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形象危机的舆论引导策略初探
警察形象危机管理的原则与策略
・
20 5・
警察形象学继续教 育学院三大队行 管一 中队 , 北京 1 0 0 0 0 0 )
摘 要: 分析 了警察 形象危机 管理的 内涵和基本原则 , 探 讨 了完善 警察形象危机管理的基本策略 。运 用文献分析方 法对警察形 象危 机 问题进行 了总结 , 在描 述 了警察形象危机现状的基础上 , 综合运用社会 学、 公 共关 系学 、 传媒学的相关理论 , 对警察 形象危机 问题的成 因进行 了综合解释 , 提 出了在警察形 象危机发生的准备 阶段和危机发生期 间的传播沟通过程应采取 的策略 。 关键词 : 警察形 象; 危机 管理 ; 形 象危机 ; 管理策略 警察形象危 机会使公安机关 陷入 巨大的舆论压力 和形象危 机 只要这一点做到 , 其他 的都是技术性问题 , 可 以通过培训解决 。 之中 , 对警察的整体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 并失去公众的信任。 面对 日 3 _ 3形象危机 中舆论引导应做到“ 及 时、 主动、 准确 、 统筹” 益严 峻的挑 战和冲击 , 在转型期公安机关如何抓住机遇塑造 良好 的 加强舆论 引导工作总 的原则是 “ 及时、 主动 、 准确 、 统筹 ” , 切实 警察形象 ? 如何 加强 自身建设 , 提高防范警察形 象危 机的免疫力? 成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要在公 安机关与新 闻媒体和人民群众 之间架起 为了重要研究课题 。 座沟通的桥梁 , 营造一种警 民互动 、 有利 于公安工作 、 有利于社会 警察形象危机管理 的重要性 : ( 1 ) 有助 于说 明事 实真 相、 驳斥谣 和谐稳定的 良好舆论 环境 。 言 。( 2 ) 有益于塑造警察队伍的正面形象和 良好的精神风貌 。( 3 ) 有 4’ 提高警察形象危机管理水平 的对策和建议 4 . 1警察形象危机发生前的准备 利于树立警察信誉 、 提升警察 的公信力 。 1警 察形象危机管理 的内涵 主要包括相关 的制度准备和人员心理方面 的准备 。 1 . 1警察形象危机管理的含义 ( 1 ) 警察形象危机预警 和启动机制 。 ( 2 ) 培养公安 民警 的形象意 警察形 象危机管理是 指公 安机关 为应付各种 危机情境所 进行 识 和危机意识 。 的信息 收集 、 信 息分析 、 问题决策 、 计划制 订 、 措施 制定 、 化解处理 、 4 . 2警察形象危机中的传播 与沟通 动态调整 、 经验 总结和 自我诊断的全过程。 公 安机关在警察形象 危机时需要特 别注意及 时向每一位 民警 1 . 2警 察形 象危机管理 的内容 传递相关信息 ,让 民警 了解事件的状态和对外发言的基本原则 , 警 警察形象危机 管理 的准备 阶段就 是对 风险进行检测并预警 , 主 察形象危机过程 中始终注意鼓舞 民警 的士气 。 公安机关内部的 良 好 要是对民警进 行危 机的反应 和预案方 面的培训和实践演习。 反应是 沟通可 以避免 内部出现过多的争论 , 保 持对外应对 的一致性。 危机 出现后所 作 出的应对 危机的行动 , 包括启 动应 急预案 , 建立领 4 . 3警察形象危机 中的媒体应对 导小组 , 收集危机信息等步骤 。 恢复指消除危机带来 的不利 因素 , 快 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 , 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 速走上正 常的运行轨道 。 稳定 、 打击犯罪 、 服务 群众 、 抢 险救灾等工作 中所取得 的重大成绩 。 是利用媒 体加大新 闻舆论 宣传 , 扩 大宣传阵地 , 用正确 的舆 论引 2 警察形象危机管理中存在 的主 要问题 2 . 1形象危机管理制度不完善 导广大人民群众。二是要定期 与媒体联 系沟通机制 , 畅通与媒体 的 目前 , 我 国警察形象危机 管理制度并不 完善 , 现有 的管 理制度 沟通渠道。 的问题体现在 : ( 1 ) 反应缓慢 。这种滞后 的信息 , 造成大众对危机 的 4 . 4警察形象危机管理的主要经验 恐惧 和对公安机关 的不信任 ; ( 2 ) 缺乏权威的发布渠 道。 在警察形象危 机管理 当中 ,警 察机关也 积累了不少经验 和教 2 . 2形象危机管理缺乏理 论指导 训。 对于形象危机管理来说 , 一套科 学的理论 对于处理形象危机来 ( 1 ) 主动坦诚 真相 ; ( 2 ) 公安 干部应 增强 忧患 意识 ; ( 3 ) 新 闻媒 说是尤为重要 的。但是 , 我 国警察 队伍还 没有完备的形象危机管理 体 , 在 现代社会 当中作 为第 四种权利 , 具有很 大的影响力 ; ( 4 ) 做好 理论进行指导 , 在形象危机 中的行动 和反应 , 经常是盲 目的、 不科学 善后处理 ; ( 5 ) 警 察形象危机事件产 生的原 因是多 方面的 ; ( 6 ) 公 安 的。 机关领导应增强忧患意识 。 2 ‘ 3形 象危机管理缺乏有效 的协调机制 注 释 协调机制的缺乏主要表 现在两个 方面 : ( I )警察 机关内部的协 ① 游昌乔. 危机公 关的 5 s原则【 J 】 I 国际公关 , 2 0 o 7 ( 3 ) . 调, 我国 目前对形象 危机管理机构 不是长设机构 , 临时公 共危机 管 ② 张福松. 关于善待媒体[ J 】 . 京华 时报 , 2 0 1 3 . 理部 门不 能有效地 开展工作 。 ( 2 ) 警察机关与媒 体的沟通协调 。 政府 ③ 孟建柱. 深入 学 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 做 党的忠诚卫士和人 民群 众 J 】 _ 公安部 网 , 2 0 0 8 . 部 门, 特别是公安 系统和新 闻媒体 之间 , 缺乏一种常态 化的沟通 途 的 贴 心人 [ 参考文献 径, 从而影响危机的协调。 2 . 4形象危机发生后媒体应对不当 【 1 1刘 刚,张晓春.警察形 象危机与媒 体公 关对 策 【 J ] .政 法周刊 , 0 0 6 , 2 3 ( 3 ) . 公安 民警发生 了警察形象危机事件 , 本能 的反应就是否认 和遮 2 掩 。而媒体 的责任的发掘事实真相。所 以许多公安民警在处理警察 【 2 】 陈进. 警察形 象危机及 防治对策研 究【 D 】 . 北京 : 国防科学技术 大学 2 0 0 8 . 形象 危机时 , 与媒体关 系紧张 、 敌对 。但如果 本着对公众 负责 的态 研 究 生 院 , 3 】 韦付 萍. 论公共危机 管理 中政府形象的媒介 关系[ J 】 . 2 0 1 0 . 度, 公安 民警应该同媒 体合 作 , 共 同为找出真相 、 解决危机而努力 。 [ 3 警察形象危机管理应遵循 的基本原则 [ 4 ] 赵黎. 浅析 警察形 象危机的成 因及 对策【 J ] . 