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双向转诊管理制度范本

双向转诊管理制度范本

双向转诊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双向转诊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而制定的。

该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内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二、目的1. 确保患者在转诊过程中能够顺利获得持续的医疗服务;2.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治疗;3. 加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协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原则1. 患者自愿:患者享有自主选择医疗机构的权利,可以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转诊;2. 充分知情:患者在转诊前需明确了解转诊目的、医疗机构信息、医生资质等相关信息;3. 公平公正:医疗机构之间在转诊中应公平对待所有患者,不得因人身、地域等原因歧视或偏袒患者;4. 安全可控:转诊过程中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在医疗机构之间保持信息的安全可控性;5. 及时高效:医疗机构应在转诊申请收到后及时做出回应和处理,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

四、双向转诊流程1. 转诊申请:患者在接受医疗机构诊断后,如需转诊,填写转诊申请表,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转诊原因、病史资料等,并附上相关检查报告和诊断证明;2. 转诊接收: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在收到申请后,及时进行审核,决定是否接受转诊,并将结果告知转诊申请人;3. 转诊安排:医疗机构间通过沟通协商,确定具体转诊安排,包括转诊时间、转诊方式、转诊资料传递等;4. 转诊过程:患者到达接诊医疗机构后,接诊医师进行进一步诊断,必要时开展进一步检查和治疗;5. 转诊回访:转诊医疗机构需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转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并将回访结果反馈给转诊医疗机构。

五、转诊协作机制1. 转诊申请审批:医疗机构之间需设立专门的转诊审批机构,负责审核和审批转诊申请,确保转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 信息互通: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定期、及时的信息沟通渠道,以保证转诊信息的流转和准确性;3. 资料共享:医疗机构间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病历的共享,提高转诊时的信息传递效率;4. 专家会诊:医疗机构之间通过召开专家会诊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知识分享和技术交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制度
一、双向转诊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在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由经治医师确定转诊。

2、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积极为患者提供方便、经济、有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3、坚持逐级转诊、属地管理、就近就医的原则,以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为指导。

二、双向转诊的指征
(一)医院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征
1、住院病人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且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患者。

2、慢性病患者稳定期的门诊治疗。

3、精神障碍疾病康复期的患者。

4、产后42天内进行产后访视的产妇。

5、计划生育术后随访的患者。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医院指征
1、临床各科室急危重症,重大伤亡事件中的患者。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患者。

3、临床各科病种中,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

4、疾病诊治超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患者。

5、诊断不明确、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的患者。

6、急性传染病患者或慢性传染病急性发作患者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患者。

7、可疑肺结核、麻风病等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可疑和确诊的职业病患者。

8、其他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患者。

9、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10、恶性肿瘤需要放疗和化疗的患者。

11、常见病、多发病经规范治疗3天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患者。

12、拟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样本(4篇)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样本(4篇)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样本双向转诊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精神疾病患者的双向转诊流程,提高转诊效率,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精神科门诊患者双向转诊。

第三条:双向转诊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适宜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四条:双向转诊应符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患者的隐私和保密权。

第五条:双向转诊需获得患者本人或合法代理人的知情同意,并签订相应的转诊协议。

第二章:转入医疗机构的责任与义务第六条: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应具备相应的精神科专业技术和设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第七条: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患者的初步评估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八条: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向转出医疗机构提供患者的转诊情况和治疗结果,并保证患者的隐私和保密权。

第九条: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应确保转诊患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就诊,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重复检查。

第十条: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专家会诊,提供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及时向转出医疗机构反馈。

第三章:转出医疗机构的责任与义务第十一条:转出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记录、体格检查、精神状态评估等,确保转诊的准确性和必要性。

第十二条:转出医疗机构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转诊说明,包括转诊目的、转入医疗机构的联系方式、行程安排等,并提供相应的转诊协议。

第十三条:转出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患者的转诊资料提供给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确保转诊流程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转出医疗机构应与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展和转诊结果。

第四章:患者的权益保障第十五条:患者有权选择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并根据自身需求和意愿决定是否接受转诊。

