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件管理规范与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电子文件管理规范与流程
第一讲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一、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的变化与特点
文件管理流程是指在整个文件生命周期中一系列有联系的文件管理活动,包括鉴定、归档、整理、保护、检索(著录和查询)、提供利用等多项业务内容。与纸质文件管理流程相比,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正在发生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很多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管理环节正在经历多方位的改变。
(一)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在时间上的变化
1.提前
这是所有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变化中最明显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表现。考虑到电子文件信息易更改、易流逝,如果还像过去一样,按照生成、积累、立卷、鉴定、归档、分类、著录等顺序按部就班地管理电子文件,那么结果很可能是很多工作还未来得及开展之前,电子文件就被更改甚至删除了,导致文件流失、失真等现象的发生。并且,还会造成重复劳动,如形成者在对文件形成时已提取了主题词,归档后的还会有主题标引的工作。此外,甚至可能导致额外劳动,如为了弥补电子文件管理前期管理不善的后果而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耗费不应消耗的资源。因此,应把需要和可能实现的管理功能尽早实现,如提前到电子文件形成阶段。目前,比较普遍的提前的管理活动包括:(1)归档。纸质文件的归档时间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文件形成后第二年上半年归档,主要适用于行政文件,二是项目结束后归档,主要适用于科技文件。这种情况在电子环境中发生了变化,归档时间明显提前。如上海宝钢集团,其文书文件处理完毕后存入有关数据库,只要工作时间允许,档案人员可以随时将之归入档案数据库,归档之前需要增加一些管理性信息,如分类号、档号等,而不必再等到第二年的上半年。如航天集团501所等单位,为了保证信息资产免遭流失,这些企业规定设计部门的所有图纸最后都必须由档案部门控制输出,即实现“集中出图”。而集中出图的前提就是CAD电子文件的实时归档,即电子文件在形成后,即刻向档案部门移交。设计人员完成设计任务后,或通过网络将CAD文件传送到档案部门,或采用送交磁盘的方法将CAD文件先行集中到档案部门,由档案部门打印底图,送各主管人员签署,签署后的底图晒印成蓝图后分发给生产部门。实时归档除了避免了设计任务结束后设计人员将原来文件删除的现象,保证了CAD电子文件的齐全和完整;还及时集中了设计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数据库、开发检索系统等措施,可以尽快实现设计信息在企业内的共享。
(2)鉴定。归档是鉴定结果的一项执行活动,归档的提前必然要求鉴定工作的提前。最理想的情况是由计算机自动鉴定,即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的调查阶段,便着手开始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工作,根据机构职能机构图中显示的机构职能、工作和环节,明确机构的主要职能活动、重要工作内容和关键的工作步骤;根据业务流程图中所展示的电子文件生成节点,明确电子文件的种类;结合机构的主要职能活动、重要工作内容和关键的工作步骤,将这些职能、工作、环节中生成的电子文件作为有价值的文件保存,其他文件酌情考虑;将上述结果反映在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中,并将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纳入管理系统,即按照规定的文件种类(名称)、区分这些不同种类(名称)文件价值的依据、保管期限,开发自动鉴定的功能模块。文件一旦生成,系统便将文件与保管期限表的条款对照判断,然后文件才能进入正常的处理流程;如果系统不能自动判断文件的保存价值,系统则及时提醒文件管理人员或档案人员人工鉴定。目前完全实现自动鉴定的实例较少见,但是已有不少单位通过制度规定文件形成人员具有鉴定的职责,届时系统会自动提醒或要求其判断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
(3)著录。为了保证著录信息的准确,减少重复劳动,很多单位要求在文件形成之时由形成者完成一些著录项目的编制工作,这一功能最好设计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由系统给形成者提要求,不完成此工作,无法进入下一个流程。比如北京五洲设计院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从设计工作的开始阶段,设计人员必须完成由档案部门设计的著录单(记录设计项目的名称、时间、来源、责任者、设计者等),方可进入设计系统的界面开始设计工作。在机构中,为了方便文件形成部门的著录,保证这项工作的标准化,以便档案部门将著录数据纳入统一的数据库中,档案部门可以与文件形成部门合作,将需要著录的项目编制成统一的表格软件,发给(或置于内部网上)文件形成者。由文件形成者进行著录,便于著录信息的及时采集,保证著录信息的高质量;同时也避免了档案工作者在文件