政 法论 坛, 2 0 1 0 . 3 . 1危机公关处理的 5 s原则 1 宫波. 我 国公共 危机 管理存在 的主要 问题及 成 因[ J 】 . 清华 大学领导 2 0 1 1 . 警察形 象危机管理应借 鉴游 昌乔 先生的危机 公关 5 S 原则 , 一 力培 训 。 【 6 】 刘昱彤. 警察形 象危机 问题的社会 学研 究[ D ] . 北京 : 中央 民族 大学 , 是 承担责 任原 则( s h o u l d e i r n g t h e m a t t e r ) ; 二是 真诚 沟通原 则 ( s i n —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媒体作用逐渐加强,“躲猫猫”等网上涉警舆情事件频发,公安机关动辄成为网上炒作的负面典型,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成为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上涉警舆情的源头是网下发生的涉警事件,是互联网言论自由、传播快速的特点放大甚至扭曲了事实的真相,才会形成危害我们公安机关形象的负面舆论。
涉警事件可以预防,但不能预知。
涉警事件发生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危机公关,正确应对网上舆论,塑造公安机关正面形象,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的特点一是新闻网站易于将涉警事件作为“卖点”。
主流媒体、网站及网民对网络涉警事件关注度持续较高,部分新闻网站将涉警事件信息作为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点击率的重要手段。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国网络涉警舆情事件数量明显增加,仅网上流传的涉警报道及帖文就达900余篇。
部分网站还开设专门的“法治”版块,对涉警舆情事件进行持续跟踪报道。
二是部分新闻网站乐于将涉警事件炒成“热点”。
部分新闻媒体热衷于追踪涉警事件,参与炒作,推波助澜。
个别网站对涉警事件及相关新闻报道、转载热情极高,特别是针对恶性涉警个案,一些地方媒体频频派出记者,深挖内部信息,专访当事人,进行追踪报道,随后将网民的评论以新闻形式报道,周而复始,推动炒作不断升温。
三是利益相关方倾向于将涉警舆情当作“支点”。
涉警事件当事人及利益群体常常借助互联网进行舆论造势,给公安机关施压,试图提高与公安机关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
当事人通过互联网“现身说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能够迅速转变网上舆论导向。
四是广大网民习惯于将涉警事件当成“看点”。
据CNNIC统计,上网浏览新闻仍是我国广大网民的主要网上活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日常获取的信息量极大,使得网民上网浏览新闻只选择感兴趣的查看。
而涉警事件正是除与自身利益相关信息之外最能引起兴趣的一类新闻,因此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各种评论观点纷至沓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在网络舆情中,涉警舆情危机越来越受到重视。
涉警舆情危机是指警方处理案件的行动或者言论在社会网络中引发的危机事件。
如果不及时应对,这种危机事件可能会严重影响公众对警方的信任度,进而破坏社会治安和公序良俗。
因此,在涉警舆情危机发生时,及时应对成为了极为重要的战略。
一、重视舆情监测,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应对涉警舆情危机的第一步是重视舆情监测。
在网络社会里,舆情发展速度极快,很短时间内就会吸引大量的粉丝,进而影响更广范围的公众。
而警方作为公共权力机关,应对涉警舆情危机的反应时间更应该迅速。
因此,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并及时了解相关情况非常关键。
通过有效的舆情监测,及时得到危机事件发生的相关信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客观公正的信息公布在涉警舆情危机事件发生时,警方应当及时、公正、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避免造成公众的恐慌和误解。
对于重大事件,警方应当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通报,并及时进行解释和说明。
在信息与公开度的同时,警方也应注重信息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适当地进行开放和限制。
对于网络流传的谣言,应尽快予以辟谣或者证实。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事件引发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做好情报工作,及时掌握事件动态在涉警舆情危机事件中,情报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情报工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线上监测、侦察、网络调查、研究等方式。
通过不间断地情报工作,警方能够及时掌握事件的动态,并在发生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决策。
除此之外,对于非法组织、邪教、网络黑产等等危害社会稳定的存在,也需要通过情报工作加以监测和打击。
四、定下协调机制,完善应对机制面对涉警舆情危机事件,警方应当定下协调机制,以保障应对工作的高效性和及时性。
协调机制中要包括多个部门的配合,例如公安、宣传、网上信息等部门。
其中,公安部门起到了核心作用。
针对不同事件类型,警方亦应建立不同的应对机制。
浅议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浅议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2013年06月05日 08:10:23•作者:程宝清•【字号大中小】【留言】【打印】近年来互联网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第四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比其他传媒的发展更为迅速,在很大程度上,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信息的集散地。
