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火之谜 (导学案)
第19课《天火之谜》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第一课时: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天火”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内容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勾画出生字词。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分享学习心得。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展示“天火”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它为什么会发生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提炼课文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3.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看法。
4.在实践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较为熟练。然而,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他们仍需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此外,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较为浓厚,对于探索自然奥秘的话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本节课以《天火之谜》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探索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天火之谜教案设计苏教版20
19.天火之谜【教材分析】《天火之谜》是苏教版第九册的第十九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本文采用了烘托的手法,将大自然的奥秘展示给大家。
本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三大段。
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写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是第二至五自然段,“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
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第三段为第六自然段,写的是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学情分析】《天火之谜》这篇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冒险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且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极易产生好奇心理,课文通过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秘密的过程也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观察分析-大胆推测-实验探究-问题解决这样一个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利于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养成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分两个课时进行讲授,在品读文本中感悟名人精神,课文提供了一次走进科学家的机会,依托教材,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智慧话题的深入探究,通过个性的思索,联系,体验从细致的描写中去领略科学家的可贵精神。
在拓展阅读中寻找成功的奥秘,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其他科学家的发明故事,让学生和名人故事中的精神情感智慧进行对话,广泛阅读以后进行规整,逐渐构建起自己的认识,从中寻找名人成功的奥秘。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
3.根据“预习导航”以及课后习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雷电的可怕以及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9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使学生明白保护自然、爱护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以及信息提取能力都有较好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学生对《19天火之谜》这篇课文充满好奇,因为这篇课文涉及到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符合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特点,学生在逻辑推理、分析判断方面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表达交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关注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一份关于天火之谜的手抄报。手抄报需包含课文原文、天火现象的图片、相关知识介绍以及小组的感悟等内容。通过制作手抄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3.学生课后观看一部与自然现象相关的科普纪录片,如《探索发现》等,并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300字。观后感中需体现出学生对纪录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拓展。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敬畏自然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3.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面对未知现象时,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9《天火之谜》导学案
19、《天火之谜》导学案前言: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跟随者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去探究天火的奥秘。
在学习小组中,我们既要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要耐心聆听别人的意见,共同促成小组得出一致的结论。
让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把19课这篇“阅读”完成得最到位。
学习任务:一、会写本课生字,能读准生词,把课文先读正确,再读流利。
温馨提示:先观察生字的结构,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再想想是什么意思,人人组一个词。
人人过关:1.课本上先描红,然后在田字格内再写一个。
雷暴爆炸毙伤推论不足为奇难以置信混为一谈冷嘲热讽揭开钥匙攥住颠簸怒发冲冠劈开倾盆而下骤然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纤维3.分小节朗读课文,不够流利的地方想办法帮助他读流利。
二、能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毙伤不足为奇....难以置信混为一谈冷嘲热讽揭开攥住颠簸怒发冲冠倾盆而下骤然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温馨提示:对于词语的理解,能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词语在文中意思即可,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理解词语:①查字典解决词语中不理解的关键字;②找近义词或反义词(可以利用工具书);③联系上下文。
人人过关:造句。
不足为奇:欣喜若狂:三、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第三段(第六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富兰克林实验的过程和意义。
1、雷暴在谜团解开之前,共有哪些“称呼”?2、“试验”和“实验”有人可能混为一谈,你能找出两个词语的不同吗?温馨提示:富兰克林在做实验之前,他通过观察已经先有了一个推测,找一找这个推测是什么,是通过观察到的什么现象得出的?3、请简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实验的内容。
温馨提示:想复述,必先熟读,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语气、节奏、重音),每位组员都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棒!4、实验成功,了之前的推论,它有什么意义,带来了什么发明?5、思考:富兰克林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①。
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导学案
双方核对讨论任务三。
1、全组组员交流对任务三的学习所得。
2、全组对任务三作出结论。
派两位代表,说说你们组对任务三的讨论意见。(每一位代表汇报交流一个问题)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补充、提问、质疑,并做出回答。
教它不会写错、记错、解释错、运用错。
1、选出小组代表将小组觉得较难的词汇写在纸上,并做到:该注音的注音,该注解的注解,该强调的强调,该造句的造句。
2、书写后,面向全班同学,按所写的内容响亮地给老师和同学当“老师”,进行字词指导,并做到:该领读的领读,该自问自答的就自问自答,该请同学回答的就请同学回答。
19《天火之谜》导学案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读会写10个生字,会读2个认识字,会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能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能说出富兰克林具有怎样的科学实践精神。
独学
对学
群学
展学
评学
测学
任
务
一
1、自读课文用单横线画出由生字组成的12个词语。
2、用双横线画出5—10个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会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造句。
3、做好迎接听写词语的准备。
