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化学-13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13.苯佐卡因的制备
二、实验原理:
方法一: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备苯佐卡因
实验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强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目标产物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反应如下:
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方法二:以对硝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制备苯佐卡因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
仪器:普通回流装置、冷凝装置、搅拌子、减压过滤装置、电加热套、温度传感器、蒸馏装置、分液漏斗
五、实验注意事项
(1)酯化实验必须在水浴中进行。
(2)对乙醚的蒸馏不能使用明火,必须在水浴中进行。
(3)还原法制备实验中锌粉体系也可以换成铁粉/乙酸/乙醇/水体系
六、思考题
(1)酯化反应结束后,为什么要用碳酸钠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为什么中和时不是达到pH=7而是pH=9?
(2)简述此反应的机理,说明浓硫酸在其中的作用,能否用其他催化剂代替?
药品:氯化钙、蒸馏水、锌粉、95%乙醇、对硝基苯甲酸乙酯、乙醚、石油醚、无水硫酸镁、对氨基苯甲酸、95%乙醇、浓硫酸、碳酸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方法一:酯化法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g对氨基苯甲酸和25mL95%乙醇,旋摇烧瓶使大部分固体溶解。将烧瓶置于冰浴中冷却,加入2mL浓硫酸,立即产生大量沉淀,将反应混合物在水浴上回流1h,并时加摇荡。
固体化学考点
1(吕映南曾斌)解释概念(1)纳米碳管;(2)纳米颗粒:(3)原子团簇;(4)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碳管:管状的纳米级石墨晶体,是单层或多层石墨片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每层的C是SP2杂化,形成六边形平面的圆柱面。
纳米颗粒:指纳米量级的微观颗粒。
它被定义为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纳米的颗粒。
原子团簇:简称团簇,是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
纳米复合材料:以树脂、橡胶、陶瓷和金属等基体为连续相,以纳米尺寸的金属、半导体、刚性粒子和其他无机粒子、纤维、纳米碳管等改性剂为分散相,通过适当的制备方法将改性剂均匀性地分散于基体材料中,形成一相含有纳米尺寸材料的复合体系,这一体系材料称之为纳米复合材料。
2(吕映南)举例说明原子团簇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1:绝大多数原子团簇的结构不确定,形状可以有线状、层状、管状、洋葱状、骨架状、球状等,团簇中每增加一个原子,团簇结构就要发生改变。
2:少数团簇存在稳定结构与幻数。
效应:1:同位数效应:Cu团簇的原子数具有奇偶性质,具有奇数原子的团簇具有较大的产额2:量子尺寸效应:在临界尺寸以下,团簇电子最低允许跃迁能量较大,大于临界尺寸后,跃迁能逐渐接近大块材料3:磁性:平均有效磁矩随团簇尺寸增大而增加,铁磁性物质的团簇具有超顺磁驰豫4:光学性质:纳米级的铁原子团簇对红外辐射具有较好的吸收特性5:小尺寸效应:原子团簇独特的性质源于其结构上的特点,因其尺寸小,处于表面的原子比例极高,而表面原子的几何构型、自旋状态以及原子间作用力都完全不同于体相内的原子。
材料的性质与内部单元的表面性质息息相关。
例如仅仅通过调节团簇的大小,物质特性就有极大的不同,10 个铁原子的团簇在催化氨合成时要比17个铁原子的团簇效能高出1000倍。
3(曾斌)简述原子团簇,纳米颗粒,微细颗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尺寸方面:原子团簇:仅包含几个到数百个原子或尺度小于1nm的粒子称为“簇”,它是介于单个原子与固态之间的原子集合体。
固体含量的计算方法
固体含量的计算方法固体含量的计算方法在化学分析和工业生产中,固体含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它可以用于评估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比例或者产品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固体含量计算方法。
一、重量法1.将待测样品称重,记录其质量为M1(g)。
2.将样品放入恒温干燥器中,在指定温度(通常为105℃)下干燥,直到质量稳定不再变化。
3.取出样品,放置至室温,然后再次称重,记录其质量为M2(g)。
4.计算固体含量的百分比:固体含量(%) = ((M1 - M2) / M1) ×100。
二、灰分法1.将待测样品放入高温燃烧室中,在高温(通常为550℃)下进行燃烧,直至完全燃烧完毕。
2.取出燃烧后的残留物,放置至室温,然后称重,记录其质量为M1(g)。
3.将样品放入恒温干燥器中,在指定温度(通常为105℃)下干燥,直到质量稳定不再变化。
4.取出样品,放置至室温,然后再次称重,记录其质量为M2(g)。
5.计算固体含量的百分比:固体含量(%) = ((M1 - M2) / M1) ×100。
三、化学分析法1.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待测样品与试剂反应生成可溶性产物和沉淀。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沉淀洗净并干燥至恒定质量。
3.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1(g)。
4.将沉淀放入高温燃烧室中,在高温(通常为550℃)下进行燃烧,直至完全燃烧完毕。
5.取出燃烧后的残留物,放置至室温,然后称重,记录其质量为M2(g)。