网络舆情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甚至成为政府部门决策的参考。
面对汹涌浪潮般的网络舆情,如何及时分析预警,主动、有效地应对和妥善处置,切实提升自身公信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公安机关必须深入研究和对待的现实问题,对于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特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
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关,在与社会各阶层的长期接触中极易被置于矛盾的风口浪尖上。
任何涉及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负面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网络环境下这种负面消息都有可能成为舆情风暴,导致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形象受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当前我国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突发性一方面,具体的舆情危机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成为点燃舆情危机的导火索,这种突发性往往是官方所难以提前预见的,其产生的后果也往往很严重。
另一方面,舆情危机从生成到消除是一个累计渐进的过程,各种危机要素在此过程中进行着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二)偏差性就舆情信息本身来说,都有实际发生的舆情事件为背景或根据,具有一定客观实在性。
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
有些人甚至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上传一些误发或虚假的涉警舆情信息。
不了解真相的群众在网络上通过各种方式宣泄这种情绪化、偏差性的言论,通过讨论一呼百应,产生共鸣,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破坏性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往往会引发社会大众和公安机关及警察在观点甚至是行动上的剧烈冲突。
公安部门涉警舆情处理与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公安部门涉警舆情处理与舆论引导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涉警舆情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涉警舆情不仅关乎公安机关的形象,更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因此,公安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处理涉警舆情,引导舆论走向。
本文将从涉警舆情的定义、特点、应对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涉警舆情的定义与特点涉警舆情指的是公众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形象等方面表达的意见和态度。
涉警舆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发性强,往往由某个具体事件引发,迅速成为舆论热点;二是影响范围广,不仅涉及公安机关形象,还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三是应对难度大,需要公安部门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三、涉警舆情应对原则1.快速反应原则:公安部门在涉警舆情发生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掌握舆情动态,迅速回应公众关切。
2.公开透明原则:公安部门应积极公开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消除谣言和误解。
3.协作配合原则:公安部门应加强与宣传、网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4.依法处置原则:公安部门在应对涉警舆情时应严格依法依规,维护法律权威。
四、舆论引导策略建议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公安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舆情苗头,为应对处置提供依据。
2.强化正面宣传:公安部门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通过正面宣传传递公安机关的工作成果和良好形象。
3.权威发布:针对涉警舆情事件,公安部门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消除公众疑虑。
4.引导舆论理性表达:公安部门应积极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意见和诉求,避免情绪化、极端化表达对舆论走向的负面影响。
5.加强培训与演练:公安部门应定期开展舆情应对培训和演练,提高民警的舆情意识和应对能力。
6.完善法律法规:公安部门应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为涉警舆情应对提供法律支持。
7.创新技术手段:公安部门应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涉警舆情应对的智能化水平。
论涉警舆情的引导
、
、
参与评论
、
关注舆情
。
公情 引导 工 作 的 重 要 作 用
“
保 障人 民 安 宁 的 重 要 力 量
、
,
孟 建 柱 部 长 在 全 国公 安 厅 局 长 会 议 上 指 出
:
严防
前社 会矛盾 凸现
、
利 益 冲突 错 综 复 杂
…
.
