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符号分别是l和ml。
使用量筒时,请注意: (1)量筒须水平放置。 (2)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读数时,以液面的最低点为准。
我们用体积(volume)来表示物体所 占空间的大小。体积的单位有立方米 (cubic meter),符号是m3;立方厘米 (cubic centimeter),符号是cm3等。 形状规则的物体,例如长方体,只要 利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 代入公式,便可计算出体积。
拓展天地
你认识这两位科学家吗?请上网查找他们的 事迹。当然你也可关心更多的科学家。
谢 谢
科学活动
科学实验室
我们进行科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校内的实验室(laboratory)。
认识各种仪器
找出潜在的危险
学习科学,不能忽略安全问题,必 须确立安全意识。 分组讨论:看右图,一起找找不安 全的地方,用记号“×”标上。
蔬菜为什么有五颜六色?
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我们还不太 了解,带着这些疑问,走进科学,学习科学。
交流:
1.向同学介绍一两个你了解的身边的自然现象。 2.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你关心的身边的科学问题。
谢 谢
科学是什么
科学从探究活动开始
猜猜黑盒里有什么物体? 有标号为A、B、C、D的四个盒子,运用你们的 聪明智慧猜猜盒内有什么物体(不能打开黑盒)。 1.你的猜测: A盒内有: B盒内有: C盒内有: D盒内有: 2.猜测过程中你使用了什么方法?想一想,哪几种 方法合理,对你的判断有帮助,哪几种方法不合理, 对判断帮助不大? 3.把你的猜测和同学交流一下,并与盒内物体对照, 是否一样? 4.在这个活动中你体验到了什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 放大镜》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 放大镜》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4.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镜片( C)
A.大小不同 B.厚度不同 C. 凸度不同 D.颜色不同
课堂达标
5.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就( B)
A.越大 B.越小 C.没有变化 D.说不清
6.放大镜能把( 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 )
之处。细使微我们获得更多的( )。
信息
总结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保养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片
提示
放大镜中间厚度和边缘厚度
的差叫作放大镜的凸度。
2 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请记录下来。。
2.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放大___5__倍
放大__1_0__倍
放大__2_0__倍
镜片侧 面特点 (用简 图表示)
我们通过视频对照来验证一下我们的实验结论
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我们怎 样能仔 细观察 这些小 动物?
放大镜
放大 镜还 能用 来干 什么 ?
考古研究 生物研究
地质研究
你还记得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吗?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1.“镜动 物不动”
被观察的物体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 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 而清晰。
放大镜有什么样的特点使它具有放大功能呢? 仔细看一看 摸一摸镜片

六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课件

六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课件

探索
第五步:观察
慢慢移动载玻片,用左眼观察标本的 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 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 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上。
提示: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代替台式光学显微镜,完成观察实验。
可以选择一
调节旋钮
种喜欢的方 式进行记录。
物镜
目镜
将物镜垂直对准观察物
体,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 调节调焦旋钮,找到物体清 晰的图像。
探索
(2)亲自操作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为5步: ① 安放② 对光③ 上片④ 调焦⑤ 观察
① 安放 ② 对光 ③ 上片 ④ 调焦 ⑤ 观察
探索
第一步:安放
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 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 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 7 厘米。
第二步: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 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 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向着光 平坦
反光镜
载玻片 载物台
目镜
相反
触角
小鳞片 不同
越大
越小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以蝴蝶的翅膀为例,学生会发现用肉眼观察时,蝴蝶的翅膀 图像较小,只能看到整体的形状、颜色等,看不清细节;在 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大,能看到不规则的网格状翅 脉;在显微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得更大更清晰,能看到 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鳞片。最惊奇的是鳞片的数量很多, 排布整齐,每个鳞片的形状大致相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时放大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时放大镜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1课时放大镜

【教学目标】

1.增加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2.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 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2.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直径相同但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片(凹透镜)、滴管、载玻片、玻璃杯、烧杯、圆底烧瓶、水、塑料薄膜、铁丝。

教师准备: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二、学单导学,自主观察

1.观察比较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这三种镜片观察大小相同的文字、指纹或皮肤上的毛孔,找一找哪一种镜片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随后,观察每一种镜片的结构特点,用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与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进行比较,找寻它们不同的特点。

观察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可以将镜片的特点用简图加文字描述的方式

进行记录。从侧面观察、比较三种镜片的形状,发现放大镜是中间凸出的。

2.交流研讨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不同放大镜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课 各种形式的能量 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课 各种形式的能量 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案

4 能量

活动,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必须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动物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本单元一共7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身边的能量形式,从而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和探讨。

