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第一课视觉(课件)

小学科学第一课视觉(课件)

小学科学第一课视觉(课件)视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科学来说,视觉的认识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视觉的基本原理、视觉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视觉的保护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视觉的基本原理视觉是人类通过眼睛感知外界事物的方式,它是由光线经过眼睛中的角膜、瞳孔、晶状体等结构折射和聚焦在视网膜上,然后由视网膜传递到大脑进行解读,最终形成图像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光线的颜色、亮度、方向等因素都会对视觉产生影响。

二、视觉在生活中的应用视觉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对于我们观察和了解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到周围的景物、人物、颜色等,从而增加对世界的认知。

此外,视觉也在许多行业和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医学影像学、农业的观测和测量等。

三、视觉的保护视觉的保护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保护视觉的方法:1.保证良好的照明环境: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都应该有足够的光线,避免过暗或过亮的环境对眼睛的伤害。

2.正确用眼姿势:小学生在学习和用眼过程中,应当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用眼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3.适当的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小学生应该进行一些眼部放松操,同时远离电子屏幕,给眼睛一些休息时间。

4.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宜过长,每天需要适度的运动和户外活动,保持眼睛和全身的健康。

5. 饮食健康:适量摄入维生素A、C和E等对眼睛健康有益的营养素,如鱼类、蔬菜、水果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视觉健康,使我们的眼睛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综上所述,视觉对于小学生学习科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视觉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感受科学的魅力。

同时也要关注视觉的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保护自己的视觉健康。

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希望这节小学科学的第一课视觉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符号分别是l和ml。
使用量筒时,请注意: (1)量筒须水平放置。 (2)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读数时,以液面的最低点为准。
我们用体积(volume)来表示物体所 占空间的大小。体积的单位有立方米 (cubic meter),符号是m3;立方厘米 (cubic centimeter),符号是cm3等。 形状规则的物体,例如长方体,只要 利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 代入公式,便可计算出体积。
使用中注意:
• 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刻度尺位置。 • 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 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记下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测量结果。 与同学讨论,并完成下列测量活动,数据记入以下空格。 (1)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2)选出适当工具,测量实验桌的长度 (3)思考一下,如何测量自己的胸围 ,宽度 ,宽度 ,厚度 。 。 。
发生意外怎么办?
想一想:把意外情况及应对的措施用连线配对。
玻璃试管破碎 烫伤了手指 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 实验桌发生大面积着火 酒精洒到桌面小范围起火
用扫帚扫到畚箕里 用蓝油烃涂抹 用灭火器扑灭 用湿抹布扑盖 用大量的自来水冲洗
实验室的科学活动
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特征、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和联系,可以用数字、字母或各种符号等记录 下来。以下我们利用实验室的条件来完成“建立个人 的信息资料包”的活动。 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测量手段,如:测身 高、体重、胸围等。请把个人的已知数先填入以下表 格内,以后再逐步完善。
科学是一项有趣而艰苦的事业,它包含了无数科学家的创 造性活动。为了获取成果,科学家不畏艰辛、积极向上、勇敢 而又无止境地攀登着……
王选院士被誉为当代“毕昇”,他对 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使中国的印 刷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 纪元,引发了全球华文报业和出版印刷业 的深刻变革。当站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最 高领奖台上时,他说:“对我来说,科学 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而实 现科技报国的宏伟志愿是我此生最大的欣 慰。

六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课件

六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课件

探索
(2)亲自操作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为5步: ① 安放② 对光③ 上片④ 调焦⑤ 观察
① 安放 ② 对光 ③ 上片 ④ 调焦 ⑤ 观察
探索
第一步:安放
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 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 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 7 厘米。
第二步: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 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 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二、探索 2. 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并用示意图画下来。
三、研讨
1.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 范围大小)有什么不同?
放大倍数越大, 图像越大, 视野越小。
四、拓展
研讨
1.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教科版 六年级上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
一、聚焦
我们周围有许多微小的物体, 如有些昆虫极小,有些昆虫的身体 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在放大 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 的呢?
二、探索 1. 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 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 个部分,把我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 文字标注。
探索
第三步:上片
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 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第四步:调焦
眼睛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缓缓下 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 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 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 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以蝴蝶的翅膀为例,学生会发现用肉眼观察时,蝴蝶的翅膀 图像较小,只能看到整体的形状、颜色等,看不清细节;在 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大,能看到不规则的网格状翅 脉;在显微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得更大更清晰,能看到 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鳞片。最惊奇的是鳞片的数量很多, 排布整齐,每个鳞片的形状大致相同。

