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铅微生物筛选及其铅去除能力的初步研究_杨亮
铅抗性细菌的分离及吸附性能研究
铅抗性细菌的分离及吸附性能研究任广明;曲娟娟【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41)002【摘要】试验通过传统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法从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铅抗性的细菌PZ-1,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Z-1在pH 6.0、Pb2+浓度为100 mg·L-1、投菌量为50 g·L-1时其吸附率可达95%;在pH 6.0、Pb2+浓度400 mg·L-1、投菌量为20 g·L-1、吸附时间25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此时对Pb2+的吸附容量为137.5 mg·L-1,吸附率为77.19%.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PZ-1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PZ-1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总页数】6页(P55-60)【作者】任广明;曲娟娟【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相关文献】1.铅抗性细菌的筛选及其对铅活化的研究 [J], 王旭梅;盛楠;王红旗2.一株抗铅细菌的分离鉴定与抗铅性能研究 [J], 瞿佳;赵玲侠;孙晓宇;陈锐;路鹏鹏;沈卫荣3.抗重金属铜细菌的分离鉴定和吸附性能研究 [J], 刘海燕;张利平;石楠;张秀敏4.细菌菌株MS1的铅锌抗性和吸附性能研究 [J], 吴方猛;何怀东;颜君岚;杨丹菁;靖元孝5.1株鞘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对铅离子吸附条件的研究 [J], 郑虹;乐增焜;邓加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重金属微生物的筛选及其抗镉机理和镉吸附特性研究
目录
01 材料和方法
03 参考内容
02 抗镉机理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镉是一种常见的重 金属元素,过量的镉摄入对人类和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具 有广泛的分布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因此筛选具有抗镉特性的微生物并研究 其抗镉机理和镉吸附特性,对环境保护和生物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发掘更多具有抗汞镉能力的微生物种类和基因,以构建更高 效的微生物群落和基因工程菌株。结合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和人 工合成生物学等,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微生物抗汞镉性能,提高重金属污染土 壤的修复效率。
总之,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抗汞镉微生物基因的筛选鉴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 新的视角和途径。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有信心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的突 破性成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
本次演示研究了耐镉细菌筛选与吸附镉机理研究及其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 用。通过筛选得到一株耐镉细菌CD,其对Cd²⁺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能有效 降低镉污染土壤中的Cd²⁺含量,促进植物生长。研究结果对于今后进一步探究 耐镉细菌的吸附机制以及开发高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生物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 值。
3、氧化还原反应:某些微生物 能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毒性较 强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毒性较
1、深入研究不同抗镉金属污染生物治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2、优化抗镉微生物的吸附条件,提高其对镉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3、研究抗镉微生物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适应性和抗性机制,为实际应用中发 挥微生物的治理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包括:(1)深入研究耐镉细菌CD吸附Cd²⁺的分子机制,探 讨相关吸附基因的作用;(2)考察CD菌株在不同类型镉污染土壤中的修复效 果,优化生物修复技术;(3)结合其他修复方法(如化学、物理等),构建 综合修复体系,提高镉污染土壤修复效率。
耐铅锌菌群的鉴定及其去除铅锌特性研究
耐铅锌菌群的鉴定及其去除铅锌特性研究长期生活在重金属污染环境的微生物部分已具备耐受重金属的能力,从环境中将其分离驯化,是目前获得高效微生物修复资源的有效途径。
通常,单一的微生物易受环境影响,难以广泛应用。
而经过长期适应的多种微生物构成的协同菌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兼具一定系统功能性,在强化植物修复方面颇具潜力。
本文以铅锌尾矿区有机菌肥处理组与对照组获得的可培养根际菌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对比其去除铅锌的能力及特性的差异,优化培养条件以获得高效的耐性菌群。
通过营养液-沙培试验分析耐性菌群对铅锌胁迫下蓖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机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耐性菌群的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鉴定。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铅锌复合胁迫下,有机菌肥处理组与对照组获得的可培养根际菌群去除铅的差异大,去除锌的差异不显著。
菌群LJ(加有机菌肥)的铅、锌去除率较菌群LJO(未加有机菌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大增量可达40.2%、12.7%。
铅锌浓度、培养基类型等因素对菌群LJ 的铅、锌去除率有一定影响,其中培养基类型的影响最大。
综合而言,菌群LJ去除铅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铅锌浓度50mg/L、接菌量1.0mL、培养时间6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优化培养条件获得的两组耐性菌群对蓖麻初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种子萌发阶段,接种牛肉膏菌群(细菌)对发芽有一定促进作用,马丁氏菌群(真菌)则呈现抑制作用。
在幼苗生长发育阶段,牛肉膏菌群有利于植物株高的伸长,马丁氏菌群则更益于幼苗根系的发育。
蓖麻幼苗对锌的积累及转运能力均强于铅,重金属主要积累在根部。
两组菌群对植物根系吸收锌的抑制作用较明显,对铅的吸收影响较小。
在较高铅锌浓度(100 mg/L)胁迫下,接种两组菌群更有利于植物对铅锌的向上转移。
3)蓖麻根际的耐性细菌类群丰富,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优势细菌纲为蓝细菌纲、芽孢杆菌纲,优势细菌属为剑菌属、贪铜菌属。
铅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whea t
2. 1. 3 对小麦根冠比的影响。植物的根系是植物体吸收养 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植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很大 程度上是通过根系来完成的。因此 ,作物根系的粗壮发达、