6.计算固体含量的百分比:固体含量(%) = ((M1 - M2) / M1) ×100。
四、红外光谱法1.将待测样品制备成薄膜或者块状样品。
2.采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获取样品的吸收光谱。
3.根据红外光谱中特定的吸收峰,推算出固体的含量。
五、成像分析法1.将待测样品置于成像分析仪器中。
2.通过成像分析仪器的图像处理功能,对样品的颜色、形态等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推算出固体的含量。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固体含量计算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固体化学(第一章) 绪论
11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 Thin Solid Films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 Matter.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Journal of Materials 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17
70 年代又把新型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
技术誉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
80年代,为超越世界科技水平,我国政府 制订的“863”高新技术计划又把新材料作为
主要研究与发展领域之一。
18
大量事实证明,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 材料科学,因而也就离不开固体化学。 例如: 半导体材料的设计推动了今天的半 导体工业、电子工业、计算机和信息产业;
本章基本要求:
1、熟悉固体化学的定义; 2、掌握固体化学的研究内容;
3、熟悉固体化学发展的前沿领域。
4
第一节 固体化学的研究内容
1、 什么是固体化学 在固体科学中,有许多相互交叉的领域,如
固体物理、固体化学、材料科学、陶瓷学、矿物
学和冶金学等。 其中,固体化学是物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它 是固体科学中最核心的部分,什么是固体化学呢?
固 体 化 学
主讲教师:宋鹏
1
主要参考资料
1、固态化学—吕孟凯(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2、固态化学导论---苏勉曾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固态化学及其应用---West A R 著,苏勉曾,谢高阳,
申泮文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固体化学复习题答案
固体化学复习题1.什么是固体化学?固体化学是研究固体物质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和反应的化学分支学科。
它是无机化学、固体物理、晶体结构和材料科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领域,已成为当前无机化学学科中一个十分活跃的新兴分支学科。
2.固体化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1) 固体中的缺陷平衡;(2) 固体中的扩散;(3) 固相化学反应。
3.按照材料的化学组成来分类,固体材料可以分成哪几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4.按照材料的使用性能来分类,固体材料可以分成哪几类?结构材料:主要使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功能材料:主要使用光、电、磁、热、声等功能特性。
5.按照材料组成的有序程度来分类,固体材料可以分成哪几类?晶态:固体具有长程有序的点阵结构,如氯化钠、硫化锌、砷化锌等,其中的组成原子或基元是处于按一定格式空间排列的状态。
非晶态:固体的结构类似液体,只在几个原子间距的量程范围内或者说原子在短程处于有序状态,而长程范围原子的排列没有一定的格式,如玻璃和许多聚合物。
6.按照材料中原子结合力本质来分类,固体材料可以分成哪几类?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氢键晶体。
7.举例说明何谓共价晶体?何谓分子晶体?二者在电学性质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共价晶体:组成原子之间靠共价键结合,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如硅、InSb、PbTe。
分子晶体: 组成分子之间靠范德华力结合,键能低。
如Ar, H2、CO2。
8.简述石墨晶体中化学键的成键方式。
石墨晶体具有层状结构。
每一层内的每个碳原子中的三个电子与邻近的三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组成片状六角形的平面蜂巢结构,另一个价电子则为该层内所有碳原子所共有,形成金属键;层与层之间则以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因此,石墨晶体中既包含有共价键,又包含有金属键和范德华力,从而使得石墨表现出固体物质的多重性质:质地柔软光滑、容易磨碎、密度小、熔点高、不透明、有光泽和导电率高。
9.当今导致重大科学与技术进步的五大实验技术手段是什么?激光技术、核磁共振、同步辐射、质谱、超高压技术。
固体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固体化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包括:固体物质的合成,固体的组成和结构,固相中的化学反应,固体中的缺陷,固体表面化学,固体的性质与新材料等。
固体化学主要是研究固体物质(包括材料)的合成、反应、组成和性能及相关现象、规律和原因的科学。