1、双方各选12个词语考查对方(或听写改错、或字音互注、或词义互写、或造句运用等均可)。
2、交互批改:每一词语5分,每一词语造句运用20分。(你的成绩=你的得分+对方被你所扣的分数)
1、组长找出几个较难写、较难记忆、较难理解的字词。
任
务
四
1、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联系有关语句说说)
优品课件之《天火之谜》第一课时导学案
优品课件之《天火之谜》第一课时导学案《天火之谜》第一课时导学案教学内容 19.天火之谜共几课时 2 课型新授第几课时 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资源教材开发: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可以使学生练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相关材料: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17―1790.4.17)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
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
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
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
他是美国第一位法国驻外大使,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预习设计 1.听课文录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2遍),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划出本课中的生字词,并认真抄写2遍。
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 3.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混为一谈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欣喜若狂不足为奇无稽之谈安然无恙学程单导学案板块一:谈话导入新课(1分钟)学生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检查初读,理清思路。
(21分钟)学生读词语自由读――指名读指名说学生完成《练习与测试》第一.二部分。
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案
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19、天火之迷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1)天火是什么东西(2)天火之迷到底是个怎样的迷呢(3)这个迷又是怎样解开的呢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1.学习生字词。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钥匙的匙读轻声。
栓、颠、颜都是前鼻音,讽、筝是后鼻音。
暴、爆读音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要让学生分辨清楚。
(2)复习巩固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听写雷暴、劈开、爆炸、冷嘲热讽、揭开、颠簸、颜色等词。
2.轻声读全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是写富兰克林解开了雷暴之迷的(第2~5自然段)(2)课文可以分为几段?(首尾两个自然段各为一段,中间2;一;;一;5自然段为一段)3、默读全文,思考各段段落大意,讨论后小结。
①第一段: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②第二段:富兰克林解开了雷暴之迷。
(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③第三段: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读后评议。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天火是什么东西(3)天火之迷到底是个怎样的迷呢(4)这个迷又是怎样解开的呢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三、作业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读题后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3、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天火之谜导学案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天火之谜》导学案教学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天火之谜》导学案教学案2五、天火之谜一、导航台课文要紧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大自然有许多的谜,比如风雨雷电,过去人们不知道用科学的方式去研究和说明,因此产生了许多神话传奇,乃至是迷信,此刻这些谜已经或正在被人类一一解开。
在这进程中很多人付出了艰苦的尽力,本文中的富兰克林确实是其中的一名。
课文生动地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不吝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危险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表现了富兰克林在科学研究中的勇气和决心,说明只要咱们勇于探讨、斗胆实验,就可能揭开大自然的隐秘。
全文可分三部份。
第1自然段,写长期以来雷暴是个谜。
第2至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解开雷暴之谜。
第6自然段,写富兰克林利用他的发觉造福人类,发明了避免雷暴损害人的避雷针。
二、精品屋课文出色片断欣赏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富兰克林来到一块空地上。
他在儿子的帮忙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
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雷电"。
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索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
富兰克林站在屋子里面攥住丝带。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觉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点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富兰克林欣喜假设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抓住天电了!"欣赏:事实说明一切,富兰克林实验的结果证明了他的推测,也推翻了"雷暴是上帝的怒火"如此好笑的言论,有力地回击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19 天火之谜(附教案)
颠簸
讥讽
拴住
钥匙
怒发冲冠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 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 晃着。
冷嘲热讽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少先队员做好事不留名,不值得奇怪,很 平常。 (不足为奇) 实验成功!同学们唱啊,跳啊,高兴得像 发狂一样。 (欣喜若狂) 他总是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相 同的事物。 (混为一谈) 这次暴风雨吹倒了很多房屋,可是唯独那 个小屋却没有受到伤害。(安然无恙)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 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 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 大胆地推测 伤动物„„ 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 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熟知 放电现象
不足为奇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 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 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 混为一谈 ?不仅一般人不相 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 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冷嘲热讽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 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 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 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 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 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 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 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 秘密。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 上下文或借助资料来理解课文中的有关 语句,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 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叫“过渡段”
自由读第3~4自然段,思考:富兰克 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 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 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年级语文备课 (614)
学习内容
19、天火之谜(第1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大体上了解“风筝实验”的经过。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观察插图,看到这幅插图,你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
4.由此你想到哪些词语?