摘要 [目的 ] 探讨铅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胁迫对 2个小麦品种 (宁春 13号和宁 春 4 号 )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 ] 随外源铅浓度的增加 , 2 个小麦品种的株高均呈下降趋势 ;在低浓度铅 (小于 200 mg /kg)处理下 , 2个 小麦品种的鲜、干重均随铅浓度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 ,而当铅浓度超过 200 mg /kg时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 ;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 ,受铅 胁迫的 2个小麦品种根冠比均小于不施铅水平 ,且在铅胁迫条件下宁春 13 号的抗逆性略优于宁春 4号 ;在铅胁迫环境下 ,较高浓度 (200 ~800 mg /kg)的铅胁迫使 2 个小麦品种的生理生化活性严重受阻 ,从而影响了对氮 、磷和钾的积累。[结论 ] 为对受铅污染的农田采取 合理的栽培调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铅;小麦 ;生长发育 ;养分 中图分类号 S51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 ( 2010 ) 36 - 20576 - 03
安徽农业科学 , Jou 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0, 38 (36) : 20576 - 20578
责任编辑 乔利利 责任校对 李岩
铅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杨生龙 康建宏 吴宏亮 1 ,
耐铅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能力的初步研究
耐铅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能力的初步研究
耐铅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能力的初步研究
摘要: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铅来驯化土壤微生物,然后利用一系列不同铅浓度的'PDA培养基分离耐铅微生物,结果获得一株耐300 mg/L铅的细菌Pb-R-1和二株分别耐750 mg/L和900 mg/L铅的真菌Pb-R-2和Pb-R-3,通过鉴定得知,Pb-R-2菌株为曲霉,Pb-R-3菌株为青霉;不同成分培养基(有铅或无铅)传代培养实验表明,3个菌株有稳定的耐铅遗传性;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获得:Pb-R-1、Pb-R-2和Pb-R-3对Pb2+的吸附率依次为35.5%、75.5%和48.2%.采用3个菌株浸种试验表明,小麦的发芽率几乎不受影响, 其它的受影响差别较大.因此,用Pb-R-2吸附小麦土壤中的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作者:王俊丽王忠任建国 WANG Jun-li WANG Zhong REN Jian-guo 作者单位:王俊丽,王忠,WANG Jun-li,WANG Zhong(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任建国,REN Jian-guo(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期刊:污染防治技术 Journal: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23(1) 分类号:X172 X132 关键词:铅微生物筛选吸附能力。
铅抗性细菌的分离及吸附性能研究
t nwa 0mg・‘wi 0g・~bo s . Z 1e hbtd mo t f ciec p bl fP wh s is r- i s1 L’ t 5 L ima s P - x ii s e t a i o 旷 o 0 h e e v a i y t o e bo p o
mi ig dsr t n o— d or t n p op t ft tan we e a alz d. e r s l h wed t tPZ 1 nn iti .a d bi a s p i r eres o he sr i r n y e Th e ut s o c o i s ha -
第4 卷 第 2 1 期
21 0 0年
学
学
报
4 ()5  ̄ 9 l : 55 2
Fb2 0 e . 0l
J un lo rh a tA c l rlUnv riy o ra fNo tes ut a iest u
铅 抗 性细 菌 的分 离 及 吸 附性 能研 究
e h bt d mo e e ecie c p it fpb * o e is r t n r t s u 0 9 x i i r f t a ably o 2 wh s bo o i a e wa pc 5%, e h 2 c n e ta e v i p o wh n t e pb . o c n r -
Ab t a t t n e d rssa tb ce im s i ltdfD c na n td s i h a -ic s r c :A sr g Ia e i n a tr o t u wa oae n m o t mi e ol i te l dzn s a sn e
( a iu u ls o B cl s mi l p u
两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铅耐受性
两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铅耐受性杨超;谢清哲;楚文卉;冯欢;刘莹;张收霞;王春燕【摘要】[目的]比较2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 Phialocephala fortinii和Phaeoacremonium mortoniae对重金属铅(Pb2+)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初步分析相关的重金属铅耐受性机制,为DSE在重金属污染区土壤治理和植被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比较不同pb2+质量浓度(0(对照),300,600,900,1 200 mg/L)胁迫下P.fortinii和P.mortoniae的生长状况,测定其培养液pH值和有机酸质量浓度,以及菌丝内pb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可能的Pb耐受性机制.[结果]当pb2+质量浓度为0~1 200 mg/L时,2种DSE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P.fortinii的pb2+半致死浓度(ECs0)(951.5 mg/L)显著高于P.mortoniae(431.0 mg/L)(P<0.05).随培养液中pb2+质量浓度的增加,2种DSE菌丝干质量逐渐减小,而菌丝内的pb2+含量却逐渐升高,P.fortinii的铅富集量逐渐增加,并在pb2+质量浓度为1 200 mg/L达到最大,而P.mortoniae的铅富集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在pb2+质量浓度为900 mg/L达到最大.当pb2+质量浓度为300~1 200 mg/L时,P.fortinii的菌丝干质量和pb2+富集量均高于P.mortoniae,而菌丝内的pb2+含量却低于后者.随培养液中pb2+质量浓度的升高,P.fortinii菌丝的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而GSH和MDA含量则逐渐增加,且以上4个指标均在pb2+质量浓度为600mg/L时达到最大值;P.mortoniae菌丝内的SOD活性以及GSH、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除SOD活性在pb2质量浓度300mg/L达到最大值外,其他指标均在pb2+质量浓度为600mg/L时达到最大值.2种DSE培养液的pH值均随pb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从中只检测到草酸和乙酸2种小分子有机酸;2种DSE在供试的pb2+质量浓度下均能产生草酸,且草酸质量浓度随培养液中pb2+质量浓度的增加(>300mg/L后)而极显著增大,在pb2+质量浓度为1 200 mg/L时达到最大值(P<0.01),而2种DSE仅在pb2+质量浓度较高(600~1 200 mg/L)时产生乙酸;在pb2+质量浓度为600~1 200 mg/L时,P.fortinii培养液中草酸和乙酸质量浓度都显著高于P.mortoniae(P<0.05).[结论]2种DSE对铅都有一定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其中P.fortinii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明显优于P.mortoniae,SOD活性提高以及GSH、可溶性蛋白和小分子有机酸(草酸和乙酸)的大量积累可能是这2种DSE减轻铅毒害、提高铅耐受性的潜在机制之一.【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6)011【总页数】10页(P105-114)【关键词】有隔内生真菌;铅耐受性;有机酸【作者】杨超;谢清哲;楚文卉;冯欢;刘莹;张收霞;王春燕【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8.1;Q142.3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1],铅(Pb)是普遍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一种重金属抗性微生物的筛选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219697.X(22)申请日 2018.03.16(71)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72)发明人 邓松强 郭利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代理人 张彩锦 曹葆青(51)Int.Cl.C12N 1/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重金属抗性微生物的筛选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筛选的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抗性微生物的筛选方法。