第十六条: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提供详细的转诊说明和转诊阶段的治疗记录。

第十七条: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对其个人隐私和保密进行严格保护。

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

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
指导思想
一、适应国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形势,把握“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 医疗”的医改新方向。 二、最大限度地凭借集团科学的管理与经营理念、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 技术及优良的就医环境等优势,挖掘潜在的医疗市场。 三、满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保健、人才培养、仪器设备等需求,以“低收 费、广覆盖”惠利于民。
服务优势
“双向转诊”制度的好处:小病分流到社区后,可以降低小病的医疗费用,社区 医院医疗资源闲置现象将得到改善;大医院由于康复期病人“压床” 造成的医 疗资源紧缺矛盾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大病到大医院也不会人满为患,看不上 病。社区群众遇到疑难重病以及原有疾病加重或出现复杂变化,可以通过“双向 转诊”获得及时有效的保障,避免延误诊疗时机;大医院的住院病人在急性治疗 稳定后,可以转诊到社区医院进行后继康复治疗,既节省了医疗费用,又为其他 急需住院的疑难危重病人创造了救治机会。大医院解决了人满为患的问题,就可 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致力解决疑难重病。 双向转诊实质上是由政府牵头对城市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种医改方法。因 而,对此深受患者欢迎的举措。
二、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双向转诊管理,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任务
之一。医院成立双向转诊领导小组,业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科科长为副组长, 各临床科室科主任为成员。
三、双向转诊协议医院双方要保持通讯畅通,遇危、急病人和大批伤员时直
接沟通,建立急救绿色通道。
四、我院负责接收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患者,上级医院转
目录
简介 指导思想 制度简介 服务优势 面对困难 改革方向 转诊流程
简介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设备和技术条件方面的限制,对一些无法确诊及危重的 病人转移到上一级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上一级医院对诊断明确、经过治疗病情 稳定转入恢复期的病人,确认适宜者,将重新让患

2024年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三篇)

2024年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三篇)

2024年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一、工作原则1、患者自愿原则。

从维护病人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权,真正使患者享受到双向转诊的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

2、分级管理原则。

除按国家法律法规对传染病、危重急诊等特殊疾病转诊救治有特别规定外,一般轻度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康复期病人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基层接诊的危急重症、疑难杂症要及时上转至涡阳县中医院。

3、合理诊疗原则。

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促进卫生资源共享和合理利用,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为群众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经实验室质控评价合格,医共体内互认临床检验报告。

4、连续服务原则。

利用卫生专网充分发挥远程诊疗咨询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双向转诊信息系统的作用,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便捷畅通的上下级转诊治疗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尤其是经____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下转病人,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好后续治疗工作。

5、科学引导原则。

要根据____医院医共体的发展方向和学科优势,在医共体内或医共体间科学合理引导患者转诊。

6、共享分担原则。

双向转诊涉及到医共体内或医共体间同级或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连续或交叉,要本着互利互惠、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原则,做好双向转诊过程中的各项工作7、转诊备案原则。

各成员单位积极落实转诊备案制度,加强参合人员县外就医事前、事中及时报备的政策宣导,认真核实未经转诊直接到县外就诊患者的信息,切实维护县外就医参合患者利益。

8、责任追究原则。

加强对县外就诊患者费用核实工作,对通过各种行为骗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违法违规行为的,坚持发现一例曝光一例,造成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包括未遂者),纳入重点管理人员____进行管理,对于重点管理人员在____年内其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补偿比例按照标准比例的____%进行补偿。

同时,重点管理人员不得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待遇。

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转诊是指医生将患者转至其他具备相应专科或设备的医疗机构继续诊治的一种制度。

在医疗体系中,双向转诊是一种既能降低初级医疗机构就医负担,又能提供更专业服务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管理双向转诊过程,各级医院普遍建立了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本文将对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进行介绍。

一、双向转诊的定义与目的双向转诊是指医生将初级医疗机构的患者转至专科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或者将专科医疗机构的患者转至初级医疗机构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

其目的在于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避免初级医疗机构过度就医负担和专科医疗机构资源浪费。