沪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精品】

沪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精品】

从以上活动中得出,皮肤最敏感的部位是

思考与练习
2.了解其他同学皮肤最敏感的部位,并与自己比较。
3.你知道盲童学校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吗?
谢谢
嗅觉和味觉
鼻(nose)是嗅觉(smell)的器官,舌(tongue) 是味觉(taste)的器官。在人类进化早期,嗅觉与味 觉在防御危险方面,曾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了解声音在人耳中传播的途径
1.观察人耳模型,初步了解人耳各部位的名称。 2.观察下图,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3.声音在人耳中的传播途径。
声源、介质和受声器(耳)是听到声音的必要条件,三者 缺一不可。
人耳的听力有限,在自然界各种声音中,我 们只能听到其中的一部分。
许多动物能 听到频率高于20, 000赫兹(Hz)的 超声波 (ultrasound wave),所以, 它们能接收许多 人类无法直接获 得的信息。
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测量手段,如:测身 高、体重、胸围等。请把个人的已知数先填入以下表 格内,以后再逐步完善。
(一)刻度尺与长度
刻度尺(ruler)是测量(measure)长度(length)的 基本工具。要得到较精确的测量值,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 当的刻度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 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厘米(cm)、毫米(mm)等。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上海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它打破了原有学科框架, 将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三馆合一”,是一座综合 性的展馆,它将天地、生命、智慧、创造和未来融为一体, 12个展区组成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大课堂。
上海市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
谢谢
第二章 感知世界 皮肤的感觉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05 年 , 聂 海 胜、费俊龙搭 载‘神舟六号’ 遨游太空。
2024/8/24
2008 年 , 翟 志 刚、景海鹏刘 伯明搭乘“神 舟七号”遨游 太空。
2024/8/24
给地球量一量“身”
先量一量地球最大的 “腰围”——赤道。
活动
2024/8/24
1. 根据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算出 地球赤道的长度。(1千米=2里)
2024/8/24
1.1水滴里的生物 1.2做酸奶 1.3 馒头发霉了 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2.1地球的形状 2.2地球的表面 2.3地球的内部 2.4 火山和地震 2.5地表的变迁 3.1蜡烛的变化
2024/8/24
3.2 铁锭生锈了 3.3变色花 3.4洗衣服的学问 4.1 登月之旅 4.2太阳系大家族 4.3看星座 4.4探索宇宙 4.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5.1 假设 5.2实验
2024/8/24
人体表皮细胞和洋葱表皮 细胞有什么不同?
2024/8/24
洋葱表皮细是由多个近似于 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 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 是一个细胞。人体表皮也是由许 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 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2024/8/24
细胞是谁发现的?细胞与 生命体有什么关系?
发霉的苹果
坏了的馒头
2024/8/24
发霉桔子
2024/8/24
2024/8/24
说说在哪些条件下食品和其他物 品会发霉?
• 温度 • 水分 • 通风不畅 • 光照充足 • 时间过长
2024/8/24
实验结论: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 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序号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1

六年级《科学》(上)第一课

六年级《科学》(上)第一课
生物技术
介绍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及其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 应用。
新材料技术
介绍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技术及其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 用。
环境保护重要性阐述
1 2
环境问题现状
介绍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 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环境保护的意义
阐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以 及每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和作用。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习成果, 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任务。
02
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法
01
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
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02
观察法的步骤
确定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进行观察并记录、整理分析观察结果。
06
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科技发展历程回顾
古代科技
简要介绍古代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等。
近代科技
概述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如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等。
现代科技
重点介绍现代科技的重要突破和标志性成果,如计算机、互联网、人 工智能等。
当代科技前沿动态介绍
信息技术
介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及其应用。
动物对环境的感知和适应
动物能够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通过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适应这些变化,如调节体温、 改变体色等。
动物对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动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自身的活动对环境进 行改造和利用,如筑巢、挖洞等。
05
地球与宇宙奥秘
地球构造及板块运动原理
地球构造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练习题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练习题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练习题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A.燃烧的蜡烛B.月球C.太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光实际上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B.一盏没有打开的台灯是光源C.没有光源,我们也能看见物体3.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萤火虫、没有点燃的蜡烛B.镜子、打火机C.点燃的火柴、太阳4.下列物体中,()是光源。