该方法包括:(a )采集被重金属污染的原位土壤将其分为两份,其中一份预处理后获得原位土壤的浸提液,在该浸提液中添加三羧酸循环底物,并维持添加前后的pH值不变,以此获得培养基基液,将该培养基基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高压蒸汽灭菌后作为液体培养基,另外一部分作为固体培养基;(b)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另外一份原位土壤中的微生物分离获得多个单菌落,从中挑选出所需的菌落并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保存。
通过本发明,获取更多常规方法无法筛选的微生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CN 108485976 A 2018.09.04C N 108485976A1.一种重金属抗性微生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采集被重金属污染的原位土壤,并将其分为两份,其中一份进行预处理后获得所述原位土壤的浸提液,在该浸提液中添加三羧酸循环底物为微生物提供通用碳源,以此获得培养基基液,其中,所述浸提液在添加三羧酸循环底物的前后pH值不变,将所述培养基基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高压蒸汽灭菌后保存作为液体培养基,另外一部分用于制备固体培养基;(b)采用稀释法将另外一份原位土壤中的微生物分离后涂布在所述固体培养基上,由此在该固体培养基上获得多个单菌落,从多个单菌落中挑选出所需的菌落并接种到所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保存,至此完成微生物的筛选。
微生物对黑铅污染的微生物治理研究
微生物对黑铅污染的微生物治理研究黑铅污染是现代工业化的副产品,由于黑铅具有剧毒性、不易降解等特性,对于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黑铅污染的治理中,微生物治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且具有潜力的治理手段。
一、微生物对黑铅的降解途径微生物治理技术是利用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微生物来降解有害物质,其中包括了氧化菌、还原菌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黑铅的降解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细胞内酶系统对黑铅进行内源性降解,另一种则是使用外源性酶来促进黑铅的降解。
1.内源性降解内源性降解方式主要发生在细菌体内。
细菌体内的代谢产物能够对黑铅进行还原,产生二价铅或单价铅。
此外,一些呈杆菌状的硫酸盐还原菌和铁还原菌,也可以将黑铅还原为二价铅或单价铅。
这些二价铅或单价铅在环境中相对安全,有助于环境的修复。
2.外源性降解外源性降解一般需要利用微生物体外的酶来进行黑铅的降解。
这些酶可以根据黑铅的物理化学性质来选择不同的酶进行反应。
例如,对于黑铅的溶解可以使用α-淀粉酶、蛋白酶或单胺氧化酶等酶来进行降解。
二、微生物治理的优势黑铅的生物处理技术是环境修复工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采用的是微生物降解黑铅。
相比以往的化学、物理治理方式,微生物治理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成本低相比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微生物治理技术成本较低。
该技术主要需要使用微生物菌剂和营养液,成本较低,运营维护成本也低。
2.绿色环保严格的环境污染排放标准使得环境修复技术需符合“减量、清洁、可持续”原则。
而微生物治理技术采用的是天然的生物降解方式,具有很好的环保性。
3.效果显著通过微生物技术进行黑铅的降解,可以从根源上解决黑铅的污染问题。
与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相比,微生物治理技术效果更加明显。
三、微生物治理技术面临的问题尽管微生物治理技术在处理黑铅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对适宜菌株的筛选和应用研究黑铅污染的治理需要采用特定的微生物,但是理论和实践中对于适宜菌株的筛选和应用研究还不够充分和深入。
耐重金属铅和镉微生物的筛选
耐重金属铅和镉微生物的筛选作者:曹霞王春雷来源:《绿色科技》2010年第07期摘要: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耐Pb、Cd的微生物共22株,其中真菌菌株为1~10号,细菌菌株为11~22号,真菌和细菌耐重金属Pb浓度分别达到了1500和-耐Cd浓度分别达到了600和-耐重金属Pb、Cd复合污染的浓度均达到了1200和-经过液体培养对Pb、Cd降低效果的测试,发现22株菌对液体培养基中的Pb、Cd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1号、2号、6号对Pb的去除率均在60%以上,其菌丝体内Pb的含量分别为-、-、-而1号菌株对重金属Pb的去除率高达72.45%。
关键词:微生物;Pb、Cd;去除率收稿日期:2010-06-12作者简介:曹霞(1980—),女,内蒙古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蔬菜育种工作。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118-031 引言在长期受某种或多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有一定数量的、能抗或耐重金属污染并能富集、氧化或还原重金属的微生物类群。
因此,在污染区往往可以发现大量的耐受微生物群体。
在As、Cd、Cr、Cu、Pb、Ni、Zn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总量达到-时,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为对照-的29%和45%,当重金属总量为-时,其分别下降为81%和85%。
而且不同类群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耐性也不一样,通常由大到小为真菌>细菌>放线菌。
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是从水体和有机污染的土壤中筛选,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筛选耐高浓度且高效富集的菌株很少,且耐重金属浓度仍需提高。
2 材料与设计2.1 实验材料2.1.1 土壤筛选菌种的土样取自湖南株洲,铅(全量)为-镉(全量)为-。
2.1.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分离细菌)和PDA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分离真菌)。
2.1.3 溶液Pb(NO3)2溶液,Cd(NO3)2溶液(采用分析纯Cd(NO3)2试剂)在121℃下灭菌30min,备用。
耐铅、铜微生物的筛选及吸附性能研究
C cudb dob db ez r dsris。teasr t ncpct f h m r G b1 6 4mg g G .7 / ,Y b u o l ea sre yf eed e t n r i a h dopi aai o e ae P . 2 / , o 5mgg o y t 2 p
传 统处 理废 水 中重 金属 离子 的方法 有 : 化学沉
