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陕北民歌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

浅析陕北民歌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
[ 稿 日期 】 2 1 — 2 1 收 00 1— 0 【 简 介 】 牛方 弘(9 4 , , 作者 18 一)女 陕西 铜 川 人 , 安 女 学 外 国语 学 院 2 0 延 0 9级 研 究 生 。

8 ・ 0
兴 结 也是 “ 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 ” 是认识 和描述事物 的基本原 “ ” 合 。陕北 民歌 的 比兴手 法极 为丰 富多彩 , 兴 , 则 , 比” 兴” 《 “ 与“ 是 诗经》 中主要 的表现手段 ,比” “ 与 使用 得最 多 的 一种 表现 手 法 ,几乎 首 首 不 离 “ ” 兴 , 却 运用得相当 “ ” 属 于 我们 当代 隐 喻研 究 的范 畴 。它 们灵 活 多 句句不离 “ ”顺 口唱出, 浑然天成 , 兴 都 熟练 、 自如 , 成其 自身 的一 大特 色 。“ 山上 的糜子 形 东 变 的句 型 、 沓 的章 法 , 复 都在 陕北 民歌 中得 以继 承 和
浅析陕北 民歌 中情感 隐喻 的认知机制
牛 方 弘
( 安 大 学 , 西 延安 76 0 延 陕 1 00)
【 摘
要】 陕 北 民歌成 为 陕北人联 系外 面世 界 和让世 界 了解 陕北的一 个重要 纽 带。 隐喻 在 陕
北 民歌 中可谓是 随 处可见 , 陕北 民歌 作 为一 个研 究 隐喻 的文本 , 具有 巨大的理论 价值 和 实践价值 。
系在 一起 的。
过一生 ;c死时离 开这个世 界 。在 这个 隐喻里 , () 始源
可见 ,隐 喻是 连接语 言 和认 知 的纽带 , 其 作用 域 是结 构 相 对 清晰 的 “ 行 ” 目标 域 是 结 构 相对 模 “ 旅 , 是在 人们 用语 言 思考 所感 知 的物 质世 界 和精 神世 界 糊 旅 的图式 结

浅谈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运用

浅谈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运用

浅谈陕北方言对陕北民歌艺术风格的影响摘要:“哪哒地方讲哪哒话,哪个山头唱那个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而且每一种方言都各具特色。

我国各地的民歌之所以能够多姿多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方言的差异是各地各民族的唱腔及音调的风格迥异。

陕北民歌在它的产生、发展和流传的过程中记录、吸收、储藏了大量的陕北方言。

本文经过对大量陕北民歌的分析研究,并且对榆林本地的民歌艺术家的走访调查,我们可以揭示出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的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陕北方言陕北民歌方言特点艺术风格影响On the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of the artistic style ofAbstract: "nard nard, then the local stresses, which hills to sing the song," Every place has its own dialect, but each in its own dialect. Folk songs all over the country has been able to colorful, its greatest featur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alects from all over the nation's voice and style very different tone. Folk Songs in it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spread of record in the process of absorbing, storing a large number of Northern. This article is by Northern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of dialects of the Northern Shaanxi Folk Art style. Through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and folk artists of the Yulin's visit to the local investigation, we can see in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ormous impact.Key words: Northern Shaanxi Folk Art Style dialect features affect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陕西北部,包括榆林和延安两市,是草原、沙漠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黄土、黄河、骄阳、古烽火台,构成了陕北黄土高原悲壮的阳刚美,陕北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处于封闭状态,人们的交往半径很小,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方言。

对陕北民歌的认识和体会

对陕北民歌的认识和体会

对陕北民歌的认识和体会对陕北民歌的认识和体会陕北民歌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

常有人说大巧若拙,也有人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

”可见拙与巧是和谐统一的,拙在其表,巧在其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方是上乘之作。

叶燮“其工处乃在拙,其拙处乃在工”,正是其意。

陕北民歌,可以说就是大巧若拙的民间杰作。

我觉得它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质朴。

一、意象质朴;二、语言质朴;三、技巧质朴;四、情景质朴;五、情感质朴。

在北起毛乌素沙漠南至金锁关,东起黄河西至宁夏平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抒发着自己的冲天豪气,宣泄着自己的情感世界。

通过山曲、酸曲、秧歌曲、小调、道情、信天游、二人台,碗碗腔、陕北说书、劳动号子等多种形式,用自己全部的精神、思想、情操甚至生命,向世人尽情展示着陕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人文价值。

在这里,黄土高原厂裹、雄浑中透出儿分苍凉的自然环境,端梁起伏、沟窒纵横的视觉效果,通过艺术思维的折射,赋予了陕北民歌独特的地缘基因,那高亢粗扩、悠扬质朴、热情奔放的一首百陕北民歌,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吗。

陕北人就像陕北民歌的一个个音符,无论是牛耕的犁沟还是农闲的炕头;无论是节日的街巷还是商贾的路途,都会被陕北人谱写成一行行、一曲曲如醉如痴的民歌乐章。

"阳坡的糜子背圳的谷,黄土地里笑来黄土地里哭",你看那田野里、路畔上、院落里、崖畔上,那做工、放牧、赶牲灵的;那洗衣、挑水、纳鞋底的,竞相用民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劳作中、酒席上,甚至叫卖、哭悼,都有词有曲,令人荡气回肠,情不自禁。

清末钦差、光绪帝的老师王培案(斋堂)在巡视三边后写的《七笔勾》中,将三边描绘成"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之地。

恕不论老先生有无偏见,正是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小的客观现实,才使陕北人的天性、野性、人性得以张扬,才会涌现出赫连勃勃、李继迁、李自成、韩世忠这样的民族精英,才会孕育出陕北民歌这样的文化精品。

陕北民歌中的特有语言现象分析

陕北民歌中的特有语言现象分析

陕北民歌中的特有语言现象分析作者:庞欢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03期【提要】陕北民歌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地方音乐,陕北民歌中有很多特殊语言现象,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使陕北民歌具有了独特的色彩。

【关键词】陕北民歌陕北方言语言现象陕北民歌的界定有两种观点,一种以行政区域为标准划分,将延安、榆林两地市民歌统称为陕北民歌。

另一种认为“陕北民歌是分布在陕北具有信天游为代表的陕北地域风格特征的民歌。

”根据方言分布情况及民歌曲调特点来看,第二种观点更合理,延安市黄陵、黄龙、宜川、洛川、富县民歌和榆林小曲都不应划归为陕北民歌。

一、特殊的语音现象陕北语音现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不分前后鼻音,给零声母字加声母。

1.前后鼻音不分陕北方言韵母中,没有前鼻音韵母uen、in、en,这三个韵母分别与后鼻音韵母ung、ing、eng合并,比如:说山挡不住那云彩树挡不住那风,神仙佬家也挡不住人呐想人。

句中的“人”读作[ʐәŋ33],与“风[fәŋ214]”押韵,“人”“风”押韵,唱起来更显缠绵优美,如换做前鼻音唱出来,则无法押韵,难免会少一些情调。

再如:十三上定亲十四上引,十五上守寡到了如今。

我公公谋上个卖媳妇的心,还说我媳妇不正经。

这里前鼻音字“亲”“引”“今”“心”分别读作[tɕhiŋ33][iŋ214][tɕiŋ33][ɕiŋ33],唱来更觉沉重压抑,使这首民歌中的血泪控诉更具力量。

2.零声母字变为ng[ŋ]/n[n]做声母陕北方言中,韵尾ng[ŋ]可做声母,普通话中的零声母字,如“挨袄肮藕蛾额我”等字,用陕北方言读来声母均是“ng[ŋ]”。

