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勾践灭吴复习题

合集下载

勾践灭吴习题

勾践灭吴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共知.越国之政旱则资.舟遂使之行成.于吴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公与之饩.越四封.之内旅.进旅退

果行,国人皆劝.三年释.其政吊.有忧

二、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乃.号令于三军无乃

..后乎.然后乃.求谋臣其.有敢不尽力者乎何后之.有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必庙礼

..之洁.其居美.其服

又郊败

..之令老者无取.壮妻无不餔.也,无不歠.

三月释其政.将免.者以告以暴露百姓之骨于

中原

..

然谋臣与爪牙

..二十..之士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丈夫

不取

四、翻译句子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五、判断句式

1、国之孺子之游者

2、何后之有

3、勾践说于国人曰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课内理解与分析】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全都有误的一组是(D )

①君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掌管)

②支子死(支子:支撑家业的长子)

③寡人请更(更:换人)

④吊有尤(对人民有丧者进行慰问)

⑤广运百里(广:指东西;运:指南北)

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通“征”,指征税)

A、①②③

B、③④⑤、②④⑤D、②③④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B )

①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③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

④相同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②唯君左右之

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④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⑥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

A、①③

B、②⑤、②⑥D、②④

4、下列句中加线的“之”,都作助词的一组是(A )

①臣闻之②何后之有

③夫差将欲听与之成④我攻而胜之

⑤服之而已⑥若水之归下也

⑦公与之母⑧国之孺子之游者

⑨昔者之战也⑩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A、①②⑥

B、②③⑧、②⑤⑨D、①⑥⑩

5~7题各句在中的意思正确的分别是

5、①无乃后乎?②何后之有?( B)

A、①不就太迟了吗?②怎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

B、①恐怕太迟了吧?②哪能说太迟了呢?

、①不是太落后了吗?②怎么会有落后一说呢?

D、①恐怕太落后了吧?②哪能说太落后了呢?

6、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B )

A、我不想凭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要让我的军队齐步向前,齐步后退。

高中语文 18勾践灭吴(节选)课后巩固 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语文 18勾践灭吴(节选)课后巩固 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语文 18勾践灭吴(节选)课后巩固人教版第一册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勾.践(ɡōu)会稽

..(kuài jī)冬则资(chī)

B.蓑笠

..(suō lì)太宰嚭.(xī)赦.免(shè)

C.饩.(qì)疾疹.(chèn)鄞.(yín)

D.水犀.(xī)囿.(yòu)不(pǔ)

解析:B项“嚭”读“pǐ”;C项“饩”读“xì”;D项“”通“哺”,读“bǔ”。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请”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A.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B.请姑无庸战。

C.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D.请问您贵姓。

解析:例句中的“请”是“请求”的意思。B项中的“请”表敬词。

答案:B

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掌管,主持。

B.当.室者死当:正当。

C.生丈夫

..,二壶酒丈夫:男孩。

D.非二三子

...之罪也二三子:你们。

解析:B项,当,应为“掌管”。其余正确。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然谋臣与爪牙

..之

..之士②唯君左右

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以蕃

..④将帅二三子夫妇

⑤生丈夫

..,二壶酒,一犬⑥非其夫人

..之所织则不衣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②④

解析:①爪牙:古义是手下的武士、保镖;今义为帮凶,贬义。②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人,或拿主意、定夺;今义指方位。③中原:古义指野外;后指黄河中下游一带。④丈夫:句中是指男孩;今义缩小,专指女性的配偶。

答案:C

5.对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8勾践灭吴(节选)(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8勾践灭吴(节选)(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8勾践灭吴(节选)(备课资

料)

一、课文补遗

《勾践灭吴》几处注释比较

新选入高一新教材的《勾践灭吴》一文,有几处按照课本注释来理解也能讲通,而参照朱东润《中国历史文学作品选》(以下称“朱选本”)注释来翻译似乎更顺畅一些。下面试作比较分析,算是提供另一种思路,供参考。

1.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

国子姓,课本注:“国君的同姓。”“朱选本”注:“子姓,犹子民,即百姓。”合起来可理解为作国家的百姓。两相比较,前者嫌狭窄,后者范围广些,且更符合勾践的意图。这是因为:(1)勾践兵败退守会稽,正是急需用人之际,不论他是否国君同姓,只要能退兵保国复兴就行,应该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文种虽非国君的同姓而受到重用便是证明。(2)以“国家的百姓”和“我父兄昆弟”对举,说明勾践意欲在百姓之中广招贤能,唯才是举,与后文不仅对“其达士”恩宠不尽而且对“四方之士来者”礼遇有加的做法也是一致的。

2.当室者

...死,三年释其政.