由于经济发展所造成 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 2 1 世 纪 最重要 的问题 之一 。而 电镀 、 革 、 制 防腐 、 燃料 等工 业 中 的重 金属 如 : 、 、 、 等 对环 境 有很 铅 铜 镉 铬 大 的毒害作 用 , 响 着生 态 环 境 , 影 并对 人 们 的健康 造成 了 威 胁 [2。这 已 经 引 起 了环 境 科 学 工 作 者 1] . 的广泛 关 注 。
浓 度 为 0 5 。 用原 子 吸 收 分 光 光 度 法 测 得 , Y 的 冻 干 茵 体对 p 2 C 2 . G、 b 、 u 的吸 附量 分 别为 : 16 4 mg g ( 7 mg g G∞ 2 . 2 / , 5 /
,
Y 10 / , m 4 . 6mg g ∞6 . 8mgg Y 5 8 / 。G 湿茵 体 对 铅 、 的吸 附率 分 别 为 : 话 9 . 6 , 饲9 . 4 ; 湿 茵 体 对 铅 、 的吸 附 铜 G 46 Gl 2 8 Y 铜
耐铅 、 铜微 生物的 筛选及 吸 附性 能研 究
曹小红
耐铅、 铜微生物的筛选及吸附性能研究
St d n Sc e ig o er n - L a & Co p r n n u y o r enn fTol a t e d p erStais a d
I s r t n Ca a it t Ad o p i p b ly s o i 曹小红 杨亚静 鲁梅芳 王春玲 廖振宇 包 菁 (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 室 天津 30 5 ) 04 7
一株耐铅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影 响到 土壤生 态 系统 的机 能[2_4J。其 中铅污 染是 最严 重 的重金 属污染 之 一 ,当其 通过根 部进 入植物 ,对植 物 会 产 生毒 害 作用 ~1。郑 师 章等 曾发现 当铅 超 过一 定 量 时会 影 响作 物 的产 量和 品质 ,还可 通 过食 物 链进 入 人 体 ,危 害 到 人体 的健 康 。 邹 晓锦 等 嘲就 大 宝 山矿 区 研
基金项 目 :山西省重 点研发计划项 目“工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土壤 生物修 复技术”(201603D421044);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 重点项 目“主要农业生态 区 域 农 业 面 源 污 染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与 集 成 示 范 ”(201603D21l10—1);山 西省 农 科 院 重 点 攻 关 项 目“镉 污 染土 壤 中抗 镉 菌 株 的 筛 选 及 应 用 ”(YGG1628)。 第一作者 简介 :张敏 ,女 ,1991年 出生 ,山西太 原人 ,硕 士研 究生,从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 。通信地址 :030006太原市龙城大街 81号 山 西省农科 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E.mail:l8234104898@163.con。 通讯作者 :郜春 花,女,1963年 出生 ,山西高平人 ,研究员 ,本科 ,主要从事农业微 生物研 究。通信地址 :030006太原市龙城大街 8l号 山西省农科院农 业 环境与资源研 究所 ,Tel:0351.7123157,E-mail:chunhuagao@163.com。 收稿 日期 :2017—07.27,修 回 日期 :2017.08.28。
摘 要 :针 对 山西省 土壤 重金 属 污染 问题 ,进 行耐铅 菌株 的 筛选 ,以期 为微 生物修 复提供 理 想菌株 。利 用
重金属抗性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
重金属抗性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危害大治理成本高,我国在长期的矿产开采,加工以及工业化进程中累积形成的重金属污染近年来逐渐显现,污染事件呈多发态势,对生态环境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其具有无二次污染、处理效率高、适应范围广、成本低等优点,在低浓度下,金属可被选择性地去除、分离回收。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20 世纪80 年代人们逐渐将低含量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微生物修复技术,该技术因其具有处理费用低、对环境影响小、效率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1.1概述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对重金属的亲合吸附或转化为低毒产物,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且对它们有毒害作用,但是许多重金属是生命必需的物质或元素,微生物对重金属又有一定的抗性和解毒作用,可以吸附和转化重金属,改变它们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从而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
目前,研究比较多,在生产中得到应用主要是自养微生物,大部分是土著微生物。
土著微生物是有固定碳素的光合细菌、抑制病害的放线菌,分解糖类的酵母菌,在嫌气状态下有效分解的乳酸菌等群落。
已使用的应用有,将微生物制成微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重金属;生物通风工艺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菌根真菌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也有的对微生物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加强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或代谢,但还停留在实验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
2.1微生物修复特点及优势传统的处理重金属的物理化学方法很多,如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反渗透法、萃取法、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它们各有优缺点。
但是这些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投资大、能耗高、操作困难、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特别是在处理低含量重金属污染时,其操作费用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过高。
植物修复则对气候、PH、盐度等自然和人工条件有一定要求,并受病虫害影响,植物培养较困难且培养时间长。
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耐铅、铬微生物分离鉴定现状比较*
DOI :10.15913/ki.kjycx.2024.07.003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耐铅、铬微生物分离鉴定现状比较*丁锐黠1,赵 斌2,张慧敏1,王晓晖1(1.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2.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督察技术支持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摘 要: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多样、分布广,其中铅、铬的污染最为严重、危害最大。
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是研究的重点课题。
其中,微生物修复(Microbial Remediation )技术以成本低、对土壤无损害等优势备受关注。
微生物修复的前提是要对耐受菌进行分离与鉴定。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已分离鉴定的耐铅、铬微生物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前景。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铅;铬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7-0013-05——————————————————————————*[基金项目]包头医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BSJJ201802)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空气、水源、土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重金属污染具有隐匿性、多样性、分布广、来源多、不可逆性等特点,使其在土壤中易富集、难降解、极难去除。