…
…
…
蠹 州■官职 业学院学报
…
…
…
论涉警舆情 的引导
口
郑智瀚
( 海 南省三 亚 市公 安 局
河 东分 局
,
海南
三
亚
572000
)
匠
随 着 我 国 计算 机 的 日益 普 及 和 网 络 的 迅 速 发 展
,
人民
力成 为 当前
一
一
个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新 课 题
。
群 众 越 来越 热 衷 于 传 播 新 闻
都 不可能独立 于信息社 会之外 ,成为闭关 自守的 “ 世外桃 源” 。公安 丁 : 作在一定 意义上讲 ,本身就是社 会 T作 ,就 是 群众工作 ,而且经常 处于各种社会 矛盾 的前 沿地带 和中 心 地带 ,不 仅不可能游 离于媒体 和舆 论 ,相 反 ,群众路线
现 。作 为公安机关 ,加强 与媒 体的沟通 与联系 ,积极配 合 媒体 的 作 ,真 实 、客观 、及 时地提供他 们所需 的信息 , 保证公 安机关与公 众之间信息 传播的及 时畅通 ,才是一 种
—
一
2 (1
19 8 2
一
)
,
男
,
吉林 吉林 人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平台。
网络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机风险,特别是涉及到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时,其危害性和复杂性更是不容忽视。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指的是网络上出现的涉及警方执法行为或者涉及警察个人形象的舆情事件,可能给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对警察形象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这类危机事件,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一、加强危机预警和舆情监测对于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事件,首先要加强对危机的预警和舆情的监测。
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网络上出现的与警方执法行为相关的负面舆情,以便能够快速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危机扩大。
二、建立专业的网络危机公关团队针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建立专业的网络危机公关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团队负责危机的处置和舆情的引导,他们需要具备网络公关和危机公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应对经验,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并及时向社会公众释疑解惑,维护警方形象。
三、制定详细的危机应对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涉警舆情危机,需要制定详细的危机应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具体轮廓。
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减少危机对警方形象和工作的影响。
四、加强与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的沟通协调在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时,警方应当加强与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的沟通协调,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防止不实信息、恶意炒作等对警方形象的负面影响。
也要积极利用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引导舆论,宣传正面信息,提升公众对警方的信任和支持度。
五、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在平时,警方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使得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平息舆情,减少负面影响。
六、加强自身形象塑造和舆情引导在日常工作中,警方要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和舆情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公众宣传警方的工作成果和形象形象,使得在危机发生时,能够更好地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和信任,降低危机的影响力。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也日益增多,给公安机关的舆情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公安机关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舆情危机的应对能力,稳定舆论场,保护公安形象。
本文将就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特点1. 传播速度快: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条涉警舆情信息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开来,对公安机关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2. 形式多样: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网络传言、谣言,也可能是网络视频、图片等多媒体信息,甚至可能是一些虚假的信息炒作。
3. 影响范围广: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可能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涉及到公民的切身利益,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对公共秩序带来影响。
4. 舆情危机处理难度大: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处理难度大,可能受到网民情绪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舆情危机扩大。
面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公安机关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稳定舆论场,提升公安形象,具体应对策略包括以下几点:1. 加强舆情监测与预警: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加大对网络涉警舆情信息的监测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并掌握舆情信息,以便及时做出应对。
2. 提高应对能力:公安机关应加强舆情应对能力建设,组建专业的舆情危机处理团队,制定并实施灵活多样的应对措施,及时化解涉警舆情危机。
3. 加强舆情引导:公安机关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舆情引导工作,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热点问题,引导正面舆论,稳定网络舆论场。
4. 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及时发布官方权威信息,杜绝谣言的传播,维护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声誉。
5. 增强危机公关能力:公安机关应加强危机公关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做好媒体关系维护工作,积极应对各类危机事件,化解危机舆情,保障公安机关形象的正面呈现。
