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史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①目的: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意义:(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三公名称及职权、特点(配合、牵制;朝议)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代①汉朝:三公九卿、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世袭制(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意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知识结构】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争史和探索史)。
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D.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2.夏朝建立的标志是:A.禹传位给启B.启打败有扈氏,巩固了王位C.禹建立夏朝(答案)D.夏朝制定了各种制度3.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B.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扩大统治范围C.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D.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战争(答案)4.宗法制是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C.宗法制起源于夏朝,发展完善于周朝D.宗法制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但与政治关系无关(答案)5.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权力高度集中(答案)D.具有相对延续性和稳定性6.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的义务不包括:A.服从周天子的命令B.为周天子镇守疆土C.随从作战D.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答案)7.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A.推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C.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D.实行分封制,封赏功臣(答案)8.秦朝中央官制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答案)D.郡守9.以下关于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秦朝继续沿用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答案)C.秦朝的郡县长官由世袭贵族担任D.秦朝的县以下不设基层组织10.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A.修筑长城,抵御匈奴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但后世多有变革。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纲要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与地理环境•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与分类•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2.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朝代•古代中国历史的分期•主要朝代的演变与特点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与演变第二单元:文明古国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夏商周的文化特点与重要遗产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阶级斗争•儒、墨、道等重要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影响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帝国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与措施•秦朝国家制度的变革与影响2. 汉帝国的巩固与繁荣•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政策及其措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 秦汉帝国的衰落与传统文明的继承•内忧外患导致秦汉帝国的衰落•传统文明的继承与融合第四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1.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交流•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开拓•中国与西方、中亚的经济文化交流2. 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与司马迁的世界观•十六国、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特点•司马迁的世界观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3. 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唐太宗的征服与统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辉煌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纵横构建1. 高度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演变•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与影响2. 唐宋诗词与宋元戏剧的繁荣与兴盛•唐宋诗词的风格与代表作品•宋元戏剧的特点与主要代表作品3.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与对外交流•科技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程的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每个单元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奠定基础。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第一篇:思想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演变
一、人类社会的演变
1.古老社会
2.奴隶社会
3.封建社会
4.资本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社会
6.共产主义社会
二、人类思想的演变
1.原始宗教
2.古代哲学
3.现代哲学
三、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2.书法艺术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3.书法与审美观念的演变
四、中国古代文化成就概述
1.古代科技
2.古代文学
3.古代艺术
第二篇: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变革
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1.自然哲学的出现和发展
2.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
3.科技引领生活的改变
二、生活方式与文化的差异
1.生活方式的演变
2.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四、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未来展望与个人责任
五、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2.文化多样性和人类进步
3.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六、生命与生命伦理问题
1.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生命伦理问题的探讨
3.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和行为。
高一必修一历史单元知识框架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单元知识框架总结第一单元:1.雅典城邦特点:贵族政治。
2.城邦公民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3.颁布解负令的意义: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4.财产等级制度对雅典民主奠基作用:扩大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为雅典民主奠定社会基础;5.僭主政治评价:独裁方式,却进一步推动雅典民主进程;6.梭伦的思想:节制,中庸,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折中;7.改革侧重点:缓和社会矛盾,振兴雅典城邦;8改革结果概述: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被废除,土地回到农民手中,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护;6.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打破贵族世袭垄断,有利于平民参加国家事务,但并未带来真正平,是用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7.雅典设立陪审员对我启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国;8.为什么大多数人支持改革:在改革中,债务被废除,土地又回到自己手中,同时人身自由也有法律保障;9.概述雅典特点:政治上贵族专政,广大农民没有权力;经济上贵族侵吞农民土地和财产;10.对公民大会认识:(优)广泛民主性;(弊)只适应寡民城邦,决策上繁琐拖沓,延误时间。
¤本单元要背诵的知识:解负令的规定+财产等级制内容,国家权力机构包括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考试多会情景题出发,考一个人是几百麦斗的平民,有哪些权力和可参加的机构。
第二单元:重要常考知识点:1.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效果:建立县制,加强新兴地主的中央集权;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赋税制度,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实现统一奠基。
2.商鞅与吴起变法不同处:吴起针砭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是全面性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4.连坐法特点作用:与什伍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管理。
5.商鞅灭六虱原因:它们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其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框架在这段历史的探讨中,我们将涉及多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与背景,研究的发展轨迹不仅反映了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变,也为现代社会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人类文明历经沧桑,诸多杰出文化、思想流派以及权力斗争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历史的面貌。