二、双向转诊的管理流程1. 双向转诊的提出与评估当初级医疗机构医生认为患者需要进一步的专科诊疗时,会向上级医院提出双向转诊申请。

上级医院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接收转诊。

2. 转诊协调如果上级医院同意接收转诊患者,首先需要与初级医疗机构进行协调,确定转诊时间、转诊方式等具体细节。

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

3. 转诊过程在确定了转诊计划后,患者将在规定的时间和方式下转至专科医疗机构。

转诊过程中,需要同时转移患者的相关病历和检查报告,以便专科医生了解病情并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方案。

4. 接诊与治疗专科医疗机构接收到患者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需要将治疗过程和效果反馈给转诊的初级医疗机构,以便转诊医生了解病情进展。

5. 回转和康复在专科治疗结束后,患者将根据转诊医生的建议回转初级医疗机构进行后续的常规治疗和康复。

专科医生也会向初级医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以便更好地配合患者的康复工作。

三、双向转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双向转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完善医疗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转诊机制可以合理分流患者资源,避免患者集中在某一医疗机构就医,造成负担过重。

其次,专科医疗机构通过接收转诊患者,可以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4篇)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4篇)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具有复杂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疾病,临床表现各异。

在我国,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庞大,且精神卫生资源不足。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逐渐推行了精神疾病双向转诊制度。

精神疾病双向转诊制度是指将患者从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至更专业的医疗机构(如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进行专科诊治的过程,同时也包括将患者从专科医疗机构转诊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长期管理和康复的过程。

该制度旨在提供患者就近就便的精神卫生服务,将专科资源合理分配,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

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需要借助政策的引导和医疗机构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患者和医生的积极配合。

下面我将从实施背景、制度运行流程、现有问题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实施背景精神疾病患者众多,但精神卫生资源有限,导致患者就医困难。

此外,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专业人员和设备,无法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推行双向转诊制度成为解决精神卫生服务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手段。

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减轻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压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与康复管理。

二、制度运行流程1.初步诊断与评估:患者最初到达的医疗机构由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确认患者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2.双向转诊决策:根据初步诊断和评估结果,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双向转诊。

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的专科治疗,将其转诊至专业的精神医疗机构,如果患者只需要常规治疗和长期随访,将其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3.双向转诊过程:双向转诊的具体过程包括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病情转诊报告的书写与传输、患者转诊行程的安排等。

在转诊过程中,医生应提供充分的转诊资料和转诊建议,确保转诊的顺利进行。

4.专科治疗与康复管理:患者到达专科医疗机构后,由专业的精神卫生团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双向转诊管理制度(3篇)

双向转诊管理制度(3篇)

双向转诊管理制度一、引言双向转诊是医疗机构之间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增加患者就医的灵活性而设立的一种服务模式。

在双向转诊中,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就诊后,根据需要被转诊到更专业、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如三甲医院、专科医院等)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双向转诊的管理制度对于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双向转诊管理的目标双向转诊管理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和规范的管理流程,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保障患者的权益,推动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三、双向转诊管理的原则1. 协同合作原则:基层医疗机构和高级别医疗机构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服务于患者。

2. 公平公正原则:双向转诊的选择和分配要公平、公正,不能有歧视,以患者的需求和病情为主要考虑因素。

3. 政府引导原则:政府要对双向转诊进行政策引导和监管,在资源配置和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 信息共享原则:基层和高级别医疗机构之间要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及时传递患者的病史和诊疗信息,确保医疗过程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四、双向转诊管理的内容1. 转诊准入管理(1)基层医疗机构要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诊断和治疗能力较强的患者可以直接接诊并治疗,诊断和治疗能力较差的患者应当转诊到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

(2)高级别医疗机构要明确接收的转诊病种和数量,确保自身能够承接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并合理安排诊治时间,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3)双向转诊要求患者在转诊前进行初步诊断,提供转诊所需的病历和检查结果,以便高级别医疗机构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

2. 转诊流程管理(1)基层医疗机构要与高级别医疗机构建立转诊流程管理机制,明确转诊的标准、流程和规范,确保转诊的顺利进行。

(2)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初步诊断后,医生要依据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并向患者解释转诊的原因和必要性。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例文(3篇)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例文(3篇)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例文第一条为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行为,建立分级管理的双向转诊体系,根据《____、____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___》、《____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双向转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知情选择的原则。

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真正使患者享受到“双向转诊”的方便、快捷、经济、有效。

(2)分级管理的原则。

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

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康复期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疑难病、危急重症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确诊治疗。