例如:我一心撵上把你缠,不怕人家说长短。

句中“我”读作[ŋɑ214],不仅加了声母ng[ŋ],韵母也由[uo]变成了[ɑ]。

如果用普通话语音来唱,难免会少了陕北民歌的味道。

陕北方言中,n[n]做声母的情况与普通话略有不同,陕北方言在一些零声母字前加上了声母n[n],比如:你给咱炕上呀压福着,我给咱烧火叫你妈妈做。

论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食物隐喻

论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食物隐喻
艾 喜 荣
( 榆林学 院, 陕 榆林 7 9 0 ) 1 0 0
[ 摘
要 ] 在陕北 民歌语言 中有着 大量 的隐喻 ,而其 中也有较 多的食物 隐喻。陕北 民歌语 言中的食物隐喻一方面更好
地表达 了广大劳动人 民的思想 ,另一方 面也是广大陕北劳动人 民生活的真实体现。 [ 关键词 ] 陕北 民歌 ;语言 ;食物隐喻 [ 中图分 类号 ] H122 7. [ 文章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 17 — 16 (02 3 04 — 2 6 1 53 2 1)0 — 13 0
第 1 第 3期 9卷
21 0 2年 9月
长沙 民政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nlo hnsaS c lWok C lg ora fC agh oi r oee a l
Vl .】 No 3 , 9 】 .
S p 2 1 e , 0 2
论 陕北 民歌 语 言中的食 物隐喻
与陕北饮食文化之间有一种 自然的融合关系 。 因此, 对 更 为 普遍 , 例如 : ‘ 蛤蟆 口灶火烧青柴 , 越烧越热离不开。 《 (越烧越热 陕北 民歌语言中食物隐喻进行研究 ,不仅可 以使我们 更好地认识陕北 民歌 , 加深我们对陕北民歌的认识, 同 时也可以加深我们对陕北 民俗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的
隐喻来 源 于广 大 陕北人 民的生 活体验 , 是一 种 自发 的口 的隐喻 , 例如 : 哥哥 ( 就那 ) 比一把 把火 , 你 好 你把 妹妹 的心点 着 。 朴素的隐喻。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 更是一
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 , 是人们通过一种事物来认识 、 理解 、 思考 、 表达 另 一种 事物 的过程 。” 喻无 处不 在 , 隐

语言学视角下的陕北民歌衬词运用分析

语言学视角下的陕北民歌衬词运用分析

·77·陕北民歌是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劳动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陕北文化的象征之一。

[1]陕北民歌语言是其表情达意的载体,是让听众理解的直接途径,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陕北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它的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衬词的运用,丰富多样的衬词既能表达情感,又能增强韵律和节奏感,有着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

这里以《陕北民歌歌词集锦》的446首陕北民歌为语料,对其衬词的使用和功能进行分析,以期对民歌歌词创作带来一些启发。

[2]一、衬词的结构衬词作为民歌歌词最为常见的一种艺术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语言在民歌中的运用。

它作为民歌语言中基本句式以外的词,大多是插入性词语,在句中不作歌词的语法成分,主要作用在于加强韵律和节奏感,让民歌语言更加口语化、生活化。

[3]经分析统计,在446首陕北民歌中,有172首民歌运用了衬词,这些衬词丰富多样,既有多音节(三音节及三音节以上),也有双音节和单音节。

具体如表1所示:收稿日期:2019-04-03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北民歌的语言文化研究”(2016K010)作者简介:李琛,女,陕西宝鸡人,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汉语言及文化传播。

马金玲,女,陕西榆林人,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

语言学视角下的陕北民歌衬词运用分析李琛,马金玲(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西安710038)摘要:陕北民歌作为陕北文化象征之一,是陕北人民的智慧、情感的结晶。

陕北民歌语言运用了丰富的衬词,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衬词不仅表音,同时也表达情感,增强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陕北民歌衬词中,多音节衬词在数量上占优势,不同衬词在民歌中的使用频率和功能都不尽相同。

陕北民歌衬词成为民歌用以表达情感、渲染气氛、延缓旋律、增强节奏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多种多样的衬词是陕北人民日常语言习惯在生活中的反映,从语言学视角研究陕北民歌中的衬词运用,对于民歌歌词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陕北民歌中认知隐喻的体验性探析

陕北民歌中认知隐喻的体验性探析

歌的产生 、 发展也是一样 。陕北位 于黄 土高原上 , 在这 辽阔宽广 的大地 上 , 寒夏 燥 , 冬 风沙较 大 , 候 干燥少 气

陕北 民歌 的语 言特点
陕北 民歌 大多 是 即兴 而编 , 口而 唱 , 黄土 高 雨 , 信 是 山川沟壑纵横交错 , 峁、 梁起伏连绵。山川、 塬、 沟、
学 的发展 急需建 立各 种语 言组成 的语 料库 , 去验 证我
们在认知语言学 中已取得 的假设 和结 论。
第一 , 陕北特殊 的地理 环境 是陕北 民歌产 生 的物 质基础 。黄土高原 独 特 的地 貌 、 候等 自然 环境 为 陕 气
本文 以陕北 民歌 的歌 词为语 言材料 , 认 知语言 北民歌 的诞生 和成 长提供了丰富的资 源。人类历史 中 从 学 的角度 出发验证认 知 隐喻 的体验 性学说 , 旨在 为 当 文化发展进程 中的方 式 、 向大都取决 于 自然 因素 , 方 民 前 隐喻的跨 文化语料 研究 提供一定 的证据 。
陕 北 民歌 中认 知 隐 喻 的 体 验 性 探 析
常 琅
( 安 大 学 外 语 国学 院 , 西 延 安 7 6 0 ) 延 陕 100

要: 陕北人 民基于 自身在黄 土高原上的生活体验 , 民歌 中创造 出了许 多隐喻性 的语 言, 在 陕北民歌 中的隐喻 表达 多
是 以具 有 陕 北特 色的事 物 的 体 验性 为基 础 的 。探 讨 陕 北 民歌 歌 词 中 的 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 象并 分 析 其 隐喻 语 言 的 体 验 性 , 为 认 知 语 言 能
2 1 年 2月 01
延 安 大 学学 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Ju a o a a n es y( oi ce c ) o r l f n n U i r t S ca S i e n Y v i l n

陕北民歌中的衬词及衬腔试析

陕北民歌中的衬词及衬腔试析
一、陕北民歌简述 所谓陕北民歌,就是用陕北口音唱出来的,表达陕北人民心情 的歌曲。陕北民歌流传于陕北地区,它是陕北劳动人民感情、思想 以及精神的智慧结晶[1]。陕北民歌一般表达出来的是陕北人民在黄图 高原上的心声,是陕北人民情感表达的方法。陕北民歌大致可以分 为劳动号子、小调以及信天游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民歌都从直 面的或者从侧面的反应出了陕北人民对社会现状以及生活现象的不 满或者爱恨。现在在世界上流传比较广泛的陕北民歌主要有《走西 口》、《推炒面》、《兰花花》等等。 二、陕北民歌的种类与特点 (一)陕北民歌的种类 陕北民歌的种类非常的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揽工调;②四 季歌;③酒歌;④秧歌;⑤歌舞曲;⑥劳动号子;⑦五更调;⑧二 人台;⑨榆林小曲;⑩陕北套曲等等,都属于陕北民歌的种类,陕 北民歌主要是以小调与信天游为主。陕北民歌的曲调温文而雅,悠 扬委婉,歌词也能够让人简单易懂,令人回味无穷。陕北民歌在被 长期的演唱过程中将会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的流派,有的流派对民歌 的声音特别讲究,要求声音特别的圆润以及流畅;有的流派对民歌 中每一个字的归韵特别讲究,他们主要要求民歌的顿音、柔和以及 断刚。 (二)陕北民歌的特点 陕北民歌主要是以劳动号子、信天游以及小调三种类型为主, 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劳动号子,它是陕北文化中最 早的一种民歌,之所以叫做劳动号子是因为它是劳动人民伴随着劳 动的节奏唱起来的,沉重而又繁杂的劳动工作使民歌里面具有非常 响亮的呐喊声和吆喝声。劳动号子这种类型的民歌富有非常强烈的 生活气息,而且还是劳动人民即兴创作的歌曲,比较随意。其次, 信天游,这种类型的民歌大部分表现在恋爱、妇女婚姻或者家庭生 活中的情感,表达妇女对封建社会主义束缚的愤怒,它大体上可以 分为两类,一种是节奏非常的自由,声音高亢嘹亮,而且音乐的节 奏跨度非常大;另一种是民歌感情丰富,声音婉转悠扬,也比较平 稳,节奏非常的有规律。这一类的民歌反映了人们现实的生活状