结合历史的变化,我们更能深入理解现今社会的性质与发展,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引言1.历史的定义与意义2.历史的多维观察3.学习历史的目的与方法二、原始社会1.原始人的生活方式2.原始社会的经济形态3.原始信仰与文化4.原始社会的分层与首领的出现三、农业革命1.农业发展的起源2.农耕文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早期农业社会的组织结构4.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四、古代文明的兴起1.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1地理环境与文明的形成1.2文字与法律制度的初步建立2.古埃及文明2.1尼罗河的影响2.2法老制度与宗教信仰3.印度河文明3.1城市规划与社会结构3.2商业与文化交流4.古代中国的早期文明4.1长江与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4.2甲骨文与古代社会的传承五、古代东方文化的交流1.文化传播的途径2.贸易与经济互助3.不同文明的相互影响六、封建制度与中央集权1.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中央集权的概念与实践3.中央集权对社会的影响4.封建与中央集权的冲突七、古代帝国的兴衰1.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落幕2.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3.古代文明的崩溃与复兴八、思想与文化的变迁1.哲学与科学的起源2.宗教信仰的多样性3.文学艺术的发展4.教育与知识的传播九、历史的重要性与反思1.为什么要学习历史2.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3.历史的局限性与批判性思考小建议:在学习历史时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将历史与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结合,形成对社会的全面理解。
建议多看历史纪录片、参与历史讨论,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感知与理解。
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实地考察,近距离接触历史遗迹,以获得更直观的体验。
个人观点: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反映了过去的事件,也为我们了解当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doc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doc第一单元《革命理想与新文化》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主要围绕现代中国社会革命理想和新文化诞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影响几个方面展开,让学生明白今天中国革命是在殖民统治下发动的。
一、马克思主义的深厚影响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革命理念和新文化产生的主要理论基础。
20世纪初,中国学者理解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重新审视和评价近代中国历史。
他们借鉴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原本殖民统治下压抑的现实中,探索从本土视角出发的思考和实践,主要包括尼采主义、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新文化主义和北洋学派等,这些思想给中国社会革命理想和新文化带来深厚的影响。
二、中国社会革命理想的产生主要是在经历欧洲各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以及中国帝国主义内部垄断占据和伤害中国人民利益的深重挫折下,中国人民经历了苦难,开始从欧美各国的成功革命及其理想中寻求解决中国苦难提升民族地位的道路,产生了以聖戰主義为核心的革命精神——中国社会革命理想。
三、新文化运动的起源20世纪初,中国受欧洲资本主义的影响,形成了层出不穷的教育反动势力和文化反动势力,民族自卑留学思想及其文化思潮浪潮。
在深刻反思中国历史、性学、宗教、哲学的挫折的基础上,中国知识界兴起了新文化,其中以无产阶级文化观念为指导的“四五运动”(“四五”)为代表,通过反抗封建意识形态和抵制封建利益集团,实现新民主主义的理想。
四、新文化思潮的特征新文化思潮重新定义中国社会新革命价值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尼采主义为主流思想,通过加强书面语言的实践和开拓新的传媒文化,发扬科学进步思潮、反传统文化思潮、反神秘主义思潮、反压迫思潮,进而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民族凝聚力,拓展民族视野,促进民族改革力量,给世界带来新的思想意识。
新文化运动至关重要,它支持了本土民族革命,推动了民族团结、民族觉醒等人民运动及民族凝聚力,提供了鲜明的倡导观念,深植了思想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与世界文明的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发展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推动者,中华民族朝气蓬勃、顽强拼搏斗志和不断进取精神的重要贡献者。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神秘色彩,如甲骨。
地方:侯、伯,向商王纳贡,奉命征伐。
目的:维护西周的统治周武王分封分封的范围: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封对象:王族(燕、鲁、卫、晋)、功臣(齐)、古代帝王的后代(宋、杞、许)周公分封:规模最大。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2、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内容: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3、西周的宗法制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补充: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统治秩序。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宗法制,构成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物质条件统一条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完成了局部的统一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一、秦的统一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结果: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皇帝制度的建立: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央中央官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地方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影响: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高一历史必修一(一)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历史必修1知识框架
历史必修1知识框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禹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产生2、夏商的统治王权和神权的结合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加强对全国有效的统治2、分封物:土地和人口3、分封对象:(以血缘宗亲为主)王室、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5、形成的等级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6、评价:一方面: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另一方面: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2、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4、作用:保证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和政治的垄断。
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的统一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二、皇帝制度的确立和特点1、独尊——皇帝地位的至尊2、独裁——皇权的至高无上3、世袭——皇权的不可转移三、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结构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服务于皇权四、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1、特点:直接向中央负责,完全服从于中央;地方官僚都直接由皇帝任命。
2、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第三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总体特点:这一时期,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但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分割和限制。
1、汉武帝的“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割据地方藩镇权力很大,发展成为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人类起源和社会的发展简介:人类起源是人类历史的基础,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讲述早期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
一、早期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 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涉及到人类的起源地、起源时间等问题。
-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50万年前的非洲。
2. 早期人类的进化- 早期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从直立行走到使用工具、从狩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转变。
- 人类进化的关键标志包括直立行走、大脑容量的增长以及文化的成型。
二、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1. 社会的定义和作用- 社会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和互动中形成的一种组织形态,体现了人类互相依存、彼此影响的关系。
- 社会的作用包括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供安全与安定的生活环境等。
2. 社会的发展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阶段。
-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态、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
3. 早期社会的特征- 早期社会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人们过着游牧或定居的生活。
- 早期社会的人们依靠亲属关系和部落组织进行社会互助和合作。
三、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1.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主,依赖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来获取食物和生活所需。
- 早期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随着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2. 早期社会的组织形式- 早期社会的组织形式主要以部落为单位,人们以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进行社会组织和归属。