A.太阳B.反光的平面镜C.白纸5.下列发光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镜子B.点燃的蜡烛C.湖面6.不同日期看到的月相不同,原因是()。

A.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B.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保持不变C.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时而变化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相是月球被太阳光照亮部分的形状B.一盏没有打开的台灯是光源C.在没有光的环境里,我们也能看见物体8.晚上房间关灯后仍能模模糊糊地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

A.物体很大B.物体是白色的C.房间受到其他微弱光线的影响二、填空题。

1.自身( )的物体称为光源,( )是地球上巨大的光源。

2.( )是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

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 )的光。

4.月球不是光源,不能自行( )。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 )的太阳光;5.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它们属于( )。

6.人要看见物体,必须要有( )进入眼睛。

三、判断题1.眼睛适应黑暗的环境后不能看见物体。

( )2.农历初一,肉眼一般看不到月相。

( )3.商店里的灯泡、蜡烛是光源。

( )4.月亮本身不会发光。

( )5.月亮和太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大光源。

( )6.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光源的光进入了眼睛。

( )四、排序题1.实验2、观察暗盒中的物体:正确操作步骤:( )→( )→( )→( )A.在盒子的一侧开一个孔;B.准备一个盒子和一套简单电路的装置,将电路的开关安装在盒子外,方便控制灯泡的亮灭;C.用一张黑色卡纸卷成纸筒,一端插入开好的孔内,眼睛能从纸筒的另一端观察到盒子内部;D.将电路的灯泡安装在盒子内,让发光的灯泡能照亮盒子内部;五、综合题下列物体中:A、月亮B、激光C、太阳D、闪电E、蜡烛F、电灯G、火把H、玻璃(2)属于光源的有答案一、选择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课件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课件

生活中的放大镜
下面的器具有没有放大作用?
生活中的放大镜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活中的放大镜
有凸度、透明、实心
放大镜的历史
古代放大镜
古代透镜
放大镜的历史
培根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 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序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是否透明
是否有凸度 是否能放大
探究一: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序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是否透明 透明 透明 透明 不透明 透明
是否有凸度 有凸度 有凸度
没有凸度 有凸度 有凸度
是否能放大 能 能
不能 不能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有凸度(中间较厚,边缘薄)。
第一种:镜动,物不动
第二种:物动,镜不动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 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 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 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 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肉眼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放大镜下的屏幕
探究一: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放大镜的放大效果与哪因素有关
1
2
5
1号
2号
5号
大小
凸度
放大程度
探究二:放大镜的放大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号
2号
5号
大小



凸度

微凸

放大程度 放大效果好 微微放大
放大效果好

最新教科科学六年级上册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PPT新版课件PPT

最新教科科学六年级上册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PPT新版课件PPT

‹#›
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
皮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
17:02
‹#›
科学家
24
罗伯特·胡克,英国科学家,又译罗伯 特·虎克(Robert Hooke,1635年7月18 日-1703年3月3日),英国博物学家,发 明家。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 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在机械制 造方面,他设计制造了真空泵,显微镜和 望远镜,并将自己用显微镜观察所得写成 《显微术》一书,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
观察人体细胞
骨细胞 杆状
17:02
‹#›
观察人体细胞
神经细胞 放射状
肌细胞
纺锤形
17:02
‹#›
观察人体细胞
红细胞
双凹面圆盘形
17:02
‹#›
观察人体细胞
17:02
白细胞
无稳定形状
‹#›
观察人体细胞
17:02
人的心肌细胞
‹#›
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当人体遇到病菌人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 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在老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什么。
17:02
‹#›
17:02
‹#›
把我们观察到的微小的生物画下来,并对照资料看看我们观察到 的是那些生物,查查它们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17:02
‹#›
17:02
‹#›
17:02
‹#›
肉眼看不见的生物 借助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
17:02
水绵
‹#›
肉眼看不见的生物 借助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
衣藻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课件(2022版)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课件(2022版)