归档后的低效率劳动。目前,有一种管理思路是利用元数据技术,将电子文件管理所要求的元数据嵌入文件管理系统,由系统自动完成大部分的著录工作,这种工作对用户是透明的,不会造成文件形成者的反感。如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1999年制定了《国家联邦机构文件保管元数据标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于2000年颁布了强制性标准《文件保管元数据推荐标准》。
2.延长
一些原来只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完成的工作现在需要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上完成,这个时间段有时甚至跨越电子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最典型的是著录。著录将贯穿于电子文件的编制、处理、归档、迁移、利用等整个生命周期,这种时间上的延长与著录内容的变化息息相关。
(二)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在内容上的变化
1.简化
快速运算和高密度存储是计算机的长处,利用这些长处,一些原来可以帮助文件管理者做很多事情,从而减少有关工作量,如实体整理。实体整理是对文件实体分门别类,实现馆(室)藏排列的有序化。纸质文件管理中,这是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一部分,因为实体整理的结果与调阅查询直接相关。而电子文件信息存储的高密度导致了文件存储空间的减少,实体整理仅指为对脱机保存的磁盘、磁带、光盘的简单归类,整理的结果与联机检索中的信息查询无直接关系。
2.复杂化
在部分流程内容简化的同时,另外一些流程的内容则有所增加。包括:
(1)信息整理。信息整理是与实体整理相对的一个概念,指从文件内容反映的主题概念等出发对文件的种类加以区分,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多个检索途径。纸质环境中,信息整理的目的是解决实体单线排列和检索角度多元化的矛盾。而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在计算机联机设备中,不存在所谓的文件“单线排列”,可以实现信息的一次输入,多次逻辑输出,每次输出的依据(从查询方来讲,就是检索途径)都可以不同。数据库技术和WWW技术的综合应用为电子文件信息的组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2)鉴定。为了同时保证电子文件的有用性和可用性,使得到保存的电子文件具有实现其价值的可能,鉴定工作需要完成这样三项判断工作:某信息集合是否是电子文件、文件所含内容具有多长时间的保存价值、文件的技术状况是否能够保证其内容价值的实现,即鉴别、内容鉴定和技术鉴定。其中,鉴别和技术鉴定是电子文件鉴定工作的新内容。鉴别的任务是将电子文件从机构信息流中挑选出来。机构内部可能存在多个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中保存有多种数据信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文件信息,如私人邮件。技术鉴定包括电子文件真实性检测、完整性检测、可读性检测、无病毒鉴定和介质状况检测。
(3)著录。著录是时间和内容都发生显著变化的管理活动。由于电子文件有可读性的要求,在技术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不可能只通过静态保存的方法来保管归档文件,需要对之不断的复制和迁移。电子文件不可能不变,在变中维护其真实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对文件和文件管理活动的著录,所以电子文件的著录不仅是编制检索工具的手段,同时还起到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的作用。这决定了电子文件著录的信息源不仅是文件内容本身,还包括生成、管理电子文件的活动。著录必然贯穿电子文件整个生命周期,不同的活动形成不同的著录项目,如在形成阶段完成文件的生成系统、形成者、编制目的等项目的著录;在归档阶段,完成归档号、归档者等项目的著录;在迁移活动中,完成迁移者、迁移前后的平台项目的著录。
3.集成化
集成化是指电子文件业务流程内容互相交叉,或者说一项业务流程完成另一项业务流程的部分功能。包括:(1)归档与检索的集成。确切地说,是逻辑归档工作与检索工作的集成。逻辑归档是归档的一种方式,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也就是说,文件形成部门仅将存储归档电子文件的逻辑地址通知档案部门,使档案部门能够通过网络直接查阅该电子文件。为此,归档文件的著录信息及存储地址等信息应自动保存到档案部门的数据库中(或以其他方式建立联系,如超级链接),而该过程同时也是存储检索信息的内容。
(2)归档与鉴定的集成。即归档验收时文件技术状况检测与技术鉴定的集成。经内容分析后为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还需要检查技术状况,即进行技术鉴定,才能完成鉴定工作的任务。在归档验收时,也需要检测文件的技术状况,此外,还应检查支持软件、配套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登记表等相关材料是否齐全等。由于两次工作都包括对归档文件技术状况的检查,在实际工作中可合二为一,都在归档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