解析陕西南北民歌之异同

解析陕西南北民歌之异同

解析陕西南北民歌之异同解析陕西南北民歌之异同摘要:陕南、陕北民歌作为陕西民歌不同的地区民间说唱音乐,经过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创作并不断发展下来,源远流长。

本文主要从地域文化、创作理念、曲调和唱腔等方面对陕南、陕北民歌进行分析比较,着重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情歌来举例分析二者在歌曲风格上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陕南陕北民歌异同陕西民歌主要指陕西各地的民间说唱音乐,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相互影响、融合创造、发展、流传下来的。

一般可以根据地域及艺术特点将陕西民歌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秦岭将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北部为陕北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通常人们所熟悉的陕西民歌多为陕北民歌,曲调以高亢热烈而闻名,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繁荣,陕南民歌以其温婉悠长的音调不断被更多听众接纳并所喜欢。

两种起源于西北土地上类似又有区别的音乐形式一并成为中国民歌中独具一格的流派。

受千年历史的“三秦”文化影响,陕南、陕北民歌在体裁和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因大多是生活在最低层的劳动人民,创作时由劳动者“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作,由情而发”的性情之作,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

由于陕北地区山大沟深、梁峁纵横、土地较为贫瘠,受黄土地文化影响较多其音乐高亢明亮,而陕南则位于陕西省秦岭以南的秦巴山区,是受汉水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其音乐温婉绵长,因此不同地势的风土人情,使得两个地方的民歌在曲调、曲风和民间文化上存有差异,现将两种民歌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

一、陕南、陕北民歌的共同点(一)风俗文化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陕北民歌中认知隐喻的体验性探析

陕北民歌中认知隐喻的体验性探析

陕北民歌中认知隐喻的体验性探析常琅【摘要】陕北人民基于自身在黄土高原上的生活体验,在民歌中创造出了许多隐喻性的语言,陕北民歌中的隐喻表达多是以具有陕北特色的事物的体验性为基础的.探讨陕北民歌歌词中的隐喻现象并分析其隐喻语言的体验性,能为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隐喻的体验性假说提供更充分的汉语实证证据,更科学地解释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3)001【总页数】4页(P110-113)【关键词】陕北民歌;隐喻;体验性;认知语言学【作者】常琅【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外语国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7“体验性假说”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该学说认为“人身体的、认知的及社会的体验是形成概念系统及语言系统的基础”。

[1]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和认知现象。

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换句话说,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内在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

在《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中,Lakoff与Johnson提出了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理,即: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

[2]57这对于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传统的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的哲学观,尤其是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哲学观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同时也给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哲学理论。

当前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急需建立各种语言组成的语料库,去验证我们在认知语言学中已取得的假设和结论。

本文以陕北民歌的歌词为语言材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验证认知隐喻的体验性学说,旨在为当前隐喻的跨文化语料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

陕北民歌大多是即兴而编,信口而唱,是黄土高原上陕北人民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陕北民歌的语言豪放质朴而自然,采用口语,通俗而平易,“绝无一毫书本气”,“民歌的最初产生,应该和语言的产生是同源的,即语言的产生预示着民歌的产生,或者说是语言的产生就是民歌的产生”[3]。

从认知对等视角看陕北民歌中隐喻的英译

从认知对等视角看陕北民歌中隐喻的英译
Pei)
( Tr. Wang Hongyin)
服装和其他配饰也以红色为特点。 服装在中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服饰语汇
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承载和传递着一个民族的服饰
浮水上的鸭子刮水上的鹅。 《 女儿歌》
Couples of ducks and geese swim in the river.
例 7:
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 《 绣金匾》
The second month blows the strong wind of
spring, and we embroider red banners with best manners. ( Tr. Wang Pei)
陕北民歌中的许多表现形式都负载着鲜明的中
丰富多彩的含义。 它们普遍活跃于抽象概念的表
达。 这种用法被称为颜色隐喻。 由于人类认知的物
理和生物基础相似,相同的颜色表示相同或相似的
意义。
一般来说,在东西方文化中,人们对红色的认知
红》
陕北民歌中红色隐喻的英译为例,探讨红色隐喻英
译中认知对等的实现。
首先,本文从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两个方面对
英语和汉语中的红色一词进行分析。 根据《 牛津高
用相同的隐喻表达的共享概念。 这些隐喻在某种意
翻译家和学者致力于陕北民歌的翻译,并做出了巨
义上具有普遍性,易于理解和翻译。
大的贡献。 到目前为止,大约有 250 首陕北民歌被
翻译成英文。
翻译对等一直是翻译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对翻译对等的不同定义和解释中,最具代表性的
隐喻是陕北民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自亚
论。 周红民提出 “ 认知层次上的对等是以两种文本

陕北民歌旋律与语言的风格特征

陕北民歌旋律与语言的风格特征

陕北民歌旋律与语言的风格特征作者:杨晶雯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23期摘要: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独特的历史条件、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使陕北民歌形成了旋律奔放、抒情自然等独特的艺术风格。

陕北民歌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地方语言不仅突出了地方风格,又使歌曲的地方色彩得到增强,从而使陕北民歌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方式与黄土高原一样苍茫、厚重,极富历史的沧桑!关键词:陕北民歌语言特点旋律特点陕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北起毛乌苏沙漠、南到金锁关、东起黄河、西到宁夏平原,草原、黄土高原和沙漠在这里融合。

同样在历史上,少数民族和汉族也在这里相互交融、频繁来往。

提起陕北民歌,我们不由得唱起那《上一道道沟沟下一道道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在陕北,民歌唱出了世代人们的情感,祖祖辈辈人们的生活。

一、陕北民歌的种类陕北民歌种类众多,当地俗称“信天游”、“山曲”或“酸曲”。

主要有小调、劳动号子、酒曲、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山歌、小调、酒曲最富有特色和代表性。

1.山歌山歌在当地也被称作“信天游”,是山间田野之歌,是以抒情表意为主要功用的。

因此,在陕北的北部神木、府谷一带又把它称作“山曲”。

它是陕北民歌之中最具魅力的一种形式。

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最有代表性,数量大、曲调多、内容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它是一种抒情小曲,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它的曲调特点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

2.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一种伴随劳动并和劳动紧密结合的民间歌曲,它的音乐特点简明、直接,坚实有力。

音乐性格粗犷豪迈,和劳动节奏紧相吻合。

表现着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在劳动过程中它不仅起着统一劳动节奏和频率的组织作用,同时也起着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鼓舞劳动热情的作用。