6. 加强社会沟通:公安机关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建立良好的社会联络体系,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诉求和反映,增进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公安舆论引导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公安舆论引导工作宜宾县政府副县长郭真明做好新时期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有效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客观要求,是切实担负起今年繁重艰巨的维稳任务的现实需要,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结合基层公安工作实际,笔者对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公安舆论引导工作进行了调查思考。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舆论引导”是指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传播的行为。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前,我国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治安刑事犯罪高发期、对敌斗争形势复杂期,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被媒体炒作和网络恶意攻击的舆情危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和形象,损害了警民关系,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如被媒体炒作的“上海匣北事件”和“贵州市瓮安事件”等,对公安机关和队伍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舆情危机的发生暴露出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舆论引导工作重视不够,应对和处置能力不强等问题。
如何提高和改进公安舆论引导工作,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已是当前公安工作中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内容。
县级公安机关是“三大建设”的实践者,是公安机关的根基,民警数超过全国民警总数的三分之二,也是与社会各界接触最广泛、最密切,与媒体打交道机会最多的部门之一。
如何加强和改进县级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工作,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需要我们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特殊作用,认真研究把握公安舆论引导的规律,牢牢掌握公安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切实提高把握、引导舆论的能力,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是指在网络上出现与警察、法律机构和执法活动相关的负面舆情,可能对公安机关的形象和执法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危机,公安机关应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以维护自身形象和公信力。
公安机关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了解网络涉警舆情的动态。
通过定期收集、分析和研判网络舆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对网络舆情的危机风险进行预判和评估,以便及时做出应对和处置。
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机制和团队。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和组织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
建立专门的舆情危机应对团队,包括公关、法律、传媒等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员,并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和水平。
公安机关应积极展开舆论引导和信息发布工作。
在网络舆情危机出现之际,公安机关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相关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防止虚假消息和流言蜚语的传播。
也要主动拓展舆论场,引导媒体和公众正确对待涉警舆情,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公安机关还可以通过与媒体、社交平台等合作推动舆论引导。
建立和维护与媒体的密切关系,及时向媒体提供相关信息和背景,争取支持和理解。
与社交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沟通相关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防止网络舆情危机的蔓延和扩大。
公安机关还应加强对涉警舆情的源头和渠道的管理。
加强对社交平台、媒体、自媒体等渠道的监管和管理,防止虚假信息和造谣传谣的传播。
也要主动与社交平台和媒体合作,建立网络危机应对的长效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种特殊挑战,需要公安机关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应对机制和团队,积极展开舆论引导和信息发布工作,加强对舆情的源头和渠道的管理,可以有效化解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维护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
浅析警察形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带来 了极 人损 害 。 如何解 析警 察形 象危 机的 成 , 有 针对 性地
待解 决的 课题 。
一
予 以积 极的应 对 , 已经 成为 摆 符级公 安机关领 导 前的一 个蝻 伏 期 、 危机 爆发 期 、 机持 续期 、 危 危机 消退 则 。 根据 危机 事件 各阶
段 的 不同特 点 , 公安机 关 采取 的对策 也应 有所 区别 。 警 察形 象危机 的概 念 ( ) 机潜 伏期 : 时沟通 化解 , 定应 急预案 一 危 及 制 所 谓警 察形象 危机 , 指 【新闸媒 体对公 安1作 和队 建 设 足 人 】 : 拒危机 潜伏 期 , 众最 幸 会 以负 i投 诉的形 式 , 群 J J i I = 『 向公安 n 负而报 道造 成n 公众 对警 察 形象 的 认 危机 。这 种 认 危机 机 关 的督察 、 中、 榆等 部 r反 映问题 , 果没 有得 到警 方的足 勺 勺 控 纪 J 如
制 事 态发展 。 对危 机形 势和 情况 做 山评f , 安机 关要尽 快 后 公
与媒 体沟 通 , 时发和 警方 声 叫, 免形成 信息真 。需要 注意 及 避 的足 , 方 刈外发 布信 息时 , 定要注 意对 外 【径 的统一 , I 警 一 J l 防 L 公安机 天 内部发 … 小同 的声 音, 造成 旦 人 的猜 疑和 混乱 。 三 ( ) 机持 续 期: 布处 理结 果 , 三 危 公 化解 舆 论压 力 如 I警 察形 象危机 爆发 j 处理 得当 , 么危机 将会迅 速过 臬 I J 】 那
的 问题 , 已经成 为摆 在各 级公 安机 关领导 面前 的一 个全 新 而紧迫 的课题 。本 文分析 了警察形 象危 机 的形成原 因, 并提 出了
应 对 形 象危 机 的公 关过程 和相 应策略 。 关键 词 警察 形 象危 机 舆论 引导 效应 新 闻媒体
警察形象危机之应对措施探讨
地方 政府 。许 多 地 方 政 府 没 有 把 警 察 经 费 列 入 财 政 预 算 , 使 公 致
安 机 关 的 办 公 经 费 远 不 能 满 足 实 际经 费 的 开 支 , 种 经 费 的 短 缺 这
的警 察 形 象 , 安 工 作 就 不可 能得 到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理 解 和 支 持 , 公
呈 逐 年 增 加 的趋 势 , 有 警力 越来 越 难 以满 足 治 安 管 理 和 打 击 犯 现
就 不 可 能 完成 任 务 。 良好 的 警察 形 象 是 开 展 公 安 工 作 和公 安 队 伍
随着 我 国 警 察 教 育 培 训 工 作 的 发 展 , 察 素 质 较 以往 虽 有 很 大 提 警
一
、
警 察 形 象危 机 概 述
高 , 由 于警 察 的特 殊 身 份 及 职 业 原 因 , 本 身 被 赋予 太 多 诸 如 公 但 其
( ) 察 形 象的概 念和 意 义 。警 察形 象是 指 以警 察 的 内在 知 一 警
平、 正义 、 信 等光 环 , 旦 个 别 警 察 徇 私 舞 弊 、 污 腐 败 、 黑 涉 诚 一 贪 涉 恶 , 严重败坏警察的整体形象。 会
3 公 安 机 关 的 体 制 问 题 。随 着 我 国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 会 人 、 社
财 物 的 大 流 动 、 市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 会 矛 盾 激 增 、 法 犯 罪 案 件 城 社 违
往 往 靠 公 安 机 关 自 己搞 “ 收 ” 填 补 , 势 必 导 致 腐 败 问 题 的产 创 来 这
公安机关新闻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公安机关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群众情绪的影响越来越大。