(3)综合权衡的原则。

为提高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到医院时应考虑患者病情与医院的专科、专病特色。

(4)资源共享的原则。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的有效交流,促进卫生资源合理利用。

(5)连续医疗服务的原则。

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医疗服务。

第三条双向转诊执行标准:(1)基层医疗机构向医院转诊的指征:①临床急危重症,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②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③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

④疾病诊治超出基层医疗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

⑤急性传染病病人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人。

⑥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

⑦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

(2)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指征:①医院门诊或出院后需要进行跟踪、随访、康复、卫生宣教和建立家庭病床的病例,而且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处置。

②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病情稳定需要维持治疗的病例。

③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

④其他应当转诊且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处置的病例。

第四条双向转诊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基层医疗机构患者转往医院:①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根据转诊原则及转诊指征将患者转往上级医院。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模板模版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模板模版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模板模版一、引言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优化精神疾病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并推行了双向转诊制度。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的模板,以供相关医疗机构参考。

二、双向转诊的定义双向转诊是指精神疾病患者在就诊初期,经初步评估后,如果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则按照规定程序由社区卫生机构转诊至相关专科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精神科医生的诊疗,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双向转诊制度的重要性(1)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双向转诊,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得到更专业的治疗,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2)缓解基层医疗负担:双向转诊可以将一部分患者转至专科医疗机构,减轻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压力。

(3)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双向转诊制度可以减少患者就诊的次数和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四、双向转诊的程序(一)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根据病史和初步评估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双向转诊。

(二)社区卫生机构为患者填写转诊申请,并将患者的相关病历和检查结果打包发送给接诊医疗机构。

(三)接诊医疗机构收到转诊申请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再次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该医疗机构的诊疗。

(四)接诊医疗机构通知患者的排期和诊疗地点,并将接诊结果及时反馈给社区卫生机构。

(五)社区卫生机构根据接诊医疗机构的诊疗结果,评估患者的转诊效果,并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五、双向转诊的责任与义务(一)社区卫生机构的责任和义务:1. 针对疑似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初步评估,评估结果真实准确。

2.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双向转诊,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转诊的必要性。

3. 积极配合接诊医疗机构,提供患者的病历、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

4. 接收接诊医疗机构的反馈信息,评价转诊效果,制定和实施下一步治疗计划。

(二)接诊医疗机构的责任和义务:1. 根据接收的转诊申请,及时安排患者的诊疗。

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转诊是指在一级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诊治,因此需要被转诊到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进行专科治疗或手术。

双向转诊是指患者在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后,若需要康复治疗或继续随访,又需要回到一级医疗机构进行后续的医疗服务。

为了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我院制定了专门的双向转诊管理制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流程。

一、双向转诊的适用范围我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转诊的患者,包括一级医疗机构转诊到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的患者,以及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转诊回一级医疗机构的患者。

二、双向转诊的手续办理1. 转诊申请:转诊患者需在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生指导下填写转诊申请表,并将相关病历、化验单、影像资料等医疗证明材料一并提交给医院。

2. 审批流程:医院将转诊申请表交由专家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批复的转诊意见和相关材料转交给患者。

3. 转诊通知:一级医疗机构将患者转诊信息通知相关的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预约到具体的科室和医生。

4. 患者护理:患者根据医院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并将转诊通知单交给医生,进行后续治疗。

三、双向转诊的费用结算1. 转诊费用支付:在合理范围内,由患者自行支付由转诊所需的费用,包括交通费用、挂号费、问诊费等。

2. 医保报销:根据相关规定,患者可将转诊费用报销申请提交给医保部门,医保部门将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报销。

四、双向转诊的随访和整体管理1. 随访服务:患者在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后,如需回到一级医疗机构进行随诊或康复治疗,一级医疗机构将提供相应的随访服务,包括定期电话随访、复诊安排等。

2. 转诊信息管理:医院将建立健全的转诊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转诊信息记录完整和准确,方便医生对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3. 整体协调管理:医院将与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转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转诊的效率和质量。

重性精神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

重性精神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

重性精神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重性精神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治疗和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我国近年来开始推行双向转诊制度。

