证后,再到另外一所高校挂名,参加比赛,再拿毕业证。
这些众多形式的“体教结合”模式,实际上已经违背“体教结合”最初的目的。
2.“体教结合”,重体而不重教。
在我国众多的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中,绝大部分都存在重体不重教现象。
有些学校招收运动员进学校,就是为了帮助学校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并拿到好名次。
中学体育教育中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中学体育教育中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一直是中学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优秀的运动员不仅代表着学校的荣誉,更是为国家赢得荣誉的希望。
如何培养优秀的运动员,让他们在体育道路上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成为了中学体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注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培养,通过大量的体能训练和比赛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过分强调结果导向,忽视了对运动员整体素质的培养。
其次,传统模式对于运动员的精神素质、心理素质和技战术素质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探索与创新运动员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应该从整体素质培养入手。
除了重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培养外,更应该注重运动员的精神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提高运动员的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将有助于他们在比赛中更加出色地发挥。
同时,注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技战术素质也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关键之一。
在过去,技战术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教练员的指导和教学。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单向传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因此,探索与创新运动员技战术素质的培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种创新的方法是引入技术手段,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训练。
运动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模拟比赛场景,感受真实的竞技体验,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改进。
这种创新的培训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技战术素质的培养效果,还可以激发运动员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另一个需要探索和创新的方向是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过去,运动员在特定项目上的专业化培养是主流。
然而,随着体育竞争的日益激烈,拥有多项技能的运动员更有竞争力。
培养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意味着运动员需要具备多项运动技能,并能在不同项目中灵活运用。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是指在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中,将体育运动与教育理念相结合,实现全面发展。
在这种模式下,教练员不仅仅是给青少年提供体育技能,而是在教育的覆盖下,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性格和社会角色,并将这些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体系的整体发展,也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和人格修养的增强。
体育训练是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体育训练中,教练员不仅要教授运动的技巧和战术,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练员可以通过训练身体素质、压力管理、心理调节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身体抵抗力、身心健康水平以及锻炼学生的勇气和决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温馨、舒适的氛围,通过体育思维的引导、互动式讲解和简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运动和教育的结合,是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
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对年轻运动员性格培养的影响。
体育教育目的是通过训练维持健康、提高体质,锻炼人的意志和坚韧性以及增强人的信心和自信等。
当教练员在体育训练中创造一种宽容、相互理解、互相学习的氛围时,将有助于培养年轻运动员的性格成熟、责任心强、自主学习能力优良。
结合上述优点,很明显,这种模式是有助于实现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的。
为了实现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需要加强教育和训练的配合。
教育的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体现,配合运动技巧学习,注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竞技过程的训练中着重发扬体育精神等。
在体育训练中,教练员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赞美、鼓励、约束、引导,让运动员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机智、勇敢、热爱、轻松愉快的态度。
同时,教练员还要注重健康强身,通过严格的训练体系来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以这种模式进行青少年体育训练,能够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迈向全面的健康和成长。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
浅谈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体教结合”模式青少年体育训练是指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训练,而在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体教结合”模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训练方式。
体教结合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个方面的知识与体育训练相结合,使训练过程更为完善,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在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体教结合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青少年体育训练需要注重身心健康和知识的学习。
课堂上,训练者应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此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在运动中培养坚韧性格。
其次,青少年体育训练需要注重环境营造。
运用体教结合模式,可以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在训练场地的设计上,应该适宜、安全、卫生,以满足学生运动训练的需要。
在教育模式上,体育训练应该体现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基本原则,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身心的快乐。
再次,青少年体育训练需要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综合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审美情趣和生活技能。
在体育训练中,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体育知识以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采取多种体育运动训练,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减肥技巧、健康生活习惯等,使其掌握生活技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后,青少年体育训练需要注重正确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应该合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动力,引导学生追求高标准和高质量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训练中,训练者还应该注重运动防护,讲述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减少运动受伤的风险。
总之,青少年体育训练需要兼顾体育与教育、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教育。
在保证训练的科学性、高效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他们在体育训练中锤炼品格、完善素养,建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人际关系,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疆中学“教体结合”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探究