目前关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方法主要有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和生物修复。
与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相比,微生物修复技术成本低,对土壤没有危害,所以微生物修复成为了运用最广的修复方法,且在多种微生物中植物根际微生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在与重金属发生络合、吸附、氧化和还原等反应后,改变了土壤中重金属的运动方向和现有形态,大大降低了重金属的活性或毒性,起到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1-2]。
微生物修复是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耐重金属离子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耐受研究及吸附性研究,最后将其运用到土壤修复中。
一株耐铅细菌J3的筛选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一株耐铅细菌J3的筛选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罗雅;蒋代华;夏颖;雷冬莉;张福权【摘要】The presen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solate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lead-resistant strain and to study its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order to apply it in bi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environment. [ Method ]The lead-resistant bacterium was isolated from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in mine area using selected culture medium.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olerance and Pb2+ adsorption ability of the isolated strains were analyzed.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d strain J3 grew normally in beef extract-peptone medium containing 1000 mg-L-1 Pb2+, and it grew well in the range of 5.0-11.0 pH and 1.5-3.5% NaCl concentration. The isolated strain J3 was also found to grow well in medium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ntibiotics, viz., tetracycline, erythromycin, chloromycetin and peni cillin. The Pb2* adsorption ability of J3 was enhanced with increase i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Pb in culture medium, and showed the best effect at logarithmic growth period. [Conclusion ]The isolated strain J3 had stronger tolerance to Pb and wider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There is feasibility of its application in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目的]筛选出高浓度铅耐受菌株,探明其生物学特性,为重金属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理想菌株.[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矿区重金属污染新鲜土中筛选耐铅菌株,并对其理化特性、耐受性及吸附铅能力等进行研究.[结果]筛选获得的菌株J3能在含铅量为1000 mg·L-1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在pH 5.0~11.0、NaCl浓度1.5%~3.5%时生长良好;能在含有不同浓度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青霉素的环境下生长.随着培养基中初始铅浓度的增大,菌株对铅离子的吸附能力也随之增大,并在对数生长期吸附效果相对最佳.[结论]菌株J3对重金属铅有较强的耐受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将其用于实际修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42)009【总页数】4页(P1041-1044)【关键词】矿区;重金属污染;耐铅细菌;生物学特性;耐受性;吸附效果【作者】罗雅;蒋代华;夏颖;雷冬莉;张福权【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研究意义】土壤作为环境的重要载体,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重金属污染不断加重,尤以Pb、Cd、Hg等污染最为明显(王英辉和伍乃东,2007;王诚曦等,2009;王德光等,2009),修复形势越来越严峻(杨科璧,2007)。
耐镉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能力研究
耐镉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能力研究摘要:以桃园土壤为试验材料,从中筛选出3株分别耐0.5、40.0、60.0 mg/L镉的细菌Cd-R-1、Cd-R-2和Cd-R-3,并对其耐镉遗传稳定性、镉吸附能力、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3个菌株均具有稳定的耐镉特性;菌株Cd-R-1对镉吸附能力最强,吸附率达到76.6%,Cd-R-2、Cd-R-3则相对较弱,吸附率在20%~30%之间;3株细菌对花生、小麦和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基本没有影响;Cd-R-1和Cd-R-2对玉米种子发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d-R-3对其发芽率的影响不大;无论何种菌株,对豌豆种子的发芽率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关键词:镉;微生物;筛选;吸附能力Screening of Cadmium Resistant Microbes and Analysis of Their Adsorption CapabilityAbstract:Three bacterial strains resistant to cadmium at 0.5mg/L, 40mg/L and 60mg/L respectively were isolated, viz. Cd-R-1, Cd-R-2, and Cd-R-3 from peach orchard soil. Furthermore, the hereditary stability of cadmium resistance, cadmium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the effects on seed germination of the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had stable heredity of cadmium resistance. The cadmi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d-R-1 was the strongest as its adsorptive rate reached 76.6%; while the absorptive rates of Cd-R-2 and Cd-R-3 were relatively weak,ranged from 20% to 30%. The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had hardly any effects on germination rate of peanut, tomato and wheat seed; Cd-R-1 and Cd-R-2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maize seeds, while Cd-R-3 had few. In addition, the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had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germination of pea seeds.Key words:cadmium; microbe; screening; adsorption capability随着电镀工业、颜料工业、电子工业、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等工业的发展,大量的镉及其化合物随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环境中,造成大气、土壤、农作物及水产品的污染。