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苔》

合集下载

古诗赏析《苔》

古诗赏析《苔》

3
4
形态特征
成片附着于石头、土地…… 小型绿色植物,结构简单 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 全世界有23000种,中国约有2800多种 保持水土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地球的氧气来源
种类作用
作者袁枚
袁枚(1716年3月-1798年1月),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 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27岁当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
也:读[yì],作亦,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放大镜下美丽的苔花
诗文解释赏析
「白日不到处」
在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 「青春恰自来」 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凭借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阻碍,焕 发出青春光采。 「苔花如米小」 苔花如米粒般细小,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
作品名称 苔 创作年代 诗歌
作者:袁枚
分享人:水舞青风
戊 戌年 【狗年】乙卯月 乙巳日
[wù][xū] [mǎo] [sì]

看图说一说!
苔藓
1
2
正确读音 生长环境
苔 藓 [ tái xiǎn ] 散射光线或半阴暗处生长, 喜欢潮湿环境,怕干怕旱
34岁父亡,辞官伴母
“随园先生”是清朝第一商业高手
经商高手
古诗赏析
《苔》
【清】
白:明亮。
青春:春季,比喻少壮之年。
恰:刚刚、才;只、仅;正、正好;
袁枚
不宜生长的地方
苔却自己生长出来 坚韧、独立 人生态度 苔花小得几乎看不见 仍要努力开放 积极向上 自信、乐观

【原创教案】大班语言《苔》(古诗)

【原创教案】大班语言《苔》(古诗)

大班语言《苔》(古诗)设计意图:《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渺小的苍虽然生长在阴暗潮湿处.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自信地学着娇艳的牡丹尽情开放,传递出令人感动的精神力量。

这首小诗原本少有人传诵2018年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第一-期中曾经在贵州贫困山村支教的教师梁俊和乌蒙山里的孩子们一起演唱了这首诗,从而令这首小诗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

《苔》这首小诗虽然不完全符合五绝格律,却琅琅上口,意境优美。

因此,我组织了《苔》的学习活动,旨在带领幼儿理解古诗内容,并在朗诵中感受古诗的意的之美。

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苔的特点,明白小小的苔也有强大的力量。

2.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和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诵。

3.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朗诵的乐趣。

活动准备:(一)物质准备1.PPT课件2.人手1份画纸、画笔。

(二)经验准备:幼儿在活动前观察实物青苔。

活动过程:一、了解《苔》(一)了解苔的外形特征。

师:昨天我们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一种很特别的植物,是什么?谁来说一说青苔长什么样?(从形状、颜色、摸上去的感觉)小结:原来青苔是小小的、细细的,绿绿的,摸上去有点软软的。

(二)了解苔的生长环境。

提问:我们是在哪里找到青苔的?(水池、下水道)青苔为什么会长在这里呢?(生命力很强)小结:青苔生命力很强,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也能生长。

二、理解《苔》师:在久之前的清代,有一位诗人叫袁枚,他文采特别好,写了很多古诗。

其中有一首诗就是描写《苔》,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一)幼儿倾听朗诵录音。

提问:诗人袁枚这首《苔》,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小结:古诗和我们平时说的话或者和我们平时听的故事有点不一样,听起来是抑扬顿挫的感觉,像音乐一样有节奏。

(二)幼儿反复倾听、感受,边听边画。

提问:你还听到了什么?现在请小朋友把听到的画下来。

(三)根据幼儿的绘画作品,带领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谁来分享一下你画的是什么?你画的是哪一句?你认为这句诗说的是什么?提问:谁画的和他不一样?你能来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吗?这句诗说的又是什么?小结:根据幼儿的绘画作品,梳理出幼儿所了解的诗意。

大班古诗《苔》教案

大班古诗《苔》教案

大班古诗《苔》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古诗《苔》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苔》,培养大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苔》的意境和主题。

2. 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苔》古诗的课件或印刷材料。

2. 展示图片或实物,如苔藓植物。

3. 课堂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音乐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让学生放松并进入学习状态。

2. 展示苔藓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述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例如树木、花草等。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苔藓植物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生长环境等。