本文将从双向转诊制度的定义、意义、实施方式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双向转诊制度的定义双向转诊制度是指在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科医院之间进行患者信息的传递和治疗方案的调整。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上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发现重性精神病患者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将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 下转:在专科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将患者转诊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和社区管理。

二、双向转诊制度的意义1. 提高治疗效果:双向转诊制度可以实现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治疗方案的协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双向转诊制度可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减轻专科医院的压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3. 减轻患者负担:双向转诊制度可以减少患者在医院之间的往返,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4.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双向转诊制度,患者可以得到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方式1. 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治疗方案的协同。

2.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通过培训和设备更新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 制定明确的双向转诊流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制定明确的双向转诊流程,确保患者在转诊过程中的安全和便利。

4. 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通过患者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认识和接受度。

四、双向转诊制度存在的问题1. 信息共享平台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信息共享平台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不完整等。

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制度一、凡遇到危重、不能确诊的疑难病例、传染病人、恶性肿瘤病人、精神疾病急性发作期病人以及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人,应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同时向病人或家属解释转诊原因,征得病人同意。

二、征得病人同意后,全科医师应填写双向转诊登记薄和双向转诊通知单,随患者转交医院。

如为危重病人转诊必须谨慎,应就地抢救处理,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院。

转院时应安排医务人员护送,确保转院途中的安全和顺利。

三、上级医院负责双向转诊的职能部门接到双向转诊通知单,应及时、妥善、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

病人转诊期间全科医师要跟踪随诊,与病人保持固定联系,定期向接诊的专科医师了解病人治疗情况。

病人转诊期间专科医师有义务接受全科医师的咨询,将病人的治疗情况反馈给全科医师。

四、上级医院的住院病人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时,专科医师应填写双向转诊通知单,写明处理过程、继续治疗的建议及注意事项,随病人返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全科医师应就继续治疗和预后情况与专科医师保持密切联系,以取得帮助和指导,更有效地指导康复。

五、中心应与转诊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制定转诊流程,以确保转诊的通顺。

呼市妇幼保健院医务科2016.9.8保障措施(1)双向转诊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医务科指定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及有关双向转诊工作细则等管理措施,并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

(2)医务科确定专人负责接待双向转诊病人,并完成有关事务及有关资料登记、整理工作。

(3)本院各临床科室指定1-2名医务人员为双向转诊接待联络员,负责本科病人的具体接待事务。

(4)对双向转诊病人认真做好接待工作,明确流程,渠道畅通,减少环节。

(5)对协助转诊工作的外院医务人员要主动热情,积极配合,提供方便。

(6)各联合医疗机构确定1-2名联络员,负责双向转诊的联络工作。

5、明确转诊指征(1)上转指征:临床各科极危重疑难杂症或限制于技术、设备条件或者超出当地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等范围等原因需要转诊进一步诊治的病人。

2024年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2篇)

2024年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2篇)

2024年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____年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引言: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患者的情绪、思维和行为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约有3.75亿人患有精神疾病,而其中仅有30%得到恰当的治疗。

在中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然而,患者的就医路径复杂、流程繁琐,导致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因此,建立健全的双向转诊制度对于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向转诊制度的定义和意义双向转诊制度是指将患者顺利从一级医院转诊至二级医院或从二级医院转诊至三级医院,以保障患者得到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的制度。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有以下几个意义:1. 提高患者获取优质医疗资源的机会。

通过双向转诊制度,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病情和需求,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至专科医院,确保得到更加专业和全面的诊疗服务。

2. 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通过双向转诊制度,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减少专科医院的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双向转诊制度可以促使基层医疗机构提高了诊疗水平和专业能力,进一步完善精神疾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手段。

4. 促进多学科、全方位的协同治疗。

双向转诊制度可以促使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治疗,全面提升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路径和机制1. 确定双向转诊的患者适应症和禁忌症。

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病情和治疗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明确双向转诊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病情复杂、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需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需要接受特殊检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等。

禁忌症包括:病情稳定,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对转诊医院缺乏信任或有其他明确拒绝转诊意愿的患者等。

2. 确定双向转诊的流程和标准。

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一、总则二、双向转诊的定义双向转诊是指患者在一科室就诊后,需要转诊到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或检查的行为。