排放到土壤中的镉通过农作物的生产,进一步转移到动、植物有机体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重金属污染的传统治理方法——物理和化学法,由于其所需费用高和能耗大,且易造成二次污染[1-3],现正逐渐被生物吸附法所代替[4]。微生物特别是细菌,数量众多、比表面积大、带电、代谢活动旺盛,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重金属的活性[5]和对重金属进行生物吸附[6-8]。本试验从青岛市城阳区大北曲村桃树果园(病虫害发生严重)取土壤样品,筛选具有耐镉特性的微生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主要仪器与试剂主要仪器:303-3型电热培养箱(江苏东台县电器厂);20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国龙口市先科仪器公司);SW-CJ型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制造);立压式蒸汽灭菌器(上海华线医用核子仪器有限公司);TGL-16C型高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FA1604型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6800日本岛津公司)。主要材料及试剂:马铃薯(新鲜),蔗糖、琼脂、葡萄糖、氯化钠、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镉,均为分析纯;浓硝酸,为优级纯。1.2方法1.2.1耐镉微生物的分离及获得取6 g预先经50 mg/kg土壤镉处理20 d的桃树果园土壤(来自青岛市城阳区大北曲村)于盛有150 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5 min后,采用10倍系列梯度稀释法进行稀释[9],然后取0.3 mL 10-6稀释液注入培养皿(直径6cm)中,再分别加入含镉[CdCl2·2.5H2O]浓度为0.1、0.2、0.3、0.4、0.5、1.0、5.0、10.0、15.0、20.0、30.0、40.0、50.0、60.0、70.0 mg/L的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蔗糖20 g,琼脂20 g,水1 000 mL,121℃灭菌20 min),摇匀后倒置于28℃培养箱中。以不加氯化镉为对照,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将在各含镉培养基上获得的单菌落,按平板划线法接种于PDA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观察其培养性状。1.2.2微生物耐镉遗传稳定性分析将分离获得的耐镉菌株先经过10次PDA培养基(无镉)传代培养后,然后再转入各菌株相应耐镉浓度的PDA培养基上传代培养10次,观察各菌株的生长状况。所有培养温度均为28℃。1.2.3耐镉微生物对镉的吸附能力分析将所获得的菌株菌悬液(浓度约108CFU/mL)0.5 mL分别培养于相应镉浓度的50 mL培养液(每升溶液中含葡萄糖5.0 g,NaCl 5.0 g,NH4H2PO4 1.0 g,K2HPO4 1.0 g,MgSO4·7H2O 0.5 g)中,28℃下悬浮培养,设3个重复,以不加菌株的为对照(以0.5 mL无菌水代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细菌悬浮液经12 000 r/min离心5 min后,取其上清液备用,空白对照也采用同样的处理。所得溶液先在电炉上小火蒸发至近干,用硝酸消解、定容至50 mL。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上清液中镉的浓度。菌株对培养液中有效镉的吸附率=(C0-Ct)/C0×100%。式中,C0为对照的浓度(mg/L);Ct为吸附后的上清液中镉的浓度(mg/L)。1.2.4耐镉微生物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选用豌豆、花生、玉米、小麦和番茄种子,分别为50、30、50、60、50粒。用无菌水制备各菌株的菌悬液,将各种种子浸泡于其中,时间为10 min,然后将晾干的种子分别放入铺有用菌悬液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28℃的恒温箱中控温作发芽试验。每一品种均设置一个对照(以无菌水处理过的种子为对照)。2结果与分析2.1耐镉微生物的筛选镉处理果园土壤经系列梯度稀释法分离获得的土壤微生物在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在28℃的恒温条件下培养1、2、7 d后,含氯化镉浓度0~0.5 mg/L的PDA培养基上均有菌落(全部为细菌)出现。除此以外,经恒温培养7 d后的含氯化镉浓度40.0、60.0 mg/L的PDA培养基上也均有少量的单个菌落(细菌)出现。分别选取氯化镉浓度0.5、40.0、60.0 mg/L培养基上的单菌落,经平板划线法接种于PDA培养基上观察其培养性状,所得菌株分别相应命名为Cd-R-1、Cd-R-2和Cd-R-3。在28℃恒温条件下培养12 h后,各菌株的形态特征为:Cd-R-1为菌落乳白色,呈分枝状,生长较快;Cd-R-2为菌落乳白色,较小,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凸起;Cd-R-3为菌落乳白色,较大,圆形,表面凹陷。2.2微生物耐镉遗传稳定性分析在28℃恒温培养条件下,将所获得的3个耐镉菌株Cd-R-1、Cd-R-2和Cd-R-3首先转接于无镉PDA培养基上进行10次传代培养,然后再转接于各菌株相应含镉(0.5、40.0、60.0mg/L)PDA培养基上进行10次传代培养,试验证实3个菌株在各种类型PDA培养基(有镉或无镉)上均能生长。由此可见,3个菌株耐镉性属于遗传性状控制的特性,而不属于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表现型适应的性状。有区别的是3个菌株在含镉PDA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菌落黏稠,灰白色。2.3耐镉微生物对镉的吸附能力经过液体悬浮培养,3个菌株对培养液中有效镉的吸附能力见图1。由图1可知,3个菌株对镉的吸附率大小依次为Cd-R-1(76.6%)、Cd-R-3(29.6%)、Cd-R-2(24.8%),相对于3个菌株的耐镉性大小[Cd-R-3(60.0 mg/L)、Cd-R-2(40.0 mg/L)、Cd-R-1(0.5 mg/L)]来说,耐低浓度镉的菌株Cd-R-1表现出较强的镉吸附性能。2.4耐镉微生物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控温种子萌发试验表明,各菌株菌悬液对不同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作用不同(表2)。由表2可知,耐镉微生物对花生、小麦、番茄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对玉米种子而言,Cd-R-1、Cd-R-2对种子发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d-R-3则影响不大。3个菌株处理后的豌豆种子发芽率远低于对照,表明所得菌株对豌豆种子的发芽率有很强地抑制作用。3讨论镉污染对农用土壤中微生物类群动态变化的影响是多样的[10-12],沈国清等[13]报道10 mg/kg土的镉污染对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毒理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真菌>细菌>放线菌,而本试验中所采用的是50 mg/kg镉驯化土壤来筛选耐镉微生物,结果得到一些不同程度耐镉微生物,且这些微生物均为细菌,未见有土壤真菌等,这与文献[12]报道的高浓度Cd对土壤真菌等的抑制作用大的结果基本相符。