正文:1. 分发《苔》古诗的课件或印刷材料给学生,并一起阅读诗歌。

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例如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3. 解释生词和难句,确保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活动:1. 分组讨论古诗《苔》的意义和美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的朗读练习,注意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诗,以苔藓植物为主题,展示并分享给全班。

总结:1. 回顾学生对古诗《苔》的理解和感受。

2. 强调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培养了对自然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欣赏自然的美丽。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各种自然景观,如花草、树木等。

2. 继续学习其他古诗,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案评估:1. 学生对古诗《苔》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苔藓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技巧。

教案扩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组织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制作苔藓植物的模型或画作,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苔》的理解和感受。

古诗苔课件ppt

古诗苔课件ppt

代表作品
古诗苔是作者最具代表性 的作品之一,被视为其文 学成就的巅峰之作。
里程碑
在文学史上,古诗苔被视 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 志着中国诗歌创作的一个 重要阶段和转折点。
01
古诗苔的诵读与表 演
诵读技巧
节奏感
情感表达
在诵读古诗苔时,要注重节奏感,根据诗 句的音节和韵律来调整语速和语调,使诵 读更加流畅自然。
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手法
语言运用
结构安排
通过运用优美的语言,创造出独特的 艺术效果,使诗歌具有音乐美和视觉 美。
通过精心安排诗歌的结构,使诗歌更 加紧凑、有层次感,使读者在阅读过 程中感受到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修辞手法
通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 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 力。
01
古诗苔的文学价值 与影响
律感。
朗诵
以朗诵的形式表演古诗苔,重 点在于传达诗句的意境和思想 ,以及表现其文学性。
戏剧化表演
将古诗苔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戏剧化的表演形式展现出 来,增强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 力。
配乐表演
配合音乐进行古诗苔的表演, 可以更好地营造氛围和情感,
增强艺术表现力。
舞台效果
布景设计
根据古诗苔的主题和情节,设计相应 的舞台布景,营造出相应的氛围和场 景。
古诗苔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引言 • 古诗苔简介 • 古诗苔的意境与意象 • 古诗苔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 古诗苔的诵读与表演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名称
《古诗苔》课件
主题内容

古诗苔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古诗苔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古诗《苔》读后感第一篇《苔》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以苔藓为象,寓意人生的哲理。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中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四句,让我明白了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希望,要坚持下去。

苔藓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到,但它依然能够顽强地生长,开出美丽的花朵。

这就像我们的人生,虽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诗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两句,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往往隐藏在平凡的细节中。

苔藓的绿色和草的青色,虽然看起来普通,但却给人带来了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这就像我们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美好。

我们应该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诗中的“请君莫笑池塘水,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句,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丰富。

苔藓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却有着坚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美。

这就像我们的人生,不应该只追求物质的富饶,而应该追求精神的丰富。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有意义。

诗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两句,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就在于简单和自然。

苔藓的生长并不需要太多的条件,只要有一点点的水分和阳光,它就能够生长得很好。

这就像我们的生活,不需要过于复杂和繁琐,只需要简单和自然,就能够过得很舒服。

读完《苔》这首诗,我深受启发。

这首诗让我明白了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希望,要坚持下去;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往往隐藏在平凡的细节中;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丰富;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就在于简单和自然。

这些都是我从这首诗中学到的宝贵的人生哲理,我会将这些哲理应用到我的生活中,让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二篇《苔》是清朝文人袁枚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一片苔藓生长在石头上的场景,以此寓言人生的艰辛和坚韧。

青年朝气蓬勃的诗句

青年朝气蓬勃的诗句

青年朝气蓬勃的诗句描写青春年华朝气蓬勃的诗句如下: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清代袁枚《苔》译文: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代朱熹《偶成/ 劝学诗》译文: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3、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唐代杜秋娘《金缕衣》译文: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代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译文: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代陶渊明《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译文: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

扩展资料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出自唐代杜秋娘的《金缕衣》。

全诗如下: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全诗赏析这首诗的含义非常通俗易懂,可以用“珍惜时光”这个词来概括。

这原是一种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可是,它使读者感到愿望单纯而强烈,使人感到无比的震撼,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全诗每一句似乎都在反复强调“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有些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啰嗦,回环不快不慢,形成优美的轻盈旋律。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