- 部落内部分工合作,形成了简单的社会分工和协作关系。
3. 早期人类的文化- 早期人类的文化主要包括语言、工具制作技术、信仰体系等。
- 语言是早期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的沟通交流,人类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②特点:传子(家天下)2、分封制①含义:封邦建国②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③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④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⑤诸侯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⑥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⑦前期作用: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政权严密⑧后期影响:诸侯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3、宗法制①含义: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③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⑥后世影响:重视家庭、强调血缘关系、尊卑有序,倡导内部凝聚力⑦体现:传统节假日(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祭祖、家谱4、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②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利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统一原因:①长期分裂和混战,人民渴望统一②商鞅变法后,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2、中央集权措施:①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②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负责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太尉负责军务(虚设),三者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保证皇帝大权独揽③推行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郡的长官为郡守,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3、中央集权制度作用①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完善4、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1)相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②都是地方行政制度(2)不同点:①分封制的诸侯世袭,郡县制的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②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郡县制以地域划分③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④分封制的性质是贵族政治,郡县制的性质是官僚政治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①汉初:郡国并行制,爆发七国之乱②汉武帝: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③唐:节度使,政治、经济、军事权利过大,造成藩镇割据,爆发安史之乱④宋:政治上重文轻武、经济上控制地方财政、军事上杯酒释兵权⑤元:行省制度a.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作用:便利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君主专制的演进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②汉武帝:中外朝制③魏晋南北朝:设三省制④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与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⑤宋:中书门下,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与财权⑥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权势越来越大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①汉:察举制(标准:孝、廉)②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③隋:科举制(标准:才学)a.方式:礼部主持的至上而下的选拔考试b.过程: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c.作用: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①明太祖废丞相a.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b.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恣擅权c.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②设内阁a.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b.过程: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正式形成;明宣宗时授予阁臣票拟权;明神宗时大权尽归内阁c.性质:皇权专制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d.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2、清①清初:内阁、六部(仿明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②康熙设南书房(皇权得到扩大)③雍正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a.最初目的:用兵西北b.军机大臣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保密性强)d.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①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②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侵略国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国等8国
日本
签定条约 主要影响
《南京条约及 附件《望厦条 约》《黄埔条
约》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
了
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化的程度 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完
全形成了。
无
一百多年来 第一次取得 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的完
美苏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加剧了世界的紧 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两极格 原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根因)
当 局结束 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因)
今 世 界
结 果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 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成立独 联体,苏联解体。
政
治 格
背
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
富强,并具有世界意义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中共党建时期(1919—1923) (二)国民大革命(1924--1927) (三)土地革命(1927--1937) (四)抗日战争(1937--1945) (五)解放战争(1945--1949)
第五单元知识
项目
巴黎公社
革命理论 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指导
近代中国民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临时约法) 现代中国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协商制、民族
区域自治制、基层民众自治制、特别行政区制)
近现代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的民主化
近代中国革命:反侵略求民主(旧,新) 内战(太、义、辛、大革命、土、解放) 现代中国外交(奠基、突破、调整)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三方面表现(政治经济军事) 多极化趋势:美苏、欧、日、中、不结盟 一超多强趋势:美、欧、俄、日、中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阶段,探索发展道路的历程曲折而艰辛。
详细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此后,中国开 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德意志帝国通过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皇帝掌握实权, 议会拥有立法权。
04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 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 理都造成沉重打击。
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的颁布
法国大革命为共和政体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人权宣言》强调了人权、自由、平等原 则。
1875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正式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共和制 。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CONTENTS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甲午战争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 《马关条约》,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社会:
出现的标志:
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相比王位世袭制的特点:
世袭的基本方式:
出现的朝代:
分封的目的:
分封的内容:
分封制受封的对象:
奴隶社会受封者应承担的义务:
西周贵族集团的构成:
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宗法制继承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古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礼乐制:
代隐含的两对矛盾:
两对矛盾发展的趋势:
政治基础:
中形成的背景经济基础:
思想基础:
国建立:秦朝
皇帝制度—特点
专丞相:
政制主要内容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太尉太尉:主御史大夫:
义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制中秦朝
封建央西汉:
社会集加强中央,削弱地方唐朝:
制权北宋:
制元朝:
秦朝
度西汉:
魏晋南北朝:
度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隋唐:
北宋:
明朝:
清朝: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秦朝:
选官用管制度主要制度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