3.小调通常是一种流传在城镇的小型民歌,亦称“里巷之曲”。

小调与山歌相比较形式较为规整,表现手法也具有多样性,曲折、细致是小调的表现特点。

概念隐喻视角下信天游的隐喻翻译

概念隐喻视角下信天游的隐喻翻译

收稿日期:2020 09 30作者简介:曹露露(1994 ),女,陕西榆林人,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王占斌(1965 ),男,陕西延安人,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美国戏剧,陕北民歌等文学翻译研究㊂概念隐喻视角下信天游的隐喻翻译曹露露,王占斌(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34)摘㊀要: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精髓,是陕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体裁,其歌词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㊂概念隐喻理论从隐喻的认知系统出发,打破了传统隐喻修辞翻译的局限㊂认知语言学将概念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来研究,其实质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㊂主要以Lakoff 和Johnson 所提出的结构性隐喻㊁方位性隐喻以及本体性隐喻为依托,对信天游的现有译本进行认知性分析,旨在使读者通过隐喻的认知性思维能有效的理解原文和译文中再现的文化特征㊂关键词:概念隐喻;信天游;翻译;认知中图分类号:H159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8-3871(2021)03-0098-06DOI :10.16752/ki.jylu.2021.03.019㊀㊀一㊁问题提出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精髓,是陕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体裁,是一种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与陕北人民厚重纯朴的情感碰撞的产物,是陕北这一历史长河的真实记录,是陕北人民生活的直观反映,是劳动人民彰显个性㊁追求幸福的生活史诗,是当地劳动人民信口而歌㊁张口而唱㊁有感而发㊁即兴而编的歌曲,是陕北人民心声的真实表露,具有浓烈的抒情味㊂陕北信天游内容丰富㊁涉及题材广泛,结构短小简洁㊁语言开阔奔放㊁形式自由灵活㊁情感炽烈深沉㊁歌词喜用比兴叠字和衬字,具有浓厚的抒咏性,充分彰显了其 吃的艰难,爱的痛苦 的主题㊂陕北信天游是陕北文化的真实写照,它主要是由当地方言而编,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不了解陕北方言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其内在的含义㊂因此,这就反映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方式㊂信天游作为陕北民歌的经典之作,其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概念隐喻,使得语言寓意更加深厚㊁隽永,对其中蕴含的隐喻进行系统性的探究,能使语言中所表达的情感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完整㊂隐喻的恰当翻译,原文内涵的正确理解,进一步促进了文化内涵的有效传播㊂尤为关键的是,译者在翻译中的认知性思维活动主要依靠隐喻翻译才能完美地再现出来,在翻译陕北信天游的过程中,能否从认知的角度忠实地再现原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成为评判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识㊂在我们原始的认知中,隐喻通常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使用,但是在文学领域中,相关学者会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它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认知工具,对我们认知世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㊂Lakoff 不再将隐喻看作纯粹的语言修辞手段,而是具有认知价值的语言结构㊂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其实质就是用一种概念来表达另一种概念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概念之间的关联来来源于认知领域的联想㊂可见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提升到了概念层次㊁思维层次㊁认知层次,从而使隐喻成为人类理解世界的手段,同时,也体现了隐喻的本质属性㊂本文主要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支撑,鉴于陕北信天游中蕴涵大量的隐喻现象,以王宏印教授编译的‘西北回响:汉英对照新旧陕北民歌“英译本为主要参照对象,同时借鉴这一领域中其他相关学者对陕北信天游的翻译,着重分析陕北信天游英译本中的翻译案例,旨在探讨译文是否忠实的表达了隐喻内在含义,是否能有效地再现源文本中的文化特征㊂㊀2021年05月第31卷㊀第3期榆林学院学报JOURNAL OF YULIN UNIVERSITYMay.2021Vol.31No.3以此探究翻译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是否在概念隐喻的三个结构层面都有所体现,同时希望有助于陕北文化的对外传播㊂二㊁概念隐喻理论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中,正式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它是当代语言学经典著作,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研究隐喻系统的开山之作,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㊂Lakoff和Johnson在书中指出隐喻通常不只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中,而且也会涉及言语中的一些大众性词汇㊂由于它会直接参与我们认知周围世界的全过程,因此,隐喻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是人类生存的发展基础㊂在本书的开篇就指出: Metaphor is pervasive in everyday life,not just in language but in thought and action㊂ [1]Lakoff和Johnson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隐喻研究正式被纳入认知科学的领域,从修辞手法上升到认知方式高度㊂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通过一个能够感知的㊁具体的㊁熟悉的概念域(始源域)向一个抽象的㊁模糊的㊁陌生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概念域:人们连贯性的经验集合),它是反映在语言中的认知手段,这两种概念域之间的关联是来自认知领域里的关联㊂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是跨越概念域的系统映射,而映射本质上反映出我们所处世界的概念经验,须遵循恒定原则㊂始源域和目标域并非被孤立的理解,而是处于 认知模型 和 文化模型 中,隐喻转移的不只是各个概念内在的属性,而是整个认知模型的结构㊁内在关系或逻辑㊂始源域㊁目标域和系统映射是构成概念隐喻的三个最基本要素㊂概念隐喻理论的革命性观点促进了认知世界的整体发展,它基于文化和经验,因此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所产生的真实内涵并不完全一致㊂简言之, 概念隐喻体系在我们的概念体系和语言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们认知思维的形成更是不可或缺的 [2]㊂从相邻概念域来看,概念隐喻和隐喻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二者相互依存,概念隐喻是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隐喻,它可以从多方面分离出多个不同的隐喻㊂例如, Time is money ,我们通过金钱对时间进行思考和概念化,所以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概念隐喻,却不能称之为是隐喻的一种修辞手法㊂换句话说,二者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隐喻从属于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隐喻的概括,它比隐喻更加抽象㊂Lakoff和Johnson根据始源域的不同, 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性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㊁方位性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和本体性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 [3]㊂不同的地域孕育了形态各异的民族文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而隐喻通过其相似的认知性,潜意识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㊂ 隐喻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时涉及到的相同部分源于人类认知的共性,不同的部分是由于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性所致 [4]㊂概念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是语言和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最能反映一个民族思维方式相似与差异的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它也具有扩大语言表达感情的作用,意味悠长,蕴意深远㊂接下来笔者从概念隐喻的视角出发,以陕北信天游歌词中含有隐喻的英译本为例,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㊂三㊁概念隐喻与陕北信天游英译在概念隐喻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译者要充分考虑到隐喻中所包含着的感情色彩㊁褒贬意义等;其次,译者要弄清楚隐喻使用的特定语域,语言外关系,即与具体环境/情景关系和与现实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等;最后,译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去认知原始的语言/言语标记,这些标记通过译者的某种刺激作用进而反射到到译者的大脑中,通过译者的推理与想象转化为概念,随着时间的沉淀以及认知系统的成熟将概念聚合成完善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创造性的加工发展,最终成为更抽象的思维活动㊂创造性将隐喻中所隐含的语用㊁文化涵义尽可能地在译文中保留下来㊂下面以概念隐喻的三种类型为主要框架,对陕北信天游英译本中所蕴含的大量隐喻进行分析论述㊂(一)结构性隐喻结构性隐喻就是 指隐喻中始源概念域的结构可系统地转移到目标概念域中去,使得后者可按照㊃99㊃曹露露,王占斌:概念隐喻视角下信天游的隐喻翻译前者的结构来系统地加以理解 [5]㊂换句话说,两种概念域之间有相重合的部分,将修饰某一方面的说辞复制在另一方面,比如:同一个词语可用于多个方面㊂结构性隐喻是概念隐喻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在陕北信天游中频繁出现,例如:在陕北人民所熟知的‘一对对鸳鸯水上漂“的 鸳鸯 这一意象,它作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常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因为鸳鸯一般都是出双入对的㊂歌词中将 一对对鸳鸯 作为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中的 我们两个 ,二者之间有相叠加的部分,将谈论一对对鸳鸯的成双成对用在了 我们两个 这一目标域中㊂以上两句歌词通过用难舍难分的整体结构,以隐喻的方式描绘了 一对对(a good pair) 恋人或夫妻间那真挚的情感㊂王教授在译文中借助 love a good pair ,突出鸳鸯和情人的关联性,将 咱们两个 融为一体,而且突出对话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同时也彰显了甜蜜的爱情主题,鸳鸯和情人二者在概念上有重合的部分,充分表达了恋人之间那真挚的情感和炽热的恋情㊂例子中用 鸳鸯 这个明确的概念映射到 恋人 这个抽象的概念中,使得陕北信天游富有了诗意与美感㊂在‘想哥哥“这一首歌的第二节中将 芦花公鸡飞过墙 作为始源域映射到 我目送哥哥翻过了那道山梁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一抽象的概念上, 飞过墙㊁照过梁 这两个词中都含有一个 过 字,在语义上构建了高度的关联性,王宏印教授在译文中使用 over 体现了上下两句这一 过 得共同点,进而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我对哥哥的难舍难分的场景,更加烘托出了我与哥哥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㊂译文中笔者有两点拙见仅供参考:第一,第一句中的 cock 是一个多义词,容易使人引起其他联想,可以将其改为rooster;为了更好地再现原歌词中的 土 意象,芦花公鸡是我国土生鸡的一种,体型椭圆而大,羽毛黑白相间,选取其中的主要信息,将其译为a black-and-white rooster;第二,第二句中的 it 指代不明确,读起来有点云里雾里,说摸不清的感觉,可以将译文改为 Seeing a black-and-white rooster flying o-ver the wall,I watch as my love get over a mountain ridge. 其中 watch 一词传达了 照哥哥 的那种聚精会神之意,与 as 一起表达了恋恋不舍㊁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㊂原文中的 哥哥 翻译为 my love 表达了我与哥哥那种至死不渝㊁甜蜜幸福的爱情㊂在‘一疙瘩冰糖化成水“中,有两句歌词 一疙瘩冰糖化成水,咱们二人相好一对对㊂ 这两句用质朴的歌词充分表达了陕北土色的爱情, 一疙瘩冰糖 体现了那种融为一体的迫切心情,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受, 一对对 如同在发表爱的宣言,可以看出恋人之间那种生死相依㊁同甘苦㊁共患难㊁此生契阔的土味真情㊂在王宏印教授和王沛的译文中,两位译者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将二者之间的相通性与连贯性充分的激活,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融,从而加深了读者在认知层面的理解,王沛将 糖 翻译为 sweet ,简直是一箭双雕,一则是指甜甜的糖水,二则指代情侣间幸福㊁美满的爱情㊂第二句译文中 we two 是同位语,将情侣间如胶似漆的爱意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forever 一词,更加突显出彼此之间永恒的真挚情感㊂王宏印教授将 咱们二人相好一对对 译为 My sweetheart,what a love we enjoy! 