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

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

2.描写青春年华朝气蓬勃的诗句描写青春年华朝气蓬勃的诗句如下: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清代袁枚《苔》译文: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代朱熹《偶成/ 劝学诗》译文: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苔》赏析

《苔》赏析

《苔》赏析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苔》赏析(精选5篇),欢迎阅览。

《苔》赏析篇1《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也学一作:亦)诗文赏析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

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苔》赏析篇2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版本一)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版本二)译文及注释「译文」黄叶和青苔铺满了回去的路,原来我们相约幽会的地方如今在哪里?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

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高高的树木萧萧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回去的路,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

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注释」⑴屧粉衣香:这里代指所怀念之情人及与之幽会的地方。

屧(xie),本意为鞋子的木底,此处与“衣”字皆以衣物代指情人。

⑵“秋月句”:清朱彝尊《转应曲》诗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⑶木叶:树叶。

苔古诗的意思

苔古诗的意思

《苔》古诗及意思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全诗意思:
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附:全诗赏析及作者简介
1.全诗赏析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咏物诗。

此诗生动地表现了青苔生长的特性,咏叹它受本性和境遇的种种限制。

诗中的青苔有对于阳光的期待,也有向红叶打听阳光的勇气。

全诗富于情趣,饶有意蕴。

2.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

字子才,号简斋,一号存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

曾任多地知县。

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卜居于江宁小仓山之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交游甚广,
以诗文名于世。

著述甚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八十余卷。

古诗赏析《苔》共18页文档

古诗赏析《苔》共18页文档
古诗赏析《苔》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

清代诗人袁枚古诗《苔》读后感赏析600字

清代诗人袁枚古诗《苔》读后感赏析600字

清代诗人袁枚古诗《苔》读后感赏析6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清代诗人袁枚古诗《苔》读后感赏析600字清代诗人袁枚古诗《苔》读后感赏析600字《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古诗赏析阅读答案_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苔古诗赏析阅读答案_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苔古诗赏析阅读答案_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泛舟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2)请联系实际,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道理。

(6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对比(或者反衬)的手法(1分)。

一二句描写了雨后水涨,即使是大船行驶起来也轻快如飞的生活图景。

日行月转,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大地滋润。

江上的水涨起来了,巨船大舰在江上飘行,轻快如水漂鸿毛一般(1分)。

第三句写冰冻山寒,江流缓细,多人推拉,一条小船也移动艰难(1分)。

两幅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而突出了因水流大船行顺利的特点(1分)。

(2)厚积才能薄发(2分)大的船舰能够在江水中自由飘飞,就是因为与“向来”相比承载它的水流足够充足。

(2分)读书做学问,做任何事情,都要打好雄厚的基础,日积月累,才能驾驭自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二:1.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分)2.诗歌用什么手法揭示了怎样的哲理?请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1.江边搁浅了一艘战船,人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怎样也移不动;昨天夜里一场春雨使得江水波涛汹涌,只见那大船如羽毛般轻盈自在地在水面上任意漂流?(搁浅,费力,春水,轻盈,漂流每点1分。

)2.诗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行事比作行船,艨艟比作羽毛;“搁浅”和“自在行”对比),揭示了人们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同时喻示人们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

(对比,比喻各1分,赏析1分;盲目无益,畅通无阻,悟道自乐各1分。

)注释(1)艨艟(音“蒙冲”):古代战船。

也作蒙冲。

(2)向来:从前。

指春水未涨之时。

(3)枉费:白费。

(4)推移力:推船使船移动的力气。

(5)中流:水流的中央。

赏析:《泛舟》,《观书有感二首》之其二,七言绝句,南宋诗人朱熹创作。

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

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苔古诗的意思翻译

苔古诗的意思翻译

苔古诗的意思翻译苔古诗的意思翻译:没有阳光照射到的植物生长不易的地方,苔藓却能长出绿意,展现出美丽的青春。

苔花如同米粒般大小,也要像国色天香的牡丹那样靠着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开放。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歌颂了苔藓虽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处,却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苔》原文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注释1.莫斯:莫斯。