先说“当室者”。课本注:“嫡子。”而“嫡子”是何意,学生并不知道。“朱选本”注为“负担家务的长子”。相比之下,前者含糊,后者明确。查《古汉语常用字典》,嫡子是指正妻所生的长子。从封建伦理制度看,“当室者”当指嫡长子。但假如某人只娶一妻,则无所谓“正妻”之说,所以“当室者”译为“负担家务的长子”语意明确,也容易懂。

再说“政”。课本注为“征税”,《盐铁论·非鞅》“收山泽之税”就是此义。“朱选本”注为“徭役”,当符合当时情形,与后文也不矛盾。春秋末期,一些开明的国君把土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交给平民和被释放的奴隶耕种,收入归劳作者所有,一部分留作公田,要求耕种者付出无偿劳动即服徭役,收入归国君所有,以增强诸侯国的实力。现在,“负担家务的长子”死了,缺少了劳力和生产的组织者,免除其三年徭役,便于其家庭组织、恢复生产。这样做和“十年不收于国”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使百姓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课堂复习教案:勾践灭吴

课堂复习教案:勾践灭吴

课堂复习教案:勾践灭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勾践和吴国的历史背景及其故事传说。

2.了解勾践灭吴的经过及影响。

3.对春秋时期政治斗争和战争形势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

1.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形势。

2.勾践灭吴的原因和经过。

3.勾践灭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从文献记载中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2.正确理解勾践灭吴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3.综合分析勾践灭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环节

1.引入

通过展示吴越古国的地图、文物和简要历史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春秋时期的政治地理,加深对勾践灭吴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内容

(1)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形势

引导学生通过文献记载,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形势,包括分封制度、国家间的同盟与对立、军事战略和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为后面理解勾践灭吴事件的背景做好准备。

(2)勾践灭吴的原因和经过

引导学生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原因和经过,包括吴越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对峙、勾践组织起义和发动战争的历史过程,为学生理解勾践灭吴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奠定基础。

(3)勾践灭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勾践灭吴事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包括促进中原王朝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思想文化上的影响和贡献、对历史形象和文学艺术的影响等方面,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3.讨论互动

引导学生就勾践灭吴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和互动,让学生能够自主理解和思考,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4.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和文献材料的自学,撰写一篇勾践灭吴的读后感和笔记,以便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018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练习题

2018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练习题

勾践灭吴(节选)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勾.践(g ōu ) 社稷.(j ì) 卑.事(b ēi ) 民之所恶.

(w ù) B.会.稽(ku ài ) 贾.人(g ǔ) 爪.牙(zh ǎo ) 亿有.

三千(y òu ) C.夫差.(ch āi ) 赦.罪(sh è) 疾疹.(zh ěn ) 败吴于囿.

(y òu ) D.句.无(g ōu ) 孺.子(r ú) 譬.如(p ì) 公与之饩.

(xì) 答案:C

解析:C 项“疹”应读“ch èn ”。B 项“有”通“又”,故读“y òu ”;D 项“句”,作古地名用,读“g ōu ”。

2.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②吊有忧,贺有喜 ③令壮者无取老妇 ④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⑤三年释其政 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⑦而摩厉之于义 ⑧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A.①②⑤⑦⑧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⑦

答案:A

解析:①“帅”通“率”,率领。③“无”通“毋”,不要。“取”通“娶”,娶妻。④“免”通“娩”,分娩。⑤“政”通“征”,赋税,徭役。⑥“已”通“矣”。⑦“有”通“又”。⑧“摩厉”通“磨砺”。

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C.遂/使之行/成于吴

D.夫/虽无四方之忧

答案:B

解析:B 项,“而”是连接“能助寡人谋”与“退吴”两个动词短语的,中间不能停顿。两个动词短语一道作“者”的定语,该定语与动词谓语“有”之间应停顿。

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强化练习

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强化练习

强化练习题B卷

长乐公主将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公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叹曰:“妾亟问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其社稷之臣也。臣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蒙礼敬,情义深重。每将有言必俟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因请遣中使赉钱四百缗、绢五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今乃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乘此心,勿转移也。"上尝罢朝,怒曰:“今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闻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以相赏相:辅助

B.上然其言然:这样

C.长乐公主将出降降:出嫁

D.妾亟闻陛下称重于魏征亟:急切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

②而吾以捕蛇独存

③每将有言必俟颜色

④魏征每廷辱我[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3.下列对文中人物关系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公主与皇后是母女关系