固体化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它与固体物理及其他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因此很难给出明确的,全面的研究范围。
它着重于研究固态物质(包括单晶、多晶、玻璃、陶瓷、薄膜、超微粒子等)的合成、反应、组成、结构和各种宏观和微观性质。
2、假如你是从事无机材料方面的研究者,你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哪些国内外期刊上投稿,试列举出其中的20种期刊。
《中国稀土学报》《功能材料》《无机材料学报》《无机化学学报》《人工晶体学学报》《硅酸盐通报》《材料科学与工艺》《SCI》《材料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材料工程》《材料导报》《纳米科技》《Chemistry of Materials》《Crystal Growth & Design》《Inorganic Chemistry》《ACS Nano》《NANO letter》《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Rare Earth Bulletin 》《Journal of Applied Crystallography 》《Journal of the Energy Institute 》《半导体学报》《玻璃与搪瓷》《无机硅化合物》《材料研究学报》;(10)《crystal growth and disign》;(11)《internatianal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12)《inorganic materials 》;(13)《crystal research and techonolgy》;(14);《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15)《inorganic chemistry》;(16)《advanced founctional materials》;(17)《chemistry of materials》;(18)《japanese new materials》;(19)《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20)《advanced materials》。
高中化学专题13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13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利用1.(2021·全国高考甲卷真题)碘(紫黑色固体,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
回答下列问题:(1)2I 的一种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①加入Fe 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生成的沉淀与硝酸反应,生成_______后可循环使用。
②通入2Cl 的过程中,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反应物用量比()()22n Cl /n FeI =1.5时,氧化产物为_______;当()()22n Cl /n FeI >1.5,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原因是_______。
(2)以3NaIO 为原料制备2I 的方法是:先向3NaIO 溶液中加入计量的3NaHSO ,生成碘化物;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3NaIO 溶液,反应得到2I ,上述制备2I 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KI 溶液和4CuSO 溶液混合可生成CuI 沉淀和2I ,若生成21mol I ,消耗的KI 至少为_______mol 。
2I 在KI 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3I +I I 。
实验室中使用过量的KI 与4CuSO 溶液反应后,过滤,滤液经水蒸气蒸馏可制得高纯碘。
反应中加入过量KI 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2AgI+Fe=2Ag+ Fe 2++2I - AgNO 3 FeI 2+Cl 2= I 2+FeCl 2 I 2、FeCl 3 I 2被过量的2Cl 进一步氧化 --2-+332422IO +5HSO =I +5SO +3H +H O 4 防止单质碘析出【解析】(1) ①由流程图可知悬浊液中含AgI ,AgI 可与Fe 反应生成FeI 2和Ag ,FeI 2易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能拆,故加入Fe 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I+Fe=2Ag+ Fe 2++2I -,生成的银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参与循环中,故答案为:2AgI+Fe=2Ag+ Fe 2++2I -;AgNO 3;②通入2Cl 的过程中,因I -还原性强于Fe 2+,2Cl 先氧化还原性强的I -,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则该氧化产物只能是I 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I 2+Cl 2= I 2+FeCl 2,若反应物用量比()()22n Cl /n FeI =1.5时即2Cl 过量,先氧化完全部I -再氧化Fe 2+,恰好将全部I -和Fe 2+氧化,故氧化产物为I 2、FeCl 3,当()()22n Cl /n FeI >1.5即2Cl 过量特别多,多余的氯气会与生成的单质碘以及水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故答案为:FeI 2+Cl 2= I 2+FeCl 2;I 2、FeCl 3;I 2被过量的2Cl 进一步氧化;(2)先向3NaIO 溶液中加入计量的3NaHSO ,生成碘化物即含I -的物质;再向混合溶液中(含I -)加入3NaIO 溶液,反应得到2I ,上述制备2I 的两个反应中I -为中间产物,总反应为-3IO 与-3HS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2-4SO 和2I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元素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得:--2-+332422IO +5HSO =I +5SO +3H +H O ,故答案为:--2-+332422IO +5HSO =I +5SO +3H +H O ; (3) KI 溶液和4CuSO 溶液混合可生成CuI 沉淀和2I ,化学方程式为4KI+2CuSO 4=2CuI ↓ +I 2+2K 2SO 4,若生成21mol I ,则消耗的KI 至少为4mol ;反应中加入过量KI ,I -浓度增大,可逆反应--23I +I I 平衡右移,增大2I 溶解度,防止2I 升华,有利于蒸馏时防止单质碘析出,故答案为:4;防止单质碘析出。