双向转诊可以是患者主动向医生提出的,也可以是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判断后提出的。

三、双向转诊的程序1.患者主动提出转诊需求的情况:(1)患者向主治医生提出需转诊的科室和原因;(2)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如果需要转诊则填写双向转诊申请表,并告知患者;(3)主治医生将双向转诊申请表交给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由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协调安排转诊事宜;(5)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将双向转诊的时间和事宜告知患者;(6)患者按照双向转诊的时间和要求前往被转诊科室接受进一步治疗或检查。

2.医生主动判断需要转诊的情况:(1)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发现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检查,判断需要转诊;(2)医生向患者说明需要转诊的原因,并填写双向转诊申请表;(3)医生将双向转诊申请表交给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由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协调安排转诊事宜;(5)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将双向转诊的时间和事宜告知患者;(6)患者按照双向转诊的时间和要求前往被转诊科室接受进一步治疗或检查。

四、双向转诊的管理1.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负责协调和安排双向转诊事宜,对转诊的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2.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需与被转诊科室的负责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确保转诊的顺利进行;3.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应及时记录双向转诊事宜,包括转诊的时间、原因、科室等相关信息;4.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双向转诊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转诊的原因、效果等,并提出改进建议;5.患者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如有任何困难和问题,可随时向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寻求帮助和解决。

五、双向转诊的权益保障1.患者在双向转诊过程中享有就医的合法权益,包括隐私保护、知情同意、病情解释等;2.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需及时告知患者转诊的目的、内容和风险,并取得患者的同意;3.患者在转诊过程中享有选择医院和医生的权利,如有特殊要求可提出;4.医院科室转诊管理人员需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不得泄露或滥用。

双向转诊与合作管理制度

双向转诊与合作管理制度

双向转诊与合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医院内部双向转诊与合作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特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医疗法律法规及医院的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双向转诊与合作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三条定义1.双向转诊:指医院内部不同科室之间(本院间)或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患者转诊。

2.合作管理:指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管理,包含专科会诊、病例讨论、学术沟通等。

3.权责清楚:指医院内部部门间或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在转诊与合作管理工作中,各工作岗位的权利和责任明确。

第二章双向转诊管理第四条双向转诊流程1.患者就诊初诊科室后,经初诊医生推断需转诊时,应填写《双向转诊申请单》。

2.双向转诊申请单由初诊科室医生签字并报经主任审批后,交由医务科进行登记。

3.医务科将双向转诊申请单交给目标科室,目标科室依据患者病情布置合适的转诊时间。

4.目标科室接收转诊患者后,应填写《双向转诊接诊单》,并由目标科室主治医生和初诊科室主任签字。

5.转诊患者在目标科室就诊结束后,目标科室应将病历资料、检查结果、诊断看法等相关信息填写至《双向转诊回诊单》。

6.双向转诊回诊单由目标科室经主任审批后,交由医务科进行登记。

7.医务科依据患者情况,将双向转诊回诊单交回初诊科室。

第五条双向转诊信息共享1.医院内部科室间的双向转诊信息应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进行及时输入、更新和共享。

2.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信息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方式进行传输和保管。

第六条双向转诊中的协作与搭配1.各科室间的转诊医生应当及时沟通、协商并搭配完成双向转诊工作。

2.其他部门如医技科室、药剂科等应在双向转诊中供应必需的支持和服务。

第七条双向转诊考核与评价1.医院将依照肯定周期对双向转诊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以确保流程的顺畅和效果的达成。

2.医院将建立双向转诊的惩罚与嘉奖机制,鼓舞医务人员乐观参加并改进双向转诊工作。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
是一种医疗管理制度,旨在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诊疗效果和就医体验。

该制度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1. 双向转诊:双向转诊是指当患者初次就诊时,如果初诊医生认为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会将患者推荐给专门的精神科医生。

同样地,当患者在精神科就诊时,如果医生认为患者需要其他领域的专业帮助,也会将患者推荐给相应的医生或专家。

2. 协调管理:双向转诊制度还包括协调管理的功能,即协调不同医生或专家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全面和有效的治疗。

这种协调管理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医疗机构内部的协作团队,也可以是通过线上或线下的会诊等方式进行。