B.上与长公主是叔侄关系

C.长乐公主与长公主是姐妹关系

D.长公主与长乐公主是姑侄关系

4.下列对文言文中几个习惯用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吴越春秋-勾践十五年,谋伐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吴越春秋-勾践十五年,谋伐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吴越春秋-勾践十五年,谋伐吴》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勾践十五年,谋伐吴。谓大夫文种曰:“吾诚已说于国人,国人喜悦。而子昔日云有天气

..即来陈之,今岂有应乎?”种曰:“吴之所以强者,为有子胥。今伍子胥忠谏而死,是天气前见,亡国之证也。愿君悉心尽意,以说国人。”越王曰:“听孤说国人之辞: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以大国报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诚.更其术。于是乃葬死问伤,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迎来,除民所害。然后卑事夫差,往宦士三百人于吴。非孤饭不食,非夫人事不衣。七年不收国,民家有三年之畜。今国之父兄日请于孤曰:‘昔夫差辱吾君王于诸侯,长为天下所耻。今越国富饶,君王节俭,请可报耻。’孤辞之曰:‘昔者我辱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如寡人者,何敢劳吾国之人,以塞吾之宿仇?’父兄又复请曰诚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孤悦而许之。”种曰:“未可往也。吴王虽无伐我之心,亦虽动之以怒,不如诠其间,以知其意。”越王曰:“孤不欲有征伐之心,国人请战者三年矣,吾不得不从民人之欲。今闻大夫种谏难。”越父兄又谏曰:“吴可伐。”于是乃大会群臣而令之曰:“有敢谏伐吴者,罪不赦。”蠡种相谓曰:“吾谏已不合矣,然犹听君王之令。”越王复召范蠡谓曰:“吴已杀子胥,道谀者众。吾国之民,又劝孤伐吴。其可伐乎?”范蠡曰:“须明年之春,然后可耳。”其夏

六月丙子,勾践复问,范蠡曰:“可伐矣。”以乙酉

..与吴战,丙戌遂虏杀太子,丁亥入吴,焚姑胥台。吴告急于夫差,夫差方会诸侯于黄池,恐天下闻之,即密不令泄。已盟黄池,乃使人请成于越。勾践自度未能灭,乃与吴平。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练习题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练习题

勾践灭吴(节选)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就是( )

A 、勾.践(g ōu) 社稷.(j ì) 卑.事(b ēi) 民之所恶.

(w ù) B 、会.稽(ku ài) 贾.人(g ǔ) 爪.牙(zh ǎo) 亿有.

三千(y òu) C 、夫差.(ch āi) 赦.罪(sh è) 疾疹.(zh ěn) 败吴于囿.

(y òu) D 、句.无(g ōu) 孺.子(r ú) 譬.如(p ì) 公与之饩.

(xì) 答案:C

解析:C 项“疹”应读“ch èn ”。B 项“有”通“又”,故读“y òu ”;D 项“句”,作古地名用,读“g ōu ”。

2、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就是( )

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②吊有忧,贺有喜 ③令壮者无取老妇 ④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⑤三年释其政 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⑦而摩厉之于义 ⑧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A 、①②⑤⑦⑧

B 、①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④⑦

答案:A

解析:①“帅”通“率”,率领。③“无”通“毋”,不要。“取”通“娶”,娶妻。④“免”通“娩”,分娩。⑤“政”通“征”,赋税,徭役。⑥“已”通“矣”。⑦“有”通“又”。⑧“摩厉”通“磨砺”。

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就是( )

A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C 、遂/使之行/成于吴

D 、夫/虽无四方之忧

答案:B

解析:B 项,“而”就是连接“能助寡人谋”与“退吴”两个动词短语的,中间不能停顿。两个动词短语一道作“者”的定语,该定语与动词谓语“有”之间应停顿。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节选)》练习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节选)》练习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节选)》练习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节选)》练习

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1 解释下面词语:

(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

(2)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资:

(3)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无乃:

2 翻译下面句子:

(1)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语境,说明文种在这里用“贾人”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3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3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3

一、选择:

1、下列各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贾人夏则资皮

B、民具有三年之食

C、请姑无庸战

D、吾不欲匹夫之勇,欲其旅进旅退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动词,穿着

B、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亲身,亲自

C、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遂使之行成于吴成功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三岁释其政

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C、共知越国之政

D、令壮者无取老妇

4、下列下划线字的用法以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知如寡人着,安与知耻

B、劝果行,国人皆劝

孰为汝多知乎劝君更尽一杯酒

C、遂四者无一遂

D、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自杀未遂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乃号令于三军曰。

C、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二、填空:

1.《勾践灭吴》节选自(),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的历史。

1、课文默写:

(1)寡人闻古之贤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2)吾不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则有常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则有常刑。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总10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课内理解与分析】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全都有误的一组是(D )

①君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掌管)

②支子死(支子:支撑家业的长子)

③寡人请更(更:换人)

④吊有尤(对人民有丧者进行慰问)

⑤广运百里(广:指东西;运:指南北)

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通“征”,指征税)

A、①②③

B、③④⑤、②④⑤D、②③④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B )

①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③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

④相同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②唯君左右之

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④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⑥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

A、①③

B、②⑤、②⑥D、②④

4、下列句中加线的“之”,都作助词的一组是(A )

①臣闻之②何后之有

③夫差将欲听与之成④我攻而胜之

⑤服之而已⑥若水之归下也

⑦公与之母⑧国之孺子之游者

⑨昔者之战也⑩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A、①②⑥

B、②③⑧、②⑤⑨D、①⑥⑩

5~7题各句在中的意思正确的分别是

5、①无乃后乎②何后之有( B)

A、①不就太迟了吗②怎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

B、①恐怕太迟了吧②哪能说太迟了呢

、①不是太落后了吗②怎么会有落后一说呢

高中语文 18勾践灭吴(节选)文题解读+课文剖析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语文 18勾践灭吴(节选)文题解读+课文剖析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语文 18勾践灭吴(节选)文题解读+课文剖析大纲人

教版第一册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上》,记述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赞扬了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进取精神。

作者作品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由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共538年的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它具有史家“尚实录,寓褒贬”的传统,也能运用形象思维来写史,具有较强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背景纵览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勾践是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的故事。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字词梳理

1.字音

会稽

..(kuài jī)贾.人(ɡǔ)(chī)句.无(ɡōu)鄞(yín)

豚(tún)疾疹.(chèn)(bǔ)歠(chuò)

2.辨义

(1)通假字

①不可失也已(“已”通“矣”,语尾助词

②亦无及已……(“已”通“矣”,语尾助词)

③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带领、率领)

勾践灭吴练习题

勾践灭吴练习题

勾践灭吴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勾践是春秋时期哪个国家的君主?

A. 吴国

B. 越国

C. 楚国

D. 齐国

2. 勾践灭吴的事件发生在哪个时期?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

D. 汉朝

3. 勾践在灭吴之前,曾被吴国俘虏并作为人质,此事发生在哪个事件之后?

A. 吴越之战

B. 吴越和谈

C. 吴越盟会

D. 吴越交恶

4. 勾践灭吴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A. 扩张领土

B. 改革政治

C. 增强军事

D. 所有选项

5. 以下哪项不是勾践灭吴过程中采取的策略?

A. 卧薪尝胆

B. 韬光养晦

C. 以退为进

D. 先发制人

二、填空题

6. 勾践灭吴的过程中,他曾________(请填入一个成语),以示不忘

国耻。

7. 勾践灭吴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________(请填入一个动词),越国的实力。

8. 勾践灭吴的事件中,他曾________(请填入一个动词),以示对吴

国的尊重。

9. 勾践灭吴后,他________(请填入一个动词),使得越国成为了春

秋时期的强国之一。

10. 勾践灭吴的事件,体现了勾践的________(请填入一个名词)和

________(请填入一个名词)。

三、简答题

11. 简要描述勾践灭吴的背景和过程。

12. 勾践在灭吴过程中采取了哪些重要的策略,并解释其意义。

13. 勾践灭吴后,他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并对越国进行了哪些改革?

14. 勾践灭吴的事件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四、论述题

15. 论述勾践灭吴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勾践灭吴的成功因素,并结合材料阐述勾践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复习学案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复习学案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

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灭吴(节选) 习题精选

《勾践灭吴(节选) 习题精选

《勾践灭吴》(节选)习题精选

基础练习

一、给加黑的字注音。

会稽()贾()人执仇()系妻孥()公与之饩()疾疹()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句()无

二、选择下列句中加黑字的正确读音。

1.员闻之A.yuán()B.yún()

2.暴露百姓之骨A.pù()B.bào()

3.寡人请更A.ɡēnɡ()B.ɡènɡ()

4.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A.fán()B.fān()

三、为下列每组句子的加黑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中的括号里)。

1.知:①知道。②见解,知识。③了解。④主持,管理。⑤通“智”。

(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2)失其所与,不知()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求:①寻找,访求。②追求,谋求。③探求。④要求,请求。⑤索求,索取。

(1)然后乃求谋臣()(2)今急而求子()

(3)又有百千求救声()(4)不求闻达于诸侯()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6)安求其能千里也()