年培训-GB--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
气体
蒸气 粉尘和 烟雾
mL/L
mg/L
0.1
0.5
0.5
2.0
2.5
10
20
20
mg/L
0.05
0.5
1.0
5
*第5类的标准旨在识别急性毒性危险相对较低,但在某些环境下可能对易受害 人群造成危险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口服或皮肤LD50的范围预计为20005000mg/kg体重,吸入途径为当量剂量。
健康危害主要差异: 将呼吸过敏物质再分为1A子类,强过敏物质;1B子类,其他呼 吸过敏物质。 第1类 呼吸致敏物质 在以下情况下该物质划为呼吸致敏物质: (a)如果有人类证据,该物质可导致特定的严重呼吸 致敏和/或(b)如果适当的动物试验结果为阳性* 1A子类 物质在人群中过敏的发生率高;或根据动物或其他试 验,可能发生人的高过敏率*。反应的严重程度也可考 虑在内
代替标准号
GB 20602-2006
28
GB 30000.29-2013
2 区别与联系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GB 20576~20599、20601、20602 )是按照《全球化学品统一 分类和标签制度》(GHS)2003年版制订的;《化学品分 类和标签规范》 (GB 30000.2~30000.29)是按照(GHS) 2011年版(第4修订版)制订的。 技术内容与GHS(第4修订版)完全一致。
加压气体的定义
现行标准:是指20℃时压力不小于280kPa的容器中的气体或成 为冷冻液化的气体。 修订版本:是指20℃时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 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健康危害主要差异: 暴露方 式 经口 经皮肤 单位 mg/kg mg/kg 类别1 5 50 类别2 50 200 类别3 300 1000 类别4 2000 2000 类别5* 5000
有机化学第13章 含氮化合物
CH2CN H2
Ni
6.霍夫曼降解反应
CH2CH2NH2
NaOCl,OHRCONH2
或NaOBr,OH-
RNH2
CH3(CH2)4CONH2 Br2+NaOH
CH3(CH2)4NH2
三、胺的物理性质
低级和中级脂肪胺为无色气体或液体,高级脂肪胺为固体, 芳香胺为高沸点的液体或固体。低级胺具有氨的气味或鱼腥味, 高级胺没有气味,芳香胺有特殊气味,并有较大的毒性。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可把胺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 。例如:
铵盐(NH4)+X-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被四个烃基取代 后的化合物,成为季铵盐,如[N(CH3)4+]I-。
根据分子中氨基的数目,可把胺分为一元胺、二元 胺和多元胺等。例如:
2.胺的命名法 构造简单的胺一般用衍生命名法命名,此时把氨看
作母体,烃基看作取代基。命名时省去“基”字。
2.硝基化合物的命名 硝基化合物命名与卤代烃相同,即以烃为母体,硝基为
取代基。如:CH3NO2(硝基甲烷)、CH3CH2CH2NO2 (硝基丙烷)、硝基苯等。
CH3CHCH3
NO 2
2-硝基丙烷
O2N
OH NO 2
NO 2
HOOC
NO 2
对硝基苯甲酸
O2N
CH 3 NO 2
NO 2
O2N
NO 2
NO 2
第二节 胺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1.胺的分类 氨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物称为胺。氨
中一个、两个或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分别称 为伯胺、仲胺和叔胺。也被称为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注意: 伯、仲、叔胺的含义和醇、卤代烃等的伯、仲、叔含义不同
材料物理化学固体中的扩散
2018/9/ 6
1 13 1 6 G0 [V ] ( ) P ) O2 exp( 3RT 4
DM S M 1 1 13 6 a0 ( ) v0 P O2 exp[ 4 R
2
S0
3 ]exp[ H M H 0 / 3 ] RT
S M 1 1 13 DM a0 ( ) v0 PO26 exp[ 4 R
【思考】为什么还原气氛或惰性气氛更有利
于氧化钛、氧化铝等氧化物陶瓷的烧结!
1 1 2 1 3 D0 a0 ( ) v0 PO2 6 exp[ 4
S M
S0
R
3 ]exp[
H M H RT
3]
PO2 ↓
DO ↑
扩散加快 烧结温度降低 致密度提高
同时考察不同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2
D D0 exp(
M
6
2018/9/6
RT
)
杨为中 材 料 物 理 化 学
2).间隙机构-间隙扩散系数
晶体间隙浓度往往很小,间隙原子周围往往
7
都空着,可供其跃迁的位置概率P~100%
2018/9/ 6
间隙原子扩散无需形成能,只需迁移能
Sm H m D a0 v0 exp( ) exp( ) R RT D0
氧离子空位型
1 6 D0 a0 2 ( ) 3 v0 P exp[ O2 4
1 1
S M
S0
R
3 ]exp[
H M H RT
3]
【试问】过渡金属非化学计量氧化物
增加氧分压分别对于前者金属离子扩散 和后者氧离子扩散有何影响?