耐镉微生物的平板筛选结果表明,恒温培养7 d后筛选得到的耐镉微生物与培养1、2 d后的结果有所差异,这或许是由培养基中镉的诱导作用所导致,此结果相似于段学军等[14]利用DGGE方法对经1.0 mg/kg镉处理稻田土壤在第1周和第4周时间下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耐镉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耐镉菌株Cd-R-1、Cd-R-2和Cd-R-3在无镉和含镉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菌落色泽和生长速度)有明显区别。在菌落色泽方面,无镉培养基上3个菌株菌落色泽呈现乳白色,而在相应浓度含镉培养基上,3个菌株菌落色泽呈现灰白色,说明镉的存在至少影响了这些菌株的某些外泌色素的产生,与刘爱民等[8]报道的抗Cd细菌J5在大于12 mmol/L Cd2+浓度的情况下,细菌色素产生受抑制的现象一致;在生长速度方面,同样的培养条件下,无镉培养基上3个菌株菌落出现所需时间短(约12 h),而在含镉培养基上菌落的出现则需24 h以上,生长速度的减慢最终体现在细胞内各种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核酸等)的质量浓度的减小,以增强细胞对镉胁迫的适应力[15]。耐镉微生物对镉的吸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耐镉性较强的菌株Cd-R-3对有效镉的吸附能力却表现一般,而耐镉性较弱的菌株Cd-R-1却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与吸附试验中培养液中的菌体浓度[6]、溶液pH值[16,17]、有效镉浓度[16]、溶质类型[18]等有关。种子萌发率试验结果表明,从自然界土壤中筛选到的耐镉微生物,并不是适合于任何类型农作物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首先必须考虑测试所得微生物是否会对农田作物产生负作用,否则就不能加以使用。本研究是用所采果园土壤经过镉强化胁迫来筛选耐镉性土壤微生物,以期得到耐镉性较强、吸附性能好的土壤微生物用于农业生产中镉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但研究证实即使获得耐镉性较强的菌株,要想达到最大程度的生物修复作用,还必须综合考虑其他众多因素,如作物类型、土壤理化性状(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参考文献:[1] 刘淼,董德明,张白羽,等. 光催化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的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98-102.[2] 陈红,叶兆杰,方士,等. 不同状态MnO2对废水中As(Ⅲ)的吸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1998,18(2):126-130.[3] 苏海佳, 贺小进, 谭天伟. 球形壳聚糖树脂对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3,3(2):19-22.[4] KRATOCHVIL D, VOLESKY B. Advances in the biosorption of heavy metals[J]. Trends in Biotechnol, 1998,16(7):291-300.[5] 郭学军,黄巧云,赵振华,等. 微生物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1):105-110.[6] 周志峰, 张进忠, 魏世强,等. 1株芽孢杆菌吸附镉和铜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3):396-401.[7] HASSAN S H A, KIM S J, JUNG A Y, et al. Biosorptive capacity of Cd(Ⅱ) and Cu(Ⅱ) by lyophilized cells of Pseudomonas stutzeri[J]. J Gen Appl Microbiol,2009,55:27-34.[8] 刘爱民, 黄为一. 抗Cd细菌J5的筛选和抗Cd2+特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Z1):223-227.[9] 郑平.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10] 尹军霞,陈瑛,郑丽. Cd胁迫下油菜土壤微生物区系及主要生理类群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6):1529-1534.[11] 谢晓梅. 镉污染对红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的影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54-59.[12] CHIEN C,KUO Y,CHEN C, et al. Microbial diversity of soil bacteria in agricultural field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8,20:359-363.[13] 沈国清,陆贻通,洪静波,等. 菲和镉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J]. 环境化学,2005,24(6):662-665.[14] 段学军,闵航. 镉胁迫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基因多样性的DGGE分子指纹分析[J]. 环境科学,2004,25(5):122-126.[15] 段学军, 闵航. 镉对稻田土壤典型微生物种的胁迫生理毒性[J]. 生态环境,2005,14(6):865-869.[16] 刘爱民, 黄为一. 耐镉菌株的分离及其对Cd2+的吸附富集[J]. 中国环境科学,2006,26(1):91-95.[17] L?魷PEZ A, L?魣ZARO N, PRIEGO J M, et al. Effect of pH on the biosorption of nickel and other heavy metals by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4F39[J]. J Ind Microbiol And Biotechonl, 2000,24:146-151.[18] EL-HELOW E R, SABRY S A, AMER R M. Cadmium biosorption by a cadmium resistant strain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Reg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ell surface affinity for metal cations[J]. BioMetals,2000,13:273-2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8 卷, 第 6 期 , 2012 年 11 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Vol. 48, No. 6 (Nov. 2012)
耐铅微生物筛选及其铅去除能力的初步研究
杨亮 郝瑞霞† 吴沣 肖育雄
将上述菌液分别取适量稀释一定的倍数, 取 0.1 mL 稀释液滴加在固体平板(含铅量为 100 mg/L) 中央, 立即用无菌玻璃刮刀涂抹均匀。接种后移入 恒温培养箱中倒置, 25℃恒温培养 48 小时, 直到培 养基表面观察到菌落。根据菌落形态不同, 挑取单 菌落, 移种转接到液体培养基中, 160 r/min, 25℃恒 温培养 48 小时。反复进行上述操作, 同时用显微镜 检查, 直至获得纯菌株(以上操作均在严格无菌条 件下进行)。 1.2.3 生长曲线的测定
966
第6期
杨亮等: 耐铅微生物筛选及其铅去除能力的初步研究
分别取加铅与不加铅的培养液中生长的菌株 Pb-X-2, 按照微生物电镜制样方法进行制样, 切片, 使用日本 JEM-1400 高衬度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 观察。
2 结果与讨论
2.1 土壤重金属 Pb 全量测定
土壤样品全铅含量的测定表明, 1 号土壤样的 铅浓度为 200 mg/L, 2 号土壤样的铅浓度为 2500 mg/L, 3 号土壤样的铅浓度为 4500 mg/L, 无污染的 对照土壤样的铅浓度为 50 mg/L, 而《土壤环境质量 分类》中 3 级标准为 500 mg/L。由此可知, 调查的 样点中 2 号与 3 号样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 其中 3 号土壤样品的位置距离污染中心最近, 表现 为重污染。
去除率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P=[C0 (Pb2+)-C(Pb2+)]/ C0 (Pb2+)×100%, P 为去除率, C0 (Pb2+)为原培养液中 Pb2+的质量浓度 (mg/L), C (Pb2+)为菌体生长后培养液中 Pb2+的质量 浓度(mg/L)。 1.2.6 菌体切片的观察 分别取一定量的菌株 Pb-X-2 和消除铅离子的 菌株 Pb-X-2, 使用醋酸双氧铀对菌体样品进行负 染, 使用日本 JEM-1400 高衬度透射电镜对样品进 行观察。