以感叹的形式将恋人之间的那种至死不渝的感情表现的活灵活现㊂(二)方位性隐喻方位性隐喻 是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完整的隐喻概念,将人们自身体验到的 上下高低内外 等具体概念用于情绪㊁时间㊁状态㊁数量㊁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将原本没有方向或方位的概念赋予了方位内涵 [6]㊂换句话说,人们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是生存的基本能力,他们经常借助周遭的事件去获取基本的经验去感知世界,再由感知形成概念,由具体的概念逐步推理出具有抽象意义的概念,比如:情感㊁社会地位等,自身的体验是认知的基础,也是我们思维活动的起始点㊂方位性隐喻的词语在陕北信天游中大量存在,比如:在‘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中的第三节的歌词是:黄河岸上灵芝草,我看哥哥你人品(噢)好㊂这句歌词的意思是:哥哥人品好,就好比是黄河岸上的灵芝草㊂这是一个典型的方位性隐喻,将抽象而模糊概念的 人品好 映射到具体而通俗的 灵芝草 上㊂ 人品好 是一类抽象的说法,在王宏印教授在翻译的时候采用了直译的方法,用 good 点明了灵芝草和哥哥之间概念上相重合的部分,第二句译文㊃001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3期(总第155期)中 人品好 这原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王宏印教授在翻译的时候将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 善良的㊁热心的,又高又帅的 等词语来修饰哥哥,其译文为 tall and kind and warm-hearted ,很明显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自己心目中的 哥哥 成为了 又高又善良,而且热心肠 的人,后面又增加了口语的表达方式 there you go ,肯定了 哥哥 的人品与处事作风,同时也说明了 哥哥 在自己心目中是完美无瑕的,符合民歌的口语体风格㊂在翻译过程中,王宏印教授基于认知性的思维,充分挖掘了陕北信天游中隐喻的本质,生动地突出了其地方风格,增强了歌曲的地方色彩,完美的再现陕北民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㊂在‘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中有两句歌词是: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 [7]㊂王宏印教授将其翻译为 Ducks and geese swim in the river in couples,And my dark eyes wander for my good boy. [8]文世龙将其翻译为 Up the river are ducks,down are geese floating;My charming eyes are gazing at my boy. [9]这两句歌词从表面上看并无关联意义,实际上是将 上河里的鸭 和 下河里的鹅 作为始源域映射到抽象概念中幸福生活的伴侣㊂王宏印教授把 毛眼眼 译成 黑眼睛(dark eyes) ,因为这样更能提醒西方读者了解其中的内涵, 黑眼睛 在英文中也有可爱的意思,王宏印教授这样处理是典型的中国姑娘的想亲亲㊂ 哥哥 是对恋人的含蓄称呼,王宏印教授将 哥哥 翻译为 my good boy ,突显了彼此之间那种亲密的关系,便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㊂在第二个译文中,文世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将 毛眼眼 翻译为 charming ,其本意是 魅力 ,用在这里更加突出了姑娘的美丽动人,令人魂牵梦萦,而 gaze 本意是 凝视㊁注视 而用在这里,表现了姑娘对 哥哥 思念之情以及迫切见到哥哥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陕北人豪放率直㊁情真意挚的语言特色㊂在‘自由结婚“中的开头有这样两句歌词 太阳出来遍地红,革命带来了好光景 [10]㊂王宏印教授将其翻译为: The sun casts brilliant lights onto the earth,and the revolution brings forth good days.[11]这句歌词中,上句中的 太阳红 作为源始域通过认知映射到空间维度中的 好光景 ㊂ 好光景 是一类抽象词,暗含着美好兴旺的生活,而上句中太阳的 红 ,预示着革命的红红火火,译文中的 light得太阳照射大地的万丈光芒跃然纸上,而 sun 更加凸显了把 太阳 作为始源域来映射人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寄托,王教授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将 好光景 翻译为 forth good days ,忠实㊁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意图,便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通过方位性隐喻的表达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且富有浓浓的陕北气息㊂(三)本体性隐喻本体性隐喻是 用关于物体的概念或者概念结构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经验㊂ [12]换句话说,本体隐喻是指人们将抽象的㊁模糊的㊁陌生的思想㊁感情和心理活动等无形的概念视为具体的㊁有形的物体和物质的隐喻,对他们进行辨别㊁指称㊁分类和量化,从而使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经验,它是通过最为直接的方式去体验事件,感知世界㊂在陕北信天游中本体性隐喻也频繁出现,如:在‘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的第一节歌词中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着(那)好光景㊂ [13]在原始的陕北地区,当人们下地耕作的时候,在崖畔上(非常险要的位置)看到盛开的花朵,就联想到了自己生活,期望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红火兴旺㊂红色代表着吉祥㊁喜庆㊁热烈㊁奔放㊁激情㊁斗志㊁革命等,在我国,红色最广泛的应用就在喜庆的场合,像过年过节的鞭炮灯笼,红包红福㊂红花预示着美好的生活,也就是好光景,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憧憬㊂王宏印教授在译文中用red,good life表明了这一内在的联系,并借用了苏格兰民间诗人彭斯的诗歌 一朵红红的玫瑰 (a red,red Rose),使民歌风味和‘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的爱情主题同时彰显出来㊂王占斌教授在译文中借用了一首英文歌曲名Yearn for a Better Life[14]翻译了 好光景 一词,忠实㊁通顺的再现了主题㊂同时上句的 bright 和下句的 brighter 构成了语义的内在衔接,上句的 bright 指花开的正旺,下句的 brighter 指美好㊁幸福的生活㊂原歌词中将两种毫无关联的实物进行类比,从具体的㊁有形的实物映射抽象的㊁模糊的情感概念隐喻中,这再一次说明了㊃101㊃曹露露,王占斌:概念隐喻视角下信天游的隐喻翻译陕北人民在自己的认知领域里产生了联想与推理,充分利用周围熟悉的事物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保留了陕北民歌中的隐含的真情㊂又如在‘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中 天上的星星配对对,人人都有那干妹妹㊂ [15]王宏印教授将这句歌词翻译为 Over head the stars in the sky appear in good pairs,and man and woman must have their love affairs. [16]表面上看,原文上下两句并无必然的联系,实则是抓住了二者的共同点,用星宿成对隐喻人类结成伴侣㊂歌词中的 干妹妹 指非亲血缘的女性同辈亲戚,是陕北人民对恋人(女朋友)的含蓄称呼, 人人都有那干妹妹 表现出了男人和女人结成伴侣的天性㊂译文将 配对对 翻译为 in good pairs ,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完全尊重了源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与之对应的译文是 love affairs ,此译文均与原文十分吻合,完美的再现了原文的风采,更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㊂ 天上的星星配对对 描述的是具体的实物,而 人人都有干妹妹 是创作者通过 星星配对对 而映射出自己内心想找伴侣的那种抽象情感,通过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发现自己内心所缺失的东西,将抽象的情感用具体的物体来映射㊂‘南泥湾“是典型的红色歌曲,其中有两句歌词写道: 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㊂ [17]从表面上,这两句歌词在语义上并无必然的联系,在我们原始的认知中, 江南 象征着美丽㊁富裕和繁荣,而陕北则恰恰相反,土地贫瘠,属于荒凉之地,将 江南 与 陕北 同时放在这里,显然是不合常理的,此刻,译者就要通过自己的认知性思维进行推理与联想,进而找到二者的相重合的点去理解这一本体性隐喻所要表达得真正内涵㊂在陕甘宁边区建设了大生产运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口号,经过部队开荒种田,南泥湾由荒山野谷变成了良田,最终变成了富庶的地方,成为陕北的 江南 ㊂ 江南 不是具体的地名,而是和 北方 相对应的南方景色,译文中的 South-China scene更加贴切的说明了这一点,尊重了源语言文化㊂歌词的原文和译文中都没有直接描述南泥湾当今的富裕情况,这就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而与创作者产生共鸣㊂四㊁结语隐喻是认知和语言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一种思维方式㊂陕北信天游中的语言植根于陕北优秀的传统文化 陕北方言,陕北方言中存在的大量隐喻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而是在陕北地域中孕育出来的,有其内在的独特含义,但是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隐喻却极大地丰富了陕北人民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陕北人民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和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㊂本文主要从认知视角出发,以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支撑,对陕北信天游歌词中蕴涵的大量隐喻翻译进行分析论述,研究表明,陕北信天游在隐喻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采用了多种方式:①传递其中所饱含的意义,②重塑内在的形象,③对其中所蕴含的真正内涵和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而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㊁文化因素㊁文本因素密不可分,这便是隐喻翻译复杂多变的特性㊂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活动,是 人类一种理解周围世界的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㊂ [18]分析和研究陕北信天游语言中的隐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广大陕北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与思想情感,进而推动陕北民歌艺术的产业化发展㊂参考文献:[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2]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22.[3]Lakoff 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Metaphor and 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203.[4]傅敬民.英语特殊隐喻研究及其汉译[J].上海翻译,2009(01):43.[5][12]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09,410.[6]孙凤兰.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黄帝内经“英译[J].上海翻译,2016(02):77.㊃201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3期(总第155期)[7][8][10][11][13][15][16][17]王宏印.西北回响:汉英对照新旧陕北民歌[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08,109,206,207,30,96,97,210.[9]王沛.陕北民歌的特点及其翻译探索[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1):41.[14]王占斌,陈大亮.比兴在信天游中的运用及其翻译对策[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33.[18]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6):11.(责任编辑:季潇濛)Metaphor Translation of Wandering Ch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Conceptual MetaphorCAO Lu -lu 1,WANG Zhan -bin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Abstract :The wandering chants are the essence of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a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rtis-tic genre of folk songs in northern Shaanxi.Its lyrics contain a lot of metaphors.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breaks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etaphor translation by starting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Cognitivelinguistics studies conceptual metaphor as a cognitive approach ,which is essentially a mapping from one conceptual domain to another.Based on the structural metaphors ,orientational metaphors and ontological metaphors proposed by Lakoff &Johnson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translations of wandering chants ,ai-ming at enabling readers to effectively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i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rans-lation through metaphorical cognitive thinking.Key words :conceptual metaphor ;wandering chants ;translation ;cognition㊃301㊃曹露露,王占斌:概念隐喻视角下信天游的隐喻翻译。