促进
不利
2018/9/6 杨为中 材 料 物 理 化 学
物理化学:03-10~13化学势与活度
II for solute B as reference states) a ——活度
pA pA xA A pA aA
——活度因子
L,S A
* A
RT
ln aA
pB KHx,B xB x,B K a Hx,B x,B
BL,S
x,B
RT
ln ax,B
理想稀溶液 A 1, aA xA; x,B 1, ax,B xB
V A
A
(g)
RT
ln
pA
/
p
A (g) RT ln pA / p RT ln xA
惯例Ⅰ参考 状态
系统温度、压力下纯组分 液体或固体的化学势
理想稀溶液溶 剂的化学势
id,dil.sol A
A*
RT
ln
xA
1. 惯例I——系统温度压力下的纯物质(Selection I
Select the liquid or solid pure component at the
ideal dilute solution at the syste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c =1moldm-3 as the
reference state)
从理想稀溶液看惯例IV: pA pA* xA pB KHc,BcB
惯例Ⅲ参
考状态b,B
系统温度、压力下质量摩尔 浓 度 为 1mol·kg-1 的 理 想 稀 溶 液溶质的化学势
理想稀溶液溶 质的化学势
id,dil.sol B
b,B
RT
ln
bB b
4. 惯例IV——一定浓度理想稀溶液中的溶质
高中化学专题13 晶体结构与性质-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集训(解析版)
专题13 晶体结构与性质一、单选题1.用来测定某一固体是否是晶体的仪器是A.质谱仪B.红外光谱仪C.pH计D.X射线衔射仪【答案】D【解析】A.质谱仪通常用来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荷比的最大值,A不符合题意;B.红外光谱仪通常用来测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从而测定有机物结构式,B不符合题意;C.pH计用来测量溶液的酸碱性,C不符合题意;D.同一条件下,当单一波长的X-射线通过晶体和非晶体时,摄取的图谱是不同的,非晶体图谱中看不到分立的班点或明锐的谱线,故可用x-射线衍射仪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氯化钠晶体的阳离子配位数是6,推测氯化铯晶体的阳离子的配位数也是6B.CO2是直线型分子,推测SiO2也是直线型分子C.金刚石中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推测晶体硅中原子之间也是以共价键结合D.SiH4的沸点高于CH4,推测HCl的沸点高于HF【答案】C【解析】A.氯化钠晶体的阳离子配位数是6,但是氯化铯晶体的阳离子的配位数是8,故A错误;B.CO2是直线型分子,SiO2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故B错误;C.金刚石和晶体硅都是原子晶体,以共价键相结合,所以金刚石中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晶体硅中原子之间也是以共价键结合,故C正确;D.氟化氢含有氢键,沸点高于氯化氢,故D错误;故选C。
3.前四周期元素X、Y、Z、W、T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W位于同一周期,X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Y在同周期中电负性最小,二元化合物E中元素Y和W的质量比为23:16,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元素Z形成的离子半径最小,T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Z、T的单质晶胞堆积方式相同B.W和T的单质混合加热可得化合物T2WC.X的单质是分子晶体D.X、W的简单氢化物都是极性分子【答案】B【解析】A.Y、Z、T的单质分别为Na、Al、Cu,晶胞堆积方式分别为体心立方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堆积方式不同,故A错误;B.W和T的单质混合加热,即铜和硫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u2S,故B正确;C.X为C,C的单质如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故C错误;D.X、W的简单氢化物即CH4,H2S,甲烷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B。
固体化学
Fig. NaCl structure showing edge sharing of octahedral. (A tetrahedral space is also shown shaded in color.)
固体化学
36
典型晶体结构举例
六、氯化铯(CsCl)结构
这是—种复式格子。 Cs和Cl原子分别构成 简单立方(sc)子格子, 这两个子格子互相交 插,一个子格子的原 子占据另一个子格子 的立方体体心位置。 右图为此种类型晶体 的惯用晶胞,同时也 是初基晶胞。
➢ 晶带定律 :
晶体多面体上任一晶面至少同属于两个晶带(在晶体多面 体上,彼此相交于平行晶棱的一组晶面,称为晶带 )。
固体化学
6
晶体几何理论发展简况
二.最早提出的晶体结构几何理论
➢布拉菲于1855年确定了晶体结构 有14种布拉菲格子即14种布拉菲 点阵
➢费多洛夫于1889年第一个推导出 230种空间群(费多洛夫群)
固体化学
19
第五节 晶体的点阵结构
一.一般的点阵结构
➢点阵结构:任何经平移能复原 的几何图形均叫点阵结构
➢结构基元:点阵结构中被平移 重复的结构单元称为该点阵结 构的结构基元
➢点阵结构=点阵+结构基元 ➢点阵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
固体化学
20
晶体的点阵结构
二.晶体的点阵结构
➢晶体:凡原于、分子、离子或基 团按点阵结构作周期性地排列而 成的物质都叫晶体。