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从学生熟悉的驱动汽车的能量引入,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使学生知道能量使物体发生了变化,形成对能量的初步感知,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以学生熟悉的“家”为能量认知场景,通过调查、分析、统计等方法,以电能消耗为突破口,发现家中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能量来源和能量转换,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第3~6课“电和磁”“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神奇的小电动机”,都是围绕“电能和磁能的转换”开展教学的,让学生随着人类发现电和磁的脚步,循序渐进地了解人类是如何发现电能和磁能可以转换、转换过程又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实例。

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太阳及其对生物体的意义,然后了解电能的来源和转换,最后利用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体回顾,完善“能量”概念的建构。

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能量”这个词,并对能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但是,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关于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相关科学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以“能量”为研究支点,以生活实例为研究载体,用“转换”的观念把声、光、热、电、磁等多种能量形式联系在一起,逐渐认识、理解“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或者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自然规律。

粤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科学1.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课件(共27张PPT)

粤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科学1.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课件(共27张PPT)

拓展
如果暗盒里的物体是白色的,把灯关上,我们是否能看见它吗 ?
粤教版
第1课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光
准备吹蜡烛了,先看看 电灯的开关在哪里。
为什么要先找开关呢?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燃烧的木材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燃烧的蜡烛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闪电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点亮的 霓虹灯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发光的萤火虫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点亮的电灯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太阳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
讨论: 如果没有光源,我们还能看见物体吗?
观察和比较:开灯和关灯时的现象
要求:
1、选定暗室内观察的物品, 2、记录开灯时和关灯的现象在活动手册的“任务1”中 。

探究并交流: 1、开了灯,能看到灯吗? 2、关了灯,能看到灯吗?
光源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光源。
探究并交流:
1、开了灯,能看到盒子里的白球吗? 2、关了灯,能看到盒子里的白球吗?
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该物体。
资料卡
总结
1.知道自行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 2.光源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光源。 3.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该物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教学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教学课件
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拓展 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
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
蝇眼
蝴蝶翅
蜻蜓
蝇眼相机
人造卫星控温系统
直升机
课后作业
调焦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5、观察:慢慢移动玻片标本,用左眼观察标本 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 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 在学习单上。
观察
手持式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活动
探索
观察蝴蝶身上的某一个部位,如:足、触角等。
观察记录
Fra Baidu bibliotek
蝴蝶__________的观察记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观察方法
肉眼观察
放大镜观察
显微镜观察
示意图
我的发现 图像大小 视野(看到的范 围)大小 示意图:画一画你看到的图像。 写一写: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图像和视野有什么不同。
探索 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周围微小的物体
观察的物体名称:____________ 示意图
观察的物体名称:____________ 示意图
安放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活动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课件.ppt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课件.ppt

提绳
秤盘
秤砣
46
杆秤也是杠杆类工具。 让我们制作一个小杆秤,研究它是怎样称量出物体重量的。
47
48
现在我们能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了吗? 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49
( 1 )选 取 一 次 性 筷 子 一 根 , 用 刀 及 砂 纸 打 磨 光 滑 ; ( 2 )把 铁 皮 剪 成 圆 形 制 成 秤 盘 , 用 细 绳 在 圆 盘 四 周 绑 好 吊 起 ; ( 3 )在 打 磨 好 的 秤 杆 的 一 端 钻 上 一 个 洞 , 把 圆 盘 挂 上 ; ( 4 )用 一 颗 5 克 左 右 的 螺 母 绑 上 绳 子 制 成 秤 砣 ; ( 5 )把 秤 杆 、 圆 盘 、 螺 母 挂 好 , 找 出 整 个 系 统 的 重 心 , 在 重 心上钻上小洞,挂上绳子作为提纽, (6)不放物体使杆秤平衡,找出零刻度线的位置并做好记号; ( 7 ) 放 上 20 克 的 物 体 , 找 出 20 克 物 体 平 衡 时 秤 砣 的 位 置 , 此 处 即 为 20 克 物 体 的 位 置 ; ( 8 ) 在 零 刻 度 线 到 20 克 位 置 之 间 平 均 画 上 20 个 刻 度 , 每 一 刻 度即为1克。
调整螺丝 支架
底座
24
阻力点
4 4 3 2 1 1 2 3
我们把杠杆尺当“撬棍”,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是要 被撬起的重物,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4 能量

世间万物的运动都是能量在驱动,如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必须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动物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本单元一共7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身边的能量形式,从而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和探讨。