通过实施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可以避免患者在初诊医生和专科医生之间反复就诊和排队等待的问题,提高患者早期就诊、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和其家属的负担,提升整个医疗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第 1 页共 1 页。

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制度
1、卫生院与二级以上定点协作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和信息沟通渠道,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保证转诊渠道畅通。

2、掌握双向转诊的适应症与转诊流程,做好双向转诊的管理。

3、卫生院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对诊疗范围以外和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并填写转诊单,对危重患者应派医护人员协助转送。

做好上转病人的追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诊断治疗情况。

4、在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病情稳定后应及时将适宜在社区和康复的及时转回卫生院,转诊时做好病情介绍及治疗、护理、康复等指导方案。

5、卫生院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的要求,实行门诊或家庭病床继续治疗,提供必要的随访、康复等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6、双方应建立健全双向转诊的运行机制,及时联系,加强协作。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模板范本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模板范本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模板范本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建立健全的双向转诊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的模板范本,以指导相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

二、双向转诊机制1. 原则(1) 尊重患者意愿:患者有权选择在初级医疗机构或专科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不得对其进行强制转诊;(2) 分级负责:初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3) 信息共享:初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之间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和药物处方等信息在转诊过程中完整准确传递;(4) 协作配合:初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和康复措施,确保患者的全面康复。

2. 流程(1) 初级医疗机构接诊:患者就诊于初级医疗机构,医生初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给出初步治疗方案;(2) 评估转诊需求:初级医疗机构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当患者病情无法在初级医疗机构得到有效控制时,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转诊至专科医疗机构;(3) 就近选择专科医疗机构:初级医疗机构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需求,推荐离患者居住地较近的专科医疗机构;(4) 发起转诊申请:初级医疗机构医生向专科医疗机构发起转诊申请,申请中需附带有关患者的病历、影像资料等必要文件;(5) 专科医疗机构受理申请:专科医疗机构应及时受理转诊申请,并对患者的病历和影像资料进行审核;(6) 定期复诊和康复治疗:患者在专科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后,定期复诊和康复治疗是必要的,相关医务人员应跟踪患者病情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三、双向转诊管理1. 线上预约(1) 初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应共同建立并维护一个线上预约平台,方便患者进行预约转诊;(2) 患者可通过线上预约平台选择合适的专科医疗机构,并填写相关信息进行预约;(3) 专科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预约信息和病情评估以及医疗资源情况,及时受理预约并回复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坂田医院六区社康精神疾病患者
双向转诊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给本辖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转诊治疗绿色通道,建立精神病专科医院—坂田医院—社康中心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发挥基层医疗卫生和精神病治疗服务机构的作用,做好居民精神病患者的监护、访视和康复指导,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双向转介分类
双向转诊分为上转和下转。

(一)上转
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转诊至坂田医院再至区、市精神病治疗服务机构。

(二)下转
由精神病治疗服务机构转诊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二、转介对象
患有精神疾病的社区常住人口。

三、转介疾病种类
1、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
2、老年痴呆、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慢性躯体疾患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器质性精神障碍;
3、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各种药物(含毒品)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等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4、中度、重度、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发育迟
滞;
5、确已导致患者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其他精神障碍,如病情严重的强迫症、恐惧症等;
6、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儿童孤独症。

四、转介指征
(一)上转指征
1.各类精神疾病的发作期,如严重的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思维紊乱的患者;
2.有暴力攻击或明显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
3.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或精神疾病诊断不明确者;
4.治疗过程中出现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毒副反应;
5.在家维持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复发或加重的患者;
6.病人或家属要求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
7.家庭监管无力需住院治疗的患者;
8.“关锁”的精神病患者。

(二)下转指征
1.住院治疗出院后,需进行跟踪随访、教育康复者;
2.主要精神症状控制,可自行活动、愿意参加康复活动及康复训练的康复者。

五、工作要求
1.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选择权。

2.设“转诊服务台”,负责转诊精神病患者的导诊工作。

3.对转诊不合作的患者,应尽量争取家属的支持,必要时与工作人员和患者单位联系,协助转诊。

4.患者表现暴力、攻击、冲动、伤人或自伤,有肇事肇祸倾向时,可联系派出所协助转诊。

2014年1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