(b)石英晶体结构 图1-2
5
(c)石英玻璃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 晶体结构几何理论的 历史发展简况
一.晶体多面体几何研究的几个经验定律
➢ 面角守恒定律 :
在相同热力学条件下生长的同一成分的同种晶体之间,其 对应晶面间的夹角恒等 。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PPT学习教案
[112]
[110]
[111]
周期
图4.1.2 Pt(557)有序原子台阶表面示意图
第8页/共34页
(2) 弛豫表面 (图4.1.3,图4.1.4 )
由于固相的三维周期性在固体表面处突然中 断,表面上原子产生的相对于正常位置的上、 下位移,称为表面弛豫。
图4.1.3 弛豫表面示意图
图4.1.4 LiF(001)弛豫 表面示意图,
1、理想表面
没有杂质的单晶,作为零级近似可将清洁表面理 想为一个理想表面。这是一种理论上的结构完整的二 维点阵平面。
忽略了晶体内部周期性势场在晶体表面中断的影 响,忽略了表面原子的热运动、热扩散和热缺陷等, 忽略了外界对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等。
这种理想表面作为半无限的晶体,体内的原子的 位置及其结构的周期性,与原来无限的晶体完全一样。 (图4.1.1 理想表面结构示意图 )
第17页/共34页
4.1.2 固体的表面结构
1、晶体表面结构 (单晶)
2、粉体表面结构
3、玻璃表面结构
4
、
固
体表面
第18页/共34页
的
几
何结构
1、晶体表面结构
表面力的存在使固体表面处于较高能量状态。但系统总会通 过各种途径来降低这部分过剩的能量,这就导致表面质点的极 化、变形、重排并引起原来晶格的畸变。对于不同结构的物质, 其表面力的大小和影响不同,因而表面结构状态也会不同。
清洁处理,总有一些杂质由 体内偏析到表面上来,从而 使固体表面组成与体内不同, 称为表面偏析。 第14页/共34页
6、表面力场
固体表面上的吸引作用, 是固体的表面力场和被吸引质 点的力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固体表面 力。
初中化学固体燃烧知识点
初中化学固体燃烧知识点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能、光能以及新的化学物质的过程。
固体燃烧是指固体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并伴随着火焰的形成。
下面将介绍初中化学中固体燃烧的主要知识点。
一、燃烧的条件固体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燃料、氧气和引燃温度。
燃料是指能够参与燃烧反应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氧气是燃烧反应中的氧化剂,它与燃料发生反应产生热能。
引燃温度是指燃料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所需的最低温度,也称为燃烧点。
只有在达到或超过引燃温度时,燃料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并维持燃烧过程。
二、固体燃烧的过程固体物质燃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引燃阶段、持续燃烧阶段和燃尽阶段。
引燃阶段是指燃料与外部热源接触时,由于热能的传递,燃料温度上升,当达到引燃温度时,燃料表面开始燃烧,形成火焰。
持续燃烧阶段是指燃料继续与氧气反应,燃料表面的火焰不断向内部传播,燃料不断释放出热能,并维持燃烧反应。
燃尽阶段是指燃料完全燃烧,消耗殆尽,火焰逐渐熄灭,不再产生热能。
三、固体燃烧反应的类型固体燃烧反应的类型可以分为燃料与氧气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两种。
燃料与氧气直接反应是指燃料与氧气直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学物质。
例如,石蜡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间接反应是指燃料与氧气先反应生成中间物质,然后中间物质再与氧气继续反应形成最终产物。
例如,石膏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然后二氧化硫再与氧气继续反应产生三氧化硫。
四、固体燃烧的应用固体燃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使用的木炭、煤炭和天然气都是固体燃料,它们可以用来取暖、烹饪和发电。
此外,固体燃烧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冶金、化工和建筑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燃料进行加热和燃烧反应。
总结起来,固体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固体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并伴随着火焰的形成。
固体燃烧的条件包括燃料、氧气和引燃温度。
《无机固体材料化学》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ppt
12
§ 1- 3 晶体的微观特征
• (1)晶体的点阵结构 • 晶体结构=点阵+结构基元 • 一维点阵,结构基元:(-CH2)2
完整版课件ppt
13
二维点阵,结构基元:[B(OH)3]2
点阵参数 a, b,
完整版课件ppt
14
NaCl结构类型的晶胞
点阵参数: a, b, c, , ,
• (a)长程无序 • 无平移对称性
完整版课件ppt
24
• 衍射为弥散的晕 • 和宽化的衍射带
完整版课件ppt
25
(b)短程有序
lim g (r ) 1
r
• 双体概率分布函数: lim g (r ) 0
r 0
g(r) = r/o
完整版课件ppt
26
例:石英玻璃的结构 • r(Si-O) = 1.62Å;r(O-O) = 2.65Å
完整版课件ppt
10