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从学生熟悉的驱动汽车的能量引入,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使学生知道能量使物体发生了变化,形成对能量的初步感知,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以学生熟悉的“家”为能量认知场景,通过调查、分析、统计等方法,以电能消耗为突破口,发现家中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能量来源和能量转换,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第3~6课“电和磁”“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神奇的小电动机”,都是围绕“电能和磁能的转换”开展教学的,让学生随着人类发现电和磁的脚步,循序渐进地了解人类是如何发现电能和磁能可以转换、转换过程又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实例。

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太阳及其对生物体的意义,然后了解电能的来源和转换,最后利用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体回顾,完善“能量”概念的建构。

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能量”这个词,并对能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但是,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关于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相关科学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以“能量”为研究支点,以生活实例为研究载体,用“转换”的观念把声、光、热、电、磁等多种能量形式联系在一起,逐渐认识、理解“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或者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自然规律。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优质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优质课件
27
2.观察时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对昆虫器 官的独立观察,而要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 对同一个昆虫的某一部分在不同工具下的 图像进行比较。
3.将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
11
12
显微镜的使用
安放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对光
上片
调焦
观察
13
①开灯
③眼睛对准 目镜观察
④调焦
②透明罩 对准物体
手持式简易显微镜
➢操作方法:
掰开镜筒(打开开关),将物 镜垂直对准观察物体,用左眼 从目镜往下看,调节调焦旋钮, 找到物体清晰的图像,进行观 察并记录。
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22
课 后 拓 展 ——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
蝇眼照相机
23
课 后 拓 展 ——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
人造卫星控温系统
24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25
谢谢观看 !
2023/9/10
26
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 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 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 在课堂上釆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 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谜行赦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 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岀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 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 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 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 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 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釆取务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 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 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 生动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放大镜 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放大镜 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案

1微小世界

世界不仅有我们眼睛看到的宏观的物体及现象,还包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小世界”。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同时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本单元共有7课,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编写。

第1课“放大镜”和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引导学生体验显微镜发明的历程及不断改进的过程。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同一物体,真切地感受到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人类观察到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对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第4~6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在较长时间内学习一个主题,学得更加深入。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在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史等方面的认知。

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是本单元的拓展和总结。学生将在查阅资料的研讨交流中,了解微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与此同时,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把观察延续到课外,继续探索奇妙的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让学生看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物体。这样有趣而陌生的微小世界,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非常浓郁。

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很快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只不过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时,学生需要边观察边把看到的图像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是一个难点,一方面记录的内容多而复杂,另一方面需学生一心二用,边看边画。因此,对于记录环节教师应给予较多关注和指导。

第1课放大镜(教学课件)六年级科学上册高效课堂系列(教科版)

第1课放大镜(教学课件)六年级科学上册高效课堂系列(教科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放大镜
微小世界
目录
01
聚焦
02
探索
03
研讨
05
拓展
06 课堂小结
07 课堂练习
聚焦
你知道放大镜吗?
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 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 镜帮助观察,放大镜的镜 片有什么特点?
探索1
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 片,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放大镜
玻璃片
近视眼镜
课堂练习
4.冰也能制成放大镜。( √ ) 5.当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一样时,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图像的倍数 与放大镜镜片的大小无关。 (√ ) 6.装水的透明圆柱形杯子可以将物体放大。 (√ ) 7.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 ( √) 8.在一定的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放得越大。 (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课堂练习
1. 为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物体的图像,小科可以选择( A )的
放大镜。
A.凸度大
B.材料好
C.直径大
D.透明度好
课堂练习
2.我们在海洋馆里,看到圆柱形鱼缸里的鱼( A )。
A.比实际大
B.比实际小
C.不一定
D.和实际一样大
课堂练习
3.下面选项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D )。 A.昆虫复眼 B.蟋蟀的“耳朵” C.昆虫的触角不同 D.洋葱表皮细胞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表格式教案)
一、导入
1.谈话,暴露前概念: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哪些能量?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揭示课题:各种形式的能量。
二、探索
1.学生活动:分析汽车的能量来自哪里?
(1)课件出示:汽车运动的图片。
思考:运动的汽车具有什么能量?来自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讨论交流:将讨论结果写在便签上,汇总整理,进行汇报。
(3)小结: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等都是能量,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科学思维:运用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寻找能量存在和相互转换的证据。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分析公园图片中能量形式的活动,得出能量有多种形式,且可以引起物体发生变化的结论。
态度责任:通过对物体的能量及能量转化现象的分析,感受能量形式的多样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4.学以致用:出示公园图片。
练习:找一找,公园里存在着哪些能量形式,并说说能量存在的证据。
学法指导:你可以试着用公园里,存在着()能,证据是( )的句式来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班级交流,以丰富的实例完善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能量形式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将“能量”与“物体发生变化”这两个概念相联系,进而明白物体发生变化时总会伴随着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思维能力。】
A.很锋利B.能量高C.很硬D.有亮光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放大镜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放大镜课件