中下阶层的植物,大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2.青春:指苔藓充满活力的绿色。

3、也:一作“亦”。

《苔》赏析这首诗独出蹊径,不仅全神贯注地写苔,而且把淡泊宁静、颂强质拙的人格融入这小小生命。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起笔以少总多,辞约旨达,明自点出苔的生存空间、环境特征及其蛰居一隅奋志孤进的品地。

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固然是实情。

但在“万物”之外,却还有这样一些生命,它们无缘享有太阳的厚爱也同样顽强地生存与发展。

苔,就包容在这低贱而可尊敬的生命圈中。

它地处阴湿,备受冷落,可依然卓立不群,有其独特个性、色彩、青春和存在价值。

这跃动的小小生命,不因白日不到而些许萎缩,相反,愈是环境恶劣,遭际险衅,就愈益励节亢高,显现出一派旺盛生机。

起笔两句正是对这弱小坚毅生命的极力推崇。

这首诗将苔藓拟人化,将诗人的感情和情绪融入到意象的塑造中,充满了理性和趣味,其寓意清晰而深刻,在简单和轻盈中带有强烈的哲学意味。

《苔》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袁枚归隐十余年后的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具有明确系年的《小仓山房诗集》中被编次在《望山尚书以七十生辰作相仍督两江奉贺四首》《董畅菴守砚图》后,可知《苔》写于这两首诗后不久。

这首《苔》是有所本事的,它是袁枚奉贺恩师尹继善七十寿辰受乾隆赐宴擢相之作。

袁枚在为尹继善得到朝廷嘉赏而高兴时,也表达了自己向恩师学习以有所成就的人生志趣,因此写下了《苔》这首诗。

苔古诗带拼音全文

苔古诗带拼音全文

苔古诗带拼音全文
苔古诗带拼音全文:
bái rì bú dào chù ,qīng chūn qià zì lái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tái huā rú mǐ xiǎo ,yě xué mǔ dān kāi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的拼音古诗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的拼音古诗
译文
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苔花虽然如米粒般微小,一点也不自报自取,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苔》的拼音古诗
赏析
《苔》是一首非常励志的诗,诗中的苔藓虽然是一种低级的植物,生活的环境也十分恶劣,但是它还是积极向上,不会丧失生存下去的勇气。

诗中将苔藓和牡丹进行了对比,牡丹是受人观赏,并且受到人们精心培养的;而苔藓则是要靠自己顽强的生命,争得和牡丹花一样绽放的权利。

诗人看到了苔藓的这一点,并且对它进行了歌颂,赞美了苔藓顽强的生活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聆听!
古诗赏析《苔》 作品名称 苔 创作年代 清代 文学体裁 诗歌 作 者 袁枚
清 诗歌 作者:袁枚
分享人:水舞青风
戊 戌年 【狗年】乙卯月 乙巳日
[wù][xū]
[mǎo] [sì]

看图说一说!
苔藓
1 2
3 4
正确读音 苔 藓 [ tái xiǎn ]
生长环境
散射光线或半阴暗处生长, 喜欢潮湿环境,怕干怕旱
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27岁当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 34岁父亡,辞官伴母
“随园先生”是清朝第一商业高手
经商高手
古诗赏析
《苔》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白:明亮。 青春:春季,比喻少壮之年。 恰:刚刚、才;只、仅;正、正好;
不宜生长的地方 苔却自己生长出来
坚韧、独立
苔花小得几乎看不见 仍要努力开放
自信、乐观
人生态度 积极向上
也:读[yì],作亦,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放大镜下美丽的苔花
诗文解释赏析
「白日不到处」 在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
「青春恰自来」 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凭借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阻碍,焕 发出青春光采。
形态特征 种类作用
成片附着于石头、土地…… 小型绿色植物,结构简单 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
全世界有23000种,中国约有2800多种 保持水土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地球的氧气来源
作者袁枚
袁枚(1716年3月-1798年1月),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 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苔花如米小」 苔花如米粒般细小,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
「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花却是靠自己 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百花一样开放的权利。

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放弃努力 今天比昨天还努力,你就是最美丽的花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