新知讲解
实验过程: ①观察灯泡不发光的暗盒内部,尝试描述看到的情况; ②打开开关,点亮灯泡,观察并描述暗盒里的情况; ③比较两次观察的现象。
新知讲解
实验观察记录 点亮小灯泡 关闭小灯泡
我的发现
发光的灯泡、暗盒壁颜色、各种物品。 什么也看不到。 暗盒里没有光时是完全看不见里面的情况的, 只有在有光的情况下眼晴才能看见物体。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新知导入
在琪琪的生日会上,房间里的灯已经关了,蛋糕上的蜡烛 照亮房间,彬彬提醒大家在吹蜡烛之前先找到灯的开关。
为什么要先找 到开关呢?
新知导入
那是因为,房间里唯一的 光源是蜡烛,当蜡烛吹灭后, 周围会暗下来,在黑暗中看不 清或看不见物体。
新知导入
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是什么?

当光进入到人的眼晴时,光线被折
在这间能完全遮蔽光线的教室里,亮着灯,我们能看到哪些物品? 在同样这间能完全遮蔽光线的教室里,关闭灯,我们能看到哪些物品?
课桌;黑板;屏幕;时钟;……
新知导入
在有灯光和没有灯光的 情况下,我们看到的物 品有什么区别吗?
关闭灯后,看到的物 品不清楚、模糊、颜 色不明。
新知导入
刚熄灯时,眼前一片漆黑, 过一段时间,眼睛适应后,是不 是就能看到物品了呢?为什么?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光源;知 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让我们看到光 源或该物体;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分析出光的存在是人的眼睛能 看到物体的重要因素,意识到? 光源
物体
眼睛
作业布置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发光现象? 这些光来自于哪里?
课堂练习
2.关于光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夜晚,天上的明月是光源。 B.夜晚,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 C.我们能看到的物体都是光。

小学科学1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案)

小学科学1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案)

小学科学1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案)《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光线传播的原理,知道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物体。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光线传播的原理。

2. 理解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物体。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用的光源、物体、屏幕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2. 引发学生的思考:“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呢?”Step 2 探究光的传播1. 向学生简单解释光的传播:“光是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原因,它可以从光源经过传播,然后把物体反射的光传入我们的眼睛。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演示光的传播过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Step 3 实验探究1. 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实验用的光源、物体、屏幕等材料。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以观察光传播的实际情况。

3.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光是如何传播的。

Step 4 分享实验结果1.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整合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Step 5 解答问题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为什么在没有光的地方我们不能看到物体?”、“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看不到物体?”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解读,确保他们理解了光的传播规律和为何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Step 6 拓展探究1. 鼓励学生开展更多关于光传播的实验或者调查,进一步深入了解光的性质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相关问题,鼓励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来寻找答案。

五、板书设计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光的传播原理- 观察光的实验- 光的传播规律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光的传播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回答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物体的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全部课件(共4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全部课件(共4课时)

实验方法
水分:干燥 将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温度:温暖 水分:潮湿 将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温度:寒冷
水分:干燥 水分:潮湿
将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电冰箱里 将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电冰箱里
水分:干燥
温度:温暖 温度:寒冷
将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将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电冰箱里
霉有生命吗?怎么证明?
霉是有生命的,因为霉能够生长繁殖,不 断的扩大。
实验探究 馒头发霉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霉适宜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活动准备:新鲜馒头、烤干的馒头、透明塑料袋等。
实验猜想: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干燥的环境 ...
温暖的地方 ...
潮湿的地方
也可以选择面包、 橘子皮等其他材料
注意:(1)采集叶子和草时要注意安全; (2)要带上橡胶手套取腐烂的叶子和草; (3)制作完成后及时洗手、清理桌面。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观察“小水塘”
(1)大部分的叶子和草沉在瓶底,水面也漂浮了部分,水中也有一些细小的杂质。
(2)水的颜色呈黄色
(3)用放大镜看到水体中有游动生物
(4)晃动后有气泡产生 ……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 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他们是有 生命的?请同学们自行查阅资料结合生 活经验回答。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瓜果上的霉菌
人体皮肤上 的细菌
空气中漂浮 的病毒
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说明微 生物是有生命的。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我知道
1、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他们 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看到,所以把他 们叫做(微生物 )。 2、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 霉)等。 3、 ( 列文虎克 )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科学六年级ppt