认知视角下陕北民歌歌词中的隐喻翻译

认知视角下陕北民歌歌词中的隐喻翻译

认知视角下陕北民歌歌词中的隐喻翻译
车明明;刘芸
【期刊名称】《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14)003
【摘要】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语言和认知相互作用的结果.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歌词中包含着大量的隐喻.文章基于Lakoff & Johnson的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及结构隐喻分类对陕北民歌歌词中的隐喻进行认知性分析.研究发现,只有通过隐喻的认知性思维才能深入理解陕北民歌歌词中寓意深刻的隐喻,也只有通过认知的方式才能有效地在译文中翻译其隐喻.
【总页数】5页(P55-59)
【作者】车明明;刘芸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陕北民歌歌词中的音乐形象 [J], 张敏
2.认知视角下商务谈判英语中的隐喻翻译 [J], 周茵
3.认知视角下英语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翻译 [J], 冯时
4.新媒体视域下陕北民歌艺术的传承r——评《陕北民歌艺术论》 [J], 樊萍
5.认知视角下商务谈判英语中的隐喻翻译 [J], 周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陕北民间儿歌的语言特征

浅析陕北民间儿歌的语言特征

浅析陕北民间儿歌的语言特征作者:刘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摘要:民间儿歌,也称童谣、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等,是流传民间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儿童乐于传诵的短小韵文体。

它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样式,也是人生最早的娱乐方式。

儿歌伴随着人们度过婴儿期,幼儿期和少年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许多人在头发发白时都还记得幼时所唱的儿歌。

关键词:儿歌;语言特征作者简介:刘蕊,女(1981-),汉族,陕西延安川人,文学硕士,榆林学院中文系,讲师。

陕北各县区都有极丰富的民间儿歌。

仔细审视陕北民间儿歌文本之后,发现其语言优美、音韵和谐、修辞得当,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

一、语音特征1、韵律和谐,节奏感强,读出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是陕北民间儿歌的语音特征。

周作人曾说:“凡儿生半载,听觉发达,能辨别声音,闻有韵或有律之音,甚感愉快。

”[1]它的韵律同样是丰富多彩的,陕北民间儿歌具有韵律美,念起来可以增强抑扬顿挫的音乐感,便于记忆和传唱。

(一)押句尾韵陕北民间儿歌大部分是押句尾韵的,声调活泼、韵脚相应,这样的儿歌儿童才会听的有趣,唱的顺口。

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每句押韵。

这种形式将许多涣散之音贯串联络起来,以形成完整的、和谐的、有节奏的韵律。

例如:“哇呜哇,咚咚其,新媳妇回来背坐下,新女婿上前拉一把,凑过脸来咱拉话话。

”每句押韵的都是“a”韵。

另一部分是部分押韵的,多是奇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偶句押韵。

如“三岁娃娃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老师老师要我回,吃了奶奶我再来。

”用方言读就是一、二、四句押韵。

整首儿歌的音韵协和,节奏明快易唱。

通过这种押韵方式,使这则生活气息浓厚的儿歌更富真实感,更易被儿童认同并传唱。

(二)押句前韵除了句尾押韵外,还有一部分儿歌是押句前韵,但这部分儿歌数量并不多,如:“瘪的豆,巴得后,捏到手,添到口”,其中“瘪”、“捏”“添”的方言读音押句前韵。