公安机关执法活动更是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媒体关注和炒作为新的社会热点问题。
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历来是媒体关注和炒作的重点。
这种关注和炒作,如果导向正确,可以弘扬正气、震慑犯罪、凝聚警心、振奋精神,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认知度,为公安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如果导向不正确,则可能误导群众,混淆视听,损坏公安队伍形象,降低公安队伍威信,涣散民警斗志,影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甚至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大局。
为此,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已经成为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公安机关新闻舆论引导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媒体报道负面影响时有发生虽然总体来看,媒体对于公安队伍形象的正面报道要比负面报道多,但由于群众对信息的关注取向不同,往往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少数的负面报道对公安队伍形象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
目前,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被媒体炒作和互联网上恶意攻击的危机舆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声誉和形象,损害了警民关系,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另外,个别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不高的新闻工作者过分地追求轰动效应,寻找“卖点”,把公安宣传等同于一般的商品,不甘落后地挖掘“丑事”,利用群众情绪肆意炒作,甚至瞎编滥造,给公安队伍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公安机关与媒体的沟通存在误区一是重做轻说,宣传意识、传播意识不强。
公安机关对形象建设历来十分重视,但是,这种形象建设,更多的是从队伍建设角度对民警个体素质提出要求,而不是从公安工作发展的战略角度对公安形象作整体上的宣传和塑造。
使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安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付出的艰辛乃至流血牺牲不为公众所了解,造成公安形象传播资源的流失。
关于“舆情引导”的思考
关于“舆情引导”的思考“舆情引导”作为一种可以影响大众思维,推动公安事业和公安工作前进的巨大社会力量,越来越为各级公安机关所重视。
面对涉警事件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加强涉警舆情引导的规律性、策略性研究,对于提升公安机关应对和化解舆情危机能力,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意义重大。
一、新形势下涉警舆情规律特点随着转型期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在通讯传媒日益现代化、网络化的今天,涉警舆情呈现出新变化。
(一)负面舆情性突出。
每一起涉警舆情无一例外的是,无论起因如何,由于公安机关职能的特殊性,最终均是形成舆论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指责与批评。
特别是一些媒体,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打着“客观”旗号,选择性报道,不断用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负面刺激公众神经,致使公安负面舆情愈演愈烈、愈发突出。
(二)社会关注性突出。
公安工作的广泛性、群众性、特殊性,决定了其易成为媒体挖掘新闻资源的对象。
尤其是在当前公权与私权博弈加剧的特定社会环境下,代表国家执行法律、行使公权的公安机关,一举一动特别是涉及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徇私枉法、违法违纪等负面信息,更为公众所瞩目,哪怕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案),也可能因为公安机关涉于其中而成为大众的看点、新闻的卖点,处于舆情的风口浪尖。
“哈尔滨警察打人”事件,由于参与其中一方是公安民警,全国各地,网上网下无不议论纷纷,一时间成为公众谈论的焦点。
(三)传播广快性突出。
手机短信、互联网络等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格局,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更加快速便捷。
据相关管部门统计,目前全国仅互联网计算机就有1.3亿台,各种网站130万个,论坛100万个,博克400万个,网民2.6亿人。
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的传播者,涉警信息一旦发出,经过转载转发,瞬间就能通过一点扩散开来,受众群体迅速膨胀。
(四)热点炒作性突出。
由于涉警信息社会和公众关注程度高,极易成为新闻爆料和炒作热点,引发“舆论风暴”。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作者:黄智鹏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4期摘要:互联网的发展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是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一旦处理不好容易对实体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破坏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权威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在处理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过程中,不管是政府还是公安机关注意抓住重点和难点,积极的采取相关处理措施。
能否合理处理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是衡量现代警务机制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公安机关;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应对策略社会的进步革新的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涌现出各类新的矛盾。
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消极的影响。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维持现实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稳定的要求,互联网也成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战场。
公安机关因为职责关系,长期直接和群众接触,开展工作的过程总,很多摩擦甚至冲突不可避免,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多加周旋,很容易被推到封口浪尖上,尤其是网络发达的今天,一旦行为不合理容易被放到网络上,加上群众的讨论和转发,使得公安机关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热点对象。
近年来,国内各地刑事案件发生频率逐年升高,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公安机关面临的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愈发明显。
这些事件一旦不能得到即使合理的处理,就会导致公安机关和警察被负面消息包围,再加上网络的传播,容易形成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使得公安机关的形象严重受损,轻者可能会影响公安机关正常办公,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地域性警民对抗的恶性事件发生,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性。