铅是对人类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之一, 在数千年 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带来了 严重的负面效应。近年来, 工业“三废”、机动车辆 使用含铅抗震剂汽油、污水灌溉以及农药和化肥的 使用, 使得铅对环境的污染不断加剧和蔓延, 造成 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铅毒害, 并引起人类食物 链中铅的含量不断提高。
取适量培养液, 4000 r/min 离心 5 min, 取适量 上清液, 使用硝酸及过氧化氢消解, 其含铅量使用 日本日立 5000 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 具体方法为空 气–乙炔火焰法。每测 10 个样后, 就用 1000 mg/L 的硝酸铅标准液矫正仪器。以不加菌体组作为对照 组, 每组样品重复 3 次, 若测得的样品数据重复性 不好, 则重新测试。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试剂 液体培养基: NaCl 0.5 g, NaNO3 0.5 g, MgCl2
0.01 g, NH4Cl 0.1 g, 牛肉浸膏 1.0 g, 胰蛋白胨 3.0 g, 酵母浸粉 3.0 g, 葡萄糖 3.0 g, 蒸馏水 1 L, pH 调节至 6。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 15 g/L。 硝酸铅(配制 2000 mg/L 的铅标准溶液待用)、 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 均为分析纯。 1.1.2 土壤样品 含铅的土样取自河北省涞源县乌龙沟镇铅锌矿 尾矿堆。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815601)资助 收稿日期: 2011-12-09; 修回日期: 2012-05-09; 网络出版日期: 2012-10-25 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11.2442.N.20121025.0952.002.html
使用 720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于 600 nm 波长处测 定培养液吸光度, 以 OD600 表示菌的生物量。 1.2.4 构建系统发育树
依据细菌 16S rRNA 中最保守的序列, 使用引 物 8F-1492R 进行 PCR 扩增。PCR 体系为 50 μL, 即: 灭菌超纯 ddH2O 37 μL, 缓冲剂 5 μL, dNTP 4 μL, 引物 primer (8F-1492R)1 μL, rTap 1 μL, DNA 1 μL。 PCR 运行程序为: 95℃预变性 5 min; 94℃变性 1 min, 50℃ 退火 45 s, 72℃延伸 1min 30 s , 29 个循 环; 4℃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 12 小时)。进行 PCR 扩增后, 委托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进 行 16S rRNA 测定。将所得序列与 NCBI 数据库中 已有的 16S rRNA 序列进行 BLAST 分析, 分析其同 源性, 利用 Clustal 进行对比, 通过 MEGA 4.1 软件 生成系统发育树, 并申请 GenBank 数据库接收号。 1.2.5 4 株耐铅菌对铅的去除率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 通信作者, E-mail: rxhao@
摘要 从铅锌尾矿厂周围土壤样品中分离出 4 株耐铅菌。4 株耐铅菌均能在 Pb2+浓度范围为 100~1000 mg/L 的培养液中生长。在 pH 6, 25℃, 160 r/min 及初始 Pb2+浓度为 600 mg/L 时, 菌株 Pb-X-1, Pb-Z-3 和 Pb-Z-4 的 Pb2+去除率分别为 78.31%, 77.8%和 87%。菌株 Pb-X-2 在初始 Pb2+浓度为 100~400 mg/L 时, 去除率均高于 95%。16S rRDA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Pb-X-2 属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株 Pb-X-2 对溶液中铅离子的去除机 理为细胞表面吸附与胞内富集。 关键词 铅; 去除;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中图分类号 X172
1.2 实验方法
1.2.1 土壤重金属 Pb 全量测定 称取过 100 目筛土样 0.1 g 放于坩埚中, 加入 5
mL HNO3, 10 mL HF, 12 mL HClO4, 低温加热至白 烟冒尽。冷却后, 加入 10 mL HCl, 低温溶解后, 移入 50 mL 容量瓶中。使用日本日立 5000 原子分 光光度计测定铅含量。 1.2.2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
96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8 卷
重金属选择培养基, 从中筛选出对土壤重金属具有 专性高效富集作用的菌株, 并进行分类鉴定, 是微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的前提。
随着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发现一些微生 物如 Norcardia amarae[1]、芽孢杆菌[2]、浮游球衣 菌[3]、拉微球菌[4]、镰刀霉菌属[4]、曲霉[5]、短小芽 孢杆菌[6]、啤酒酵母菌[7]、Enterobacter sp. J1[8]、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9]、根霉[10]、青霉[11]、 肺 炎 克 雷 伯 氏 菌 [12] 等 均 能 吸 附 去 除 废 水 中 的 铅 离 子, 但对铅离子的耐受能力不太高, 大部分小于 400 mg/L, 而且在初始铅离子浓度相对较高时, 对 铅离子的去除率却较低。本研究从分离和筛选高耐 受铅微生物的研究角度出发, 从铅矿厂周围的土壤 中分离得到两株真菌和两株细菌, 对其生物学特性 进行了初步研究, 同时对铅的去除能力和机制也进 行了研究和探讨。
菌落为圆形, 表面光滑, 边缘整齐, 易于挑起, 黏 稠。菌株 Pb-Z-3 菌落颜色为灰色, 表面为毡状, 无 固定形态, 比较粗糙, 用接种针不易挑起。菌株 Pb-Z-4 菌落颜色为绿色, 表面为粉粒状, 无固定形 态, 比较粗糙, 用接种针不易挑起。对 4 种菌株分 别进行了生理生化实验, 结果如表 1 所示。
2.2 菌株的基本特征
经过富集和分离, 从所采土样中筛选出 4 株耐 铅微生物, 其中有两株是细菌, 编号分别为 Pb-X-1 和 Pb-X-2; 两 株 是 真 菌 , 编 号 分 别 为 Pb-Z-3 和 Pb-Z-4。菌株 Pb-X-1 菌落颜色为白色, 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面粗 糙不透明, 易于挑起, 黏稠, 菌落直径为 1~5 mm,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 形成皱醭。菌株 Pb-X-2 菌 落颜色为淡黄色, 菌落直径小于 5 mm, 中央突起,
Abstract Four lead-tolerant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lead-contaminated soil around the lead-zinc ore deposit. All strains could grow in nutrient solution containing 100–1000 mg/L Pb(II). The removal rates of Pb(II) by Pb-X-1, Pb-Z-3 and Pb-Z-4 were 78.31%, 77.8% and 87% respectively in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pH was 6, 25℃, 160 r/min, initial Pb2+concentration was 600 mg/L. The Pb(II) removal rate by Pb-X-2 was higher than 95%, when initial Pb(II)concentration was 100–400 mg/L. The result of 16S rRNA sequencing indicates that Pb-X-2 belonged to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The removal mechanism of Pb(II) removal by Pb-X-2 was mainly cellular surface adsorption and intracellular enrichment. Key words lead; remove;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