这要儿童在押句前韵的同时一般也会用押句尾韵的方式作辅助,以此来达到更好的修辞效果。

陕北民歌中意象的特点与分类

陕北民歌中意象的特点与分类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9, 7(6), 863-869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19.76115Feature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Imagery of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Xi Luo, Zhanbin Wa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Received: Oct. 29th, 2019; accepted: Nov. 19th, 2019; published: Nov. 27th, 2019AbstractPoetry is a highly condensed language art. Imagery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are the core elements of poetry creation. North Shaanxi Folk Songs are the living fossils of folk culture in Northern Shaanxi, which contain rich poetic imageries, such as “Yao Chi” “Blue Flower” and so on. The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imageri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understand the folk songs in North-ern Shaanxi, but few people have studied them.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 takes imagery as its theoretical core, and holds that imagery can explore the inner world and thinking mode of lan-guage users. Image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ulture and language. This viewpoint provides the au-thor with a new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ry.Keywords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Imagery, Features and Classifications陕北民歌中意象的特点与分类罗玺,王占斌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收稿日期:2019年10月29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7日摘要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

浅谈对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分析

浅谈对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分析

浅谈对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分析
白钰田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
【年(卷),期】2013(000)014
【摘要】陕北民歌是一种古老而悠久的艺术形式,在一代代人们不断创新和传唱中吸引了一大批爱好歌曲的文艺者。

陕北民歌的歌词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而隐喻手法就是其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本文就陕北民歌语言中出现的一些隐喻现象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并对隐喻现象中的分类及特点进行了简要的研究说明,希望相关研究人士能够做出一些有利的参考。

【总页数】1页(P68-68)
【作者】白钰田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外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分析 [J], 艾喜荣
2.论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食物隐喻 [J], 艾喜荣
3.网络流行语中隐喻现象的分析 [J], 刘芳
4.维吾尔语罗布泊方言中音变现象的音系学分析 [J], 司马义·阿不都热依木
5.从本质和现象的关系谈调式分析——读《陕北民歌五声徵调式分析》有感 [J], 朱玉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陕北民歌

浅析陕北民歌

浅析陕北民歌摘要]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它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本文从词和曲的角度来看陕北民歌的情感内涵,对进一步会聚和发展陕北民歌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陕北民歌词曲情感内涵陕北自古以来是民族融合的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在这片贫瘠而荒凉的土地上,形成了粗犷、豪迈的地方特色和无比鲜活的陕北民歌。

而这种民歌同时反映出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活特点。

陕北的小调和歌舞总是伴随着民俗活动,喝酒唱酒曲、扬场唱“叫风”调、打夯唱号子、喜事唱上头歌等等。

为了更深入挖掘陕北民歌其独特魅力,本文从词和曲的角度来探析陕北民歌的情感内涵。

一、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地理意义上的陕北:由于长期的地壳运动及历代的滥垦滥伐,土地表层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同时风沙日烈,亢旱无雨,植被较少,自然环境恶劣。

文化意义上的陕北:既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对于特殊地域的生命诠释。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陕北人,勤劳善良、淳朴奔放。

与温柔敦厚的汉文化相比,陕北更多地呈现出粗犷亢奋的主题。

二、从词的角度来研究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在广泛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劳动人民的不断打磨加工,在旋律和歌词的形式上,逐渐形成一定的规范性和严整性。

陕北民歌的句式多为上下句结构,两个尾字押韵,形成一个段落。

其中信天游最为典型,突出的表现形式为“比兴”的艺术手法。

以彼物比此物,以先言他物。

信天游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如:“五谷里那田苗子,唯有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呀,唯有那蓝花花好”。

歌词通常以一句人们习惯的日常语言来开头,起兴引出后面想说的话。

比如“树叶叶绿来,树叶叶黄,丢下个小妹妹受恓惶”。

另外,歌词中也多采用衬字和衬句,如“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个灯”,其中“的那个”、“哟”均为衬字。

而在“小姐姐拿一把鸳鸯扇,将身坐在玉石栏杆,一对对蝴蛛儿瞧牡丹,蝴蛛来瞧牡丹”中“蝴蛛来瞧牡丹”为衬句。

借物比人,托物言情,在众多的陕北民歌中,以描写爱情的歌曲最为多见。

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食物隐喻

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食物隐喻

第3期论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食物隐喻艾喜荣(榆林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要]在陕北民歌语言中有着大量的隐喻,而其中也有较多的食物隐喻。

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食物隐喻一方面更好地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广大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体现。

[关键词]陕北民歌;语言;食物隐喻[中图分类号]H172.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12)03-0143-02[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2-07-07榆林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YK09)艾喜荣(1974-),男,陕西米脂人,陕西榆林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一、引言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

陕北在不断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

广大陕北劳动人民吃着油糕、羊杂碎、荞面、羊肉圪坨等独具陕北特色的食物,高唱着陕北民歌。

民以食为天,饮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陕北民歌中,食物也是一个重要的素材,尤其是通过对食物的隐喻,人们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怀。

当然,这种隐喻来源于广大陕北人民的生活体验,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隐喻。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是人们通过一种事物来认识、理解、思考、表达另一种事物的过程。

"隐喻无处不在,人类的整个概念系统都是建立在隐喻基础之上的"(GeorgeLakoff&MarkJohnson,1980)。

陕北民歌文化与陕北饮食文化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融合关系。

因此,对陕北民歌语言中食物隐喻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陕北民歌,加深我们对陕北民歌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加深我们对陕北民俗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隐喻简介陕北民歌是根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艺术形式,同其它地方民歌一样,它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表情达意最朴素的吟唱形式。

陕北民歌不仅音乐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动人,而且歌词质朴自然,大俗大雅,有很强的表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喜 荣
( 榆林学院 ,陕西 榆林 7 9 0 ) 10 0