一、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内涵与特征(一)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内涵所谓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其实就是在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下,加速传播公安部门消极公众形象的一类情况,这类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公安机关时间活动的而开展。
在日常生活中,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一旦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处理,极容易引发网民的灌注,最终产生恶性的群众事件,影响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影响公安机关工作的开展,降低公安机关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度[1]。
浅议涉警危机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与处置
浅议涉警危机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与处置4月底,部交管局举办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宣传处(科)长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到会授课,为广大宣传民警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笔者有幸参加培训学习,谨以此文浅议如何应对涉警危机事件与公关策略,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
要学会直面危机当前社会逐步进入一个高度信息化,众声喧哗的时代。
在这个多元表达的年代,普通民众利用法律自我保护的愿望空前强烈。
交警作为与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警种,因固守传统执法理念而引发的警民摩擦事件日益突出。
从网络舆情统计数据中即可窥见一斑。
公安部网监局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涉警负面炒作178起,其中涉及交警11起;2009年一季度,负面炒作就达79起,涉及交警6起。
网上涉警舆情呈增长趋势。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交警系统宣传部门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状况:越来越多地充当危机事件中的“救火队员”。
如何树立公安交警形象,积极应对涉警危机突发事件,谋求负面宣传正面效果化,是交警系统各级领导以及宣传民警必须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从理论上来说,“危机”一词,它是近年来最流行的话语之一。
此前,大家更习惯使用“风险”或“灾难”概念指称那些突袭的异常或者坍塌的秩序。
怎样认识危机,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类如何认识自己的问题。
危机本质上一种威胁性的形势、情境或状态。
通俗语言表达为“事情变糟了”且始料未及,茫然失措。
危机是一种“状态说”。
(概念引自《中国管理管理报告》一书)当前,交警执法活动日益成为“焦点”。
传统工作套路和执法理念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进程。
交警现有警力严重不足,管理与服务无法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难免与群众产生矛盾。
近年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因交警执法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2008年7月3日,陕西府谷县交警在发现检查一辆隐藏牌照并违法载人的农用车时,该车驾驶人为逃避检查跳入黄河后身亡。
少数不法分子借机煽动不明真相群众,连续发生了两起阻断交通、对抗执法机关的严重事件。
浅析警察形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Legal Syst em A nd Soci et y ■—哑圈瞳i鍪i竺业墅!f叁整尘查垒垒浅衍髻察彩象危机的威固殷力,象赵黎提要有关警察的负面报道经常见诸媒体,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警察在社会公众中的整体形象。
如何应对警察形象危机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面前的一个全新而紧迫的课题。
本文分析了警察形象危机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应对形象危机的公关过程和相应策略。
关键词警察形象危机舆论引导效应新闻媒体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l O—174-Ol近年来,媒体上不断爆出有关警察的各种负面新闻,如“贵州安顺派出所长枪杀村民”、“武汉警察殴打厅宫妻子”等新闻事件,都在社会上引发了严重的警察形象危机,给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带来了极大损害。
如何解析警察形象危机的成因,并有钊‘对性地予以积极的应对,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警察形象危机的概念所谓警察形象危机,是指因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负面报道造成的公众对警察形象的认知危机。
这种认知危机是因为媒体的舆论引导效应造成的,所以可被视为是一种具有事实性的危机。
,二、警察形象危机的形成原因笔者认为,当前警察形象危机的多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组织领导轻视媒体由于利I干f|,原因,一些公安机关的领导长期轻视媒体,对借助媒体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认识4:足,同时缺乏应对新闻媒体的基本常识和经验,不会利用新闻舆论来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缺乏应对警察形象危_I j『L f l,'J有效机制神1措施,一旦被媒体进行负而报道,便立刻陷入无计可施的尴尬境地。
(二)警察行为缺乏规范行政执法足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如果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不够规范适当,山现了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甚至知法犯法的情况,便可能会引发警民问的摩擦和冲突,甚至出现暴力抗法或袭警等严重后果。
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民警身上,可是一旦被新闻媒体予以』’‘泛报道,却极容易误导会公众形成“警察堆儿里没好人”的、认知判断,从而引发猛烈的舆论风暴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警察形象危机的公共关系策略探析
警察形象危机的公共关系策略探析
警察形象是一种由大众对警务工作者的总体看法及评价。
可以说,拥有良好的警察形象,就拥有了国家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所以说,如何提升公安机关处置警察形象危机的公共管理能力,已成为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公安机关在处置各种危机事件中必须具有诚信、高效和责任的良好形象,因为其所具有的公信力、凝聚力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和公民广泛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管理现状,发现理念缺失、形象意识不足、与媒体沟通不畅、滥用职权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警察形象危机管理的建构,所以要使公共危机管理更加顺利,要从危机预防开始做起,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用专职的公关部门处理危机,搜集典型案例总结并制定相关预案,在日常培训中加入相关培训,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大胆借助新媒体力量,及时将所发生的各类事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接受公众有效地监督。
同时,提高公安队伍素质,提升警察化解危机的能力,树立既威严又不失人性化的警察形象,铲除滋生警察形象危机的根源,这才是治本的正确途径。
浅谈如何做好公安机关舆情引导
