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眩晕)络病辨证论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眩晕)络病辨证论治中医学传统文献中并无“高血压”这一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主要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其发病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为患。在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领域里,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强调辨证论治,治病求本, 其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副作用相对较轻,且药价便宜等方面均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治疗原则

高血压病的治疗应通过采用调营卫气血、气机升降、协调阴阳等治疗方法,气逆阳亢者使之下降,气机不升者使之上升,但治疗升降气机,不应仅着眼于一脏一腑,还应体察病后对全身气机的影响,尤其应重视脾胃升降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恢复机体的动态平衡,血压自会恢复正常。

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很多,根据体内阴阳盛衰脏腑虚实、舌苔、脉象、体型以及发病诱因等的不同,临床一般将本病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肾精亏虚,痰浊上犯等不同证型,但细究其证,则不出虚实两端。实证多以肝风痰火为主,而虚证则以肝肾阴血亏虚多见。但虚实二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虚证可转化为实证,实证可转化为虚证,或虚中夹实,或实中夹虚,或虚实互见。千万不可用对号入座的方法,生搬硬套,临证时务必详审,孰先孰后,主次标本,缓急轻重,都需分辨清楚,立法组方,必须权衡准确,才不致贻误病机,犯虚虚实实之戒。

(一)肝火上冲,脑络失和

【证候】体盛性刚,形气俱实,头胀头痛,口苦而干,烦躁易怒,面赤烘热, 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燥,脉弦数有力。

【证候分析】禀赋刚强,形气俱实之人,最易情绪激动,五志过激,扰动肝火,逆乱气机,使络脉失和不柔。头部络脉失和,则见头胀头痛;肝失疏泄,热邪伤津,肠道气机不利,津液失于濡润,则有大便干结;火性炎上,故面部烘热, 烦躁易怒,口苦而干,舌红苔黄或燥;肝火上冲,脉失柔和,则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通脉和络。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苓10g,生地黄12g,车前子10g (包),木通9g, 白芍12g,大黄12g (后下),蜈蚣2条,甘草3g。

【方解】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苓清泻肝脏上炎之火,生地滋补肝肾之阴而敛肝之亢阳;车前草、木通使肝火从小便而出,大黄通大便使肝火自肠道而下;白芍养肝阴而柔和络脉,蜈蚣剔络脉而平肝风;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相伍,又有酸甘化阴,柔和络脉之效。

【加减】兼有痰火、咳嗽、气急、痰稠者,加黄连、竹茹、胆南星;头痛剧烈者,加石决明、钩藤;火盛动风震颤,甚或抽搐者,加全蝎、代赭石。

(二)痰浊阻络,清阳不展

【证候】头晕头重,困倦乏力,心胸烦闷,腹胀痞满,呕吐痰涎,少食多寐,手足麻木,舌淡苔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痰浊阻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则头晕头重,多寐等;痰浊阻滞胸部,胸阳不展则心胸烦闷;痰浊中阻,脾失健运则腹胀痞满,呕吐痰涎;痰浊流注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则手足麻木;舌淡苔腻,脉弦滑皆为痰浊内盛之象。

【治法】祛痰通络,升清降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

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0g,石菖蒲12g,远志10g,陈皮10g,茯苓15g,姜竹茹15g,枳实15g,甘草6g。

【方解】半夏、竹茹、枳实、远志祛痰降浊;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天麻通络熄风;石菖蒲、远志祛痰通络开窍。诸药共奏祛痰通络,升清降浊之效。

【加减】腹胀、纳呆便溏者,加砂仁、藿香;若痰浊化热,舌苔黄腻者,加黄连。

(三)肝阳上亢,脉络绌急

【证候】眩晕、耳鸣、头胀痛,失眠多梦,易怒,面颊红赤,舌红,脉弦。

【证候分析】肝阳亢于上,扰乱晴空,故眩晕、耳鸣;肝疏泄太过,故见急躁易怒;肝阳上扰,心神不宁,则见失眠多梦;肝阳扰动脉络,血行滞而不畅,故见面颊红赤、头胀痛;舌红为肝火之象,脉弦乃肝阳上亢之征。

【治法】平肝潜阳'逋脉活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g,钩藤15g,桑寄生15g,栀子12g,黄苓9g,石决明15g,夜交藤15g,怀牛膝

15g,生牡蛎30g,杜仲15g,白芍12g,益母草15g。

【方解】方中以天麻、钩藤平肝阳而通络脉;栀子、黄苓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过亢;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润肝燥而补肝经之虚;牛膝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功;石决明、生牡蛎镇肝潜阳,夜交藤安神定志;益母草活血通经利水,白芍柔肝通络;诸药共奏平肝潜阳,通脉活络之效。

【加减】兼腑实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阳亢化风、手足颤动,加羚羊角、代赭石;手足发麻者,加桑枝、稀莶草;胸闷加薤白、瓜蒌皮。

(四)阴虚阳亢,脉络瘀滞

【证候】头晕、目糊,耳鸣口干,面红,心悸失眠,四肢麻木,头重肢轻,步履不稳,舌质红干少苔,脉弦细。

【证候分析】阴虚于下,阳亢于上,阴虚不能滋潜,虚风上扰清空,故见头晕、目糊、耳鸣;虚火上扰则口干,阴液不养心神,故见心悸失眠;肢体脉络绌急,血瘀运行不利,故见四肢麻木;脑部脉络之血瘀而不行,则有面红,头重肢轻,步履不稳;虚火伤津则舌红少苔,阴虚阳亢,脉络瘀滞故脉弦而细。

【治法】滋阴潜阳,通络行瘀。

【方药】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枸杞子10g,菊花10g,生地黄15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 山茱萸8g, 白芍15g,丹参18g,怀牛膝15g,龟板(醋制)20g,生龙牡各20g,鸡血藤18g。

【方解】方中以枸杞、生地、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滋补肝肾之阴;菊花、龟板、生龙牡镇潜亢盛之阳;怀牛膝引血以下行;白芍、丹参、鸡血藤养肝阴而通络行瘀。诸药合用,则有滋阴潜阳,通络行瘀之效。

【加减】腰酸腿软者,加桑寄生、杜仲;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心前区闷痛、活动后加剧者,加红花、川芎;后脑部或颈项发紧者,加葛根、川芎。

(五)肾精亏虚,脑络失荣

【证候】头晕,头空痛,耳鸣目糊,腰腿酸软,夜尿频多,下肢痿软无力,舌淡红,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肾精亏虚,精不化血,血亦不足,不能上荣充脑,髓海不足,脑络失荣,故见眩晕、头痛、耳鸣、目糊;肝肾不足,外府失养,则见腰膝酸软;下元不固,气化失司,则见夜尿频多。舌淡红,脉沉细无力皆肾精亏虚,血失荣养之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