§ 1- 2 晶体的宏观特征 (1)自范性: F(晶面数)+V(顶点数) = E (晶棱数) +2
晶面夹角(或交角)守恒定律
完整版课件ppt
11
• (2)晶体的均匀性,来源于晶体中原子 排布的周期性规则,宏观观察中分辨不 出微观的不连续性。
• (3)物理性质的异向性
• (4)稳定性,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 分子或原子不停地,自由地作长距离运 动即流动性。气体和液体具有流动性。
• 气体:无确定的体积和形状 •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确定的形状 • 固体:分子或原子处于完全确定的平衡
位置作热振动。具有确定的形状和稳定 的结构即固体性。
完整版课件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光谱的应用举例 (1)宝石、玉石的红外光谱研究 )宝石、 天然产出的宝石、 天然产出的宝石、玉石有的颜色不好 有的存在裂缝等,影响其外观质量。 ,有的存在裂缝等,影响其外观质量。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用人工方法染 色或者用树脂粘结填补过的赝品。 色或者用树脂粘结填补过的赝品。 用红外光谱可以无损伤地鉴定这些赝 品中的人工添加物。 品中的人工添加物。
其他物理手段, 第五部分 其他物理手段 , 如 IR,TGA, , , DTA 等 在 固 体 物 理 性 质 研 究 中 的 应 用 (继续) 继续) 继续
固体表征方法介绍----红外光谱 继续 固体表征方法介绍 红外光谱(继续) 红外光谱 继续) 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 基团频率主要由基团中原子的质量和 主要由基团中原子的质量 基团频率主要由基团中原子的质量和 原子间的化学键力常数决定 决定: 原子间的化学键力常数决定 σ =(k/µ)1/2/ 2πc µ π 分子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改变对 的改变对k 分子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改变对 有影响, 有影响, 同样的基团在不同的的环境中, ∴同样的基团在不同的的环境中,频 率会有变化。 率会有变化。
游离羧酸的C=O键频率出现在 游离羧酸的 键频率出现在1760 cm-1 键频率出现在 左右,在固体或液体中, 左右,在固体或液体中,由于羧酸形成二 聚体, 键频率出现在1700 cm-1 。 聚体, C=O键频率出现在 键频率出现在
影响频率位移的内部因素----4.偶合效应 偶合效应 影响频率位移的内部因素 当两个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基团连结在一 起时会发生偶合作用, 起时会发生偶合作用,导致在原谱带的高 频和低频一侧各出现一条谱带。 频和低频一侧各出现一条谱带。
例:酸酐由于两个羰 基振动偶合的结果, 基振动偶合的结果, 出现两个吸收峰: 出现两个吸收峰: 1820cm-1相应于羰基 的反对称偶合振动。 的反对称偶合振动。 1750 cm-1相应于对 称偶合振动。 称偶合振动。
WWU Chemistry
100
80
60
O CH3CH2CH2CH2CH2
O CH2CH2CH2CH3
固体样品的制备技术----KBr压片法 压片法 固体样品的制备技术 它是红外光谱技术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具体操作程序: 具体操作程序: 试样与200mg纯KBr研细均匀 将1~2mg试样与 试样与 纯 研细均匀 置于模具中, ,置于模具中, 用(5~10)×107Pa压力在油压机上压成 ) 压力在油压机上压成 透明薄片,即可用于测定。 透明薄片,即可用于测定。 试样和KBr都应经干燥处理,研磨到粒 都应经干燥处理, 试样和 都应经干燥处理 度小于2微米 以免散射光影响。 微米, 度小于 微米,以免散射光影响。
下列化合物,随取代基电负性增强, 例: 下列化合物,随取代基电负性增强 使其羰基伸缩振动频率向高频位移。 使其羰基伸缩振动频率向高频位移。
这种现象由诱导效应引起。 这种现象由诱导效应引起。 丙酮分子中的羰基略有极性, 丙酮分子中的羰基略有极性, 其氧原子带有一些负电荷, 其氧原子带有一些负电荷,成键电子 云离开键的几何中心而偏向于氧原子。 云离开键的几何中心而偏向于氧原子。
例: C-H伸缩振动频率受到其他原子与 - 伸缩振动频率受到其他原子与 这个碳原子键接方式的影响。 这个碳原子键接方式的影响。
H C C s p 3 hy bridiz e d C -H at 3 0 0 0 c m -1
H
C
C
s p 2 hy bridiz e d C -H at 3 1 0 0 c m -1
H
C
C
s p hy bridiz e d C -H at 3 3 0 0 c m
-1
影响频率位移的因素可分为两类: 影响频率位移的因素可分为两类: 一是内部结构因素, 一是内部结构因素, 二是外部因素。 二是外部因素。 影响频率位移的内部因素----1.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 影响频率位移的内部因素 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 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 通过静电诱导作用,引起分子中电子 通过静电诱导作用,引起分子中电子 分布的变化。 分布的变化。 从而改变了键力常数, 从而改变了键力常数,使基团的特征 频率发生位移。 频率发生位移。
(2)ZnKPO4.6H2O的红外光谱分析 ) 的红外光谱分析 ZnKPO4.6H2O 是由 PO43- 基团和 H2O 分 子所组成, 子所组成 因此它的红外光谱图应该包括PO 因此它的红外光谱图应该包括 43- 基团 分子的贡献。 和 H2O 分子的贡献。
H2O分子共有 分子共有3n-6 = 3 个简正振动 ν1, ν2, 分子共有 它们均是红外活性的。 ν3,它们均是红外活性的。 当 H2O分子处于气体状态下, 3 个基本 分子处于气体状态下, 分子处于气体状态下 振动方式的频率如下: 3652cm 振动方式的频率如下: ν1 = 3652cm-1, ν2 = 1596cm-1 ,ν3 = 3756cm-1.