浅谈如何做好当前公安机关舆情引导工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型通讯工具、方式的出现,在极大方便人们联络沟通的同时,也为社会舆论提供了新的平台,其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的特点吸引了广大受众群体,使得网络舆论对社会治安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近两年来,一些社会案事件在网络等推手作用下,迅速成为社会焦点,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当前公安机关的舆情引导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公安机关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重报纸、电视等传统传媒,轻网络等新型媒体。
当前,公安机关对舆论宣传工作高度重视,依托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在维护公安机关形象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公安机关对网络等新型媒体缺乏足够认识,面对负面舆情,“捂盖子”、“不表态”,被动应付,贻误战机,丧失了网络阵地,给公安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二)社会舆情引导手段单一。
当前,面对网络负面信息公安机关往往采取删除、封堵等措施,不仅不能够降低舆论热度,消除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引发媒体炒作事件。
也有部分公安机关对社会舆情热点、焦点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及时进行响应,从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等到产生一定社会后果再去干预时,由于缺乏公信力,不仅费力大、成本高,效果也不明显。
(三)反应速度较慢。
公安机关对社会舆情反应时间与舆情传播速度极不相称。
在舆情的初期阶段,一些公安机关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不愿、不敢、不会表态,处于犹豫观望状态,没有及时跟进,丧失了将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的主动权和处置先机。
二、舆情引导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思想上不重视。
一些公安机关缺乏对舆情引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看到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治安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部分群众在网络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意见无关紧要,不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也有部分民警将网上舆论看作是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监督,认为网上言论是吹毛求疵,往往存在抵触心理,认识上不到位必然导致工作上的缺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 在公众 中 的知名 度和美誉 度 。
危机 是指危及特定组织的形象和生存的突发性 、 灾难性事故 与事件 ,是对组织危机承受能力 、应变能
力 和形象姿 态 的严 重考验 。
由于警察身份 的特殊性和敏感性 ,警察形象危机
事件一般都会被各 路媒体记者密集性地追踪报道 ,炒 作成 为社会 广泛关 注的焦点和热点 。在危机事件的传
结果导致危 机事件 从量变逐渐演化 为质变 ,最终给警 察组织 的整体形象 带来重创 。
( )影 响 的 广 泛 性 三
机关的面前 。笔者将从公共关系 的角度 ,对 当前警察 形象危机 中 的舆论 引导策 略问题作一粗 浅的探讨 。
一
、
警察 形象危机 的概念
警察 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警察组织经过综合认知
快 的公关原则 ,强调警察形象危机处 置的时效性 。 三 、 警察形象危机 的舆 论引导策略
通 ,结果导致危机事件不断扩散和升级 ,使社会公众 对警察形象产生 了广泛 而负面 的认知评价 。
( )形势的 紧迫性 四
都应该在第一时间 向媒体 和公众作 出回应。因为危机
出现 后最初 的2 小 时被称 为是危 机公关 的 “ 德窗 4 道 口”。公众对于危机处 理者道德诚意的判断 ,都集 中 在这 短短 的时间段 内。机会 一旦 失去 ,不仅很难挽 回,而且 以后 的任何 弥补措施都会显得欲盖弥彰。所
的 ,因此可被 视为是一 种具有 事实性 的危 机 。
二、警察形 象危机 的特点 ( )主体 的特 定性 一
大接访”和 “ 民警进万 家”等活 动 ,力求在人 民群众
心 目中树立起工作规 范 、服务热情 、执法文 明的全新 警察形象 。然而 尽管如此 ,有关公安机关 和人 民警察 的种种负面新 闻却依然充斥着各大媒体 ,如 “ 哈尔滨 六名警察打死大学生 ” 、 “ 贵州 安顺派 出所所 长枪杀
略 问题进 行 了探 讨。
关键词: 警察形象,危机 舆论引导, 策略
中图分 类 号 : D 3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0 8—5 7( 00)5 0 9—0 6 11 10 38 2 1 0 —0 5 3
近年 来 ,我 国各 级 公安 机关 在加 强 自身 队伍建 设 、树立 警察 良好形 象方 面做 了大 量工作 ,如执行 “ 五条禁令 ” 、推进 “ 三项建设 ” 、开展 “ 领导 干部
21 0 0年 1 月 1
辽 宁 警 专 学 报
J RNAL OFL AONI O I E AC OU I NG P L C ADE MY
N V2 1 O .0 0
第6 ( 期 总第 6 期 ) 4
N . S m. o6( u 6 4)
警察形象危机 的舆论 引导策略初探
播过程 中 ,因为社会公众 公 安工 作和队伍 建设 的负 面报道 造成的公众对警察形 象的认 知危机 。
这 种认 知危 机 是 由于媒体 产生 的舆论 引 导效应 造 成
体 ,所 以媒体对危机 事件报道 内容 的选择将直 接影 响
赵
( 辽宁 警官 高等 专科 学校
黎
鞍山 14 4 ) 1 04
鞍 山校 区 ,辽宁
摘
要: 随着各种涉警负面新闻 不断见诸媒体, 警察形象危机也因此频频发生, 给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带来 了极大损害。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如何正确地 回应媒体和公众的质疑.通过 引导舆论来进行有效 的危机公关,已 经成为一个全新而紧迫的课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文章重点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对当前警察形象危机 中的舆论 }导策 I
警察形象危机 的爆发 经常表现为出乎警察组织 的 意料 ,其危机爆发 的时间 、地点以及影响程度 常常令
人始料未及 ,具有很 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俗话说 : “ 冰冻三尺 ,非一 日之寒 。”一 些 由于警察组织 内部 因素所导致 的形象危机事件 ,其 实在爆 发之前往往都 有一定的征兆 ,只是 由于 这些警察 组织 的领导一时疏 忽 ,未能及 时发现 ,或者 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
到公众 对警 察形 象 的认 知和 态度 。然 而令人 遗憾 的
收 稿 日期 :0 0—0 —0 21 7 2 作 者 简 介 : 黎( 9 3 ) 男 ,辽 宁鞍 山人 ,讲 师 ,硕 士 。 赵 1 7一 ,
・
5 ・ 9
辽 宁警专 学报 2 1 0 0年 第 6期 是 ,由于一些警察组 织在危机爆发后不善于与媒体沟 ( )快速反应 ,表 明警方积极 态度 二 无论警察形象危机事件盼 『质有多么严 重 ,警方 生
引发警察形象危机的主体包括警察组织内部一切
和警务活动有关 的:作人 员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在 [
很多媒体记 者的报道 中 ,这些警方工作人员都被称为 “ 警察 ” ,但事实 上他们并 不一定都是人 民警 察 ,同
时也包括在警察组织 中从 事部分警务活动的保安 、协 勤等 辅助性人 员 。
以 ,警 察组织 必须在 危机爆 发 的2 小时 内 ,通过新 4
对警 察组织 而言 ,危及警 察形象 的事件一 旦爆
发 ,必然会在社会上迅速扩散 ,引起各方人士的强烈
反 响和密切关 注。倘若警方在危 机事件 的处置方 面应
对不力或行动迟缓 ,势必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 因此 ,警察组织在进行危机公关 时一定要牢记 以快制
( )事件 的 突发性 二
村 民” 、 “ 武汉警 察暴 打厅官 妻子 ” 等新 闻事件 ,
都在社会 上产生 了广泛 而恶劣 的影响 ,引发 了严重 的 警察形象危机 ,给公安机关 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带来 了 极大损害 。当危机事件发生 时 ,如何正确地 回应媒体 和公 众 的质疑 ,通 过 引导舆 论来 进行 有效 的危 机公 关 ,已经成为一个全新而 紧迫 的课题摆在 了各级公安