体结合” 运 动 员培 养模 式 的 调 查 与探 究 , 探讨“ 教体 结合 ” 模 式 以及 存 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解 决 的 办法 及建 议 。 关键 词 : 新 疆 中学 教 体结合 培养模 式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0 - 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3 ) 0 9 ( b ) 一 O l 1 5 — 0 2
运动 员培 养模 式可 以为新 疆体 育未来 的发 展创 造条件 , 更 好的 发掘体 的 体结 合是 当前 帮 助新 疆体 育健 康发 展 的重要 前提 之一 。 民族孩 子 在 受到 九 年义 务 教 育后 就不 再 上学 , 就帮 家 里挣 钱 和干 农
育 人才 , 更科 学 的 从事 t ¨ l 练 工作 。 所以 , 如何 更 好提 出的 适合 新 疆 教 活 。 因此 , 学 校 的数 量 和 质量 上有 很 大缺 陷 , 这 就造 成 有体 育 梦想 或 体 育 苗 子埋 没 的 现象 。
创 造 了 良好 条 件 。 “ 教体结合” 是 当前 培 养 运 动 员较 理 想 的 模 式 , 使 相对 于南 疆地 区和北 疆大 多数地 区都算是 条件 优越 , 但是和 内地 中学
得运 动 员从理 论 中学 习到 如 何提 高运 动 成 绩 。 新 疆 中学 “ 教体 结 合 ”密 集 , 但 是 学 校 屈指 可 数 , 许 多少 数
的 愿 望相 吻 合 , 从 而 表现 出强 大 的生 命 力 , 据调查 : 有8 8 . 5 %的专 家 不 利于 训 练 的积 极性 , 甚至 耽 误 了体 育 苗子 的培 养 。 认为, 这 是 当前 办高 水 平运 动 队一 种 效 益最 佳 的模 式 之一 。 3 . 3学训 矛盾突 出
试论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体教结合”
试论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体教结合”“体教结合”是近几年学者们热议的话题。
从1987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提出了“体教结合”的发展政策开始,探索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由此展开。
但是目前,“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
究其原因是难以解决新形势下我国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深层次问题。
本文以大超联赛为例,分析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力求针对我国高校体育实行体教结合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一、大超联赛的“体教结合”2003年底,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根据 2005 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组团任务,确定了要进一步实施“体教结合”——借助竞技体育的力量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校园体育赛事。
2004—2005年交通银行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大体协与中国篮协强强联手,正式推出了代表中国大学生篮球竞技最高水平的大超联赛。
其中最大的一项措施就是,大超联赛对篮球职业俱乐部的青年队员敞开了大门,允许在中国篮球协会注册的队员参加大超联赛,其要求就是被参赛学校正式录取并符合“三在”要求(在籍,在校,在读)。
从此,中国篮球赛事中又多了一项大学生的赛事。
大超联赛树立了“培养高校篮球竞技人才”的联赛宗旨,通过整合中国篮球后备人才资源来打造高水平校园赛事,进一步加快培养高校竞技人才的步伐。
其长远目标是:试图为我国竞技篮球在体教结合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促进原来各成系统、相互封闭的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从而逐步取代全国青年篮球联赛,构建“小学—中学—大学—大学普通联赛—大超联赛—职业联赛”新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将我国普通大学变为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并着眼于奥运战略。
观其大超联赛开办至今,使我们看到大超联赛为职业篮球联赛输送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
可剖析成因,使我们发现在这些优秀的队员中绝大多数队员注册在省市体工队里,名曰“挂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长期的实践 中, 运 动训 练体制形 成 了以青少 年为 主要 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为 目标 , 既遵循训 练规 律, 又遵循教育规 律的一种 新型 的业余训 练体制 J 。国外学 者认为竞技是 自我实现的途径 , 在大学发展竞技体育是很 自然
的纵 向层层衔接的运动员三级培养体 系。导致 不同部 门在制
d o i :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1 0 0 5— 0 2 5 6 . 2 0 1 3 . 1 0 . 0 1 9
1 问 题 的提 出
统和教育系统相结合 , 以培养优 秀体育后备人才 和适应社会发
对象 , 以少体校为 中心 , 以向省市运动 队和 国家队输送为 目的
王
冬
WANG Do n g
摘
要: “ 体教结合 ” 是世界竞技体育人 才培养的发展趋 势。本文运用文献法、 比较法等研 究方法 , 对“ 体教
结合” 培养优 秀运动 队模式的研 究文献进行 了分类综述 , 将教 育规律 、 训 练规律 、 管理 学等有机 的融合一 起, 为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从 多元化 的角度考虑优 秀运动队的培养和管理 , 注重 全面 系统 的发展学生运 动员, 培养优 秀的体育人才 , 注重强调 由过去运 动员学生到现今 的学生运动 员, 使
“ 体教 结合 " 培 养优 秀运动 队模 式的研 究
Re s e a r c h o n Tr a i n i n g Mo d e o f Ex c e l l e n t S p o r t s Te a ms wi t h S p o r t s a n d Ed u c a t i o n Co mb i n a t i o n
e x c e l l e n t s or p t s t e a m f r o m t h e ng a l e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t u d e n t s —a t h l e t e s ,p a y a t t e n t i o n t o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s y s - t e n ,t r r in a o u t s t a n d i n g s or p t s t le a n t ,e mp h a s i z e d b y t h e p a s t s t u d e n t—a t h l e t e s t o t o d a y ’ S s t u d e n t —a t h l e t e s ,a nd a k m e s s t u d e n t —a t le h t e s f u U y d e v e l o p me n t .
K e y wor d s :s or p t s ;e d u c a t i o n ;mo d e ;r e s e r v e t le a n t
中图分类号 : G 8 0 7
文献标识码 :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章编号 : 1 0 0 5— 0 2 5 6 ( 2 0 1 3 )1 0— 0 0 4 1 — 2
学生运动 员得到全面的发展 。
关键词 : 体 教 结合 ; 模 式; 运动 队 ; 后 备 人 才
Ab s t r a c t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s o ts p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i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t r e n d o f w o r l d s p o r t s t r a i n i n g .T h r o  ̄ g h U 。
定 目标时很难达成统 一 ; 部分高 校运动队管理混乱 , 管理制度 的事情 ; 美国没有专 门的体 育院校 , 高水平 的学 生运动员都分 执行不力或缺乏可操作 的规章制度 , 没有 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系 布在不同的普通大学中。这些大学的竞技运动水 平整体地代 统的运动员管理章程; 学训矛盾一直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 表 了美国大学生的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 而且一定程度上也代表 的关键问题 , 大学生运动员将大量 的时间用于运动训 练 , 使得 了美 国国家的业余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 美国有一套完整较为完 正常的文化知识学 习时 间上受到排挤 。 善的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 队管理法规。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h i g h l e v e l s p o ts r t e a ms i n c o l l e g e s .T o c o n s i d e r t h e c u l t u r e nd a ma n a g e me n t o f
s i n g t h e me t h o d o ' f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nd a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t h i s p a p e r ma k e s na a l y s i s o n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s p o t r s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mo d e o f e l i t e s or p t s t e a m s ,t h e l a w o f e d u c a t i o n,t r a i n i n g ,ma na g e me n t , p r o v i d e s v lu a a b l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