科学六年级ppt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是一门关于自然规律和现象的研究。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这两个主题。

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程度和种类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从微生物到大型动物植物,形态各异。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维持了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限制乱砍滥伐、合理开发土地、建立保护区等方式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的模型。

通过食物链可以清晰地展示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以及能量的传递和流动。

1. 基本概念食物链由食物网中的各个成员组成,它们以食物为能量来源。

食物链通常包括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多个环节。

2. 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植物是食物链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食草动物是食物链的第一级消费者,它们以植物为食。

食肉动物是食物链的第二级或更高级消费者,它们以其他动物为食。

分解者是食物链的最后一环,它们分解死亡生物体,将有机物归还给土壤。

3. 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是简化的食物关系模型,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网状结构。

食物网更准确地描述了各种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依赖和食物关系。

总结: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和理解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而通过学习食物链,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进一步认识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有关光的思考》PPT教学课件

《有关光的思考》PPT教学课件
A.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B.动物不需要光
C.眼光是眼睛发出的光
总结 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1 有关光的思考 光是哪里来的? 光源和非光源有什么不同?
科学 教科版 五年级 上册 -.

学习目标
1 了解光进入眼睛才能使我们看到物体。 2 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和来自物体反射的光。 3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一 想想
我们为什么能够看清周围的世界?
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对光有哪些了解?
有光才会亮。 光能看得见摸不着。 太阳一直在发光。 有光就会有影子。 阳光照一照,我们感觉
比较暖和。
请同学们说一说,光是从哪里来的?
阳光是太阳发出的。 蜡烛也会发出光。 电灯、萤火虫也会发出光。 月亮自己不会发光,它反射
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 花草树木也不能发光。
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 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太阳
正在燃烧 的蜡烛
打开的电灯
没有点燃的蜡烛、没有通 电的电灯算不算光源呢?
对。自己能发光,且正在 发光的才算光源。
熄灭的蜡 烛
没通电的电 灯
不算。因为它们现在没有 发出光,所以不算光源。
依靠反射其他物体的光才能使 人们看到的物体不是光源。
月亮
黑板
镜子
下面是光源的请画“√”,不是光源的请画“○”。


○○√Fra bibliotek√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
无法看见物体。 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适应了黑暗之后,
可以看到这个红苹 果的影子。
A 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并交流: 1、开了灯,能看到灯吗? 2、关了灯,能看到灯吗?
光源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光源。
探究并交流:
1、开了灯,能看到盒子里的白球吗? 2、关了灯,能看到盒子里的白球吗?
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该物体。
资料卡
总结
1.知道自行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 2.光源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光源。 3.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该物体。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光
第1课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准备吹蜡烛了,先看看电 灯的开关在哪里。
为什么要先找开关呢?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燃烧的木材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燃烧的蜡烛
在我们光的物体?
点亮的 霓虹灯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发光的萤火虫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点亮的电灯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行发光的物体?
太阳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
讨论: 如果没有光源,
我们还能看见物体吗?
观察和比较:开灯和关灯时的现象
要求:
1、选定暗室内观察的物品, 2、记录开灯时和关灯的现象在活动手册的“任务1”中。
拓展
如果暗盒里的物体是白色的,把灯关上, 我们是否能看见它吗?
课件设计:陈莹
开灯时
关灯时
汇报与交流: 开始时和关灯时有什么不同现象。
能清晰观察到物品的大小、 形状、颜色等特征。
看不见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 征,眼睛适应后过也看不见物体。
探究活动:观察暗盒中的物体
准备材料
黑色厚纸盒、黑色卡纸、开关、灯泡、 灯座、导线、电池、电池座、胶水、 剪刀
要求:1.制作暗盒并进行观察。 2.记录发现在活动手册的“任务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