要 :陕北民歌歌词的创作过程 中,一 些修辞格 有意识或 无意识地得 到 了大量的使 用,其 中隐喻 的使
用就非常普遍 。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 ,更是一种 思维方式和认 知方 式,从修 辞和认 知两个 维度
对 陕北 民歌 语言 中的隐喻现 象进行归类与分析 ,并对隐喻在 陕北民歌语 言 中产 生的原 因和功 能等作 出分析。
收 稿 日期 : 0 1 62 2 1 - -8 0
命鬼。(《 狼吃 了哥哥 不后悔》 ) ② 十七 ( 你就 那 ) 十八 花一 朵 ,搽 胭 脂 ( ) 的 抹粉为哥哥。(《 搽胭脂抹粉为哥哥》 ) ③如 呀今 的 南泥 湾 ,与 呀往年 不一般 ,再 不是 旧模样 ,是 陕北 的好 江南 。( 《 南泥湾》 ) 在例① 中 ,把年 轻小 伙心 爱 的姑 娘 比作 朝南 飞 的 白脖子 鸭儿 和勾命 鬼 ,体现 了他对 姑娘 的爱慕 之 情 以及恋 爱之 中的失 魂落 魄 的状态 。在例② 中 ,又 把 年轻小伙 心 爱 的姑 娘 比作花 一朵 ,生动地 展示 了 姑 娘在小 伙心 中的美 丽 动 人 的形 象 。而 在 例③ 中 , 把 南泥湾 比作 好江南 ,表 现 了大生产 运动 中南泥 湾 发 生 的翻天覆 地 的变 化 。 2 .动词 型隐 喻 ( ebm t h r vr ea o) p 动词 型 隐喻是指 话语 中使 用 的动词 ,其 句法 上 的主语 与其逻 辑上应 该 匹配 的施动者 或承 受者在语 义 上形成 矛盾 ,从 而造成 动词 词义 的转义 。它在 句 法 结构上 的特 点是 :本体 不 显现 而 由旬 中某 个或 某些 动词 的语 义暗示本 体 的存在 。例如 : ④ 十三上 那 个定 亲十 四上 引 (《 三上 那个定 十 亲十 四上 引》 ) ⑤哥哥 ( 嘞)走来妹妹照。( 哥哥走来 《 妹妹照》 ) ⑥这回 ( 你的)娘家坐坏了。(《 这回娘 家坐 坏 了》 ) ⑦哥哥 ( 你就 那)好 比一把把 火,你把妹妹 的心点着。(《 搽脂抹粉 为哥哥》 ) 在例④中 ,“ 引”在陕北方言中从 “ 引导 ,带 领 ” 等 意 比喻为 “ 娶 、迎 亲 、成 亲 、结 婚 ” 等 迎
基金项 目:榆林学 院科研项 目 (0 K 9 1Y 0 ) 作者简介 : 艾喜荣 (94 ) 男 , 17 一 , 陕西米脂人 ,副教授 , 硕士 ,从事英美文学及应用 语言学研究。
囫 JGGYEU I J UNA A I WH NN
艾喜荣 :陕北民歌语官中的隐喻现象分析
含义。在例⑤ 中,“ 照”从 “ 照料、照看” 比喻为 的爱情 ,因为在陕北的饮食 中,养面圪坨和羊腥汤 “ 送别” 。在例⑥中,“ 坐”从一个 肢体动作 比喻为 搭配在一起是一种非常美味可 口的佳肴美食。而在 咱二人好 比一疙朵蒜 ,一搭里生来一搭 “ ” 坐娘家” 也即指 “ 住 ,“ 出嫁 的女儿 回娘 家小 例⑩中,“ 住” 的意思 ,而这一 “ 坐” 字,很生动地体 现了 里烂 ” 展 现 了恋人 或 夫 妻 之 间 生 死 不 离 、 患 难 与 出嫁 的女 儿 回娘 家 住 下 时 的那 种 坦 然 、踏 实 的 心 共的情感。 态 。在例⑦ 中,“ 你把妹妹的心点着 ”表达 了年轻 二 、陕 北 民歌 语 言 中 隐 喻 的 产 生原 因 及 功 能 女性 面对 心仪 的对 象 是 的那 种激 动与 兴奋 的心情 。 分析 3 容词 型 隐喻 (aeta m t hr .形 ajevl ea o) i p 形容词 型 隐喻是 由于该 形容词 在话 语 中修饰 的 那么 ,人们是如何以及为何使用隐喻的呢?束 定芳认 为 : “ 言 中 的隐 喻是 人 类 认知 活 动 的结 果 语 中心词与其逻辑上应该修饰 的词在语义上 发生矛 与工具 。人 类使 用 隐喻 ,可 以分 为被 动与 主动 两种 盾 ,从而 造成 了该 形 容词 的语义转 义 。例 如 : ⑧走娘家 ( 那)欢喜走婆家灰。(《 走娘家欢 情况 。被 动就 是人 类在认 识 事物 时 的限制 ,或 者 由 于语 言 中缺乏 现成 的词语 或 表达方 式 ,而 不得 不用 喜走婆家灰》 ) ⑨交朋友 ( 的个)要 交个花眼眼。 (《 慢慢寻 的另 一种 事物 来谈 论 某一 事 物 ,其 结果 就 是 隐喻 。 所谓主动使用隐喻的情况 ,就是使用者事实上己经 个 可心 汉》 ) 在例⑧ 中,形容词 “ 灰”从一个表示 颜色 的 认识 到两 种事 物 的差别 或者 语言 中存 在着 现成 的词 词 比喻为 “ 情绪低落 、灰心丧气 、不高兴” 。例⑨ 语 或表达 式 ,但为 了更好 地 传达 他 的意思 ,获 得更 中的 “ 花眼 眼 ” 喻 为 “ 眼 皮 或 长 双 眼皮 的人 ” 好 的交 际效果 ,他 选择用 另 一种事 物 来谈论 某 一事 双 , 尤其指女性 ,而这个 “ 花眼眼”展示 的美丽动人 物 ” 。陕北 民歌语 言 植根 于 陕 北 方 言 ,因此 ,陕 北 与 意蕴 岂能是 “ 眼皮 ” 所表达 的? 双 民歌 中的隐喻 ,大 多数 归根 结底也 就 是陕 北方 言 中 ( )认知 隐喻 维度 上 的陕 北 民歌 语 言 隐 喻类 的隐喻 。陕北 民歌 中的隐喻 ,以及 陕 北方 言 中的 隐 -
传统修辞学把隐喻看成比喻的一种类型,将隐 喻认定为一种修辞现象,把本体 (eo)直接说 t r n 成 喻体 (eil) vhce ,而不 用 比喻词 的一 种含 蓄 比较 , 也称暗喻 ( 出现 比喻的本体 和喻体 ,但不用 比喻 词 的 比喻 ) ,与 明喻 ( 出现 本体 、喻体 和 比喻 词 ) 相对 。而认 知语 言学把 隐喻看成 一种 认知 方式 ,所 指 范围包括 了修 辞学 中 比喻 的所 有类 型 ,而且 超 出 了修 辞学 中的 比喻 的范 围 。关 于什 么是隐 喻 ,定义 有很 多 ,但 隐喻 的本质 就是通过 一件 事物 的经历来 理解 和经历 另一 件事物 。 ( )修 辞 维 度 上 的 陕 北 民 歌 语 言 隐 喻 类 型 一 分 析 隐喻作 为一 种修辞格 ,其 特点是 把本体 直接说 成是 喻体 ,而不 用 比喻词 ,其 实质是 一种含 蓄的 比 较 。当然 ,与其他 所有类 型 的 比喻一 样 ,隐喻也是 以相 似性 (i l i ) 为基础 的 ,不 同类 的事 物之 s at miry 所 以能引起 人们 的类 比联 想 ,就是要 有相 似点 。从 语 言形 式 、修 辞 格 要 素 ( 体 、喻 体 、 比喻 词 和 本 相似性 ) 的 出现 情 况 来 说 ,隐 喻可 以 分 为名 词 型 隐 喻 、动词 型隐 喻 、形 容词型 隐喻 、副词 型隐喻等 几种类 型 。而在 陕北 民歌语言 中 ,较 为典 型的隐喻 为名词 型 隐喻 与动词型 隐喻 ,出现 的相对 较多 。 1 词型 隐喻 ( onm t hr .名 nu ea o) p 名词 型隐喻是 最为 常见 的一类 隐喻 ,它 以某种 相似性为基础 ,直接将 甲事物说成乙事物 ,通常没 有 比喻词 ,而 以山 、水 、花 、草 、风 、月 等 自然之 物为喻体来写物图貌 , 抒情言志可以说是中国修辞 的一大特色。有的以物喻人 , 的以物喻人,有的 有
21 年 第 1 01 O期 ( 总第 9 4期)
边疆 经济 与文化
T HE ORDE ECONO源自Y B R AND CUL URE T
Nn 1 . 01 0 2 l G n r1 N 9 e ea. n 4
【 音乐 ・ 体育 ・ 美术】
陕 北 民歌 语 言 中 的 隐 嗡 现 象 分 新
关 键 词 :陕 北 民歌 ; 隐喻 ;修 辞 ;认 知
中图分类号 :J 4 . 2 22 6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4 9 2 1 )00 5 -2 6250 ( 0 1 1-100


陕北 民歌语 言中 隐喻 的类型 分析
以物喻理 ,如 : ① 白脖 子 鸭 儿 ( ) 朝 南飞 ,你 是 哥 哥 的 勾 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