些,正确的做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一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一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眼睛离放大镜远一些
综合探究 下面是某科学小组探究“影响透明镜片放大倍数的因素”的
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1)镜面水平的透明玻璃片 (填“能”或“不能”)放大 物体的图像。 (2)放大镜的凸度指的是( )。 A.镜片面积的大小 B.镜片中央的厚度 C.镜片中央厚度与边缘厚度的差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什么关系?视野与凸度有什么 关系?
①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容器装满水也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
②放大镜的镜面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
()
③远视眼镜的镜片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
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越大。 ( )
⑤放大镜的镜片必须是透明的。
()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下列关于放大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放大镜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聚焦放大镜,回顾体验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或毛孔,你有什么发现?
使用放大镜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要用手指摸镜片 ②不要让镜片接触尖锐的物体 ③用完后要放回盒内
放大镜能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观察比较,发现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比较三种镜片的结构特点
镜片类型

粤教版科学六上1-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课件

粤教版科学六上1-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课件

新知导入
刚熄灯时,眼前一片漆黑,过一段时间,眼睛 适应后,是不是就能看到物品了呢?为什么?
能。这是因为房间 受到其他微弱光线 的影响,像月光、 远处灯光等。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我们认识到人眼 看到物体的条件与光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知讲解
此时的房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暗室。我们可以制作一个 自带光源的暗盒,进一步研究没有光源是否还能看见物体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科学粤教版 六年级上
新知导入
在琪琪的生日会上,房间里的灯已经关了,蛋糕上的蜡烛 照亮房间,彬彬提醒大家在吹蜡烛之前先找到灯的开关。
为什么要先找 到开关呢?
新知导入
那是因为……
房间里唯一的光源 是蜡烛,当蜡烛吹 灭后,周围会暗下 来,在黑暗中看不 清或看不见物体。
新知导入
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是什么?
源自文库

当光进入到人的眼晴时,光线被 折射聚焦到视网膜上,形成了一
个倒立的像,而视网膜上的感光
细胞受到刺激产生视觉信号,并
由视觉神经传大脑形成视觉,也
就是我们看到这个物体了。
新知讲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 阳、亮着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它们属于光源。
新知讲解
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光源?
板书设计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物体
光源
眼睛

小学科学1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案)

小学科学1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案)

小学科学1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案)《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光线传播的原理,知道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物体。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光线传播的原理。

2. 理解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物体。

三、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用的光源、物体、屏幕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课

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2. 引发学生的思考:“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呢?”

Step 2 探究光的传播

1. 向学生简单解释光的传播:“光是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原因,它可以从光源经过传播,然后把物体反射的光传入我们的眼睛。”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演示光的传播过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Step 3 实验探究

1. 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实验用的光源、物体、屏幕等材料。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以观察光传播的实际情况。

3.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光是如何传播的。

Step 4 分享实验结果

1.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整合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Step 5 解答问题

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为什么在没有光的地方我们不能看到物体?”、“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看不到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并交流: 1、开了灯,能看到灯吗? 2、关了灯,能看到灯吗?
光源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光源。
探究并交流:
1、开了灯,能看到盒子里的白球吗? 2、关了灯,能看到盒子里的白球吗?
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该物体。
资料卡
总结
1.知道自行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 2.光源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光源。 3.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该物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拓展
如果暗盒里的物体是白色的,把灯关上, 我们是否能看见它吗?
课件设计:陈莹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光
第1课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准备吹蜡烛了,先看看电 灯的开关在哪里。
为什么要先找开关呢?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燃烧的木材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燃烧的蜡烛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闪电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开灯时
关灯时
汇报与交流: 开始时和关灯时有什么不同现象。
能清晰观察到物品的大小、 形状、颜色等特征。
看不见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 征,眼睛适应后过也看不见物体。
探究活动:观察暗盒中的物体
准备材料
黑色厚纸盒、黑色卡纸、开关、灯泡、 灯座、导线、电池、电池座、胶水、 剪刀
要求:1.制作暗盒并进行观察。 2.记录发现在活动手册的“任务2”。
点亮的 霓虹灯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发光的萤火虫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点亮的电灯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太阳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
讨论: 如果没有光源,
我们还能看见物体吗?
观察和比较:开灯和关灯时的现象
要求:
1、选定暗室内观察的物品, 2、记录开灯时和关灯的现象在活动手册的“任务1”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