(7)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3.谋:①谋划,商量。②计谋,计策。

(1)执其手而与之谋()(2)陈胜吴广乃谋曰()

(3)聚室而谋之()(4)足智多谋()

4.然:①燃烧。②这样,那样。③是的,对的。④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⑤但是,然而。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2)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吴广以为然()

(5)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6)天下物皆然()

(7)父利其然也()

四、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黑词。

1.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践灭吴》复习题(1)

一.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令壮者无取老妇(“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免者以告(“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年释其政(“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摩厉之于义(“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有敢不尽力者乎(“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亿有三千(“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指出加点词古义)

1、爪牙之士古:()今:帮凶

2、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今:黄河中下游一带

3、十年不收于国古:()今:接收

4、丈夫二十不娶古:()今:女子的配偶

三、一词多义(解释句中加点字)

1、子:

必哭泣葬理之如其子()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2、请:

请姑无庸战()

寡人请更()

3、之: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勾践之地()

何后之有()

若水之归下()

4、其:

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必哭泣葬之如其子()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2、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3、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4、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5、必庙礼之()

五、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

治通鉴

贾人夏则

B.

⎪⎩

生者

而择也

C.⎪⎩⎪⎨⎧••纳宦其子贫病者疾疹寡妇孤了令老者无取壮妻令,,,,

D.⎪⎩⎪⎨⎧••以烦执事敢不尽力者乎敢其有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士,勇猛的将士。)

B.无乃..

后乎(恐怕。 C.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动词,穿。) D.遂使之行成.

于吴(成功。)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勾践)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下列各句全都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非其大人之所织则不衣一豚二壶酒生女子,,

B.⎩⎨⎧饱其食美其服洁其居若水之归下也四方之民归之,,,

C.⎩⎨⎧纳宦其子贫病者疾疹寡妇令孤子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

D.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十年不收于国,民具有三年之食

2..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归下也之若水贤君之古寡人闻,

B.⎪⎩⎪⎨⎧••告以

将免者蕃以将帅二三子夫妇

C. ⎪⎩⎪⎨⎧••者国之孺子之游三年释其政死者当室,

D.令老者无取壮妻

无不餔也

3.下列各项中全都说明勾践救济贫困、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①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②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③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⑤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A.①④

B.③④

C.④⑤

D.①②

《勾践灭吴》复习题(1)答案详解

一、1、取:通“娶” 2、免:通“娩”,怀孕 3、政:通“征”,赋税徭役 4、摩厉通“磨砺” 5、其:通“岂”,难道 6、有:通“又”

二、1、爪牙:武士 2、中原:原野 3、收:收税 4、丈夫:成人男子

三、1、嫡子;你 2、请求对方,你;请允许我3、代词,他们;助词“的”;提宾标志;取独4、代词,士卒;代词,他的;代词他们的;语气词,难道;

四、1、服,使动,使……服2、暴露,使动用法,使……暴露3、使…整洁,使……漂亮,使……充足 4、衣,名作动,穿着5、庙,名作状,在庙堂上

五、1.答案:C

解析:C项两个“令”都是“命令”的意思。A项前者,储备;后者,提供。B项前者,培养;后者,供养。D项前者,有胆量;后者,敬辞。

2.答案:D

解析:D项,达成约定

六、1.答案:A

解析:A项“二壶酒”(奖励二壶酒),“一豚”(奖励一头猪)和“衣”(穿衣),都作动词或动词短语用。B项的后一项“洁”“美”“饱”,都是使动用法,前一项是通常用法。C项只有前一项中的“取”是通假用法。D项的两项全是通常用法。

2.答案:C

解析:C项都是代词,“……的人”。A项的前项是结构助词,的;后项用在主谓间,取消“水归下”的独立性。B项的前项是表目的连词,来;后项是介词,把。D项的前项通“毋”,意为“不要”;后项是否定副词,意为“没有”。

3.答案:B解析:③句体现救济贫困,④句体现礼贤下士。

《勾践灭吴》复习题(2)答案详解

一、(一)1/这是寡人的过错啊。

2、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过错,是我的过错。

(二)1、

(1)于是向全部军队发出传告说。

(2)勾践对全体国民说。

(3)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

(4)十年不向国民征税。

(5)从前吴王夫差使我国君在诸侯面前蒙受耻辱。

(6)越王勾践先在囿打败吴国,再在没打败它。

2、来者四方之士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人士

3、有何后?有什么迟的呢?

(三)恐怕太晚了吧?

二、(1)答案:那些明智贤达的人,使他们居住整洁的房子,使他们穿漂亮的衣服,使他们吃得饱,以便能够在礼义方面切磋。

(2)答案: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们叫什么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