(二)展示交流
1.结合“学习引导”有序交流,注意及时补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读出雷暴的可怕。
五、达标检测
1.课后钢笔描红。
学 习 过 程
复备栏
一、学情调查
1.读一读下列词语,并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冷嘲热讽、
欣喜若狂、无稽之谈怒发冲冠、安然无恙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板块(一)
(一)合作探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习引导: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4)练习正确、流利地课文。
(二)展示交流:
1.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2.朗读课文。
三、学习板块(二)
(一)合作探究———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学习引导:
1.默读课文,思考: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完成课后第四题。
3.小组内交流完成练习情况。
天火之谜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天火之谜教案本文是关于天火之谜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能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雷暴的“可怕”以及人们的“冷嘲热讽”。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可怕”,“冷嘲热讽”一、激趣导入1、由“谜”导入:写谜—说谜2、揭题:关于宇宙,关于地球,关于我们自身有太多的谜,等待着我们去挖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大自然一起去发现,一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谜——板书:19天火之谜。
3、质疑:关于“天火之谜”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4、自读课文,简单介绍自己读书的收获。
二、检查生字词三、感知雷暴,体会“可怕”1、出示第一组词:雷暴天火上帝的怒火雷神指名读—齐读在人们的心目中天火是什么呢?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说一句话。
2、出示第二组词:击倒毙伤劈开指名读—齐读完成练习:击倒()毙伤()劈开()说说看通过这组词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3、出示课文第一小节①指名读②你觉得这一小节是围绕那一个词来写的?哪些词最能够体现这个“可怕”?③(出示雷暴的图片)展开你们的想象,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哪些事情呢?④你觉得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些词语或句子来描述它?雷暴的可怕就在于它给人畜以及建筑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又几幅图片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三幅图片资料,教师介绍)4、看着这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过渡:难道大象、汽车、房屋真的是因为得罪了上帝,触怒了雷神吗?当然不是,那雷暴究竟是什么呢?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四、了解人物、认识“雷暴”1、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一现象的呢?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出示富兰克林资料)有人曾用这样两句话来形容富兰克林一生的功绩,齐读“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政权”3、在别人看来,雷暴是上帝的怒火,是雷神,但在富兰克林看来,雷暴就是——齐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4、这是富兰克林的“推论”,是他“推测”的结果。
19天火之谜教案
19天火之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板书“天火”。
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雷暴)天火就是我们夏天常见的雷电,它常常伴随着轰鸣的声音、耀眼的闪光来到世间,这不,它来了。
(播放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天火之谜”到底是怎样的谜,这个谜又是怎样解开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PPT出示生字:雷暴劈开爆炸毙伤揭示钥匙颠簸栓上冷嘲热讽无稽之谈混为一谈欣喜若狂安然无恙怒发冲冠不足为奇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引导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主要讲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结果他破解了“天火之谜”,发明了避雷针。
2.按照课后第4题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 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你感受到了想揭开雷暴秘密的艰难?(我从“一直”这个词语感受到,因为“一直”说明雷暴是种可怕的东西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想改变人们的观念是很不容易的。
《天火之谜》的教案
《天火之谜》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火之谜》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掌握故事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如摩擦生电、静电现象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分析故事中科学知识的运用和表达。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然,珍爱生命。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了解。
(2)故事中科学知识的掌握。
(3)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涉及的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天火之谜》,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故事中科学知识的背景。
(3)设计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天火之谜》,了解故事情节。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故事中科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天火之谜》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情节和人物。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4. 科学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中涉及的摩擦生电、静电现象等科学知识。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故事情节和科学知识。
2.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摩擦生电和静电现象的应用。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摩擦生电和静电现象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案-19 天火之谜∣苏教版