游离的PO 属于高对称点群Td。 游离的 43-属于高对称点群 。 在理想状态下, 共有3n-6 = 9个简正 在理想状态下 PO43-共有 个简正 振动。它们分成四组: ν1=938cm-1, 振动。它们分成四组: =938cm =420cm =1017cm =567cm ν2=420cm-1, ν3=1017cm-1 和 ν4=567cm-1. 单态的, 是双重简并的, 其中 ν1 是 单态的, ν2 是双重简并的, 而 ν3 和ν4 是三重简并的. 是三重简并的. 在四类基本振动模式中, 在四类基本振动模式中,只有ν3和ν4具有 红外活性。 红外活性。 Td
ν1 = 3652cm-1 3652cm ν2 = 1596cm-1 ν3 = 3756cm-1 分子处于气体状态时) (当 H2O分子处于气体状态时) 分子处于气体状态时
ν1 = 3200cm-1 3200cm
ν2 = 1670cm-1
ν3 = 3400cm-1
ν2
ν1
ν3
ZnKPO4.6H2O的红外光谱图 的红外光谱图
右图是用树脂类处 理过的翡翠的红外光 谱,纯翡翠应由SiO2 纯翡翠应由 、 Al2O3、 Na2O等 等 组成,但在右图中, 组成,但在右图中 在 3200~2600 cm-1 区间 ~ 出现了一组谱带, 出现了一组谱带,它 们属于C− 们属于 −H 伸缩振动 带,是有机物的特征 谱带, 谱带,由此可确定赝 品中添加了树脂。 品中添加了树脂。
ZnKPO4.6H2O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出 个 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出3个 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出 特征峰位于1670, 3200, 3400 cm-1. 特征峰位于 , , 它们可被依次归于H2O分子的ν2 (面内 它们可被依次归于 分子的ν 面内 分子的 对称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反对 弯曲振动 , ν1(对称伸缩振动 和 ν3(反对 称伸缩振动)。 称伸缩振动)。
WWU Chemistry
红外光谱解析技术----查书方法 红外光谱解析技术 查书方法 下面的书收集了比较多的无机化合物的红 外光谱图以及文献来源。 外光谱图以及文献来源。
WWU Chemistry
影响红外谱图质量的因素: 影响红外谱图质量的因素: (1)仪器参数的影响。 光通量 、 扫描 仪器参数的影响。 光通量、 仪器参数的影响 次数等直接影响信噪S/N比。 次数等直接影响信噪 / 比 (2)环境的影响。潮湿空气、残留溶剂 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 潮湿空气、 、KBr压片时吸附水等原因均可产生附 压片时吸附水等原因均可产生附 加吸收带,故在光谱解析时应注意。 加吸收带,故在光谱解析时应注意。 ( 3) 厚度的影响 。 样品的厚度很重要 ) 厚度的影响。 , 通常要求厚度为10~ 50µ m, 对于极 通常要求厚度为 ~ µ , 性物质要求厚度小一些, 性物质要求厚度小一些,对非极性物质 要求厚一些。 要求厚一些。
C=O 1692 cm-1
C=C 1623 cm-1 WWU Chemistry
影响频率位移的内部因素----3.氢键效应 氢键效应 影响频率位移的内部因素
氢键的形成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从而使 氢键的形成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 伸缩振动频率降低。 伸缩振动频率降低。 例如: 例如:羧酸中的 羰基和羟基之间容易 形成氢键,使羰基的频率降低。 形成氢键,使羰基的频率降低。
聚乙烯的红外光谱图----透过光谱图 聚乙烯的红外光谱图 透过光谱图
(b)吸收光谱图 ) 纵坐标表示吸光度, 纵坐标表示吸光度,A = lg(1/T) = lg(I0/I)
聚乙烯的红外光谱图----吸收光谱图 聚乙烯的红外光谱图 吸收光谱图
横坐标,表示波长或波数。 横坐标,表示波长或波数。 波长是波数的倒数, 波长是波数的倒数 σ = 1/λ λ 波长, 式中 λ—波长, µm; 波长 ; 波数, σ—波数, cm-1 。 波数 ∴波长与波数间的换算关系是: 波长与波数间的换算关系是 波数(cm-1) = 104/波长 µm) 波长( 波数 波长
ν1 = 3652cm-1 3652cm
ν2 = 1596cm-1
ν3 = 3756cm-1
在液态和固态水中存在氢键, 在液态和固态水中存在氢键, 因此, 分子的3 因此, H2O分子的 个基本振动方式的 分子的 频率会发生移动。 频率会发生移动。 氢键使伸缩振动向低频方向位移。 氢键使伸缩振动向低频方向位移。 低频方向位移
δ+
C
O: ..
δ-
+ : C O ..
影响频率位移的内部因素----2.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 影响频率位移的内部因素 共轭效应使共轭体系中的电子云密度 平均化, 平均化, 结果使原来的双键略有伸长 即电子云密度降低) 力常数减小, (即电子云密度降低)、力常数减小, 使其吸收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使其吸收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WWU Chemistry
气态, 分子间相距很远, 气态 分子间相距很远 基本上不受其他 分子的影响, 振动频率最高。 分子的影响 振动频率最高。 液态,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 液态,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有的化合 物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使频率下降。 物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使频率下降。 结晶固体中,分子在晶格中规则排列, 结晶固体中,分子在晶格中规则排列, 加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加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谱带产生分 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