19、天火之谜(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款”造句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难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板书示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天火之谜》,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示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款”造句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吗?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声音很洪亮,说明你们信心十足。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读书,扫除字音障碍)自学指导(一)1、自由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或者老师。
2、读课文,比谁的字音读的准确、声音洪亮。
(五分钟后,比谁读的准确)师:大家读的很认真,谁敢来读一读?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请举手纠错。
1、指名读。
2、有错,其他同学举手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3、读易错字2遍,指名后进生去拼音重读。
投影出示:冷嘲热讽不足为奇混为一谈怒发冲冠欣喜若狂安然无恙无稽之谈大雨倾盆雷暴爆炸钥匙颠簸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扫除词语障碍)自学指导(二)师:刚才大家读得真棒!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可以利用工具书或者同桌交流,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在文中用——画出,5分钟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1、学生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交流或者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
3、全班交流。
(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师指生回答。
)出示: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相同的事物欣喜若狂: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安然无恙:经过变故,没有遭到损害。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理清文章脉络)自学指导(三)现在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2019《天火之谜》教案精品教育.doc
《天火之谜》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前置性学习要求一、读熟课文二、找:容易写错、读错的字三、查:课后第3题中词语意思和自己不理解的词意。
四、思:1、课后第4题。
2、富兰克林是个人?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五、搜:富兰克林人物简介资料、防雷小常识、雷电形成的原因及最佳感兴趣的知识。
一、问题导入: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受)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二、板书课题,指导齐读《天火之谜》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言)2、小组内交流易错字、音及词语的理解。
3、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4、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个具有什麽精神的人?(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精神)三、合作探究:1、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精神。
2、讨论交流:(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大胆推测)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定一人当作富兰克林,其他同学用各种话来取笑、讽刺他),体会富兰克林面临的巨大压力。
天火之谜导学案教案.doc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
教学难点: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前课学习:熟读课文,查询资料了解富兰克林教师导学案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一、温故互查,激趣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是谁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火之谜?(板书:富兰克林风筝实验)能不能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里面用上“把”字。
用上“被”字又是怎样说呢?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法,我们五(1)班的同学真是能说会道。
相信今天的学习一定很愉快。
2.解开天火之谜的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
二、朗读感悟,品词析句,感受品质。
师: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他做实验用的风筝和我们见过的有什么不同。
f A活动一:自主学习,见识奇特风筝。
1.找不同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与平时见到的风筝有■"木后1 ?白日;麦[里寸■笛OT3白或四田楮纬而一面 /交流:1.多了细铁丝、丝带、铜钥匙、风筝线用麻绳。
师:你们说“多了”课文中用的是?(拴了细铁丝线是麻绳结上丝带系着铜钥匙)你看句中的动词用得多准确呀!(指大屏幕,引说风筝的样子)风筝上—师:你看这是一只多么奇特的风筝呀!师:这些奇特的装置都有什么用途呢?(出示实验风筝图)2.细铁丝吸收天电、麻绳淋湿后导电、铜钥匙传电放电、丝带安全攥住风筝师:富兰克林为了实验,在风筝上做了这么多的准备,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3.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师:只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还不足以了解富兰克林的全部,让我们来关注放风筝的过程。
活动二:合作学习,—起放飞风筝静心读第四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字词值得细细品IJ分别出示文中语句,体会实验的危险,感悟人物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小学语文五上
21 诺贝尔
写话 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证明了雷暴只是 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听到这震惊世界的 消 人 , 说 ;有 的 说 ;还有 的 说 …… 有 的 息 , 当 初 取 笑 他 的
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 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 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 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 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 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 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 样? 7、有感情朗读 2-4 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 火,不是雷神)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 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 5 节。齐读第 5 节,理解“震惊”、 “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11、有感情地朗读第 5 节。 三、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 用? 四、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 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小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五、检测反馈、
教 学 反 思
2
小学语文五上
21 诺贝尔
19 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活动单
【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 活动一:探究原因
导学案
第二课时
调整 与改 进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1. 轻声阅读课文 2、3 自然段,想一 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想: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做实验?从这里可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以看出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再读课文,完成活动二。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 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按照分好的段落, 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
第二段(第 2~~5 自然段) 第三段(第 6 自然段)
1
小学语文五上
21 诺贝尔
段 。 3.组内交流所选语句。 4. 汇报展示,质疑完善。 活动三:感受雷暴 活动三:
导学案
第一课时
调整与改 进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 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 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 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 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 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 要讲的内容。
小学语文五上ຫໍສະໝຸດ 21 诺贝尔19 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会分段概括段意。
活动单
【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 活动一:初读课文 1.学习字词。 ①读好下面生字。 (先自读,后 组长指名读,其他同学正音。 ) 雷暴 劈 成两半 爆炸 毙 伤 . . . . 冷嘲热讽 揭 开 拴 钥匙 颠簸 . . . .. .. 风筝 . ②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特别 要弄懂“冷嘲热讽” “颠簸”等词意。
2. 小组内交流。 3.汇报展示,注意补充,质疑完善。 活动二: 活动二:聚焦实验 1. 默读第 4 自然段, 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看图想一想:富兰克林准备了哪些 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有哪些现象? ②找出这一小节中描写富兰克林的词 句,想一想,从这些词句中感受到富兰克 林什么样的精神? 2. 小 组 内 交 流 。 交 流 提 示 : ( 从 到 。 ) 3. 汇报展示,注意补充,质疑完善。 活动三:复述课文。 活动三:复述课文。 1. 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 我 感 受
教 学 反 思
4
小学语文五上
21 诺贝尔
5
)
四、感受雷暴
1.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出 描写雷暴的词语,练习朗读。 2. 小组展示朗读,读出雷暴的 可怕。 【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1. 听写词语。 2. 将 句 子 中 划 线 部 分 换 个 词 语。 ①比赛结束了, 同学们高兴得像 发狂一样,唱啊,跳啊,叫啊…… ( ) ②曹老师训练的运动队员拿名 次,真是太普遍了,不值得奇怪。 ( )
二、初读课文 根据活动单要求完成活动一。 师补充: 1、 拴 簸、匙,音。 2、 钥匙、毙,形。 3、 理解:无稽之谈、安然无恙、怒发冲冠。 4、 交流以上词的意思: (提示理解词义的方法: a、理解关键字的意思,理解词义 b、根据上 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
注意字的笔画、间架 结构
③在书后用钢笔描红临写。 2.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活动二: 活动二:概括段意 1. 组内按号依次轮读课文,想 想每一小节主要讲什么。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 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 一 段 ( 第 段 。 第二段(第 2 至第 5 自然 段 。 第 三 段 ( 第 6 自 然 ) 1 自 然 )
按照文章脉络,抓住重点
2. 组内复述:每组一人复述,其余组 员评析,再推荐另一人复述。 3. 班级复述比赛:每组派一人参加, 全班同学评议。 【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二、精读课文 1、出示第 2 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 18 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 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 2 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 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 3--4 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 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 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 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 验勇于实验) 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 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 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 --所以发现了--引读 (1) “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 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 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 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 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 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 “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